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用前★注意保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监测题语文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出现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在童年袁隆平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他学习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高中毕业以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他父亲希望他能通过上大学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生机盎然的花草、果木,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以及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的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炼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1959年是袁隆平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50年代,生物教学主要是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相关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他在育种方法上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材料二:①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在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不啻大海捞针。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进行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细微变化,并做了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试验,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炫目的荣誉、大奖也纷至沓来,但他并未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一如既往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②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③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④主持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⑤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由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摘编自电视片《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B.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C.袁隆平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最新发现,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D.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其科技成果的创造,得益于教学、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袁隆平凭借杂交水稻技术及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117),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B.袁隆平最终能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喜欢思考,善于提问等密不可分。C.袁隆平教各种学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大胆探索;他常走出课堂,从实践中找答案。D.袁隆平认为,电脑等先进设备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他建议学农的大学生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3.下列填入材料二第①段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 B.可能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C.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存在 D.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就是必然的4.作为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深受中国人的爱戴,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那么,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讯,成功地塑造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形象。《喜看稻菽千重浪》与材料一在选材上有什么异同点?【答案】1.A2.B3.A4.①忧国忧民,具有博爱情怀。袁隆平不仅立志要使中国富强,还想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②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奋进取。把孟德尔、摩尔根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应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③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的研究小组发现的珍贵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5.相同点:都是选择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材料;都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
不同点:本文主要选取了袁隆平教学生涯和杂交水稻培育过程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进行写作,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而《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则重点选取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件来写,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错误,原文是“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可见父亲起初并没有支持他从事农业。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A.“国际上广为人知”理解有误,袁隆平贡献巨大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并不代表袁隆平“国际上人人皆知”。C.“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是“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看不出“广泛阅读”。D.“电脑等先进设备并没有那么重要”错误,原文表达为“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由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袁隆平并没有否认电脑等先进设备的重要性。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前文的陈述“既然……”可知,“可能”的表述与文意不符合,排除B;由选项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承前省略主语“自然界”,再由前句“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可知,括号内句子结构为“存在十宾语”,排除CD。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二段“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到后来因为国家粮食不够而一心研究水稻高产;从材料二第三段“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等可知,他不仅立志要使中国富强,忧国忧民,还想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具有博爱情怀。从材料一第十三段“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可知,袁隆平把孟德尔、摩尔根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应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从中可见袁隆平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奋进取。从材料一第十五段“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可知,袁隆平把自己的研究小组发现的珍贵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从中可见袁隆平不计名利,甘为人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选材特点的能力。相同点:两个文本都是表现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所以都是选择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相关的典型材料。都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喜看稻菽千重浪》从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开始,1964年7月5日,袁隆平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一直到1998年,权威的资产评估所评估,“袁隆平品牌”无形资产价值1000亿元;本文从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写起,从小就立志,高中毕业择专业,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教书……最后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不同点:本文主体内容是袁隆平教书生涯中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经过,把袁隆平教学生涯和杂交水稻培育过程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进行写作,“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而《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则重点选取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事件来写,写他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等,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总会亮沈念我认识来我们家的这个人,他到村里来了不短的时间了。我们没有说过话,但听到大家称他昌队长,要在石喊坪待两年,帮助石喊坪脱贫。他来的第二天,村部活动中心那栋房子晚上就有了灯。他把日常生活安顿好,就开始到贫困户家里走访。他前一天会拿着花名册向村秘书黄顺发打听哪一家住的方位,第二天出发前,我就准时到了村部路口。有的家户住得偏,我在前面走,他跟在后面,我们离得不远不近,走访出来,我又在前面走,他跟在后面,并不拒绝我的引路,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他很多时候皱着眉头,村里这么多贫困后遗症,来这里的扶贫干部都会不例外地皱眉。黄秘书说,铁打的石喊坪,流水的扶贫干部,来了,看了,完了,走了,啥事也没了。但眼前的这位昌队长不同,我对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严肃的样子都让我感到是温暖的。父亲把我拉扯出来,站到了屋里光线明亮一点的地方,昌队长认出了我,高兴地说:“我们早就见过面了,你是我的向导呀,挑水找码头,想说谢谢终于找到地方了。”我和昌队长就这样认识了。他并没有跟父亲说过去那些干部常说的大道理,说什么有困难党和政府会帮你,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夜再黑,天总会亮的。我要在石喊坪待两年,慢慢给你想法子把生活过好一点。”我真是要看看他哪天想出什么法子来。父亲没有出门相送,过去上面的干部走了,他掏出口袋里干部塞的信封,信封里是钱,有时多有时少,每一个信封都被他皱巴巴地留下来了。他看到信封就会很沮丧地说,我们全家死光了,才叫脱贫。咒自己一家死的话都说出来了,不知道他心里是多绝望。过去我也为我们家害怕过,但那天昌队长说了,天总会亮的,我就发现每个夜晚再黑再难挨,等来的还是白天,从此就不害怕父亲的那种绝望了,好像睡一觉醒来,我们家就真得要改天换地变样了。刚到村里那些天,村民见是省城来的扶贫工作队,要搞精准扶贫,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我去年养殖亏光了,雪上加霜,不扶我没道理。”另一个说:“我咬着牙七拼八凑盖房,还没钱装修,有新家搬不进,先帮帮我落了安身之地。”昌队长呵呵一笑,说:“我可不是财神爷。”村民哼哧乐了,说:“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省里来的领导,都该带着法宝。”“法宝是带着,也得看谁愿不愿意用、会不会用。”“么子法宝先透个风?”“真有法宝不用的是猪。”村民来劲了,有的建档立卡户捏着手指打手势,问到底带了多少扶贫款。昌队长神秘地说:“先保密。”黄秘书叹气:“唉,贫困都是等靠要的思想作怪,多少年,改不了。”昌队长早出晚归走访完这两百多户人家,我看到村里一天天热闹忙碌起来了,村部前坪白天晚上集中召开的会议也多了。有时是议论修路修水渠,在山上建个安全饮水的蓄水池;有时是号召大家改变观念,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果林经济。会开到最后昌队长都要说几句,讲一通为什么干怎么干,他一给石喊坪描绘未来,下面的村民听了都手掌鼓得啪啪响。有人扛着锄头上山了,荒山野径上的草割刈一空,来了几辆运货卡车,村民把树苗卸下车,在村部长桌上的登记表签完字,然后兴高采烈地把它们扛到了山坡上、果园里。昌队长兑现承诺,果树都是来自农业扶贫项目,免费提供,村民像捡了大便宜,开心得不得了。货车空了,昌队长发通知:“明天起农技员来现场上课,教咱们怎么栽。栽好了,明后年挂果,我帮你们吆喝,村里到时统一品牌卖出去。”我家果树送来的第二天早上,他扛着把锄头,进了我家后山开辟的果园山地,父亲才慢吞吞地刚出门。昌队长是来帮我们家栽树的。他负责挖坑,锄落泥飞,是把农活好手。几个村干部和县镇的农技员也过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一天下来,百来棵夏橙栽得横平竖直。父亲可开心了,但那张难得一笑的脸,皮皱皱的还是像个打了霜的老橙。也有人不开心,也许他是看不得别人开心,比如黄焕胜。黄焕胜是石喊坪的养羊大户,过去大部分山头都是荒山,他的羊群满山跑随地吃都没人管。现在扶贫队鼓励村民开垦山地,扎篱围栏种果树,但只要有个小洞,羊就钻进去啃了人家的果树苗,村民找上门要黄焕胜赔偿,他的羊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地散养了。昌队长主动登了黄焕胜家的门,他们在屋里叽叽咕咕,像是交换各自的秘密。没过几天,他家的羊被镇上的车拖走了,又从外面拖回来一车果树苗。村里人传开了,黄焕胜把羊卖了,县里一个养羊大户全收去了,那人包了县城南郊的一片沙洲,羊群放养随便跑。这笔买卖当然是昌队长联系的,价格卖得理想,黄焕胜拿了存折回了家,关上门就开心了。夏橙,玫瑰香柑,雪梨,扶贫队承诺说愿意开垦荒山种果树的,树苗免费,种多少送多少。白捡钱的生意黄焕胜是不会放过的,他之前大清早出门,披星戴月才回家,半个月把十来亩山地翻耕了一次,这一下就种上了1000多棵。黄焕胜有个特点,想干活,再苦再累也不退缩,那个勤快麻利,村里没几个人能比。大半年下来,他都扑在果园里,施肥、剪枝、锄草、松土,下雪后起床第一件事就去把树冠上的积雪摇落。这一年多来,他三天两头往山上跑,果林长势最好,夏橙花开的时候,像刚下过一场鹅毛大雪,满山坡的绿叶枝上白花朵朵,芬芳弥漫。农技员也专程看过几次,表扬他能干,过夏入秋就会挂果。有天回到家,他得意扬扬地跟屋里的婆娘说:“农技员来看过了,等着金秋好收成吧。”“那真得感谢扶贫队,昌队长是个好人,来这里忙得年节也回不去,对我们石喊坪是真心地好。”婆娘把饭菜端上桌,唤着两个贪玩的孙子过来吃饭。黄焕胜呷了口酒,说:“我听说下个月昌队长要走了,我还真是要去送送他,谢谢他,他又给我出了个主意,买个二手的农货四轮跑运输,每年跑跑,送果的季节就有得赚了。”“把家里几只母鸡给昌队长带回去吧,城里人哪吃得到这么正宗的土鸡婆。”婆娘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说完就朝鸡笼里刚归家的一窝鸡骄傲地看了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部活动中心那栋房子晚上就有了灯”一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是写实,又暗示了昌队长给村里带来了希望。B.从“我们全家死光了,才叫脱贫”的咒语到“父亲可开心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扶贫的态度由完全抵触到欣然接受。C.小说立足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以小区域见大时代,以小故事见大情怀,展现了精准扶贫给贫困乡村带来的生活之变。D.小说语言通俗,多用口语,“铁打的石喊坪,流水的扶贫干部挑水找码头”等体现了乡村题材小说的语言特点。7.关于文中昌队长和村民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村民认为养殖亏损需要扶贫,有的村民认为新房装修需要扶贫,这些想法都反映了他们多年以来“等靠要”的思想。B.“省里来的领导,都该带着法宝”一句既表明村民对昌队长的扶贫工作持质疑态度,又暗含着村民对扶贫干部的期待。C.小说插入这部分对话,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为下文昌队长带领村民利用山区地形发展果林经济的故事情节作铺垫。D.人物对话多用短句形式,节奏紧凑,给人以短兵相接之感,体现了昌队长和村民们之间斗智斗勇的过程,凸显扶贫工作的不易。8.小说的标题“天总会亮”意蕴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小说运用多视角塑造昌队长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D8.①指我家的贫困生活将要得到改善,迎来美好的生活;
②指昌队长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使村子摆脱贫困,走出贫困的黑夜;
③既是扶贫干部的笃定信念,也是贫困户脱贫的力量源泉。9.①小说多视角塑造扶贫队长,更丰富、立体地展现人物勤于职守、工作能力强等特点。
②以村民的视角,与以往扶贫干部进行对比,写出了新扶贫队长不走过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以黄焕胜的视角,从不开心到服气的态度变化,写出昌队长善于调查研究、能找准问题关键、拼命肯干;通过黄焕胜与婆娘的对话,体现出昌队长讲究工作策略、工作能力强的形象特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父亲对扶贫的态度由完全抵触到欣然接受”错误。结合“他看到信封就会很沮丧地说,我们全家死光了,才叫脱贫。咒自己一家死的话都说出来了,不知道他心里是多绝望”可知,父亲对扶贫的态度地绝望,而不是“完全抵触”。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体现了昌队长和村民们之间斗智斗勇的过程”错误。人物对话体现的是昌队长对村民负责任的态度,不走过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并不是斗智斗勇。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由“昌队长又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天总会亮的。我要在石喊坪待两年,慢慢给你想法子把生活过好一点。’”可知,这句话是昌队长拍着我肩膀时对我的鼓励,“天亮”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我家的生活要“改天换地变样了”,迎来美好的生活;由“昌队长早出晚归走访完两百多户人家,村里一天天热闹忙碌起来了,有人扛着锄头上山了,荒山野径上的草割刈一空,来了几辆运货卡车,村民把树苗卸下车,在村部长桌上的登记表签完字,然后兴高采烈地把它们扛到了山坡上、果园里”可知,“天总会亮”不仅指“我”家生活的好转,也指全村人在昌队长带领下,一定会脱贫致富,走出贫困的黑夜,走出一条明亮的幸福之路。“夜再黑,天总会亮的。我要在石喊坪待两年,慢慢给你想法子把生活过好一点”,昌队长认为夜再黑,天总会亮的,是扶贫干部的笃定信念;“天总会亮的,我就发现每个夜晚再黑再难挨,等来的还是白天,从此就不害怕父亲的那种绝望了,好像睡一觉醒来,我们家就真得要改天换地变样了”,天总会亮的使我发现每个夜晚再黑再难挨,等来的还是白天,是贫困户脱贫的力量源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以村民视角,根据“铁打的石喊坪,流水的扶贫干部,来了,看了,完了,走了,啥事也没了。但眼前的这位昌队长不同,我对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严肃的样子都让我感到是温暖的”“会开到最后昌队长都要说几句,讲一通为什么干怎么干,他一给石喊坪描绘未来,下面的村民听了都手掌鼓得啪啪响”可知,这位昌队长不同,有一种亲近感,会开到最后都要说几句,讲一通为什么干怎么干。与以往扶贫干部进行对比,写出了新扶贫队长不走过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黄焕胜视角,根据“也有人不开心,也许他是看不得别人开心,比如黄焕胜”可知,黄焕胜不开心是因为村民找上门要求他赔偿,他的羊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地散养了;昌队长知道情况后,“主动登了黄焕胜家的门,他们在屋里叽叽咕咕,像是交换各自的秘密。没过几天,他家的羊被镇上的车拖走了,又从外面拖回来一车果树苗”,这笔买卖是昌队长联系的,黄焕胜拿了存折开心的回了家。从不开心到服气的态度变化,写出昌队长善于调查研究、能找准问题关键、拼命肯干;另外,根据最后黄焕胜与婆娘的对话,“那真得感谢扶贫队,昌队长是个好人,来这里忙得年节也回不去,对我们石喊坪是真心地好”“我听说下个月昌队长要走了,我还真是要去送送他,谢谢他,他又给我出了个主意,买个二手的农货四轮跑运输,每年跑跑,送果的季节就有得赚了”,可知昌队长又给他出主意,买个二手的农货四轮跑运输,体现他讲究工作策略、工作能力强。综上可知,小说多视角塑造扶贫队长,更丰富、立体地展现人物勤于职守、工作能力强等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自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曰:“寡人闻之,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曰:“不然,臣闻周氏之喾,韩氏之卢,天下疾狗也。见兔而指属,则无失兔矣;望见而放狗也,则累世不能得兔矣!狗非不能,属之者罪也。”孟尝君曰:“不然,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君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夫土壤且可为忠,况有食谷之君乎?”客曰:“不然,臣见鹪鹩巢于苇苕,着之发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尝君复属之齐,齐王使为相。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咎犯与赵衰孰贤?”对曰:“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达;因赵衰,三日而达。智不知其士众,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言之而不听,不贤也。”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痤A故B魏之C免相也D赵以地E杀痤F而魏王听之G有如强秦H亦将袭I赵之J欲K则君L且奈何?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中“贵”,与《师说》中的“无贵无贱”中的“贵”不同。B.“与其以死痤市”中的“市”,与《望海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中的“市”不同。C.“知而不言,不忠也”中的“而”,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中的两个“而”不同。D.“君子诚能刑于内”中的“刑”,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刑于寡妻”的“刑”不同。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卿认为,“谈说”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听者觉得说者的话宝贵难得。B.范痤在被赵国官吏追杀的危急时刻,通过“善说”打动了魏王,从而使魏王放跑了他。C.门客将自己未受齐王重用的责任归咎于孟尝君,并通过“善说”获孟尝君再次推荐。D.师旷在回答晋平公时举了阳处父的例子来说明赵衰比咎犯更加贤明。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2)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达;因赵衰,三日而达。14.根据材料,请分别概括范痤、孟尝君门客和师旷三人劝说的成功之道。【答案】10.DGK11.D12.B13.(1)孟尝君托付他的门客给齐王,经过三年而不被重用,于是这位门客就回来对孟尝君说。(2)阳处父想做文公的臣子,依托咎犯推荐,三年没有实现愿望;依托赵衰推荐,三天就实现了愿望。14.分析是非利弊优劣;善用比喻使对方理解事理;运用对比分析并旗帜鲜明地树立自己的观点和坚持自己的态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范痤原是魏国从前免了相位的人。现在赵国用土地贿赂魏王来杀害我而魏王听信了;假如今后强秦也仿效赵国的办法来杀掉你,那么您将怎么办呢?“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后面D处断开;“而”连接“赵以地杀痤”和“魏王听之”两个句子,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后面G处断开;“赵之欲”是“袭”的宾语,宾语后K处断开。故选DGK。【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动词,重视;形容词,高贵。句意:这就叫做重视他所应该重视的。/没有贵和贱的区分。B.正确。动词,交易,做买卖;名词,市场。句意:与其用死的范痤和赵国交易。/市场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每家每户都储存了绫罗绸缎。C.正确。连词,却;代词,你们的。句意:了解却不汇报给自己的上级。/抚养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D.错误。都通“型”,做榜样。句意:君子如果能够在家里做出榜样。/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被赵国官吏追杀的危急时刻,通过‘善说’打动了魏王”错误,包围范痤并非赵国官吏,而是魏王派遣的差吏;范痤的“善说”也并不是打动了魏王,而是信陵君,再由信陵君前去说服魏王放走范痤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寄”,托付;“见”,被;“反”,返回。(2)“臣”,做臣子;“因”,依托;“达”,实现愿望。【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可知,范痤分析是非利弊优劣;由原文“客曰:‘不然,臣见鹪鹩巢于苇苕,着之发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尝君复属之齐,齐王使为相”可知,孟尝君门客善用比喻使对方理解事理;由原文“对曰:‘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达;因赵衰,三日而达。智不知其士众,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言之而不听,不贤也’”可知,师旷运用对比分析并旗帜鲜明地树立自己的观点和坚持自己的态度。参考译文:荀子说:“劝说的方法,必须庄重谨慎地树立自己观点,端正诚实地处置一切,坚毅牢固地坚持自己的态度,运用比喻方法使对方理解事理,分清是非利弊优劣使对方明白道理,讲到高兴时欢欣鼓舞,讲到气愤时慷慨激昂,务必使对方觉得你的话非常宝贵难得,神妙莫测,如果能够这样,那么劝说没有行不通的了。”这就叫做重视他所应该重视的。赵国派人对魏王说:“替我们杀掉范痤,我们就献上七十里的土地给你们。”魏王说:“好的。”于是派遣差吏前去捉拿范痤,将他包围起来但还没有杀害他。范痤自己爬上屋顶,骑在屋脊上,对差吏们说:“与其用死的范痤和赵国交易,还不如用活的范痤做交易。假如我范痤已死,而赵国不把土地给君王,那么君王将怎么办呢?所以不如赵国完成割地的手续,然后再来杀我。”魏王说,“好的。”范痤就上书给信陵君说:“我范痤原是魏国从前免了相位的人。现在赵国用土地贿赂魏王来杀害我而魏王听信了;假如今后强秦也仿效赵国的办法来杀掉你,那么您将怎么办呢?”于是信陵君就劝说魏王,救出了范痤。孟尝君托付他的门客给齐王,经过三年而不被重用,于是这位门客就回来对孟尝君说:“您将我托付给齐王,三年还没有得到任用,不知是我臣下的过错,还是您的过错?”孟尝君说:“我曾经听说,丝线依靠针而穿入,不依靠针而绷紧;嫁女儿要依靠媒人而成功,不依靠媒人而夫妇和睦。你(未能够获得任用),才干一定不够,还有什么理由埋怨我呢?”门客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周氏的喾,韩氏的卢,都是天下善跑的狗。看见兔子就指点给它,那么兔子绝对逃不掉;如果远远望见才放开狗,那么经过几世也不能够得到兔子。狗并非没有能力,而是指点人的过错。”孟尝君说:“不是这样的,从前华舟和杞梁作战而死,他们的妻子悲痛欲绝,对着城墙痛哭,城角为她们而倒塌,城墙也为她们而崩裂,君子如果能够在家里做出榜样,那么在外就能够顺应万物了。你看土壤尚且效忠于人,更何况食五谷的君子呢?”门客说:“不是这样的,我看见鹪鹩在芦苇上筑巢,用毛发粘得很坚固,那些建筑房子的女工尚且做不到,可以说完整而牢固了。(可是)大风吹来,芦花折断鸟卵摔破小鸟摔死,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它所依托的地方使它这样啊!而且狐狸是人们所攻杀的,老鼠是人们所捕杀的。(可)我并没有看见谷神庙里的狐狸被攻杀,土地庙里的老鼠被熏杀。为什么呢?这是所依托的地方使它这样啊!”于是孟尝君又指点他前往齐国,齐王任命他为相。晋平公向师旷请教说:“咎犯与赵衰比较谁贤能呢?”(师旷)回答说:“阳处父想做文公的臣子,依托咎犯推荐,三年没有实现愿望;依托赵衰推荐,三天就实现了愿望。(一个人)不能了解自己的手下,是不聪明的;了解却不汇报给自己的上级,是不忠贞的;想说而不敢说,是没有勇敢精神的;已经报告了,但上级不采纳,是自己不贤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5.依次对这首诗各联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B.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山上的雾霭,使涧底和山间的房屋清晰可见。C.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D.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松涛响起,像是在感谢风一天的辛劳。16.诗人为什么说风“动息如有情”?结合全诗分析说明。【答案】15.D16.(1)“加”“驱”“卷”“寻”“出”“为君”等词语表明风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这些活动是有意识的。(2)说风“动息如有情”,是直接表达对风的赞美和喜爱之情。(3)全诗托物言志,赞美为苍生辛勤付出的高尚品格,说风“动息如有情”也是把风人格化的一种表达。【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感谢风一天的辛劳”错,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风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松涛响起”体现不出感谢,而是表现风“为君”的奉献和付出,风不舍昼夜,努力给世人带来身心的愉悦。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肃肃凉风生”,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通过写风的动作,具体表现风不舍昼夜,努力给世人带来身心的愉悦。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诗人通过塑造风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兼济天下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作者与友人寒冬登泰山途中的困难与艰辛。【答案】①舳舻千里②.旌旗蔽空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渺沧海之一粟⑤.道中迷雾冰滑⑥.磴几不可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舳舻”“旌”“蔽”“蜉蝣”“渺”“粟”“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粉丝号称“磁铁”,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三体》的,另外一种是没有看过《三体》的。由此可见A。小说以人类探索外星文明为开始,①人类发出的信号被4光年外的三体文明接收。②三体文明是一个比地球文明更高级的文明,③但却反复经受着毁灭与重生。④寻找其他适合居住的星球成为三体文明仅有的唯一的出路。⑤在接到地球发出的信号以后,⑥他们立刻向地球派出庞大的三体舰队,⑦人类危在旦夕。⑧在遭到三体舰队攻击后,⑨人类在风雨中筹划未来,在罅隙中求得生存,⑩可是作者最后还是一狠心让太阳系在维度打击中毁灭。“宇宙社会学”是《三体》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人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个文明都野蛮生长,它能够永远维续下去的唯一前提就是将其他文明消灭掉。B?人类的选择应该只能是合作或较量。外星文明只是作家想象出来的,但无论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小说都在提醒我们,人类不要执着于内斗,要把眼光投之于永恒的时空。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磁铁”们对《三体》崇拜/《三体》的影响之大B如何与外星文明相处19.(1)序号:③,修改为:但却反复经受着毁灭与重生的煎熬(“煎熬”也可改为“磨难”“考验”“挑战”等)。(2)序号:④,修改为:成为三体文明仅有的出路。/成为三体文明唯一的出路。(3)序号:⑨,修改为:人类在罅隙中求得生存,在风雨中筹划未来。【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磁铁”认为这个世界上只分看过《三体》的和没看过《三体》的,此处表总结,可见从“磁铁”角度总结,也可从《三体》角度总结,可填:“磁铁”们对《三体》的崇拜/《三体》的影响之大。B处,上文说到地球文明要想生存下去就要消灭其他文明,此处提出的问题应该与外星文明有关,后文“人类的选择应该只能是合作或较量”是与外形文明相处的正确方式,可填:如何与外星文明相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三处语病分别是:③是成分残缺,“经受”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可在“毁灭与重生”后面加上“的煎熬”(“煎熬”也可改为“磨难”“考验”“挑战”等)。④是成分赘余,“仅有的唯一的出路”语义重复,应删去“仅有的”或“唯一的”。⑨是语序不当,按照逻辑语序,应是先谋求生存,再谋求发展,筹划未来,故应调整为:人类在罅隙中求得生存,在风雨中筹划未来。(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艾草枯黄了,静静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静静、薄薄、轻轻”,说说它们和“静、薄、轻”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2.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都有“如……”,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答案】20.①“静”表示安静,重叠后表示非常安静,突出了艾草枯萎后的生命状态;②“薄”意为少,重叠后表示很少,突出竹篮里采摘的野菊花数量之少;③“轻”意为动作轻,重叠后表示动作更轻,突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2024年度影视剧本创作合同标的及创作要求2篇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租赁行业人才培训合同3篇
- 2024版二手房交易装修款支付合同
- 标识牌制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合同
- 船舶股权转让合同(04年版)
- 打桩机租赁合同样本
- 二零二四年度物流服务合同(含仓储和配送)
- 咖啡公司水电工兼职协议合同(2篇)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学习解读课件
- 高考倒计时 二百天大有可为-高三冲刺班会
- 集装箱清洗服务合同
- 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和君咨询
- 2023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品管部年终总结报告
- 2024年南瑞集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校园招聘高频难、易错点练习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合作协议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大学体育与体质健康(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