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图像、推断、工艺流程: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1 图像、推断、工艺流程: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1 图像、推断、工艺流程: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1 图像、推断、工艺流程: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1 图像、推断、工艺流程: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物质的检验、鉴别、提纯1.(2023·宁夏银川·银川九中一模)请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B.转化②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C.通过与单质碳发生反应可实现转化③D.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答案】D【详解】A、硫酸亚铁转化为铁利用比铁金属活动性更强的镁、锌等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能和稀硫酸反应,能置换出铁的金属金属活动性更强,也能和稀硫酸反应,A正确;B、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以完成向硫酸亚铁的转化,B正确;C、氧化铁转化为铁可以是氧化铁和碳发生反应,利用碳的还原性生成铁和二氧化碳,C正确;D、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为黄色,D错误。故选:D。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利用镁矿资源将CO2转化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碳酸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槽”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矿化塔”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Mg(OH)2+2CO2=Mg(HCO3)2C.理论上,实验过程中无须补充CO2D.该方法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C【详解】A、“电解槽”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不符合题意;B、“矿化塔”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镁,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生成的碳酸镁中含有碳元素,加热分解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矿化塔中通入的二氧化碳,则实验过程中需要补充CO2,故C符合题意;D、该流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碳酸镁,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3·陕西西安·陕西师大附中校考一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水的质量、硫酸钠的质量的稀硫酸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代表水的质量、丙代表硫酸钠的质量B.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射完全反应C.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D.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H+、Na+【答案】C【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溶液中没有硫酸钠,随着反应的发生生成硫酸钠,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变,故丙表示硫酸钠的质量;氢氧化钠被慢慢消耗,直至消耗完毕,故甲表示氢氧化钠的质量,乙表示水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本有水,加入的稀硫酸中有水和反应过程生成水,所以开始有一定质量的水,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反应完全后水增加的质量只来自于稀硫酸,所以N点后水增加速度减缓,表示二者已经反应完全。【详解】A、根据分析乙表示水的质量,丙代表硫酸钠的质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分析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a点位于N点之前,此时加入的稀硫酸只反应掉一部分氢氧化钠,所以溶质有未反应完全的氢氧化钠、生成物硫酸钠,共两种溶质,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分析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b点位于N点之后,此时氢氧化钠已经反应完全,加入的硫酸过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则阳离子有Na+和H+,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向某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C.将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中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封的容器中燃烧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常温下向某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由于原溶液即为硝酸钾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从0开始,由于该溶液不饱和,所以硝酸钾固体开始溶解,当形成饱和溶液,则不再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后来不变,故A正确;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由于氧气逸出,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不断减小,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全,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正确;C、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等质量的硫酸参加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故等质量的铁、镁参加反应,镁生成的氢气多,故C正确;D、甲烷和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D。5.(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往100mL某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Ba(OH)2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Ba(OH)2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用电导仪测得该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越高表示溶液的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CuSO4溶液显酸性 B.图乙中的C点表示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图乙中B点和D点电导率相同是因为溶液的成分相同 D.图乙中D点对应的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答案】C【分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如图所示,未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溶液的pH=5,根据pH<7的溶液显酸性,说明硫酸铜溶液显酸性,选项正确;B、如图乙中的C点表示此时溶液的导电率最低,由题意可知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低,根据分析可知,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是两种不溶物,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是最小的,故说明C点表示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选项正确;C、图乙中根据溶液的导电率在B点后还在下降,说明B点时硫酸铜未完全反应,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而D点是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导电率继续升高的结果,说明此时是氢氧化钡溶液过量造成的,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钡,两点虽然导电率相同但溶液成分不同,选项错误;D、图乙中D点表示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溶液是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选项正确;答案为:C。6.(2023·广西崇左·统考一模)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水通电,电解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变化B.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C.足量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将铁钉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A正确;B、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质量的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应相等,B错误;C、镁条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除放出热量会使气压变大外,消耗氧气也会使气压变小,最终密闭容器中压强会比初始压强小,C错误;D、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消耗56g的铁会生成64g的铜,生成铜的质量比消耗铁的质量大,随着反应的发生,铁钉的质量会增大,而不是减小,D错误;故选:A。7.(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如图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①表示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B.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和Cu(OH)2固体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和锌粉【答案】B【详解】A、硝酸钾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由此可知,一开始,固体的质量不足,反应的固体质量相等时,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氯化铜质量较大,最终氧化铜和氢氧化铜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铜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错误;D、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和锌粉,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最后,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该选项对应关系错误。故选B。8.(2023·河南开封·统考一模)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C.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碳酸锌中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答案】D【详解】A、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将氧化钙加入石灰水中,溶液会因温度升高而达到过饱和状态,溶质氢氧化钙会析出,则溶质的质量会减小,故选项中图像描述错误;B、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导致变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向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则反应开始无气体产生,待氢氧化钠反应结束后有气泡产生,故选项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描述不正确;C、2H2+O22H2O,根据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由3个分子构成,生成物由2个分子构成,则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但不会降为0,故图像描述错误;D、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可知,消耗等质量的盐酸产生氯化锌质量相等,消耗等质量的氧化锌与碳酸锌,氧化锌产生的氯化锌的质量较大,则反应刚开始图像重合,随着反应的继续发生,氧化锌反应产生的氯化锌质量偏大,拐点较高,故图像描述正确;故选D。9.(2023·福建龙岩·统考一模)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KMnO4受热分解B.②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③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D.④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答案】A【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过程中随着氧气的放出,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后剩余质量不为零,该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B、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大,一直到氧气耗尽后固体质量不变,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根据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氯化钠不能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23·陕西西安·陕西师大附中校考一模)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G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2)写出E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______;(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1)可作燃料(2)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3)Fe+2AgNO3=2Ag+Fe(NO3)2【分析】F为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则F是银,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为氧化铁,G均为红色固体,G会转化成银,推出G是铜;B是氧化物,氧化铁和B生成的金属E和D,则B是一氧化碳,E是铁,D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C反应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C是氧化铜,代入检验,推断正确。【详解】(1)由分析可得,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2)E是铁,铁和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3)反应④为铁转化为银,反应可为铁和硝酸银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2Ag+Fe(NO3)2。11.(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D、G为氧化物,B常用作食品干燥剂,D在常温下为液态,E可用作洗涤剂,G、H为无色气体,F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B、E放在水中能使酚酞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2)C的俗称______。(3)写出由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写出由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1)HCl(2)石灰石或大理石(3)CaCO3+2HCl=CaCl2+H2O+CO2↑(4)Ca(OH)2+Na2CO3=2NaOH+CaCO3↓【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D、G为氧化物,B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所以B是氧化钙,D在常温下为液态,所以D是水,氧化钙能够转化为A,A、B、E放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所以A是氢氧化钙,E为常用作洗涤剂,E为碳酸钠,C能够转化为氧化钙,所以C为碳酸钙,F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盐酸,盐酸和E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G,所以G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转化为H,D是水,也能转化为H,所以H是氧气,将推出的推物质代入上述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详解】(1)由分析可知,F是盐酸,化学式为HCl。(2)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钙,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3)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钙,D是水,故由C→D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由分析可知,A是氢氧化钙,E为碳酸钠,故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Ca(OH)2+Na2CO3=2NaOH+CaCO3↓。12.(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B是氧化物,G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1)写出物质A的名称:___________。(2)G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H气体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高锰酸钾(2)(3)2H2O22H2O+O2↑(4)CO2+Ca(OH)2=CaCO3↓+H2O【分析】根据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出H是二氧化碳;因为A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分解生成三种物质,其中B是氧化物,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C、D是锰酸钾或氧气;G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G能与D反应成H(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是碳,D是氧气,C是锰酸钾;黑色固体B(二氧化锰)与无色液体E混合生成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E是过氧化氢溶液。代入验证,推断合理。【详解】(1)物质A的名称:高锰酸钾;(2)G元素是碳,碳原子中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为6,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第1层排有2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是;(3)反应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H(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13.(2023·河南开封·统考一模)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将A高温煅烧,得到B与D,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2)C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__________(写出一条)。(3)D+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答案】(1)CaO(2)改良酸性土壤(3)CO2+C2CO【分析】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所以E是CO;F是单质,将A高温煅烧,得到B与D,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F会转化成E、二氧化碳,所以F是碳或氧气,E是CO,代入验证,推断正确。【详解】(1)根据分析,B是CaO;(2)根据分析,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3)根据分析,D+F→E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方程式是:。14.(2023·陕西西安·陕西师大附中校考一模)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铁制零件易生锈,请写出一种合理的防锈措施______。(2)课外活动小组探究了利用硫酸厂排出的炉渣(主要含Fe2O3、CuO、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制取硫酸亚铁,主要流程如下:已知:Fe+Fe2(SO4)3=3FeSO4。①操作Ⅰ、Ⅱ、Ⅲ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②步骤1中主要发生两个化学反应,写出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步骤3中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______。【答案】(1)涂油(2)引流稀硫酸【详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铁制零件防锈的措施有:涂油、涂漆、保持干燥等。(2)①操作I、Ⅱ、Ⅲ均实现了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由题干可知炉渣主要含有氧化铁、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硫酸;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得到的溶液为黄褐色;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在溶液中呈蓝色,化学方程式为。③步骤1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固体A为杂质;步骤2中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固体B中含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要想除去铁,可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固体C为铜。15.(2023·广西崇左·统考一模)钴(Co)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小明同学利用某工业废料(废料中含有、、和等物质)制备草酸钴晶体(),其设计流程如下:已知:①物质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②,Li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③,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④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Fe3+Co2+Co3+Al3+pH(开始沉淀)1.97.15-0.233.4pH(完全沉淀)3.29.151.094.7请回答:(1)步骤I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2)该生产流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3)步骤Ⅲ中调节溶液的pH时,pH的范围是:_______。(4)写出步骤IV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废渣中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除去废料中的铝(2)步骤Ⅱ会生成有毒气体,污染空气(3)(4)(5)、【分析】废料中含有、、和,步骤I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铝反应,反应方程式为,而、和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除去铝;所以钴渣中含有的物质为、和;步骤Ⅱ中加入盐酸,因锂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铝,所以锂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浸出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步骤Ⅲ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将转化为,由④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表格可知,pH的范围是,同时加入溶液的目的是将转化为,所以废渣的主要成分为、,废液的主要成分为;步骤IV加入碳酸钠溶液,与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1)因废料中的Li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不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所以步骤I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废料中的铝。(2)步骤Ⅱ中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会污染空气。(3)由流程图可知浸出液中含有的溶质为、、,经步骤Ⅲ转化为,但不能转化为沉淀,由表格可得pH的范围是。(4)步骤IV是与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步骤Ⅲ是将转化为,转化为,、都难溶于水,所以废渣中的主要成分有、。16.(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校考一模)某工厂用提取粗盐后的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制备金属镁,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1)盐卤和足量石灰浆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2)写出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这个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3)过滤中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答案】(1)复分解反应(2)Mg(OH)2+2HCl=MgCl2+2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3)引流,防止液体飞溅【详解】(1)盐卤中含有盐——氯化镁,石灰浆是碱——氢氧化钙,两者属于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2)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填:Mg(OH)2+2HCl=MgCl2+2H2O;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3)过滤时玻璃棒起到引流,防止液体飞溅的作用,故填:引流,防止液体飞溅。17.(2023·江苏无锡·统考一模)氧化锌具有优异的常温发光性能,在半导体等领域应用广泛。利用工业含锌废渣(主要成分是ZnO,还含有Fe2O3、Al2O3、CdO等杂质)制取氧化锌的流程如下:【查阅资料】相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至完全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所示:Fe3+Al3+Zn2+Cd2+开始沉淀2.73.46.57.4沉淀完全3.74.78.59.4(1)酸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为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2)调pH的目的是将______完全沉淀,操作时需控制pH的范围是______。(3)沉时锌粉置换出镉,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镉______(填“强”或“弱”)。(4)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_。(5)沉锌后所得的碱式碳酸锌【Zn2(OH)2CO3】灼烧后生成ZnO和另外两种氧化物,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答案】(1)将废渣粉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