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补阳还五汤妙在重用黄芪,使亏损之五成元气得以恢复,黄芪的用量是()。A、二两至三两B、四两至六两C、二两至六两D、四两至八两E、六两至八两2.昊有性提出温疫疠气的特点是()A、非其时而有其气B、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C、冬时应寒而反大温D、有甚于他气,为病颇重E、虽有多寡不同,然无岁不有3.叶桂认为任脉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补任脉的首选药物是()A、鳖甲B、龟板C、鹿角胶D、拘杞子E、以上都不是4.王清任治痹痛的方剂是()A、解毒活血汤B、古下瘀血汤C、身痛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癫狂梦醒汤5.明代杨继洲的()是研习针灸的重要文献。6.重视治疗失当造成“药邪”的医家是()A、张景岳B、叶桂C、喻昌D、缪仲淳E、张子和7.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明之C、王好古D、张从正8.张子和认为,“凡上行者皆吐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此列()A、追泪B、引涎C、漉涎D、泄气E、嚏气9.张从正的汗法,除药物发汗外,尚包括()A、导引B、下乳C、嚏气D、磨积10.王好古把下列哪些症状作为临证辨识阴证、阳证的客观指标()A、头痛B、下血C、烦躁D、口渴E、小便色赤11.张子和治病,力主(),对于()、()、()三法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12.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详述()种脉象诊法。13.王清任治肚腹血瘀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通窍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14.A.膻中之气B.胸中阳气C.上焦阳气D.脾胃中气E.丹田之气喻嘉言的大气之论,着眼于()15.学习中医各家学说,主要要掌握()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16.李杲治内伤热中证用甘温除热,烦热不退,烦扰不止者,主张在方中少加()A、知母B、黄柏C、黄连D、生地黄E、朱砂安神丸17.严用和所论的五秘是()A、风秘B、冷秘C、气秘D、热秘E、湿秘18.张子和用吐法治杂病头痛,常用的方剂是()A、瓜蒂散B、葱根白豆豉汤C、稀涎散D、吐风散E、常山散19.罗天益的学术内容主要是()A、遣药制方论B、相火论C、对命门的阐发D、对李杲脾胃学说的阐发20.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什么?21.A.泻心汤B.大黄黄连泻心汤C.十灰散D.独参汤E.甘草干姜汤唐宗海治吐血中正虚邪实轻证的方是()22.王清任治疗头面四肢和周身血管血瘀证的方剂是()。A、通窍活血汤B、血府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身痛逐瘀汤23.唐宗海认为,吐血者,病多在()24.李中梓治疗先天根本有()A、水火之分B、阴阳之分C、寒热之分D、虚实之分25.A.固体肾气丸B.脾肾双补丸C.八珍汤D.牛膝散E.四神丸缪希雍创制的方剂是()26.谢观认为与《黄帝针灸》及《灵枢经》为一派相承的医家是()A、华佗B、张仲景C、秦越人D、长桑君27.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理由是什么?28.叶桂验齿有独到之处,他根据牙齿的临床表现来辨识温病,以下哪一项不属此例()A、齿的枯润B、牙齿有无松动C、有无齿痛D、有无出血E、齿龈的浮肿29.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D、张机E、吴瑭30.“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戴思恭B、赵献可C、朱丹溪D、刘河间31.叶桂认为补任脉之阴当首选(),补督脉之阳当首选()32.《神农本草经》收录药物()种,其中多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33.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A、升阳益胃汤B、补中益气汤C、沉香温胃丸D、补气升阳和中汤34.李杲论述内伤热中证的主症是()35.喻昌认为温疫之治为()A、补而逐之,兼以解毒B、升而逐之,兼以解毒C、疏而逐之,兼以解毒D、清而逐之,兼以解毒E、决而逐之,兼以解毒36.王好古所论内伤三阴证,实指()A、肝脾肾三阴阳虚B、心脾肾三阴阳虚C、肺脾肾三阴阳虚D、肝脾肾三脏阴虚37.缪希雍论治脾胃的特点及其用药的主要经验是什么?38.伤寒温病皆可用下法,下列哪项观点是错误的?()A、伤寒里实方下,温病热盛即下B、伤寒其邪在表,自气分而传人血分,下不厌迟C、温病其邪在里,由血分而发出气分,下不厌早D、温病下法其证不必悉具E、温病必俟其粪结而后下之39.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A、《脾胃论》B、《中藏经》C、《千金方》D、《格致余论》40.李杲对脾胃内伤的病因病机是如何阐发的?41.唐宗海对血证颇有成就,著有()一书。42.张子和指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其中“实,,是指()A、正实B、邪实C、气实D、血实E、腑实43.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44.下列哪一著作非王好古所著()A、《阴证略例》B、《医垒元戎》C、《本草述》D、《此事难知》45.下列哪一首方剂不是张子和常用的解表方()A、麻黄汤B、桂枝汤C、瓜蒂散D、通圣散E、败毒散46.张子和认为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的最佳方法是()A、汗法B、吐法C、下法D、和法E、温法47.龚廷贤调理脾胃的大法是()A、健脾养胃B、养心健脾疏肝C、疏肝理气和胃D、健脾养心48.下列哪一项不是张从正攻邪学说的学术内容()A、邪气致病B、三邪理论C、血气流通D、祛邪三法E、务滋化源49.张从正为什么认为血气流通为贵?50.“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提出者是()A、张介宾B、朱震亨C、薛己D、李中梓E、钱乙51.张元素“脏腑辨证说”的学术渊源是什么?有何独创之处?52.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53.少腹逐瘀汤是哪两类药的同用()A、逐水药B、活血逐痰药C、.理气化痰药D、祛风通络药E、温经调经药54.温病学派成熟阶段的代表性医家是()A、余师愚B、叶天士C、薛雪D、吴瑭E、王士雄55.提出医生对待工作应“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医家是()A、钱乙B、张元素C、孙思邈D、陈自明E、徐大椿56.唐宗海认为:吐血者,病位在()A、肝B、心、肾C、脾D、胃E、肺57.提出“医学衷中参西”的医家是()A、朱沛文B、张锡纯C、唐宗海D、恽铁樵E、陆渊雷58.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重点论述了真阳的重要,阐发了“阳非有余”的论点。他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论证()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命门之辨”59.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指哪些医家?他们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是什么?60.河间学派主要阐发何种病机()A、火热B、脏腑C、六经D、外感61.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D、吴塘E、薛生白62.王泰林辨治肝病的纲领是,以()、()、()为纲。63.唐宗海治血证,认为禁用的是()A、汗法B、吐法C、下法D、和法E、补法64.对于医学派流的形成年代,清代纪晓岚的观点是()A、金元时期B、战国以前C、秦汉之际D、汉代以前E、明清时期65.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B、产生医经学C、产生经方学派D、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66.下列哪几部是喻昌的医著()A、《寓意草》B、《医门棒喝》C、《医门法律》D、《珍本医书集成》67.试述研究学术流派的意义。68.薛已治疗虚证,必言阴虚,此“阴”是指()A、脾B、阴精C、阴血D、肾69.王好古治疗“阴证”,主张()A、温养脾胃B、温养脾肾C、温养肾命D、温养心肾E、温补心肾70.试述叶天士胃阴学说的主要学术内容。71.王泰林疏肝通络法常选的药物有()。A、香附、郁金B、苏梗、青皮、橘叶C、巴旋覆、新绛、归须、桃仁、泽兰叶D、当归、杞子、柏子仁、牛膝E、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72.研究中医与西医结合的医学流派是()A、河间学派B、伤寒学派C、温病学派D、汇通学派73.喻昌认为临证治病必熟谙()A、《灵枢》B、《素问》C、《甲乙经》D、《伤寒论》E、《难经》74.王泰林治疗肝风的方法有()A、熄风和阳法B、熄风潜阳法C、培土宁风法D、养肝法E、暖土以御风寒法75.A.刚燥B.柔润C.以上均是D.以上均不是叶桂提出脾胃分治,是因为脾病在用药上宜()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王清任著有()一书。2.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A、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C、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D、为人身之大主E、七节之旁、中有小心3.下列那一法是缪希雍治吐血的方法之一()A、宜止血,不宜行血B、宜降气,不宜补肝C、宜降火,不宜补气D、宜补肝,不宜伐肝4.《黄帝内经》所借用的古代哲学的范畴包括()。A、精B、气C、血D、阴阳E、五行5.简述王清任对怪症、顽症、难症皆从瘀治的经验。6.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子和出血疗法的适应证()A、喉痹B、头风疼痛C、少年白发D、腹满拒按E、腰脊牵强7.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8.张元素的主要学说是脏腑辨证说和()A、肺胃内伤论B、遣药制方论C、亢害承制论D、血证论9.喻昌的学术成就影响较大者是“()”和“()”。10.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E、《普剂方》11.丹溪认为,引起相火之原因有()A、外感风寒B、情欲无涯C、房劳过度D、饮食厚味E、情志过激12.《中国医学源流论)的作者是()A、纪晓岚B、谢观C、徐大椿D、任应秋13.张景岳喻为“治世之良相”的药物是()A、熟地B、人参C、大黄D、附子E、黄芪14.东汉张机所著的()是第一部论述辨证论治的专书。15.张子和指出:“《内经》一书,惟以()为贵。”他所谓的“陈莝去而肠胃洁,()”,即是通过祛除病邪,达到恢复人体血气流通的目的。16.薛已归纳了对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其中以八味丸治疗()A、脾胃虚寒B、肝肾不足C、脾胃虚弱D、命门火衰17.吴瑭治疗温病所创制制的名方是()A、凉膈散B、双解散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18.唐宗海认为,病位在肝、脾、肺、胃的血证是()A、吐血B、呕血C、咯血D、唾血E、咳皿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论肝脏生理的内容()A、其经王于春,乃物之始生也B、其脉弦长曰平C、足厥阴少阳也D、其气嫩而软、虚而宽20.什么是中医理论体系?其形成的因素是什么?21.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主治病证的病机是()A、血热B、血虚C、血瘀D、气虚E、气滞22.喻昌治单腹胀的方法有()A、培养B、招纳C、解散D、攻、补、消兼施E、悍毒峻攻23.下列哪些是张从正选用的下法方剂()A、调胃承气汤B、煮黄丸C、神芎丸D、八正散E、十枣汤24.请简述朱丹溪相火论的主要学术内容。25.吴瑭总结出的辛凉重剂是()A、麻杏石甘汤B、防风通圣散C、白虎汤D、升阳散火汤26.王好古认为“阴证”,“阳从外走”可见()A、心下满闷B、腰腿沉重C、头面壮热D、语言错乱E、自利不渴27.刘完素认为脾的本气是()A、寒B、燥C、湿D、热E、清28.刘完素认为肾的本气是()A、清B、寒C、湿D、热E、燥29.好古认为阴证服温热药后烦躁极甚、发渴欲饮的病机是()A、阳从外脱B、阳气外达C、阴津复伤D、阴阳离决E、阴阳交争30.散阴膏的适应证是()。A、阴证腹痛,寒湿泄泻B、风寒湿痹,筋骨疼痛C、跌打损伤D、脾虚泄泻E、上热下寒31.朱丹溪用越鞠丸通治诸郁,其药物组成有()A、香附、苍术、栀子、川芎B、柴胡、白术、白芍、茯苓C、香附、白术、栀子、抚芎D、柴胡、苍术、白芍、茯苓32.试述吴有性对温疫侵入途径和部位的阐发。33.《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作者是()。A、张景岳B、陈实功C、杨继洲D、缪慕台E、李中梓34.王好古对阴证的鉴别诊断有哪些阐发?35.刘河间对“亢害承制”理论是如何认识的?36.王清任处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37.下列哪项不是阳非有余论的观点?()A、有阳则生,无阳则死B、阳主生,阴主杀C、寒主杀,热主生D、阳气要时时虑其不足E、注重滋阴降火38.试述五大流派的概念。39.丹溪指出,痰饮所致疾病,可见()A、为咳为嗽B、为吐为利C、为眩为晕D、背心一片常为冰冷E、四肢麻痹不仁40.简述王清任对血瘀证的分部治疗方法。41.试述李杲脾胃内伤的治疗特点。4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43.对温疫证的治疗,吴又可强调的治法是()A、发表B、涌吐C、和解D、攻下E、破气44.《黄帝内经》一书,包括()与()各81篇。45.《本草纲目》采用()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46.朱丹溪强调“阳有余,阴不足”,旨在告诫世人()A、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B、真阴之气不足,应加以滋养C、抑制相火,保护真阴D、阳动阴静,阳亢易治,阴虚难疗E、不见所欲,使心不乱47.是谁认为“寒病之伤人十之三,温病之伤人十之七”()A、庞安时B、刘完素C、王履D、喻嘉言E、吴鞠通48.影响温疫传变的因素有()A、感邪有轻重B、伏匿有浅深C、体质有强弱D、病程之长短E、性别之差异49.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50.关于相火的特性,丹溪提出()A、内阴而外阳B、外阴而内阳C、阴升阳降D、阳升阴降51.王清任治胸中血瘀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通窍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52.钱乙论述小儿病理特点是(),易寒易热。53.在中药学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医家有()。A、张机B、陶弘景C、苏敬D、唐慎微E、李时珍54.王好古在治疗阴证方面的主张有哪些?其治疗阴证的主要经验是什么?55.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东垣E、朱丹溪56.昊有性的疫邪“九传说”57.A.益气养阴为主B.培补脾胃C.用柔剂阳药D.用平剂阴药E.调畅气血为主叶天士治督脉病证的用药主张()58.论述李杲的内伤热中证。59.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如何认识的?60.王清任活血逐瘀的代表性方剂是()A、通窍活血汤B、补阳还五汤C、急救回阳汤D、血府逐瘀汤E、膈下逐瘀汤61.刘完素认为三消中,饮多而不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名曰()A、消渴B、肾消C、消下D、消中62.学习中医各家学说,主要要掌握()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63.李中梓“水火阴阳论”的观点有()。A、气血是人身之本B、水火宜交不宜分C、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更重要D、补气在补血之先,养阳在滋阴之上E、强调补气补阳药的运用64.李杲提出内伤头痛的临床特征是()A、头痛时作时止B、头痛不止,必待表解头痛方罢C、头痛如裹,肢体困重D、头痛而胀,口渴欲饮E、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65.朱丹溪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内容包括()A、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B、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C、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D、阳亢易治,阴虚难疗E、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66.张从正的下法包括()A、通便B、磨积C、逐水D、催生E、下孚67.试述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主要内容。68.缪希雍常用的补肝药物有()A、枸杞B、芍药C、山萸肉D、甘草E、枣仁69.刘完素制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消渴B、喑痱C、热毒D、燥证70.王清任认为血瘀见症有()A、脱发B、胸任重物与胸不任物C、糟鼻子D、久泻E、白癜风71.A.甘温益气B.增液润燥C.甘寒辛润D.甘平甘酸E.辛香酸平缪仲淳调理胃气注重()72.何谓“真阴之用”?73.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A、补中益气汤B、六君子汤C、四物汤D、六君子汤加炮姜74.王清任补阳还五汤的配伍用量是()A、黄芪、桃、红等量B、轻黄芪C、重黄茂D、轻桃、红E、重桃、红75.论治八法中,不当下而下的病证有()。A、伤寒表证未罢B、邪虽入里,尚未结实C、阴结便硬D、高年血燥,新产血枯E、病后亡津亡血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B,D,E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针灸大成》6.参考答案:E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B,C,D,E11.参考答案:祛邪;汗、吐、下12.参考答案:24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B张锡纯亦重视大气,着眼于()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历代著名医家16.参考答案:B,D17.参考答案:A,B,C,D,E18.参考答案:B19.参考答案:D20.参考答案: (1)宜行血,不宜止血:认为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所致,故行其血,通其瘀,则血行经络,不求其止而血自止。 (2)宜补肝,不宜伐肝:吐血者,肝失其职,不能藏血所致,养肝则肝气平,施其藏血之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不能藏血,血愈不得止。因此,宜用柔润之品养肝柔肝。 (3)宜降气,不宜降火:“降气即降火,气降则火自降,气降则阳受于阴而火自潜。”治以调肝清肺、养脾宁心、补肾下气、养阴清热诸法,调和脏气,使气血冲和。21.参考答案:C唐宗海治吐血中虚寒危脱证的方是()参考答案:D唐宗海治吐血中虚寒假热证的方是()参考答案:E22.参考答案:A23.参考答案:气血24.参考答案:A25.参考答案:B绮石创制的方剂是()参考答案:A26.参考答案:A27.参考答案: ①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春秋战国时代至东汉末年中医“四大经典”的出现,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②理由:《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的药物学知识。此“四部经典”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都有总结性的成就,确立了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套基本理论,从而确立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28.参考答案:B29.参考答案:C30.参考答案:A31.参考答案:龟板;鹿茸32.参考答案:36533.参考答案:B34.参考答案: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35.参考答案:B,C,E36.参考答案:A37.参考答案:缪希雍论治脾胃的特点,在于发展了前人之说而能够区别阴阳,一方面益火燠土以温脾阳,而更重要的是制肝实脾以补脾阴。这是他针对南方之人易伤脾阴提出的治脾新观点,是其独到之处。如调理胃气,常用人参、白扁豆、山药、莲肉、橘红、茯苓、炙甘草、大枣或枣仁、石解、沙参、麦冬、白芍、砂仁、麦芽等,随宜配伍,注重甘润清灵。补脾阴,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药、酸枣仁为主,生地黄、甘枸杞、白茯苓、黄柏为臣,甘草、车前为使,主用酸甘柔润。缪氏论治脾胃的思想和用药经验,对叶天士等人影响很大。叶氏的胃阴说、甘寒养胃说等,即渊源于此。38.参考答案:E39.参考答案:A40.参考答案:李杲认为导致内伤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伤胃,劳役过度伤脾,精神刺激。这三种因素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综合致病。其病理变化一是气与火的关系失调,阴火炽盛,元气耗伤,阴火上冲而发生“热中证”。二是升降失常,脾胃不足,清气不能上升,表现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清气下陷可见泄痢,脱肛,小便闭涩;清浊相混,气机逆乱,可见痞膈,中满。也即是说升降失常,向上影响肺,向下影响肾。41.参考答案:《血证论》42.参考答案:B43.参考答案:B44.参考答案:C45.参考答案:C46.参考答案:A47.参考答案:B48.参考答案:E49.参考答案: 张子和认为:“《内经》一书,惟以血气流通为贵”。指出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气本是流通的,一旦患病便血气壅滞,而邪气侵人是影响邪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故在治疗时以祛邪为首要,病邪如得祛除,则可达到恢复人体血气流通之目的。50.参考答案:B51.参考答案: 张元素“脏腑辨证说”渊源于(内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诀》。其独到之处是:张元素集前人之大成,自成脏腑寒热虚实辨证学说,体系既有理论,又有经验,不简不繁,切合临床应用,较前人更趋系统完善;其脏腑辨证包括生理、病理、脉症、演变和预后、治疗用药五个方面;在治疗上总结补虚、泻实、温寒、清热及其具体用药。52.参考答案:E53.参考答案:B,E54.参考答案:B,C,D,E55.参考答案:C56.参考答案:D57.参考答案:B58.参考答案:B,C,D59.参考答案: ⑴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是王叔和、孙思邈、韩袛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⑵八家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 ①王叔和他对已散失不全的《伤寒杂病论》进行收集整理和重新编次,使《伤寒论》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开启伤寒文献学研究的同时,为明清错简重订埋下伏笔。其著作有《王叔和脉诀》 ②孙思邈创用了“方证同类,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揭示六经辨治的规律,开创了后世以方类证研究的先河。同时认为仲景治法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其代表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③韩袛和北宋医家,其分析伤寒之病机为阳气内郁,治伤寒杂病于一炉,强调从脉证入手分析,主张杂病应以证为先,脉为后;伤寒则脉为先,证为后。同时其用药依时令为据。其代表作《伤寒微旨论》。 ④朱肱,开“伤寒六经辨证”先河,以经络研究六经,主张病证结合,其以足六经论三阴三阳,并以此六条经脉循行的生理特点来解释三阴三阳病证的发生、传变与转归机理,即后世所谓“六经辨证”由此而来。其代表作《南阳活人书》。 ⑤庞安时研究伤寒的主要特点:一从病因病机立论,指出伤寒乃因冬受寒毒,阳气不足,着而为病;二是以“寒毒”、“异气”说为支撑,阐述伤寒“寒毒”发病,天行温病“异气”传染规律,把伤寒与温病区分开来,将温热病分为伏气与天行两大类,为明清外感热病“寒温分治”奠定了基础。其著作《伤寒总病论》。 ⑥许叔微注重对八纲辨证的发挥,主张以阴阳为纲,统领表里寒热虚实,把六经分证和八纲辨证紧密结合起来。其著作《伤寒九十论》是最早的医家医案著作,精选90例病案,详细记述了自己运用仲景方的成功经验。还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等。 ⑦郭雍南宋医家,采集诸家之说,补《伤寒论》之亡,集《素问》、《灵枢》、《难经》、《外台秘要》、《千金方》、《南阳活人书》、《伤寒总病论》等进行补充。其代表作《伤寒补亡论》。 ⑧成无己金代医家,著有《注解伤寒论》,全面注释《伤寒论》,倡伤寒全文注解之风,以经解论,其成就影响最大。其著作《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首次依据君、臣、佐、使来剖析组方原理,首开方论先河。60.参考答案:A61.参考答案:A62.参考答案:肝气;肝风;肝火63.参考答案:A,B64.参考答案:A65.参考答案:D66.参考答案:A,B,D67.参考答案:研究学术流派的主要意义有,一是通过学派的研究,可以理清中医学术发展的思想脉络,总结学术成就取得的历史经验,为我们今后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二乃可以更深入研究每一位具体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分清其中哪些是对前人的继承,哪些是继承中的发展,哪些是个人的创新见解与经验,以便更好地为今日中医学术发展发挥作用。68.参考答案:A69.参考答案:B70.参考答案: 在脾胃病的辨治方面,叶氏一方面继承了李杲补脾升阳之说,另一方面,更阐述了脾分治之理,创立了胃阴辨治之说。叶氏认为,脾与胃虽同属土,但其功能有别,治法亦有所不同,并在学术上明确提出了“胃喜润恶燥”的观点和脾胃分治的主张。其门人华岫云则将叶氏上述思想,总结为“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在降胃和胃方面,叶氏非常重视胃阴的作用,并倡导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为主的濡养胃阴之法。在具体用药上,叶氏本仲景麦门冬汤之意化裁,多用沙参、麦冬、石斛、扁豆、山药、粳米、干草之类。叶氏关于脾胃分治的认识,尤其是滋养胃阴的观点,弥补了李杲详于治脾,略与治胃,重在温补,不及养阴的不足,纠正 了举世皆以治脾药治胃甚至阴阳不辨的弊病。71.参考答案:C72.参考答案:D73.参考答案:A,B,C,E74.参考答案:A,B,C,D,E75.参考答案:A叶桂提出脾胃分治,是因为胃病在用J药上宜()参考答案:B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医林改错》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A,B,D,E5.参考答案: 王氏认为临症病状万千,应相互参考,如头发脱落、胸任重物等,王氏都详为分析。临床有些症状是一望可知的,如癥瘕痞块等。有些是怪症,如胸不任物、胸任重物等。有些是顽症,如顽固头痛、久泻、久痹痛等。有些是疑难杂证,如糟鼻子、白癜风、紫癜风等等,这些王氏都归之于瘀血为患,是其怪症、顽症、难症皆从瘀论治思想的体现。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A,B,D,E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秋燥论;大气论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B,D,E12.参考答案:B13.参考答案:A,B14.参考答案:《伤寒杂病论》15.参考答案:血气流通;癥瘕尽而荣卫昌16.参考答案:D17.参考答案:D18.参考答案:A,B,D,E19.参考答案:D20.参考答案: 中医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运用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所推演的科学结论构成的医学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①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 ②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 ④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21.参考答案:C,D22.参考答案:A,B,C,D23.参考答案:A,B,C,D,E24.参考答案: 朱震亨《相火论》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以及人体生命均以动为常,“动”是相火的作用。因此,相火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火动得其常有助于生生不息,相火妄动则为元气之贼。因此,丹溪论相火,有相火之常和相火之变两方面。 相火之常,朱震亨认为人身相火寄于肝肾,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此外与心包络、三焦、胆、膀胱等亦有关,相火之动正常与否与五脏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五火”之动皆中节,是相火正常的重要保证,而凡脏腑、经络、气血等正常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相火的作用。 相火之变,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情志过极、色欲过度、饮食厚味等诸多方面。丹溪认为伤于七情六欲者常先激起“脏腑之火”,然后进一步导致相火妄动。房劳、大怒可使相火直接起于肝肾,心火妄动更易引动相火,相火之妄动必然消耗阴精,其病变较多,危害甚大。25.参考答案:C26.参考答案:B,C,D27.参考答案:C28.参考答案:B29.参考答案:B30.参考答案:A,B,C,D,E31.参考答案:A32.参考答案: 吴有性认为温疫的侵人途径和部位与一般外感不同,他指出,邪自口鼻而人,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邪气在经络则为在表,邪气人胃即为在里,温疫的病邪自口鼻而人后,并不同于一般外邪先表后里的传变形式,吴氏提出了“邪伏膜原”的理论,他认为,温疫之邪,伏于膜原,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至其发,邪毒渐张,内侵于腑,外溢于经,营卫所伤,诸证渐显,然后可得而 治之。须俟邪毒或出表,或入里,然后随证治之,引导邪气外泄。33.参考答案:D34.参考答案: 王氏认为辨识阴阳主要是在疑似之间,“阳证发热而厥,不为难辨;阴证寒盛,外热反多,非如四逆脉沉细欲绝易辨也”。为了使医生临证“阴阳寒热如辨黑白”,他广采诸家之说,参以己见,列举发热、口渴、烦躁、咳逆、便秘、下血、小便不利、小便色赤、手足自汗、全身有汗、谵言妄语、厥证12个常见症状进行阴、阳证鉴别。并对阴证在某种情况下表现的变证和假象,阐明其原因,便于临床理解和掌握。35.参考答案: 刘河间认为运气的承制关系,是维持其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所以他认为五行之理,甚则无以制之,则造化息,这与《内经》“害则败乱”的认识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河间还注意到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还有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由于五运之气的偏亢过度,就要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如湿气过甚而见筋脉强直,即“湿极反兼风制之”的现象,所以他说:“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故《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谓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俗未知之,认似作是,以阳为阴,失其意也。”他将“亢害承制”的意义延伸于病机中,指出临床有似是实非的假象。36.参考答案:活血逐瘀;补气活血37.参考答案:E38.参考答案:五大流派指医经学派、经方一派、河间学派、伤寒学派和汇通学派。39.参考答案:A,B,C,D,E40.参考答案: 王清任辨治瘀血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根据瘀血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主治之方,可称之为分部治疗法。他把人身分为内外两部分,在外为头面四肢和周身血管,在内以膈膜分为上下两段,膈膜以上为胸中,又称为血府;膈膜以下为肚腹。王氏立通窍活血汤主治头面四肢和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主治肚腹血瘀之症。此外又有主治妇人少腹积块、痛经崩漏及调经种子的少腹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