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某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某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某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某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某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华侨中学2024学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各项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氢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B除去铁粉少量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C检验一氧化碳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

D鉴别软水与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

A.AB.BC.CD.D

2.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

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苯氧气二氧化碳水X

反应前质量/g3.99.6000

反应后质量/g006.62.7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13.5

B.物质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

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4.化学中常常出现“1+母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10g锌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25℃,1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g氯化钠溶液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应直接加热,不必进行预热

C.实验时,若固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lg~2g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6.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

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

C.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包含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水操作,其中明显涉及化学变化的是消毒

B.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做硬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a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实验不仅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还说明了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会发生改变

8.吸水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泥沙吸水B.生石灰吸水C.活性炭吸水D.纸巾吸水

9.合理使用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意义,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NH4NO3B.KNO3C.CO(NH2)2D.K2SO4

10.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的质量比为1:1:4

11.下列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之初,要不时地移动试管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时,先在软质塑料瓶内加水,后通入二氧化碳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

D.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CO2:先通过灼热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12.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13.电解水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B.玻璃管a中的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C.玻璃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该实验证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4.丙二醇有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笺⑥熔点65?⑦无腐蚀

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15.下列归纳中,错误的是

A.铜、石墨、石灰水都具有导电性

B.H2、02、CO2都能用排水法收集

C.C、S、P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气体

D.AkZn、Fe都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2018年宣布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是化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它的创建要归功于俄国化学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BC

试回答下列问题: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写字母编号)。A

和B两种粒子的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填“得到”或“失

去")电子。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

18.(8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冶炼

资料一:考古工作者从安阳的商代铸铜遗址中,发现当时冶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石碳酸铜

CU2(OH)2CO3],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1000C左右。

资料二: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可能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将孔雀石溶于硫

酸中得此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中即可得铜。关于“曾青”和孔雀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属于盐,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B前者属于酸,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

C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D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用现代化

学的观念审视,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A局温

①CU2(OH)2c03=2CUO+CO2T+H2O@2CuO+C=2CU+CO2T

高温高温

③CuO+CO^=Cu+CCh@CO2+C^=2CO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⑵的四个反

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填序号,下同)__,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一—o资料二中,假设溶解孔雀

石的酸是稀硫酸,写出用此方法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o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

碱式碳酸铜由Na2CO3»10H2O与CUSO4«5H2O反应制备,原理:

2CuSO4+2Na2cO3+H2O=Cu2(OH)2c(hJ+2Na2sO4+CO2T。称取14.0gCuSO4・5H2。、16.0gNa2C03«10H20,用研钵分别

研细后再混合研磨,立即发生反应,有“啜啜”声,而且混合物很快成为“黏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

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SCI?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

色晶体。

①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啜哦”声的原因是

②撤离热源的目的是

组成测定:

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用Cu(OH)2・CuCO3表示碱式碳酸铜是不准确的,较为准确、科学的表达式是mCu(OH)2»nCuCO3,

不同来源的碱式碳酸铜的m、n值需要具体测定。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过测定碱

式碳酸铜在灼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推导出碱式碳酸铜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含量,即可求出m和n的比值。

③三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则该样品中m:n=__,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是水,则该测定值比理论值__(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已知该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64g/L)

实验序号样品质量/gCO2体积/mL

10.54244.82

20.54244.80

30.54244.78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小思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瓶塞破损的淡黄色固体,标签标明该固体是过氧化钠。该固体是否已经变质?于是

他和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iOi)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中制氧气,其原理为:

lNaiOi+lCOi=lNaiCO3+Oi

lNaiOi+lHiO=4NaOH+Oif

[分析猜想]美奇同学根据观察并结合所给资料判断。该固体中一定还含有NaiOi,理由是。

他进一步对固体成份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只含NaQ②含NaiCCh和NaiOi两种物质

③含NaiCCh、NaOH两种物质④含NaiOi、NaiCCh和NaOH三种物质

[问题分折]请你说明提出猜想③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固体的成份,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与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现象:有气泡产生,木条燃烧程

足量蒸储水,并将带火星木条伸固体中含有NaiOi.

度增强

入试管内

②将①所得溶液平均分为两份,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现象:_____固体中含NaiCO3

③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1)产生白色沉淀;(1)溶液

BaCh溶液,充分反应后取上层固体中含有NaOH

变红

清液滴入无色酚儆

请写出实验③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

有同学认为通过定量计算可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NaOH.具体方案如下:①取一定量固体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测定产

生氧气的质量。②向①中加入足量的CaCh溶液,通过、洗涤、干燥称量产生沉淀质量,进而计算出固体中含

NaiCCh的质量。③判断固体中是否含有NaOH。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D

【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水,而氧气、氢气不能,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

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分别滴加肥皂水,起泡较多的是软水,没有或很少的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

合理。

故选D。

【题目点拨】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C

【解题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9g+9.6g=6.6g+2.7g+m,m=4.2g,不符合题意;

B、物质X属于生成物,不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C、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9gX:100%=3.6g;

12x6+6

苯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9gx-xlOO%=O.3g

12x6+6;

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为9.6g;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6gx---xlOO%=1.8g;

12+16x2

32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6gx--——xl00%=4.8g

12+16x2;

2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7gx——xlOO%=O.3g;

2+16

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x*-xl00%=2.4g;

2+1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质量不变,故X中含碳、氧元素,不含氢元素,设X的化学式

为:CxOy,故12x:16y=(3.6g-1.8g):(9.6g-4.8g-2.4g)=1.8g:2.4g,x:y=l:1,故X为CO,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符合题意;

D、物质X不含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目点拨】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3、D

【解题分析】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A不正确;

B、碳在氧气中燃烧不生成黑色固体,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B不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应该升高,选项C不正确;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选项D正确。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的易错点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太低,只有在氧气中或氧气含量很高的时候,铁丝才

能燃烧。

4、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L,错误;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0g

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正确;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溶液的质量肯定小于

20克,错误;D、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可知,不能得到20克氯化钠溶液,错误。故选B

考点:分子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溶解度。

5、D

【解题分析】

A、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于试管上方,不得与试管内壁接触,避免污染试剂,选项A错误;

B、试管加热液体前应先预热,避免局部过热引起试管炸裂,选项B错误;

C、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选项C错误;

D、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壁,以免液体洒出,选项D正确。故选D。

6、A

【解题分析】

Mg+2HCl=MgCl2+H2T

解:镁、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为:242,

2A1+6HC1=2A1C13+3H,T

546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镁和铝和足量稀盐酸反应时,铝和稀盐

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天平指针最后偏向左;因为镁比铝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镁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和

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因此开始时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速率快,天平指针偏向右,因此向左、右两边烧杯中分

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既要考虑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又要考虑反应速度。

7、C

【解题分析】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包含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水操作,沉淀、过滤、吸附除去难溶于水、有颜色和气

味的物质,几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消毒过程利用氯气等物质的氧化性进行灭菌,涉及化学

变化,A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做硬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

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B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b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试管收集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为

淡蓝色,C选项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不仅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还说明了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

前后会发生改变,D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以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考查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考查电解水的结论。

以水为载体进行综合考查,识记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是解

题的关键。

8、B

【解题分析】

发生化学反应必然有化学变化存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此题只需判断是否发

生化学变化即可。

【题目详解】

A.、泥沙吸水只是泥沙的状态改变,未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吸水会生成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符合题意;

C、由于活性炭自身有许多微小毛孔,所以很容易形成毛细现象,把水吸入,未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纸巾吸水只是状态改变,未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9、B

【解题分析】

复合肥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

【题目详解】

A、在NH4NO3中只含有N一种营养元素,它是氮肥,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在KNO3中含有K、N两种营养元素,是复合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在CO(NH2)2中只含有N一种营养元素,是氮肥,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在K2s04中只含有K一种营养元素,是钾肥,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肥料的区别,知道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料中所含营养元素的不同,便可解答。

10、B

【解题分析】

A、只有氢气中含有氢分子,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1)x4=0解得x=+3,正确;

C、硼氢化钠含硼、氢两种非金属元素,错误;

D、硼氢化钠中Na、B、H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4,错误。故选B

11、A

【解题分析】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之初,要先给试管预热,不时地移动试管,待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符合题意;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时,应先通入二氧化碳,后加水,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压强变小,软质塑料瓶会变

瘪,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pH值时,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再与标准比色卡

对照,不能将试纸润湿,会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会影响二氧

化碳的检验,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再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固体由黑变红,

说明有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2、B

【解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氧化铁呈红棕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铁呈黑色,

故A正确;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CO,以防铁重新被氧化,故B错误;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一氧

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点睛:铁工业上属于黑色金属,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呈黑色。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我们检

验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

13、A

【解题分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

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

【题目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玻璃管a生成的气体较少,是氧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B不正确;

C、玻璃管b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不正确;

D、实验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不能证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故

选Ao

【题目点拨】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14、B

【解题分析】

丙二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丙二醇的可燃性、

无腐蚀性、可以用作催熟剂等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丙二醇的化学性质。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②③⑤⑥。

故选:Bo

【题目点拨】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5、C

【解题分析】

A、铜、石墨、石灰水都能够导电,具有导电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出难溶于水,02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一般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在水上加一层油

膜,避免一部分CO2溶于水,H2、02、CO2都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B不符合题意;

C、P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选C项符合题意;

D、Al、Zn、Fe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发生置换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门捷列夫

【解题分析】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元素周期表的诞生是化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它的创建

要归功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22.99BC最外层电子数得到C1

【解题分析】

(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钠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

为11,表示原子序数为U;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根据决定元素种

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3)由图示可知A、B

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4)C表示的粒子

表示氯离子,符号为:Clo

18、DD③①CU2(OH)2CO3+2H2SO4=2CUSO4+CO2T+3H2OFe+CuSO4=FeSO4+Cu反应中有

CO2气体生成防止CU2(OH)2c。3受热分解3:2偏大

【解题分析】

四大基本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孔雀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碳还原

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稀硫酸和孔

雀石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碳和水。

【题目详解】

一、(1)“曾青”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属于盐,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1,属于盐,故选D。

⑵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是孔雀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CO2T+H20,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T,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CjUcu+CO?,

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旦典2cO,故选D。

(3)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