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_第1页
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_第2页
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_第3页
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_第4页
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1.260

CCSL51

QGCML

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团体标准

T/QGCMLXXXX—2023

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

Nondestructivetest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ddycurrentarraytestingof

welds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  发布

T/QGCMLXXXX—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兴海陆工程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海陆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十一研

究所)、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南通中远海运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

公司、中建八局新型建造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惟恒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圣辉、张健、刘驰、韦爱民、丁兵、蔡灵、刘会议、郑中举、姜殿忠、屈冰、

欧嫦娥。

II

T/QGCMLXXXX—2023

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方法概要、书面规程、

人员资格、检测设备、应用要求、技术、校验和校准、检测要求、检测结果评定、验收准则、文件。

本文件适用于铁磁和非铁磁焊缝表面断裂缺陷和长度定量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6、GB/T207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涡流阵列检测技术eddycurrentarray(ECA)testingtechnology

电子驱动多个按一定方式排布的线圈,能够一次完成大面积扫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C扫描显示

的涡流检测技术。

3.2

C扫描C-scan

一种对被检工件表面进行二维测量响应的数据显示方式,横坐标和纵坐标代表探头在被检件表面的

位置,像素色彩或灰度代表被检件的测量响应。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CA:涡轮阵列(EddyCurrentArray)

HAZ:焊接热影响区(HeatAffectedZone)

S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

EC:涡流(EddyCurrent)

ECT:涡流(EddyCurrentTesting)

MT:磁粉检测(MagneticParticleTesting)

PT:渗透检测(PenetrantTesting)

5方法概要

5.1涡流阵列(ECA)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铁磁性和非铁磁性焊缝线形和非线形的表面断裂缺陷。当使

用编码器时,也可以完成缺陷的长度定量。

5.2涡流阵列(ECA)检测技术提供了电子监测并排放置或在其他方向上放置的多个涡流(EC)传感线

圈的输出的能力。

5.3涡流阵列(ECA)检测技术用单次扫查有效地取代了栅格扫查(见图1)。

1

T/QGCMLXXXX—2023

注:前提是探头的大小足以覆盖被检区域。

图1涡流阵列(ECA)检测技术与栅格扫查技术的比较

5.4当单个线圈的磁场遇到表面缺陷时,材料中感应的涡流会改变流动状态,并产生一个与线圈的主

磁场相反的次磁场。对线圈主磁场的变化进行处理,并在设备的条形图、相幅图以及二维和(或)三维

C扫描显示器上显示。

6书面规程

6.1规程要求

涡流阵列(ECA)检测应按照书面规程进行,该规程至少应包括表1中所列出的要求。对于每一个

要求,书面规程应确定一个值或几个值范围。

表1涡流阵列(ECA)检测书面规程要求

要求重要变数非重要变数

仪器(制造商、型号)X--

探头(制造商、型号)X--

ECA探头拓扑结构X--

检查频率、驱动电压和增益设置X--

扫查模式(如手动、机械化或远程控制)X--

扫查计划、覆盖范围、重叠部分和扫查方向X--

校准用参考试块的标识X--

沿扫查轴的最低采样密度(样本/mm)X--

表面条件X--

数据采集时的最大扫查速度X--

人员资格X--

数据记录--X

数据分析参数--X

检查的样品编号--X

6.2规程鉴定

6.2.1当相关规范规定书面规程要求鉴定时,表1中重要变数的要求的变化,应通过演示对书面规程

进行重新鉴定。非重要变数的要求的变化,不要求对书面规程进行重新鉴定。

6.2.2所有书面规程规定的重要或非重要变数发生变化,均需对书面规程作出修改或增补。

6.3规程的演示

检测规程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演示,并达到检验员和负责的III级人员的要求。

7人员资格

7.1按照本文件实施检测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2

T/QGCMLXXXX—2023

7.2实施涡流阵列(ECA)检测的人员的最低资格等级应为涡流检测(ECT)II级,并经过至少20h

的涡流阵列(ECA)补充培训。

7.3涡流阵列(ECA)检测方法使用的补充培训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对特定的涡流阵列(ECA)硬件和软件进行培训;

b)涡流阵列(ECA)的优点和局限性;

c)涡流阵列(ECA)探头类型、构造和操作;

d)通道标准化;

e)C扫描解释;

f)相位-幅度数据分析解释;

g)编码扫查。

8检测设备

8.1数字数据采集设备

8.1.1涡流阵列(ECA)设备应基于通道多路复用或并行通道系统来管理涡流阵列(ECA)探测信号。

应使用最小频率范围为1kHz~4MHz的涡流阵列(ECA)仪器和相关软件。

8.1.2涡流阵列(ECA)仪器和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允许通过对每个线圈通道的数据响应进行单独的调整(如缩放)来标准化涡流阵列(ECA)探

测信号响应,以便在阵列通道之间提供统一的响应和灵敏度(即“通道标准化”)。

b)将数据显示为二维C扫描,允许进行基于图像的分析。在传统的相幅图和带状图视图中也应

显示数据。

c)允许调整编码器设置和显示分辨率(mm/样本)。

d)允许以评估和存档存储的格式记录涡流阵列(ECA)数据。

8.2探头

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探头,探头应满足以下要求:

a)提供超出包括热影响区(HAZ)在内的被检区域3mm的覆盖范围,否则需使用多次重叠扫查。

b)在整个阵列传感器上表现出均匀的灵敏度,可能需要叠加单个传感元件来达到均匀的灵敏度

水平(例如典型的多行交错的单个传感元件)。针对检测的目的,对于同一参考试块缺陷的

多次扫查,应保持达到检测到的最大振幅的至少60%的振幅响应。阵列线圈灵敏度变化见图

2。

注:对同一缺陷的多次扫查应始终保持达到检测到的最大振幅的至少60%。

图2阵列线圈灵敏度变化

c)允许探测所有方向上体积性和线性表面断裂缺陷。

d)匹配被检区域的几何形状,以最小化被检表面与单个传感元件之间的距离(即“提离”)。

8.3参考试块

8.3.1一般要求

3

T/QGCMLXXXX—2023

8.3.1.1参考试块应采用与待检材料等级相同的材料制造。

8.3.1.2参考试块的表面粗糙度应代表待检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8.3.1.3参考试块应在纵向扫查方向的开始和结束处有一个38mm的无缺陷区域。铁磁和非铁磁参考

试块应至少有4个平底孔和12个表面槽。表面槽应包括斜向(即45°)、横向和纵向方向。同一纵

向方向的缺陷之间距离至少应为13mm。每种缺陷类型应位于热影响区(HAZ)、焊缝的顶部、焊缝的

熔合线和母材中。此外,铁磁和非铁磁焊缝的参考试块应有恒定深度的长横槽,用于通道标准化。长横

槽的长度应超过涡流阵列(ECA)探头线圈的覆盖范围,至少为25mm,宽度和深度的最大值应为0.25

mm和1.0mm。参考试块示意图见图3。

标引序号说明:

1——长横槽;

2——平底孔;

3~5——表面槽。

图3参考试块

8.3.1.4当被检区域是曲面,需使用具有匹配轮廓表面的刚性探头时,应使用具有上述参考缺陷的特

定几何形状的代表性参考试样。

8.3.1.5参考试块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应避免过度冷加工、过热和应力,以防止磁导率变化。

8.3.2磨平焊缝

磨平焊缝参考试块的平底孔和刻槽最大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磨平焊缝参考试块的平底孔和刻槽最大尺寸

项目最大尺寸

直径1.5mm

平底孔

深度1.0mm

长度1.5mm

刻槽宽度0.25mm

深度1.0mm

8.3.3未磨平焊缝

未磨平焊缝参考试块的平底孔和刻槽最大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T/QGCMLXXXX—2023

表3未磨平焊缝参考试块的平底孔和刻槽最大尺寸

项目最大尺寸

直径3.0mm

平底孔

深度1.0mm

长度5mm

刻槽宽度0.25mm

深度1.0mm

9应用要求

9.1扫查速度

扫查速度不得超过对参考试块缺陷进行检测的速度。所有缺陷的基于数据幅度的信噪比(SNR)应

大于3。沿扫查轴的最低样本密度应为2个样本/mm。

9.2有涂层表面

9.2.1在检测有涂层材料时,参考试块上的涂层厚度应为涂层规范允许的检测面的最大厚度。可用塑

料垫片模拟非导电涂层进行工艺鉴定。

9.2.2使用工艺规定的最大扫查速度,应证明该工艺能够穿过最大涂层厚度同样地检测参考试块缺陷。

所有缺陷的基于数据幅度的信噪比(SNR)应大于3。

9.3磁导率变化

若沿扫查轴的磁导率变化使相幅图上的涡流阵列(ECA)数据信号饱和,则检测技术人员应使用参

考试块进行系统校准验证,将探头置于受影响的区域重新平衡仪器,并重新扫查该区域。

9.4自动化数据筛选系统

当使用自动涡流数据筛选系统(如报警装置)时,每个系统都应按照书面规程进行鉴定。

10技术

10.1频率、探头驱动和增益选择

可以采用单频或多频技术。频率的选择应使提离信号和参考缺陷之间的相位张角最大化。应调整探

头驱动和增益,直到参考缺陷的响应具有基于数据幅度的信噪比(SNR)大于3。

10.2通道标准化

10.2.1如果为检测选择的拓扑结构具有不同的通道类型(如纵向和横向灵敏度),则应对每种通道类

型进行通道标准化。

10.2.2通过传统的相幅图对各阵列通道的缺陷响应进行复查,确保通道标准化成功完成。

10.2.3通道标准化过程应在带有已知长度、宽度和深度机加工槽的参考试块上进行。如果可以证明与

机加工槽有相同的功能,则可以使用其他参考点(如已知的提离效应或金属-空气过渡区)。

10.3调色板调整

为了区别于提离效应、几何形状变化和非缺陷相关信号,应调整调色板比例,直到能清楚地辨别参

考缺陷。

11校准和校验

11.1设备校准

5

T/QGCMLXXXX—2023

每年应对涡流阵列(ECA)设备进行校准,当设备损坏和(或)进行任何重大维修后,也应进行校

准。涡流阵列(ECA)设备应附有显示最新校准日期和校准到期日期的标签。

11.2系统校验和验证

11.2.1检测设备的系统校验应使用书面规程中规定的参考试块进行。该校验应包括完整的涡流检查系

统,并应在检测开始前进行。

11.2.2当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使用参考试块进行校验验证:

a)导致信号饱和的材料特性变化;

b)检测新的工件;

c)检测设备疑似运行不正常。

11.2.3连续检测时每2h,或一系列检测结束时应进行校验验证。当校验结果异常时,应重新进行上

一次校验正常之后的所有检测。

12检测要求

12.1检测前的准备

检测前,应清洗焊缝表面,以清除松散的铁磁性、导电性和非导电性碎屑。

12.2扫查

12.2.1施加于涡流阵列探头的压力应足以与被检部件保持接触。使用适形阵列探头时,应对所有线圈

施加一致的压力。

12.2.2当焊缝长度较长和(或)宽度较宽导致不能一次性完成扫查时,应通过多次重叠的扫查对被检

区域进行检测。沿扫查轴(即扫查方向)的重叠部分应包括上次扫查末端的至少一个探头宽度。沿步进

轴的重叠部分应包括之前扫查宽度的6mm。扫查的重叠区域见图4。

注:探头长度重叠值6mm是基于探头体内的线圈感应的长度。

扫查轴方向

向第次扫查第次扫查

方12

探头宽度

重叠区域

重叠区域

6

m

m

第3次扫查

图4扫查的重叠区域

12.2.3当不使用编码器时,缺陷位置可以通过补充的手动单通道涡流检测(ECT)技术来确认。

注:前提是其已经通过性能演示鉴定合格。

13检测结果评定

6

T/QGCMLXXXX—2023

13.1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判别

13.1.1非相关显示可能是由于探头与表面的接触不一致、由几何特征引起的探头运动或被检表面的材

料性质变化而产生的。对于一个显示,其相位响应相当于参考试块上的缺陷响应,且不能辨别为非相关

显示的,应作为缺陷进行评定和报告。

13.1.2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对相关显示进行澄清,或当确定要去除缺陷时,建议用磁粉检测(MT)或渗

透检测(PT)等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检测。

13.2长度定量

应使用编码器来准确地测量缺陷长度。编码器的分辨率值应设置至多为0.38mm/样本。

14验收准则

验收准则及被检件的后续处理应在工艺规程或者采购合同规定的书面程序中规定。

15文件

15.1检测报告

15.1.1检测报告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于相同的检测可以重复实施。

15.1.2检测报告宜包含以下信息:

a)被检试样的所有者、位置、类型、序列号和标识;

b)被检材质;

c)试样编号系统;

d)被检表面区域尺寸;

e)执行检测的人员;

f)检测日期;

g)ECA设备制造商、型号和序列号;

h)ECA探头制造商、型号和序列号;

i)仪器硬件设置(频率、探头驱动、增益和采样率);

j)参考试块的编号、材质和图纸;

k)使用的规程、识别号和版本;

l)使用的验收准则;

m)试样灵敏度受限区域或其他灵敏度降低区域的识别;

n)检测结果及被检区域的相关草图或地图;

o)用于进一步调查或确认测试结果的补充试验;

p)延长的电缆及其制造商、类型和长度;

q)涡流检测人员的资格等级;

r)有要求时的涂层厚度表。

15.1.3检测报告的格式应在采购合同中议定。

15.2记录保存

检测的各项记录文件应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保管。

7

T/QGCMLXXXX—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1

5方法概要............................................................................1

6书面规程............................................................................2

7人员资格............................................................................2

8检测设备............................................................................3

9应用要求............................................................................5

10技术...............................................................................5

11校准和校验.........................................................................5

12检测要求...........................................................................6

13检测结果评定.......................................................................6

14验收准则...........................................................................7

15文件...............................................................................7

I

T/QGCMLXXXX—2023

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损检测-焊缝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方法概要、书面规程、

人员资格、检测设备、应用要求、技术、校验和校准、检测要求、检测结果评定、验收准则、文件。

本文件适用于铁磁和非铁磁焊缝表面断裂缺陷和长度定量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6、GB/T207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涡流阵列检测技术eddycurrentarray(ECA)testingtechnology

电子驱动多个按一定方式排布的线圈,能够一次完成大面积扫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C扫描显示

的涡流检测技术。

3.2

C扫描C-scan

一种对被检工件表面进行二维测量响应的数据显示方式,横坐标和纵坐标代表探头在被检件表面的

位置,像素色彩或灰度代表被检件的测量响应。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CA:涡轮阵列(EddyCurrentArray)

HAZ:焊接热影响区(HeatAffectedZone)

S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

EC:涡流(EddyCurrent)

ECT:涡流(EddyCurrentTesting)

MT:磁粉检测(MagneticParticleTesting)

PT:渗透检测(PenetrantTesting)

5方法概要

5.1涡流阵列(ECA)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铁磁性和非铁磁性焊缝线形和非线形的表面断裂缺陷。当使

用编码器时,也可以完成缺陷的长度定量。

5.2涡流阵列(ECA)检测技术提供了电子监测并排放置或在其他方向上放置的多个涡流(EC)传感线

圈的输出的能力。

5.3涡流阵列(ECA)检测技术用单次扫查有效地取代了栅格扫查(见图1)。

1

T/QGCMLXXXX—2023

注:前提是探头的大小足以覆盖被检区域。

图1涡流阵列(ECA)检测技术与栅格扫查技术的比较

5.4当单个线圈的磁场遇到表面缺陷时,材料中感应的涡流会改变流动状态,并产生一个与线圈的主

磁场相反的次磁场。对线圈主磁场的变化进行处理,并在设备的条形图、相幅图以及二维和(或)三维

C扫描显示器上显示。

6书面规程

6.1规程要求

涡流阵列(ECA)检测应按照书面规程进行,该规程至少应包括表1中所列出的要求。对于每一个

要求,书面规程应确定一个值或几个值范围。

表1涡流阵列(ECA)检测书面规程要求

要求重要变数非重要变数

仪器(制造商、型号)X--

探头(制造商、型号)X--

ECA探头拓扑结构X--

检查频率、驱动电压和增益设置X--

扫查模式(如手动、机械化或远程控制)X--

扫查计划、覆盖范围、重叠部分和扫查方向X--

校准用参考试块的标识X--

沿扫查轴的最低采样密度(样本/mm)X--

表面条件X--

数据采集时的最大扫查速度X--

人员资格X--

数据记录--X

数据分析参数--X

检查的样品编号--X

6.2规程鉴定

6.2.1当相关规范规定书面规程要求鉴定时,表1中重要变数的要求的变化,应通过演示对书面规程

进行重新鉴定。非重要变数的要求的变化,不要求对书面规程进行重新鉴定。

6.2.2所有书面规程规定的重要或非重要变数发生变化,均需对书面规程作出修改或增补。

6.3规程的演示

检测规程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演示,并达到检验员和负责的III级人员的要求。

7人员资格

7.1按照本文件实施检测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2

T/QGCMLXXXX—2023

7.2实施涡流阵列(ECA)检测的人员的最低资格等级应为涡流检测(ECT)II级,并经过至少20h

的涡流阵列(ECA)补充培训。

7.3涡流阵列(ECA)检测方法使用的补充培训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对特定的涡流阵列(ECA)硬件和软件进行培训;

b)涡流阵列(ECA)的优点和局限性;

c)涡流阵列(ECA)探头类型、构造和操作;

d)通道标准化;

e)C扫描解释;

f)相位-幅度数据分析解释;

g)编码扫查。

8检测设备

8.1数字数据采集设备

8.1.1涡流阵列(ECA)设备应基于通道多路复用或并行通道系统来管理涡流阵列(ECA)探测信号。

应使用最小频率范围为1kHz~4MHz的涡流阵列(ECA)仪器和相关软件。

8.1.2涡流阵列(ECA)仪器和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允许通过对每个线圈通道的数据响应进行单独的调整(如缩放)来标准化涡流阵列(ECA)探

测信号响应,以便在阵列通道之间提供统一的响应和灵敏度(即“通道标准化”)。

b)将数据显示为二维C扫描,允许进行基于图像的分析。在传统的相幅图和带状图视图中也应

显示数据。

c)允许调整编码器设置和显示分辨率(mm/样本)。

d)允许以评估和存档存储的格式记录涡流阵列(ECA)数据。

8.2探头

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探头,探头应满足以下要求:

a)提供超出包括热影响区(HAZ)在内的被检区域3mm的覆盖范围,否则需使用多次重叠扫查。

b)在整个阵列传感器上表现出均匀的灵敏度,可能需要叠加单个传感元件来达到均匀的灵敏度

水平(例如典型的多行交错的单个传感元件)。针对检测的目的,对于同一参考试块缺陷的

多次扫查,应保持达到检测到的最大振幅的至少60%的振幅响应。阵列线圈灵敏度变化见图

2。

注:对同一缺陷的多次扫查应始终保持达到检测到的最大振幅的至少60%。

图2阵列线圈灵敏度变化

c)允许探测所有方向上体积性和线性表面断裂缺陷。

d)匹配被检区域的几何形状,以最小化被检表面与单个传感元件之间的距离(即“提离”)。

8.3参考试块

8.3.1一般要求

3

T/QGCMLXXXX—2023

8.3.1.1参考试块应采用与待检材料等级相同的材料制造。

8.3.1.2参考试块的表面粗糙度应代表待检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8.3.1.3参考试块应在纵向扫查方向的开始和结束处有一个38mm的无缺陷区域。铁磁和非铁磁参考

试块应至少有4个平底孔和12个表面槽。表面槽应包括斜向(即45°)、横向和纵向方向。同一纵

向方向的缺陷之间距离至少应为13mm。每种缺陷类型应位于热影响区(HAZ)、焊缝的顶部、焊缝的

熔合线和母材中。此外,铁磁和非铁磁焊缝的参考试块应有恒定深度的长横槽,用于通道标准化。长横

槽的长度应超过涡流阵列(ECA)探头线圈的覆盖范围,至少为25mm,宽度和深度的最大值应为0.25

mm和1.0mm。参考试块示意图见图3。

标引序号说明:

1——长横槽;

2——平底孔;

3~5——表面槽。

图3参考试块

8.3.1.4当被检区域是曲面,需使用具有匹配轮廓表面的刚性探头时,应使用具有上述参考缺陷的特

定几何形状的代表性参考试样。

8.3.1.5参考试块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应避免过度冷加工、过热和应力,以防止磁导率变化。

8.3.2磨平焊缝

磨平焊缝参考试块的平底孔和刻槽最大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磨平焊缝参考试块的平底孔和刻槽最大尺寸

项目最大尺寸

直径1.5mm

平底孔

深度1.0mm

长度1.5mm

刻槽宽度0.25mm

深度1.0mm

8.3.3未磨平焊缝

未磨平焊缝参考试块的平底孔和刻槽最大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T/QGCMLXXXX—2023

表3未磨平焊缝参考试块的平底孔和刻槽最大尺寸

项目最大尺寸

直径3.0mm

平底孔

深度1.0mm

长度5mm

刻槽宽度0.25mm

深度1.0mm

9应用要求

9.1扫查速度

扫查速度不得超过对参考试块缺陷进行检测的速度。所有缺陷的基于数据幅度的信噪比(SNR)应

大于3。沿扫查轴的最低样本密度应为2个样本/mm。

9.2有涂层表面

9.2.1在检测有涂层材料时,参考试块上的涂层厚度应为涂层规范允许的检测面的最大厚度。可用塑

料垫片模拟非导电涂层进行工艺鉴定。

9.2.2使用工艺规定的最大扫查速度,应证明该工艺能够穿过最大涂层厚度同样地检测参考试块缺陷。

所有缺陷的基于数据幅度的信噪比(SNR)应大于3。

9.3磁导率变化

若沿扫查轴的磁导率变化使相幅图上的涡流阵列(ECA)数据信号饱和,则检测技术人员应使用参

考试块进行系统校准验证,将探头置于受影响的区域重新平衡仪器,并重新扫查该区域。

9.4自动化数据筛选系统

当使用自动涡流数据筛选系统(如报警装置)时,每个系统都应按照书面规程进行鉴定。

10技术

10.1频率、探头驱动和增益选择

可以采用单频或多频技术。频率的选择应使提离信号和参考缺陷之间的相位张角最大化。应调整探

头驱动和增益,直到参考缺陷的响应具有基于数据幅度的信噪比(SNR)大于3。

10.2通道标准化

10.2.1如果为检测选择的拓扑结构具有不同的通道类型(如纵向和横向灵敏度),则应对每种通道类

型进行通道标准化。

10.2.2通过传统的相幅图对各阵列通道的缺陷响应进行复查,确保通道标准化成功完成。

10.2.3通道标准化过程应在带有已知长度、宽度和深度机加工槽的参考试块上进行。如果可以证明与

机加工槽有相同的功能,则可以使用其他参考点(如已知的提离效应或金属-空气过渡区)。

10.3调色板调整

为了区别于提离效应、几何形状变化和非缺陷相关信号,应调整调色板比例,直到能清楚地辨别参

考缺陷。

11校准和校验

11.1设备校准

5

T/QGCMLXXXX—2023

每年应对涡流阵列(ECA)设备进行校准,当设备损坏和(或)进行任何重大维修后,也应进行校

准。涡流阵列(E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