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情况调查_第1页
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情况调查_第2页
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情况调查_第3页
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情况调查_第4页
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情况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情况调查高校毕业生是社会最富生气、活力和制造性的群体,是一个地区进展所需高素养人才的重要来源。如何充分发挥本地教育资源优势,留用更多的驻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高人才的集聚程度,对于我市经济社会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2年,市人社部门印发《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实现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人数增长20%,但从实际状况看,实施效果并不抱负。以2022年为例,驻镇高校毕业生人数21331人,留镇就业2717人,仅比上年增加21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2.7%。如何尽快转变“墙内开花墙外香”“近水楼台不得月”的现状,需要深化调研、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将我市高校资源优势转化为进展优势,推动镇江地区经济更好更快进展。

一、现状分析

近期,市人社局、市创新人才进展讨论院就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状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和座谈争论。信息采集对象包括,江苏高校、江苏科技高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驻镇高校及其在校的745名大三、大四同学;我市战略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制造类企业以及毕业生需求相对集中的其他类型企业共103家用人单位。

从调查结果看,受访企业三年来引进的高校毕业生,近半数由驻镇高校供应。驻镇高校已成为我市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蓄水池”,为我市经济进展供应了重要的人才支持。从行业分类看,前三位依次为传统行业(传统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分别占34%、24.4%、21.5%;从专业分布看,前三位依次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管理类,分别占59.2%、47.6%、35.2%;从地区分布看,前三位依次为镇江新区、京口区和润州区,分别占27.6%、26.5%、19.1%。

从生源结构看,2022年就业统计数据显示,只有41.2%的镇江籍毕业生留在镇江;在留镇的江苏籍毕业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淮安、扬州、南京,分别占19%、18%、11%;外省毕业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安徽、河南、山东,分别占34%、13%、12%,来自“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达地区的几乎没有。再与周边地区相比,2022年,苏州、常州、无锡、扬州高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1.7%、32.5%、31.8%、24.5%,相比之下,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率明显偏低。

二、缘由分析

问卷调查和座谈争论反馈结果显示,造成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率偏低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驻镇高校毕业生对镇江的认同度偏低。高校、企业和高校生三方问卷调查结果均显示,一个地区的人文、自然环境和经济进展水平,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去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在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环保生态等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毋庸讳言,长三角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无论苏南五市、还是沿江八市中,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均不占优。加上高校生平常身处校内之中,与外界接触不多,对镇江经济社会进展的进步和改善感受不深,对镇江的认同感不强,使得他们就业时往往会选择其他城市。

2.产业对人才集聚吸纳力量不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高校生认为,镇江“进展空间不大”;61.4%的高校生认为,镇江“可供选择的企业太少”。65%的企业认为,本市企业在总量规模、进展速度、进展质量、创新力量、外向度等方面,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均存在肯定的差距。一些高校和地方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反映,我市产业集成程度不高,一些新兴产业成点不成链,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链条不长,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进展较慢,产业对人才的承载力不强,吸纳聚集高校生的力量不足。

3.企业与驻镇高校对接效率不高。全国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聘请需求总体上升,但对高校生的需求却有所下降,供需匹配难度加大。从近年来我市引进人才专业排名来看,排在前六位的专业分别为机械工程、化学化工、电气工程、计算机、经济类、建筑工程,在就业市场上均属相对紧缺的专业人才。虽然驻镇高校此类生源相对丰富,但由于高校生就业面对全国,假如不能供应更具竞争力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进展空间,就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方面,我市企业并不占优势,特殊是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是人才需求最为活跃、需求量最大的群体,但实际上很难吸引高校毕业生的关注。另外,我市企业目前主要还是实行校内聘请、人才市场聘请和人才网聘请等传统人才聘请方式,形式相对单一,招引效果不明显。

4.就业创业政策效应没有充分释放。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看法》《“万名高校生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实施看法》《市区“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方法》《高校生租房补贴发放管理方法》《高校生创业与敏捷就业社保补贴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乐观鼓舞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来镇就业创业。但受财力不足、宣扬不充分等多种因素影响,此类政策信息在驻镇高校高校生中知晓率并不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我市出台的高校生留镇就业创业方面的贷款和补贴政策,近70%的高校生表示“不是太了解”;毕业生租房补贴政策,我市是省内继无锡后其次家实施的,当时在国内不少高校均引起关注,但恰恰在驻镇高校,了解这一政策的并不多。另外,由于实施过程中奖补对象面广量大、财政资金投入相对有限,驻镇高校毕业生普遍反映获得感不强。

5.部门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近年来,市人才办、人社局和团市委等部门深化驻镇高校开展政策宣扬和专场聘请活动,相继开展高校生创业大赛、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和创业明星评比活动,着力营造促进高校生就业创业的深厚氛围。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服务高校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手段还比较单一,不能完全满意高校生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服务需求。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加、整体推动的局面。

三、对策建议

高校是人才培育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也是地方综合竞争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如何利用好驻镇高校密集、生源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在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乐观发挥好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坚持政策支持和完善服务相结合,通过机制创新、综合施策,助推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创业。

(一)加强校地合作,提高驻镇高校人才培育与需求的契合度

一是深化校地产业合作,促进高校与地方产业融合进展。将驻镇高校作为我市培育人才的重要载体,使就业成为培育人才的出口。地方要准时把就业状况反馈到人才培育的各个环节,加快推动“招生-培育-就业”一体化,完善招生培育就业联动机制;驻镇高校要主动适应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供应侧改革,在保持专业设置自主性、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乐观进行适度调整,提高人才培育本土化程度,促进产业链、就业链、教育链深度对接,提高高校匹配需求水平,缓解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冲突。

二是深化校地协同办学,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培育机制。全面推动落实市、辖市(区)两级政府与驻镇高校签订的人才开发合作协议。各地已建成的各类就业见习基地,要优先吸纳驻镇高校毕业生见习。有关部门要加强产业、行业以及职业进展趋势猜测,合理测算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数量,为高校人才培育结构、专业设置的调整供应科学依据。驻镇高校与相关行业企业要打破壁垒、开放办学、协同育人,将各种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三是共同讲好“镇江故事”,着力提升镇江留才软实力。坚持“生态优先、特色进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镇江打造成一座产城融合和宜居宜业的城市,不断提升在宁镇扬、苏南地区、长三角和扬子江城市群的地位和价值,为创新创业者供应宽阔的进展空间,让镇江成为优秀人才创业创新的乐园。要深化驻镇高校宣扬我市进展的雄伟蓝图和美妙愿景,增进高校生对镇江的市情熟悉和情感认同,鼓舞驻镇高校高校生到镇江农村、到企业、到社区体验生活、了解市情,让高校生亲近镇江、了解镇江、留在镇江、服务镇江。

(二)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对接的有效性

一是实行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参加调查的103家企业中,已有67%的企业与驻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但在人才引进培育方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很大进展空间。可实行托付培育、定向培育、订单培育的方式,让用人单位直接参加到人才培育环节中来,使得高校的人才培育更有针对性、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鼓舞和支持驻镇高校在企业设立科研基地、实训基地,增加与本地区企业的黏度,引导更多在校科研人员和高校生为我市企业服务。

二是深化校地、校企技术合作。鼓舞和支持本地区各类科技园和产业园区结合各自产业特色、科研方向与人才需求,与驻镇高校相关院系、试验室以及科研团队结成科技合作对子,着力提升园区科研力量、技术水平。支持企业主动对接驻镇高校、院系和相关专业导师和科研团队,广泛开展课题攻关、人才培育、柔性引进等合作。鼓舞驻镇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高校生创业载体,引导高校生自主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鼓舞企业设立奖(助)学金。据统计,2022年,共有72家单位在江苏高校、江苏科技高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设立奖学金,金额合计达488万元。其中,我市企事业单位28家,占比38.9%;嘉奖金额155万元,占比31.8%。通过设立奖(助)学金这一形式,可以进一步突出企业用人主体作用,让驻镇高校高校生了解镇江企业和产业的进展状况,扩大我市企业在高校生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高校生对企业的认可度。

(三)开发更多岗位,拓展留镇高校生就业创业空间

一是乐观开发就业岗位。结合我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方案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引导毕业生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产业一线就业创业。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岗位和社会服务,开发就业岗位,更多用于吸纳留镇毕业生就业需要,鼓舞更多的毕业生到社会民生和群众需要的领域就业。

二是引导鼓舞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基层进展对各类人才也有着迫切的需求。要深化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项目,连续组织实施高校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乐观营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使高校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三是鼓舞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工作。目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吸纳高校生就业的主渠道。一方面,鼓舞这些企业乐观开发有利于发挥驻镇高校毕业生专长的管理型、技术型就业岗位。例如,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两年内首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赐予肯定的社保补贴和职业技能补贴;对毕业年度高校高校生到中小微企业首次就业的,在肯定期限内赐予300-600元/月的薪酬补贴。另一方面,乐观开展协同创新,鼓舞驻镇高校向中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力度,为中小微企业的产品研发和试制供应支持,通过产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高校生留镇就业创业。

(四)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的精准度

一是优化专业机构服务。人才服务平台优先为驻镇高校毕业生供应便利,构建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大数据,定期发布报告,加强对本地区就业市场的猜测预警,准时向驻镇高校推送本地区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名目,引导驻镇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科学选才、理性求职。前移服务关口,将宣扬对象由应届毕业生拓展至大三、大二同学甚至大一新生,关心在校高校生提前了解镇江市情、企业进展状况、地区就业形势和就业创业政策,努力营造留镇创业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贯穿校地人才市场。招才引智活动优先与驻镇高校对接,加大名企进校内聘请频次,每年在驻镇高校举办专项招才引智活动不少于10场,每年供应岗位1万个。进一步提高供需信息配置效率,通过在全部驻镇高校就业网站开通镇江聘请频道、安装就业信息网络发布终端、开设人才在线手机APP微信群服务等方式,畅通校地人才供需信息的对接渠道。

三是加强驻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建设。健全立体化就业指导的服务体系,常态化为方案留镇毕业生供应推举见习、托付择业、求职和面试指导等免费服务,为驻镇高校高校生供应政策询问、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等综合服务。多渠道搭建校内外的资源平台,建设多样化、特色化、常态化的校内聘请服务体系,提高聘请服务的效率,利用“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依据毕业生需求来推送岗位、政策、服务等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推动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延长,努力实现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全程的信息化。

(五)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由市人才办牵头,成立驻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联盟,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同推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工作推动机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增加驻镇高校与企业、政府部门的三方互动,改善我市就业创业工作的生态和环境。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