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篇
篇一:2024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024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育研究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大力量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4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10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课程体现和凝聚着人类文明精华,体现着国家意志和人民期盼,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遵循和重要载体。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集中反映,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一刻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的支撑、驱动和引领。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凝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智慧,从核心素养的凝练、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到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三级管理体制的优化,都集中体现着教育研究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教育研究贯穿在本次课程修订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学科,有力地支撑了时代新人的培养。一是系统研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课程方案、进课程标
准,体现明确的战略性和方向性;二是着力开展现状调研和矛盾分析诊断,破解十多年来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三是深入开展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稳定中推进,使课程改革既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又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研究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复杂。例如,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综合育人价值,既要纵向一体化贯通,处理好幼小衔接和初高衔接的问题,又要横向关联,体现学科融合渗透?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体现课程结构体系优化完善,改进育人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如何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机制?等等。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深入研究。只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系统思考,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反思总结,不断揭示育人规律,破解实施难题,以扎实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才是应然和可行之道。一是把准正确育人导向,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机理。深入研究课程教材作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根本载体的内涵实质和基本要义,认真研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以此为导向,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学段特点和要求,揭示核心素养由静态知识向动态转化的内在机理,探寻从学科目标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
和能力的影响因素、培养路径和实践方式,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二是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改进育人方式研究。一方面,要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以知识本位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本位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启发式、问题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与学方式,提出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可行性,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关注课堂中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推进课程融合和学科渗透,全面提高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的育人研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主题,合理倡导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跟踪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不断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实践既是检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唯一标准,又是催生课程理论的源头活水,必须把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生动的课程实践中,运用并发展课程理论思想,发现鲜活的课程实施案例,提炼示范性的课程实施经验,推进理论与实践政策与行动的双向良性互动,形成专家专业化研究为引领、教师实践性教学研究为基础、群众性研究为支撑的共同推进新课程落实落地的研究格局。
学习22024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以高质量的课程实施为高质量教育奠基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4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24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10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我国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专业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是教育部党组联系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一线校长和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水平平台型教育智库,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决策、服务课程实施、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学会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工作为载体,服务义务教育新课程高质量实施。
一是着力开展好课改培训领航计划,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学会专家和会员遍及全国中小学,是推动课程落地的重要力量。为服务课程改革,学会专门研究制定了课改培训领航计划。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学会将发挥联系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积极组织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个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训,帮助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新课程标准,用好新修订的教材,改进教学,为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落地、引导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学会贡献。
要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动自觉,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进一步理解培养目标;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理解课程设置;从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进一步理解课程实施。
要通过实施领航计划,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日常运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基础性,在教育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更加突出综合性,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统筹设计和学段衔接;更加突出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动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着力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典型示范。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开展学习宣传、解读培训的同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课程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学会分支机构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全领域,将通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好地联系一线、凝聚一线、服务一线和引领一线,更好地服务课程落实落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和区域教育创新。
学会将综合运用示范推广、展示推广、交流推广、宣传推广、研究推广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推广链条,提升推广实效。
学会还举办有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各分支机构多年来形成了广受好评的观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动,这些阵地、平台都要在服务课程改革落地中贡献力量。
三是着力开展好教育评价创新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机制牵引。在整个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考试评价改革是牵引。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强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
学会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深化教育评价创新项目,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评价改革为牵引,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牢固树立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破五唯,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带动新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师近期,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国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新形势、新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期待的主动回应,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同时也为当前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实施,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师范院校有责任助力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教育不断培养优秀的未来新教师、培训各类在职教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首先,在育人上下功夫,对标新方案新标准,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强化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全面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为师范院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师范院校要对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变化,以高标准、新思路不断革新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和建设,打造通识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例如,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导向,大单元、大主题的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为传统师范类课程的变革提供了新契机。师范院校可适当调整现有课程结构,
探索建设新型师范类课程,将中小学生学习逻辑、发展逻辑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使师范生能够形成关注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将静态抽象知识转化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联的意识。师范生的见习、实习课程,更要加强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实习内容,培育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新教师。
其次,在研究上下功夫,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新方案新标准细化实施。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依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共同推动才能真正落地见效。师范院校应该聚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组织多学科力量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引导正确理解和执行课程理念,共同服务好课程落地实施。
师范院校要依托学校各类教育类实验室、教材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进一步深化对课程实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围绕文件宣传解读、课程教学改革、学科教材建设、实施过程督导研究、健全评价机制等重点内容,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和政策咨询,加快编写或修订相关学科新教材,参与不同区域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研究,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方案、贡献专业力量。
第三,在社会服务上下功夫,加强与基础教育一线学校的合作,助力在岗教师培训提升。
为更好地组织实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师范院校要积极发挥学科教育及教育资源优势,主动了解研究一
线学校、教师的需求,组织专家研发相关培训课程,面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员等提供专项职后培训。例如,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与开发、教学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教学智慧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强化与一线学校的合作研究,在共同研究中提升一线教师的理解、实施课程的能力,帮助一线学校和教师总结、提炼优秀经验,着力建设汇聚和展现一线教师优秀经验的平台。同时,创新职后教师培训形式,选取示范地方和学校,组织教师走进一线学校,将培训变成一线教师的现场实践,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总之,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师范院校的神圣使命。在理解和实施过程中,师范院校要在育人、研究和社会服务上下功夫,主动参与课程的建设实施,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不断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积极贡献。
学习22024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修订新变化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4年版)。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
篇二:2024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024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好《总体方案》要求,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以下简称两清单一安排),为我省教育评价改革确定了目标和路径,明确了清单和任务。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和两清单一安排要求,结合鹰潭工作实际,我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鹰潭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
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成立了全市思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政工作格局。我们建立了全市学校思政工作会议制度,大力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到学校上思政课,精心组织开展思政课活动周活动,举办优质思政课大赛,广泛开展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赛思政课、评思政课四项特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精心讲好思政课、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政德育工作举措,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出台《全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4)》,通过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优化思政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思政德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好开学第一课,设立立德树人基金会,精心组织优秀模范乡贤到学校上思政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二、以破五唯为导向,坚持科学教育评价五唯是旧有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总体方案》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鹰潭市坚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市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
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坚决不搞基于分数、升学、项目、奖励等量化标准的排队和评比,坚决不把排名、评比或者评估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分配政策简单挂钩。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加速推进劳动教育试点改革,加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三、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协同推进评价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指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鹰潭市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这五个关键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将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我们将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
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我们将持续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引导全市上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努力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的时代,赋予中国教育新的使命。鹰潭市将始终坚持科学教育评价导向,不断把教育评价改革引向深入,为教育改革发展装上强大引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024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落实《总体方案》要求,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有关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市,顺应广大师生、
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待,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之战。
《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必须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全市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都要带头学,潜心研究教育,学懂弄通政策。领导小组要带头抓好专题学习,督促指导所有成员单位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部署开展学习研讨,组织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宣讲,确保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培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教育改革评价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总体方案》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学校、家庭、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评价改革上来,搞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在全市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中营造改革氛围,凝聚改革共识。
二是抓实重点任务。《总体方案》全文近6400字,包含导语、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4个版块,仅重点任务篇幅就近4800字。《总体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针对性强,聚焦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进行部署,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并分两个阶段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
《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5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5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就是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通过考核、评估、问责等方式倒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职责,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近年来,新余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在推进科学履职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了新余市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关议事规则;在全市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旁听制度,各级宣传部班子成员、教育部门班子成员、学校班子成员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到校旁听或参加思政研讨1次;全面开足开齐《红色文化》课程,每周同上红色文化教育课、每月同上重大事件思政课,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上思政课;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了督导评价;启动了全国教师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成立了新余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通过了《新余市润心行动实施方案》,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启动润心行动,并建立全市学生身心健康数据平台;全面推行了高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荷工程成为了民生品牌,取得了家长满意、学生开心、学校欢迎、社会赞同的效果,入选了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水花行动让全市1.7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知识,并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大课间体育展示活动等
等。总体看来,新余市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教育的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唯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切实把教育评价改革落到实处。
三是推动改革落地。我将科学履行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新余市委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推动建立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将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察工作、经费监管以及教育督导,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强化结果运用;完善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动并积极参加全省教育改革试点,围绕教育评价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争取形成1-2个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督促协调各部门对照改革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合力推进《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22024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决定学校办学和教育实践导向,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
纲领性文件,从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五个层面进行系统部署,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促进教育评价回归立德树人本位,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反映教育方针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塑造教育管理、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育选择,涵养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近年来,萍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以勇当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姿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治理能力为主抓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聚焦目标抓贯彻,始终把牢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质,将育人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促使教育以人为本。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事业首先是党的事
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髙度重视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和目标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教育系统干部选任考核、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决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
篇三:2024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024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好《总体方案》要求,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以下简称两清单一安排),为我省教育评价改革确定了目标和路径,明确了清单和任务。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和两清单一安排要求,结合鹰潭工作实际,我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鹰潭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
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成立了全市思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政工作格局。我们建立了全市学校思政工作会议制度,大力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到学校上思政课,精心组织开展思政课活动周活动,举办优质思政课大赛,广泛开展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赛思政课、评思政课四项特色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精心讲好思政课、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政德育工作举措,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出台《全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4)》,通过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优化思政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思政德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好开学第一课,设立立德树人基金会,精心组织优秀模范乡贤到学校上思政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二、以破五唯为导向,坚持科学教育评价五唯是旧有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总体方案》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鹰潭市坚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市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
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坚决不搞基于分数、升学、项目、奖励等量化标准的排队和评比,坚决不把排名、评比或者评估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分配政策简单挂钩。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加速推进劳动教育试点改革,加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三、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协同推进评价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指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鹰潭市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这五个关键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将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我们将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
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我们将持续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引导全市上下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努力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的时代,赋予中国教育新的使命。鹰潭市将始终坚持科学教育评价导向,不断把教育评价改革引向深入,为教育改革发展装上强大引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024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落实《总体方案》要求,今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有关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市,顺应广大师生、
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待,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之战。
《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必须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全市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都要带头学,潜心研究教育,学懂弄通政策。领导小组要带头抓好专题学习,督促指导所有成员单位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部署开展学习研讨,组织专家学者、骨干教师进行宣讲,确保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培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教育改革评价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总体方案》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学校、家庭、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评价改革上来,搞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在全市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中营造改革氛围,凝聚改革共识。
二是抓实重点任务。《总体方案》全文近6400字,包含导语、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4个版块,仅重点任务篇幅就近4800字。《总体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针对性强,聚焦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进行部署,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并分两个阶段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
《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5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5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就是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通过考核、评估、问责等方式倒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职责,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近年来,新余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在推进科学履职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了新余市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关议事规则;在全市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旁听制度,各级宣传部班子成员、教育部门班子成员、学校班子成员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到校旁听或参加思政研讨1次;全面开足开齐《红色文化》课程,每周同上红色文化教育课、每月同上重大事件思政课,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上思政课;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了督导评价;启动了全国教师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成立了新余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通过了《新余市润心行动实施方案》,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启动润心行动,并建立全市学生身心健康数据平台;全面推行了高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荷工程成为了民生品牌,取得了家长满意、学生开心、学校欢迎、社会赞同的效果,入选了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水花行动让全市1.7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知识,并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大课间体育展示活动等
等。总体看来,新余市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教育的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唯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切实把教育评价改革落到实处。
三是推动改革落地。我将科学履行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新余市委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推动建立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将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察工作、经费监管以及教育督导,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强化结果运用;完善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动并积极参加全省教育改革试点,围绕教育评价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争取形成1-2个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督促协调各部门对照改革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合力推进《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22024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
升教育质量〃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决定学校办学和教育实践导向,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
纲领性文件,从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五个层面进行系统部署,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促进教育评价回归立德树人本位,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反映教育方针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塑造教育管理、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模式,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育选择,涵养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近年来,萍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以勇当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姿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治理能力为主抓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聚焦目标抓贯彻,始终把牢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质,将育人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促使教育以人为本。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事业首先是党的事
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髙度重视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和目标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教育系统干部选任考核、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决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
篇四:2024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22024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第一篇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4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10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我国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专业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是教育部党组联系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一线校长和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水平平台型教育智库,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决策、服务课程实施、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学会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工作为载体,服务义务教育新课程高质量实施。
一是着力开展好课改培训领航计划,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学会专家和会员遍及全国中小学,是推动课程落地的重要力量。为服务课程改革,学会专门研究制定了课改培训领航
计划。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学会将发挥联系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积极组织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个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训,帮助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新课程标准,用好新修订的教材,改进教学,为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落地、引导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学会贡献。
要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动自觉,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进一步理解培养目标;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理解课程设置;从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进一步理解课程实施。
要通过实施领航计划,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日常运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基础性,在教育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更加突出综合性,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统筹设计和学段衔接;更加突出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动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着力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典型示范。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开展学习宣传、解读培训的同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课程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学会分支机构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全领域,将通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好地联系一线、凝聚一线、服务一线和引领一线,更好地服务课程落实落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和区域教育创新。
学会将综合运用示范推广、展示推广、交流推广、宣传推广、研究推广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推广链条,提升推广实效。
学会还举办有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各分支机构多年来形成了广受好评的观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动,这些阵地、平台都要在服务课程改革落地中贡献力量。
三是着力开展好教育评价创新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机制牵引。在整个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考试评价改革是牵引。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强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
学会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深化教育
评价创新项目,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评价改革为牵引,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牢固树立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破五唯,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带动新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
第二篇近期,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国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期待的主动回应,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同时也为当前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实施,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师范院校有责任助力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教育不断培养优秀的未来新教师、
培训各类在职教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首先,在育人上下功夫,对标新方案新标准,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强化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全面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为师范院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师范院校要对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变化,以高标准、新思路不断革新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和建设,打造通识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例如,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导向,大单元、大主题的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为传统师范类课程的变革提供了新契机。师范院校可适当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探索建设新型师范类课程,将中小学生学习逻辑、发展逻辑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使师范生能够形成关注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将静态抽象知识转化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联的意识。师范生的见习、实习课程,更要加强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实习内容,培育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新教师。
其次,在研究上下功夫,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新方案新标准细化实施。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
依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共同推动才能真正落地见效。师范院校应该聚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组织多学科力量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引导正确理解和执行课程理念,共同服务好课程落地实施。
师范院校要依托学校各类教育类实验室、教材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进一步深化对课程实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围绕文件宣传解读、课程教学改革、学科教材建设、实施过程督导研究、健全评价机制等重点内容,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和政策咨询,加快编写或修订相关学科新教材,参与不同区域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研究,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方案、贡献专业力量。
第三,在社会服务上下功夫,加强与基础教育一线学校的合作,助力在岗教师培训提升。
为更好地组织实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师范院校要积极发挥学科教育及教育资源优势,主动了解研究一线学校、教师的需求,组织专家研发相关培训课程,面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员等提供专项职后培训。例如,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与开发、教学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教学智慧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强化与一线学校的合作研究,在共同研究中提升一线教师的理解、实施课程的能力,帮助一线学校和教师总结、提炼优秀经验,着力建设汇聚和展现一线教师优秀经
验的平台。同时,创新职后教师培训形式,选取示范地方和学校,组织教师走进一线学校,将培训变成一线教师的现场实践,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总之,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师范院校的神圣使命。在理解和实施过程中,师范院校要在育人、研究和社会服务上下功夫,主动参与课程的建设实施,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不断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积极贡献。
第三篇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4年版)。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新时代新课标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之前基础教育之所以强调学科中心、知识中心,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呈现的方式、体系是基于学科逻辑,而不是打破学科逻辑,从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重组各类知识。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地关注生活逻辑。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要基于学
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的课程。此时,就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还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组织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课程的综合,按照生活逻辑将知识组织起来。
新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标准科学定位,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通适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要以通适性为主,确保课程内容对全国绝大多数适龄学生都普遍适用,打好共同基础,同时也兼顾地区差异,为各地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二是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要注重经典,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价值的经典内容;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
三是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关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要严格控制必修容量和难度,为学校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留有空间。
四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要注重定标准、立规矩,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使教学和考试评价有据可依;还要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教师教学实践创新。
新课标的修订,其创新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格。育人目标上,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
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等良好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是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三是用评价引导创新。课标要加强对考试评价的指导,摒弃简单、一刀切的做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标的修订在实践育人上要求更实:
一是明确实践育人具体要求。各学科要进一步明确实践的主题、内容、时间、评价等方面要求,形成刚性约束。比如科学类课程要明确必做实验项目和评价方式,道德与法治课标要明确社会实践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二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要指导教师将学与做结合起来,克服只学不做的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实践、动手操作、经历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基础教育十五年,是一个系统。学校育人必须贯通起来,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当前,一些方面反映,幼小衔接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初高中之间也有部分脱节,各学科之间还有交叉重复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在课标修订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标修订在坚持九年一体化设计的同时,注重前后左右的衔接贯通。
一是幼小衔接。要科学评估学前教育结束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计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坡度要减缓,学习方式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
二是小初衔接。根据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合理安排各学科内容,科学设计深度和难度,体现连续性和进阶性。
三是初高中衔接。结合高中学习和学生生涯发展需要,在初中高年级适当安排延展和衔接内容,为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做好准备。
四是学科间横向配合。注重学科之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有效配合,防止简单交叉重复,形成各学科协同育人格局。
与原方案相比,新修订课程方案有以下三方面变化:
一是将原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名称改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名称保持一致,完整体现课程方案功能。
二是将关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要求作为构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阐述培养目标,反映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
三是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是从日常生活概念到准科学概念再到科学概念的过程,由综合到分化,对课程设置与实施进行调整。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艺术综合,替代音乐、美术分科课
程;鼓励将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地方课程和...
篇五:2024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录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研修总结1教师教育网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总结网络研修总结2信息技术2.0培训心得总结3信息技术2.0培训心得总结4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远程学习总结5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研修总结1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网络研修。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市智慧教育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然而,对于我这样一名中年教师而言,掌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次的网络培训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提升机会,学习了更多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
通过近一个月网络研修,在线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分享,跟诸位老师、同行在一起学习、交流,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提高了对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技能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技巧,收获满满。
首先,信息技术改变了我的认识。曾经以为信息技术就是做课件,放课件,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此次培训过程中,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讲授,观看全国名师的经验分享,和本组老师的沟通交流,深刻认识到自己信息技术知识的匮乏及信息素养的落伍。原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了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听到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新名词,如:未来教室、智慧课堂、班班通、云宽带、云计算、电子书包等,而且通过网络研修真正感受到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及有趣性。
其次,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局限于教材,即便学生看课外阅读书,但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子书来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学习。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云服务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每个学生都能运用电子书包里的教材及学习工具展开预习,课堂上师生互动进行内化。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信息技术素养的与时俱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们学习提升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网络研修和小组探究互动学习,使老师们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氛围。今后,全体教师把研修成果有效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教育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更新了自己信息技术理念,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身上欠缺的地方。
第一、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
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应把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
第二、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不足。日常工作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学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网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总结网络研修总结2
我完成了本年度的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任务,在研修学习中,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提高专业素养,丰富了专业理论。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作如下总结:
一、勤奋工作,积极研修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和研修。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进行网上学习,认真阅读各个专家的成果展示,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提升技术,增长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化教育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我们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已进入2.0时代,即如何实现信
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认真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解,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并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习交流,激励成长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同事们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强信息技术能力,增长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感受颇深,更显终生学习的重要性,使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2.0培训心得总结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培训我已经学习快一个月了。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
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交流视野的开阔通过这个平台,与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美术、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受益匪浅!三、教学方法更新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
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技术2.0培训心得总结4
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自己也积极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总结一下。
一、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而这种变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过程中行为和思想的转变。他要求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应用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给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一只张着嘴的鸭子,任你往你面填东西,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老师只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兖、合作性学习转变。学生可以在网络宽广的天地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总之,通过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使我看到了差距,也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的教学质量。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远程学习总结5
在这个学期中,我有幸参加信息技术2.0培训学习。通过参加了国培研修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这次收获最大的是专家和教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我有以下体会: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上,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且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
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信息技术2.0培训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不仅吸纳了当今最新的技术,而且又致力于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之中。既丰富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又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注入活力。这种研修是以学员为主体,各种资源为辅助,为学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在整个的研修过程中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能,还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在研修过程中,我努力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虽然并不十分完美,有些想法还每来得及实现,但是我的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将引导我在研修结束以后,还要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无疑这将对我的日常工作是起到决定性的知道作用。
这次信息技术2.0培训课程的设置非常科学,经常由问题导入,由思考结束,这种研修充分地挖掘了老师们的学习潜能,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续签优惠政策3篇
- 临沂职业学院《半导体材料分析测试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期铁矿石交易协议样本版
- 口语交际:商量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度参股双方市场拓展协议3篇
- 2024年度汽车维修保养优惠奖励合同3篇
- 2024年版标准内部工程承包协议条款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三位单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1学院新老生交流会策划书范文
- 2024年标准派遣境外工作协议版B版
- 钹式换能器的共振特性研究
- 《我们去看海》阅读答案
- 智慧酒店无人酒店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 考研英语一新题型历年真题(2005-2012)
- 健身房会籍顾问基础培训资料
- 9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总结
- 秀场内外-走进服装表演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
- 【高分复习笔记】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TSGD0012023年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高清晰版)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 全套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富阳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通关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