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考情分析广东中考5年2考,难度适中全国中考非高频考点,除了在选择题中考查重要史事外,还容易在非选择题中出现。要求考生掌握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学习建议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确认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怎么知道学会了错题整理1.知道七七事变的史事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1完成【课堂过关】第1、2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6题

2.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2,【思维点拨】第1、3题完成【课堂过关】第3、5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1、2、3、7、10题

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怎么知道学会了错题整理3.认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3,【思维点拨】第2题完成【课堂过关】第4题,【课后分层作业本】第4、5、8、9题

1.爆发:1937年7月7日,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2.意义: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的开始。3.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将军壮烈殉国。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赵登禹佟麟阁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客观上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2.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_,______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第八路军朱德3.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_________。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合法地位1.淞沪会战(1)经过:1937年8月,日军在______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_________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2)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上海淞沪会战2.南京大屠杀(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__。国民政府迁往______,将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2)暴行:日军占领_____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重庆南京南京(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2)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

灭。1.阅读教材第94页“材料研读”栏目,分析栏目中材料的意义。【思考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意义,提升材料分析能力。【答案】意义:《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体

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

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2.阅读教材第95页“材料研读”栏目,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指出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的影响。【思考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结合史实分析。【答案】史实: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出动了70余万兵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7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完成任务后撤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3.结合教材第15课及本课内容,可知国共两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共进行了两次合作,思考这两次合作的不同之处。【思考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答案】不同之处:第一次合作出现在国民革命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民党“一大”是形成的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是破裂的标志;第二次合作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37年9月至1946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正式形成的标志,内战爆发是破裂的标志。

4.阅读教材第97页“课后活动”栏目设置的一个任务:“假如你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请写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在邓小平亲自关心下,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的。纪念馆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智慧而严肃地表达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五大主题。其中,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于拍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的摄影机和影像资料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纪念馆内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分别展示了1984年、1998—1999年以及2006年发现的遇难同胞遗骸。2015年12月,“三个必胜”新展馆和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建成后,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2万平方米。分布有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和1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从2014年12月13日起,纪念馆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固定举办地。——摘编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网站《场馆简介》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原因和“更大的浩劫”应为(

)

A.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C【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C根据材料信息“1937年”“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了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陷,东北人民只得纷纷逃往关内,才有了“三千万流民”。根据材料“如今又遭更大的浩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更大的浩劫”,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都发生在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标语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下列宣传标语出现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倒日本帝国主义”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师夷长技以制夷”B1.

(2022·贵州铜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A.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地位的变化C.社会矛盾的变化D.领导阶级的变化C2.(2022·黑龙江牡丹江)“我以我血荐轩辕”,面对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浴血抗战。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D3.(2023·广西)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实业救国”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和平建国方针C4.下图是丰子恺先生于1938年创作的一幅“我们最可爱的军人战士”漫画作品,上面写着:“征妇语征夫,有身当殉国。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这幅作品生动展现了强敌面前不畏生死的气概。此作品可收录在()

A.国民革命篇B.全民抗日篇 C.星火燎原篇 D.解放战争篇B5.(2023·湖北)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剿共”方针;1937年7月,中共提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