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练习: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一、单选题1.魏晋时期,多部律法中出现对杀牛者处以死刑的规定,被认为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对“禁杀牛”规定最严格的时期。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
)A.戒奢尚简的时代风气 B.重视农耕的传统观念C.战乱割据的社会现实 D.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2.封禅泰山,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重要祭典。史载,贞观初年,群臣多次奏请唐太宗行封禅礼,唐太宗屡以“凋残未复,田畴多旷,仓廪犹虚”为由拒绝。他还指出秦始皇虽行封禅,却被后世唾骂;汉文帝虽不行封禅,仍被后世夸赞。这表明,贞观初年(
)A.经济秩序较为混乱 B.儒家礼制亟待重建C.南北疆域尚未统一 D.民本思想影响统治3.存留养亲制度源于北魏,该制度是指:犯人直系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人所犯非十恶之罪,经过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犯人留下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这体现出(
)A.儒家文化对北魏的影响 B.北魏刑罚制度日益严苛C.鲜卑族接受了忠孝理念 D.移风易俗取得巨大成就4.《唐律疏议》的首篇《名例律》规定了“谋反”、“谋叛”、“谋大逆”、“不孝”、“不睦”等“十恶”重罪,还规定了“议亲”(皇亲国戚)“议贵”(高级官员)等“八议”行为,同罪异罚。这反映了唐律(
)A.维护纲常 B.轻罪重罚 C.体系严密 D.明德慎罚5.在唐代,法律规定上对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的处理原则是从赎,《唐律疏议·断狱》中明确写道:“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在司法实践中,疑罪的基本处理原则是“罪疑惟轻”。这体现出唐代司法特点是(
)A.宽简慎刑 B.公平公正C.礼法分离 D.唯法为治6.“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是唐人对贞观立法活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唐太宗贞观年间死刑减免总数为163条,大效接近汉武帝朝大辟409条的一半。这体现出唐律(
)A.礼法并用、高度融合 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C.酌量古今、用刑持平 D.语言精练、技术高超7.唐代撰写的《唐律疏议》中规定:“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寸;制书,杖八十……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这些涉及文书档案的法律条文体现了唐朝(
)A.严刑峻法的社会治理方式 B.关注社会习俗对法律的影响C.文书制度走向规范和完善 D.重视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性8.《汉书·燕灵王刘建传》曰:“自吴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附益之法规定:阿曲附益王侯者,将有重法,重者也至于弃市。“附益之法”的设置(
)A.强化了思想控制的严密性 B.捍卫了封建中央的权威性C.体现了封建统治的残酷性 D.彰显了国家治理的合理性9.《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制度,将直接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父权、夫权、家庭伦常关系及社会等级秩序等方面的罪名集中在一起,作为最严重的犯罪行为,规定了最严厉的制裁内容。这表明当时(
)A.外儒内法成为治国理念 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C.重刑轻罪成为立法原则 D.儒学深入社会基层10.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孝文帝下诏书说:“民有不从长教,惰于农桑者加以罪刑。”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地方官管辖)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以十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户主犯者亦计所荒芜,五分论,一分答三十,一分加一等。”上述规定体现了(
)A.政府禁止土地抛荒 B.封建法律制度严酷C.生产懈怠官民同罪 D.弃农从商现象普遍11.《唐律疏义》中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期亲成丁者,上请。犯流罪者,权留养亲,谓非会赦犹流者⋯⋯若家有进丁及亲终期年者,则从流”。这一法律条文的制定(
)A.体现了国家重视基层教化 B.反映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C.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D.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12.秦汉简牍中多次出现的“户人”,是国家授予田宅、爵位的法定对象;简牍诏令中的“家长”并非传统的“尊长”,而是法定家长即户主,是官府认定的家庭负责人,“当占缗钱匿不自占不以实罚及家长戍边一岁”。这表明,秦汉政权(
)A.注重赋税征收 B.维护等级秩序 C.实行严刑峻法 D.重视基层管理13.秦简《为吏之道》把忠信敬上、孝敬父母作为官吏的必备品格和行为准则。睡虎地秦简中亦记载有父亲以不孝罪状告儿子,得到官府支持的判例。材料反映了当时(
)A.礼法并用加强社会治理 B.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整顿吏治加强专制统治 D.以法治国缓和社会矛盾14.晋代《泰始律》将曹魏《新律》所规定的新五刑简化,还进一步缩小了亲属株连的范围,除了谋反大罪之外,凡养子、养女以及出嫁妇女,一律不再受到父母弃市罪的连坐。这一法律文件(
)A.体现了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B.标志着古代中华法系的完备C.凸显了重罪轻罚的法律特征D.彰显了司法审判的教化功能15.唐律规定:“殴伤见(现)受业师,加凡人二等,死者,斩”,并有《注》云:“谓伏膺儒业;而非私学者”。明清时期虽承袭唐宋之制,但删除“伏膺儒业”条,并补充道:“儒师终身如一。其余(百工技艺)学未成或易别业则不坐,如习业已成,罪亦与儒并科”。这一变化反映出(
)①儒学思想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②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理念③司法实践助推法律条例优化
④政府的社会思想控制得到强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甲:里耶秦简(编号8-183、8-290、8-530)简文:(始皇)卅四年①十月戊戌朔辛丑,迁陵守(丞)说敢言之②;上卅三年黔首息耗③八牒。敢言之。——选自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注】①(始皇)卅四年:前213年。②敢言之,指古时下属对上言事时的最新套语。③息:繁衍,滋生;耗:减损,消耗。乙:长沙走马楼汉简简文:(长沙王)五年①九月丙辰朔壬中,都乡胜敢言之,狱移②劾③曰:复移五年计余口四千二百廿七,案阅实四千二百七十四,其卌九口④计后。——选自【日】西林昭一《简牍名迹选》【注】①(长沙王)五年:前124年,即汉武帝元朔五年。②移:移文,古时官府文书的一种。与牒相类,多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间。③劾:审理,判决。④卌九口:实为四十七人。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选自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材料二
唐代丁: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选自《唐六典》卷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戊: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决罚不如法者,笞三十;以故致死者,徒一年。即杖麤①细长短不依法者,罪亦如之……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②……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③……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妇人年六十及废疾,免流配。——选自《唐律疏议译注》【注】①麤:cū,同“粗”。②收赎:准其以银赎罪。③上请:古代法律术语,又称“先请”,奏请皇帝裁决。己: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选自《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三则引文各涉及哪些政治制度?说明你的依据。(2)材料二中的三则引文分别体现了唐代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生天地之间,所以异于禽兽者,谓其知有礼义也。所谓礼义者,无他,只是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而已。若于父母则不孝,于兄弟则不友,是亦禽兽而已矣。李三为人之弟而悖其兄,为人之子而悖其母,揆之于法,其罪何可胜诛。但当职务以教化为先,刑罚为后,且原李三之心,亦特因财利之末,起纷争之端。小人见利而不见义,此亦其常态耳。恕其既往之愆,开其自新之路,他时心平气定,则天理未必不还,母子兄弟,未必不复如初也。特免断一次。本厢押李三归家,拜谢外婆与母及李三十二夫妇,仍仰邻里相与劝和。若将来仍旧不悛者,却当照条施行。——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公书判清明集》(1)根据材料,分析该案中李三被判“免断一次”而“押归家”的原因。(2)概括材料中该案件处理体现出的当时社会治理的特点。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文书与档案的管理方面,唐代集历朝历代经验之大成。《唐律疏议》对文书拟制、文书处理、文书传递、文书保密及文书档案的归档、鉴定、移交等各个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过失和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强制官吏遵守执行。公文起草时必须遵循避讳制度,“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公文要及时承办,“缓制书者,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漏泄于蕃国使者,加一等”;驿使传递公文迟缓也有相应处罚,“诸驿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等。这不仅对古代文书档案工作法制化有积极意义,也为我国文书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历史经验。——摘编自周萍《从〈唐律疏议〉看唐代文书档案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文书档案管理纳入国家法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文书档案管理纳入国家法律的意义。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春秋决狱”案例案例一“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案例二“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不胜其忿,自告县官。仲舒断之曰: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虽杖甲,不应坐。”案例三“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案例四“甲夫乙将船,会海风盛,船没溺流死,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皆何论。或曰,甲夫死末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议曰:臣愚以为《春秋》之义言,夫人归于齐,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听从为顺,嫁之者归也,甲又尊者所嫁,无淫行之心,非私为人妻也。明于决事,皆无罪名,不当坐。”——据俞荣根《贵和求和的司法文化——以“春秋决狱”为例》(1)指出以上案例反映出的社会治理的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司法现象进行评析。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折狱”或“引经决狱”,是遇疑难案件依据从《春秋》等儒家经典中抽象出的法律原则进行决断的审判方式和制度。在汉武帝“尊崇儒术”的背景下,由中央司法机关廷尉处理疑难案件时率先采用并逐步盛行并制度化。春秋决狱作为一种审判方式和制度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是因为它能妥善处理司法中的疑难案件,能对中国古代法律的漏洞和偏颇起到补阙和纠偏的作用,它既是中国古代的司法衡平机制,又是法律缺陷的修补机制。——摘编自吕志兴《春秋决狱与中国古代法制的真实关系》材料二
唐代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唐代司法的一般程序分为起诉、审判、复审、执行四个阶段。从法律上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司法制度,其中规定的诬告罪、法官审判责任制、御史台官员监督参与司法、会审制度、上诉制度、复审制度、死刑复核复奏制度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唐代司法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实行公开的不平等。皇亲国戚、官员犯法,有上议、上请、官当等特殊规定,从而保障封建的等级特权。——摘编自冯辉《唐代司法制度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行“春秋决狱”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司法的特点。答案:一、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法律中出现对杀牛者处以死刑的规定,这主要是因为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统治者亟需恢复农业生产,牛又是耕稼之本,对农耕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禁杀牛”的法律规定与戒奢尚简的时代风气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重视农耕的传统观念”是农业社会产生“禁杀牛”规定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礼法结合是中国传统法律形成发展中最重要的特点。材料未涉及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贞观初年,群臣多次奏请唐太宗行封禅礼,唐太宗屡以‘凋残未复,田畴多旷,仓廪犹虚’为由拒绝”和所学可知,面对大臣奏请唐太宗行封禅礼的建议,唐太宗认为国家经济尚未复苏,进行泰山封禅加重百姓负担,说明的是民本思想影响统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凋敝,非经济秩序混乱,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层面,儒家礼制亟待重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疆域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犯人直系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人所犯非十恶之罪,经过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存留养亲制度的出现明显受到儒家“孝”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出的并非是北魏刑罚制度日益严苛,而是具有一定的民本性,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整个鲜卑族接受了忠孝观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习俗的变迁,材料主要涉及北魏时期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朝时期的法律规定,由于身份和等级的不同,在面对同一罪名时也会有不同的处罚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为了维护伦理纲常,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唐朝的法律是维护纲常,并不是轻罪重罚,因为不同的犯罪对象也有可能存在重罪轻罚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伦理纲常的维护,并不能体现体系的严密和明德慎罚,排除CD项。故选A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法律规定上对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的处理原则是从赎”可知,唐朝的法律具有罪疑惟轻的特点,由此说明唐朝的司法特点是宽简慎刑,A项正确;罪疑惟轻体现的是宽简慎刑,但并不一定是公平公正和唯法为治,排除BD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的法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排除C项。故选A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总数为汉武帝朝的一半”可知,唐太宗时期的法律大量减少了关于死刑的条文,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半,说明唐代法律具有酌量古今、用刑持平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礼法并用、高度融合的特点,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唐律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唐律语言精练、技术高超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干中关于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及漏泄应密之事的法律条文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唐朝对于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视,旨在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性,D项正确;这些条文主要强调的是对文书档案相关行为的规范和对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不能直接体现严刑峻法的社会治理方式,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社会习俗对法律的影响,排除B项;虽然涉及文书制度,但重点在于信息安全,而非单纯强调文书制度走向规范和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题干“自吴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可知,附益之法的设置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剥夺诸侯国权力而采取的措施,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强化中央集权而不是强化思想控制,排除A项;题干强调地方治理措施,没有体现其残酷性,排除C项;治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题干材料,“重罪十条”中的犯罪行为都属于儒家伦理秩序范畴,表明儒家伦理秩序得到法律的维护,B项正确;外儒内法指的是表面上尊崇儒家学说,但实际操作中依赖法家思想,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影响立法,并非外儒内法,排除A项;重刑轻罪是指对轻罪施以重刑,是先秦法家的一种重刑理论,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题干虽强调法律对儒家伦理秩序的维护,但不能得出“儒学深入社会基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和唐代(中国)。据材料“民有不从长教,惰于农桑者加以罪刑。”、“(地方官管辖)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以十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户主犯者亦计所荒芜,五分论,一分答三十,一分加一等。”可知,国家对惰于农桑、田地荒芜者加以重罚,体现了国家对农耕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律制度严酷,且唐律相对宽简,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生产懈怠官民同罪,排除C项;据材料无法判断弃农从商现象普遍,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律疏议》的留存养亲制度,受到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是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也反映出唐朝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它使一些犯罪的人逃脱惩罚,使法律失去了公平的含义,排除C项;该法律条文不属于社会教化,也无法缓和阶级矛盾,排除A、D项。故选B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国家授予“户人”田宅及爵位,户主是官府认定的家庭负责人,户主对藏匿缗钱及不如实报告官府的要接受一定惩罚,这说明秦汉政权重视基层管理,D项正确;“注重赋税征收”并不是题干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维护等级秩序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严刑峻法的实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材料中提到的《为吏之道》把忠信敬上、孝敬父母作为官吏的必备品格和行为准则,这体现了秦朝在治理官员方面既有道德规范(即“礼”)也有行为准则(即“法”)的要求。这种做法既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又明确了行为的界限,是一种礼法并用的治理方式,A项正确;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发生在汉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整顿吏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法治国过于侧重法治,忽视了礼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将曹魏《新律》所规定的新五刑简化,还进一步缩小了亲属株连的范围”及所学知识可知,《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儒家化法典,进一步改革了刑罚体系,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推动了律令儒家化的发展,体现了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A项正确;《唐律疏议》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重罪轻罚的法律特征,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司法审判对民众的教化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的师生伦理仅限于儒士之间;至明清时期,这一关系扩大至社会百工技师之间,这反映出儒家伦理思想向社会的扩张,即儒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①说法合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工商阶层社会价值逐渐得到一定认可,这一法律条文的变化,也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社会理念形成一定冲击,②合理,A项正确。材料与司法实践无关,③错误,排除B、C两项;材料只涉及法律条文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反映政府对社会思想控制的具体情况,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二、1.(1)序号制度与说明甲简文中的“迁陵”“(县)丞”“(洞庭郡)守”等信息反映了秦朝的郡县制;“八牒”对应户籍制度;“上”,意为上报,属上计制。乙简文中的“(长沙王)五年”印证了西汉初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海南客运员考试题库app
- 2024年度品牌授权合同的担保及责任
-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 《小英雄雨来》说课稿
- 合规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 举手投足间文明在身边演讲稿
-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导学案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
- 基于ADI理念培养高阶思维的“鸟类”教学设计
- 护理教师发言稿范文
- 2024年企业咨询服务合同标的
- GB/T 7973-2003纸、纸板和纸浆漫反射因数的测定(漫射/垂直法)
- GB/T 5976-2006钢丝绳夹
- 坐标纸(网格型坐标纸-直接打印即可)
- GB/T 39633-2020协作机器人用一体式伺服电动机系统通用规范
- FZ/T 01002-2010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
- 药品储备评估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汇总课件
- 青春期女孩自尊自爱课件
- 2023年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观察桔子孙娟课件
- 藏族人的名字标准英语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