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第四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_第1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第四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_第2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第四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_第3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第四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_第4页
幼儿园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第四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第一节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一、儿童游戏产生的社会生活条件儿童被排除于成人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处于一种受保护、照顾的特殊地位。正是由于儿童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游戏的产生和更多地产生成为可能。儿童游戏的先决条件是成人的保护和照顾,且无需独立谋生。二、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基本需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九个方面: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来看,如果这一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其他层次的需要的形成与发展就要受到影响。这一层次包括三种需要,即基本生存需要、身体活动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一层次需要的满足可使儿童产生对外部世界的最初信任。第二层次的需要是认知水平的需要或者说是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包括理解环境的需要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其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包括社会性交往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敬(认可)的需要。其中社会性交往需要是其他两种需要的基础。两三岁左右,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逐渐发生、发展,儿童开始出现白哦先自己和获得成功的需要。他们常常用“我自己·······”来表达独立互动的要求。同时,期望得到成人的好评与认可的需要也逐渐出现并发展。这三个层次九种需要是儿童的基本需要。驱使儿童去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以及社会性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儿童游戏的前提。首先,游戏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儿童在生理上要求不断地变换活动。好动是儿童的特点,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和姿势会使他们感到疲劳和厌烦。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多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因此,游戏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机体感到舒适和愉快。第二,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与好奇心,这种兴趣与好奇心是理解环境、影响环境需要的表现。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这种认知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第三,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儿童人际交往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母子游戏是成人与孩子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在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儿童可以体验奥成人的爱,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使社会性交往需要进一步形成与发展。以后与成人交往——游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其他孩子的注意和交往的兴趣,共同游戏是交往的表现形式。第四,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戏对于儿童不仅仅是“好玩”或娱乐,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主感,可以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二节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一、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游戏是既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的身心活动,使儿童身体的各种生理器官和系统得到活动,促进着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加速着机体的新陈代谢,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爬跑跳钻攀登等游戏活动,锻炼了儿童肌肉活动能力,促进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插塑、搭积木、串珠等游戏中的操作,联系儿童手部的小肌肉活动能力,促进着手眼协调的技能发展,可以为以后学习书写等奠定发展基础。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健康。二、游戏在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一)心理学家关于儿童游戏的智力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1.游戏与创造性心理学家科林·亨特在1966年~1970年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好奇心和探究的研究,发现孩子好游戏与创造性能力存在正相关。她为3-5岁的儿童设计了一个孩子从没有见过的新异玩具,并根据孩子对这个新玩具的反应,把他们分为三个类型:一、无探究精神者:只是看看玩具,但不去对玩具进行探究;二、探究者:只是对玩具进行探究,但不用它来玩;三、创造性探究者(好游戏者):不仅对玩具进行探究,而且用各种具有想象力的放法来使用玩具,开展各种游戏。四年后,研究者对这些被试(7-10岁)进行创造性测验表明,当年的创造性探究者的得分高于探究者和无探究精神者。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无探究精神的男孩比有创造性精神的男孩缺乏好奇心与冒险精神。无探究精神的女孩比爱游戏的同伴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更显得紧张不安。2.游戏和发散性思维心理学家邓斯克和席尔曼在1973年首次就游戏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发展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将4-5岁的幼儿分成三组,即游戏条件组、模仿条件组和绘画条件组(中立条件组)。在对三组被试进行10分钟的实验处理后,实验者对三组被试就日常生活用品的用途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不论是在标准用途(如乒乓球用来拍打)的反应方面,还是在非标准用途(如乒乓球当成“鸡蛋”来“吃”)的反应方面,游戏条件组被试的得分都明显高于模仿条件组和绘画条件组。两年之后(1975年),他们又就游戏对幼儿扩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发展的一般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游戏条件组的被试对未玩过的物品的用途的反应,也明显好于其他条件组(模仿条件组和绘画条件组)。由此,他们得出结论:与这些物品是否在游戏中玩过无关,游戏有助于引发出多样性联想的态度及其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3.游戏与问题解决心理学家希尔瓦等人,在1976年就游戏对儿童解决问题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将3-5岁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为游戏条件组,该组被试在解决问题之前,使用解决问题所需的材料进行自由游戏;第二组为控制条件组,该组被试在解决问题之前,观察实验者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组为控制组,该组被试在解决问题之前,既没有游戏的先行经验,也没有观察的先行经验。实验者设定的问题是要求被试坐在椅子上,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去获取与被试相隔一段距离的、具有一定诱惑力的某一物品。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被试需要将两根较短的木棒用接合器连接固定成一根长的木棒。希尔瓦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游戏条件组还是观察条件组,其先行经验均构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潜在经验,这两组被试解决问题的得分均比控制条件组得分要高。从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游戏条件组的被试表现出了很高的解决问题的热情与执着性,而观察条件组的被试则明显地两极分化,或是很快滴解决问题,或是很快地放弃问题。根据这一结果,希尔瓦指出:游戏经验具有有利于学习自发行为、下位行为向整体行为的顺序化的可能性的探索以及减轻来自解决问题成败的压力等功能。后来,日本游戏专家中野茂(1981年)又就游戏对儿童解决问题的作用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他将5-6岁的儿童分成4组被试,分别在相应的实验条件下经历了7分钟的先行实验:①操作游戏条件组:使用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材料来进行自由游戏。该组被试既有操作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材料的经验,又有游戏的经验。②玩具游戏条件组:使用与解决问题无关的玩具来进行自由游戏,该组被试具有游戏经验,却没有操作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材料的经验;③操作练习条件组:通过模仿实验者使用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材料的操作行为来进行操作练习;④控制条件组:在解决问题之前无特殊经验。实验者设定的问题是:要求被试坐在椅子上,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去救助与被试相距一定距离的一只将被河水冲走的小狗。实验结果发现,前三组成绩并无显著差异,且均好于被控制条件组。游戏条件组(操作游戏条件组和玩具游戏条件组)的被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的时间于精力不是投入到问题解决的尝试中去,而是投入在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工具的连接方面。而且,游戏条件组的被试在解决问题,不在某一特定的解决手段上转圈子,而是比较机智灵活,当遇到困难时,不是表现出束手无策,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可能的尝试。该研究表明,游戏经验引发的是解决为题的手段指向而不是目标指向。游戏条件组的被试在游戏环境中,意识到必须基于自己的意图、计划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选择玩具,开始或停止某一行为,而操作练习组在先行经验中,进行的是实验者导演下的解决问题的行为的模仿练习。由此,在解决问题时,游戏条件组表现出手段指向,而后者表现出目标指向。4.不同的游戏与不同的问题解决心理学家佩皮洛和罗斯具体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游戏对儿童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用。他们将64名3-4岁的幼儿从年龄、性别上等数地分成4组,即集中性游戏条件组(如从诸多玩具中选择最佳一种来代替某物)、扩散性游戏条件组(如用某一玩具来代替尽可能多的物体)、集中性活动观察组、扩散性活动观察组。实验者设定了2个扩散性问题和3个集中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同样是游戏组,但由于游戏类型不同,其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亦不同。集中性游戏经验的效果具有特殊性,而扩散性游戏经验的效果则具有一般性、迁移性。为此,研究者指出:使用集中性材料进行游戏,教会幼儿的是在此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并促使幼儿去寻找这一答案。而使用松散性材料进行游戏,教会幼儿的却是无论什么问题都有许多可能的解决策略,因此可以充分第尽情地施展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游戏使儿童直接接触各种物体或材料,通过自己的肌肉运动感觉和认知活动,了解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用途等,认识物体之间的规律,以及动作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并形成相应的初步概念。儿童正是在游戏中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发展着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同时获得两类经验或知识,皮亚杰称之为物理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通过爬上滑下体验高低变换的感受,理解高低上下等方位概念儿童在游戏中与他人结成的集体,也是儿童获得日常生活的、文化的、政治的等各种社会知识的源泉,以及游戏本身内部反映和体验与人交往的规则、技能运用等(皮亚杰称之为社会性知识或经验)。这也是儿童智力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前提和社会基础。总之,游戏使儿童增进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获取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社会性知识,并在外部动作操作和内部理解、巩固的心理活动中,发展感知觉能力和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儿童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儿童在与同伴就游戏的交流中可见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通过书面语来建构儿童的智力同样显示在游戏中。如在汽车玩具城中,将文字引入游戏用“走”和“停”的牌子,可以让孩子对文字的意义有初步的理解,而像拼音游戏、数数游戏等直接锻炼儿童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力。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的普遍特征,并以“假装”或“好像”为标志或条件,给儿童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与空间。儿童不仅可以以物代物,而且可以以一物代多物,不仅可以扮演别人,而且可以“串演”多个变化角色或多人共同扮演一个角色。儿童游戏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儿童思维的创造性以及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打下基础。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参与游戏的儿童要不断地思考,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在特别需要儿童动脑筋的智力游戏中,儿童思维的积极性更是突出,计算游戏、猜谜语、下棋等游戏明显地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思维的发展暗含着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开始萌芽,为文字等高级象征能力的掌握奠定基础。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游戏具有愉悦性、自主性、趣味性和非生产性等特征,在这样一种活动中,儿童不至于紧张焦虑而使觉醒水平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而抑制了儿童智力活动(注意、感知、想象、记忆、思维等)的主体性的发挥。心理学家们关于游戏智力价值的实证研究,一致表明游戏经验使儿童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更能大胆尝试,克服困难,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急于达成目标。三、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一)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游戏中的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构成了儿童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儿童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二)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在游戏中,由于担当了角色,出于角色的需要,他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这是,他既是“别人”,又是自己。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帮助学前儿童由自我本位的社会认知向以他人为本位的社会认知过渡,从而为理解他人、助人为乐、宽容、友好等良好品质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础。(三)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社会角色的承担者(或扮演者)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规定或认同的标准,就有一个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如果社会角色的学习不良,就会导致个体与其角色不相符合的非角色行为,就难以适应社会生活。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会角色的一个途径。可以说,性别角色的获得首先是在游戏中发生的。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成人行为、态度的模仿,逐渐习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也就开始了。(四)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游戏中蕴含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儿童在内容健康的社会性表演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文明行为,可以缩短儿童掌握道德行为规范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的社会行为规范,会迁移到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对道德行为规范的理解和遵守。(五)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果断性、对无意义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遵守规则、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构成的重要方面。幼儿自制力较差,意志行动尚未充分发展,但在游戏中,幼儿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意志行为,游戏能培养和锻炼幼儿的意志。游戏对幼儿是有新引力的,在游戏中,幼儿乐于一直自己其他的愿望,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遵守规则。老狼,老狼,几点了幼儿在不同条件下保持姿势的时间年龄非游戏情境游戏情境4-5岁41秒4分17秒5-6岁2分55秒8分15秒四、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一)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前苏联幼儿教育学者门捷里茨卡娅指出,尽管游戏词典里有”好像“、”假装“等词,但儿童在游戏时产生的情感永远是真诚的,孩子不会作假,也不会装样子。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深深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竞赛游戏中,经历着紧张,体会着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