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题目三、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总课时11学校更新教者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设计来源网络资源教学时间20XX年月日—月日教材分析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课前准备小黑板口算题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5(二)探索规律151、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步,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出示主体图)2、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3、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
里填什么符号?
40+56
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捷的话概括出来。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揭示定律。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师:25+65=
(生:等于65+25)
78+64=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2、加法结合律。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么计算:比较88+104+96
88+104+96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学生字几列式并口答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反馈交流同桌轻声交流交流反馈,然后看书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主题图□学生能根据加法交换律进行知识迁移。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三)练习巩固8(四)全课小结2(五)布置课后作业5板书设计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出示:(88+104)+96
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
)+
=
+(
+
)(a+b)+c=
+(
+
)(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连一连。83+315
64+(73+37)87+42+58
315+83(64+73)+37
87+(42+58)56+78+44
78+(56+44)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么发现、归纳的?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独立完成自由讨论,举手回答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主题图□在节课教学中,学生根据发生的实践而去发现问题○本节课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气氛,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5(二)新授15(三)巩固练习8(四)全课小结2五、作业5板书设计1、问: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2、
计算下面各题425+14+186
41+159+282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求出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你能球处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吗?(出示例3挂图)让我们先来看看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2、交流各自的算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教师可有意识的提问:为什么要改变加数的位置和连加的顺序,根据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比较简便。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1、“做一做”,2、3、
练习五的第6、7题,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练习五的3、4题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学生回答。指名学生叙述。找出具体内容和已知数。明确要求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做题之前,先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再各自动手计算。△明确学习目标。题卡□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这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是否熟练用口诀求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是否能提高?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5(二)设疑激趣、探索新知15三、练习8四、全课小结3五、作业5板书设计提问:四则运算是哪四则运算?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
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1、教师:加法有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有吗?猜一猜。问:你认为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大家光猜不行,要有科学依据。小组合作,验证字母公式是否成立。2、(1)交换律,特殊例子成立,其他的就成立。生4:4×25=25×4,4个25既可以用4×25,也可以用25×4。(2)结合律特例行,其他的也行。教师:不能单单举一个例子就下结论,应该举大量的例子,如果结果一样,才能下结论。疑义、改正:教师:通过同学们的验证得出了结论,知道乘法也有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教科书37页练习六的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题分别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练习六的第3、4题。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指名回答+、-、×、÷学生回答有a×b=b×a
a×b×c=a×(b×c)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倾听△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图□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怎样用乘法和除法相结合来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否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是否根据实际情景提出数学问题?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四课时(一)学前准备5(二)探究新知151、口算。25×18×4=
50×2×81=2、先口算出结果,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线连起来。(7+4)×5
7×5+4×5(5+2)×3
5×3+2×31、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再来学习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2、学习乘法分配律(1)主题图出示由25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2)×25
=4×25+2×25=100+50=150
答:一共有15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清同学们在观察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小黑板:(18+7)×6
18×6+7×620×(15+9
)20×15+20×9提问: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吗?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独立完成倾听观察思考(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观察思考,班内汇报口算卡片△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学能让学生明白如何用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但学生可能有问题出现,应及时指导○在教学中,教师是否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四课时(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2五、作业5板书设计有相等关系的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号连接?引导学生分析、概括:a、等号左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b、等号右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c、你们所说的“一个数”和“这个数”指的是什么数?教师:请同学们结合算式想一想,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3)学习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代表三个数,怎样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呢?1、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2、练习六的第5题。其中的第1、3小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第2小题只是按运算顺序计算,没有运用运算定律;第4小题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结合律:练习六3题 乘法结合律结合律:(a+b)×c=a×c+b×c学生交流(a+b)×c=a×c+b×c独立完成倾听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五课时(一)复习8(二)练习20(三)小结2四、作业5板书设计1、口算题卡出示口算题2、选择:(1)(10+5)×4与下面的(
)式相等。①10×4+5
②10×5×4
③10×4+5×(2)与a×6+b×6相等的式子是()①(a+b)×6②(a-b)×(6×6)③(a-b)×61、练习六的第6题,要启发2、练习六的第7题,3、练习六的第8题,4、练习六的第9题,这节课你什么收获?练习六的第8题,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课a×b=b×a
(a+b)×c=a×c+b×c开火车独立完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较复杂的计算转化为简单的口算。先让学生观察没一组算式,判断上下两个算式是否的数相等,并说一说理由。再确△说明是什么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口算题卡□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很快○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能否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六课时(一)学前准备5(二)探究新知151、口算。(投影出示)112+59=
123-39=
203+99=
128-99=2、口算。第一组:78-16-14=
80-18-12=
95-25-15=第二组:78-(16+14)=
80-(18+12)=
95-(25+15)=教师:通过口算这两组题你有什么体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1、学习例1。(投影出示)例1:一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教师: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更简便些?为什么?指名回答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小组交流,举手回答口算题卡△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本节课当中让学生再次理解除法的平均分和除法算式,让学生懂得如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是否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是否能根据等分事例正确列出除法算式?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六课时三、巩固练习8三、课堂小结3四、作业5板书设计出示:528-53-47观察:这道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因为53与47的和是整百数,从528里面减去整百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独立解答,投影出示:528-53-47=528-(53+47)=528-100=428刚才我们对减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进行了学习,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在计算一些从被减数以此减去几个减数时,要先认真观察几个减数的和是否是整十、整百或整千数。如果是整十、整百、整千数,就可以用从被减数里减去这几个减数和的方法进行简算。课后2题乘法运算定律学生说一说解答的理由学生回答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认真倾听第七课时一、复习5分1、练习七的第2题,两种算法的第一步,得到的是什么。即:2000-416-284
2000-(416+284)
第(2)峰的高度第(3)峰比第(1)峰低多少米学生自己看图列式。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七课时二、练习20分三、拓展练习8分四、小结2分五、作业3分板书设计1、练习七的第3题,5名队员的身高正好从左往右,后一人都比前一人高2厘米,通过“移多补少”可知中间这位队员的身高就是他们的平均身高。因此,列出算式后,可以通过交换、结合求和再除以5,2、练习七的第5题,强调学生审题,学生容易只看数据能否“凑整”,而忽略算式的整体。常见错误如:672-36+64=672-(36+64)25+75-25+75=100-100
4、练习七的第7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时之前已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1、练习七的第8题,2、思考题,可以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再思考。结果:1963×4=7852;1738×4=6952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练习七的4、6题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观察,直接写出得数。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学生选做自由谈论△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主题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教学中,学生有没有在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应该共同发展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八课时(一)口算5(二)动手操作101、上下两题为一组:560÷8÷7=
6200÷62÷10=560÷56=
1800÷(3×6)=
6200÷(62×10)=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1)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2)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怎样列算式?2、提问。①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②这个8份是怎么来的?(2×4)③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16÷(2×4)④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⑤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是连起来?拿出12根小棒。说一说指名说出两组题的特点请一位学生说同学边看演示(16÷2÷4)举手回答学生操作。比较△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4情境图□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怎样用乘法和除法相结合来解决问题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八课时(三)小结规律5(四)学习例38分五、练习5六、全课小结2七、作业3板书设计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6÷2÷4=16÷(2×4)12÷3÷2与12÷(3×2)2、交流并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1)投影第43页主题图与例3的文字。(2),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
1、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左边的两小题。
2、口算。81÷3÷3120÷12÷2240÷5÷24210÷(7×6)350÷(25×7)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4、自编一个可以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书中第3、4题学生口述题意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说出先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用手时表示得数,然后说出口算的方法。小组交流,汇报○通过教学,学生能否用乘.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是否根据实际情景提出数学问题?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九课时(一)复习5(二)教学例15(三)巩固练习8(四)全课小结2五、作业5板书设计12=4×(
)
25=100÷(
)32=4×(
)
125=1000÷(
)1、出示例4插图和四个已知条件。问:“一打装”是什么意思?教师:问题①包含在问题②里面,问题⑤、⑥请同学们自己当练习完成。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问题②、③、④。2、“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比较两种简便算法,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学生讨论后回答。3、“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可能出现:12×25=3×4×25。解决“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1、练习八的第4题,让学生看算式,说依据,指出每个算式运用了什么定律。2、练习八的第5题,其中前两题是对的,后面三题都是错的。练习后,让学生说一说,后面三道题分别错在哪里。3、练习八的第6题,每意题都可以简便计算,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后,通过讲评加以对比、辨析。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练习八2、3题独立完成(学生回答)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②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③
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④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⑤
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自由谈论
小黑板△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本课教学,让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本节课教学是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体验到了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乐趣?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十课时(一)复习5(二)教学例515(三)巩固练习8(四)全课小结2五、作业5板书设计25×200+25×4
4×25+2×25
80×125-8×1251、投影出示例5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计算什么?,教师明确:科考队3月1日出发,7月26日返回,要求的问题是科学考察实际用的天数,而不是计划用的天数。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出现:3、: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练习八第7题,题中多边形可以划分为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因此又可以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列式:板书21×9+19×9=(21+19)×92、练习八第8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练习八5题板演学生的回答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学生提出问题后,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自由回答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主题图□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十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0(二)搭配新菜谱20(三)解决问题四小结五、作业板书设计同学们,咱们班有吃小饭桌的学生吗?小饭桌的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午餐丰富吗?有营养吗?你们知道一份营养午餐需要符合哪些条件?要从哪几个方面对午餐进行评价吗?
出示49页专家的话: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1、参照营养专家给出的两个指标,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2组织学生根据这些方案选出自己喜爱的5种,并将教材49页的表格填完整。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统计表中的5种方案逐一计算出“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3、引导学生结合本次实践活动,了解本班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看一看偏胖或偏瘦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制定一个合理膳食表 膳食表有不知道学生阅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热量和脂肪两个角度来研究、判断“今天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独自调查自由谈论□本节课是练习课,主要是巩固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图○在本节课教学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表现和发展?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设计题目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总课时14学校更新教者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设计来源网络资源教学时间20XX年月日—月日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思,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为,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难点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为,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课前准备米尺
小黑板题卡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一)操作引入(5)(二)教学小数的意义。(20)1教师指着手中的米尺问:米尺有什么作用?当学生回答后。老师说现在咱们就用它来测量黑板的长有几米。当老师测量三次后,指着剩下的部分问:剩下的部分还够不够1米?如果用米作单位还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那用什么数来表示?师接着说:对,可用小数表示,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经长遇到。例如:在测量人的身高、物体的长度时经常遇到得不到整米数,这时咱们就用小数来表示。什么数是小数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1、认识小数
师问:从图上看把1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3分米写成0.3米。1分米→
1/10
米→0.1米。0.1米
3分米→
3/10
米→0.3米。
师问: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一位小数可表示成几分之几的数?0.1表示几分之几?0.3表示几分之几?(2)师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是多少厘米?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学生回答不能。可用小数来表示。思考回答学生交流□本节课是练习课,主要是巩固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应用,
主题图○在本节课教学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表现和发展?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三课堂练习(7)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7厘米、13厘米分别写成0.7米、0.13米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上面看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的数?0.07表示几分之几?0.53表示几分之几?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照这样分,可以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每1份是多少?1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8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3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从上面看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的数?0.013表示几分之几?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这样的数就叫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它的单位就是1/10,写作0.1;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单位就是1/100,写作0.01;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它的单位就是1/1000,写作0.001;1做教科书第51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题。2、做教科书55页练习九的第1题3、做教科书55页练习九的第2学生回答学生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填写订正交流△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主题图□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再次加深的了解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四)课堂小结(2)(五)作业(6)六、板书设计:。4、练习九的第3题,通过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认识。5、练习九的第4题,通过手势比划用小数表示的长度,加深学生对小数十几意义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表象。6、练习九的第5题,让学生写出各数中不同数位上的2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各个数位及其技术单位,体会位值的含义。这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内容?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小数的产生和意义1分米→
1/10
米→0.1米。0.1米
3分米→
3/10
米→0.3米。填空实践操作学生练习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铺垫(3)(二)探究新知(17)1、口答:0.2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08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分米=()米
5厘米=()米6毫米=()米74厘米=(
)米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1)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些小数如0.2、0.15等,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的数都是0,其实小数点的左边也可以是其它整数,如1.5米、21.8米,这样,小数可以分成两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被小数点隔开。(板书: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3)说明: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4)问:小数的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是什么?(5: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它和整数1有什么关系?说出小数点两边的各个数位和计数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根据问题回答)指名学生回答整数的数位名称和计数单位,同时在整数部分下面列出整数的数位顺序。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看回答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题图□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再次加深小数意义的理解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二课时(三)巩固练习(7)(四)全课小结(2)五作业(8)板书设计。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个位。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位。是十进制关系。2、教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1)出示例2:怎么样读小数?学生读数,教师板书:0.58读作:零点五八3.5读作:三点五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2>强调: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2)出示例3:怎样写小数?教师概括。<2>强调:写小数部分完全按照小数的读法写出每个数字,不能有遗漏;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小圆点,不能写成顿号“、”。<3>练习: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独立解答。第6、7、8、9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教科书第57页练习九的第11。学生口答学生口答。教师概括)(学生说说写法。)(讨论回答,后归纳。)由学生读出或写出其中的小数。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展示学生是怎样涂色的○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再次加深小数意义的理解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5)例1、今天早上,老师刚来到学校,就有三名同学吵着来见我,原来他们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吵,大家想知道是什么事吗?王晓溥同学昨天家里安装了电灯,剩下了一段导线,他想把这段导线送给自然老师做串联电路的实验,自然老师看到以后,请三名同学测量了这段导线的长度,看看这段导线适合哪一段电路。三名同学用直尺测量后,分别得出三个答案:王晓溥说是0.1米,金毅说是0.10米,朱福强说是0.100米,为此他们三个争吵不休,都认为自己说的对。现在这段导线就在你们的手中,请你们帮助一下这三名同学好不好?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直尺测量这段导线的长度,并在直尺图上标出来,然后讨论一下到底谁说的对。(1)王晓溥所测量的这段导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1分米为什么等于0.1米?
(2)金毅所测量的导线的长度,你可以怎样表示?10厘米为什么等于0.10米?
(3)朱福强所测量的导线的长度,你可以怎样表示?100毫米为什么等于0.100米?教师:现在谁愿意拿着你的直尺和导线,看着屏幕上内容说一说到底谁说的学生讨论交流△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三课时(二)教学例2(8)对?(教师用课件配合学生说明)教师:以上几名同学认为三名同学都对,大家同意吗?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意见。通过刚才的研究和学习,你们发现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相等)为什么相等?谁愿意再来说一遍。生: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教师板书)教师: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组数据,如果我们把0.1米、0.10米、0.100米后面的单位名称“米”去掉,它们还相不相等?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好不好?请同学们试着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教师板书)0.6=0.60=0.6000.8=0.80=0.8001.2=1.20=1.200123.5=123.50=123.500教师:现在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一下,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0.6=0.60,并实际动手操作一下。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证明了0.6=0.60呢?如果我们在0.60后面再添上一个0,它们还相等吗?这也证明了同学们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你们可真了不起,让我们鼓掌祝贺一下。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组数据,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用两个正方形学具证明。学生自主学习倾听情境图□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发现和探究新知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三课时(三)巩固练习
质疑问难(7)四、总结3五、作业(5)板书设计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师:对了,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我们看屏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1、化简0.70和105.0900师:105.0900中十分位上的0和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把0.2
4.08
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小数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来改写小数,也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来化简小数。练习十的第1—3题。
小数的性质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0.6=0.60=0.6000.8=0.80=0.8001.2=1.20=1.200123.5=123.50=123.50猜想仔细观察独立完成总结及交流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四课时(一)设疑激趣(3)(二)尝试探索(15)(三)试一试:(5)(四)巩固练习(8)1、教师提问: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高谁重呢?你是怎么想的?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2、大胆猜测: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9779654543832184369991005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9.7元和5.9元(2)6.79米和6.85米3、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4、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1、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1、练习十的第4题,让学生在直线上比较三对小数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如果有学生不借助直线比较,直接用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要给予鼓励。2、练习十的第5题,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1)9.7元是9元7角,而5.9元是5元9角,9元7角大于5元9角,所以9.7元〉5.9元;(2)6.79米是6米7分米9厘米,而6.85米是6米8分米5厘米,6米7分米9厘米〈6米8分米5厘米,所以6.79米〈6.85米。学生汇报: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对比,能够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规律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四课时(五)课堂小结(2)(六)作业(7)板书设计完成后集体订正。3、练习十6题,让学生比较,交流,说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练习十1、7题倾听
小黑板第五课时(一)
复习提问
(二)、探究新知(16)(三)巩固练习。(7)(四)全课总结:(2)(五)作业板书设计1、在○里填上>、<或=符号。(板演)0.36○0.360
2.填空。
1.导入新课(1)板演题中的(2)(3)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每组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的大小不同呢?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变化的规律是什么?2.教学例1(1)、自学:把例题补充完整
(2)、总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固理解规律。
2.加深认识,运用规律。做练习十的第
9题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十的8题思考回答思考交流自学补充题目学生全班汇报
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主题图□在本节课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了空间图形的好处,和绘制图形。○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对比,能够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六课时(一)理解规律(20)1、教学例6先让学生表示0.0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把他扩大到10倍是几个这样的正方形。教师出示10个并排的正方形加以验证。由此得出: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0.01×10。要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根据上面的规律只要怎样就可以了?(八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把0.01平方米扩大到100倍、1000倍。(1)小数点向右移动时,非0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0.01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1,而不是001。(2)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右边添“0”补足数位,如0.01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10。2、教学例7汇报结果,得出结论:把1平方米缩小为它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让学生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转化为向左移动小数点。提醒学生注意:(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如1缩小到原来的1/10是0.1。(2)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如250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2.5。10个想一想让学生小组合作,涂方格理解把1平方米缩小为他的1/10、1/100、1/1000。汇报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
主题图在本节课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了怎样去找出路线,和理解怎么样去找路线○在让学生根据方向来描述路线时,教师能否较好地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经验与新知的联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六课时(二)巩固练习(8)(三)全课小结(2)四、作业(8)板书设计1、练习十的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习十的第11题,比较4个数的大小,如果学生在比较时,先挑最大的,再挑剩下的数中最大的……最后再排列起来。3、练习十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4、练习十的第13题,可以练习直线上的点启发学生填出答案,要使学生明确要求填出的整数是与给出的小数相邻的。5、思考题,让学生用卡片摆,每摆出一个数都记录下来,看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但不用摆出所有可能的数。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练习十的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自由谈论第七课时(一)汇报搜集的小数(18)(二)巩固练习(10)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的生活中的小数。2、呈现主题图中的小数。向学生提问:我这里也有一些生活中的小数,你们能说一说这些小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1、练习十一的第1题,呈现4个标错小数点位置的物品单价,2、练习十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把调查的单价填好并计算出总价,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全班交流。教师将汇报的结果分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主题图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七课时(三)全课小结(3)(四)作业(8)板书设计怎样计算的。3、练习十一的第3题,结合学生熟悉的盘秤呈现物品的质量,让学生用不同的名数填写出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练习十一的1题3、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着小数。让学生进行改正。使学生体会小数的实际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明确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性。大家很会思考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小数的实际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明确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性。(一)自己看情境图(4)(二)教学例1(15)1、提问:四(1)班选了4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舞蹈比赛,他们需要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1、教师:为了解决按身高排队的问题,有些组把这些数据统一成用米作单位,那80厘米用米做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提问:将80厘米改写成米数是什么样的变换?(低级单位的数到高级单位的数)应该怎样算?(除以进率100)进而归纳出:厘米数改写成米数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学生试着排一排,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排的?有什么感受?学生以小组讨论完成。汇报。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黑板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八课时(三)巩固练习(8)(四)全课小结(2)五、作业(7)板书设计以进率100,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教师小结: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教师提问:1米45厘米以米为单位应该是多少呢?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过程。有意识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说改写方法。2、练习十一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关注学困生的结果,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大书第5题学生交流探索汇报。让学生想一想:80厘米和1米45厘米改写为米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问:应该怎样改写?(启发学生进一步总结改写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
主题图在本节课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了怎样去找出路线,和理解怎么样去找路线○在让学生根据方向来描述路线时,教师能否较好地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经验与新知的联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九课时(一)复习导入5二、教学例2(15)(二)巩固练习(8)(三)全课小结(2)(四)作业(7)板书设计1、口算题卡出示2、填空1、自己看情境图。教师提问:为了解决按身高排队的问题,有些组把这些数据统一成用厘米做单位,那0.95米用厘米作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2提问:将0.95米改写成厘米数是什么样的变换?(高级单位的数到低级单位的数)应该怎样算?4、1.32米=(
)厘米呢?问:应该怎样改写?归纳改写方法: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单位间的进率,只要按照进率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5、引导学生归纳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分清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么计算;(2)要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3)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移动几位。1、“做一做”,2、练习十一的第5题,3、练习十一的第6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大书第4题让学生试着改写引导学生说出1米等于100厘米,求0.95米等于多少厘米,要用0.95乘进率100。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并汇报。总结方法归纳改写方法交流汇报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改写的。
小黑板,题卡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在节课教学中,学生根据发生的实践而去发现问题○本节课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气氛,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十课时一、练习(20)二、拓展(10)三、小结(2)四、作业(5)板书设计1、练习十一的第7题,让学生在课前测量,课上汇报测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比较,引出名数的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测量后的纪录中采用两种记录方式,2、练习十一的第8题,3、练习十一的第9题,4、练习十一的第10题,由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名数改写,使学生加深对名数改写必要性的知识,巩固名数改写的方法。1、练习十一的第11、12题,让学生结合有关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呈现4组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改写数据,巩固学生对改写方法的理解。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练习十一的9、10题课上学生交流是怎样改写的。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完成后,指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黑板○,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一)复习(5)(二)教学例1(15)198≈
7798≈
2110≈1809≈
159≈
919≈1、
创设情境为学生测量身高。提问:×××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啊?你们是怎样得出她的身高的近似数的?学生回答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十一课时(三)巩固练习(10)(四)小结(2)(五、作业(6)板书设计2、
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3、
自主探索。若保留整数怎么办?教师:谁能说一说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求近似数的方法。5、提问:保留不同位数的小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影视作品摄制合同协议书(含分成模式)
- 专业律师转租合同
- 2024年度智能物流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
- 2024施工合同司法解释
- 2024办公楼零星维修项目建设项目施工合同
- 农村合作信用社贷款合同
- 2024没有借条、合同的借贷关系案例
- 工程承包合同模板简化版
- 校园学生安全保障协议书样本
- 超值供货合同模板汇编
- 二年级排球教案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2024版抗菌药物DDD值速查表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课件
- 医院检验外包服务项目招标文件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
- 正高级会计师答辩面试资料
- 道路桥涵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光伏冬季施工方案(1)(完整版)
- 60万吨MTO装置中交发言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