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联盟高二1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联盟高二1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联盟高二1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联盟高二1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联盟高二1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胸外科就诊患者中,有一群特殊的“水手”患者被称为手汗症患者。为根治手掌多汗,医生借助胸腔镜,可点断某交感神经。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仅包含传出神经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同一器官,有利于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C.当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可能会表现出手汗症状D.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而手汗症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答案〗C〖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仅包含传出神经,A正确;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同一器官,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有利于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B正确;C、由题干信息“为根治手掌多汗,医生借助胸腔镜,可点断某交感神经”可知,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时,可能会表现出手汗症状,C错误;D、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是躯体运动行为,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手汗症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D正确。故选C。2.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睡眠、情绪等因素相关,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几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患者会出现语言表达障碍,这可能与其大脑皮层的S区发生障碍有关B.AD会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可能与膀胱受损有关C.语言和记忆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D.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人群,其AD的患病几率比那些大脑经常“闲置”的人群低,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使下丘脑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突触有关〖答案〗A〖祥解〗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析】A、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AD患者出现语言表达障碍,这可能与其大脑皮层的S区发生障碍有关,A正确;B、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相应的低级中枢起调控作用,AD会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可能与大脑皮层受损,无法调控脊髓控制的排尿、排便反射有关,B错误;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D、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可以降低AD的患病几率,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突触有关,D错误。故选A。3.训练小狗趴下的过程可以用吹口哨的方式,同时施以外力让小狗“趴下”;当小狗完成这一动作时就要给予狗粮奖励,经过反复训练,小狗就能听到口哨声完成趴下的动作。下列有关这一训练过程中小狗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以外力让小狗“趴下”和口哨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相同B.小狗听到口哨声完成“趴下”的动作,这个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C.喂狗狗粮,狗会分泌唾液,效应器是狗的唾液腺D.口哨声使小狗“趴下”的过程中产生听觉,属于条件反射〖答案〗A〖祥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如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的关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详析】A、施以外力让小狗“趴下”施力让小狗趴下和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相同,均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与“趴下”相关的肌肉,A正确;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吹口哨让小狗“趴下”而不给予狗粮奖励,条件反射就会消退,B错误;C、喂狗狗粮,狗会分泌唾液,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C错误;D、口哨声使小狗“趴下”的过程中,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A。4.实验小组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点时细胞膜内Na+浓度低于细胞膜外B.刺激Ⅱ并没有引起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C.测得图示电位变化需将电流表的两电极连在神经纤维同一位置的膜内外D.若降低培养液中钠离子的浓度,c的峰值下降,有可能不能引起膜电位逆转〖答案〗B〖祥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详析】A、c点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此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仍高于细胞膜内侧,A正确;B、刺激Ⅱ的膜电位有变化,说明该刺激引起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但没有引发动作电位,B错误;C、分析图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神经纤维上同一位置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即测得图示电位变化需将电流表的两电极连在神经纤维同一位置的膜内外,C正确;D、若降低培养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则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减小,所以c的峰值下降,有可能不能引起膜电位逆转,D正确。故选B。5.感染了狂犬病兔会死亡。1885年,巴斯德用过期的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对健康的兔子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兔子全部存活。再次用新鲜的狂犬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扩大兔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兔子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兔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主要利用了过期的狂犬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中的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狂犬病病原体可能诱导存活兔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第二次注射后,新鲜的狂犬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刺激了记忆B细胞产生了相应的抗体D.巴斯德制作的疫苗和现代狂犬病疫苗无论在制作方法上还是在本质上都不同〖答案〗B〖祥解〗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如下: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后者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析】A、第一次注射时,过期的狂犬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中含有灭活或减毒的狂犬病毒,不是抗体,A错误;B、过期的神经组织匀浆中含有灭活和减毒的狂犬病毒,减毒的狂犬病病原体作为抗原,能诱导存活兔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正确;C、第二次注射后,可引发机体产生二次免疫,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后者产生相应抗体,C错误;D、巴斯德制作的疫苗和现代狂犬病疫苗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注射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但是制作方法不同,现代狂犬病疫苗多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制备,D错误。故选B。6.随着免疫系统研究的逐步深入,免疫学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器官移植时,从HLA来看,供者与受体的主要HLA无须完全相同B.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都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类疾病常使用免疫增强剂D.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可精确诊断人类的各种疾病〖答案〗A〖祥解〗1、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如果移植的器官与病人的HLA不一致,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物质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器官移植手术失败。人的HLA有很多种,有的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有的则反应较轻。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为减轻器官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病人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的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才可使移植的器官在病人身上长期发挥作用。2、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详析】A、器官移植时,从HLA来看,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B、免疫预防是人工主动免疫,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没有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B错误;C、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C错误;D、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可用于病原体和肿瘤的临床诊断,但不能精确诊断人类的各种疾病,D错误。故选A。7.下图为某病毒进入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代表细胞,a和b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该病毒再次入侵时,④可由②和③增殖分化而来C.物质a和物质b都属于信息分子,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D.①为辅助性T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无法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答案〗C〖祥解〗分析图知:①辅助性T细胞;②B淋巴细胞;③记忆B细胞;④浆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防御性保护作用。(2)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3)免疫监视指机体清除和识别突变的细胞。【详析】A、图示反应过程针对外来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B、该病毒再次入侵时,②B淋巴细胞和③记忆B细胞均可增殖分化形成④浆细胞,B正确;C、物质b是抗体,不属于信息分子,C错误;D、①为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抗原呈递作用的是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无抗原呈递作用,D正确。故选C。8.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8年后,随着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功能大大降低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AB段,由于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使其浓度上升〖答案〗A〖祥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HIV侵入人体后通常可以潜伏2~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期间,HIV会经历迅速增殖,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这也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详析】A、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而辅助性T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随着辅助T细胞的浓度降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功能大大降低,A正确;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C、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因此曲线CD段体液免疫功能也大部分丧失,C错误;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不能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繁殖,D错误。故选A。9.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A、B、C、D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表面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当病菌再次进入机体时,D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D.细胞C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物质I的作用〖答案〗D〖祥解〗图甲表示体液免疫过程,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图乙表示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详析】A、图甲表示体液免疫过程,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ABC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表面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D是浆细胞,当病菌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B细胞快速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D、由甲图可知,细胞C是B细胞,病菌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物质I是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D正确。故选D。10.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后,机体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调整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下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下丘脑感知温度变化并进行体温调节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调节的结果是甲细胞的代谢和乙细胞的代谢均增强B.c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还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C.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只能作为感受器和神经中枢D.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发热至38.5℃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C〖祥解〗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最终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从而使机体体温上升;另外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使体温上升。【详析】A、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温会升高,而体温升高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机体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代谢的结果,因此甲和乙的代谢都加强,A正确;B、c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正确;C、下丘脑能够感知温度变化,还能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分泌相应激素,所以在体温调节中既是感受器,又是神经中枢和效应器,C错误;D、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上升,故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发热至38.5℃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正确。故选C。11.热射病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内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的疾病,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超过40℃,典型症状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及热射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B.高温高湿环境中,患者体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人体大量丢失水分,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C.热射病发生时,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机体产热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高热D.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为避免室外高温作业人员中暑,应大量饮用纯净水,有利于快速恢复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答案〗B〖祥解〗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内环境稳态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析】A、正常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汗液分泌增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A错误;B、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散热不畅导致提问上升,人体大量丢失水分且血钠含量降低,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B正确;C、热射病发生时,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机体散热量迅速下降,使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而导致高热,C错误;D、室外高温作业人员应大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D错误。故选B。12.当你突然遇到一只大狗或一条蛇时,会感到毛骨悚然,甚至打寒颤、出冷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上述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交感神经,它使你呼吸加快,心脏跳动加快,支气管扩张B.此时你的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下降,肝细胞和肌细胞中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加剧C.因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你吓得脸色苍白D.机体通过体液调节打寒颤使产热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加强,为散热做准备,这些细节储存进了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成为经验的一部分〖答案〗A〖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在上述过程中,人体处于兴奋状态,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人呼吸加快,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A正确;B、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因而脸色苍白,C错误;D、打寒颤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果,机体通过神经调节打寒颤使产热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加强,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这些细节储存进了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成为经验的一部分,D错误。故选A。13.科学发现总会导致实践上的应用,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素的发现也是这样,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时要考虑到药物的利与弊,下列关于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临床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B.在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时,人们给雌、雄亲鱼饲喂或注射性激素类药物,就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C.临床上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治疗侏儒症D.运动员违规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来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比赛成绩〖答案〗D〖祥解〗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体内必须维持在适当的水平,过多过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蛋白质、脂质和氨基酸衍生物等,蛋白质类激素可被蛋白酶降解,因而在使用时不能口服(饲喂)。【详析】A、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A错误;B、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就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B错误;C、侏儒症的病因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故临床上可以用适量的生长激素治疗侏儒症,C错误;D、运动员违规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来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比赛成绩,D正确。故选D。14.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两者关系如下图(图中“-”表示抑制)。部分高中生因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会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改变了靶细胞中的信号通路,不能抑制食欲,引起体重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昼夜节律的中枢位于脑干B.瘦素基因只存在于脂肪细胞中,但瘦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达人体全身C.在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正常条件下人体内瘦素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D.出现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脂肪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答案〗C〖祥解〗据图可知,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作用于靶细胞,将信号传导至调节中枢,最终抑制食欲;同时瘦素也可以作用于脂肪细胞自身,抑制脂肪细胞分泌瘦素。【详析】A、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B、脂肪细胞也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所以瘦素基因存在于人体所有的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脂肪细胞会分泌瘦素,B错误;C、据图分析,图中瘦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正常条件下人体内瘦素的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人体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的可能原因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导致,而不是脂肪细胞,D错误。故选C。15.同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离。A、a是等位基因,下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以上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种群的DNA序列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也是研究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迁移都会影响A基因频率,且种群越小,影响越大C.②在75代和125代时aa个体所占比例相同D.②③两个种群在第25代时所拥有的基因库相同〖答案〗B〖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三个种群的DNA序列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研究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①代表的种群A基因频率变化最大,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迁移都会影响A基因频率,且种群越小,影响越大,B正确;C、虽然②在75代和125代时A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在种群中可能存在除A、a外的其他等位基因,故②在75代和125代时aa个体所占比例不一定相同,C错误;D、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②③两个种群在第25代时A基因频率相同,但基因库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16.粳稻和籼稻为我国常见的栽培水稻。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两个品种的水稻中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导致两个品种的水稻中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差异的变异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bZIP73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不同,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粳稻和籼稻的bZIP73基因,嘌呤量与嘧啶量的比值是相同的D.两个品种的水稻之间存在生存斗争和协同进化〖答案〗C〖祥解〗籼稻和粳稻是两种常见的栽培水稻,根据题干,籼稻和粳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存在一个氨基酸的差异,说明水稻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基因突变,导致水稻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1)随机性(2)低频性(3)普遍性(4)不定向性(5)少利多害性。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详析】A、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说明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所以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B、籼稻和粳稻同属于栽培水稻,它们之间bZIP73基因脱氧核苷酸的不同,体现了遗传多样性,没有体现出物种多样性,B错误;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单链形成双螺旋结构,因此,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A+G)/(T+C)=1,C正确;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水稻个体之间为了争夺阳光、水分等,存在生存竞争,但籼稻和粳稻只是水稻的两个品种,不是不同的物种,因此不存在协同进化,D错误。故选C。17.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能维持血浆与组织液的平衡。人体感染某种链球菌后会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体内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肌肉注射治疗时,药物可进入组织液而不能进入血浆B.患者出现蛋白尿后可能导致全身浮肿,原因是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变大了C.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小会影响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D.抗体和链球菌的结合发生在吞噬细胞中〖答案〗C〖祥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详析】A、肌肉注射时,药物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经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A错误;B、患者出现蛋白尿,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液体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C、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小不同,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的成分不同,从而影响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C正确;D、抗体经浆细胞分泌后主要在血浆中,再与抗原发生结合,所以抗体与链球菌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C。18.根据下图示坐标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曲线表示健康成年人体内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BC段下降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如图表示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C.若图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则BC段可能与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有关D.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主要与胰岛素的调节有关〖答案〗C〖祥解〗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4、当人体内血糖浓度高时,就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加快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分解,加快血糖在肝脏、骨骼肌中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就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农度升高。【详析】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错误;B、若该曲线表示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AB段血流量增加,增加散热量,则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的代谢水平,减少产热量,B错误。C、若图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则BC段可能与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有关,AB段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最终由垂体后叶释放,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使BC段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正确;D、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BC段血液中血糖浓度下降,刺激胰高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使CD段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图I实验方案。首先设置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肉汤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抗生素浓度越低,液体越浑浊,大肠杆菌量越大,由此确定二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将大肠杆菌转接到其中培养。每转接一次为一代,连续培养3代。将每次转接完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更高浓度抗生素和TTC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能使含有无色TTC的培养基显红色)测量并记录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统计结果如图2.请结合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和以下哪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现矮茎C.白化病D.猫叫综合征(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耐药性逐渐____________(“增强”或“降低”),依据是_____________。(3)根据图2的统计结果可知,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有____________作用,并且抑菌效果更好的是______________。在阿米卡星组,三代大肠杆菌培养基颜色的深浅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或<或=”符号连接)。(4)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有利”或“有害”),你怎样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_____________?〖答案〗(1)AC(2)①.抗生素的种类、大肠杆菌培养代数、抗生素的浓度②.抑菌圈的直径③.增强④.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变小,存活的大肠杆菌逐渐增多(3)①.选择②.庆大霉素③.2=3>1(4)①.有利②.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祥解〗1、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境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符合题意;B、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现矮茎,发生了性状分离,B不符合题意;C、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符合题意;D、猫叫综合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不符合题意。故选AC。(2)生物学探究实验中,人为控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分析题图2,结合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抗生素的种类、大肠杆菌培养代数和抗生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抑菌圈的直径。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变小,存活的大肠杆菌逐渐增多,说明大肠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小问3详析】分析题图2可知,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均有抑菌效果,说明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有选择作用,且抑菌效果最好的是庆大霉素;分析题意可知,细菌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能使含有无色TTC的培养基显红色,在阿米卡星组,三代大肠杆菌培养基颜色的深浅顺序是2=3>1。(4)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可使菌在抗生素存在条件下生存,其多产生的变异是有利的,即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20.电压门控钙通道是位于突触小体细胞膜上、通过感受电信号控制Ca2+进入细胞的蛋白质。钙通道可将细胞膜两侧的电信号变化转变为细胞内部的化学信号,引起一系列反应,钙通道是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与疼痛、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都密切相关。(1)研究发现,病理状态下产生炎症物质能促进痛觉在______________形成,根据图1所示,炎症物质能促进______________合成,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胞内Ca2+含量_____________,进而_____________(“提高”或“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同时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机体能够增加散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答两点)。(2)研究发现,肌细胞外Ca2+会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称为膜屏障作用,因此Ca2+浓度会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据此分析,血钙过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__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常常引发肌肉抽搐。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3)心率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使用异搏定(Ca2+通道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Ca2+通道的开放,能减缓心率。现提供家兔神经—心肌接头突触,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Ca2+的作用机制。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神经——心肌接头突触,电刺激设备,异博定溶液,Ca2+溶液,神经递质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具体操作细节不做要求)实验设计思路:对照组:对神经——心肌接头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____________。为进一步验证结论,还需要再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______________,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设计的对照类型有_____________。A.空白对照B.自身对照C.相互对照〖答案〗(1)①.大脑皮层②.通道蛋白③.增加④.提高⑤.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或辐射、对流、传导、蒸发(2)①.增大②.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或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机率降低(3)①.向神经—心肌接头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不做要求)添加适量的异博定溶液,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②.Ca2+溶液③.实验组施加适量的异博定溶液后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再添加适量的Ca2+溶液后,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与对照组大致相等④.AB〖祥解〗根据题图1分析:炎症因子能促进通道蛋白合成(翻译)和促进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通透性增强后,Ca2+内流增加,可提高(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1)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根据题图1分析:炎症因子能促进通道蛋白合成和促进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通透性增强后,Ca2+内流增加,可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体温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或辐射、对流、传导、蒸发,进而增加散热量。(2)因为“肌细胞外钙离子会对钠离子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所以血钙过低则对钠离子内流的竞争性抑制减弱,使钠离子内流增多,引起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增大。由题意可知,“杜冷丁”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影响,“杜冷丁”可能是阻断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又由题意可知,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也不变,说明是“杜冷丁”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是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或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机率降低。(3)根据题意可知,钙离子可以引起递质的外排,增加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的量,要验证该结论,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有无钙离子的内流,因变量是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的异搏定(Ca2+通道阻滞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为进一步验证结论,还需要再补充一下实验:实验组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钙离子溶液,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预期实验结果是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再添加适量的Ca2+溶液后,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与对照组大致相等。本实验设计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没有相互对照,AB正确,C错误。故选AB。21.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下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酸性体质论”主张应更多摄入碱性食物身体才会健康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递到_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相关神经兴奋后引起相关激素的分泌并发挥作用,这种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调节,图中存在分级调节机制的激素是____________(填字母)。(3)机体代谢加快,血糖消耗增多,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以通过有关神经或直接刺激细胞,引起_____________(激素)增加,图中与之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填文字)。(4)正常状态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自主神经系统和垂体的直接调控,由此可判断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在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5)为研究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现设计以下实验: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一定浓度的甲巯咪唑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若实验测得甲组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乙组,则说明____________。〖答案〗(1)①.错误②.在正常人体内,pH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同酸碱度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或者人体细胞外液中含有一些缓冲物质,能使PH维持相对稳定。(2)①.下丘脑②.神经-体液③.B(3)①.胰高血糖素②.肾上腺素(4)①.神经递质、促甲状腺激素②.甲状腺细胞(表面)没有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5)甲巯咪唑抑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祥解〗分析图示: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血糖浓度降低,分泌的D激素能作用于肝脏和肌肉,D应为胰高血糖素。(1)在正常人体内,pH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同酸碱度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或者人体细胞外液中含有一些缓冲物质,能使pH维持相对稳定,“酸性体质论”主张应更多摄入碱性食物身体才会健康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当一定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如:不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都会变成酸性的,因为胃酸是含02-0.4%盐酸的强酸;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又会被碱性的肠液影响,变成碱性的。(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相关神经兴奋后引起相关激素的分泌并发挥作用,这种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图中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应为胰高血糖素,存在分级调节机制的激素是B甲状腺激素。(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以通过有关神经或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4)正常状态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自主神经和垂体的直接调控,说明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均可调控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细胞膜表面没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所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5)研究甲巯咪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影响,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该药物,因变量是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实验思路为:选取生理状况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甲、乙两组),甲组注射一定剂量、一定浓度的甲巯咪唑溶液作为实验组,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记录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并计算平均值,若甲组仓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平均值明显低于乙组,甲巯咪唑抑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2.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式,但免疫排斥仍是术后亟待解决的问题。(1)人体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组成,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是____________。(2)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肝脏时,供体肝作为______________会诱导受体大鼠产生____________细胞,大量裂解供体肝细胞,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受体大鼠死亡。(3)为探讨吞噬细胞表面高表达S蛋白与免疫排斥的关系,研究者将阻断S蛋白功能的抗体注射给大鼠,对照组注射无关抗体,检测两组大鼠肝移植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所示。结果表明S蛋白____________(促进、抑制)大鼠的肝移植免疫排斥。(4)为探究S蛋白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将特异性载体包裹siRNA注射给大鼠,siRNA进入吞噬细胞干扰S基因的表达。实验如下,①②③的处理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S蛋白发挥作用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组别1234实验处理①②同①同②③静脉注射包裹无关siRNA的载体实验结果有抗原呈递能力的吞噬细胞占比(%)8.920.1372.340.01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1.408.60注: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大于3.0可判定为发生排斥反应〖答案〗(1)①.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②.骨髓(2)①.抗原②.细胞毒性T(3)促进(4)①.肝移植②.手术但不移植肝脏③.静脉注射包裹siRNA的载体④.S蛋白能增加有抗原呈递能力的吞噬细胞数量,进而提高大鼠对移植肝脏的免疫排斥〖祥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器官移植后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该排斥反应进行的是细胞免疫。(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场所是骨髓。(2)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的最基本功能,HLA(人类白细胞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而发起攻击。此时主要发生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供体肝细胞,(3)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中的AST的含量明显减少,即注入S蛋白抗体后,S蛋白含量减少,则AST的含量减少,肝损伤程度降低,故S蛋白促进大鼠的肝移植免疫排斥。(4)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由表中信息可知1组2组和3组4组的自变量是静脉注射siRNA的种类,所以③为静脉注射包裹siRNA的载体。大鼠的处理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保持相同,又因为2组和4组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为0,故①是进行肝移植,②为手术但不移植肝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siRNA进入吞噬细胞干扰S基因的表达,可以降低吞噬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进而减弱大鼠对移植肝脏的免疫排斥,所以S蛋白发挥作用的机理可能是S蛋白能增加有抗原呈递能力的吞噬细胞数量,进而提高大鼠对移植肝脏的免疫排斥。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胸外科就诊患者中,有一群特殊的“水手”患者被称为手汗症患者。为根治手掌多汗,医生借助胸腔镜,可点断某交感神经。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仅包含传出神经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同一器官,有利于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C.当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可能会表现出手汗症状D.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而手汗症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答案〗C〖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仅包含传出神经,A正确;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同一器官,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有利于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B正确;C、由题干信息“为根治手掌多汗,医生借助胸腔镜,可点断某交感神经”可知,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时,可能会表现出手汗症状,C错误;D、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是躯体运动行为,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手汗症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D正确。故选C。2.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睡眠、情绪等因素相关,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几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患者会出现语言表达障碍,这可能与其大脑皮层的S区发生障碍有关B.AD会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可能与膀胱受损有关C.语言和记忆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D.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人群,其AD的患病几率比那些大脑经常“闲置”的人群低,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使下丘脑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突触有关〖答案〗A〖祥解〗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析】A、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AD患者出现语言表达障碍,这可能与其大脑皮层的S区发生障碍有关,A正确;B、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相应的低级中枢起调控作用,AD会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可能与大脑皮层受损,无法调控脊髓控制的排尿、排便反射有关,B错误;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D、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可以降低AD的患病几率,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突触有关,D错误。故选A。3.训练小狗趴下的过程可以用吹口哨的方式,同时施以外力让小狗“趴下”;当小狗完成这一动作时就要给予狗粮奖励,经过反复训练,小狗就能听到口哨声完成趴下的动作。下列有关这一训练过程中小狗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以外力让小狗“趴下”和口哨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相同B.小狗听到口哨声完成“趴下”的动作,这个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C.喂狗狗粮,狗会分泌唾液,效应器是狗的唾液腺D.口哨声使小狗“趴下”的过程中产生听觉,属于条件反射〖答案〗A〖祥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如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的关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详析】A、施以外力让小狗“趴下”施力让小狗趴下和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相同,均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与“趴下”相关的肌肉,A正确;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吹口哨让小狗“趴下”而不给予狗粮奖励,条件反射就会消退,B错误;C、喂狗狗粮,狗会分泌唾液,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C错误;D、口哨声使小狗“趴下”的过程中,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A。4.实验小组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点时细胞膜内Na+浓度低于细胞膜外B.刺激Ⅱ并没有引起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C.测得图示电位变化需将电流表的两电极连在神经纤维同一位置的膜内外D.若降低培养液中钠离子的浓度,c的峰值下降,有可能不能引起膜电位逆转〖答案〗B〖祥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详析】A、c点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此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仍高于细胞膜内侧,A正确;B、刺激Ⅱ的膜电位有变化,说明该刺激引起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但没有引发动作电位,B错误;C、分析图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神经纤维上同一位置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即测得图示电位变化需将电流表的两电极连在神经纤维同一位置的膜内外,C正确;D、若降低培养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则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减小,所以c的峰值下降,有可能不能引起膜电位逆转,D正确。故选B。5.感染了狂犬病兔会死亡。1885年,巴斯德用过期的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对健康的兔子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兔子全部存活。再次用新鲜的狂犬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扩大兔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兔子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兔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主要利用了过期的狂犬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中的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狂犬病病原体可能诱导存活兔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第二次注射后,新鲜的狂犬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刺激了记忆B细胞产生了相应的抗体D.巴斯德制作的疫苗和现代狂犬病疫苗无论在制作方法上还是在本质上都不同〖答案〗B〖祥解〗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如下: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后者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析】A、第一次注射时,过期的狂犬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中含有灭活或减毒的狂犬病毒,不是抗体,A错误;B、过期的神经组织匀浆中含有灭活和减毒的狂犬病毒,减毒的狂犬病病原体作为抗原,能诱导存活兔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正确;C、第二次注射后,可引发机体产生二次免疫,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后者产生相应抗体,C错误;D、巴斯德制作的疫苗和现代狂犬病疫苗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注射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但是制作方法不同,现代狂犬病疫苗多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制备,D错误。故选B。6.随着免疫系统研究的逐步深入,免疫学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器官移植时,从HLA来看,供者与受体的主要HLA无须完全相同B.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都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类疾病常使用免疫增强剂D.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可精确诊断人类的各种疾病〖答案〗A〖祥解〗1、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如果移植的器官与病人的HLA不一致,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物质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器官移植手术失败。人的HLA有很多种,有的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有的则反应较轻。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为减轻器官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病人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的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才可使移植的器官在病人身上长期发挥作用。2、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详析】A、器官移植时,从HLA来看,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B、免疫预防是人工主动免疫,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没有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B错误;C、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C错误;D、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可用于病原体和肿瘤的临床诊断,但不能精确诊断人类的各种疾病,D错误。故选A。7.下图为某病毒进入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代表细胞,a和b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该病毒再次入侵时,④可由②和③增殖分化而来C.物质a和物质b都属于信息分子,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D.①为辅助性T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无法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答案〗C〖祥解〗分析图知:①辅助性T细胞;②B淋巴细胞;③记忆B细胞;④浆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防御性保护作用。(2)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3)免疫监视指机体清除和识别突变的细胞。【详析】A、图示反应过程针对外来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B、该病毒再次入侵时,②B淋巴细胞和③记忆B细胞均可增殖分化形成④浆细胞,B正确;C、物质b是抗体,不属于信息分子,C错误;D、①为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抗原呈递作用的是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无抗原呈递作用,D正确。故选C。8.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8年后,随着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降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功能大大降低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AB段,由于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使其浓度上升〖答案〗A〖祥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HIV侵入人体后通常可以潜伏2~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期间,HIV会经历迅速增殖,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这也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详析】A、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而辅助性T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随着辅助T细胞的浓度降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功能大大降低,A正确;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C、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因此曲线CD段体液免疫功能也大部分丧失,C错误;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不能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繁殖,D错误。故选A。9.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A、B、C、D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表面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当病菌再次进入机体时,D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D.细胞C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物质I的作用〖答案〗D〖祥解〗图甲表示体液免疫过程,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图乙表示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详析】A、图甲表示体液免疫过程,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ABC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表面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D是浆细胞,当病菌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B细胞快速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D、由甲图可知,细胞C是B细胞,病菌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物质I是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D正确。故选D。10.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后,机体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调整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下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下丘脑感知温度变化并进行体温调节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调节的结果是甲细胞的代谢和乙细胞的代谢均增强B.c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还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C.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只能作为感受器和神经中枢D.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发热至38.5℃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C〖祥解〗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最终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从而使机体体温上升;另外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使体温上升。【详析】A、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温会升高,而体温升高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机体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代谢的结果,因此甲和乙的代谢都加强,A正确;B、c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正确;C、下丘脑能够感知温度变化,还能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分泌相应激素,所以在体温调节中既是感受器,又是神经中枢和效应器,C错误;D、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上升,故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发热至38.5℃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正确。故选C。11.热射病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内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的疾病,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超过40℃,典型症状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及热射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B.高温高湿环境中,患者体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人体大量丢失水分,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C.热射病发生时,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机体产热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高热D.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为避免室外高温作业人员中暑,应大量饮用纯净水,有利于快速恢复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答案〗B〖祥解〗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内环境稳态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析】A、正常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汗液分泌增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A错误;B、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散热不畅导致提问上升,人体大量丢失水分且血钠含量降低,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B正确;C、热射病发生时,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机体散热量迅速下降,使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而导致高热,C错误;D、室外高温作业人员应大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D错误。故选B。12.当你突然遇到一只大狗或一条蛇时,会感到毛骨悚然,甚至打寒颤、出冷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上述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交感神经,它使你呼吸加快,心脏跳动加快,支气管扩张B.此时你的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下降,肝细胞和肌细胞中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加剧C.因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你吓得脸色苍白D.机体通过体液调节打寒颤使产热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加强,为散热做准备,这些细节储存进了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成为经验的一部分〖答案〗A〖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在上述过程中,人体处于兴奋状态,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人呼吸加快,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A正确;B、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因而脸色苍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