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材料二:一般人对于礼乐有一个肤浅而错误的见解,以为礼只是一些客套仪式,而乐也只是弦管歌唱。孔子早见到这个普通的误解,曾郑重地申明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和”字统摄,礼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序”字统摄。程伊川也说:“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欧洲第一位写伦理学专书的亚理斯多德就以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而幸福是“不受阻挠的活动”,他所谓“活动”意指人性的生发,所谓“不受阻挠”可以解作“自由”,也可以解作“和谐”。从来欧洲人谈人生幸福,多偏重“自由”一个观念,其实与其说自由,不如说和谐,因为彼此自由可互相冲突,而和谐是化除冲突后的自由。和谐是个人修养的胜境。内心和谐,他才可以是健康的人,才可以是善人,也才可以是幸福的人。社会也是如此,一个有幸福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无争无怨相安和谐群策群力的社会,因为如此社会才有他的生存理由,才能有最合理的发展。“和”是个人修养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胜境,而达到这个胜境的路径是“序”。和的意义源于音乐,就拿音乐来说,“声成文,谓之音”,一曲乐调本是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声音配合起来的,音乐和谐与不和谐,就看这配合有无条理秩序。音乐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他的成就在形式,而形式之所以为形式,可因其具有条理秩序,即中国语所谓“文”。就一个人的内心说,思想要成一个融贯的系统,他必定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各种活动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就一个社会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他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世间决没有一个无“序”而能“和”的现象。“和”是乐的精神,“序”是礼的精神。“序”是“和”的条件,所以乐之中有礼。先秦儒家中,荀子最精于诗礼,也见到这个道理,他说:“凡礼始乎税(从卢校,税训敛),成乎文,终乎悦恔”(从卢校,恔训快乐)。“文”者条理秩序,是礼的精神,“悦恔”即快乐,是乐的精神,礼之至必达于乐。乐之中有礼,礼之中也必有乐。“乐自内出,礼自外作”。乐主和,礼主敬,内能和而后外能敬。乐是情之不可变。礼是理之不可易,合乎情然后当于理。“乐不可以为伪”,礼也不可以为伪。内不和而外敬,其敬为乡愿;内不合乎情而外求当于理,其礼为残酷寡恩,内无乐而外守礼,其礼必为拘板的仪式,枯渴而无生命。就偏向说,虽是“仁近于乐,义近于礼”,而就本原说,乐与礼同出于仁-儒家所公认的最高美德。仁则内和而外敬,内静而外文。就其诚于中者说,仁是乐,就其形于外者说,仁是礼。所以礼乐是内外相应的,不可偏废。儒家常并举礼乐,如单说一项,也常隐含另一项。(摘编自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乐是周公在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创制的,经过孔子、孟子等人的弘扬与完善,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B.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礼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围广泛,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C.欧洲人认为“自由”是人生最高目的的幸福,这与朱光潜说的“化除冲突”后的“和谐”本质上是一样的。D.荀子精于诗礼,他认为“礼”从自我约束开始,然后形成条理秩序,最终达到“乐”的境界,这体现了“乐之中有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儒家看来,礼是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人应该按照礼的要求生活。B.礼是社会活动准则,古人很注重礼仪,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撤军,《鸿门宴》中的宴会座次都合乎礼仪。C.孔子用“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来反驳人们对礼乐的错误认识。D.朱光潜认为,“礼”“乐”两者既可以说是“外”和“内”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辅相成的关系。3.下列选项,不能直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礼乐关系的一项是()A.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B.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D.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4.关于礼乐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传统礼乐文化中有不少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礼乐”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答案】1.C2.B3.B4.①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礼”和“乐”的精神及两者的关系。5.①礼乐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能够唤醒人的文化自觉;

②礼乐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论,能够指导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礼乐文化”中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符合现在的人际交往准则;

④“和(乐)”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或有助于建设一个相安和谐的社会,从而得到最合理的发展);

⑤“序(礼)”的理念可以帮助个人构成融贯的思想系统,形成完美的人格(或有助于让个人遵从制度法律,保证社会的有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欧洲人认为‘自由’是人生最高目的的幸福”错误。从原文“欧洲第一位写伦理学专书的亚理斯多德就以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来看,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鸿门宴》中的宴会座次都合乎礼仪”错误。鸿门宴上,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可见,《鸿门宴》中的宴会座次不合乎礼仪。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B.不强调礼乐的关系而是强调“有道”“无道”的表现。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可知,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由“乐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和’字统摄,礼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序’字统摄”“‘和’是乐的精神,‘序’是礼的精神。‘序’是‘和’的条件,所以乐之中有礼”“乐之中有礼,礼之中也必有乐”以及标题“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可知,材料二侧重论述“礼”和“乐”的精神及两者的关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由“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可知,礼乐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能够唤醒人的文化自觉;由“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可知,礼乐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论,能够指导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由“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可知,“礼乐文化”中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符合现在的人际交往准则;由“和谐是个人修养的胜境。内心和谐,他才可以是健康的人,才可以是善人,也才可以是幸福的人。社会也是如此,一个有幸福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无争无怨相安和谐群策群力的社会,因为如此社会才有他的生存理由,才能有最合理的发展”可知,“和(乐)”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或有助于建设一个相安和谐的社会,从而得到最合理的发展);由“就一个人的内心说,思想要成一个融贯的系统,他必定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各种活动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就一个社会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他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世间决没有一个无‘序’而能‘和’的现象”可知,“序(礼)”的理念可以帮助个人构成融贯的思想系统,形成完美的人格(或有助于让个人遵从制度法律,保证社会的有序)。(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炊烟芬芳高杉看到方志敏到村里来调查,王箩筐高兴有了向救命恩人展示成绩的机会。几天前,乡里传达了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让苏区的每一位老表都吃上过年的年糕”的指示,老百姓那个高兴啊。每人十斤稻谷,对于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虽说是杯水车薪,但毕竟给要过年的父老乡亲带来一点希望,让大家看到共产党的政府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对老百姓的好。乡苏的同志告诉大家,这是方主席领着队伍攻下了县城,缴获敌人的稻谷。为夺取这些粮食,牺牲了好几个战士。乡村干部都心肝宝贝似的管护着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稻谷,生怕有一点闪失和差错。这些天,王箩筐安排双岗看守,直到最后一户人家把稻谷领走,他才睡了个安稳觉。“大家工作不错,我代表省政府感谢大家!”看到方志敏动身要走,王箩筐说:“方主席,你不要慌着走,我还没汇报工作呢。今天大年三十,我家还有点烧酒,得跟你这救命恩人喝一壶!”其实,他心里很矛盾。他真的希望方志敏到他家吃饭,可又怕婆娘忍不住说出那件事儿。志敏拱拱手:“‘一把手’,谢谢啦,过了年我再喝你的酒。咱们的检查还没完呢!咱们到村后山上看看!”一听方志敏不去他家,他脸上表露出失望,内心却又有一点儿小庆幸。方志敏要到村后山上去,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王箩筐求助似的看看李长贵,李长贵也是一脸懵懂,只是向他示意一下,做了个头前带路的暗示。他只好带领一行人向后山走。站在后山上,整个樟树湾子展现在众人眼前。正是做午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青中带灰的炊烟,整个小山村笼罩在淡淡雾霭中,好一幅淡雅的乡居图!方志敏望着袅袅炊烟,露出欣慰的笑容。看到方志敏高兴,大家也受到感染,纷纷说笑起来。忽然,方志敏指着一家茅草屋顶,问王箩筐:“‘一把手’,那个没冒烟的烟囱,是谁家的?”王箩筐仔细数了数街巷和屋顶,说:“好像是李三老汉家。”方志敏看了王箩筐一眼,说:“咱们去看看!”推开一片柴门,走进一座茅屋。一张破木床上,一个白胡子老汉喘息着躺在那里,听到有人进来说话,睁眼看了看又闭上眼睛。屋里冷锅凉灶,很长时间没动烟火的样子。王箩筐走到窗前,对老汉说:“李家二叔,省里的方主席来看你了,看你吃没吃上年糕,怎么还没生火做饭啊!”方志敏的大名,在当地家喻户晓。一听这,老汉挣扎着坐起来,紧紧拉住方志敏的手,连咳嗽带喘地说:“谢谢方……主席你……发的稻谷,我……给你……磕头啊!”方志敏忙阻止,说:“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要谢就谢共产党,谢苏区政府吧。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让您老人家受苦了!”在老人断断续续的诉说中,方志敏了解到,考虑到老人年老体弱,王箩筐安排人把分的稻谷给他送到家,老人也摁了手印。干部都认为完成了任务,没想到他这几天犯了气喘病,别说做年糕,连碗水都烧开不了了。李长贵见状忙对方志敏说:“我们的工作不深入,请主席批评。”看到王箩筐这些村干部忙忙活活地烧水做饭,方志敏说:“每个村都要查查,看看还有没有类似情况,一定要保证每个老百姓都过好这个年。”李长贵说:“我马上回乡里通知各村,落实你的指示!”看到李长贵匆匆离去的背影,方志敏对大家说:“你们忙,我走了!”王箩筐拉着方志敏的手,恳切地说:“到饭点儿了,好赖吃点儿再走!”方志敏说:“我到山前刘家沟去,说好了到那儿吃饭,顺便开个会,都等着呢!”方志敏转身对床上的李三老汉说道:“老人家,放心,村干部会给你治好病,也会让你吃上年糕的!”李三老汉向方志敏点了点头,招了招手。方志敏一一和大家握手告别,最后,握到王箩筐,对他说:“‘一把手’同志,再细心一些!”王箩筐紧紧握住方志敏的手,使劲晃了晃,仿佛在用这种有力的动作表达他下定的决心。其实,他心里还有个秘密:这次分稻谷亏了秤,他没让保管、会计吭声,自家承担了十七斤半的损耗,气得婆娘到今天还不理他。前山阳坡上,方志敏坐在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他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掏出两个菜团子,这就是他大年三十的午饭。粗大的树身挡住了寒冷的北风,但樟树湾子的炊烟还是随风飘了过来,方志敏贪婪地翕动着鼻孔,嗅出了母亲做饭时的那熟悉的炊烟的香味,心里温暖了许多。(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发生地是闽浙赣省苏维埃根据地,起因是政府主席方志敏要让苏区的每一位老乡都能吃上过年的年糕。B.方志敏称王箩筐为“一把手”,并委婉地拒绝喝酒,表现方志敏对王箩筐工作的担心,希望他更贴近群众一些。C.李长贵不但自我批评,还请方志敏批评,并表示马上回乡里通知各村落实指示,体现了基层干部真诚为民的工作态度。D.写方志敏“嗅出了母亲做饭时的那熟悉的炊烟的香味”,表现了方志敏对苏区人人吃上过年的年糕的满意,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全知视角叙事,不但能全方位地刻画方志敏、王箩筐的言行举止,还能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表现其思想性格。B.小说两处写王箩筐的秘密。前面不说破,是为了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后面揭开谜底,让读者恍然大悟。C.小说注重环境的刻画,其中“淡雅的乡居图”与“粗大的树身挡住了寒冷的北风”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王箩筐听到方志敏不去他家时的失望、庆幸,对方志敏要去村后山的不解。8.小说是如何塑造方志敏形象的?请简要分析。9.小说以“炊烟芬芳”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答案】6.B7.C8.①概括性地介绍方志敏,点明他是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为让百姓能过上有年糕吃的春节而亲自率领战士从敌人那里夺取粮食;②通过人物言行,表现方志敏深入群众细致了解百姓过春节的情况,发现有村民没吃上年糕而主动承担责任;③侧面烘托,通过李三老汉的话语,侧面表现了方志敏对父老乡亲的关心;④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他让老百姓吃年糕,自己只吃菜团子,表现他一心为民的精神。9.①炊烟升起代表村民们可以做年糕,家家有散发“芬芳”的炊烟象征着苏区百姓能过上祥和的春节;②方志敏通过观察炊烟是否升起来判断村民家里的情况,表现了他睿智、关心百姓、工作细致的特点:③李三老汉家从没有炊烟到最后升起炊烟,前后照应,炊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④小说紧扣“炊烟”叙事、表现人物,使小说内容紧凑,有利于集中表现小说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B.“表现方志敏对王箩筐工作的担心,希望他更贴近群众一些”错误,结合原文“‘一把手’,谢谢啦,过了年我再喝你的酒。咱们的检查还没完呢!咱们到村后山上看看!”可知,方志敏委婉地拒绝喝酒,一是不符合工作要求,二是要“到后山去看看”,并非对王箩筐工作的担心,希望他更贴近群众一些。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其中‘淡雅的乡居图’与‘粗大的树身挡住了寒冷的北风’形成鲜明对比”错误,结合原文“站在后山上,整个樟树湾子展现在众人眼前。正是做午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青中带灰的炊烟,整个小山村笼罩在淡淡雾霭中,好一幅淡雅的乡居图”“粗大的树身挡住了寒冷的北风,但樟树湾子的炊烟还是随风飘了过来,方志敏贪婪地翕动着鼻孔,嗅出了母亲做饭时的那熟悉的炊烟的香味,心里温暖了许多”可知,二者是乡村的不同视角的不同景象,没有形成对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几天前,乡里传达了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让苏区的每一位老表都吃上过年的年糕’的指示”“乡苏的同志告诉大家,这是方主席领着队伍攻下了县城,缴获敌人的稻谷。为夺取这些粮食,牺牲了好几个战士”可知,概括性地介绍方志敏,点明他是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为让百姓能过上有年糕吃的春节而亲自率领战士从敌人那里夺取粮食;结合原文“‘一把手’,谢谢啦,过了年我再喝你的酒。咱们的检查还没完呢!咱们到村后山上看看!”“‘一把手’,那个没冒烟的烟囱,是谁家的?”“方志敏忙阻止,说:‘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要谢就谢共产党,谢苏区政府吧。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让您老人家受苦了!’”可知,通过人物言行,表现方志敏深入群众细致了解百姓过春节的情况,发现有村民没吃上年糕而主动承担责任;结合原文“一听这,老汉挣扎着坐起来,紧紧拉住方志敏的手,连咳嗽带喘地说:‘谢谢方……主席你……发的稻谷,我……给你……磕头啊!’”可知,侧面烘托,通过李三老汉的话语,侧面表现了方志敏对父老乡亲的关心;结合原文“前山阳坡上,方志敏坐在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他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掏出两个菜团子,这就是他大年三十的午饭”可知,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他让老百姓吃年糕,自己只吃菜团子,表现他一心为民的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结合原文“正是做午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青中带灰的炊烟,整个小山村笼罩在淡淡雾霭中,好一幅淡雅的乡居图!方志敏望着袅袅炊烟,露出欣慰的笑容”可知,炊烟升起代表村民们可以做年糕,家家有散发“芬芳”的炊烟象征着苏区百姓能过上祥和的春节;结合原文“忽然,方志敏指着一家茅草屋顶,问王箩筐……是谁家的?”可知,方志敏通过观察炊烟是否升起来判断村民家里的情况,表现了他睿智、关心百姓、工作细致的特点:结合原文“忽然,方志敏指着一家茅草屋顶,问王箩筐……是谁家的?”“屋里冷锅凉灶,很长时间没动烟火的样子”“看到王箩筐这些村干部忙忙活活地烧水做饭,方志敏说:‘每个村都要查查,看看还有没有类似情况,一定要保证每个老百姓都过好这个年。’”可知,李三老汉家从没有炊烟到最后升起炊烟,前后照应,炊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结合原文“粗大的树身挡住了寒冷的北风,但樟树湾子的炊烟还是随风飘了过来,方志敏贪婪地翕动着鼻孔,嗅出了母亲做饭时的那熟悉的炊烟的香味,心里温暖了许多”可知,小说紧扣“炊烟”叙事、表现人物,使小说内容紧凑,有利于集中表现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赵数请救于楚(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秦围赵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疲,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举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十一月,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羽为上将军。(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赵数请/救于楚/B.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赵数请/救于楚/C.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赵数请救于楚/D.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赵数请救于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和课内文言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指的是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B.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城郭泛指城市。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D.假,指升官,还有擢、晋、陟也表示升官加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章邯大败赵军,攻破邯郸,将赵王君臣围困在钜鹿城中,楚王于是派宋义担任上将军领兵救援赵国。B.项羽主张立即渡河攻秦,与赵军里应外合;宋义则认为要等待机会,一举打败秦军和赵军。C.宋义身为主帅,为送别儿子远离前线,又不体恤士兵,只顾饮酒高会,体现出他罔顾国家安危、营求私利的一面。D.项羽借进见宋义之机在军帐之中斩杀宋义,随即假托是楚王命自己诛杀叛逆,从而夺得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体现出项羽的果断勇武。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句子。(1)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戮力攻秦,乃曰“承其敝”。(文中画横线的)(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0.D11.D12.B13.(1)不领兵渡过黄河,利用赵地的粮食作军粮,与赵军合力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发动进攻”。(2)在东面使郑国成为疆界之后,又将想要扩张他西面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陈馀在巨鹿北面接收常山的军队,得到几万人,驻扎在钜鹿北面,章邯驻军钜鹿南面的棘原。赵国多次向楚请求救援。“得数万人”,“数万人”作“得”的宾语,其后断开;“军钜鹿北”,“军”作本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C;“赵数请救于楚”,“赵”主语,“数”作谓语“请救”的状语,“于楚”作谓语“请救”的后置状语,本句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能力。D.“假,指升官”错误。假,指暂代官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宋义认为“要一举打败秦军和赵军”错,宋义想让秦赵互斗,然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引”,率领;“因”,利用;“戮力”,合力;(2)“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面;第一个“封”,使动用法,使……疆界;“肆”,扩张;“阙”,侵损。参考译文:章邯击垮项梁后,认为楚地军队不值得忧虑,就渡过黄河,北上攻打赵国,大败赵军;后率军抵达邯郸,将城中百姓迁徙到黄河以北,铲平了邯郸城的内外城墙。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钜鹿城,秦将王离领兵围困钜鹿。陈馀在巨鹿北面接收常山的军队,得到几万人,驻扎在钜鹿北面,章邯驻军钜鹿南面的棘原。赵国多次向楚请求救援。楚怀王召见宋义和他商议大事,非常欣赏他,就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也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宋义行军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进兵。项羽说:“秦军迅猛地围困赵军,应火速领兵渡黄河,楚军在外攻击,赵军在内接应,一定能打败秦军!”宋义道:“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现在秦军攻赵,打胜了,军队就会疲惫,我们即可乘秦军疲惫之机发起进攻;打不胜,那么我们就率军擂鼓行军西进,就必定能攻克秦国了。所以不如先让秦、赵两军相斗。身披铠甲、手持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不如您;坐在军帐之中制定策略,您不如我。”于是下令军中道:“如有凶猛如虎,凶狠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服从指挥的,一律斩杀!”宋义随后派他的儿子宋襄去齐为相,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县,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兵饥寒交迫。项羽道:“本当合力攻秦,却长久地滞留不前。而今年成荒歉,百姓贫困,士兵吃的是半豆半粮的粗陋饭食,军中没有存粮,你却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领兵渡过黄河,利用赵地的粮食作军粮,与赵军合力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发动进攻”。凭着强大的秦去攻打新建立的赵,势必能攻占赵国。赵被攻占,秦军就更强大,哪里还会有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我国军队刚刚吃了败仗,楚王坐立不安,集中全国的兵力全部交付给将军您,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如今你却不体恤士兵而营求私利,不是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十一月,项羽早晨进见上将军宋义,就在他营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帐下令军中说:“宋义与齐谋划反叛楚国,楚王密令我杀了他!”在此时,众将领都畏惧屈服,无人敢于抗拒,一致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您的家人;如今又是您诛杀了乱臣贼子。”于是共同推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赶宋义的儿子宋襄,追至齐杀了他。又派桓楚向怀王复命。怀王便让项羽担任上将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岐王过杨氏别业①应教王维杨子②谈经所,淮王③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④。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注]①别业:别墅。②杨子:西汉扬雄,哲学家、文学家。③淮王:汉淮南王刘安。④珂:马笼头上的饰物。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题意,以扬雄指杨氏,以淮南王指岐王,“载酒”暗示这是欢宴游乐的聚会。B.颈联描写岐王带领诗人来到杨氏别业的场景,走过曲径,穿过树林,眼前豁然开朗。C.诗歌以笙歌声作结,余音袅袅,言已尽而意未穷,可以感受到岐王一行的赏玩兴致。D.作者随岐王纵情赏玩,以时间为序移步换景,描绘了杨氏别业的动人景色。15.有评论家认为,本诗颔联自然舒缓,精妙有才思,请从不同角度赏析。【答案】14.B15.①用语自然,“换”和“多”写树上的鸟换了种类,地上的落花越积越多,写出了诗人玩赏的时间很长,沉醉于美景之中,侧面烘托了杨氏别业的景致优美;

②视听结合,以声衬静,描写了清静、空灵的画面;

③寓情于景,表明诗人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了身心俱适的一夜,表达了闲适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颈联描写岐王带领诗人来到杨氏别业的场景”错误,颈联交代了将要回去时的情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第二联“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写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写出了作者游览的无穷兴味,情致独到,别有会心。写出了诗人玩赏的时间很长,沉醉于美景之中,侧面烘托了杨氏别业的景致优美。视听结合,“兴阑啼鸟换”为听觉,“坐久落花多”为视觉,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以声衬静,描写了清静、空灵的画面。寓情于景,“兴阑”,即兴尽,与“坐久”为互文,这两句以极富于诗意的笔法,写出了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的身心俱适的一夜。这一联以景传情,写景入神,体验独特,感情细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诗人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3)词人曾自称“京华倦客”,在《苏幕遮·燎沉香》中表现其淡泊功名、厌倦漂泊、希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者②.毋吾以也③.未必人间无好汉④.谁与宽些尺度⑤.家住吴门⑥.久作长安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毋、与、作、旅。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牡丹亭》与《红楼梦》是中国不朽的戏曲和小说发展中的经典,长期以来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一直被人所传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空间。《牡丹亭》对《红楼梦》的重要影响,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有最明显的流露。()初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便开始“感慨缠绵”。又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随即上升到理性高度,触动内在精神,“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而由“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等戏文,她又想到“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等诗句,万千思绪,凑集一处,“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说明她与戏中人物产生了深深共鸣,戏曲的影响已。但《红楼梦》建构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并打破了《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并没有落入传奇戏曲的。它消解了《牡丹亭》的历史意识,阐发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这种人生感悟具广泛的适用性,可以超越具体的历史阶段,而直接与不同时代的读者构成对话,这是作者曹雪芹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以至深入骨髓窠臼匠心独运B.以致深入骨髓窠臼独树一帜C.以至根深蒂固桎梏独树一帜D.以致根深蒂固桎梏匠心独运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牡丹亭》与《红楼梦》是中国戏曲和小说发展中的不朽经典,长期以来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一直被人所传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B.《牡丹亭》与《红楼梦》是中国戏曲和小说发展中的不朽经典,长期以来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一直被人所传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空间。C.《牡丹亭》与《红楼梦》是中国戏曲和小说发展中的不朽经典,长期以来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一直被人传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D.《牡丹亭》与《红楼梦》是中国戏曲和小说发展中的不朽经典,长期以来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一直被人传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空间。19.括号里应该填写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段及《红楼梦》相关内容,解释她为什么会“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答案】17.A18.C19.第一问:林黛玉。第二问:①林黛玉敏于诗才,多愁善感。②听到、想到这些“流水落花”的诗句,不免想到自身虽年华正好,一如这烂漫春光,但体弱多病,恐难持久,也难免于红颜薄命的命运。(写出自伤身世,1分)③除了自伤身世,她也是在担心她和宝玉的美好爱情亦如这春花春水,最终不免被雨打风吹去。【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是上文的结果,结合语境应选“以至”。深入骨髓: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此处与“影响”搭配,应选“深入骨髓”。窠臼:比喻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桎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此处与“落入”搭配,应选“窠臼”。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结合前文“这种人生感悟具广泛的适用性,可以超越具体的历史阶段,而直接与不同时代的读者构成对话”的内容可知,此处应选“匠心独运”。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为:一是“中国不朽的戏曲和小说发展中的经典”语序不当,“不朽”是形容词,应改为“中国戏曲和小说发展中的不朽经典”;二是“被人所传诵”成分赘余,删掉“所”;三是“滋养”与“心灵空间”搭配不当,应去掉“空间”。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赏析能力。第一问: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可知这一段文字是写林黛玉在听到戏班唱《西厢记》中唱词所产生的心理波动,再结合“初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便开始‘感慨缠绵’。又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随即上升到理性高度,触动内在精神,‘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等语境可知,这个人物为林黛玉。第二问:首先,林黛玉的性格就是多愁善感,同时她具有极高的天分,敏于诗才,曾经教过香菱作诗,她对诗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她对《西厢记》中这几句唱词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这也应是林黛玉落泪的直接原因,戏词和诗词中这些句子触发了她年华易逝的伤感。“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美人再美,也抵不过时间的摧残;“水流花谢两无情”“花谢”是自然界春天逝去的标志,而对于人来说,“花谢”意味着美好年华的消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美好年华逝去就如自然界春来春去一样,都无法阻挡。林黛玉体弱多病,不会吃饭却先会吃药,她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对生死特别敏感。在听到、想到这些“流水落花”的诗句时,不免想到自身虽年华正好,一如这烂漫春光,但体弱多病,恐难持久,也难免于红颜薄命的命运。其次,林黛玉应该是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母亲去世之后,外祖母将她接到贾府居住,虽然外祖母和贾府诸人都对自己很好,但终究是寄人篱下,还要小心谨慎,唯恐被人耻笑,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因此这些词句引起对悲苦身世、寄人篱下现状的伤心;再进一步,虽然和宝玉有情,但自己终究是寄人篱下,没有人能为自己做主;况且宝玉看着和其他姐妹也都要好,究竟自己终身该如何托付?又引起对宝玉爱情不确定的伤痛,所以落泪。(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莎士比亚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他在戏剧史上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写了什么,①。他打破了传统古希腊古罗马悲喜剧的界限,叙事方法上不再拘泥于“三一律”原则,使得戏剧情节更加丰富。并且在剧本中②,例如《哈姆雷特》的主线是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两条辅线是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辅线补充主线,共同叙述悲剧故事。此外,莎翁还善于外化人物的内心,多运用独白、事件、动作等来展示人物内心。莎士比亚的戏剧③,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天才的想象力,歌颂人文主义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同时,因为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现实主义风格也是始终贯穿其中的。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三一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1972年,(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C的无色晶体C12H22O5,,将其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B.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C.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D.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说“木叶”》)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A21.①而在于他怎么写②往往设计多条叙事线索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三一律”的引号表特定称谓。A.特定称谓。B.特殊含义。C.特殊含义。D.引用。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不在于他写了什么”的句式、关联词语及后文内容可知,此处应从肯定的角度表述如何写,可填:而在于他怎么写。②由“例如《哈姆雷特》的主线是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两条辅线是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辅线补充主线,共同叙述悲剧故事”的语境可知,此处是说叙事线索多,可填:往往设计多条叙事线索。③结合“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天才的想象力”的内容及后文“现实主义风格也是始终贯穿其中的”可知,此处是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有浪漫主义色彩,可填: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马拉松长跑中,成为一个拥有优势的领跑者,是许多跟随者的梦想。紧跟领跑者,由远及近,当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就毫不犹豫地超越,成为领跑者。也有人,是把完成整场马拉松作为目标,以跟随者的姿态跑完全程。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