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笔记_第1页
初中物理笔记_第2页
初中物理笔记_第3页
初中物理笔记_第4页
初中物理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

一、测量

1.摆的等时性原理:不论摆动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等的。

2.摆线越短,摆的周期越短。

3.为了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到具体的数据就必须进行的测量。

4.测量的条件「①要有公认的比较标准——量度单位。

要有表有刻度的测量仪器。

5.测量时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

6.测量需要到达的准确程度与测量的要求有关。

7.记录数据: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8.物体中所含有物质的质量的多少叫质量。

9.质量的单位是千克。1升纯水的质量=1千克1克=1000毫克

10.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因为物质的质量不随他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改变而

改变。

11.测量质量的工具:秤

12.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游码调节至0③调节平衡螺母

13.体积测量工具:量筒1毫升=lcm2

14.真实值与测量值的差异叫误差。

15.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

16.测量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17.观测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

18.时间单位:1秒1秒=1000毫秒

19.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实验室用表:停钟,停表。

20.打点计时器原理:通电时振动,每秒振动50次,间隔0.02秒。通过点来计算时间。

二、声

(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把振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2.听到声音,除了发声体在振动外,还需要有传播的介质。

3.通常声音是空气传播的,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是不同。

物质速度(米/秒)与空中中声速比较

空气(15℃)3401.0

水15004.4

木材(松树)33009.7

铁,玻璃500014.7

5.空气中的声速与空气有关,温度低,声速小。

6.发声体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声波。

7.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并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8.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没有移动是声源把振动的能量和信息通过介质传播出去的。

(二)回声

9.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一部份会穿过或绕过障碍物,一部分会反射回来。

10.人们把能与原声区分开来的反射声波叫回声。

11.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反射的声波进入耳朵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S二VT=34OXO.1=34米S'&S=17米

12.原声和回声的声波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人耳无法区分,只能使原声加

强或延长。

13.通常,坚硬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较强。松软多孔的物体表面吸收声波的能

力较强。

14.回声的利用。①侧相式音箱②超声定位器一声纳

(三)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

15.人耳感到的声音的强度是响声。(1)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大,响度大。

(2)人耳感到响度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使发声体向某一方向传播减小声音分散,

可以增加响度。(4)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

16.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2)发声体每秒振

动的次数叫频率,用“f”,单位赫兹,发声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3)发声体的震

动频率跟发声体的结构有关。(4)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20赫兹一20000赫兹,大于20000

赫兹叫超声——方向性好,能量集中。小于20赫兹叫次声——不易被吸收。

(四)音色

16.音色与发声体频率有关。

17.音色主要与发声体有关,一般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音色可以帮助听到声音,判

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18.物理,乐音:发声体有规律地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噪音:发声体无规律地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19.生理环境:凡是影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声音是噪音。

20.控制噪声方法:控制噪音声源,削弱声音传播。

三.光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自行发光的物体。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影子♦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4.光在不同的介质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3X108米/秒。

5.光年: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长度单位。

6.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传播的路径。(想象的直线)

(二)光的反射

7.光射到物体表面被物体表面反射,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8.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条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旁。

③入射角等于入射角。

9.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0.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还可以成像。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

呈现。

②像和物体等大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四)光的折射

12.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折射。

13.光的折射规律:

①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条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旁。

③当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物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⑤当光从透明物质射向界面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⑥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14.当光从垂直射向界面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15.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五)透镜成像

1.中间的厚度大于边缘的厚度的透镜叫凸透镜。

2.中间的厚度小于边缘的厚度的透镜叫凹透镜。

3.凸透镜的特点:

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光镜。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

③经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平行于光轴。

④经过光芯的光线方向不变。

4.凹透镜的特点:

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光镜。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会聚在虚焦点上。

③经过光芯的光线方向不变。

(六)凸透镜成像

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

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2.

物距(U)像距(V)像的光质应用

U>2f2f>V>f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2f>U>fV>2f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幻灯机

U=2fV=2f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二f/不成像/

U<f像和物体同侧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3.当成实像时,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当成虚像时,物距减小,相距减小,像变

小。

4.一倍焦距处是呈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

点。

5.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的。

6.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他们的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

让所成的像能在光屏中央。

7.使用照相机时,调节镜头和感光底片之间的距离。

8.人眼球的深度(从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是确定的,即相距是固定的。因此,人眼只

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他的焦距,才能使不同距离处的物体会聚在视网膜

上。

(六)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介质折射后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光的现象。

2.光谱,白光色散后,显示的由红到紫连续排列的色彩的光带。

3.单色光经过介质后不能发生色散的光。

4.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5.红绿蓝为三原色光,这三种色光无法与其他色光混合,他们按不同比例组合引起眼对不

同颜色的感觉。

6.色散的原因,同一介质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7.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8.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三.力

(一)机械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间称为运动。

2.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被选择参照物的物体。(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同意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论不同。

5.参照物是任意选择的。

6.在所有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就是沿着直线,并且保持快慢不变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匀

速直线运动。

7.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打点计时器和频闪照片来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8.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

动。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的速度,物理中表示物体运

动的快慢。

(二)重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到力一定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离开物体力是不存在的。把

其中一个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必定也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4.「运动方向「力能使物体发生变化

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快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我们可以从上面2个方面判定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

5.影响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我们把上述内容称为力的三要素。

6.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一牛的力大约是托起2个鸡蛋所用的力。

7.力的图示: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8.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黄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拉

力呈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①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②指针指零③拉力的方向与弹簧伸长

方向一致。

质量重力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受地球吸引所受的力G=mg

单位kgN

方向无竖直向下

大小不随他的位置、形状、温度、状不变

态改变而改变。

测量工具天平弹簧测力计

(三)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1.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代替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把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求两个力或两个力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3.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力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力之差,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四)两力平衡

1.物体的平衡状态:①物体保持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态,把这个力叫做平衡力。

3.平衡力的条件:①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②力的大小相等③力的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

一个物体上。

4.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五)摩擦力

1.当两个物体的接触面间有了相对的运动和相对的运动趋势时,就会产生阻碍他们的力叫

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3.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叫滑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①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②接触面的接触程度和接触面的材料的性

质。

5.阻碍相对滑动趋势的摩擦力叫静摩擦。

6.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阻力叫滚动摩擦力。

7.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8.增强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粗糙

9.减弱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③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六)惯性、惯性定律

1.一切物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

性。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

3.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

4.惯性不是里力。

5.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科学推理:物体运动不需要靠力维持,力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直到外力使他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四.机械和功

(一)简单机械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硬件)。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0):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②动力(R):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展):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h):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⑤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的平衡状态:保持静止状态、匀速转动状态。

4.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5.动力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6.周遍有槽,饶轴转动的小轮叫滑轮。它是一种变形的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7.定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不能改变运动方向。

8.动滑轮实质上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声一般的力,但不能改变

物体运动方向。如果物体上升h高度,动力移动的距离S=2h,而竖直方向是最剩力的。

9.轮轴:又轮和轴组成,绕轴转动的简单机械,是一种连续转动的杠杆。

10.动力作用在轴上,当杠杆平衡时,FiXR=FzXr,可以剩力,轮的半径是轴的半径的

几遍,作用在轮上的力,也是作用在轴上力的几分之一《

11.动力作用在轴上,就会费力,但剩距离。

12.机械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齿轮传动。

13.斜面是一种剩力的简单机械,当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剩力。

(二)机械功

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这个力叫功,单位:“焦”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以下三种情况不做功: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没通过距离

②物体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③因惯性而运动

4.W(功)=F(作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三)功率

1.功率(P):单位时间做的功,用来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单位"瓦”(W)

2.公式:P=W/t=FS/t=FV

3.1瓦=1焦耳/秒,物理含义:每秒做一焦的功。

(四)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他就具有能。

2.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能,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也越大。

3.势能:物体具有的潜在能量。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的质量越大,被具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

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变形而产生的能,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动能与势能被统称为能。

5.物体既可以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6.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机械能也可以与其他能转换。

7.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五.热

(一)温度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最早的温度计:伽利略气体温度计

(二)分子动力论

1.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10」0米一滴水中有2X1021个分子

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说明分子

在不停运动着。

②温度升高,扩散现象加快,分子运动加剧。

③分子运动称为热运动。

④温度是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加剧程度的标志。

3.分子间存在着互相吸引和排斥的作用。

①固体很难被分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②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三)热传递

1.热度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叫热传递。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热传递一直进行到温度相同时。

3.热传递的三种方法:传导、对流、辐射。

4.传导:热由物体的高温部分沿物体传到低温部分。

①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②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5.对流:靠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来传递。

加热时应在液体或气体的下方;冷却时冷源应放在上方。

6.辐射:热由高温物体直接向外(沿直线)射出不需要介质。

表面颜色深粗糙的物体向外辐射热的本领强。表面颜色浅粗糙的物体向外吸收热的本领强o

7.热量(Q):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释放出的能量的多少

(四)比热容

1.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温度升高程度无关。

①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物体吸热多。'

②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温度越多,物体吸热多。r控制变量法

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

2.物理上为了表示各种物质的吸热的本领不同,引入“比热容”的物理量,简称比热,

符号C。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体,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

3.比热的单位:焦/(千克•℃)C水=4.2X103焦/(千克•℃)

4.表示:1千克的水,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