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二模)
语文试题
(原卷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荀子以主张“人性恶”而著名,这与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表
面上看,荀子对人性的评价很低,而事实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论可以称之为一种
文化哲学。他的理论主旨是认为,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价值
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认为,天、地、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它们又各有自己的作用。“列星
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是天、
地的作用。至于人的作用,则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应当受到教养,没有经过教养就不可能成善。在《性
恶》篇中,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荀子的人性论虽
然与孟子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自己也说过“涂
(途)之人可以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这种一致,让有些人认为
这两位儒家并无根本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在孟子看来,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
端,就能成为圣人。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恶端。
在《性恶》篇中,荀子一方面认定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
面也肯定人生来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
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也就是说,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认为涂之人皆可以为禹,
是因为人有智性。
沿着荀子的思路,势必要引导出这样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够在道德上达到善
呢?既然人生来就有恶端,那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荀子从两
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首先,荀子指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织。若没有在社会组织中的合作和互
相支持,人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荀子认为,从个人生存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
生活都需要靠各种行业的物品供养,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兼通各种技艺,一个人也不
可能同时管理各种事物,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会陷入困境。荀子还从人需
要在竞争中求生存的角度指出,人们需要联合起来,才能制服其他动物,人“力不
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则多力,
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由于这两种原因,人们需要社会组织。为了使社会组织起来,人们需要有共同
的行为准则。这就是“礼”。儒家一般都重视礼,荀子则特别强调礼。“礼”是由
何而来的呢?荀子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
所起也。”这就是说,先王制定礼(个人行为准则)义(道德),就是为了杜绝社
会和思想的混乱。
荀子还说:“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在这里,荀子指出人类
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人们所爱的和所恨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假如有一个人
喜欢征服别人,而另一个人喜欢被征服,那么这两个人和睦共处便不成问题;或者
人们所喜爱的东西十分丰富,如同空气那么多,那也就不成问题,又或者人们在生
活中隔得很远,互不相干,彼此之间的问题也会简单得多。但是,世界并不是如此
理想。人们必须在一起生活,又无法避免竞争,于是对每个人的欲望都不能不加以
节制。“礼”的作用就是规定应有的节制。有礼,才有道德。遵“礼”而行的人就
是有道德的人,违“礼”而行的人就是没有道德的人。
荀子还提出了另一方面的论证。他认为禽兽有父子,有雌雄,这是自然。在人
类社会里,有父子关系、夫妻关系,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这不是自然的恩赐,
而是人类的精神成就。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
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的道德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于人的需要。
在儒家思想中,“礼”的含义十分广泛,它可以指仪式、礼节,也可以指社会
行为准则。在上述有关荀子的论证中,“礼”更多的是指后者。这时,“礼”所起
的是规范作用,在人满足欲望时,对人的行为加以规范。而在用于礼节、礼仪时,
“礼”有另一种作用,就是文化教养,即净化人的情感,使它纯洁、典雅。在这一
方面,荀子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人性观对人性给予了很低的评价,但却比孟子的人性观更有文化哲学
上的价值。
B.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禹那样的人,但他们观念的立足点其实
并不相同。
C.在荀子看来,人类各方面的能力都无法与其他动物相提并论,所以才需要联
合起来。
D.荀子论证了人类道德的起源,即由于人类不同于禽兽,所以才需要道德和
“礼”的约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荀子人性主张而时时与孟子思想相参照,在优劣对比中使论点更鲜
明。
B.文中引述观点时或摘取《荀子》原文,或仅转述文意,显出论据剪裁上的灵
活。
C.文中时现举例论证,借助读者熟悉的生活现象,将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简易明
了。
D.文章围绕荀子性恶论展开论述,既正本清源,又纠错指谬,思路明晰,层次
井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强调人的地位,将人与天、地并列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并认为人的
作用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B,孟子认为,人只要充分发展“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成为圣人不仅要具
有善的本性,还要积极地行善、扬善、发展善。
C.“礼”是人类为了组织社会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
织,因此人必须遵“礼”而行,做有德之人。
D.既然“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是人类社会出现问题的根源,那么当物质
满足人的需要时,很多社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荀子对人性看法的一项是()
A.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C.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D.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5.孔子《论语•为政》中讲对百姓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所谓“齐之以
礼”就是要用“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荀子更丰富完善了这一观点,请结合上文
说明荀子是怎样阐释“礼”的作用和意义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渡记①
宗璞
莲秀二十五岁嫁到吕家,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里,她的生活就是侍候老太爷。
现在很多亲友都往南边去了,留下的也各自闭门不出。除凌京尧来过一次,不见任
何人出现。
天越来越热了。一天黄昏,老太爷在院中闲坐,忽听有人轻轻敲门,随即推门
进来。“搬到这里来了。”来人说。
“缪老爷,”莲秀大声在老人耳边说,“是缪老爷。”她很感动,到底人家心
里惦记着啊。一面扶老人,搬椅子,一面让人沏茶。
(1)缪东惠衣着还是那样清雅,态度还是那样从容。老人和他相识多年,许多
见解不同,人是极熟的。去年还为小娃②送药,现又来看望,心里高兴。相让坐下,
谈笑风生。
渐渐说到时局,缪东惠叹道:“战事起了快一年了,简直看不出希望!去年上
海失,南京陷,现在武汉也吃紧了。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中心如焚,五内俱结!可
是大局已如此。现在最重要的是让百姓生活安定,这一方面我是尽力而为。想想多
少爱国志士,也是处处以百姓为重。凡事从这方面考虑就通畅得多。”他素来口齿
清楚,现在也是抑扬顿挫。
老人听出话中有话,于是带笑说:“我终日枯坐斗室,老病相缠,外头的事,
知道很少。有什么高见,便请直言。”
“如果我的话不合您的意思,也请务必考虑,为亿万生灵的利益考虑。”缪东
惠诚恳地说,“今年元旦成立了华北临时政府,半年来遭到不少反对,炸的烧的打
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据我看,这样的骚扰对百姓来说,只能是帮倒忙,只能使日本
人更用高压手段。有人说,我们是幸而亡国,不幸就要灭种啊!我看有道理。若有
一个能使政安民和的政府,不让日本人直接管事,老百姓少吃多少苦头!这样的政
府必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才能立得起来,其实只要挂名即可,不用做什么事。
尝读史书,每服冯道®为人。那样不顾毁誉,肯真为天下苍生出力的,才是了不起!”
老人哈哈一笑说:“我无文才武略,怎比得古人!”停了片刻,用力看着东惠,
“你的逻辑很奇怪。(2)政安民和,是谁的天下?”他没有力气拍案而起,心里反
觉平静,目光又有些茫然。
“我是真为大局着想一一如公不出,如苍生何?”缪东惠努力说出了这句话。
老人微笑,端起茶杯举了一举,意思是送客。他的手猛烈颤抖,茶水泼洒出来。
莲秀忙上前接过,看了客人一眼。缪东惠只好站起。老人也扶着莲秀站起,笑着说:
“缪先生无艺不精,何时又学了苏秦?这亡国救民之论,还请别处发表。”
缪东惠无奈,躬身告辞。
莲秀送客回来,原以为老人会发脾气,把缪某大骂一通,却见老人在里屋安静
地靠在床上,把玩着那柄龙吞虎靠镌镂云霞的宝剑,似乎已忘记有谁来过,把剑一
举,说:“可怜这剑,只挂在墙上。”(3)“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④”老人惨然一笑。
不觉又过了半月。一天傍晚,夕阳晕红已退,满院蝉鸣。忽有杂乱的脚步声,
走进三个中国人,三个趾高气扬的中国人。那为首的板着脸对吕老人说:“我们是
江市长派来的,请老先生出任维持会委员。”说着递过一张大红聘书,约有一尺半
长,烫金字闪闪发光。
老人见来了伪员,纹丝不动,仍一手捻须,一手拿过靠在椅边的拐杖,挡住聘
书,说:“请转告江朝宗,我是中国人,不任伪职。”
来人对老人的态度似有准备,并不争竞,把聘书放在桌上。又拿出一张请帖,
说:“市府明天宴会,请光临。聘任的事,三天内见报。告辞。”随手把请帖交给
莲秀,转身就走。
“扔出去!把这些都扔出去!”老人突然暴怒。用手杖敲地,大声喝道。随即
扔了手杖,一把抢过请帖来撕,但纸太硬,撕不动,就向那几个人扔去,纸又太轻,
飘飘地落下了。
那为首的人口头冷笑,又说一遍:“三天内见报。”
老人愤怒已极,挺直身子,把手杖用力向他扔去,手杖落地的声音很无力,紧
接着是沉重的关廊门声。莲秀忙上前扶住老人,让他缓缓靠在椅背上。老人急促地
喘息,莲秀为他揉胸捶背,轻声唤着:“老太爷,老太爷,莫生气,莫生气!”
吕贵堂等老人渐渐平静,先问莲秀:“是不是托凌老爷转缪老爷,想个法子拖
一拖?”
“不用去!哪里也不用去!”老人高声说,“我有办法,你们不用担心!”
莲秀和贵堂交换着眼光。她有几分猜到老人的办法,却又不敢那样想。
莲秀轻轻推开正房门,只见老人端正地躺在矮榻上,双目微睁,面容平静,一
点声息俱无。“老太爷,老太爷!”莲秀恐怖地大喊,想推醒他。可是永远做不到
了。
凌京尧和吕贵堂大步赶来。京尧见条案上有一张纸,用一个安眠药空瓶子压着,
纸上写着核桃大的毛笔字“生之意已尽死之价无穷”,另有一行“立即往各报发讣
告”。这是老人的遗嘱了。
京尧一见这遗嘱,更明白老人是以一死拒任伪职,不禁百感交集,身子不觉伏
了下去,跪在榻前痛哭。莲秀反镇定了,陪着跪下,一面拭泪,说:“凌老爷别哭
了,老太爷就仰仗您了。”
发讣告,布置灵堂,将老人入殓。该做的事都做了,众人陆续散去。(4)京差
慢慢走出房门,看见院中青草踩折一片,那没有踩到的,仍旧欢快地生长。
【注】①节选自长篇小说《南渡记》第五章,有删改。小说以抗战时期北平沦
陷、大学南迁为背景,表现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遭际与情感、精神世界。
文中吕老人(吕清非)是前清举人,参加过同盟会,曾任民国国会议员。赵莲秀是
他的续弦夫人。②小娃:吕清非的外孙。③冯道:五代时人,先后在后唐、后晋等
五个王朝任职。④出自北宋贺铸《六州歌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缪东惠所述“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来看,华北伪临时政府的成
立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
B.缪东惠欲借历史上冯道的事例为自己的游说增加说服力,无奈吕老人很有自
知之明,不愿跟古人相提并论。
C.当吕老人高声说自己有办法对付敌人的时候,他应该已经下定了以死明志的
决心,莲秀对此也有几分预感。
D.针对汉奸所说维持会聘任之事“三天内见报”,吕老人遗嘱立即发讣告,他
是用生命彻底破除敌人的诡计。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1)运用反语,讽刺了缪东惠看似清雅、从容,实则虚伪、圆滑的汉
奸文人形象。
B.句子(2)中吕老人用反问的语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伪政府为日本人效力
的卖国本质。
0.句子(3)中的吕老人借古人词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无力杀敌、壮志难酬的
悲凉心绪。
D.句子(4)从凌京尧的视角写院中青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寻常景物中寄
托着深意。
8.同样是拒任伪职,吕老人对待缪东惠和三个伪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会有这种不同?
9.文本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
而不见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曰:“寡人闻之,缕因针而入,不
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
曰:“不然!臣闻周氏之善、韩氏之卢,天下疾狗也。见兔而指属,则无失兔矣;
望见而放狗也,则累世不能得兔矣。狗非不能,属之者罪也。”孟尝君曰:“不然!
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地。君子诚能刑于
内则物应于外矣夫土壤且可为忠况有食谷之君乎?”客曰:“不然!臣见鹏鹦巢于
苇苕,著之以发,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者,
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
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尝君复属之齐王,齐王使为相。
庄周贫者,往堂粟于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来而献之。"周日:“乃
今者周之来,见道傍牛蹄中有酎鱼焉,大息谓周日:'我尚可活也!'周曰:,须
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附鱼曰:'今吾命在盆瓮之中耳,乃为我见
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则求我枯鱼之肆矣。'今周以贫故来贷粟,而曰'须我
邑粟来也而赐臣',即来,亦求臣佣肆矣。”文侯于是乃发粟百钟,送之庄周之室。
(节选自《说苑•善说》)
材料二: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
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
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
(节选自《说苑•善说》)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子A诚能因刑于内B则物0应于外矣D夫土壤且可为忠E况有食谷之君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意为借助、依靠,与《过秦论》“因河为池”中的“因”意思相同。
B.材,才干,与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意思相同。
C.贷,文中指借入,与成语“责无旁贷”“严惩不贷”中的“贷”意思相同。
D.求,寻找,与《齐桓晋文之事》“犹缘木而求鱼也”中的“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客没有受到齐王重用,把责任归结于孟尝君。孟尝君指出一味地埋怨别人
没有用,须从自身找原因。
B.经过几番辩论,门客凭借“善说”的能力占据了上风,得到孟尝君的又一次
推荐,并被齐王任命为相。
C.对魏文侯的许诺,庄子阐发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其“谈说”的技
巧与《五石之瓠》颇为相似。
D.孙卿认为,“谈说”过程有多方面的讲究,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听者认为谈说
者本人品德可贵,值得信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
(2)见道傍牛蹄中有酎鱼焉,大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
14.材料二中,孙卿主张的谈说之术包括“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简要
概括材料一中的门客是怎样体现这两点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一)®
许浑②
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
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
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
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注】①虞押衙,工书善文,即将奉使从军,作者题诗送别。②许浑,晚唐诗
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后长年奔波仕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提眼前离别情景,而直接描写友人换上素衣、挥剑高歌的形象,手法
新奇O
B.次句以议论入诗,既是对友人身许君国的称赞,也包含对友人不辱使命的期
望。
C.颔联写虞押衙不仅精通书法,还能演习兵书战法,赞扬友人文武兼备的非凡
才能。
D.颈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来表情达意,与杜甫《登高》一诗的颈联手法
类似。
16.有人认为尾联两句在内容和情感上无关送别,与前三联有脱节之嫌。你同
意这一说法吗?请联系全诗说明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两句中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现状是
世俗之人善于取巧,做事违背规矩。
(2)以“云”譬喻女子浓密柔软的头发,在古诗文中数见不鲜。如《阿房宫赋》
中的“”和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均借以描绘了女子晨起梳妆
的景象。
(3)“瀚海”一词常见于古代典籍,在唐朝诗人的边塞诗中也时有出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篁音就已经响起。积雪加速融化,溪流
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擦拭着清新。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
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的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起来、
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呢,越来越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
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
是的,草木都在萌动,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甲”,
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________乙________”,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
在一起,真有惬意欢畅之感。“__________丙___________",春风轻轻拂过,一挂挂
的枝条上便开始晃悠起淡黄色的逗点。“丁”,的确,春天与柳树
是互相成就的,柳树更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率先吐出叶蕾,迅速铺陈开来,在河
堤上、池塘边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就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
一幅清亮的写意。
18.文中加点的四个“在”,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
B,每一棵树都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
C.草木都在萌动。
D.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
19.将下列诗句分别放到文中画横线处的恰当位置,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②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
A.甲①;乙③;丙②;丁④。
B.甲④;乙①;丙③;丁②。
C.甲①;乙④;丙②;丁③。
D.甲④;乙③;丙①;丁②。
20.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人类的口头语言产生于距今约200万年前,①而后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抽象
表意语言的进程。人类进化的三件大事——直立行走、火的使用和语言的发明,主
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的创造和发明。②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动物只
具有“语音交流”的能力。③同一片林子里的鸟可以通过叫声来寻找幼鸟、宣示领
地、警示同类天敌来袭……但鸟对叫声的反应A,而人类语言是后天习
得的------个在中国家庭长大的法国儿童,天生无法说出法语,而是会说汉语。④
动物虽然能用声音交流,但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的生成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发音器官。⑤这是语言生成的先决条件,更是语言生成的物质条件。没有发音
器官,语言就不可能产生。二是能够表达意义的声音。这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通
过人的发音器官生成的,以声音为载体并表达意义,因此语言从性质上说是一种声
音形态。三是B。声音的意义可以来自文学作品的文本,或者来自其他
形式的文本,但是从根本上说,声音的意义来源于脑文本。⑥语言的生成离开了以
上条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产生。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2.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
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不是一条轨道,而是一片旷野。
人生是一条河流,顺着河道才能奔向远方的大海。
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二模)
语文试题
(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荀子以主张“人性恶”而著名,这与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表
面上看,荀子对人性的评价很低,而事实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论可以称之为一种
文化哲学。他的理论主旨是认为,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价值
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认为,天、地、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它们又各有自己的作用。“列星
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是天、
地的作用。至于人的作用,则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应当受到教养,没有经过教养就不可能成善。在《性
恶》篇中,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荀子的人性论虽
然与孟子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自己也说过“涂
(途)之人可以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这种一致,让有些人认为
这两位儒家并无根本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在孟子看来,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
端,就能成为圣人。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恶端。
在《性恶》篇中,荀子一方面认定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
面也肯定人生来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
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也就是说,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认为涂之人皆可以为禹,
是因为人有智性。
沿着荀子的思路,势必要引导出这样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够在道德上达到善
呢?既然人生来就有恶端,那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荀子从两
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首先,荀子指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织。若没有在社会组织中的合作和互
相支持,人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荀子认为,从个人生存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
生活都需要靠各种行业的物品供养,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兼通各种技艺,一个人也不
可能同时管理各种事物,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会陷入困境。荀子还从人需
要在竞争中求生存的角度指出,人们需要联合起来,才能制服其他动物,人“力不
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则多力,
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由于这两种原因,人们需要社会组织。为了使社会组织起来,人们需要有共同
的行为准则。这就是“礼”。儒家一般都重视礼,荀子则特别强调礼。“礼”是由
何而来的呢?荀子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
所起也。”这就是说,先王制定礼(个人行为准则)义(道德),就是为了杜绝社
会和思想的混乱。
荀子还说:“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在这里,荀子指出人类
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人们所爱的和所恨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假如有一个人
喜欢征服别人,而另一个人喜欢被征服,那么这两个人和睦共处便不成问题;或者
人们所喜爱的东西十分丰富,如同空气那么多,那也就不成问题,又或者人们在生
活中隔得很远,互不相干,彼此之间的问题也会简单得多。但是,世界并不是如此
理想。人们必须在一起生活,又无法避免竞争,于是对每个人的欲望都不能不加以
节制。“礼”的作用就是规定应有的节制。有礼,才有道德。遵“礼”而行的人就
是有道德的人,违“礼”而行的人就是没有道德的人。
荀子还提出了另一方面的论证。他认为禽兽有父子,有雌雄,这是自然。在人
类社会里,有父子关系、夫妻关系,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这不是自然的恩赐,
而是人类的精神成就。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
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的道德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于人的需要。
在儒家思想中,“礼”的含义十分广泛,它可以指仪式、礼节,也可以指社会
行为准则。在上述有关荀子的论证中,“礼”更多的是指后者。这时,“礼”所起
的是规范作用,在人满足欲望时,对人的行为加以规范。而在用于礼节、礼仪时,
“礼”有另一种作用,就是文化教养,即净化人的情感,使它纯洁、典雅。在这一
方面,荀子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人性观对人性给予了很低的评价,但却比孟子的人性观更有文化哲学
上的价值。
B.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禹那样的人,但他们观念的立足点其实
并不相同。
C.在荀子看来,人类各方面的能力都无法与其他动物相提并论,所以才需要联
合起来。
D.荀子论证了人类道德的起源,即由于人类不同于禽兽,所以才需要道德和
“礼”的约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荀子人性主张而时时与孟子思想相参照,在优劣对比中使论点更鲜
明。
B.文中引述观点时或摘取《荀子》原文,或仅转述文意,显出论据剪裁上的灵
活。
C.文中时现举例论证,借助读者熟悉的生活现象,将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简易明
了。
D.文章围绕荀子性恶论展开论述,既正本清源,又纠错指谬,思路明晰,层次
井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强调人的地位,将人与天、地并列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并认为人的
作用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B,孟子认为,人只要充分发展“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成为圣人不仅要具
有善的本性,还要积极地行善、扬善、发展善。
C.“礼”是人类为了组织社会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
织,因此人必须遵“礼”而行,做有德之人。
D.既然“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是人类社会出现问题的根源,那么当物质
满足人的需要时,很多社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荀子对人性看法的一项是()
A.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C.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D.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5.孔子《论语•为政》中讲对百姓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所谓“齐之以
礼”就是要用“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荀子更丰富完善了这一观点,请结合上文
说明荀子是怎样阐释“礼”的作用和意义的。
【答案】1,B2,A3.D4,B
5.①人需要社会组织,为使社会组织起来,必须建立共同的行为准则(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策划及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 第四章《光现象》基础练习题 (含解析)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一桥飞架连天堑》课件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 (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普通金属膨胀螺栓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14-2018年钽酸锂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 2010-2012年碳五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中国电子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冷光无烟烟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中语文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
-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和管理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
-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对等
- 维护国家安全 教案设计
- 鼻腔冲洗护理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
- 非洲礼仪文化英语介绍
-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 白市镇小学常规管理督导评估自查报告(正稿)
- 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案例 方案 (含评价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 2023年中国融通集团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