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完成1―3题。(6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到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不回的一项()(3分)。
A.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
禽兽书变诈几何哉(《狼》)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C.年与时驰D.将复何及
元方枝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狼》)
8.本文在论述“志”、“学”关系的时候多次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请结
合相关语句分析说明。(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8分)
许金不酬
明刘基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立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
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于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
十金。渔者曰:“何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惹
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③?”
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般⑥而观之,逐没。
【注】:①贾人:商人。②苴:枯草。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④无
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⑤薄:撞。⑥般:叮,使船靠近。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渡河而。其舟()②于尔百金()
③向许百金()④遂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②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5.从这个故事中的商人身上,我们吸取了一个什么教训?(2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
再解释词语。A.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之:的;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之:
的
B.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学:学习;学习并且定时温习。学:学习
C.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时:时光;元方当时的年龄是七岁。时:当时
D.句意: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复:又;再拿骨头给狼,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停下来
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跟了上来。复:又
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文章论证手法的使用,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
据具体内容分析。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
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文章
在论述“志”与“学”的关系时,使用了对比手法,“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就是“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这是从反
面来说的,正面说也就是“学习才会增长才干,有志向才会使学习有所成就”。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
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
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亡:沉没
②句意:给你一百两金子!予:给
③句意:原来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向:从前④句意: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
了。遂:最终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
法是“增、册4、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
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若:你;获:收入;几何:多少
句意: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
②重点词有:是:这;许:许诺,答应;者:的人句意: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
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
具体内容分析。结合本文内容,商人在落水时许诺救他的渔人百金,而在被救之后
却违背自己的诺言,还振振有词,为自己的不讲信用找理由。最终因不讲信用无人
救他,沉水而死。中心词是“信用”。据此来答。
答案:
(DC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从正面说明增长才干必须通过学习,''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
学”即“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是从反面来
说的。使用对比论证更有力的说明“志”与“学”的关系。
⑶①亡:沉没。②予:给③向:从前④遂:最终
(4)①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
②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
(5)做人不能出尔反尔、不讲诚信,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解析
译文
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
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
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
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
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
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
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
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
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甲】曾子曰:“吾目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孔子现于周庙,有被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日:
“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被,中则
正,有之乎?”对日:“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③则正,
虚则皱。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皱(ql):倾斜。②宥(y6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工③
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U):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吾耳三省吾身(▲)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孔子理于周庙(▲)④此盖为宥座之器(▲)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不思则罔B.孔子问于守庙者
相委顾去其一犬坐于前
B.思而不学则殆D.此盖为宥坐石器
淫慢则不能励精因往晓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句画线句。(4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被o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段叙述的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解析:
1.(1)每天(2)以……为乐⑶参观(4)是
2.C
3.(1)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2)孔子让子
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倾斜。
4.启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参考译文】
【乙】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
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
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
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1〜4题。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
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
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
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
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蹙②其脑,果
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
《庸庵笔记》)
【注】①飙:暴风,这里是“迅速”的意思。②ll(gu):吸、饮。
1.根据语境,下列哪一项是“蜘蛛复悬丝疾下”中“疾”字的正确解释?(2分)
《古代汉语词典》中“疾”字的部分义项:
A.疾病B.憎恶,怨恨C.奋力,用力D.迅速、敏捷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荐将追蛇者⑵要昂首欲吞之
(3)蜘蛛7丝疾上(4)果腹而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2)如是者三四次.
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弱小的蜘蛛战胜强大的蛇的原因。(2分)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句意为:蜘蛛又从蛛丝上快速悬下来。疾,迅速、敏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像是要追赶蛇的样子。若,好像。
②句意为:又抬起头想要吞下那只蜘蛛。复,又
③句意为:蜘蛛顺着丝迅速爬上。弓I,牵,拉。
④句意为:吃饱后就离开了。去,离开。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册“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尝,曾经。布,结。句意:我曾经看到过只蜘蛛在墙壁间结网。
②重点词语:如是,像这样。句意:像这样过了三四次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本文中蜘蛛一而再再而三的作出想到追击蛇的样子,让蛇疲劳不堪,然后趁它不
注意,跳到它的头上,吃光了蛇的脑子。
答案
(1)D
(2)①好像②又③牵,拉④离开
(3)①我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在墙壁间结网。
②像这样过了三四次。
(4)蜘蛛先设法让蛇疲劳,然后趁它不注意,抓住蛇的弱点,吃光了它的脑子。
解析
参考译文:
我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在墙壁间结网,离地面大约有两三尺,一条大蛇从树下经
过,翘起头想要吞下一只蜘蛛,但是所处的高度略微有些不够;时间长了,蛇将要
离开,蜘蛛忽然从蛛丝上悬下来,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像是要追赶蛇的样子;蛇发
怒了,又抬起头想要吞下那只蜘蛛,蜘蛛顺着丝迅速爬上;时间长了,蛇又要离开
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起头等着它,蜘蛛仍然又是回到它的网上。像
这样过了三四次;蛇有了一些疲倦,头趴在地上,蜘蛛趁它没有防备,挺起身子快
速冲了下去,站在蛇的头上,硬撑着不动弹;蛇疯狂地跳来跳去,直到气绝身亡,于
是蜘蛛吸空了它的脑子,吃饱了就离去了。
四、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1〜4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
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
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月:“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
若无闻也。
塔顶鱼
姑苏郡城西有瑞光寺,寺有塔高数十丈。余官长洲时,有人传塔顶空处,旧
置缸一口,忽有鲤鱼长尺许,皆谓神奇。乃门役林球测曰:“此无奇,鹳①所遗
也。”盖鹳巢塔顶,蓄活鱼巢中饲雏,适塔顶岁久而穿,每下雨,水渗缸内,鹳
所衔小鱼偶堕其中,鹳不能复取,遂长大乃尔。已而视之,果然。然则事有若异
而实出理之常者,此类是已。
(选自明朝江盈科
《雪涛小说》)
【注】①鹳(gudin):鸟名。形似鹤、鹭,生活在有水的地方,以鱼虾蛙蛇为食。
1.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及其家穿井()⑵丁氏对曰()
(3)余官长洲时()(4)蕾活鱼巢中饲雏()
2.揣摩门役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仿照示例,在括号内添加简单的批注。(2分)
【示例】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大笑。丁氏受家中无井
之苦很久了,现在终于挖了井,节约了家中一人的劳力,因此非常高兴。)
乃门役林球测曰:“此无奇,鹳所遗也。"()
3.《塔顶鱼》中的“传话人”说了怎样的话,才会让人们“皆谓神奇”?发挥想
象和联想,写出“传话人”的语言。(照抄原文不得分)(3分)
4.作为地方官,''我”在听说了“塔顶鱼”事件后,会向百姓提出怎样的劝告呢?(2
分)
解析:
1.⑴等到⑵回答⑶做官(4)积聚,储存【解析】⑶“官”在这里用作动词,解
释为“做官”。
2.示例:微微一笑。这是塔顶的鹳为了喂养幼雏储备了些小鱼,从洞里掉了下来,
没有什么稀奇的。【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塔顶的缸内竟然有
一尺长的鱼,这是非常稀奇的事情,众人感到奇怪,门役心里清楚。所以看到别人
露出惊奇的神情,而他明白事情的原委,就会微微一笑。
3.示例:不得了了,瑞光寺几十丈高的塔顶上,有一口旧缸,里面突然出现了一条
一尺长的鲤鱼,太神奇了!
【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上下文内容,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运用夸张的修
辞进行合理表述。
4.示例:世上哪有神奇的事物,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不必大惊小怪。【解析】由“然则事有若异而实出理之常者,此类是已”可知,面
对时难以捉摸的神奇现象不必惊慌,只要善于观察、多加思考,就能知晓其中的奥
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乙】
姑苏城的西边有个瑞光寺,寺内有一座几十丈高的塔。我在长洲做官的时候,有人
传言说塔顶的一个空旷的地方,以前放置了一口缸,有一天缸里忽然有一条一尺
长的鲤鱼,大家都感到非常神奇。这时门役林球推测说:“这没什么奇怪的,这是
塔上的鹳遗留下来的。”原来鹳在塔顶筑巢,积攒了一些活鱼放在巢中喂养幼雏,
碰巧塔顶年岁久了有了一个洞,每逢下雨时,水渗漏到缸里,鹳叼的小鱼偶然掉进
去,鹳又不能取出来,于是鱼就长大了。不久上去观看,果然跟门役说的一模一样。
世上的有些事情看似奇异,其实细想都是符合常理的,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五、阅读《狼》,完成1-2题。(4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
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止有剩骨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B.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
(《诫子书》)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博学而笃志(《论语》)D.一狼径去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2.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狼是“贪婪、狡猾、凶残”的代名词,请你写出两个有关
狼的成语来印证此现象。(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6分)
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
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
骐骥、醒朋④,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⑤为利,名闻
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
之主⑥,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
诚恳厚道。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④骐骥、转器耳:四种
骏马的名称。⑤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⑥千乘之君,万乘之主:
指小国、大国君主。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然,汝不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匠以治木,不如斤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
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A.不同,“止”同“只",只有/止:停留。
B.不同,以:用/以:来。
C.不同,而:表转折关系/而:表并列关系。
D.相同,均为“离开”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能力。在学习了本文内容以后,注意积累与狼有
关的成语,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等,做到能正确书写和
理解其意思。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
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关键词和句
式。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然:这样;知:知道。句子翻译为: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
中的道理。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以:用;斤:斧子一类的工具。句子翻译为:可是工匠用它劈
削木头,还不如斧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
理解文章的主旨。文中以“老实忠厚的臣子”“骐骥、麻朋”“干将”为例,指出
事物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告诉人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答案:
(1)D;
⑵示例:狼子野心狼心狗肺。
(3)①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②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O
(2)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译文: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
说:“河水间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怎样说服齐王呢?”甘戊说:“不
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
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用兵打仗不派用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
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
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有千万辆
战车的君王,你就比不上我了。
点评
“之”的用法
①使之捕鼠(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至IJ)
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文言文阅读(13分)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
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L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顾野有麦场()(2)一狼迪其中()
(3)屠自后断其取()(4)狼亦斯矣()
2.下列句子停顿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
C.以刀/劈狼首D.其一犬/坐于前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两篇短文中狼的共同点。(3分)
【链接材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
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
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
屠即径归。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③近视,
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
注释:①蚤:通"早。早晨。②昧爽:黎明。③逡巡:有所顾虑,徘徊不
前。(选自《聊斋志异》)
解析: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
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可以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
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①句意: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②句意: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
堆里打洞。洞:打洞
③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股:大腿④句意:狼也太狡猾了。黠:狡猾。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
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
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
答案即可。
ABC.正确。
D.错误;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故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缀,紧跟;甚,很。句意为:途中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②句中重点词有:之,的;变诈,欺骗手段;几何,多
0句意为: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从选文中的“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
看出这两只狼不满足于吃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从链接材料中的“昧爽往取肉,
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可以看出,狼见到屠户
担子上的肉垂涎三尺,甚至跳起去吃屠夫挂在树上的肉。因此,两篇文章中的狼的
共同点是“贪婪二
答案:
⑴①看(回头看,环顾)②挖洞(钻洞、打洞)③大腿④狡猾
(2)D
(3)①途中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⑶选文中的狼与链接材料中的狼都很贪婪,或答:选文中的两只狼不满足于吃
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链接材料中的狼见到屠户担子上的肉垂涎三尺甚至跳起
去吃屠夫挂在树上的肉。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12分)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
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②?”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
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
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
猫也?”
注:①中山:地名。②盍去诸:为什么不赶走猫呢?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
为什么0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①中山人于之②其子患石
③是非若所知也④则啰吾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3、赵人和他的儿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2分)
4、下面是对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2分)
A、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不付出什么代价,到
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评价任何事物,应该看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
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予:给。
②句意: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之:代词,它,指猫
③句意: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若:你。
④句意:(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窃:偷窃。
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
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
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余,多。而,表转折关系。句意: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
被猫吃光了。
②重点词:弗,不。耳,罢了。去,距离。句意: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
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
上,理解文章内容。从“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可以知道赵人要养猫驱鼠。从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可以知道赵人之子则因猫捕鸡要赶走猫。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
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自己的感悟等方面
进行思考分析。“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盍去诸”,“吾将饥寒焉。不病于
无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从这些语句汇总我们应该懂得看问题
要全面,要全面权衡得失利弊,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同时,还要看清得与失,利与
弊,哪方面是主要的,从而决定取舍才会有所得。
ABD.正确;
C.有误,本文的寓意不是告诉我们去评价事物的好坏得失。
故选:C。
答案
⑴①给;②代词,它,指猫;③你;④偷窃;
2)①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②如果没有鸡,只是不
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3)赵人要养猫驱鼠;赵人之子则因猫捕鸡要赶走猫(反对养猫)。
4)Co
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
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
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
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
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
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
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什么要赶走那只猫呢?”
八、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完成1―2题。(4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用何的一项(▲)(2分)。
A.{夫君子之行{B.非淡泊无以明中
,久年,目似暝,意暇甚。(《狼》)博学而笃赤(《论语子张》)
C.{意与日本{D.将复何及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这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2.本文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作
者认为修身养性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3—5题。(8分)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①,得麋魔②,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
之久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鹿
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④,抵触偃仆⑤,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
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
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①畋(tidn):打猎。②鹿(ni):鹿仔。③怛(dd):恐吓。④良:真,确。
⑤抵触:用头角相抵相触。偃:仰面卧倒。仆:俯面卧倒。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得麋鹿,尊之(▲)(2)至狎(▲)
(3)犬号主人(▲)(4)麋至死不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②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5.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临江之麋”为何会被外犬“共杀食之”。(2分)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
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之:助词,的;/之:调节音节,不译
B.志:志向;/志:志向;
C.去:逝去;/去:离开;
D.及:来得及;/及:到…时候;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意的理解,可以看出作者在全文就学
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
学习,都要“静”,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
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
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据此整理出答案
(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
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畜:饲养
②句意为:越来越亲近。益:更加;
③句意为: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畏:害怕、畏惧;
④句意为: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悟:醒悟,明白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
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就:靠近;习:熟悉;稍:逐渐;戏:玩耍。句意为:从此主人每天都
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
耍
②句中重点词有:畏,害怕;甚善,十分友善;啖,舔。句意为: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
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根据“其人怒,怛之”“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明确它
小时候有主人的保护,而且主人让家中的狗与它熟悉交往,家狗因惧怕主人而不
敢吃它,还和它玩耍。根据“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明确导致这样结果的原
因是外面的野狗却无所顾忌,对它毫不熟悉。
答案:
(DB
(2)作者认为修身养性的途径是“静”,因为作者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⑶①饲养;②更加;③害怕、畏惧;④醒悟,明白。
(4)①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
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②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5)因为它小时候有主人的保护,而且主人让家中的狗与它熟悉交往,家狗因惧
怕主人而不敢吃它,还和它玩耍。但外面的野狗却无所顾忌,对它毫不熟悉,所以
“共杀食之”。
译文:
临江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
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
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
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
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
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
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
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上,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点评
文言实词“临”的用法
①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②临溪而渔(来到,在)
③临池学书(来到,在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十、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13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
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作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①,沿路弃之,不省其
何故。谛视之,履险阻如坦途,其行甚速,非人可及;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
魅。登高树瞰之,人已不见。由其弃衣之路,宛转至山坳,则一虎伏焉。知人为
依鬼②,衣所食者之遗也。急弃柴自冈后遁。次日,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
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今
物乃以饵取人,岂人弗灵哉!利汩③其灵,故智出物下耳。
(纪监I
《虎》)
【注】①袭:衣一套为一袭。②化(chang)鬼:指被老虎吃掉而变成老虎仆役的鬼。
常做老虎的帮凶,引诱人使其被老虎吃掉。③汩:扰乱。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则一虎伏净(《虎》)
不省其何故(《虎》)必有我师学(《论语》)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D.闫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
(《虎》)
登高树瞰之(《虎》)国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E.目似暝,意暇母(《狼》)
其行摹速(《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
3.【乙】文中哪些细节表明樵者遇到的不是人?(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甲】文中的狼与【乙】文中的虎有何相似之处?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请简
要分析。(3分)
解析:LBE(A项,分别解释为“原来的”“缘故”;B项,都解释为“语气词”;C
项,分别解释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D项,分别解释为“听说”“使……
听到”;E项,都解释为“很”)
2.(1)不久,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2)动物没有比人更聪明的,人总是用诱饵捕捉动物。
3.持衣数袭,沿路弃之;履险阻如坦途,其行甚速,非人可及;
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魅。(答出两点即可)
4.凶险、贪婪、狡诈等。
【参考译文】
【乙】有个樵夫在山冈上砍柴,累了稍作休息。远远看见一人拿了许多衣服,沿途
丢弃,不明白是做什么。仔细看他,翻越险阻如同平地,走得十分迅速,不是人可以
做到的;相貌也很惨淡,不像是人,怀疑是妖魅。爬上大树俯身看时,人已经不见了。
顺着他丢弃衣物的道路,转弯抹角地来到一处山坳,有一只猛虎卧着。这才明白那
人是依鬼,衣服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剩下的。他急忙丢掉木柴,从山冈后面逃走。第
天,听说某村某人在这个地方被老虎吃了。那条路不是人们日常的必经之路,可知
他是用衣服做诱饵,把人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健品促销方案(3篇)
- 解读2025年建筑节能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原理与节能性能报告
- 金融科技企业估值模型与2025年投资决策策略研究报告
- 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 基于区块链的2025年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报告
- 家居行业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传统家居门店对比报告
- 签单合同设计方案(3篇)
- 农村住宅合理规划方案(3篇)
- 室内重点装饰油画方案(3篇)
- 石材尾货处理方案(3篇)
- 2024年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考试真题卷详解与解析含答案
- 《Sketch Up 软件运用》课件(共九章)
- 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课件
- 金门民间艺术的创新传承与发展研究-洞察阐释
- 艾滋病护理查房
- 5Why原因分析方法培训
- 2025年中国真人CS行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产品延迟交货管理制度
-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