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通过百家争鸣的背景分析,培养学生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2.时空观念理清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时间的分期,认识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学习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表现,商鞅变法的内容,百家争鸣时期的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百家争鸣的原因及意义知识导航1、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①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礼崩乐坏)②经济:铁犁牛耕;③思想:百家争鸣;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前350)(1)内容:政治:①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②普遍推行郡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小家庭政策③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评价:进步性: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②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局限性: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加速了秦朝的灭亡。3、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哲学主张:①“仁”,“礼”(思想核心);政治②“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③“克己复礼”(维护礼乐制度);教育④“有教无类”(打破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地位,教育平等性),因材施教(教育针对性)⑤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传承文化作出重要贡献)4.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春秋后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哲学主张:①万物本原是“道”;②唯物史观:追求天人合一;③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④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5、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1)背景:①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②阶级:旧的贵族等级体系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③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④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2)代表:儒家:孟子(亚圣,代表新兴地主):“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代表新兴地主):人性恶;隆礼重法,君舟民水;道家: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相生相胜”理论;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提倡节俭,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变法革新(3)影响: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③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达标检测1.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一统趋势加强 B.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C.铁犁牛耕的使用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礼制,重现几百年前的西周盛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反映了他们()A.都信奉敬天保民 B.都意在维护统治C.都主张以吏为师 D.都强调德治思想3.《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祭祀)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这说明先秦时期()A.自然崇拜现象普遍 B.宗教信仰趋于一致C.王族地位被神圣化 D.人文主义色彩浓郁4.荀子主张“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者之政也”。该主张()A.得到了诸侯国的普遍支持 B.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适应了官僚制形成的需要 D.意在重建宗法等级秩序5.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在各级贵族中,并世袭享有特权。战国时代魏国和楚国通过变法削弱世袭特权,秦国通过军功爵制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强调军功而淡化世袭身份。魏、楚、秦等国的做法()A.标志着世卿世禄制彻底消亡 B.推动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C.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 D.是分封制存在的重要理论基础6.读下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生产关系出现重大调整 B.土地私有制开始瓦解C.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D.郡县制在全国实行7.春秋时期,晋国的魏绛认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孔子提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反映出当时的知识阶层()A.推崇德政的时政方针 B.消极看待社会发展前景C.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 D.革故鼎新成为普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