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1页
15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2页
15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3页
15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4页
15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浙江杭州·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之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1.阅读甲乙两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便要还家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饮之数升辄醉2.甲文中有多个成语,请任意写出其中三个。3.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到底美在哪里?请仿照示例,结合甲文内容具体分析。示例:桃花源美在清新恬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在田野里耕作,在家里安适地生活,闲适愉悦。4.对于来自乱世的渔人来说,桃花源里的和谐与宁静是可贵的。而东晋士人对理想社会还有另外的描述,请阅读乙文,概括文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瀛洲岛。5.请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东晋士人借“桃花源”、“瀛洲岛”表达的社会理想?(二)(2022春·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②。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③,与计事,擢④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革新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⑤,地又荒疠⑥,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⑦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十数篇,读者咸悲恻。(节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略有改动)【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古时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②里行:官名。③禁近:官署在宫中的文学近侍之臣。④擢:提拔。⑤窜斥:贬逐。⑥荒疠:指荒蛮之地。⑦堙厄(yīn):阻塞;险阻。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乃记之而去

(3)及得政

(4)欲大进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可知其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B.以其境过清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C.为监察御史里行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二人者奇其才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核舟记》)8.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B.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C.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D.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10.结合甲乙两段选文的内容,概括《小石潭记》中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三)(2022春·陕西榆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屋子②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选自《庄子•外篇•山木》)【注释】①舍:住。②竖子:年轻的奴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去以六月息者也

()

(2)亦若是则已矣

()(3)问其故

()

(4)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12.下列扁子中加点的“而”,和“似之而非也”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潭西南而望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14.请分别举例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用原文语句填写)①甲文写法特点:善用夸张,想象奇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文写法特点:善用对比,条理清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22春·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秋水》)【乙】仲尼相鲁,景公患①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君)不如阴②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③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选自《晏子春秋·外篇》)【注】①患:认为…是忧患。②阴:假意。③强谏:竭力规劝。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鲦鱼出游从容(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敌国之忧也(4)故困于陈、蔡之间1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是鱼之乐也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B.请循其本

其真无马邪(《马说》)C.设以相齐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D.孔子困矣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18.甲文通过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濠梁之辩”让我们认识了庄子和惠子,你最欣赏其中哪一个?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9.通过乙文,你了解到晏子哪方面的特点?(五)(2022春·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人有从学者,遇①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②。”遇言:“当以三余。”或③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注释】①遇:董遇,人名。②苦渴无日:苦于没时间。③或:有人。20.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____________(3)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____________(4)人有从学者

从:____________(5)其义自见

见:___________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22.【甲】文中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3.【乙】文中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个方面的道理?(六)(2022春·广东阳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2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男有分()(4)盗窃乱贼而不作()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乙】赵清献公忭,熙宁①中以大资政知越州,两浙旱蝗,米价踊贵,饥死者十六七。诸州皆榜衢路②立告赏禁人增米价。公独榜衢路,令有米增价粜之。于是诸州米商,辐辏③诣越,米价更贱,民无饿死。公治民所在有声,在成都、杭、越尤著。注:①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②衢路:歧路,岔道;道路。③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2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熙宁中以大资政知越州/不知其几千里也B.令有米增价粜之/巧言令色C.辐辏诣越/及郡下,诣太守D.米价更贱/即更刮目相待2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28.【甲】文中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那么,你认为【乙】文中的“赵忭”算不算“贤能”?请结合【乙】文内容做简要分析。(七)(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29.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1)不以千里称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3)执策而临之()

(4)策之不以其道()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②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③,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⑤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①斛,量器名,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改五斗为一斛。②振鬣liè,竖起马鬣。鬣,马脖子上的长毛。③酉,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④褫chǐ,脱去,解下。⑤受大,指饮食量大。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常奇之(好奇) B.介胄而驰(铠甲和头盔)C.骥不称其力(称道,赞许) D.自午至酉(如果)3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33.(1)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只有“”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主要具有“”的特点。(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试举历史或现在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八)(2022春·湖北咸宁·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①者,荷杖者,入定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⑦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⑧,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节选自张潮《记桃核念珠》)【注释】①课经:读经。②龛:佛塔。③趺(fū)坐:盘腿端坐,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④袒跣(xiǎn):袒胸赤足。⑤奁(lián):盒子。⑥狻猊(suān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⑦梵相:罗汉的样子。⑧絺褐:(chīhè)麻布短衣。34.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有所语

语:说话。B.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C.经卷毕具

毕:全、都。D.可谓艺之至矣

至:到。3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荫树趺坐而说法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执策而临之

(《马说》)D.聚室而谋曰

(《愚公移山》)3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37.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38.在《核舟记》中,作者称赞工匠“技艺灵怪矣哉”,《记核桃念珠》选文末也感叹“可谓艺之至矣”。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两文中匠人技艺的精湛表现在哪里。(九)(2022春·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①?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②。向③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④尽矣!今滁⑤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⑥、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⑦。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⑧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丰乐亭记》)【注释】①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指到处都割据称王,难以计算。胜,尽。②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③向:从前。④遗老:指经历战乱的老人。⑤滁:安徽滁州。⑥舟车商贾:坐船乘车的商人。⑦乐生送死:使生的快乐,礼葬送死。⑧涵煦:滋润教化。3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大惊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𪩘多生怪柏(《三峡》)C.而孰知上之功德

女子之嫁也(《富贵不能淫》)D.欲问其事

其真无马邪(《马说》)4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4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42.甲文中作者描述了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其目的是什么?43.甲文中的桃源人和乙文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十)(2022春·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③(qī)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自元结《右溪记》)【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欹: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4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悉皆怪石

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为之怅然B.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C.心乐之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D.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4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清流触石,洄悬激注。48.甲、乙两文都巧妙地借景抒情,只是情各不同,请举例分析有何不同。(十一)(2022春·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鸲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②而调③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④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选自【明】庄元臣《叔苴子》)》【注】①鸲鹆(qúyù):即八哥。本文据《叔苴子》改编。②罗:张网捕捉。③调:调教。④曷若:怎么像。4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鸲鹆之鸟

何陋之有

(《陋室铭》)B.子能人言,甚善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C.南人罗而调其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D.终身不复效人言

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5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②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5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二处)》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52.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句可以看出的鹏的特点A_______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可以看出的鹏的特点是志存高远而且B________。【乙】文中“八哥”最后“俯首而惭”,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十二)(2022春·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①。不学操缦②,不能安弦;不学博依③,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④,不能安礼;不兴⑤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⑥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⑦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⑧时敏,厥⑨修乃来。”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①居学:这里是在家中继续钻研的意思。②缦(màn):琴弦。③博依:各种比喻。④杂服:古代所规定的各色服制,冕服、皮弁(biàn,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帽子)之属。⑤兴:重视。⑥藏:怀抱。⑦辅:指朋友。⑧孙:同“逊”,谦虚。务,必须。⑨厥:代词,这样。5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安弦

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息焉,游焉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C.厥修乃来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D.其此之谓乎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5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2)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5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56.依据【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的问题,【甲】文强调学习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文中“______”(用原文回答)恰当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而【乙】文在强调课外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强调了学习还要具有____、____、____(用两字词语概括)的品质。15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浙江杭州·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之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1.阅读甲乙两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便要还家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饮之数升辄醉2.甲文中有多个成语,请任意写出其中三个。3.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到底美在哪里?请仿照示例,结合甲文内容具体分析。示例:桃花源美在清新恬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在田野里耕作,在家里安适地生活,闲适愉悦。4.对于来自乱世的渔人来说,桃花源里的和谐与宁静是可贵的。而东晋士人对理想社会还有另外的描述,请阅读乙文,概括文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瀛洲岛。5.请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东晋士人借“桃花源”、“瀛洲岛”表达的社会理想?【答案】1.(1)属:类。(2)要:同“邀”,邀请。(3)妻子:妻子儿女。(4)辄:就。

2.示例: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髫

3.示例:桃花源美在资源丰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物产丰富,人们自给自足,生活富足。

4.瀛洲岛如梦似幻,有仙草、玉石、甘泉,面积大,有仙人居住。

5.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表现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属:类;(2)句意: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3)句意: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妻子儿女;(4)句意:喝下去数升就会醉。辄:就。2.本题考查成语识记,任写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即可。如: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宽阔明亮,比喻顿时通达领悟。屋舍俨然:房舍整整齐齐。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儿童。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示例“桃花源美在清新恬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在田野里耕作,在家里安适地生活,闲适愉悦”可知,所写内容要符合“桃花源美在……(四字词语)。‘……(甲文语句)’,……(具体内容)”。如:桃花源美在民风淳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美味佳肴,盛情款待。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乙文“地方四千里”可知,此地面积大;根据“上生神之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可知,此地有仙草、玉石、甘泉;根据“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可知,此地有很多仙人;可见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瀛洲岛。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第一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资源丰富,百姓安居乐业;再联系第二段“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桃花源人是为躲避战乱才来到这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的;乙文写瀛洲岛如梦似幻,有仙草、玉石、甘泉,喝了玉醴泉水可以长生,可见桃花源、瀛洲岛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反衬出当时那个社会的腐败,民不聊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表现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点睛】参考译文:(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乙)瀛洲在东海中,方圆有四千里,大约正对着会稽,离神洲西岸有七十万里。洲上生长着神芝仙草。又有玉石,达千丈。洲上有像酒一样的泉水涌出,味道甘甜,名为玉醴泉。喝下去数升就会醉,可以让人长生。洲上有很多仙人。(二)(2022春·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②。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③,与计事,擢④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革新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⑤,地又荒疠⑥,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⑦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十数篇,读者咸悲恻。(节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略有改动)【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古时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②里行:官名。③禁近:官署在宫中的文学近侍之臣。④擢:提拔。⑤窜斥:贬逐。⑥荒疠:指荒蛮之地。⑦堙厄(yīn):阻塞;险阻。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乃记之而去

(3)及得政

(4)欲大进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可知其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B.以其境过清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C.为监察御史里行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二人者奇其才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核舟记》)8.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B.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C.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D.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10.结合甲乙两段选文的内容,概括《小石潭记》中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答案】6.(1)表示约数

(2)于是

(3)等到

(4)想要

7.A

8.D

9.(1)(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2)(柳宗元)模仿《离骚》写了十多篇文章,阅览的人全都为他感到悲痛。

10.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被贬之地荒蛮);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后被贬。【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2)句意为: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乃:于是;(3)句意为:等到王叔文、韦执谊掌权后。及:等到;(4)句意为:想重用他。欲:想要。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知道,了解”;B.连词,因为/介词,凭借;C.担任/对,向;D.对……感到惊奇/奇特;故选A。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为: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故断句为: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故选D。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1)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见,看见。下,向下。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2)仿:模仿。咸:都。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乙文“俄而叔文革新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可知,作者写作《小石潭记》的背景,即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后被贬,被贬之地荒远;根据甲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可知,小潭周围环境凄清,引发了自己被贬的凄凉之情,因而“凄神寒骨”。【点睛】参考译文:【甲】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柳宗元,字子厚,他的先祖大约是河东人。……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韦执谊关系好,二人常常惊叹柳宗元的才能。等到王叔文、韦执谊掌权后,把他悄悄地领到皇宫中,和他商议大事,并提拔他为尚书礼部员外郎,想重用他。不久,王叔文革新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没到半路,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又身处南蛮瘴疠之地,于是自放于山泽间,他因有志难申,遭遇困境,内怀抑郁的情怀,全部寄托于文章,柳宗元模仿《离骚》写了十多篇文章,阅览的人全都为他感到悲痛。(三)(2022春·陕西榆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屋子②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选自《庄子•外篇•山木》)【注释】①舍:住。②竖子:年轻的奴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去以六月息者也

()

(2)亦若是则已矣

()(3)问其故

()

(4)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12.下列扁子中加点的“而”,和“似之而非也”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潭西南而望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14.请分别举例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用原文语句填写)①甲文写法特点:善用夸张,想象奇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文写法特点:善用对比,条理清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1)离开。

(2)这样。

(3)原因,缘故。

(4)成材。

12.B

13.(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2)伐木的人停息在旁边却不砍伐(这棵树)。

14.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去:离开。(2)句意为: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是:这样。(3)句意为:问他们(不砍树的)原因。故:缘故,原因。(4)句意为:这棵树由于不成材而能过完天赋予它的寿命。材:成材。1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而”的意义和用法。“似之而非也”的意思是: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A.句意为: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B.句意为: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C.句意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而:表示并列关系;D.句意为:向潭的西南方望去。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故选B。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野马,指像像野马奔腾一样的雾气;息,气息。(2)止,停止;取,获取,砍伐。1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①甲文写法特点:善用夸张,想象奇特,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等句,写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②乙文写法特点:善用对比,条理清晰,如“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将“昨日山中之木”与“今主人之雁”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下文“成材与不成材”的讨论与思考,这体现了文章善用对比,条理清晰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乙】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息在旁边却不砍伐(这棵树)。(庄子)问他们(不砍树的)原因,(伐木人)说:“(因为)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由于不成材而能过完天赋予它的寿命。”庄子出山后,住到一位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吩咐年轻的奴仆杀雁并烹食它。年轻的奴仆请示说:“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吧。”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没有才能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雁,因为没有才干而被杀掉。先生你将要站在哪一边?”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劳累。”(四)(2022春·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秋水》)【乙】仲尼相鲁,景公患①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君)不如阴②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③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选自《晏子春秋·外篇》)【注】①患:认为…是忧患。②阴:假意。③强谏:竭力规劝。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鲦鱼出游从容(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敌国之忧也(4)故困于陈、蔡之间1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是鱼之乐也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B.请循其本

其真无马邪(《马说》)C.设以相齐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D.孔子困矣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18.甲文通过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濠梁之辩”让我们认识了庄子和惠子,你最欣赏其中哪一个?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9.通过乙文,你了解到晏子哪方面的特点?【答案】15.(1)悠闲自得(2)完全,完备(3)忧患(4)因此(所以)

16.A

17.(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18.示例一:欣赏庄子,他不仅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事物,更机智善辩。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他“循其本”,回归争论开始,避重就轻,将惠子发难化解。示例二:欣赏惠子,他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他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把庄子推到无言以对的处境中。

19.示例:了解到晏子足智多谋的一面。他冷静分析鲁国的形势,告诉齐景公对孔子采取既拉拢又不收留的办法,最后瓦解了鲁国的政治力量。【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从容:悠闲自得;(2)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完全,完备;(3)句意:这就是敌对国家的忧患。忧:忧患;(4)句意:因此(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故:因此(所以)。16.A.都是代词,这;B.代词,指话题/难道,表反问语气;C.介词,用、拿/介词,因为;D.动词,窘迫/形容词,理解不清;故选A。17.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子:你。非:不是。安:怎么。(2)居:过、过了。期年:一年。去:离开。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作答时先要明确自己欣赏谁,然后阐述其理由,理由要充分合理。可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认为游鱼快乐是他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是自己愉悦心境的外化;面对惠子的发难,庄子把惠子所说的“安知”(怎么知道)解释成“哪里知道”,巧妙应对,说明他机智善辩。也可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进行反驳,逻辑严密。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的思想。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1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乙文晏子的话“若(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分析,晏子对于景公的忧虑,他能够理性地进行分析,并且告诉齐景公对孔子采取既拉拢又不收留的办法,最后瓦解了鲁国的政治力量。可见晏子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点睛】参考译文【甲】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你回归最开始的设定,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乙】孔子到鲁国做宰相,齐景公认为孔子到鲁国做宰相这件事是齐国的忧患,对晏子说:“边邻国家有圣人,这就是敌对国家的忧患。现在孔子当了鲁国的宰相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君主你用不着忧愁。鲁国的国君是个昏庸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众的宰相。国君你不如暗地里表示钦慕孔子的才能,假说许他做鲁国的宰相。孔子努力劝谏而鲁君不听从,孔子一定会认为鲁君骄横而来到齐国。国君你不要接纳他。这样,他将自绝于鲁国,又不能任用于齐国。孔子就窘迫了。”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去,齐景公也不接纳他,因此(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五)(2022春·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人有从学者,遇①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②。”遇言:“当以三余。”或③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注释】①遇:董遇,人名。②苦渴无日:苦于没时间。③或:有人。20.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____________(3)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____________(4)人有从学者

从:____________(5)其义自见

见:___________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22.【甲】文中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3.【乙】文中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个方面的道理?【答案】20.味美

所以

自我反思

跟随

同“现”,显现、显露

21.(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2.示例;文中两处使用“虽有……,弗……,不知……”,句式结构相同,相互辉映,明快有力,强化了说理的效果,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2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二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意思对即可)【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1)句意: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2)句意: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是故:所以。(3)句意: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自反:自我反思。(4)句意:有的读书人跟随他学。从:跟随。(5)句意: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见:同“现”,显现、显露。2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1)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2)故:所以。长:促进。22.本题考查对偶句表达效果的分析。短文中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虽有嘉肴》中,“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两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据此任选一组进行作答即可。示例:文章开篇用对偶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将“不食用美味的食物就不知道其中的美味”和“不学习最好的道理就不知它的好处”进行对举,造成铺排效果,使文章气势增强。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答。从“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知,书要多读,读的遍数多了,自然明白书中的含义。由“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知,其观点是利用空余时间读书。【点睛】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乙】有的读书人跟随他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应当先读书一百遍。”又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六)(2022春·广东阳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2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男有分()(4)盗窃乱贼而不作()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乙】赵清献公忭,熙宁①中以大资政知越州,两浙旱蝗,米价踊贵,饥死者十六七。诸州皆榜衢路②立告赏禁人增米价。公独榜衢路,令有米增价粜之。于是诸州米商,辐辏③诣越,米价更贱,民无饿死。公治民所在有声,在成都、杭、越尤著。注:①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②衢路:歧路,岔道;道路。③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2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熙宁中以大资政知越州/不知其几千里也B.令有米增价粜之/巧言令色C.辐辏诣越/及郡下,诣太守D.米价更贱/即更刮目相待2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28.【甲】文中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那么,你认为【乙】文中的“赵忭”算不算“贤能”?请结合【乙】文内容做简要分析。【答案】24.同“举”,举荐

培养

职分,职守

兴起

25.(1)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26.C

27.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28.“赵忭”是“贤能”(有道德有能力)之人。他重视百姓的生活,怕百姓饿死;他有方法让越州百姓顺利度过灾情,没有一个人饿死/他利用商人逐利心理,允许商人涨米价,迎来米商争相来卖米,从而使米价更贱,避免百姓饿死。【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同“举”,举荐;(2)句意: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修:培养;(3)句意: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4)句意: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故:所以;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亲”指子女;(2)货:财物;恶:厌恶;弃:扔。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管理/知道;B.下令/美好;C.前往、去,到/前往、去,到;D.更加/另、另外;故选C。2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各州都在大路口张贴了布告,还规定了告发人的奖赏,严禁商人抬高米价。根据句意断为:诸州皆榜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意思是: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贤能”指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根据乙文“两浙旱蝗,米价踊贵”“公独榜衢路,令有米增价粜之。于是诸州米商,辐辏诣越,米价更贱,民无饿死”可知,在两浙地区,旱灾和蝗灾严重,米价上涨,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赵忭利用商人逐利心理,允许商人涨米价,迎来米商争相来卖米,从而使米价更贱,避免百姓饿死,他重视百姓的生活,举措得当,是“贤能”。【点睛】【甲】参考译文: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乙】参考译文:赵忭(字阅道,谥清献)在熙宁(宋神宗年号)年间,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职衔出任越州知州。当时两浙地区,旱灾和蝗灾严重,米价上涨,饿死了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各州都在大路口张贴了布告,还规定了告发人的奖赏,严禁商人抬高米价。只有赵忭却在大路口贴出布告,允许商人有米就可涨价。于是各州米商争着到越州来卖米,(卖米的人多)米价反而更贱了,越州百姓因此没有一个人饿死。赵忭治理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好的声誉,在成都、杭州、越州时尤其如此。(七)(2022春·广东惠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29.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1)不以千里称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3)执策而临之()

(4)策之不以其道()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②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③,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⑤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①斛,量器名,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改五斗为一斛。②振鬣liè,竖起马鬣。鬣,马脖子上的长毛。③酉,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④褫chǐ,脱去,解下。⑤受大,指饮食量大。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常奇之(好奇) B.介胄而驰(铠甲和头盔)C.骥不称其力(称道,赞许) D.自午至酉(如果)3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33.(1)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只有“”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主要具有“”的特点。(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试举历史或现在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答案】29.称,著称;

或,有时;

临,面对;

策,用马鞭驱赶。

30.(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1.C

32.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33.(1)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2)我认为“伯乐”或者“千里马”更重要,阐述观点的理由,举例子(相关的合理例子即可)【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不以千里马著称。称,著称;(2)句意: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或,有时;(3)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4)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策,用马鞭驱赶。3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1)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2)其:难道,表反问语气。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其:表推测,恐怕,其实。知:懂得,了解,认识。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故常奇之: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奇:认为……奇特。)B.介胄而驰:披上战甲奔跑。(介胄:作动词,披甲戴盔。)D.自午至酉:从中午到傍晚。(自:从。)故选C。32.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据此断句为: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3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1)两段文字中千里马都是喻指人才,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甲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由此可知韩愈笔下的千里马只有“一食或尽粟一石”才能展现“千里之能”;由“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可知,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主要具有“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特点。(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表达能力。示例: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或者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点睛】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披上战甲奔跑,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皇帝听完岳飞的论述后表示赞同,说:“爱卿的说法特别到位。”(八)(2022春·湖北咸宁·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①者,荷杖者,入定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⑦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⑧,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节选自张潮《记桃核念珠》)【注释】①课经:读经。②龛:佛塔。③趺(fū)坐:盘腿端坐,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④袒跣(xiǎn):袒胸赤足。⑤奁(lián):盒子。⑥狻猊(suān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⑦梵相:罗汉的样子。⑧絺褐:(chīhè)麻布短衣。34.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有所语

语:说话。B.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C.经卷毕具

毕:全、都。D.可谓艺之至矣

至:到。3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荫树趺坐而说法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执策而临之

(《马说》)D.聚室而谋曰

(《愚公移山》)3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37.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38.在《核舟记》中,作者称赞工匠“技艺灵怪矣哉”,《记核桃念珠》选文末也感叹“可谓艺之至矣”。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两文中匠人技艺的精湛表现在哪里。【答案】34.D

35.B

36.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

37.①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满胡须的是苏东坡。②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雕刻而成的,圆得像小樱桃一样。

38.甲文中雕刻者在核舟上对三个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都做了详细描述,形态各异,各有个性,连念珠都能清清楚楚数出来;乙文中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