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 B.③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C.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 D.②为基因突变,④为染色体结构变异2.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是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3.关于下图遗传图解分析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图中的③B.A与a在同源染色体上对应的位置相同C.若子代有3种表现型则说明A对a为完全显性D.①②过程有A与a的分离,但不存在A与A的分离4.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中的某些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B.TRH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C.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D.切除垂体后,TRH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立即停止5.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精(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6.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苯丙酮尿症、21三体综合征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D.禁止近亲婚配的遗传学依据是“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催化作用可能在细跑内或细胞外发生B.所有的酶都可以跟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使溶液呈紫色C.酶在化学反应中提供能量D.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结构破坏8.(10分)若某条mRNA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C—A—U—G—C…,则转录该链的DNA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C—A—U—G—C…B.…—G—G—T—A—C—G…C.…—C—C—A—T—G—C…D.…—G—G—U—A—C—G…二、非选择题9.(10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的游泳能力弱。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发生变化,W的基因频率变为0.2,w的基因频率变为0.8。(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海龟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4)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否表明该种群中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1)甲细胞内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丙图所示细胞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________段。(2)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卵细胞,其中的1种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和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组别亲本果蝇F1果蝇的表现型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m+mⅠA野生型++762242757239ⅡB野生型++312101301105ⅢC野生型+m114104111102ⅥD野生型+m160151155149(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_______________性突变果蝇。(2)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3)突变体C和D的突变位点都在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①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②又进行“♀B×♂C”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③再进行“♀C×♂D”杂交,发现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浅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由此判断,Fl________性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有部分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12.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物质的合成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a过程叫做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过程在细胞内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b过程叫做__________,该过程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过程以②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4)真核细胞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关系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据图分析,①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且改变后的片段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②染色体右侧发生了染色体上碱基序列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③在同源染色体片段中间出现了折叠现象,可能是缺失或者增加(重复);

④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故选C。2、C【解析】

​由图可知,图是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少量的糖类。【详解】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c和疏水性尾部a组成,A正确;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c和疏水性尾部a组成,B正确;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C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C。3、B【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为Aa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是AA:Aa:aa=1:2:1;分析杂交实验过程①②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为受精作用。【详解】A、图示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图中的③表示受精作用,A错误;B、A与a属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B正确;C、若子代有3种表现型,则A对a为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不同,C错误;D、①②过程为减数分裂,其中A与a和A与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B。4、A【解析】下丘脑有既能传递兴奋的神经细胞,也有能分泌激素的内分泌细胞,A正确。TRH是下丘脑合成并释放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B错误。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会使下丘脑分泌的TSH分泌增多,C错误。切除垂体后,TRH分泌增加,但甲状腺激素分泌不是立即停止的,因为体液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D错误。5、A【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精(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均为体细胞的一半,D正确。【点睛】熟悉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A【解析】试题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突变,C错。禁止近亲婚配的遗传学依据是:子代患隐性遗传病概率增加,D错。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7、A【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酶的催化作用可能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生,A正确;B、极少数酶是RN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使溶液呈紫色,B错误;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D、温度过低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温度过高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故选A。8、B【解析】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某条mRNA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C—A—U—G—C…,则转录该链的DNA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G—G—T—A—C—G…,故选B。【考点定位】转录二、非选择题9、基因库基因重组基因是不能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解析】

根据题意,开始时W的基因频率为0.5、w的基因频率为0.5,若干万年后,W的基因频率变为0.2,w的基因频率变为0.8,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若干年后种群中ww的基因型频率=0.8×0.8=0.64,即64%,Ww的基因型频率2×0.2×0.8=0.32,即32%,则WW基因型频率为4%。【详解】(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2)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重组,这些海龟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该种群发生了进化。(4)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能表明该种群中产生了新的物种,因为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物种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不大。10、4AaBb丙de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和2没有分开【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在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甲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甲细胞相同,均为AaBb;根据分析可知,图中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de段。(2)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含有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所致,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和2没有分开。【点睛】本题有两个关键的之处:一是要抓住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判断三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二是判断曲线图中导致ab段和de段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的原因分别是着丝点分裂,但数量不同,说明前者是在有丝分裂后期中发生,而后者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发生。11、隐A和B均与性别无关XⅢ、Ⅳ组杂交结果,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A、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相同3/43/8雌【解析】

分析表格:组别Ⅰ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F1雌雄都为红眼,F2中雌雄都是红眼:浅红眼≈3:1,说明突变体A与性别无关,且为隐性突变;组别Ⅱ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B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F1雌雄都为红眼,F2中雌雄都是红眼:浅红眼≈3:1,说明突变体B与性别无关,且为隐性突变;组别Ⅲ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雌性C与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F1雌性为红眼,雄性为浅红眼,说明突变体C与性别有关,突变体C为XcXc,为隐性突变;组别Ⅳ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雌性D与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F1雌性为红眼,雄性为浅红眼,说明突变体D与性别有关,突变体D为XdXd,为隐性突变。【详解】(1)据分析可知,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隐性突变果蝇。

(2)组别Ⅰ和Ⅱ中,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F1雌雄都为红眼,F2中雌雄都是红眼:浅红眼≈3:1,说明突变体A和B与性别无关,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

(3)组别Ⅲ和Ⅳ组杂交结果中,F1雌果蝇的眼色总是与父本相同,F1雄果蝇的眼色则总是与母本相同,表明它们的突变位点都在X染色体上,因此C和D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

(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

①先进行“♀A×♂B”杂交,若A、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相同,则A和B都是aa,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若A、B两种突变体的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不同,则A是aaBB,B都是AAbb,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红眼。

②由于“♀B×♂C”杂交,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9:3:3:1),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分析可知B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C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B为bbXCXC,C为BBXcY,F1果蝇为BbXCXc、BbXCY,在F2雌性果蝇中B_XCXC:B_XCXc:bbXCXC:bbXCXc=3:3:1:1,因此其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3/4,在F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