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必修上册综合复习高中英语课件_第1页
2023~2024学年 必修上册综合复习高中英语课件_第2页
2023~2024学年 必修上册综合复习高中英语课件_第3页
2023~2024学年 必修上册综合复习高中英语课件_第4页
2023~2024学年 必修上册综合复习高中英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必修上册综合复习1.(1-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关于词的常识

词,又名“长短句”、

“曲子词”、

“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长沙》。一首词或词的一段叫“一阕”,“阕”是乐曲终了的意思。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其基本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的组成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解题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本词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本词写的就是长沙,是长沙的景,长沙也是诗人的故乡,他在这里成长学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写作背景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事后作了此词。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齐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看”领字看:统领到哪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齐读这一段描写,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由远及近由上自下由静到动远眺近看仰望俯瞰小组交流:

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层林尽染

写出了色彩浓烈

百舸争流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竞自由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意象”简释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赏析意象《沁园春·长沙》的意象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

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意境生机勃勃壮阔绚丽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古诗词诵读)品读下片,积极探讨:1、上片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片怎样回答的?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形象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

忆往昔,携来百侣曾游,(度过了)(稠)许多峥嵘岁月。小组讨论: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

2、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青春年少热情奔放才华出众关心国家无畏无惧敢于斗争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形象地表明,我们年青一代有能力掌控中国的命运。显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情中显志总结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艺术手法:上阙——景中寓情下阙——情中显志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注意语速和语调。2.(2-6)芣苢《诗经》走近《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成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芣苢》诵读感知芣苢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有之。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捋之。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

芣苢,薄言

襭之。////////////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鉴赏艺术手法《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铺陈叙述这首诗歌的韵律美是如何体现的?①四言句式,二节拍,音节和谐。②通过大量的重章叠句和回环往复,产生了明快的音乐感。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这首诗歌的韵律美是如何体现的?③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句中的“采”(cǎi)和第二句中的“有”(yǒ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ō),第四句中的“捋”(luō),第五句中的“袺”(jié),第六句中的“襭”(xié),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3.(2-6)插秧歌南宋·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正音朗读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译文】: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明确诗意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品读诗歌,小组合作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勾勒出一幅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

刚才这道题就涉及到高考诗歌鉴赏常见的一种题型:“炼字”类题,即将诗中一些字词单独挑出来分析其好处。这类题目一般分成三步进行答题:第一步:解释含义。第二步:点出表现手法。第三步:描画面。第四步:析效果。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人物形象。

下面,请大家尝试将上面那道题的答案按照这三个步骤进行改编。1.“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2.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3.“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效果)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尽管雨水倾洒,农家老小戴草笠,披蓑衣,但仍然被雨水淋得浑身湿透。然而,此时他们却仍然插秧不止,这就更加衬托出一个“忙”字:即使下雨也不能停歇。也许这种场面感动了诗人,诗人才把这个“虎口夺食”的场面,与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突出了劳动的艰辛。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低头折腰只不答”是农夫的反应:他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去照看一下家里的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4.(2-7)短歌行三国·曹操作者简介155-220,字孟德,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年—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军事家官渡之战《孙子略解》《兵书要接》文学家“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代表作《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建安文学短歌行行:古代诗歌体裁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得不借酒消愁。这里使用了设问和借代的艺术手法。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人生苦短(比喻)(借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穿着青衿的读书人,牵动着姑娘的思念。曹操在这里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想表达的是对有学识的人的渴望。求贤不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乌鹊”四句紧紧承接第二层,继续忧贤才难得。使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用“良禽择木而栖”,比喻“良才择明主而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开明的君主因为不满足于人才,所以能获得众人的拥护。展现自己求贤若渴的诚心。引用周公事典,周公三次辍食,唯恐因怠慢而失掉贤才,表达礼遇。“天下归心”指出了曹操雄心所在——让天下人心归服。此为忧愁的根本——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兴)(用典)功业未就小结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未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统天下英雄的慷慨悲歌比兴比兴用典用典修辞手法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用典的作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这是一首言志诗,曹操借《短歌行》,感慨年华易逝,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大志和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总结5.(2-7)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诗题的诗眼:

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为何而归官场生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1)比喻和拟人。(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园农村生活:3.归向何处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①田园生活②怡然自得的心情归恋厌弃田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官场:

尘网樊笼宁静、优美、和谐归园田居恋归黑暗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村庄炊烟见听静动衬景语情语清幽优美安定和谐和平宁静恬淡舒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白描手法语言的质朴自然借景抒情文学表现手法: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整体感知诗情《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6.(2-8)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较多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知人论世整体感知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2.

围绕_______,诗人是怎样展开诗歌的?提示: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意境:清幽宁静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月夜飞渡图感情:愉悦神往诗歌鉴赏·第二段·第一景思考探究提问:“一夜飞渡”表现了什么?明确:急切兴奋之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登山奇观图意境:雄奇壮美感情:迷醉神荡乐而忘返诗歌鉴赏·第二段·第二景提问: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明确: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太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意境:险怪阴森山林夜景图感情:悸动惊恐诗歌鉴赏·第二段·第三景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电闪雷鸣,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以彩虹为衣,以清风为马,云中的神仙一个接一个地飘然而下。老虎弹着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诗歌鉴赏·第二段·第四景洞天仙境图(神仙洞府,仙人盛会)意境: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感情: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诗歌鉴赏·第二段·第四景月夜飞渡登山奇观山林夜景洞天仙境清幽宁静雄奇壮美险怪阴森盛大欢乐梦游之旅愉悦神往迷醉神荡悸动惊恐惊叹艳羡景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仙人的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合作探究

提问: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风格?

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消失,失意留恋,痛苦惆怅梦惊神伤图诗歌鉴赏·第二段·第五景

提问: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明确:“长嗟”、“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失意留恋、痛苦惆怅。1.“世间”两句是作者面对现实的感叹,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这是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的人生伤感,同时也包含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合作探究2.“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展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3.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梦后感慨。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后者是诗歌的主要感情。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理想。7.(2-8)登高唐·杜甫

“悲不压壮,以壮为主”8.(2-8)琵琶行唐·白居易知人论世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一起均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解题1、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引:李贺《李凭箜篌引》)2、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千古绝唱。背景秋夜送别人物琵琶女诗人事件奏曲作诗自叙身世序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2、文章最后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是什么使与弹奏者本不是同一阶层的白居易产生如此深切的共鸣而老泪纵横呢?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同是天涯沦落人”照应(点明主旨)琵琶女三次演奏音乐描写请你赏析——

原来诗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粗重深沉

柔美细腻圆润清脆婉转流利低沉抑郁

激越响亮

雄壮气势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作者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原因除了美妙的音乐,还有共同的遭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主旨句)年轻时才貌双绝,春风得意如今年长色衰,门前冷落被贬前才华横溢,积极进取如今冷落浔阳,孤独失意相同点沦落琵琶女的身世诗人的遭遇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位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诗人把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命运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抒发自己宦途失意的痛苦、感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9.(2-9)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地

字号评

成就四川眉山子瞻东坡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怀古咏史诗写景(陈迹)怀古(人事)抒情(感悟)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所见:

上阕:所想: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整体感知下阕: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儒将周瑜所忆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怀周瑜发感慨)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古迹

赤壁(古战场)(景-壮丽)仰慕英雄古人周瑜

英雄

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渴望建功立业年岁已老,壮志未酬借古抒怀合作探究10.(2-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豪放派代表人物。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人物故事简介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英雄风流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草草赢得可堪凭谁问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用典赏析: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反而是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

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11.(2-9)声声慢宋·李清照作者介绍: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作品集《漱玉集》。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陈亮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生平: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合作探究:A:怎样写愁: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B:怎样入愁:词人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C:缘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怎么的愁呢?移情入境怎样写愁?一、直接写愁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间接写愁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叠词运用思考: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感受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苦无告沉痛凄厉感情基调:哀婉凄凉叠词的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2.起强调作用。(结合诗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意象淡酒:象征愁情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秋风:渲染愁情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大雁:象征愁情诗句:雁尽书难寄,

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怎样入愁?黄花:喻指女子的容颜诗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引发愁情

细雨:象征愁情诗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怎样入愁?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意境冷清、凄婉、愁苦之境情感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之感愁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沦落之苦缘何生愁?总结全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运用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借景抒情秋风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首尾呼应直抒胸臆主旨: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半世漂泊感生平

一般愁字别样情12.(古诗词阅读)静女《诗经》段落翻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段落翻译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段落翻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双关语)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思考:“彤管”、“荑”的作用?象征: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来表情达意。

彤管:红色是心的颜色,是火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淳朴和高尚。人物形象从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活泼、调皮、大胆的女子,敢于邀请男主人公约会,又故意调皮地躲起来。从诗歌内容就可以看出小伙子是一个十分憨厚、痴情的人。收到姑娘的邀请时他是多么开心得意,面对姑娘的礼物时他巧妙地运用双关语赞美礼物和姑娘。约会后还不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主题

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13.(古诗词阅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梁代萧统收在《昭明文选》中,因共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它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

梁代钟嵘《诗品》将它列入上品,云:“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11.(古诗词阅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大多写思妇游子的相思离别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三是“悬想”。“对写法”的“悬想”方式: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14.(古诗词阅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词中帝亡国君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现存词四十四首,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走近李煜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写作背景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唐教坊曲,因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题解:《虞美人》愁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2、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一江春水图。3.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思考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①“春花”:生命与希望。但春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

②“秋月”,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宁静而从容,恬淡而悠远。但月又是那么敏感而多情,多少因时空距离而不能相见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望月兴叹。思考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囚徒般的生活,使他对生命已经绝望,此时的“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折磨,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以乐景写哀情思考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物质——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精神——曾经的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对比:春花秋月无休止→美好往事都消失小楼:楼前加小,可见囚居之地是那么的狭小简陋,昔日王宫的金碧辉煌,前呼后拥,如今是那么的孤单而凄凉。昨夜:点名作者的立足点是今夜,站在今夜说昨夜,多少个今夜和昨夜,都是不眠的夜啊。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思考

又:①东风一年一次,一个“又”字道出了囚居的时间长,又传达了词人多少感慨无奈。②季节的变化引起作者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谢月残而逐步破灭。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思考4、

抓住主要意象“月”来体悟李煜绝命词作《虞美人》所抒发的情感。

月:望月怀远,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

抓住主要意象“月”来体悟一代词家李煜绝命词作《虞美人》所抒发的情感。

①月亮很柔婉,曾处在欢乐中的青年李煜嗅到了它的温柔的气息,生活欢乐而美好。②月亮很凄凉,居于人下的李煜感受到它的寒冷的氛围。“月是故乡明”便是这种情感的幻化。③月亮相当遥远,囚于宋地的曾经一国之君李煜眼蓄眼泪,苦思故国,三千里江山,一朝成烟,故国之梦难成。小结:这轮月亮属于记忆中的明月,它洗尽人世铅华尽显纯净本色。这轮明月,它浸透着思国怀乡人的思念,让人徒增伤感。

5、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比:

“又东风”→时光无休止;

“故国不堪回首”→国家灭亡

实写虚写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朱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