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丰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南丰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南丰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南丰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南丰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丰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若双方均为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A.27,7B.16,9C.27,9D.16,7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使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改变B.洋葱表皮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C.精卵之间的识别与结合D.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信息交流3.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A1、A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2一定是基因A1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B.基因A1、A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D.A1、A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4.具有2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420个 B.180个 C.120个 D.80个5.如图是某遗传系谱图,图中Ⅰ-l、Ⅲ-7、Ⅲ-9患有甲种遗传病,Ⅰ-2、Ⅲ-8患有乙种遗传病(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已知Ⅱ-6不携带两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常染色体上B.7号个体甲病基因来自1号C.图中Ⅲ-8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III-9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D.如果Ⅲ-8与Ⅲ-9近亲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3/166.酒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下列有关酒精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质量分数为8%的酒精进行水解C.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灰绿色变为橙色7.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8.(10分)下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家系图,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A.2和5 B.2和6C.1和6 D.1和4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列是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图示。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某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图甲中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_________段,对应于图乙中的图_________。(2)图乙中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有________,分别对应图甲0~f中的_______段。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乙中还缺少________期的细胞。(3)图甲中de段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_。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成分没在图乙中出现。图甲②过程中碳是以___________形式传递的。(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3)成分C在该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5)乙图中蛇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kJ。(6)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高、低或相同)。11.(14分)某种农业害虫夏季数量最多,到了冬季,由于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残存的少量个体又繁殖增加种群数量。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杀虫剂个体,○表示敏感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___。(2)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大多被杀死了,这是由于杀虫剂的______作用,其实质是增加了_____________的频率。然而,在未使用杀虫剂的自然情况下越冬,敏感个体却更多的存活下来,说明敏感个体更能适应冬天(缺少食物)的条件,这也说明,变异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4)该种群中既有抗药型基因,也有敏感型基因,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多样性层次,生物多样性还有两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注:图中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1)图中代表核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8-13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分裂过程。(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4)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1~4时期为__________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性状属于基因的叠加效应,与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系。双亲是AaBbEe,子代肤色的基因型有3*3*3=27种,B、D错误。表现型有6+1=7种,A正确。点睛:基因的叠加效应中所有的表现型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个数+1即可。2、B【解析】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使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改变,体现了激素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体液的运输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项不符合题意;洋葱表皮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体现了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项符合题意;精卵之间的识别与结合,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项不符合题意;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信息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3、B【解析】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A错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基因A1和A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D错误。4、C【解析】

本题是考查DNA分子的复制.其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生成4个DNA分子.先由题意计算出每个DNA分子中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然后计算出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生成4个DNA分子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数.【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C=G,则A=T=60,C=G=(200-120)/2=40,故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40×(22-1)=120个,综上所述,选C项。【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结果,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简单的碱基计算.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

根据图谱判断:Ⅱ-3和Ⅱ-4均无乙病,但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均无甲病,但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所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5和Ⅱ-6均携带者,根据题干信息“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Ⅱ-3和Ⅱ-4均无乙病,但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均无甲病,但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所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5和Ⅱ-6均携带者,根据题干信息“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已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7号的甲病致病基因是通过1传给4再传过来的,B正确;

图中Ⅲ-8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Ⅲ-9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2/3×1/2×1/2×1/2×=1/12,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采用逐渐分析法计算基因型种类。6、C【解析】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项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对细胞进行水解,B项错误;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过程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项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络酸钾溶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D项错误。7、D【解析】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连续遗传;(3)“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有病,正常女子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详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所以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A错误;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B错误;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合子,其子女50%正常50%患病,C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要有显性基因就患病,因此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根据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来判断亲子代之间的关系。8、A【解析】

本题是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其女儿一定正常。【详解】由题干可知,A、B两个家族均有色盲患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A家庭中,父亲不患病,母亲患病,生出的儿子一定患病,生出的女儿一定不患病,所以2是B家庭的孩子,故只能从AB中选一个,而被B家庭抱去的孩子一定是不患病的女儿,故不可能是6号,只能是5号。故选A。二、非选择题9、f—lb—c(h—i)BBCb—c和c—d间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DNA(或染色体)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解析】

分析甲图: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其中ab段和fh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和hi段表示前期;cd段和ij段表示分裂中期;de段和jk段表示分裂后期;ef段和kl段表示分裂末期。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后期;B细胞处于前期;C细胞处于中期;D细胞处于末期。【详解】(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即甲图中f—l;核膜、核仁解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对应b—c和h—i段;对应乙图的B图。(2)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即B图和C图,B图对应b—c段,C图对应c—d段。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所以图乙缺少间期的细胞。(3)de段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4)有丝分裂细DNA(或染色体)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处时期及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0、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C有机物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去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捕食、竞争2.46108低【解析】

分析图甲:A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生产者;①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表示捕食关系,③表示分解作用。分析图乙:图乙代表的是食物网,草是生产者,其他代表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图乙为食物网图解,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D、B,因此图甲中的A、C成分没在图乙中出现;图甲②过程为捕食关系,该过程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3)图甲中的C为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去。(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化学信息)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据图分析,乙图中蛇被猫头鹰捕食,且两者都可以捕食鼠,因此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已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按照20%的传递效率计算,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8×109kJ×20%-1.3×108KJ)×20%=2.46×108kJ。(6)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因此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碳循环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甲图中的箭头关系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成分的名称以及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1、生存斗争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选择抗药性基因环境的变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图2表示物种形成模式中的渐变式,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农药之前,害虫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药时,由于大多数害虫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农药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当多次使用该农药后,使抗药性更强的害虫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害虫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所以农药对不同变异的害虫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详解】(1)达尔文进化论中,生物由于存在生存斗争,所以生物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2)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三年间●基因的频率由2%变为3%再变为0%,说明生物种群发生了进化。(3)农药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提高了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害虫来说是否有利,取决于环境的变化。(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该种群中既有抗药型基因,也有敏感型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