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按秘密级事项管理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龙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中,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已开始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各有特色的原始龙形象的产生源于()A.自然崇拜观念 B.华夏认同意识C.天人合一理念 D.敬天保民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体现的是当时对龙的崇拜。人们集合多种动物特征奠立龙形象的特征,是因为当时盛行自然崇拜,将动物作为部族图腾,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华夏认同意识,排除B项;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排除C项;敬天保民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的新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2.据史载,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奏劾贪污的守令,打击横行州郡的宦官党羽,被桓帝罚作左校(左校掌左工徒)。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表示愿意“黥首系趾,代穆校作”,因此,桓帝不得不赦免朱穆。这表明()A.官方儒学提升了儒生地位 B.宦官参政加剧政治黑暗C.太学清议有利于政治清明 D.协商议政净化官场风气〖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汉中国。东汉后期,宦官专政,垄断仕途。仕进无门的太学生与在朝士大夫结合起来反对宦官专权,对朝廷公卿以及各项政策提出褒贬,形成一股舆论力量,被称为“清议”。据材料可知,太学生通过清议使得皇帝赦免了打击宦官党羽和豪强的正直官员,有利于政治清明,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清议的作用,而非突出太学生地位高,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打击宦官党羽,仅凭此不能断定宦官参与政治的情况,排除B项;汉代实行君主专制,清议是通过时政评论影响政治,不同于当代的协商议政,排除D项。故选C项。3.在西夏,骆驼的重要性可以与马并列,甚至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广泛用于战争、运输和耕地。西夏群牧司明确规定“旧驯之公骆驼年年当分离,当托付行宫司,人杂分用中”。西夏这些做法缘于()A.国家制度 B.地理环境C.经济形式 D.民族信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夏的疆域位于今天的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当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骆驼的重要性,B项正确;骆驼之所以在西夏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并不是因为国家制度,排除A项;骆驼在西夏占据重要地位,和经济形式无关,排除C项;骆驼之所以在西夏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和其信仰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4.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最初兴起于晚唐,因风雅而备受文人贵族追捧,后形成风气。入宋以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斗茶。图1是南宋宫廷画师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描绘的便是宋朝民间斗茶的热闹场景。这幅画()A.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B.佐证文化下移发展态势C.歌颂劳动人民反抗精神 D.表明贵族热衷市井风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晚唐时期的斗茶主要备受文人贵族追捧。宋代普遍盛行斗茶的风俗,上起皇帝,下至文人雅士,无不好此,体现了文化下移的发展态势,B项正确;这幅画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贵族热衷市井风情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出处史料史论A《明太宗实录》缘边鞑靼、女真野人来朝及互市者,悉听其便,但禁戢士卒勿扰之。汉蒙矛盾基本化解B《东西洋考》(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清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局部开放并放开管控C《明宣宗实录》以《五经》《四书》及《性理大全》《通鉴纲目》赐朝鲜国王李裪。中外文化双向交流D万历《杭州府志》古籍有民户、军户、匠户、灶户之异,惟民听分析。对民户管理相对宽松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惟民听分析”,即允许各类民户分户,体现对民户的管理相对宽松,D项正确;“鞑靼、女真野人来朝及互市者,悉听其便”体现允许正常的民族间贸易,但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双方矛盾仍然明显而非基本化解,排除A项;隆庆元年(1567年),明廷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题请,在福建月港解除长达200年的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允许私人海商出洋贸易,史称“隆庆开禁”。但明朝仍然对海外贸易采取管控政策,并未完全放开管控,排除B项;明朝将儒家经典赐予朝鲜,体现中国文化影响朝鲜,而非朝鲜文化影响中国,体现单向而非双向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6.1871年,在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李鸿章拒绝“约同西例”,拒绝给予日方片面最惠国待遇,但规定双方给予对等互惠的领事裁判权。这表明()A.李鸿章意图用列强牵制日本 B.洋务运动提升中国实力C.清政府对近代条约认识加深 D.传统宗藩关系逐渐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李鸿章在《中日修好条规》谈判中,拒绝给予日方片面最惠国待遇,但同意给予对等互惠的领事裁判权,也即不接受单方面出让权益,谋求平等互惠的条约关系,体现清政府对近代外交观念的和近代条约认识加深,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政府拉拢西方对抗日本,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中国凭借国家实力拒绝日本不合理要求,而是中国拒绝不平等的权益出让,排除B项;当时日本不是中国的藩属国,排除D项。故选C项。7.上海江海关税务司《海关十年报告》中称:“上海邮局所递送的邮件数量大大增加,1900年各种邮件的数量总和达到100万件。”形成这种现象的有利条件是()①铁路的修建②电报的使用③客邮数量骤减④清末新政的实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铁路的修建和电报的使用便利了信息的传播,导致上海邮局所递送的邮件数量大大增加,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客邮数量骤减不会导致邮件数量大大增加;清末新政实施于1901年。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8.召开的某次会议,会场“主席台前左边和右边台柱上,一幅对联为‘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台沿挂着‘民主专政’的布质标语,‘拥护全苏大会’的条幅标语举目可见”。据此判断,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C.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全苏大会”可知,材料所述为召开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结合所学,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政权,D项正确;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排除B项;古田会议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C项。故选D项。9.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币物价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采取的有力措施是()时间物价指数较上月贬值1949年8月1635%1949年9月172%1949年10月2223%1949年11月5459%1949年12月7528%1950年1月9521%1950年2月15238%A.米棉之战 B.银元之战 C.统一财经 D.土地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后物价指数和人民币贬值率不断上涨,党中央采取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政策,有利于稳定物价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C项正确;米棉之战稳定了粮食、棉纱等生活物资的价格,打击了投机倒把行为,但不能解释材料全部内容,排除A项;银元之战是中央人民政府稳定上海金融稳定的行动,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10.2017年,中国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4104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了0.2%,却将中国的预期上调了0.1%。这反映出()A.中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B.改革开放具有世界意义C.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机遇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材料“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可知,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国自身的国家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世界意义,B项正确;中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得益于改革开放,相比之下全球化趋势只是有利条件和次要因素,且材料还提及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排除C项;2021年7月1日,在庆祝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图是公元前11至前6世纪腓尼基主要城市与殖民地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腓尼基()A.尝试挑战罗马的区域霸权 B.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领先世界C.建立起对北非的有效统治 D.构建起地中海地区的商业网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前11至前6世纪的腓尼基。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西亚地区腓尼基人的殖民活动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其最著名的殖民地莫过于北非的迦太基,同时在意大利的西海岸、塞浦路斯岛南部沿海地区以及爱琴海的一些岛屿上,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说明这一时期腓尼基构建起地中海地区的商业网络,D项正确;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挑战罗马的区域霸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腓尼基并未建立起对北非的有效统治,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12.7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攻灭萨珊波斯,在当地设总督管理,伊本·色雅尔任总督期间,将税种分为生产税、贸易税、房产税、人头税、土地税等多种,并规定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只需负担土地税。该政策意在()A.发展商品经济 B.发挥文化桥梁作用C.传播伊斯兰教 D.贯彻民族平等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规定非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只需负担土地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为了少交赋税,会导致大量人民信奉伊斯兰教,C项正确;该政策意在传播伊斯兰教,并不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排除A项;该政策意在传播伊斯兰教,并不能发挥文化桥梁作用,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是英国1661-1685年财政收入构成比例表。年代总收入(万磅)国王收入议会王室财产出卖收入直接收入间接收入1661-16854106.65.41%33.9%56.66%4.33%由此可知,英国()A.议会主权得以确立 B.议会控制赋税权C.国王实现统而不治 D.赋税征收规范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661年—1685年,英国的财政收入中,议会的收入占据了绝大部分,国王收入所占比重很小,说明议会控制了赋税权,B项正确;议会的收入占据了英国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只能说明议会控制了赋税权,无法说明议会主权得以确立,排除A项;国王实现统而不治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据财政收入的构成无法说明赋税征收规范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1879年,俄国企图勾结日本瓜分伊犁地区,引起日本朝野兴趣,时任大藏卿的大隈重信引用假途灭虢的典故,提出“与异人种的俄国提携是错误的”“不合理地欺负支那,则亚洲必将开启分裂之端”,最终使得倾向于支持俄国的朝野改而支持中国。大隈重信的观点()A.表达了独占新疆的愿望 B.有利于东亚政治格局的稳定C.导致了日俄战争的爆发 D.反映了复杂的国家利益诉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79年的俄国、日本。根据材料“与异人种的俄国提携是错误的”“不合理地欺负支那,则亚洲必将开启分裂之端”可知,1879年,俄国试图联合日本侵略中国,但日本在综合考虑自身安全利益的前提之下并未同意俄国的建议,说明大隈重信的观点体现了复杂的国家利益诉求,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日本独占新疆的愿望,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日本对俄国侵略中国的态度,列强的侵略意图不利于东亚政治格局的稳定,排除B项;日俄战争是1904年-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1946年7月,杜鲁门指派的军方战略轰炸调查小组指出:即使不投原子弹或苏联不参战,(美国)不制定进攻(日本本土)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美国海军上将莱希也认为通过成功的海上封锁和常规轰炸,日本“败局已定,早就准备投降了”。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A.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 B.核不扩散的重要性C.科技进步助推美国胜利 D.美日和解的迫切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军方认为通过成功的海上封锁和常规轰炸,日本败局已定,该言论意在强调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A项正确;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与核不扩散无关,排除B项;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未涉及科技对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未体现美日和解的迫切性,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图是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数量统计图。据此分析,图中曲线走势()A.表明全球意识形态对抗加剧 B.反映出第三世界国家分歧严重C.与非洲工业发展水平相一致 D.与非洲民族解放进程关系紧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二战后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二战后,新独立的非洲国家为了在冷战中保持中立,争取独立自主,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根据统计图可知,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数量在20世纪60年代最多,这与20世纪60年代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多有关。以后不断下降,与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少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已独立,因此新独立国家很少,加入不结盟运动的也就少。可见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数量变化,与非洲民族解放进程关系紧密,D项正确;意识形态对抗加剧理论上会导致更多非洲国家为保持中立而加入不结盟运动,而题干统计图显示加入国家的数量减少,排除A项;从统计图可知,不同时期加入不结盟运动的非洲国家合计有40多个,表明非洲国家联合起来开展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而非分歧严重。且非洲国家情况不能代表全部第三世界国家,排除B项;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数量变化与非洲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不大,且二战后非洲国家工业发展水平上升,而新加入不结盟运动的非洲国家数量下降,趋势不同,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元之际,中西方都出现了多种农书。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书修纂,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英国流传下来的农业论文主要是指导田庄总管如何进行田庄经营。英国的《亨菜的田庄管理》共列举23个条目,其中的9条专论畜牧业;中国的《农桑辑要》全书七卷,“栽桑”和“养蚕”两卷占到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耕作农业同是这个时期中西方农业生产的核心,是双方农书内容的核心部分。自战国以后,休耕制度在中国完全被粪壤滋培取代。宋元时期,西欧农业的突出特征是实行休耕制度。中国以自耕小农的集约化经营为主,实行精耕细作,生产效益比较高。西欧则趋向某种“大面积”的粗放经营,生产效益比较低。——摘编自谢丰斋《宋元时期中西方的耕作农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西方传统农业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传统农业差异的认识。〖答案〗(1)差异:中国注重个体农耕,西欧注重田庄规模经营;中国桑耕结合,西欧牧耕结合;中国以粪壤滋培手段恢复地力,西欧实行休耕制度;中国集约化经营生产效益高,西欧粗放经营生产效益低。(2)认识:中国传统农业在技术上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中国和西方传统农业各具特色;是在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应全面评价中国和西方传统农业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应尊重其差异性。〖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和中古时期西方。差异:据材料“中国……农书……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英国……农业论文主要是指导……如何进行田庄经营”得出中国注重个体农耕,西欧注重田庄规模经营;据材料“英国的《亨菜的田庄管理》……9条专论畜牧业;中国的《农桑辑要》……‘栽桑’和‘养蚕’两卷占到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耕作农业……是双方农书内容的核心部分”得出中国桑耕结合,西欧牧耕结合;据材料“在中国……粪壤滋培……西欧农业的突出特征是实行休耕制度”得出中国以粪壤滋培手段恢复地力,西欧实行休耕制度;据材料“中国以自耕小农的集约化经营为主,实行精耕细作,生产效益比较高。西欧则趋向某种‘大面积’的粗放经营,生产效益比较低”得出中国集约化经营生产效益高,西欧粗放经营生产效益低。【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中古时期的西方。认识:从差异体现的优劣和特色,差异产生原因,看待差异的正确态度等方面分析作答。具体而言,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技术上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中国和西方传统农业在产业结构、经营模式、技术条件等方面各具特色;中西方传统农业差异是在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应全面评价中国和西方传统农业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应尊重其差异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时人便将外滩公园释以“公家花园”四字,并提议向社会募捐筹修建之资,而非向西方借贷,以免花园落成后“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西方列强开放,全国各地外国商人开始提请建造“公众花园”。清朝末年,清廷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各国社会进行实地体验考察后,发现城市中均大量建有公园等公共设施,于是将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视为西方列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摘编自胡蝶《从清末民初公园论看近代中国“公共”意识的建立(1870—1920)》(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园发展呈现出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园发展的意义。〖答案〗(1)特点:由外国引入到本国创办;开放性逐步增强;具有半殖民地特征;民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修建范围逐步扩大;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2)意义:提升了近代中国的公共意识;加强了民族认同感;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向近代转变;有利于中国民众的身心健康。〖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可知,由外国引入到本国创办;据材料“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可知,开放性逐步增强;民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据材料“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可知,具有半殖民地特征;据材料“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可知,修建范围逐步扩大;据材料“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可知,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可知,提升了近代中国的公共意识;有利于中国民众的身心健康;据材料“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可知,加强了民族认同感;据材料“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可知,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据材料“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可知,推动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向近代转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61至1987年间,英国史家霍布斯鲍姆先后出版了三部世界史研究作品,构成了著名的“十九世纪三部曲”,在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帝国的年代》中,他提到“所谓的‘19世纪’是指‘漫长19世纪’,也就是大约从1776—1914年”。他认为19世纪的“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是由富有决定性的双元突破开始,直到一战,这些特征和趋势才迎来根本性转变。故霍布斯鲍姆将18世纪中晚期发生的“双元革命”作为“漫长的19世纪”的起点,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其终点,这种特意“拉长”“延期”的时间断限划分,引发了全球史研究领域史无前例的密切互动,并逐渐为学界广泛接受,被称为“漫长的19世纪”。——摘编自胡晓进《十九世纪何以成为“漫长世纪”——兼论全球史书写中的革命话语与西方中心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元革命”对应的事件,并分析其作为“漫长的19世纪”起点的历史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漫长的19世纪”这一世界史概念。〖答案〗(1)事件:“双元革命”是指18世纪中晚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历史依据: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普及;奠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础;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法国大革命拉开了欧洲大规模政治变革的序幕;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启蒙思想;刺激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评价:“漫长的19世纪”这一概念创新性地将1776年至1914年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时段进行考察,强调了这一时期对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作用。但同时也忽略了同时期非西方地区进入民主化、工业化、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进程的差异;未能充分展现非西方在全球历史进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贡献;美化了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对非西方世界造成的破坏作用,体现了明显的西方中心论色彩。〖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9世纪欧洲。事件:结合所学,“双元革命”是指英国在生产领域发生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在政治领域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历史依据:结合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巨大影响。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普及;奠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础;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法国大革命拉开了欧洲大规模政治变革的序幕;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启蒙思想;刺激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9世纪世界。评价:据材料“将18世纪中晚期发生的‘双元革命’作为……起点,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其终点”“引发了全球史研究领域史无前例的密切互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漫长的19世纪”这一世界史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和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一概念比较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