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任天而不参以人,所以求定而息争也。”据此可知,王国维认为()A.礼乐制度维系了殷周世道人心 B.宗法制保证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C.分封制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 D.嫡长继承制利于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天子诸侯在选择继承人时,遵循“任天者定,任人者争”的道理,立子立嫡“任天而不参以人”,体现了先秦政治统治的智慧,说明王国维认为嫡长继承制利于稳定社会统治秩序,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礼乐制度对殷周政治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宗法制与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关系,排除B项;分封制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与“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西汉刺史秩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品秩,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二千石的郡国守、相乃至诸侯王。有评论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得“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这体现出西汉刺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A.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B.以小监大,以卑督尊C.地位独立,专权跋扈 D.分工合作,职责明确〖答案〗B〖解析〗考查汉代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小监大,以卑督尊”的刺史监察体制,一方面可以使刺史手握以卑察尊的权力,竭尽全力去纠劾。另一方面,刺史秩低位卑又易于为皇权所控制,以防止他们干预地方行政,背离监察的初衷,故选B项,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仅是西汉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汉代设立了御史台、司隶校尉、州刺史三套监察机构,彼此间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形成了一套较严密的行政监督体系,而这些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D项。故选B项。3.《资治通鉴》记载唐初,中书令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六员起草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制度反映了唐初()A.注重中枢决策的科学性 B.实行集体决策削弱相权C.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D.三省体制已经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草拟讯令时中书舍人六员各自发表意见,供长官参考,这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科学决策,A项正确;中枢决策权力仍然在中书省,排除B项;“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转移”说法错误,在唐朝时未转移,排除C项;三省体制在唐朝时没有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4.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5.《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上述材料说明()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 B.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封建官僚意识到统治危机四伏〖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士大夫仍然把英国人看为蛮夷,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B正确;《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英国人并不想和清政府平等交往,排除;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C;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封建官僚认识到危机四伏,排除D。6.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答案〗A〖解析〗〖祥解〗1861年,慈禧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说明慈禧主张和英法议和;“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说明英国有勾结清政府的意图。由此可知,当时的太平天国将面临中外联合勾结的严峻形势,故A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顽固派地位得到加强,故C错误;材料没有外交体制变化的信息,故D错误。7.据统计,武昌起义半年后,全国报纸由10年前的100多种,陡增近500种,总销数4200万份,这些报刊中,政党和政治集团性质的报刊占主流,报刊可自由发表政见,内容大多是“主义”之争,是各政党不同政见主张辩论、相互攻讦的工具。这种状况的出现反映出()A.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近代化 B.人民大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政治理念C.中国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D.知识分子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答案〗A〖解析〗考查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政党和政治集团性质报刊增多,体现的是民国初年各种政党和政治集团的增多,是政党政治发展的表现,这反映出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迅速传播,但题干主要涉及政党政治的活跃,无法体现西方的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毕竟触及政治的也并非是一般民众,故排除B项;此时政党政治出现变化,但直到袁世凯任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后,政党政治才名存实亡,故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8.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二大仍把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但中共三大却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共工作中心的这一转变()A.推动了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出现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深入分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的工作中心由领到工人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到发动国民革命,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深入分析,D项正确;此时没有出现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且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应是长征胜利之后,排除A项;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领导下,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出现,但与材料强调工作中心转变不符,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确立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9.1927年11月28日,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该政府主席谭震林号召全县人民行动起来,恢复工会、农会,建立基层政权,惩治土豪劣绅。这表明A.井冈山道路得到党内一致认可()B.独立领导民主革命的开始C.尝试新的革命道路D.已从初期幼稚走向了成熟〖答案〗C〖解析〗考查土地革命。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的第一个地方红色政权,说明此时中共尝试新的革命道路,故C项符合题意;此时党内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A项不符合题意;1927年11月,中共仍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B项不符合题意;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故D项不符合题意。10.1944年,日本发动“一号作战”期间,在广西领导的抗日武装有20多支约2000余人,活跃在20多个县,共击毙日伪军1000人。这些武装力量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有不少是原中央红军官兵和受过红军教育的桂北群众。这说明()A.革命统一战线得以发展壮大 B.中共因长征赢得了群众的拥护C.红军长征播下了抗日的火种 D.中共注意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答案〗C〖解析〗考查红军长征的影响。由材料“这些武装力量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有不少是原中央红军官兵和受过红军教育的桂北群众”,可知红军长征是宣传队,广泛宣传了的主张,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长征也是播种机,在长征途中广泛撒下了抗日的火种,故选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的,随着大革命失败已经瓦解,排除A项;长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11.“五四宪法”的制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宪法草案(初稿)的提出与讨论,先后举行了七次正式会议进行讨论;第二阶段是宪法草案的公布与全民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全国人民关于宪法草案的意见有52万多条。这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A.具有开放性与民主性B.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C.表现出程序繁琐复杂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答案〗A〖解析〗考查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五四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两个阶段都充分地征询全国人民的意见,在三个月之内展开全民大讨论,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说明制宪过程具有开放性和民主性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五四宪法”的制定所表现出的程序繁琐、阶段性发展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特点,故B、C、D,故三项错误。12.某学者指出:“我们强调的协商政治自然包括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但是,协商政治不是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的简单相加,因为它不是协商领域的扩大,而是民主运作程序的价值偏好的选择。所以,协商政治在本质上超越了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之间的机械分野,是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的原则而存在的。”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的协商政治A.是对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的发展B.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施C.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D.规范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运行原则〖答案〗C〖解析〗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协商政治在本质上超越了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之间的“机械分野”,是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的“原则”而存在的,它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C符合题意。A项没有点出材料实质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施”的含义,故B项不符合题意;D项“规范”一词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13.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答案〗B〖解析〗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方式把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目的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前提下,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故排除A项;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故排除C项;D项指的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故排除。14.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对台政策简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正式提出 B.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美国参与C.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转变 D.中央政府理性推动统一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中央政府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客观理性的制定了对台政策,D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和平统一祖国方针正式提出,时间不符,A项错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解决台湾问题不需要美国的参与,B项错误;此时海峡两岸关系没有发生重大转变,C项错误。15.如表反映出()1967-1970年联合国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的大会决议情况表届别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第二十四届第二十五届时间1967.11.281968.11.191969.11.111970.11.20赞成票69737166反对票48474852弃权票5649A.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 B.资本主义阵营对华政策有分歧C.美国对华冷战政策宣告破产 D.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阻力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7-1970年(世界)。根据材料“69票、73票、71票”可得出,1967-1970年,联合国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的大会决议上,中国获得赞成票多于反对票,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知投出赞成票的是哪些国家,不能体现资本主义阵营对华政策有分歧,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美国对华冷战政策宣告破产,排除C项;根据反对票“48、47、48、52”可知,反对票并没有明显减少,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阻力没有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16.自2013年,中方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中国这一系列举措旨在()A.团结发展中国家并积极推进全球化 B.合作共赢以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C.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D.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B〖解析〗中国开展材料中的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以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B项正确;中国开展材料中的一系列举措,并非只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排除AC项;材料无法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17.公元前5世纪,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形道路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住在同一街区,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体育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位于城市中心。这种城市规划()A.体现了希腊城市政治功能的强大 B.表明居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C.有利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D.说明雅典公民生活受到限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根据材料可知,古雅典贫富居民混居,且很多设施在城市中心,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促进其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概述了许多希腊城市的布局概况,只是说了市政广场/议事大厅在城市中心,但是功能是否强大并没有提及,排除A项;当时的民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而不是对居民全部民主,排除B项;材料重点提及贫富混居,以及基础设施的布局,侧面体现出公民的生活较为便捷,排除D项。故选C项。18.进入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对所有权包括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返回占有诸权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最具代表性的罗马法典编纂《学说汇篡》则完全是一部私法学教科书。这说明罗马法A.重视维护个人权利 B.具有法理深邃的特点C.注重公民道德建设 D.推动了自然法的完善〖答案〗A〖解析〗由材料“罗马法对所有权包括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返回占有诸权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罗马法典编纂《学说汇篡》则完全是一部私法学教科书”可知,罗马法强调私法建设,对所有权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体现了罗马法对个人权利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罗马法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没有体现其法理特点,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罗马法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没有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排除C项;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某学者指出:“英国立宪主义在保留革命精神同时,也汲取了英伦政治传统里崇尚调和、宽容、妥协的精神。兼顾了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与制宪的二元张力性的对峙,并把君主的专断权力放到了议会为主体的不成文的宪法的笼子里。”他意在强调君主立宪制为英国()A.开创了以温和方式实现制度变革 B.社会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政治经验C.专制王权挑战历史文化埋下隐患 D.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的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汲取了英伦政治传统里崇尚调和、宽容、妥协的精神”“创造性的解决了革命与制宪的二元张力性的对峙”得出学者强调英国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政治经验,B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光荣革命,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英国君主立宪的积极作用,不是隐患,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过了内战,排除D项。故选B项。20.有学者指出,法国的现代化始自第一帝国,经复辟王朝、第二共和国至第二帝国,而拿破仑三世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整体上是个专制政权,但是在其统治下的法兰西却比共和政体时期的经济更加突飞猛进,资本主义发展更迅猛,人口增长更快速,金融业发展更迅速。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法国()A.民主共和体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B.专制体制生命力仍强大C.适度集权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环境 D.帝制利于工业技术革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法国)。根据材料“第二帝国整体上是个专制政权,但是在其统治下的法兰西却比共和政体时期的经济更加突飞猛进,资本主义发展更迅猛,人口增长更快速,金融业发展更迅速。”可知,第二帝国时期的专制制度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可知该学者的观点:一定程度的集权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环境,C项正确;民主共和体制的建立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A项;在经历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的专制体制受到极大的冲击与破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帝制”对于“工业技术”的促进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21.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答案〗C〖解析〗从马克思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无产阶级获得了“崭新的武器”即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由此可得出马克思坚信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然会取得胜利,C正确,排除B项;马克思强调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不是突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排除A项;马克思强调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最终将取得胜利,并没有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经成熟,排除D项。22.1917年11月7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发表了一则声明:“它保护地主的、皇室的和寺院的全部土地,将它无偿地转移给农民委员会;它将创立工人监督工业生产制度;它将以面包供给城市,以首要必需品供农村。”这则声明反映了俄国革命()A.缔造人民政权与社会主义的改造并举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C.以人民民主权力的实现为根本出发点D.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答案〗A〖解析〗1917年11月7日晚,俄国的工人、士兵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发表了关于土地所有制、工业生产制度、市场供需问题的声明,立即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符合题意;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是巴黎公社,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革命政权缔造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进行,故C项不符合题意;俄国二月革命后,开始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这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23.1946年1月5日,杜鲁门当面向国务卿贝尔纳斯表示对苏联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做法极度不满,声称:“除非俄国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一“声称”表明()A.雅尔塔体系助冷战思维的出现 B.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核心地区C.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 D.二战后两极格局锥形开始显现〖答案〗C〖解析〗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冷战。材料“俄国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反映了杜鲁门改变对苏的友好政策,准备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说明苏联在欧洲的扩张做法损害了美国的利益,这导致了美苏关系紧张,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雅尔塔体系的信息,A项错误;美苏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B项错误;材料虽体现了美苏关系紧张,但并非说明两极格局锥形显现,D项错误。24.某学者指出,21世纪,我们可能正处在从单极向多极过渡的过程中,即从美国的单极秩序向多极国际秩序过渡的过程中;多极有美国、欧盟和日本,也有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也许还有巴西和南非,这一过渡看来不大会包含爆发与前两次世界大战相似的军事冲突的风险。该学者意在强调未来世界应是()A.在经济全球化主导下的政治多极化B.多极国际秩序中的合作性国际关系C.出现多个政治力量中心的混乱状态D.第三世界在多极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可能正处在从单极向多极过渡的过程中…这一过渡看来不大会包含爆发与前两次世界大战相似的军事冲突的风险”可知,多极化趋势下各国合作关系加强,避免新的世界战争出现,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多极力量的局面,而非政治混乱,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第三世界在多极化中的主导作用,排除。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的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在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务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联邦政府的义务和权利是简单而又容易界定的,因为联邦的结成就是以解决某些全国性的重大需要为目的的;而各州政府的义务和权利就复杂了,因为州政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细节。当国家遇到重大危机时,从联邦和州政府这两大权利主体的角度看,联邦政府插手原本属于州政府范围内的事务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州政府需要依赖统一的全国性的联邦政府协调各州出现的关键问题,也需要来自联邦政府的一系列政府补助。最终结果是,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摘编自托克维尔(法)《论美国的民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既受革命战争年代的影响,又受苏联经济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当时人们有一个共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统一,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因此,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不仅设立了一系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而且特别强调了它们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对此,周恩来强调:“现在,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和集中领导,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当时有人作了一首八行押韵诗,归纳了这一政治制度的正确功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委员会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创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关系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之处。〖答案〗(1)关系: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一切大权,负责全国性重大事件,颁布和修订宪法;州政府负责具体地方事务,制定普通法;具有相互间的依赖性。成因:邦联制的影响;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2)特点:民主集中;的领导;立法权集中于中央。(3)相同之处:实行代议制;采取共和制;地方享有一定自主权。〖解析〗【小问1】关系:据材料“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的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在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务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并结合所学可知,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一切大权,负责全国性重大事件,颁布和修订宪法;据材料“而各州政府的义务和权利就复杂了,因为州政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细节。”并结合所学可知,州政府负责具体地方事务,制定普通法;据材料“……最终结果是,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可知,二者具有相互间的依赖性。成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邦联制的影响;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小问2】特点:据材料“因此,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不仅设立了一系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而且特别强调了它们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可知,材料反映了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即民主集中;据材料“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可知,坚持的领导;据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可知,立法权集中于中央。【小问3】相同之处: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美国的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体,还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均属于代议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美国的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体,还是我国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采取共和制;据材料“而各州政府的义务和权利就复杂了,因为州政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细节。”及材料“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创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可知,地方都享有一定自主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际关系体系把国际关系视为一个具有某种内部关联的体系,国际体系的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中的组成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作用,最终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作为国际体系中最有实力的行为主体,大国力量的对比直接影响着国际体系的格局,以此为依托,每种国际体系都有其对应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一方面,国际体系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性质;另一方面,国际格局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形成的阶段,国际格局能更为准确地反映相关国家实力的对比和互动关系。历史证明,国际体系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发生“转型”,即从一个国际体系向另一个体系转变。——摘编自赵伟祺《印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其特征》根据材料,就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任意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观点: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国际规则和秩序的制定。阐述: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国家的整体实力,导致西欧丧失了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沦为二流国家,不得不与日本一起唯美国马首是瞻。二战使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崛起,凭借着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及经济、军事实力……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等,主导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近代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瓦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加快了一体化进程,西欧经济快速发展和崛起,并逐步走向经济、政治统一;日本通过对内的民主化改革,并抓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实力也快速崛起。西欧与日本开始成为美国新的竞争对手,政治上也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影响到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国际格局能更为准确地反映相关国家实力的对比和互动关系”可拟定论点为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及国际规则和秩序的制定。关于阐释可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20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需要注意突出国家力量对比同国际格局变动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归纳总结。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程式创荆辟莽,大胆改革,废除称谓上之恶习与文字上的避讳,以平等的姿态与精神始立民国第一个公文程式,影响深远。北洋政府时期虽出现短暂的历史倒退,特别是袁世凯为称帝而逐步恢复旧式专制式的公文程式是对民主政体与近代化公文程式的亵渎,但总的来说,北洋十六年统治时期,基本沿用或保留了民初公文程式的许多做法与精神。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公文程式的改进方面更是高歌猛进,政界、学界、社会舆论一起加入讨论公文程式改进的行列中,极大地推动了公文程式的革命。时人曾谓公文革命的原则有三方面:“一是要澄清封建遗毒,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二是要打倒‘推、拉、拖’的师爷积习,建立分层负责的制度;三是要改良公文体裁,以适应时代需要。”而1927—1949年的公文程式的改革皆能程度不一地在上述三个方面有所体现。但民国时期的公文程式仍有缺陷,公文文种的封建集权专制的缩影,如令、呈、批等仍旧承袭旧式用法。——摘编自李章程《民国时期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文程式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公文程式改革。〖答案〗(1)特点:渐进式改革;持续时间长;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体裁、样式改革并举。(2)评价:加快公文改革的进程;迎合了政治民主化需求;为后世公文改革提供了借鉴。但保留了部分封建集权色彩。〖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民国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的公文改革从民国建立之初开始,一直不断完善,体现了渐进式改革;从从时间上看,这次改革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政界、学界、社会舆论一起加入讨论公文程式改进的行列中,极大地推动了公文程式的革命”可知,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是要澄清封建遗毒,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二是要打倒‘推、拉、拖’的师爷积习,建立分层负责的制度;三是要改良公文体裁,以适应时代需要”可知,体裁、样式改革并举。【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民国时期的中国。评价:据材料可知,公文程式改革加快公文改革的进程;根据“以平等的姿态与精神始立民国第一个公文程式,影响深远”得出公文程式改革迎合了政治民主化需求;为后世公文改革提供了借鉴。根据材料“民国时期的公文程式仍有缺陷,公文文种的封建集权专制的缩影,如令、呈、批等仍旧承袭旧式用法。”可知,但保留了部分封建集权色彩。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两伊战争(1980~1988年)之初,由于担心苏联乘机而入,美国表态“保持中立”,并申明愿与两伊改善关系,同时私下认为:“(它)对海湾地区的威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来巩固我们的安全地位。”因此,在战争之初美国便暗中扶植伊拉克,为其向美国购买军民“双重用途”的装备、技术提供便捷,以打击反美的伊朗政府。直到1982年3月,伊朗在战争中处于劣势时,美国与伊朗进行秘密接触,并默许伊朗通过第三国或美国的盟国获得武器及零配件。1982年4月,伊朗大举反攻,美国随后坚定了支持伊拉克的政策,并在“伊朗门事件"后得以加强。战争期间,双方竭力打击对方的经济目标,实行“经济消耗战"。据估计,战争中两伊共死亡约100万人,伤15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9000多亿美元,同时,在此过程中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得到巩固,历代统治者头痛的伊拉克国家构建和民族整合的难题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战争结束后,两伊均未能实现自己初始的战争目标,并认识到武力并非输出革命的最佳途径。“伊朗门事件”即1986年美国被曝以大批装备及有关伊拉克防御的军事情报换取在黎巴嫩真主党手中的美国人质获释。——摘编自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美国利益为核心;强调交战双方的均衡(弱势均衡)。(2)影响:对两伊:加剧了两伊的矛盾,为地区动荡埋下隐患;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员、经济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推动了两国国内的民族整合和政权的巩固;推动了两国外交理念的不断发展。对美国:保障了美国在中东的权益,增强了美国的世界霸权;美国从战争中攫取大量经济利益,推动了其国内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损毁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了伊斯兰极端势力对其的仇视。对世界: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一定程度阻碍了全球的和平发展。(任答五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特点:根据材料“在战争之初美国便暗中扶植伊拉克,为其向美国购买军民‘双重用途’的装备、技术提供便捷,以打击反美的伊朗政府”可分析出以美国利益为核心;根据材料“伊朗在战争中处于劣势时,美国与伊朗进行秘密接触,并默许伊朗通过第三国或美国的盟国获得武器及零配件”可分析出强调交战双方的均衡(弱势均衡)。【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影响:对两伊: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分析出加剧了两伊的矛盾,为地区动荡埋下隐患;根据材料“战争中两伊共死亡约100万人,伤15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