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中考化学专项复习之物质的溶解度专练探究(十二)1.下列各因素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质量 D.温度的变化2.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4.22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3.室温下,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试管底部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向烧杯的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若物质X为氢氧化钠,试管底部的固体会增多B.若物质X为氯化钠,试管底部的固体基本不变C.若物质X为硝酸铵,试管底部的固体会增多D.若物质X为生石灰,试管底部的固体会减少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gC.t2℃时,乙的溶解度最大D.将t2℃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5.下列方法中,能够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增加水的质量 B.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 C.升温 D.降温6.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炉火炒菜时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B.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喝汽水时容易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7.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烧杯中的水均为100g,表是KC1、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20℃40℃KCl34.0g40.0gKNO331.6g63.9gA.溶质质量:①=②B.③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溶液质量:③<④D.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3.3%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3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的质量乙一定大于甲D.1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9.在20℃时,25g水最多溶解0.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A.难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易溶物质10.下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C.t2℃时,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克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1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C.升温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泥土与水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13.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C.加入溶质甲可以将d点甲溶液移至c点,且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甲、乙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仍为饱和溶液14.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将A物质的溶液由b点变到c点,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C.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A>BD.若将d点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B>A15.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比NaNO3的溶解度大B.KNO3饱和溶液中含少量NaCl,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80℃时,将KNO3饱和溶液降温,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100g40℃的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31g晶体16.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B.t2℃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C.将丙物质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17.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B.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D.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18.右图是M、N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据此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N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只有在t时,M和N的溶解度才相等C.把N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降至t时,有晶体析出D.N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9.正确的设计实验、准确地分析实验数据是得到科学结论的保证,下列各选项中记录的实验数据与分析的结论都正确的是A.a、b两点对比说明加入二氧化锰使H2O2生成氧气的量增多了B.两条线重合说明等质量的块状碳酸钙与粉末状碳酸钙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速率是一样的C.曲线说明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对比两条曲线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只有锰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变化前后守恒20.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C.对鉴别方法的认识D.对防锈的认识①区分铜丝和铁丝——看颜色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③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A.A B.B C.C D.D2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40℃时,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22.如图,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滴管中有液体甲,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大理石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C.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D.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23.A、B是两种固体物质。在10℃时,在20g水中最多能溶解5gA物质;在20℃时,将25gB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5g乙物质。则15℃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2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向各装有50g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甲、乙、丙固体各20g,充分搅拌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和乙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常用方法是降温结晶C.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丙>甲=乙D.t2℃,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18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乙先达到饱和25.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温度(℃)20304050607080溶解度(g/100g水)32466485.5110138170甲是80℃含有100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饱和溶液B.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34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26.试管中分别盛装甲、乙的饱和溶液,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A试管中变浑浊,结合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试管中是甲溶液B.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C.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D.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27.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等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析出甲的质量大大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2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2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3℃,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C.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D.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30.如图是某物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有晶体析出B.t0时,溶解度大小从大到小是C>A=BC.t1时,B、C饱和溶液降温到t0,B溶液浓度小于C溶液浓度D.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0%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详解】解: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就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单质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这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固体的溶解度是对100g溶剂来说的,溶剂的量已经确定,故溶剂的多少不影响溶解度的大小。故选C。2.C【详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所以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正确;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故D错误。故选:C。3.A【分析】本题考查物质溶于水后能量的变化。【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试管底部的固体会减少,故错误;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则硝酸钾溶解度不变,试管底部的固体基本不变,故正确;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试管底部的固体会增多,故正确;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使溶液温度增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试管底部的固体会减少,故正确;故选A。4.B【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g,故B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故C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将t2℃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5.D【分析】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详解】A、增加水的质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故A不正确;B、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故B不正确;C、升高温度,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C不正确;D、降温,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D。6.D【详解】A、“炉火炒菜时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B、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C、喝汽水时容易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洗涤剂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7.B【详解】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g,此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30g氯化钾,能全部溶解,其中溶质的质量为30g;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此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其中溶质的质量为30g,选项说法正确;B、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0g,所以此温度下,将50g氯化钾加入100g水中并不能完全溶解,只能溶解40g,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选项说法错误;C、由B选项分析可知,③中溶液的质量为140g;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因在此此温度下,将50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选项说法正确;D、由C选项分析可知,将50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8.B【详解】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A错误;B、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B正确;C、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所以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故C错误;D、10℃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D错误;故选B。9.B【分析】在20℃时,溶解度<0.01g为难溶性物质,0.01g~1g为微溶性物质,1g~10g为可溶性物质,>10g为易溶性物质。【详解】在20℃时,25g水最多溶解0.3g的某物质,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即其溶解度为1.2g,为可溶性物质,故选B。10.D【详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此选项错误;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5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此选项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30g+100g=130g,此选项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此选项正确。故选D。11.D【详解】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配制溶液时,搅拌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可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2.A【详解】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质的种类、温度,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升高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难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泥土与水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3.C【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甲>乙,故错误;C、t2℃时,d是甲的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甲可以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即c点,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故选C。14.C【详解】A、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b点为t2℃时,A的不饱和溶液,c点为t2℃时,A的饱和溶液,将t2℃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t2℃时,溶解度:A>B,故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A>B,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符合题意;D、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将d点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1℃时,溶解度:B>A,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不符合题意。故选C。15.B【详解】A、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要说明温,A错误;B、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提纯硝酸钾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B正确;C、80℃时,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溶液中会析出硝酸钾晶体,故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减小,C错误;D、40℃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4g,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73g,故将204g4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0℃才会析出31g晶体,D错误。故选B。16.A【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则此时含有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应为160g,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t2℃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丙,所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所以将丙物质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物质受温度影响较大,且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越高,则物质的溶解度越大。17.B【详解】A、两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t2℃时,A的溶解度为20g,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选项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知,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正确;D、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都会析出晶体,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正确。故选B。18.C【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N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A错误;B、在t1℃、t3℃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故B错误;C、从t2℃降至t1℃时,N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把N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时,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由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N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N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到达后t2℃,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减小,故D错误。故选:C。19.C【详解】A、a、b两点对比说明,加入二氧化锰,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B、两条线重合说明等质量的块状碳酸钙与粉末状碳酸钙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不是反应速率相同,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是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氧气,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小,氧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守恒,不符合题意。故选C。20.C【详解】A、③气体溶解度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B、③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物防腐,故B错误;C、①铜丝是红色、铁丝是银白色,根据颜色可以区分;②区分羊毛纤维点燃后可以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没有这种味道,可以区分;硫酸铵加熟石灰粉末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硫酸钾与熟石灰研磨没有明显现象,可以区分,故C正确;D、③铁锈不致密,起不到防锈作用,故D错误。故选C。21.C【详解】A、20℃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故错误,符合题意;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因为降低温度乙的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22.D【详解】A、甲、乙分别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时,二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广口瓶内压强变大,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会出现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故甲、乙可能分别是稀盐酸和大理石,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故A错误;B、甲、乙有分别是水和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不会析出固体,温度降低,则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会出现U形管中的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故B错误;C、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也可能是物质溶解造成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故C错误;D、升高温度也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可能发生了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产生现象原因的分析,即: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生成了沉淀,也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的溶质析出,U型管的变化,说明容器内温度升高或者是生成了气体23.D【详解】1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则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20℃时,将25克B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5克B物质,即20g水中最多溶解5gB物质,所以,2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因为A、B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不明确,故15℃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无法确定。故选D。24.D【详解】A、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等于20g,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向各装有50g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甲、乙、丙固体各20g,充分搅拌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和乙,故选项正确;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常用方法是降温结晶,故选项正确;C、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是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乙在t1℃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丙>甲=乙,故选项正确;D、t2℃,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18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故选项错误。故选:D。25.A【详解】A.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乙溶液,乙溶液底部无固体物质,所以甲是不饱和溶液;丁溶液中含有80g水,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32g硝酸钾,则80g水最多能溶解25.6g硝酸钾,溶液乙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70g,8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136g,所以乙恰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B.由上面分析可知,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7.6%,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2%,所以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此选项正确;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34,此选项正确;D.由于甲溶液中溶解了136g硝酸钾,所以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此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根据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结合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进行分析解答。26.D【详解】A、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A试管中变浑浊,说明了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试管中是乙的溶液,故A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1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9%,故B错误;C、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成为t2℃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成为t2℃的不饱和溶液,与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在t2℃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在故C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故D正确。故选D。27.D【详解】A、将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可通过比较甲、乙两物质在t2℃和t3℃时溶解度的差的大小作出判断,差值大析出晶体多。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故析出甲的质量大,正确;B、据溶解度曲线知,t2℃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故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面膜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隔音玻璃产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链锯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苯醚行业风险评估规划分析报告
- 南宁理工学院《美国文学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前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科技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海报设计(数字方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安徽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无人机警用解决方案样本
- 健康体检项目目录
-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5章 分组交换技术
- 学校传染病报告处置流程图
- 大小嶝造地工程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标段1施工组织设计
- 物理化学(全套427页PPT课件)
- 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77页)
- LeapMotion教程之手势识别
- 静脉导管的护理与固定方法
- word上机操作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