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556-2023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方法及热电偶安装要求_第1页
QCT556-2023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方法及热电偶安装要求_第2页
QCT556-2023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方法及热电偶安装要求_第3页
QCT556-2023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方法及热电偶安装要求_第4页
QCT556-2023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方法及热电偶安装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QC/T556—1999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方法及热电偶安装要求Temperaturemeasurementmethodsandthermoco2023-04-21发布2023-11-01实施前言 Ⅲ 1 1 14测量装置 25热电偶安装 2 87测量方法 9附录A(资料性)常用热电偶的结构型式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QC/T556—1999《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和热电偶安装》,与QC/T556—1999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b)增加了“接触式测温法的测量装置”,并详述了热电偶及热电偶选用的要求(见4.1);c)增加了“非接触式测温法的测量装置”,并详述了红外测温计的要求(见4.2);d)更改了“显示与记录装置”的示值误差要求(见4.3,1999年版的1.2);e)更改了嵌入式热电偶在制动衬片总成上的安装的具体要求(见5.1.1,1999年版的2.1);f)更改了嵌入式热电偶在制动鼓(盘)上的安装的具体要求(见5.1.2,1999年版的2.2);g)更改了嵌入式热电偶在制动液温度测量时安装的具体要求(见5.1.3,1999年版的2.3);h)增加了贴面式热电偶安装的具体要求(见5.2);i)增加了“红外测温计安装”一章,描述了安装的步骤及要求(见第6章);j)更改了“测量准备”的具体要求(见7.1,1999年版的3.1);k)更改了“温度测量”的具体要求(见7.2,1999年版的3.2);1)删除了“当热电偶自由端不为0℃时的温度补偿”的相关内容(1999年版的3.3);m)删除了“标准热电偶技术数据”和“五种热电偶K值表”(1999年版的附录A、附录B);n)增加了“常用热电偶的结构型式”(见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亚大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安吉亚太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学佳、郑东明、王世双、叶晓明、吴火娟、熊志强、胡德祥、王伟、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5年首次发布为JB3936—1985: 999年将原标准代号转化为行业标准代号QC/T556—1999,内容不变; 2红外测温计infraredthermometry利用热辐射体在红外波段的辐射通量来测量温度的测量仪器。4测量装置4.1接触式测温法的测量装置4.1.1接触式测温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根据温度范围和环境条件选用的热电偶的电动势规范和允差应符合GB/T16839.1的规定;b)嵌入式热电偶应符合GB/T30429的规定,贴面式热电偶的要求可参照JB/T5582。4.1.2常用热电偶的结构型式见附录A。4.2非接触式测温法的测量装置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红外测温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能连续记录被测物体的温度;b)防止粉尘、烟雾等污染镜头;c)能承受不低于70℃的环境温度。4.3显示与记录装置显示和记录制动器动态温度的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具有自校准(自动补偿)功能;b)示值误差应小于测量值的3%;5热电偶安装5.1嵌入式热电偶5.1.1在制动衬片总成上的安装5.1.1.1对于制动蹄片总成,热电偶测量端的安装位置应位于领蹄总成制动衬片最大受力点附近。当该处带筋、散热片、沟槽或铆钉孔时,应偏离5mm以上。5.1.1.2对于衬块总成,热电偶测量端的安装位置应位于制动衬片长宽方向的中心处。当制动衬片带沟槽时,应沿着工作面上摩擦轨迹中心,调整到旋出侧距沟槽边缘7.5mm以上;当需要对与活塞接触的制动衬片测温且无法按上述要求布置时,应沿着工作面上摩擦轨迹中心,调整到旋出侧距活塞与衬块总成作用直径边缘5mm以上。5.1.1.3在相应的安装位置加工通孔(孔径根据热电偶测量端外径而定),将热电偶测量端固定于孔内,不应松动,测量端距离摩擦表面(1±0.2)mm。具体见图1和图2。3单位为毫米 制动鼓旋转方向。注:图中所示的通孔φ2.9,适配φ3的热电偶。图1嵌入式热电偶在制动蹄片总成上的安装示例4单位为毫米X制动盘旋转方向d摩擦轨迹中心活塞接触面轮廓注:图中所示的通孔φ2.9,适配φ3的热电偶。图2嵌入式热电偶在衬块总成上的安装示例55.1.2在制动鼓(盘)上的安装5.1.2.1对于制动鼓,热电偶测量端应安装在制动鼓摩擦面宽度方向的中心,并避开散热筋等结构。5.1.2.2对于制动盘,热电偶测量端的安装位置应位于制动盘有效摩擦半径处,并避开通风筋(通风盘)、散热孔、表面沟槽等结构。5.1.2.3在相应的安装位置加工通孔(孔径根据热电偶测量端外径而定),将热电偶测量端固定于孔内,不应松动,热电偶测量端距离摩擦表面为(0.4±0.1)mm。其中,盘厚较薄的实心盘也可在厚度方向的中心加工通孔(孔径根据热电偶测量端外径而定),将热电偶测量端固定在盘体内,相对位置为制动盘有效摩擦半径处。具体见图3。单位为毫米Wφ2333333 注1:W为制动鼓摩擦面宽度。注2:φ为安装孔(直径大于热电偶安装的通孔)。注3:Re为有效摩擦半径。图3嵌入式热电偶在制动鼓(盘)上的安装示例5.1.3在制动液温度测量时的安装5.1.3.1热电偶测量端安装在制动轮缸的放气螺钉上。5.1.3.2沿放气螺钉排液孔轴心线,加工通孔(孔径根据热电偶测量端外径而定,尺寸间隙配合),将热电偶测量端埋入孔内,并用银焊或锡焊将其与放气螺钉焊接,不应损伤密封锥面,见图4。试验过程中,30s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55MPa,试验压力为制动轮缸最高工作压力的1.2倍。6单位为毫米 放气螺钉。图4嵌入式热电偶在制动轮缸放气螺钉上的安装示例5.2贴面式热电偶5.2.1热电偶测量端在制动鼓上的安装位置见图5。5.2.2热电偶测量端在制动盘上的安装位置见图6。5.2.3热电偶测量端位置确定后,将安装支架紧固,测试过程中不应变更测量端位置。安装后应符合以下要求:a)安装时,热电偶测量端与被测物体表面之间接触压力不宜超过1N;b)在常温条件下,模拟车速(50±3)km/h或转速(660±10)r/min的空转工况时,1min内由热电偶自身产生的温升不超过5℃。图5贴面式热电偶在制动鼓测温时的安装示例8 图6贴面式热电偶在制动盘测温时的安装示例6红外测温计安装在制动盘测温时的安装步骤如下:a)确保制动盘外圆周表面能提供与红外测量系统一致的发射率,可根据情况喷涂耐热温度超过试验所达最高温的黑色非反射性涂料b)根据红外测温计的视场(距离与光电尺寸的比率),调节镜头到被测物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宜与被测制动盘轴线水平或俯视。c)根据制动盘厚度调整测量点,使光点完全落在制动盘的外径圆周上,并避开通风筋、动平衡校准工艺缺口等结构。可借助光学瞄准技术(比如枪膛式瞄准器、探视器、镜头瞄准器、光束标识器等)瞄准目标。红外测温计测量端位置见图7,测试过程中不应变更测量端位置。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时,建议确认红外测温读数与嵌入式热电偶测温的差异。97测量方法7.1测量准备7.1.1接触式测温法7.1.1.1根据汽车制动器试验时的具体安装环境条件和测试工况,结合温度控制要求和对被测物体的破坏影响程度,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和测量装置,并按第5章的要求安装测量装置。7.1.1.2连接温度测量仪器。根据连接距离长短,可用适当的延长线或补偿线与热电偶连接,并根据需要将热电偶的参比端置于冰点器、恒温器或较稳定的室温内。7.1.1.3如果是制动鼓(盘)上使用嵌入式热电偶,需要与集流环(滑环)或遥测系统连接,将信号从旋转部件转移到固定部件。7.1.1.4当需要采用补偿导线时,应注意补偿导线与热电偶材料的匹配。7.1.2非接触式测温法7.1.2.1根据汽车制动器试验时的具体安装环境条件和测试工况,按第6章的要求安装测量装置。7.1.2.2连接温度测量仪器。根据连接距离长短,调节连接线。7.1.3测量前,对所用的测量装置(含显示与记录装置)进行标定。7.2温度测量7.2.1制动衬片总成、制动鼓(盘)的温度测量开启记录仪器,记录制动过程中被测物体的温度变化,需要时,可记录制动鼓(盘)停止转动后一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情况。7.2.2制动液的温度测量开启记录仪器,记录试验中的制动液温度变化,并在试验结束后(制动动作解除)继续连续记录,直到温度开始明显下降为止。(资料性)常用热电偶的结构型式A.1嵌入式热电偶测量端的结构及尺寸见图A.1,引出线长度根据需要定制。单位为毫米图A.1嵌入式热电偶A.2贴面式热电偶针型热电偶测量端结构形式见图A.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