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概述_第1页
政府预算概述_第2页
政府预算概述_第3页
政府预算概述_第4页
政府预算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府预算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政府预算起源与发展,掌握政府预算及相关概念,理解政府预算为了改革方向。主要内容:政府预算起源与发展,政府预算及相关概念,政府预算改革方向。重点:政府预算及相关概念,政府预算改革。难点:政府预算改革。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起源与发展一、早期的政府预算活动我国大约出现在西周,西方大约在古罗马时代。主要是对政府财政收支的粗略估计或记账,并未形成一般性、规范化的政府预算制度。原因:(1)王室个人财产、生活开支与国家财政未严格区分。(2)生产力落后。(3)缺乏法治。二、现代政府预算的产生与发展(一)英国政府预算产生“预算”的英语表述为budget,最初涵义是政府收付钱款的“皮袋子”即“公共钱包”。后演变为政府提交立法机构审批的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预算制度就是由此形成并演绎出来的一整套法律制度体系,即政府预算活动的一般性、规范化行为方式。现代政府预算最初产生于英国:以1215年《大宪章》的签署为标志。其形成过程是以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民众的议会与代表统治者的封建君主争夺政府财政收支控制权的斗争过程,并最终以议会的获胜而形成。

英国现代政府预算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直接税及军事支出的控制。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签署,议会控制了兵役税、封建协助税和军事支出。以法律形式正式肯定议会对国王课税权的限制,确认了“非赞同毋纳税”原则。第二阶段,间接税及民用支出的控制。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议会完全控制了包括关税等间接税在内的所有税收的课征权,同时将财政支出控制权逐步扩展到民用支出,并通过建立拨款制度实施控制。

第三阶段,所有财政收支的控制。

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确立王室年俸制度,将财政收支控制权进一步扩展到君主的“非议会收入”(相当于非税收入)、“非议会支出”和政府债务。该制度是议会控制财政权的重大进展,它意味着整个君主收支都被置于议会的控制之下了。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不经议会批准王室政府不得强迫任何人纳税或作其他缴纳。

1789年议会通过了《联合王国总基金法案》,规定了征税收人和使用预算支出都必须经过议会批准,并采用按年分配收支,在年前做出收支计划,提请议会审批和监督的办法。

第四阶段,政府举债权的控制。1688年后,议会完全控制了政府借款权,形成政府借款必须经过议会批准的制度。第五阶段,王室年俸的控制。

1782年的《民用基本法案》,是拨款制度的转折点。该法案则将王室年俸划分为8个大类,开始了政府向议会提交详细民用预算的过程,是政府预算制度的一个重大进展。之后,逐步将君主的个人支出和政府的行政支出相区分。

1830年开始,议会对于君主所需的支出款项,每年都要重新授权,而不是给予终身授权。王室年俸被限制在王室家庭和宫廷的花费上,从而将王室年俸从政府其他财政支出中完全划分出来。

1831年,所有的民用支出预算都从王室年俸中剔除,并进行了再分类。到了1837年,旧的王室年俸制度实质上已被废除了。第六阶段,审计制度的建立最终促成英国现代预算的建立。

19世纪初,确立按年编制政府预算,同时规定设立国库审计部和审计官对议会负责,监督政府按指定用途使用经费。受托责任和审计制度的确立,是现代政府预算最直接的体现和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最终促成英国现代预算的建立。

英国的政府预算,从公元13世纪开始,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到19世纪初,才发展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政府预算。

(二)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产生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建立于1939年(联邦政府成立132年后)。美国联邦预算制度基本上是汉密尔顿个人天才的产物。1789年美联邦政府成立财政部,1800年规定财政部要向国会报告其财政收支汇总情况。1865年南北战争后,国会成立了拨款委员会,主管财政收支。宪法要求所有的政府收入支出,都必须经由众议院的立法批准。

1908一1909年,政府开支急剧上升,联邦财政连年赤字。1910年总统责成研究建立联邦预算制度。1921年国会通过《预算和会计法令》,成立国家预算局,同时授权总统向国会提交联邦预算。1939年创建总统办公室,把预算局从财政部转到白宫总统办公室,形成财政部管收入,预算局管支出的格局。

(三)我国政府预算的产生与发展1.旧中国政府预算的产生。我国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清朝末年(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表现为清政府颁布的《清理财政章程》。

1896年康有为提出编制政府预算。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1908年清政府颁布我国第一部预算条例——《清理财政章程》。1910年起由清理财政局主持编制政府预算工作,开创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的政府预算编制工作。

2.1949年后我国政府预算的演进(1)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阶段:1949—1951年。(2)政府预算制度的长期稳定阶段:1952—1992年。(3)政府预算制度的初步改革阶段:1992—1998年。(4)政府预算制度深化改革阶段:1998年以后。三、现代政府预算的产生与发展的动因(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政府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政府预算和发展产生的根本动因。(2)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为政府预算产生和发展具备了必要性条件。(3)商品经济的发展,财政活动的货币化,政府预算产生具备了可能性条件。第二节政府预算的概念及特征一、政府预算概念政府预算是政府一定时期的具有一定法律形式和制度保障的货币资金收支计划,是集中和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实施财政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形式表现为,按一定标准,分门别类地填列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特定表格,即政府收支一览表。简而言之,政府预算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二、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1.计划预测性。2.综合完整性。3.公开透明性。4.法律性。5.年度性。6.谨慎性。第三节政府预算政策与有效管理原则一、政府预算政策政府预算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而制定的指导政府预算工作和处理各种政府预算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准则。主要包括年度平衡预算政策、功能财政预算政策、周期平衡预算政策、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政策、综合性预算政策等类型。

(一)年度平衡预算政策年度平衡预算政策是指政府的预算收支应该每一年度都维持平衡,应当根据政府收入能力来安排政府的支出计划,不能发生赤字,并反对政府发行公债。年度平衡预算政策是古典经济学派财政学者的一贯主张,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预算政策。

(二)功能性预算政策功能性预算政策是指预算政策应具有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总体目标的功能,而不是单纯强调对政府活动的控制,所以,称之为功能性预算政策。功能性预算政策强调,政府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倡导者有汉森、雷纳等人。

(三)周期性预算平衡政策周期性预算平衡政策也称为循环性预算平衡政策。这一预算政策主张政府预算收支的平衡,应以整个经济周期为依据,无须强求每一个预算年度预算收支的平衡,也就是说只要求政府的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在一个经济周期内的平衡即可。该政策同时兼顾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双重目标。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

(四)充分就业的预算政策充分就业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充分就业的预算政策是另外一种折衷性质的预算政策,其目标是运用各种预算收支工具,来达到充分就业,并进而谋求物价的稳定。该政策不同于周期性预算平衡政策,实质就是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它的预算收支属于自发性的调整变动,税收收入与国民收入水平保持正相关关系。

(五)综合性的预算政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必须设计一种兼具上述各种预算政策优点的综合性预算政策。综合性预算政策的内容除包括年度预算平衡政策与功能性预算政策的特点外,还应合理协调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综合人为性政策措施与自发性经济稳定因素,形成一种折衷性的预算政策。二、政府预算有效管理原则政府预算有效管理原则是指一国政府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及结果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整个预算过程有效管理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一般认为,为确保政府预算有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政府预算管理的范围应全面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与方向。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将在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预算法》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这是其亮点之一:首次态度鲜明地提出“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这标志着所有政府财务行为均需纳入预算管理与监督的制度范畴。其重大意义体现在:第一,有利于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与规范性,通过整治政府预算的碎片化管理方式,进而清除预算外与体制外资金的滋生环境;第二,有利于预算过程的社会监督,通过政府全部收支情况的公开透明,必将提高公众对政府预算过程的关注度,进而逐步形成良性的社会监督氛围;第三,有利于预防行政腐败,通过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完全置于“阳光”之下,使得腐败行为失去藏身之地。(二)年度性原则政府预算应按预算年度编制、执行和决算,预算收支的年度界限必须明确具体,不得含糊。(三)前瞻性原则要求政府预算管理在注重年度预算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兼顾中长期政府预算管理,要树立前瞻性管理理念。

(四)法定程序原则要求政府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经立法机关批准,受立法机关约束。(五)公开性原则指政府预算应该是对全社会公开的文件,其内容能为全社会所了解,政府预算的整个运行过程要透明。2010年3月1日财政部颁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

新《预算法》的第一个亮点是:不仅首次将政府预算信息的公开与透明纳入其中,而且在不同的相关条款中多次提及。其中第一条就提出要“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对于人大批准的各级政府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等报告,以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新预算法第十四条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社会公开。除此之外,有关财政的一些专项工作,例如政府采购情况、转移支付政策与执行等情况,新预算法第十四条和第十六条也要求必须及时公开。

(六)绩效导向原则要求政府预算管理全过程要树立绩效理念,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新《预算法》的第二个亮点是:首次提出预算绩效的概念,并将绩效的思维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以及预算审查的各个环节之中。第一章总则中,将“讲求绩效”列入各级预算所要遵循的五原则之中;第四章预算编制中,将上年度预算支出绩效的评价结果作为各级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第六章预算执行中,要求各级政府及预算部门与单位,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在有关预决算审查的章节中,明确要求人大负责审查年度预算如何提高绩效以及重点项目支出结果绩效的情况。可以预见,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审查将终结粗放管理阶段,从而进入绩效管理的科学轨道。(七)责任制原则要求在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全面建立责任制,落实责任,明确责任,追究责任。新《预算法》将法律责任从3条3款增加到5条25款。如果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违反预算法规定,除了责令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之外,新预算法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规定了具体的法律责任。

增加追究行政责任的6种情形:一是未依照本法规定,编制、报送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和部门预算、决算以及批复预算、决算的;二是违反本法规定,进行预算调整的;三是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有关预算事项进行公开和说明的;四是违反规定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和其他财政收入项目的;五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使用预算预备费、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超收收入的;六是违反本法规定开设财政专户的行为。增加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六种情形:一是未将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列入预算或者虚列收入和支出的;二是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预算收入的;三是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应当上缴国库的预算收入的;四是改变预算支出用途的;五是擅自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的;六是违反本法规定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办理预算收入收纳、划分、留解、退付,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冻结、动用国库库款或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库款的行为。增加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两种情形:一是违反本法规定举借债务或者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二是挪用重点支出资金,或者在预算之外及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行为。增加依法给予处分的四种情形;新《预算法》第95条增加责令改正,追回骗取、使用的资金,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是改变法律、法规规定预算收入上缴方式的;二是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预算资金的;三是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四是其他违反财政管理规定的行为。第四节政府预算分类与政府预算体系一、政府预算分类(一)按照预算级次划分,政府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一般来说,有一级政府就应有一级预算。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级预算。政府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1.中央预算。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及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或补助数额组成。中央政府的预算收支活动,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2.地方预算。地方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的通称,包括省级及省级以下的预算。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二)按照政府预算收支管理范围大小划分,政府预算分为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1.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的预算,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汇编而成,不仅包括本级政府一般财政收支和特别预算,也包括下级政府的总预算。2.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具体制度和方法,它是由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编制的,反映各个政府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的政府预算。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

3.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单位预算可分为一级单位预算、二级单位预算和基层单位预算。单位预算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三)按照政府预算收支内容的不同结构划分,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1.单式预算。单式预算是指将政府的全部预算收支汇集编入一个表格内,形成一个预算收支对照表。是传统的预算组织形式。2.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预算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不同分别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它是从单一预算组织形式演变而来的。

(四)按预算作用的有效期不同,政府预算可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1.年度预算。指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即经过立法机关审批的预算收支必须在一年执行才有效。2.中长期预算。中长期预算也称为中长期财政规划,一般有效期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计划称中期计划,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编制5年的中长期计划,10年以上的计划称长期财政规划。

(五)按照法律效力不同,政府预算可分为正式预算、临时预算和追加预算1.正式预算。指政府编制的预算草案,经立法机关审批通过后政府预算。2.临时预算。指为解决预算成立前的政府经费开支,作为在正式预算成立以前进行财政收支活动而事先编制的暂时性的预算。

3.追加(修正)预算。正式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情况的变化需要增减正式预算收支时,须再编制一种预算作为正式预算的补充,这就是追加预算或修正预算。把成立后的追加预算或修正预算与正式预算汇总执行的预算,称之为追加(修正)后预算。

(六)按照预算收支的平衡状况不同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1.平衡预算。是指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2.差额预算。是指预算收入不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预算称为盈余预算。预算收入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称为赤字预算。二、政府预算体系(一)政府预算体系的涵义政府预算体系是指政府预算收支按一定组合方式组成的统一体。常见的有政府预算内容体系和政府预算组织体系两种组合方式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政府预算内容体系政府预算内容体系是指依据政府预算内容的不同类别划分,采用复式预算编制方式而形成不同的预算共同组成的统一体。新《预算法》增加了第五条:“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我国的政府预算内容体系是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共同组成的各有分工又功能互补的复式预算体系。

1.公共财政预算,又称为一般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3.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发生的收支预算。

4.社会保障预算,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

(三)政府预算组织体系政府预算组织体系指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划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而确定的各级次预算、部门预算和预算单位,按组织方式构成的统一体。我国政府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市、县(市、自治县)和乡(镇)预算组成,因此,我国的政府预算组织体系由五级预算组成。第五节政府预算职能与作用一、政府预算职能政府预算职能是指政府预算所具有的内在功能。一般认为政府预算具有资源配置、稳定经济、反映、监督和控制五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即政府预算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2.稳定经济职能。通过实施赤字、盈余或平衡预算政策,刺激、抑制或平衡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目标。

3.反映职能。政府预算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4.监督职能。即具有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

5.控制职能。即具有控制政府部门收入和支出的功能。二、政府预算的作用1.政府预算是政府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预算收支活动体现财政分配活动中的筹集和使用资金两个方面。2.政府预算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职能的重要工具。政府预算集中资金只是手段,分配资金满足国家各方面的需要才是目的。

3.政府预算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运行状态。预算收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预算支出反映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政府预算是以计划为基础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预算必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预算调控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一是控制社会总供求。二是调节结构。三是公平分配关系。第六节政府预算过程政府预算过程又称为政府预算周期、政府预算循环。包括政府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绩效评价四个阶段组成等环节组成。1.预算草案的编制。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遵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测算,并将测算结果填入事先设定的预算表格中,同时附上必要的文字说明而形成预算草案的过程,是整个预算过程的起点。

2.预算审批。是指从政府行政部门及其主管官员向立法机关提交预算草案,接受立法机关对预算草案的审议和批准的过程。在我国的政府预算草案只有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正式预算。

3.预算的执行。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将经过立法机关批准以后的正式预算付诸实施的过程。即资金支付和筹集等预算方案付诸实施。是整个预算周期的重要环节,是组织预算收支任务实现的过程。包括组织预算收入、拨付预算支出、动用预备费等内容。

4.决算与绩效评价。决算是对政府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年度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最终反映,也是政府经济活动结果在财政上的集中表现。绩效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政府预算管理部门对政府预算收支执行的结果实施检查、考核的过程。主要是考察某项预算及其执行主体部门、单位在怎样的程度上适当地履行了它们的职责。第七节政府预算管理及管理职权划分一、政府预算管理(一)政府预算管理的含义政府预算管理是指政府依据法律、法规,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等活动。政府预算管理是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

(二)政府预算管理的目的1.确保政府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直接目标)2.提高政府预算效率。(中心目标)3.控制预算风险。二、政府预算管理职权划分政府预算管理职权是指依法确定和支配国家预算的权力和对于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监督权力的总称。我国《预算法》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中承担的职权有明确规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职权包括: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包括: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职权包括: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包括: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以下简称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设立预算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职权包括: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三)国务院及财政部的预算管理职权。国务院的预算管理职权包括: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财政部的预算管理职权包括: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和下级政府各部门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五)政府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的的预算管理职权。政府各预算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是:负责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的编制权。有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的组织和监督权,有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报告权。各预算单位的的预算管理职权是: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六)各级政府审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各级政府审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是: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添加:政府预算的宏观调控效应分析(一)政府预算的排挤效应排挤效应(crowdingouteffect)所谓排挤效应是指在市场容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政府的参与行为对私人部门的市场份额、私人企业的进入和成长产生的限制作用。

学院教材P28(二)政府预算的乘数效应1、政府支出乘数2、税收乘数3、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财政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三个乘数的统称,乘数就是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这个概念在1931年由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的学生理查·康恩(Richar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