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1页
第1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2页
第1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3页
第1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4页
第1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训练范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秋•莆田期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十音八乐,是莆田地区传统的民间说唱曲种,也是器乐演奏的乐种。下列哪种乐器的发声体与其它三种不同()A.铜锣 B.唢吶 C.笙 D.竹笛【答案】A【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铜锣发声时是由锣面的振动产生的;BCD、唢呐、笙、竹笛,它们发声时都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这三种乐器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故选:A。2.(2022秋•淄博期末)以下几个实验活动或现象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用力吹长短不一的吸管,比较声音的不同 D.放在玻璃钟置内的电铃正在发声,将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答案】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把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C、用力吹长短不一的吸管,空气柱的长度不同,频率不同,比较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放在玻璃钟置内的电铃正在发声,将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2秋•武昌区期末)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哨音是由管内棉花振动产生的 B.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小 D.哨音跟小红说话的声音的音色相同【答案】B【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C、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反之,音调变低,故B正确,C错误;D、哨音跟小红说话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4.(2022秋•莆田期末)《古今注•舆服》记载:“记里鼓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辨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音色不同 B.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鼓槌传播的 C.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D.击鼓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A、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所以辨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音色不同,故A正确;B、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C、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与击鼓快慢无关,故D错误。故选:A。5.(2022秋•庄河市期末)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A.在教室周围植树 B.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答案】A【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解答】解:A、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故B不符合题意;C、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2秋•惠州期末)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缓解“热岛效应”【答案】A【分析】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解答】解: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A。7.(2022秋•思明区期末)研究人员发现:番茄植株遭受伤害会发出响度很小,人耳无法听见的超声波求救声,把它录音下来,为了让人耳也能听到番茄发出的“尖叫”声,需对放音设备进行的调节是()A.缩小音量、高速播放 B.缩小音量、低速播放 C.放大音量、低速播放 D.放大音量、高速播放【答案】C【分析】用超大音量,会增加声音的响度;用超低速度播放,会降低声音的频率。【解答】解: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用超大音量播放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超低速度播放可以使声音音调变低,这样人耳就能听到番茄发出的“尖叫”声。故选:C。8.(2022秋•郯城县校级期末)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答案】C【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在相同温度情况下,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不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而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故D错误。故选:C。9.(2022秋•思明区期末)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带振动的幅度越来越大【答案】B【分析】(1)根据五线谱标识可知,“大家一齐”的简谱为“1、2、3、4”,即音调逐渐在升高。(2)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是指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解答】解:AB、“大家一齐”的简谱为“1、2、3、4”,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频率的定义是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所以判断出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减小,故A错误,B正确;C、听到小玲的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以声波的方式传入人耳,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故C错误;D、振动的幅度决定其响度的大小,不一定增大,故D错误。故选:B。10.(2022秋•武昌区期末)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通过观察鼓面上的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是“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D【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声速与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控制噪声从三方面着手: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解答】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甲图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丙图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正确;D、“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D错误。故选:D。11.(2023•开福区三模)“湘剧”是湖南省最主要的地方大戏剧种,由昆腔、弋阳腔及湖南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关于“湘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演唱“湘剧”时发出的高、低音都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湘剧”中的高音一定比低音的响度大 C.“湘剧”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音的速度比低音快 D.委婉、流丽的“湘剧”一定是乐音【答案】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音调无关。(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乐音可能是噪音。【解答】解:A、演员演唱“湘剧”时发出的高、低音都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湘剧”中的高音不一定比低音的响度大,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B错误;C、“湘剧”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音的速度和低音的速度相同,故C错误;D、委婉、流丽的“湘剧”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时是噪音,故D错误。故选:A。12.(2022秋•池州期末)课外兴趣小组利用手机声音传感器软件探究音叉和笛子声音的波形,得到如图所示波形(振幅﹣时间关系图,横坐标时间、纵坐标振幅,每格单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A【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A.甲、乙在相同时间内的波峰个数都是2个,频率相同,也就是音调相同;而且它们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相等,振幅相同,也就是响度相同,故A正确;B.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有2个波峰,丙有1个波峰,说明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C.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有2个波峰,丁有2个波峰,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但是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D.丙、丁的波峰到波谷的距离不等,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2分)13.(2022秋•凤山县期末)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因为发声体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而导致影响生活环境的。【答案】传播过程中;响度。【分析】(1)减弱噪声的基本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噪声是由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的响度一般很大。【解答】解: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因为发声体的响度大而导致影响生活环境的。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响度。14.(2023•吉州区一模)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开考前,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一只蝴蝶1min内振翅300次,其翅膀振动发出的是次声波(选填“可听声”“次声波”或“超声波”)。【答案】振动;次声波。【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人耳朵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是超声波,比较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一只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能振动300次,则它的振动频率f==5Hz<20Hz,因此是次声波。故答案为:振动;次声波。15.(2022秋•兴城市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这时听到玻璃罩内闹钟的铃声会变弱(填“强”“弱”或“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答案】弱;真空【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这时听到玻璃罩内闹钟的铃声会变弱,进一步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弱;真空。16.(2023•思明区二模)兔年春晚节目《百鸟归巢》是我国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曲中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主要是模拟声音的音色,发声体是空气柱。【答案】音色;空气柱。【分析】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解答】解:在乐曲中,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这主要是模拟鸟啼声的音色,发声体是空气柱。故答案为:音色;空气柱。17.(2023•重庆)广泛应用在航海上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爱华同学想起这些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常常会轻声哼唱《爱我中华》,“轻声”的“轻”是指声音的响度小。【答案】指南针;响度【分析】指南针广泛应用在航海上;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解答】解:广泛应用在航海上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指南针推动了地理大发现;“轻声”的“轻”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答案为:指南针;响度。18.(2023•九龙坡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当同学们交流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答案】空气;声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同学们交流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从控制噪声角度来看,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空气;声源。19.(202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这是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吹奏乐器,具有巨大的文物和考古价值,吹奏骨笛时,骨笛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内的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答案】振动;音调【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解答】解:吹奏骨笛时,骨笛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内的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振动;音调。20.(2023•潮南区模拟)一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555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3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此超声波经过的路程是1020m,该车的速度是30m/s。若该路段限速120km/h,则该车不超速(选填“超速”或“不超速”)。【答案】1020;30;不超速。【分析】(1)根据s=vt计算超声波经过的路程;(2)根据题意知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后与汽车相遇的时间,超声波单趟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即为发出超声波时到汽车的距离,根据v=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汽车的速度,比较汽车的速度与限速判断是否超速。【解答】解:(1)根据v=可得,此超声波所经过的路程:s声=v声t=340m/s×3s=1020m;(2)若汽车的速度为v,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1.5s后与汽车相遇,由v=可得,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路程与超声波运动的路程关系式为:v×1.5s+340m/s×1.5s=555m,解得:v=30m/s=108km/h,因为108km/h<120km/h,所以则该车不超速。故答案为:1020;30;不超速。21.(2023•延津县三模)书声琅琅响彻走廊,每一天早晨努力的孩子,都让人心情舒畅。读书声通过空气传播向四面八方。有的班级读书声音洪亮,有的班级声音小,这个大小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答案】空气;响度。【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人耳能感觉到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外,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读书声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班级读书声音洪亮,有的班级声音小,这个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答案为:空气;响度。22.(2022秋•城关区期末)汽车的倒车雷达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组成,倒车时正在工作的倒车雷达就是利用超声波(填“无线电波”、“超声波”或“次声波”)传递信号的。下列为同一示波器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响度(填“音调”或“响度”)相同;甲和丁的音调相同(填“音调”或“响度”)。【答案】超声波;响度;音调。【分析】(1)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2)声波的疏密表示音调;声波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表示响度。【解答】解:汽车的倒车雷达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组成,倒车时正在工作的倒车雷达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号的。由图可知,甲和丙的响度相同;甲和丁的音调相同。故答案为:超声波;响度;音调。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2分)23.(2023春•巴彦淖尔期中)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从而得出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低(填“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正常声波”);(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快(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选填“高”或“低”)。【答案】(1)响度;(2)真空不能传声;(3)低;次声波;(4)快;高【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4)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解答】解:(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从而得出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答案为:(1)响度;(2)真空不能传声;(3)低;次声波;(4)快;高。24.(2022秋•兰考县期末)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1001.02F铜1000.76G钢10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并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再改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紧琴弦,用相同的手法拨动琴弦并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答案】(1)A;B;C;A;D;F;100;(2)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并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再改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紧琴弦,用相同的手法拨动琴弦并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题中给出了影响音调高低的可能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在解决此类多因素的探究实验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解:(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应选用编号A、B、C的琴弦进行实验;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改变琴弦的长短,应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改变琴弦的材料,应选用编号为E、G、H的琴弦进行实验,由表中数据可知,E、G、H长度相同,所以需要填入的数据是100;(2)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再改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紧琴弦,用相同的手法拨动琴弦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A;B;C;A;D;F;100;(2)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并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再改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紧琴弦,用相同的手法拨动琴弦并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5.(2021秋•石鼓区校级期中)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在长为850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0℃)331冰3230空气(15℃)340铜3750煤油(25℃)1324铝5000水(常温)1500铁5200【答案】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铝材料制成的。【分析】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先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再根据时间差算出在金属中的时间,然后根据v=算出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最后根据表格得出是哪种金属。【解答】解:已知s=850m,15℃时v空=340m/s,故在空气中传播时间:t空===2.5s,所以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t金=t空﹣t差=2.5s﹣2.33s=0.17s;v金===5000m/s,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该金属为铝。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铝材料制成的。26.(2022秋•金寨县期末)有一个发声体,每分钟振动1.8×106次。问:(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多少?(2)如果利用这个发声体作为声源来探知某一海洋的深度,测得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则所测量的海底深度为多少?(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答案】(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30000Hz;(2)所测量的海底深度为3000m。【分析】(1)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2)知道时间和速度,而后利用公式s=vt计算即可解决。【解答】解:(1)发声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该发声体每分钟振动1.8×106次,所以其频率为=30000Hz;(2)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来回的时间是4s,由v=得,此时声音传播的总路程:s=vt=1500m/s×4s=6000m;故所测量的海底深度为h=s=×6000m=3000m。答:(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30000Hz;(2)所测量的海底深度为3000m。27.(2023•吴江区二模)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2)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3)“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答案】(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为1000m;(2)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为9000m;(3)“奋斗者”号还需450s潜到海底。【分析】(1)知道潜水器下潜的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潜水器的下潜50s的深度;(2)知道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和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等于超声波传播路程的一半;(3)知道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和下潜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奋斗者”号潜到海底的时间。【解答】解:(1)由v=可知,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s1=v1t1=20m/s×50s=1000m;(2)由v=可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2=v2t2=1500m/s×12s=18000m;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s3=s2=×18000m=9000m;(3)由v=可知,“奋斗者”号潜到海底的时间:t3===450s。答:(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为1000m;(2)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为9000m;(3)“奋斗者”号还需450s潜到海底。28.(2023•台山市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蝙蝠与测速仪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接受到反射回来声音的方向和时间间隔,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这种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科学家受到蝙蝠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超声波测速仪,它向行驶的车辆发射频率(一般为30kHz~100kHz)的超声波信号,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减小。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信号,并能接收到被测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射和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测速仪就可以测算出被测汽车的速度。(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2)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人不能(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器官是BA、眼睛B、耳朵C、鼻腔D、嘴巴(4)当车辆靠近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大于(大于/等于/小于)测速仪的发射频率。(5)如果测速仪发射一次超声波信号时,正前方180m处刚好有一辆汽车迎面行驶过来,此超声波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是1s,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0m/s。(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表达与交流。(2)人耳的听觉范围和超声波、次声波的定义属于识记的内容。(3)根据各器官的作用即可判断。(4)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5)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超声波传播的距离;然后列出关系式求出汽车的速度。【解答】解:(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选C。(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人不能听到这种声音(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耳朵;(4)由短文可知,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5)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1=v声t1=340m/s×1s=340m;此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180m﹣×340m=10m;则汽车的速度为:v===20m/s。故答案为:(1)C;(2)不能;(3)B;(4)大于;(5)20。29.(2022•泰来县校级三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