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清代考史三大家为()、()和(),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2.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派在学术观点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如何在学术研究中利用?3.试简述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的区别。4.《史通》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体例等加以论述。5.翻译中所谓的“雅”是什么意思?6.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其特征和规律的学问。7.为提高历史文献标点的准确性,需要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8.班固《汉志》对刘歆《七略》作了哪些调整改编?9.试简述古典文献的基本载体形式。10.评述王国维对历史文献学的成就。11.清代校勘学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12.自20世纪以来,我国的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哪些问题?13.《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4.利用《资治通鉴》作研究时,先秦至隋末以及唐至五代的资料可以直接引用吗?为什么?15.《尚书》的流传情况。16.研究唐代长安城可以利用哪三部两宋时期的地理著作?17.银雀山涨简内容主要为《孙子兵法》、()、()、()、()等书。18.《渊鉴类函》是清代官修的类书,此书对古籍能起到校勘作用吗?19.说明古籍影印的几种方法,并分析影印下列几种古书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影印? (1)《册府元龟》 (2)乾隆时保蕴楼黑格抄本影印的和穆衡原笺、杨学沆补注的《吴梅村先生诗集》 (3)南宋淳熙时龙舒郡斋刻本《金石录》20.试述刘向、刘歆父子的历史文献学成就。21.《天下郡国利病书》22.简要介绍“四书”。23.《唐会要》和《西汉会要》同样都是会要体史书,请说明二者是否可以作为史料引用?为什么?24.()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25.五部可用于查找历史专著、论文的工具(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出版年份)。2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27.简述孔子与六经的关系。28.举例说明文献聚散与社会治乱有何关系?29.试简述判别善本的主要方法。30.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具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例说明。31.古代地理类著作与今天的地理类著作一样吗?它主要有哪些类别?32.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他校。33.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派在学术观点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如何在学术研究中利用?34.分析碑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石经在校勘中的作用。35.《天下郡国利病书》36.评述郑玄校注群经的原则与方法。37.阅读历史文献有哪些方法?38.简要说明什么是纪事本末体?39.司马光考异的基本方法有哪些?4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评价内容。41.简要介绍“四书”。42.论述敦煌古书的主要内容及史料价值。43.总集的编排,大体有哪几种形式?44.类书是在什么时代兴起的?在当时主要有什么用途?写出现存的隋末到唐代的四种类书,综合分析这几种类书在今天还能起到什么作用?45.论述《尚书》的史学价值。46.文献的涵义是什么?47.北宋官修四大类书是什么?在内容上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8.检索的方法有哪些?49.请用文献记载与现存的唐代印刷品实例说明雕版印刷产生在什么时代?50.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和图书分类法的变化,历史文献是指()、()、()、()、法律等学科分类中的史学著作。51.“朱丝栏”与“乌丝栏”52.清代考史方面的三大著作以及各有什么特点?53.宋代方志学取得了怎么样的进步?54.《诗经》的史料价值如何。55.简要说明什么是纪事本末体?由谁创立的、创立的原因及撰写的方法如何?作历史研究时,该书可以作为原始资料直接引用吗?为什么?56.请从以下三个时段分析历代重视《论语》的原因。(1)两汉至南宋。(2)元代科举考试至清代废除科举考试。(3)废除科举至今。57.《七略》是一部什么书?现在还存在吗?58.正史典志体(典志)史书59.为什么要对版本进行鉴定?60.《永乐大典》的编纂特色及其价值如何?61.请从以下三个时段分析历代重视《论语》的原因。 (1)两汉至南宋 (2)元代科举考试至清代废除科举考试 (3)废除科举至今62.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63.正史典志体(典志)史书64.请说出陈垣先生的“校法四例”是什么?他在对校法中提出的“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之”的观点,是否必须作为今天遵循的通则?谈谈你的观点。65.清代校勘学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66.清代乾隆年间进行了哪一项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有何贡献?67.郑樵在历史文献学理论方面有哪些贡献?68.分析碑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石经在校勘中的作用。69.导致书籍文献散佚和毁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0.国古代纸本文献的主要装潢形制。71.“朱丝栏”与“乌丝栏”72.文献检索工具分为几大类?73.请说说《四库全书总目》的特点。74.注释要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75.请说出陈垣先生的“校法四例”是什么?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上的贡献。2.张之洞《书目答问》的成功表现在哪些方面?3.据你所知,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大约多少种古籍?并写出其中三部重要的史部著作。4.西晋之时,汲郡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5.简述“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6.唐代官修的六部正史名称7.刘向、刘歆整理文献的方法与步骤如何?有何成果及影响?8.简述敦煌古书的主要内容及史料价值。9.“尺牍”与“版图”10.请分别写出一部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南京的地理类著作,并简要对这本书加以说明。11.《唐会要》和《西汉会要》同样都是会要体史书,请说明二者是否可以作为史料引用?为什么?12.“朱丝栏”与“乌丝栏”13.翻译:“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颜氏家训·名实》14.说明《五代史志》中的“五代”为哪五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修志的情况?15.纪事本末体由谁创立的、创立的原因及撰写的方法如何?16.《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7.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18.当代大型全集编纂的一般程式主要有哪些步骤?19.举例说明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在先秦与秦以后理论上有什么大的区别?20.请分别写出一部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南京的地理类著作,并简要对这本书加以说明。21.试阐述文字学“六书”说。22.《渊鉴类函》是清代官修的类书,此书对古籍能起到校勘作用吗?23.金石铭文的史料价值如何。24.论述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25.文献的涵义是什么?26.一般来说,标点历史文献的具体要求有哪些?27.历史文献学的定义及其与历史学的关系。28.唐代为什么要编“五经正义”?29.历代图书分类法有哪些主要的种类?其代表作分别是什么?30.翻译中所谓的“达”是什么意思?31.注释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2.唐代为什么要编“五经正义”?33.说出刘向校书的四步法主要内容。34.《唐会要》和《西汉会要》同样都是会要体史书,请说明二者是否可以作为史料引用?为什么?35.“尺牍”与“版图”36.唐代为什么要编“五经正义”?37.据你所知,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大约多少种古籍?并写出其中三部重要的史部著作。38.白寿彝在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上的贡献有哪些?39.尹湾汉简主要内容为东海郡政府的文书档案。其中《集部》是关于东海郡行政机构、()、()、()、钱谷出入等方面年度统计数字的记录。40.历史文献中哪些内容可以选为注释的条目?41.分析评价清代乾嘉学派中的“吴派”与“皖派”对经学的主张及其学术贡献。42.《三国志》在记事上具有哪些特点?试加论述。43.元代的“话本”主要包括哪四方面的内容?请分别列举一部著作。44.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45.史料解读:《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新五代史》称:“大致褒贬祖《春秋》,故义例谨严;叙述祖《史记》,故文章高简,而事实则不甚经意。”46.《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7.写出现存的隋末到唐代的四种类书,综合分析这几种类书在今天还能起到什么作用?48.梁启超在文献学的贡献如何?49.举例说明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在先秦与秦以后理论上有什么大的区别?50.试简要介绍《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51.家谱,又称族谱、()、()、()、(),是一种记载家族世第与事迹的文献形式。52.《七略》是一部什么书?现在还存在吗?53.严格意义的版本是()印书出现以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54.试述秦汉时期汉字形体的演变。55.谈谈唐代刘知几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56.试论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和治史特点。57.《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58.检索型工具书指的是哪些?59.魏收的《魏书》曾被人称为“秽史”,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0.为什么运用“本校法”校勘古书时,古籍不出于一手不能本校?61.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62.辑佚书优劣的有哪些标准?63.研究唐代长安城可以利用哪三部两宋时期的地理著作?64.阮元刻本《十三经注疏》各经的注疏者(包括经书名、经书所对应的注疏者人名及所处朝代)。65.张舜徽对文献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66.谈谈你对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认识。67.简要介绍“四书”。68.就史料学的角度而言,《旧唐书》具备怎样的优点。69.请论述一下纪传体的特点。70.《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和著录上有何创新?(要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的存佚情况应该看什么书?为什么?)71.类书在当时主要有什么用途?72.阅读历史文献,不仅要求读懂,而且要读有所得,读有所用,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要做到如此,必须具备一些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包括哪些?73.参考型工具书主要有哪些?74.“尺牍”与“版图”75.资料汇编主要有哪些工作步骤?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钱大昕;王鸣盛;赵翼2.参考答案: (1)五经排列次序不同。今文:诗、书、礼、易、春秋(学术基础)古文:易、书、诗、礼、春秋(按时代排列)。 (2)今文讲家法,古文不讲。 (3)今文以《公羊传》为主,讲政治理论。古文以《周礼》为主,讲制度训诂。 (4)今文讲谶纬,古文不讲。 (5)今文繁琐,古文简明扼要。要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可以利用今文经学派的某些观点。古文经学派迷信色彩少,可以利用他们对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解释,来研究有关问题。3.参考答案: 一书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一书目录多是一书的组成部分,附本书以行。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后编定目录,故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群书目录为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也有无叙录者)。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群书目录因著录众多文献,比一书目录作用与意义更大,其编排、著录也往往复杂和艰难。因之群书目录为目录学研究之主要对象。4.参考答案: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专著。作者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理论家。它首次对唐以前的史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把唐以前的史学著作归结为“六家”(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二体”(编年、纪传),勾划了历代史学发展的线索。揭露了古史记载的虚伪,总结了编纂理论,提出了改造旧史的主张。全书分为内、外篇,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的得失及史书编纂方法;外篇主要叙述历代史官的建置沿革,并评论某些历史著作。5.参考答案: 所谓雅,就是要求译文典雅优美,鲜明生动,宣于文采。6.参考答案: 载体、内容类别、典藏传播7.参考答案: 第一,端正学风,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第二,勤于学习,充分掌握各方面的文史知识。 第三,积极实践,查考利用已有成果。8.参考答案: 1)散“辑略”于38种之后,书目与叙录结合,加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2)对原文作一定调整和删补: A.“出”:移出,将不合适的图书移出该类; B.“入”:增加《七略》完成后的刘向、扬雄、杜林三家著作 C.“省”:因重复或其它原因删除图书部分图书。 3)节录各书叙录为小注,附录到各书之下,并作一定的补充。9.参考答案: 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电子10.参考答案:王国维治学严谨,规模宏大,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同乾嘉诸儒的传统考据方法,成功的结合起来,创立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他强调要把新出土的文献资料与古代典籍相互印证,因而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同时代学者无法企及的成就。一在甲骨文的搜集和研究方面:王国维在罗振玉成就的基础上突破了甲骨文字考释的范围,以甲骨卜辞为原始的文献史料,来探讨殷商的历史、地理和礼制,所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殷周制度论》都运用了二重证据法,他是从称谓判断卜辞年代和进行甲骨文缀和的先导者。二在汉晋木简的考释方面,他与罗振玉合作,将沙氏书中材料重新分别考释,成《流沙坠简》一书,这是我国学者研究汉晋木简的开山之作。三在敦煌文书的整理和研究方面,他十分重视敦煌文书在学术上的价值,依据唐写本考订唐初职官、瀚海军设立的时间及唐前期实行的均田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又根据唐写本,使韦庄的《秦妇吟》复传于世。11.参考答案:①成就巨大,整理校勘了一大批古籍:卢文昭校勘的有《经典释文》《新书》《春秋繁露》等黄丕烈《士礼居丛书》顾广圻《周礼》《仪礼》《国语》等,戴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水经注》等,古籍包罗万象、不计其数。成绩最突出的是校先秦子书,纠正了许多谬误,使子书可读,真义显明。②出现一大批著名的校勘学家,且形成不同的流派:一是以卢文昭、黄丕烈、顾广圻为代表,二是以戴震为首领,继之有王念之、王引之等。卢派重版本,推崇对校;戴派重义理,崇尚理校。清末名家辈出,如魏源、王先谦等③总结了许多优秀的校勘学经验,提出一系列的校勘学的理论观点:如卢派强调“崇古”要求尊重汉儒,注重版本依据,黄丕烈认为校书首先应广蓄书,且要择善而校。戴派反对对古本、善本的迷信,要求广泛收集以外的异文材料,分析、考证古籍,对古书的错误勇于改正。戴震主张校勘首先在识字,因此一个校勘学家必须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知识,还要准备多方面材料,这种方法为后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校勘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清朝的校勘整理工作,是许多典籍恢复了原有面貌,为后人阅读古籍提供了极大方便。12.参考答案: 从总体来看,大多欠缺传统文献学的扎实功底,有编纂而无研究,有目录而无解题,未能很好地起到提纲挈领、指示门径的作用。从古籍文献的点校来看,点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点校整理本误点误断及文字讹误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不堪卒读。从古籍的数字化来看,有的未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原书面貌,有的还出现新的讹误。从查阅利用来看,相忽视了基础文献的精读的研究,也忽视了目录、版本、校勘、考证、辨伪、辑佚待基本功训练。13.参考答案: 所谓“信史”,即“秉笔直书”,《史记》成为“信史”典范,主要是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坚持:(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著“信史”必须广泛收集材料,决不凭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就妄下断言。(2)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收集到的资料,可能说法不一,经过自己的考证,仍然真假难辨。遇到这样的问题,处理办法就是都记录下来,将这个疑难问题留待后人辩证。(3)论从史出。要实事求是,要基于史实而得出评论。14.参考答案: 先秦至隋末的史料来源于正史,又经过改写,不是第一手资料不能利用。唐、五代部分来源于国史、实录、家传及笔记,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同等重要,可以直接引用。15.参考答案: 《今文尚书》伏生所传,共二十九篇,内容可信。伏生口传、晁错以隶书记录。《古文尚书》鲁恭王破孔子壁,得《尚书》等数种书,以先秦篆书写成。孔子故宅所发现,共四十五篇,现已失传。梅赜所献,共五十九篇,被认定为伪书,比伏胜所传的多出二十五篇,加了书序,把伏胜的分为三十三篇。16.参考答案: 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记述周秦以来的长安及周边地区,尤详于唐宫室、坊市及京兆府所管二十四县。为今研究唐长安城的主要依据。北宋张礼《游城南记》,这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张氏与友人于北宋元祐元年对长安城南唐代遗址实地调查的记录,可作为研究唐长安南郊地理遗址的依据。南宋程大昌《雍录》,对长安及关中古迹作专题考订讲述,以唐代史实为多,并附略图。尤其注重与政治制度和军事活动有关的地理,设有政事堂、唐两省、吏部运院、神策军、延英召对、南北学士、唐高祖入关、明皇幸蜀等专题。17.参考答案: 《孙膑兵法》、《慰缭子》、《六韬》、《晏子》18.参考答案: 清初官修的《渊鉴类函》是在明万历时人俞安期的《唐类函》基础上增修的,而《唐类函》又只是隋唐四种类书的汇编,原有的类书既然存在,重出的清《类函》在校勘古籍上就没有什么用处。19.参考答案: 有四种方法: 一、著名的宋元刻本,尤其是今天仅存的孤本,包括明刻本、明活字本中特殊重要的孤本,特别有名的批校本,都应该按原大影印。比如上举南宋刻本《金石录》,这三十卷的完本从未见于著录,应原大影印。 二、一种是上述特殊珍贵的孤本秘籍,可缩小影印以资流通。再一种是一般的善本书,即从校勘或文物角度来看都无疑是善本,但又算不上特殊珍贵的孤本秘籍的,这种善本为数较多,也宜缩小影印。如上举乾隆时影印的《吴梅村先生诗集》,应缩小影印。 三、有些书资料价值很高,很有用,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史的必备书,亟待重印。有些书的部头大,可吸取过去石印书局缩印古籍的经验,用缩小并页的办法,将原来几十、几百本的大书缩印成精装几大本,以便翻检使用。如上举建国后印成的《册府元龟》等都采用了这种缩印精装的方法。 四、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古籍。有些普通古籍,部头也不大,但属于文字、音韵、训诂方面,书中古体字多,有时还出现金文、小篆以至隶书之类的古文字。这类书用铅字排印很困难,也应该影印。20.参考答案: ①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直为后人所使用并不断完善,成为如今整理文献的基本模式。 ②创造性的编撰了《别录》,它作为各类文献的叙录,是提要式的内容简介,后世的著作前的序文当是源于《别录》的。《别录》是我国书目提要之始祖。 ③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尽管它在分类上采用的标准不一,也有失当之处,但后代编辑书目的原则、体例、方法,都是在《七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刘向刘歆之后,“校勘学”“目录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具有规模,最后成为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他们在历史文献的整理、校勘、分类目录等方面的成就是杰出的,奠定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的基础。21.参考答案: 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初顾炎武撰。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诸多方面,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22.参考答案: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孟子》主要是孟子的言行 《中庸》是战国末期至东汉初年的儒家学者所作,文中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要想做到中庸,就必须依礼行事。礼就是圣人按中庸的原则制定的,它能使人行事不至偏激。 《大学》则主要是强调“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思想基础,把封建的伦理同封建政治结合起来,宣扬各人的伦理道德对治国平天下具有重要意义,它也讲“格致”之学。23.参考答案: 《唐会要》可以作为史料引用,因为作者王溥的取材主要是以唐代苏冕等人官修的《唐会要》为蓝本,更可贵的是所收入的多系唐令、诏敕、奏议及其他纪事,均第一手史料,因此可以引用。《西汉会要》不能直接引用,因为它是根据班固的《汉书》等史书中摘录而成的,不是第一手资料。24.参考答案:总集25.参考答案: (1)《八十年史学书目》(1900~1980),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年版。 (2)《中国近代史学论著目录》(1949~1974),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编,江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1900~1949年论文:《中国史学论文索引》,中国社科院历史一、二所编,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5)1949~1974年论文:《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等编,1975年印行。26.参考答案:《典通》、《文献通考》27.参考答案: 《诗》相传《诗经》是孔子编定的,在司马迁的笔下孔子删定了《诗》,孔子本人多次说过有关《诗》的名言,在《论语》中也出现引用《诗》的文句。《书》孔子曾整理过,《礼》是孔子教学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第一门课,孔子十分重视“礼”,并注重礼的作用和传授,《乐》孔子也整理过《易》为周代的占筮之书,孔子十分喜好《易》并认真研究,同时认真向学生讲授,是孔子赋予《易》以新的内容,并为其作了较为特殊的传注。 《春秋》经孔子编定是世人所公认,成为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整理六经都是“述”的结果,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创作,但他因整理“六经”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创立了儒家学派。“六经”均不同程度经过孔子的整理,并在孔子整理的基础上才得以较完成的保存下来,因此,认为《六经》的整理为我国历史文献学的萌芽,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始祖。28.参考答案: 从历代文献的聚散看,国家的治乱兴衰与历史文献时聚散存亡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隋开皇之盛极矣,未几皆烬于广陵”。胡应麟《经籍会通》还发表感慨说:“图籍废兴,大概关系国家气运,岂小小哉!”这正是着意强调图书文献的聚散与国运兴衰的直接关系,表示出时代治乱所具有的现实作用又如:“唐开元之盛极矣,俄顷悉灰于安、史”。可见图书盛聚的形成往往在国家统一强盛和统治者加以重视之时,而图书的散佚则和战乱和社会混乱有关。29.参考答案: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 (一)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含残本与零页)。 (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含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不含印版模糊、流传尚多者。 (三)清乾隆以前流传较少之刻本、抄本。 (四)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之稿本,以及流传很少之刻本、抄本。 (五)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六)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 (七)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本,或有较精版画、插图的刻本。 (八)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 (九)明代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者。30.参考答案: 裴注重点不在名物训诂,而在于史料的补充,它引用的书籍多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泛。它的特点归结为四个方面: A、补缺,即补充《三国志》记载的缺漏。如《魏书·武帝纪》注全文收录了曹操的《述志令》。其中还补充了有关“屯田”的记载140多字。在《任峻传》注中又补充了182字。 B、纠谬,即纠正《三国志》记载的错误。如官渡之战,《魏书·武帝纪》云‘兵不满万’”。裴注引《荀彧传》所云”十万之众”辩明“官渡之役不得云:‘兵不满万’也。” C、评论,即对《三国志》所载历史事件、人物发表评论。 D、备异,即对各种不同的记载,暂时无法下结论的,采取兼蓄并存的方法。31.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的地理类著作,主要有总志、都邑、时令、山川、游记、外纪等类别。与今天的地理类著作不一样。它不讲自然地理,主要讲人文、政治、和沿革地理。32.参考答案: 理校33.参考答案: (1)五经排列次序不同。今文:诗、书、礼、易、春秋(学术基础)古文:易、书、诗、礼、春秋(按时代排列)。 (2)今文讲家法,古文不讲。 (3)今文以《公羊传》为主,讲政治理论。古文以《周礼》为主,讲制度训诂。 (4)今文讲谶纬,古文不讲。 (5)今文繁琐,古文简明扼要。 要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可以利用今文经学派的某些观点。古文经学派迷信色彩少,可以利用他们对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解释,来研究有关问题。34.参考答案: 碑志的性质价值,大体与史传相当,特别是那些达官贵人的身后必有行状,而史传、碑志大多是本着行状来撰写的。但是史传只记同王朝有关系的代表人物,碑志所述人物事迹之不见于史传记载者为数更多。又史传所记往往省略,而碑志所记则更加详实,有大量资料可以补充史载所缺。石经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其校勘之精审应远胜于古抄本。比如清初顾炎武、张尔岐就曾用《开成石经》来补明监本《仪礼》的阙文。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也利用了《开成石经》;毕沅的《道德经考异》则利用了唐代石刻本。今后对校经、子书时,这些石刻本仍可以发挥作用。35.参考答案: 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初顾炎武撰。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诸多方面,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36.参考答案: 校勘方面:①根据文以来判断和确定错讹衍脱,凭借对文意得得理解订正原文是郑玄校书的主要方法;②运用了本校和他校等校勘方法;③尊重原文,在校勘中,若发现原文缺误之处,他一般在注释中指出。 注释方面:①广征博引,最大限度地吸收前人的成果,保持了古人传注的继承性,又发展了传注学;②运用了音训的方法;③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疑者阙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7.参考答案: 第一,提倡熟读精思; 第二,循序渐进,多读多得; 第三,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选择精读法与略读法; 第四,注意问读法与参读法的联合运用; 第五,强调读以致用的阅读态度; 第六,勤于动手。38.参考答案: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亦即将重要的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来编写。39.参考答案: 书证法。即通过文献异说之间的比勘可以凿凿有据地考订史事、时间、人物等记载,属有案可稽者。理证法。用司马光的话说,“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两存法。此乃不能确定无疑,故两存其说,不妄断正误。40.参考答案: “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中往往嗜奇爱博,颇伤芜杂。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翦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於陈寿本书焉。”41.参考答案: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主要是孟子的言行。 《中庸》是战国末期至东汉初年的儒家学者所作,文中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要想做到中庸,就必须依礼行事。礼就是圣人按中庸的原则制定的,它能使人行事不至偏激。 《大学》则主要是强调“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思想基础,把封建的伦理同封建政治结合起来,宣扬各人的伦理道德对治国平天下具有重要意义,它也讲“格致”之学。42.参考答案: (1)佛教文献:90%是佛教文献。除佛经外,还有寺院文书,包括寺院财产账目、僧尼名籍、事务公文、法事记录等,是研究敦煌地区佛教和当地社会生活的珍贵材料。 (2)其它宗教文献:道教、摩尼教、景教文献。 (3)地理学、方志:敦煌文书保存了不少已经失传的古书,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其中的地理著作,如《括地志》、《诸道山河地名要略》等,是研究唐代地理的重要资料。敦煌文献中还有关于西北地区,特别是敦煌的几种方志,为史籍所不载,如《沙洲都督府图经》、《沙洲地志》等,对敦煌乃至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4)关于归义军的资料:归义军统治敦煌的历史,在正史中记载都非常简略,且多错讹。敦煌文书中有关这段历史的资料在七百种以上,敦煌文书的出现,才让史学界基本搞清了这段历史。 (5)公私文书: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公文,包括法制文书和“官文书”以及契约和民间团体的“社文书”等私文书。它们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这一段历史,尤其是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生活必须重视敦煌文书的资料。 (6)民俗、社会生活史资料:敦煌文献中包括童蒙读物和字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五代的教育情况,还为考订唐音,研究西北方言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敦煌文书中含有不少研究这一段时期民俗和社会生活史的珍贵材料。 (7)文学资料: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学资料,其中大多是民间文学作品。而变文是敦煌文学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部分,它的发现解决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敦煌文学资料中还有重要的一类是话本小说。 (8)科技史料:敦煌文书中有部分关于天文学、医学、数学、造纸术等方面的内容。敦煌文书中的唐咸通九年(86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中国发明印刷术的实证。 (9)非汉文文献:敦煌文献中还有不少非汉文文献,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梵文、突厥文等,以藏文文献数量最多。 (10)艺术:敦煌壁画是人类主要的文化遗产,敦煌文书中保存了一些音乐、舞蹈资料,如琴谱、乐谱、曲谱、舞谱等。43.参考答案: 大体一有三种形式。 (1)按时代编排。 (2)按文学作品的体裁编排。 (3)按文学流派编排。44.参考答案: 类书起源于曹魏,盛行于南北朝、隋、唐。由于此时文章流行骈体,诗也讲究辞藻,都要多用典故,于是人们从以前的书籍包括经史子集里抄出种种可用于诗文的故实,分类编集,为人们查用典故提供了方便。 隋末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唐初欧阳询的《艺文类聚》;盛唐徐坚的《初学记》;中唐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 作用: (1)作资料索引用。研究古代的事物,可查一查这些类书里有关的门类,利用已收集好的资料作参。 (2)辑佚用。因为这些类书编集的时代早,有很多失传的古籍在这些类书和其他古籍里还保存了零篇断句,可以搜辑到一起,使人对失传了的古籍还能窥见其大略。 (3)校勘用。这些类书中引用的古籍有许多并未失传,但文句有时和今本不同,有些比今本正确,可以利用其校勘宋以前古籍。45.参考答案: 《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其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保存了商周二代,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将其记录同甲骨文、金文等相参证,对于我们研究奴隶制时代乃至封建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宗教、文化等观念,都有很高价值。 2、《尚书》在体例上拥有三个第一 (l)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每一个标题下都记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2)《尚书》按朝代编排,每一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实际上又开了编年体的先河。 (3)《尚书》中的《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了九州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的,疆域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了先例。(《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46.参考答案: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其涵义在历史上不断演变。从其本义来看,“文”指文章典籍,档案等文字材料,“献”指博学多闻、熟悉礼仪掌故的贤人所承载的知识信息(或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他们的事迹)。文是死的资料归根到底需要献来习、传,文与献相为用,遂成文献,即著录于文章典籍中的文字资料与传习于贤人的礼仪等知识信息。 文献含义的演变:在宋代文献的含义发生变化,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文献的解释是‘文指叙事,献指论事’。明代时“文献”作为文献资料的代称。后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解释。现在按国家标准认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在情报学上又定义为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的东西叫文献。 因此,文献是通过一定载体记录下来的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为主要记录手段的知识和信息。47.参考答案: ①《太平御览》:是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引书比较完整,多整篇整段的文字,且注明出处,故此书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②《太平广记》:是小说类书,所收内容,除正史外,还有野史、地理、文集、笔记、佛道典籍、传说、小说等,引用书目存佚各占一半,此书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社会风俗是最重要的书籍,并对史料的辑佚、校勘工作颇多参考价值。 ③《册府元龟》:是史学类书,官修类书中此书篇幅最长,同时也是《四库全书》中最大的类书之一,在中国历史文献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分类极为详细和完备,较好的体现了类书的特点,该书资料丰富集中,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极大方便。它还便于校勘和辑佚 ④《文苑英华》:是文学类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还可以用来考订史实。48.参考答案: 除传统书名检索、人名检索和地名检索外,现代电子技术提供的网上检索,可使用“书目检索”、“全文检索”、“全文浏览”和输入一个名词来搜寻资料。49.参考答案: 据文献记载大约产生在唐代的中唐穆宗到晚唐僖宗时期。长庆四年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写道:(《白氏长庆集》)至于缮写模勒、衒买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晚唐柳玭《柳氏家训》也记载了当时四川一带的雕版印书情况。另外《旧唐书》、《册府元龟》、《唐语林》等书中亦有此时雕版印刷的记载。现存的唐代印刷品,也大多是中晚唐时期的。举世闻名的一件《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发现于敦煌莫高窟,卷首有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座上说法的插图,是唐代印刷品中的精品。卷末有咸通九年(868)的题款,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院。这些印刷品的实物连同文献中的记载,可以证明,至迟在中晚唐时期,已出现雕版印刷的多种物品。50.参考答案: 文、史、哲、经济51.参考答案: 当帛书盛行以后,为使用方便,也为了美观,于是有人用红丝或黑丝事先在缣帛上织出界栏,如同今日稿纸,专门供书写之用,人们便称红丝界栏为“朱丝栏”、黑丝界栏为“乌丝栏”。52.参考答案: ①《十七史商榷》:详于校勘。以文字校勘、典制考释为主要内容,尤以文字的校勘为重点,内容庞杂、丰富,包括校勘文字、补正讹误、论及版本异例,考证舆地、职官、典制,考订史实,评论事事人物。 ②《廿二史考异》:注重典章故实。是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明史》而言的,内容涉及文字校勘、典制考释、名物训诂等诸多方面,校订了诸史传写和刊刻上的讹谬,审定了注释者的错误,也勘出各史原有的疏漏。 ③《廿二史札记》:特别注重治乱兴衰之故。很重视史实的真实性,它通过考异、辨识、纠谬等形式,对史书记事进行了辨析和订正。还对历代正史史料价值的高下,编写方法的优劣,所运用的书法和历史编修的经验,都有一些有益的评论。53.参考答案: 1)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成为宋元方志的直接渊源; 2)周应合《建康志》,卷首《修志本末》为南宋方志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宋代方志的编修走向成熟和繁荣,方志体例逐渐完善并趋于定型,方志数量多,方志学成熟于南宋。取得的进步: ①明确提出编修方志的目的和作用是‘存教化,识典章’ ②认识到方志性质是地方史,内容包括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因而注意按史法修志; ③坚持详今略古的修志原则,重视调查搜访地方文献和当今材料; ④确定了方志的完整体例,即把志书分为纪、图、表、志、传五部分; ⑤确立了设置机构以及专家修志的编纂要求和具体步骤。54.参考答案: (1)《诗经》有部分诗篇有史诗性质,它们距离殷、周早期较近,可作为研究殷、周早期历史的史料。 (2)是研究当时民族史的重要史料。 (3)比较全面的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饮宴游乐,农业生产,婚丧嫁娶,恋爱求偶,社会习俗,服饰器物等,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活的史料。55.参考答案: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亦即将重要的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来编写。由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而创立。袁枢鉴于《通鉴》按年月纪事,往往一件事情还未记完又得另记别的事情,使读者感到头绪纷纭,要弄清事情的全过程必须查上好几年好几卷,于是创造了这个新办法,即从“三家分晋”开始,到最后“世宗征淮南”结束,共立了239个标题。每个标题下面把有关的《通鉴》原文抄录到一起,这样不劳翻检就能通读其事的始末。 作历史研究时,该书不能做为原始材料而引用,因为它是运用《通鉴》改写成的,为第二手资料。56.参考答案: (1)孔子对于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人们推崇他,因此记载他言行的《论语》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两汉时,儿童最初念书,先读识字课本,识字完毕,便读《论语》。因此《论语》成了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不象五经,可以只通一经,也可以不读,但无人不读《论语》。到了南宋,朱熹把《论语》列为四书之一,包括《论语》在内的这四种书更成为人们学习入门的必读书籍了。 (2)元代举行科举,考试题目必须在《四书》之内,一直到明朝,延续到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才完全废除了以《四书》命题的八股文考试办法。读书人要做官,就要通过考试,四书,尤其是《论语》,便成为读书做官的敲门砖。 (3)纵使科举废了,《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一则是二千多年来的旧习惯势力难以肃清。二则《论语》本身也有广泛的用途和价值,它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重要古籍。三则古人喜欢引用《论语》,熟读《论语》,阅读理解古书自然很有好处。57.参考答案: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编成的《七略》,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整理目录的书籍。其将图书分为六类,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方技略、术数略。因时间久远,此书已失传。不过《汉书·艺文志》完全是按照《七略》体例,而《七略》中的所记古书基本上也都收入《汉书·艺文志》,因而从《汉书·艺文志》我们能了解《七略》的大概。《七略》不仅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也是一部宝贵的学术史。它是我国第一次系统整理学术书籍的专著,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学术情况进行了全面完整的研究。58.参考答案: 典志体史书是历史编撰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史书体裁,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杜佑的《通典》创立典志体,后有南宋郑樵的《通志》。59.参考答案: 通过对版本的鉴定,判断书籍的出版年代、版本类别、流传情况等,进而判定其价值与优劣得失,为泞主研究提供版本学依据。60.参考答案: 编纂特色: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1)依《洪武正韵》韵目,按韵分列单字; 2)每一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备录各种字体; 3)分类汇辑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 价值: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 1)在类书编纂史上,发展为百科全书形式,最值得珍视; 2)保存了宋元以前的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 3)在校勘、辑佚等方面价值可观。61.参考答案: (1)孔子对于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人们推崇他,因此记载他言行的《论语》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两汉时,儿童最初念书,先读识字课本,识字完毕,便读《论语》。因此《论语》成了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不象五经,可以只通一经,也可以不读,但无人不读《论语》。到了南宋,朱熹把《论语》列为四书之一,包括《论语》在内的这四种书更成为人们学习入门的必读书籍了。 (2)元代举行科举,考试题目必须在《四书》之内,一直到明朝,延续到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才完全废除了以《四书》命题的八股文考试办法。读书人要做官,就要通过考试,四书,尤其是《论语》,便成为读书做官的敲门砖。 (3)纵使科举废了,《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一则是二千多年来的旧习惯势力难以肃清。二则《论语》本身也有广泛的用途和价值,它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重要古籍。三则古人喜欢引用《论语》,熟读《论语》,阅读理解古书自然很有好处。62.参考答案: 《铁云藏龟》63.参考答案: 典志体史书是历史编撰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史书体裁,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杜佑的《通典》创立典志体,后有南宋郑樵的《通志》。64.参考答案: 校法四例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陈垣先生有关对校的观点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不必当成今天通用的原则。因当时古书不易得,为了照原样留一个副本,只好“照式录之”。现在有了影印、复印的好条件,就不必“死校”了,因为对校的最终主旨毕竟是要校勘出一部在文字上比较正确无讹的新善本书,而不在于研究底本与对校本之间有多少异同出入。所以在对校时要有所去取,就不仅要校异同,还要判断是非,而要判断是非,就不能不参己见。65.参考答案: ①成就巨大,整理校勘了一大批古籍:卢文昭校勘的有《经典释文》《新书》《春秋繁露》等黄丕烈《士礼居丛书》顾广圻《周礼》《仪礼》《国语》等,戴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水经注》等,古籍包罗万象、不计其数。成绩最突出的是校先秦子书,纠正了许多谬误,使子书可读,真义显明。 ②出现一大批著名的校勘学家,且形成不同的流派:一是以卢文昭、黄丕烈、顾广圻为代表,二是以戴震为首领,继之有王念之、王引之等。卢派重版本,推崇对校;戴派重义理,崇尚理校。清末名家辈出,如魏源、王先谦等。 ③总结了许多优秀的校勘学经验,提出一系列的校勘学的理论观点:如卢派强调“崇古”要求尊重汉儒,注重版本依据,黄丕烈认为校书首先应广蓄书,且要择善而校。戴派反对对古本、善本的迷信,要求广泛收集以外的异文材料,分析、考证古籍,对古书的错误勇于改正。戴震主张校勘首先在识字,因此一个校勘学家必须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知识,还要准备多方面材料,这种方法为后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校勘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清朝的校勘整理工作,是许多典籍恢复了原有面貌,为后人阅读古籍提供了极大方便。66.参考答案:编纂了《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贡献:①《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学的编纂方法上总结并发展了历代目录学家的经验,真正建立了目录学的体系和规模,说明了编纂提要和分门别类的方针和原则,构成了目录学的完整体系。②《四库全书总目》继承了中国传统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四部之下又列类,类之中又有子目,因此成为典范。③在编写提要的方式、方法上,形成一种新的既能反映图书的版本、内容、文字、著者事迹,又特别结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宣传封建思想的提要形式,在编纂方法上建立了目录学的规模。④《四库全书总目》在史料鉴别上也具有科学态度,其收书的数量是空前的,然而多而不杂。⑤总之,《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继刘歆《七略》、唐《隋书。经籍志》、郑樵《通志。艺文略》之后的集大成巨著,《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成为中国18世纪以前古书的一大汇集和总结,并以其科学的分类,严谨的体例,以及简明扼要、一览了然的具体的实用性,成为后人做学问的门径,在中国的目录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7.参考答案: ①郑樵提出了“类例”的概念,在《校雠略》中深刻阐明了区别类例对保存图书的重要意义,“类例”概念的提出,对于编修书目、整理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鉴于当时图书事业的空前发展,郑樵创立了三级类目的新分类体系,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③他提出了“通录图书之有无”、详尽略古的见解,这是他“会通”的史学思想在目录学方面的表现。 ④郑樵认真总结了历代文献散亡的原因,指出了搜访图书的必要性,并系统提出了“求书八法”,这被后代藏书家奉为圭臬。 ⑤它还具体分析了亡书的各种情况,提出了辑佚的理论原理,开辑佚工作的先河,他的辑佚原则、理论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⑥郑樵还扩大了历史文献资料的范围,极为重视图谱、金石的史料价值,把它们提到与图书同等的地位,由于他的倡导图谱、金石之学在宋代以后得到很大发展。 综述:郑樵这些文献学理论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8.参考答案: 碑志的性质价值,大体与史传相当,特别是那些达官贵人的身后必有行状,而史传、碑志大多是本着行状来撰写的。但是史传只记同王朝有关系的代表人物,碑志所述人物事迹之不见于史传记载者为数更多。又史传所记往往省略,而碑志所记则更加详实,有大量资料可以补充史载所缺。 石经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其校勘之精审应远胜于古抄本。比如清初顾炎武、张尔岐就曾用《开成石经》来补明监本《仪礼》的阙文。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也利用了《开成石经》;毕沅的《道德经考异》则利用了唐代石刻本。今后对校经、子书时,这些石刻本仍可以发挥作用。69.参考答案: 一是战争和政治剧变使书籍文献横遭厄运。 二是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对图书文献实施暴力焚毁。 三是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对书籍的破坏和损毁。70.参考答案:卷子、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裝、线状71.参考答案: 当帛书盛行以后,为使用方便,也为了美观,于是有人用红丝或黑丝事先在缣帛上织出界栏,如同今日稿纸,专门供书写之用,人们便称红丝界栏为“朱丝栏”、黑丝界栏为“乌丝栏”。72.参考答案: 三大类:检索工具书、参考工具书、网络检索73.参考答案: (1)本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解题书目。它不同于正史中的艺文志是史书的组成部分,而是与《祟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同样是书目的单行本。因而它在各部类的序论、解题、作者介绍、版本源流等方面,不像史志目录那样受篇幅的限制,因而可以尽量作出必要的叙述和评论,从而使它成为清代规模最大的解题书目。 (2)本书分为“著录”书和“存目”书两大部分,是一个创例。“著录”书,写为定本,收入《四库全书》之内。“存目”书是不收入《四库全书》的,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同样撰写提要。74.参考答案: 第一,注释要慎选注释条目; 第二,注释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前人成果; 第三,注释应与校勘相结合; 第四,综合利用语法、训诂等访求解决疑难; 第五,注释文字应力求繁简适中,深入浅出。75.参考答案: 校法四例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刘知几对于史学的贡献: (1)第一次对中国史学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总结。 (2)表彰“直书”,贬斥“曲笔”。 (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 (4)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 (5)指出了史家须具备的条件——“史才三长”。 《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 (1)关于史书内容。“五志三科”。 (2)关于撰述方法。“博采善择”。 (3)关于体裁体例。“六家”、“二体”、“十流”。 (4)关于文字表述。“叙事为先”、“简要为主。 (5)关于撰述原则。直书与曲笔。 (6)关于史学功用。“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 (7)关于史学批评范畴。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简与烦、创与循、名与实。 (8)关于史学批评的方法。原始察终、求名责实、比较评论、区分类聚。 (9)关于史家修养。“史才三长”。2.参考答案: 1)有两大长处: A.注重通行、实用,所例数目大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史料价值,而且特别注意收录清人超越前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B.重视版本的记载,所列版本比较常见易寻。 2)《书目答问》的价值与贡献: A.举要选录重要古籍2200余种,给初学者带来极大方便 B.总结了清代学术成果,延续和补充了《四库总目》的不足 C.在体例上新设“丛书”、“别录”两部,有所创新和改进。3.参考答案: 经部著录70种,存目9种,史部著录41种,存目37种,子部著录101种,存目71种,集部著录175种,存目10种。其中许多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使之广为流通。 其中最重要的三部史部著作是《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4.参考答案:汲冢周书5.参考答案: 概念:“文”在古意中指典籍文章,“献”指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耆旧先贤的事迹经历。现代广义的文献个概念是它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从情报学角度的概念是: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于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东西叫做文献。 内涵变化:文献一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关文献概念的描述,最早见于《论语.八佾》至元代,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马端临,首次以“文献”一词命名的专著《文献通考》面世。自孔子至元·马端临均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此说至今仍有影响。后来,文献概念的内涵偏指著述或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该定义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和资料性。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对文献概念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知识。凡是能耳闻、目睹到的并记录在一定的物质上的知识载体,均称之为文献。《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将文献定义为:“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内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可以进行加工处理的“单元知识”;存贮(记录)“单元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存贮声音、图像、文字、符号等知识的磁性载体(磁带、磁盘、光盘)文献等。在国外,文献一词首先由法国保罗·奥特勒于1905年提出,随后流传于世。其中英语的“文献”与“情报”的最初含义交叉,后来才分开。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文献概念则是《汉俄英情报学词典》中的解释:文献是“包括固定情报以及用于传递和使用情报的物质客体。”强调文献是情报的主体,其传递与使用必须有相应的物质载体。6.参考答案: 。《隋书》、《晋书》、《梁书》、《陈叔》、《北齐书》、《周书》7.参考答案: 1)程序和特点: A.广罗众本,互相参校; B.补缺去重,定著篇章; C.校定字句、订正脱误; D.命定书名; E.眷清新本; F.撰写叙录; 2)成果和影响: A.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理、著录、管理文献的方法 A.通人校书; B.久任其职; C.接续有人。 B.撰写《别录》、《七略》,开创了我国书目提要的著录体式 A.提供了编制完整目录的方法和体制; B.创立了图书评论的方法; C.利用提要进行学术、学派论争。 C.在校勘、辨伪等各个分支学科上都有杰出成就。8.参考答案: (1)佛教文献 90%是佛教文献。除佛经外,还有寺院文书,包括寺院财产账目、僧尼名籍、事务公文、法事记录等,是研究敦煌地区佛教和当地社会生活的珍贵材料。 (2)其它宗教文献 道教、摩尼教、景教文献。 (3)地理学、方志 敦煌文书保存了不少已经失传的古书,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其中的地理著作,如《括地志》、《诸道山河地名要略》等,是研究唐代地理的重要资料。敦煌文献中还有关于西北地区,特别是敦煌的几种方志,为史籍所不载,如《沙洲都督府图经》、《沙洲地志》等,对敦煌乃至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4)关于归义军的资料 归义军统治敦煌的历史,在正史中记载都非常简略,且多错讹。敦煌文书中有关这段历史的资料在七百种以上,敦煌文书的出现,才让史学界基本搞清了这段历史。 (5)公私文书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公文,包括法制文书和“官文书”以及契约和民间团体的“社文书”等私文书。它们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这一段历史,尤其是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生活必须重视敦煌文书的资料。 (6)民俗、社会生活史资料 敦煌文献中包括童蒙读物和字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五代的教育情况,还为考订唐音,研究西北方言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敦煌文书中含有不少研究这一段时期民俗和社会生活史的珍贵材料。 (7)文学资料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学资料,其中大多是民间文学作品。而变文是敦煌文学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部分,它的发现解决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敦煌文学资料中还有重要的一类是话本小说。 (8)科技史料 敦煌文书中有部分关于天文学、医学、数学、造纸术等方面的内容。敦煌文书中的唐咸通九年(86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中国发明印刷术的实证。 (9)非汉文文献 敦煌文献中还有不少非汉文文献,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梵文、突厥文等,以藏文文献数量最多。 (10)艺术 敦煌壁画是人类主要的文化遗产,敦煌文书中保存了一些音乐、舞蹈资料,如琴谱、乐谱、曲谱、舞谱等。9.参考答案: 古人常用一尺牍来写书信,所以人们习惯称书信为“尺牍”;版图指地图,因为古代的地图常常绘制在版牍上,后人便称地图为“版图”。10.参考答案: 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的有《洛阳伽蓝记》5卷,北魏杨衒之撰。该书追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尔朱氏破坏之前,洛阳坊市的繁盛和佛寺的庄严奢丽,从中并且可以看到其时鲜卑贵族汉化的程度几乎与汉族官宦无甚差别。 可以用来研究南京的有《六朝事迹编类》2卷,南宋张敦颐撰。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其国都为建邺改称建康,即今南京。此书分类记述六朝以至南唐、北宋时建康城之事迹。11.参考答案: 《唐会要》可以作为史料引用,因为作者王溥的取材主要是以唐代苏冕等人官修的《唐会要》为蓝本,更可贵的是所收入的多系唐令、诏敕、奏议及其他纪事,均第一手史料,因此可以引用。 《西汉会要》不能直接引用,因为它是根据班固的《汉书》等史书中摘录而成的,不是第一手资料。12.参考答案: 当帛书盛行以后,为使用方便,也为了美观,于是有人用红丝或黑丝事先在缣帛上织出界栏,如同今日稿纸,专门供书写之用,人们便称红丝界栏为“朱丝栏”、黑丝界栏为“乌丝栏”13.参考答案: 名与实的关系,就像形与影的关系。如果德行丰厚才艺全面,那么他的名声一定很好;如果相貌俊俏靓丽,那么镜子里的影像也必定美丽。现在不修养自身而到世上求好名声的人,就如相貌很丑却想要从镜中得到美丽的影像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忘记名声,一般的人树立名声,没德行的人窃取名声。忘了名声的人,能合乎道德,享受着鬼神的赐福保佑,不是用来追求名声的;树立名声的人,修养自身谨慎行事,害怕荣誉德望不彰显,不是用来求取名声的;盗窃名声的人,表面上忠厚骨子里奸诈,追求不切实际的虚名,不是用来求得好名声的。14.参考答案: 《五代史志》中“五代”指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因为唐代在官修梁、陈、北齐、周几朝的史书时,只修了纪传部分,而没修志。后来唐人撰修《隋书》时就将没有修志的梁、陈、北齐、周以及隋五代的志合在一起撰写,纳入《隋书》中。15.参考答案: 由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而创立。 袁枢鉴于《通鉴》按年月纪事,往往一件事情还未记完又得另记别的事情,使读者感到头绪纷纭,要弄清事情的全过程必须查上好几年好几卷,于是创造了这个新办法,即从“三家分晋”开始,到最后“世宗征淮南”结束,共立了239个标题。每个标题下面把有关的《通鉴》原文抄录到一起,这样不劳翻检就能通读其事的始末。16.参考答案: 所谓“信史”,即“秉笔直书”,《史记》成为“信史”典范,主要是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坚持: (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著“信史”必须广泛收集材料,决不凭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就妄下断言。 (2)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收集到的资料,可能说法不一,经过自己的考证,仍然真假难辨。遇到这样的问题,处理办法就是都记录下来,将这个疑难问题留待后人辩证。 (3)论从史出。要实事求是,要基于史实而得出评论。17.参考答案:《金刚经》18.参考答案: 第一,组织一个实力雄厚的编纂委员会; 第二,确定编纂凡例; 第三,编纂样稿; 第四,审核定稿; 第五,校对核查,完成出版。19.参考答案: 先秦诸子中的兵家讲军事理论,秦以后主要是讲具体的军事措置。 如《孙子》3卷13篇。相传是孙武所作,主要讨论战争规律及克敌制胜的原则。代表了春秋至战国早期的军事思想,缊含着丰富的军事辨证法。 《武经总要》前集20卷后集20卷,北宋曾公亮、丁度奉敕撰。记述古代军事设置包括各种武器的重要文献,还有附图,可看到当时武器中使用火药的情况。20.参考答案: 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的有《洛阳伽蓝记》5卷,北魏杨衒之撰。该书追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尔朱氏破坏之前,洛阳坊市的繁盛和佛寺的庄严奢丽,从中并且可以看到其时鲜卑贵族汉化的程度几乎与汉族官宦无甚差别。 可以用来研究南京的有《六朝事迹编类》2卷,南宋张敦颐撰。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其国都为建邺改称建康,即今南京。此书分类记述六朝以至南唐、北宋时建康城之事迹。21.参考答案: 1.“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关于六书的名目,三家的说法是: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其中,许慎的名目更有概括性,这里就以此来介绍: (1)象形许慎认为象形字是用画画的办法来画出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这个物体的形体相一致,它还被分为独体象形、合体象形等。汉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今文字的隶书、楷书等,汉字的象形性逐步在降低。 (2)指事许慎认为指事字初见时可以识别这是什么形体,细细体察可知道这个字意思的指归。也就是不但有象形的部分,还表明了造字的用意所在,大致分为纯指事字和加体指事字两类。 (3)会意会意字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意思。它能够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 (4)形声形声字的产生是为了适应文字记录语言的需要,其产生经历了一个“本无其字”的假借阶段,之后为了明确字义,避免同音词语在用字上的混淆,假借字就逐渐被加上了表示意思指归的形符(义符),就形成了形声字,由于形声字在表音和表意上的优势,在造字上也显得比较容易操作,形声字的数量日渐增多。 (5)转注许慎对于转注的解释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但后人对于这以争议颇多。①戴震、段玉裁之说戴震以及他的弟子段玉裁都认为,转注是同义互用。②章太炎之说转注是因为一个意思在地域、时间上的差异而造成的读音上的差异,由此孳乳为两个以上的意思相近的字。这些字形成了在读音或者意思上有亲属关系的汉语同源字。③同源字如章太炎的说法,从转注的角度,我们可以加深对一些同出一源的汉语字词的理解,对于我们阅读古书、正确释读古文有较大帮助。 (6)假借许慎对于假借的解释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对其所举例争议颇多。22.参考答案: 清初官修的《渊鉴类函》是在明万历时人俞安期的《唐类函》基础上增修的,而《唐类函》又只是隋唐四种类书的汇编,原有的类书既然存在,重出的清《类函》在校勘古籍上就没有什么用处。23.参考答案: (1)解读、考订史籍的重要资料。 (2)金文本身字形对于研究汉字的流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金文涉及商、周、春秋、战国的内容,是先秦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3)大量的石刻文献补充了史书的记载,丰富了史料来源。24.参考答案: 纪传体优点: (1)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历史事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史事可包罗万象。 (2)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如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不知时间的事件等。 (3)便于广泛地记载历史人物。 缺点: (1)不能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 (2)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 编年体优点: (1)便于表现历史事迹的时间顺序。 (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可以避免叙述重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4)具有“资鉴”和“讽教”的重要作用。 缺点: (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一事隔越数年”。 (2)难以记载年日不明或不能编年的历史事迹。 (3)易于编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方面的史迹。 (4)记事简略,史料不丰富,难以完整地反映社会情况。25.参考答案: 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其涵义在历史上不断演变。从其本义来看,“文”指文章典籍,档案等文字材料,“献”指博学多闻、熟悉礼仪掌故的贤人所承载的知识信息(或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他们的事迹)。文是死的资料归根到底需要献来习、传,文与献相为用,遂成文献,即著录于文章典籍中的文字资料与传习于贤人的礼仪等知识信息。文献含义的演变:在宋代文献的含义发生变化,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文献的解释是‘文指叙事,献指论事’。明代时“文献”作为文献资料的代称。后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解释。现在按国家标准认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在情报学上又定义为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的东西叫文献。因此,文献是通过一定载体记录下来的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为主要记录手段的知识和信息。26.参考答案: 其一,文字通畅,上下文不发生矛盾; 其二,内容符合事实与情理,切合作者愿意; 其三,语法、修辞和语音等符合古代汉语规律; 其四,废止产生歧义。27.参考答案: 定义: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 关系:历史科学通常指科学的历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他们创立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社会科学的伟大革命,从而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 历史学与历史文献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关系。 一,历史研究必须以文献史料为根据,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研究历史问题,只能根据前人的文献记录以及历史上残留下来的遗物、遗迹、遗址等史料,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无法进行。 二,历史文献学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历史科学要从整体上反映出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景象,又要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文献学只是提供史料,复原一个个真实的历史实施,却不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历史文献学为历史研究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史料基础,为历史研究服务,因而是历史研究的一个辅助学科。 三,历史科学是历史文献学的依托。历史学的发展扩大了历史文献学的范围,丰富了历史文献学的内容,也加强了历史文献的科学性。28.参考答案: 唐朝统一中国以后,实行科举考试,考儒家经典。但因经学混乱,说法不一,让人无所适从,所以唐太宗决定利用国家的力量把经学统一起来。他下令让国子祭酒孔颖达领衔,整理五经的前代众说,撰成义疏一百八十卷,定名《五经正义》。29.参考答案: 1)六分法——代表作: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 2)四分法——代表作:西晋荀勗《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唐代《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 3)五分法——代表作:梁祖暅《五部书目》 4)七分法——代表作:梁阮孝绪《七录》 5)十二分类法——代表作:宋郑樵《通志·艺文略》30.参考答案: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要通畅顺达,文从字顺。31.参考答案: 第一、注释典章制度; 第二、注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第三、注明古书体例; 第四、补充史料; 第五、注明字词的音义; 第六、串讲语意; 第七、注明语法修辞。32.参考答案: 唐朝统一中国以后,实行科举考试,考儒家经典。但因经学混乱,说法不一,让人无所适从,所以唐太宗决定利用国家的力量把经学统一起来。他下令让国子祭酒孔颖达领衔,整理五经的前代众说,撰成义疏一百八十卷,定名《五经正义》。33.参考答案: 其一,广罗异本,相互校补。 其二,条别篇章,确定书名与篇名卷数或篇数。 其三,校勘脱文脱简,写成定本。 其四,提要钩玄,撰写叙录。34.参考答案: 《唐会要》可以作为史料引用,因为作者王溥的取材主要是以唐代苏冕等人官修的《唐会要》为蓝本,更可贵的是所收入的多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