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B39
备案号:49445-2016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907—2016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proceduresforTricholomaLobayenscHeinCultiv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6-03-31发布2016-07-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907—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时珍、阮晓东、黄巧珍、陈强、阮周禧、黄巧平、刘正德、熊艳、黄本素、
黄爱华、黄本应、梅跃明、刘正良、叶世青、刘菁、赖伟红。
II
DB36/T907—2016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福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所环境要求、栽培设施、生产原料、栽培季节、菌
袋制作、制袋与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自然条件下季节性栽培和控温条件下工厂化栽培金福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0463玉米粉规定要求
NY/T119饲料用小麦麸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15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农办质〔2015〕4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福菇Macrocybelobayensis
属于伞菌目、口蘑料、白蘑属,是一种的珍稀食用菌。商品名称有洛巴伊口蘑、洛巴口蘑、大口蘑
等。
4栽培场所环境要求
4.1金福菇栽培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358要求。远离有毒有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等),距医院、学校
等3000m以上。
4.2栽培场所布局
1
DB36/T907—2016
金福菇栽培场的区域划分以方便操作,高效栽培为原则。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
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
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
5栽培设施
5.1室内栽培
采用竹木、不绣钢、方钢、角铁架等制成的,搭建层架,架设5层~6层,下层距地面20cm~30cm,
层高间距45cm~50cm,靠墙单边的菌床宽为70cm,中间菌床宽度为1.1m~1.3m,最高层距顶棚80
cm~100cm、过道宽70cm~80cm。
5.2大棚栽培
5.2.1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菇房(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建造而成,棚高2.8m~
3.5m,宽度8m~10m,长度20m~30m。
5.2.2菇房(棚)应采用塑料膜覆盖一层,遮阳网型号SH3105-75,三针遮光率达到90%,遮阳网覆盖
1层~2层,用塑料膜、遮阳网长度、宽度等规格应根据实际而定。将塑料膜、遮阳网盖在拱圆形架上,
然后把塑料膜边压在轨道槽内扣好。
5.3工厂化栽培
5.3.1菇房选择与建设
宜坐北朝南,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以100m2~200m2。
5.3.2菇房设施
5.3.2.1菇房安装6台排气扇(规格为40cm×40cm有带百叶的排气扇,墙上方安装3台、墙壁下方
安装3台~5台排气扇。
5.3.2.2每间菇房占地面积80㎡~100㎡,应安装一台7.5HP(17430W)~10HP(23240W)制冷机
和配套的风机;每间菇房占地面积100㎡~150㎡,应安装一台10HP(23240W)~13HP(30122W)制
冷机和配套的风机。
5.3.2.3每间菇房应安装20W~40W节能灯15盏~18盏节能灯,或安装相应光照度的白色LED灯带;
(光照)控制在1000LX~2000LX。
5.3.2.4每间菇房的每架底层下面,要安装与栽培架长度等长硬塑料水管,直径为15mm~20mm,并
将水管错位打孔,孔直径0.3cm~0.5cm,孔与孔之间距离15cm~25cm。
5.3.2.5菇房墙体采用彩钢泡沫夹心板建成,内墙厚度10cm~13cm,房顶宜用13cm~15cm,(房
顶也可用挤塑板或泡沫板建造),提高保温和隔热性能。
5.3.3喷灌设施
在菇房(棚)畦床上方,每距离500cm的中央拉一根外径为20mm的喷灌专用PE塑管,并在PE管上
间距300cm处安装上35cm长倒挂三件套微喷头,喷头的晒水直径为6cm,在每个PE塑管的前端接上独立
开关,用PVC供水管把各个PE管进行连接。然后用水泵带动,形成整体的自动喷灌系统。
6生产原料
2
DB36/T907—2016
6.1原辅材料
原辅材料应符合NY/T5099要求,或参见附录A。
6.2栽培配方
a)棉籽壳72%,麦麸20%,玉米粉6%,石灰粉1%、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3%~65%,pH8.0~
9.0。
b)秸秆粉40%,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5%,石灰粉1%,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3%~
65%,pH8.0~9.0。
c)杂木屑40%,棉籽壳30%,玉米粉10%,麦麸18%,轻质碳酸钙1%,石灰粉1%,含水量63%~
65%,pH8.0~9.0。
d)杂木屑20%,稻草(切断)27%,棉籽壳18%,玉米芯(粉碎)15%,豆粕10%,麦麸8%,轻质碳酸
钙1%,石灰粉1%,含水量63-65%,pH8.0~9.0。
e)棉籽壳28%,玉米秆(粉碎)30%,麦麸17%,玉米芯(粉碎)10%豆粕10%,石灰粉2%,碳酸
钙1%,含水量63~65%,pH8.0~9.0。
f)玉米芯(粉碎)30%,棉籽壳35%,麦麸20%,蔗渣12%,轻质碳酸钙2%,石灰粉1%,含水
量63%~65%,pH8.0~9.0。
6.3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要求,或参见附录B。
7栽培季节
7.1金福菇季节性栽培
南方春季栽培为3月~7月制袋,5月~9月出菇;秋季栽培5月~7月制袋,7月~10月出菇;若一年
栽培一季的应在3月~5月接种,5月~10月出菇;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接种和出
菇时间。
7.2工厂化栽培
有控温条件的菇房(棚)可周年生产。
8菌袋制作
8.1栽培容器
8.1.1高压栽培的塑料袋,菌袋规格为(17cm~18cm)×(33cm~35cm)×0.005cm聚丙烯塑料袋作为
栽培容器,塑料袋厚薄均匀、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应符合GB9688要求。
8.1.2常压栽培的塑料袋,长菌袋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15cm~17cm)×55cm×(0.04cm~0.05
cm),应符合GB9687要求。
8.1.3常压栽培的塑料袋聚乙烯(PF)袋,规格宽×长(20cm~23cm)×45cm,厚度为0.04cm~
0.05cm的折角袋,应符合GB9687要求。
9制袋与灭菌
3
DB36/T907—2016
9.1装袋
按配方将原材料玉米芯、棉籽壳、玉米芯、稻草(切断)等应提前1d~3d进行预湿后,加入1%~2%
石灰粉,配料时配制时先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3%~65%,pH8.0~9.0。用装袋机
装袋,将培养基质填装到栽培容器中,压实、密实适中,菌袋紧松一致,及时装袋。
9.2袋口(套环)
装完料袋后,袋口及时套上套环和无棉盖,或者用纱线扎紧袋口。
9.3常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常压灶(锅)灭菌,温度上升达到100℃后,保持20h~22h后出灶(锅)。
9.4高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表升至0.05Mpa时,排尽冷汽后,再加热压力到1.5Mpa(温度升至126
℃)时,维持2.5h~3h后出锅。
9.5冷却
将菌(料)袋趁热移入到已消毒的大棚、接种室、无菌室冷却室,袋温应冷却至27℃以下。
10接种
10.1菌种要求
菌种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要求。
10.2接种方法
将接种工具等放入接菌室(接种箱)进行消毒。按种前接种操作人员的手、栽培种瓶(袋)外壁用70%
酒精或40%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的溶液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时用
接种工具去掉表面老化种块,将用镊子或者经过消毒的手指,来将种块取出放入料袋的料面上,部分种
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盖好无棉盖体。一瓶栽培种(750ml)可接30袋~35袋。接种方法可选如下一
种:
a)接种箱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每立方米用量5g~6g,消毒时间40min~50min后接种。
b)菇房(大棚)内开放式接种,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用量12g~15g,消毒时间为6h~8h后方
可接种。
c)无菌室可采用紫外线、臭氧机消毒8h~10h,关闭后方可接种。
10.3菇房(棚)消毒
10.3.1培养室(菇房)在使用前打扫,清洗干净,干燥;应提前4d~5d,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
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8h~10h,环境要求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使用杀虫剂应符合GB4285
的要求。
10.3.2菇房应提前3d~5d用漂白粉溶液(漂白粉100g加水12kg)清洗消毒;或用新洁尔灭溶液(新
洁尔灭500g加水15kg)清洗消毒。
11发菌培养
4
DB36/T907—2016
11.1接种后的菌袋可竖放于培养架上,摆好菌袋,袋与袋之间要有空隙,以免夏季在培养过程中菌袋
发热,以防高温烧菌。
11.2采用遮阳网遮光,前期使发菌室黑暗,后期稍有一定光线。适时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
新鲜。温度控制22℃~25℃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
11.3接种5d~7d开始笫一次检查杂菌,及时处理污染菌袋。10d~15d进行第二次检查,将污染的
菌袋带出培养室,对于尚未产生杂菌孢子的袋子可以破袋取料,经灭菌后重新利用,对于已产生杂菌孢
子的菌袋,应先用湿报纸包好,轻拿轻放,运到远离培养室2000m外的安全地带烧毁或离地表50cm~
60cm掩埋处理。
11.4接种后的菌袋就地或移入培养室,以墙式叠放,高度应根据气温情况而定,室温高于28℃以上,
不超过7袋。
11.5接种后就地发菌培养,前3d~5d微量通风,温度低时可采取加温。接种后5d~7d室温控制在
24℃~26℃,以促进菌种萌发定植,7d后应调至22℃~25℃,每天要适当通风1次~3次,每次通风
30min~40min。
11.6菇房(棚)室温度控制18℃~26℃,菌袋料温超过30℃时,应釆取降温措施。
11.7畦床整理处理菌袋排放前先清除杂草,并用3%的石灰水浇淋湿透,第二天把地翻松,整畦,畦
床宽为120cm~130cm,作业人行道为60cm~70cm,畦床挖深10cm~13cm,长度根椐场地实际情况而定。
12覆土
12.1选择土壤与处理
12.1.1金福菇覆土材料应选用保水性、透气性好的含腐殖质的菜园土及人工配制的发酵土,用土使用
前需经过严格清毒,可用石灰均匀的拌入土中,每栽培面积100㎡,用石灰13kg~15kg,加水喷雾,
土壤含水量21%左右,加薄膜封闭2d~3d,土壤pH值调整为8.5~9.5备用,土粒直径约1.0cm~
2.0cm。土壤的干湿度要适宜,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12.1.2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后,去掉塑料袋,将菌袋横放于畦床上后进行覆土,用肥沃土填满袋间和
覆盖畦面进行覆土。覆土的方法:用一次性覆土,覆土层厚度3cm~3.5cm。
12.2割袋与覆土
12.2.1菌袋上架与处理
在适温下经过40d~50d,将菌丝走满菌袋5d~7d,当料面呈白色,有少量原基形成时,把塑料袋
割袋,排放于层架上或者畦床上。
12.2.2长菌袋
将菌丝走满的菌袋薄膜去掉,横着排放于床架上,菌袋之间留2cm~3cm的间隙,用消毒处理过的土
壤进行覆土,将菌袋间隙填平,在袋面上覆土厚度为3cm~3.5cm。
12.2.3短菌袋
菌丝走满的菌袋,再经7d~10d,把菌袋割成两断,将横断表面朝上,割断菌袋竖排放在菇架上,及
时覆土,菌袋之间留2cm~3cm的间隙,将菌袋间隙填平,在袋面上覆土厚度为3cm~3.5cm。
13出菇管理
5
DB36/T907—2016
13.1覆土后的管理
13.1.1覆土后菌袋密闭5d~7d。菌丝即可长出土层,此时应加大通风,促使菌丝生长,如发现覆盖
土壤太干,菌丝爬土慢,减少通风或不通风,可向地面喷水,如果土层太湿应及时通风,促使菌丝尽快
爬上土层。
13.1.2覆土7d~10d,待菌丝爬上土层表面达到80%~90%露出土时,及时进行喷水,每平方米用水
量70ml~100ml。
13.2催蕾
13.2.1覆土10d后,菌丝可长满土层表面,此时,室温应控制在20℃~25℃,当畦床表面出现白
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状原基时,应喷重水1次,喷至覆土含水量达到手捏成团,松手有裂纹为宜,同时
加大通风,给予一定散射光,经3d~5d,每天喷水1次~2次,保持湿度85%~95%。应
根据菇床出菇多少,发育程度,基质内菌丝发育情况以及气候条件来调节水份。
13.2.2覆土后保持覆土层湿润,覆土层含水量不可过大,否则会造成菌筒腐烂并导致病菌发生,同时
要结合通风,增加光照,室温不能低于20℃,以26℃左右最为适宜,在上述环境条件下,从覆土
到菇蕾20d~28d。这阶段应根据菇床的长出菇蕾多少,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气候条件来调节水份和通
风管理,喷水后要通风。
13.3出菇期
13.3.1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待10d菌丝爬上土表面时,空气湿度应控制在85%~90%,可向地面和空
间喷水,以提高湿度。待菌丝80%爬上土壤表面均匀时,加强通风换气,或喷水促使菌丝倒伏,防止气
生菌丝徒长形成菌被,会影响出;经通风换气,喷水后,菌丝体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菌
丝逐渐开始扭结形成原基发生菇蕾。
13.3.2覆土后保持湿度,土层含水量不可过大,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在15℃~30℃,
并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发育。覆盖土后15d菌丝长爬到土壤表面。待20d~25d就逐渐开始出菇。
13.3.3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22℃~30℃。适当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拉大温差,促进原基分
化;当菇蕾出现时,将袋口翻卷,露出菇蕾。此时,喷水要少而勤,相对湿度控制85%~90%;菇体长
大时,喷水次数可增至每天3次~5次,湿度提高至90%时,加强通风次数,2d~3d可采收;保持菇
房(棚)空气新鲜,在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应灵活控制通风量,子实体生长各阶段应依次加大通风。
13.4采收后管理
每批菇采完后,及时清理床面,去除残留菇根,以防杂菌和害虫的侵染,及时要用细土将床面补平,
防止积水。停水4d~5d后再喷水,12d~15d会形成第二潮原基。出菇期50d~60d,可采3潮~
4菇,每潮菇13d~15d。
13.5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13.5.1温度
出菇温度控制在22℃~30℃为宜。
13.5.2湿度
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
13.5.3通风
6
DB36/T907—2016
待10d~18d,菌丝可长满土层,每天应通风3次~5次,每次40min~60min,喷水后要加强通
风。
13.5.4光照
菇房光照控制在500LX~1500LX;有一定散射光,可促进子实体生长。
13.5.5幼蕾期
幼蕾期是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严格时期,温度20℃~26℃,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控制在500
LX~1000LX,每天3h~4h,通风3次~5次,每次通风30min~40min,保持空气新鲜。
13.5.6成菇期
菇房温度保持22℃~28℃,相对空气湿度85%~90%,光照控制在300LX~700LX,每天通风2次~4
次,每次通风20min~30min,保持空气新鲜。
14病虫害防治
14.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整个生产期间,创造有利于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条件,预防
病虫害。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病虫害。
14.2常见病虫害
主要危害的杂菌:曲霉、链孢霉、绿霉病、毛霉菌、黄霉菌、木霉菌等;虫害主要有螨虫,线虫,
菇蚊,菇蝇等。
14.3防治措施
14.3.1严格检查种源,选好抗病品种。
14.3.2净化栽培场所环境。
14.3.3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病菇进行掩埋处理。
14.3.4阻隔法防害虫,在菇房安装沙门窗防止害虫飞入。
14.3.5合理调控菇房温度,加强通风,减少喷水,降低菇房的湿度。
14.3.6菇房(棚)应安装防虫网、黑光灯以及杀虫色板等。
14.4农业防治
14.4.1选用抗病力强的菌种,创造有利平菇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及杂菌繁殖的环境条件。菇房保持
良好的通风、清洁卫生。水质应符合GB5749要求。
14.4.2严格检查种源,选好抗病品种;经常保持大棚内外的清洁卫生,净化栽培环境;培养残料要及
时运离生产场地;合理调控菇房温度,加强通风,减少喷水,降低菇房的湿度。
14.5物理防治
14.5.1利用日光曝晒、高温焖棚、黑光灯诱杀等措施。菇房的门窗和通风孔安装60目的纱窗,要做
到随手闭门,经消毒隔离带进房(棚)。
7
DB36/T907—2016
14.5.2阻隔法防害虫,在菇房安装纱窗防虫网、防止害虫飞入;并采用食用菌专用灭虫器,黑光灯以
及杀虫色板等。
14.5.3发现菌蚊、菌蝇等的成虫时,可用或灭虫灯扑杀。
14.5.4发现菇蚊、菇蝇时,可用诱杀灯进行诱杀。
14.6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等和生物防腐保鲜剂,天然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14.7病虫害防治
金福菇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见附录B。
15采收与加工
15.1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洁白,呈圆柱形,菌盖光滑,手捏柄不软,菌柄生长至13cm~18cm,菌盖直径已长到
3cm~6cm,菌盖未脱落时,及时采收。
15.2削菇
在13℃~18℃条件下,操作人员戴一次性手套,用竹片刮掉根部的杂质、不清洁的表皮,并整理
菇体形状。采后应分割成单个,削去菇柄基部杂质。
15.3采收方法
15.3.1从菇体下方托着菇体,手指捏着菇柄基部,整丛采下。
15.3.2采收时用手抓住菇体轻轻扭转拔下,轻轻放入清洁的塑料筐叠放整齐,以防损伤。
15.4分级标准
菇盖形状、大小、开伞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附录D。
15.5产品质量
应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要求。
15.6包装
15.6.1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规格为(40cm×48cm×0.004cm),用塑料袋每袋分装净重为1000g,包
装塑料袋应符合GB9688要求。
15.6.2包装内应附产品合格证,产地名称、生产单位、合格证应标明产品等彶、生产日期、检验员编
号、检验日期等。
15.6.3采用聚丙烯折角袋分装规格为(40cm×48cm×0.004cm),每袋装2500g,抽真空后,并用橡
皮筋扎紧袋口。
15.6.4小包装采用白色塑料托盘,每盒分装净重为500g,250g,250g,150g,用保鲜膜包装。
15.7装箱
鲜菇按每箱4袋~8袋的规格装入泡沫箱,用胶带封好。
8
DB36/T907—2016
15.8贮存
15.8.1金福菇采后应及时加工、包装、贮存。
15.8.2贮藏温度在1℃~3℃。
15.8.3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存。
15.9干菇
采收后经过烘干,干菇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烘干后及时装入塑料袋内,密封。
16生产档案管理
16.1应按附录要求做好生产过程的记录工作,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16.2各环节生产管理过程应详细记录,菌袋生产记录参见附录C。
9
DB36/T907—2016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见表A.1。
表A.1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原料名称质量要求
杂木屑应采用水青冈、抱栎、杨、柳等阔叶树种,针叶树种的木屑应自然堆积2~3个月。
棉籽壳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
玉米芯应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并符合GB/T10463要求。
玉米粉应符合GB/T10463的要求。
麦麸应符合NY/T119的要求。
豆饼粉应新鲜、无霉烂、无异味、无混杂物。
轻质碳酸钙
应符合GB/19281饲料级轻质碳酸钙和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石膏和石灰粉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生产用水水质选用未受污染水或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10
DB36/T907—2016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
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见表B.1。
表B.1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
病虫害名称农药名称使用浓度及使用限量
绿霉菌病、黄曲霉病多菌灵用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
螨菌蛆、菇蛆敌敌畏用200倍液,80ml/667平方米
螨菌蛆、菇蛆乐果可用乐果300倍液喷雾
绿霉菌、黄霉菌克霉灵用0.2%克霉灵水剂连续喷施
毛霉菌、木霉菌病,克霉灵用0.2%克霉灵水剂连续喷施
链孢霉菌多菌灵800倍多菌灵消毒局部感染处
红霉菌柴油800倍的柴油消毒局部感染处
黄霉菌、黑根霉菌克霉灵用0.3%克霉灵水剂连续喷施
褐腐病霉得克可用霉得克2000倍液喷施
褐腐病灰霉克星可用灰霉克星1000倍液喷施
螨菌蛆锐劲特可用锐劲特1500倍液喷施
螨菌蛆甲阿维乳油甲阿维乳油1.8%3000倍喷施
螨菌蛆红糖水喷1%红糖水诱上床面再喷药
菇蚊、菇蝇锐劲特可用锐劲特1500倍液喷雾
菇蚊、菇蝇阿维菌素乳油可用2000倍喷雾杀虫。
11
DB36/T907—2016
CC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金福菇生产档案管理记录
C.1菌袋生产记录表
见表C.1。
表C.1菌袋生产记录表
制袋灭菌接种损耗数量
备注
日期数量日期温度(℃)保温时间日期品种数量(袋)(袋)
C.2菌袋培养记录表
见表C.2。
表C.2菌袋培养记录表
通风时间查菌
温度相对湿度
日期数量污染总数污染率备注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日期
(袋)(袋)(袋)
C.3出菇管理记录表
见表C.3。
表C.3出菇管理记录表
日期出菇管理产量备注
温度℃相对湿度光照通风出菇记录总量单产平均单袋
12
DB36/T907—2016
(﹪)产量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13
DB36/T907—2016
DD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金福菇产品分级标准
金福菇产品分级标准见表D.1。
表D.1金福菇产品分级标准
序等级指标
项目
号一级菇二级菇三级菇
1颜色白色白色白色
有微开裂、轻微畸形、菌盖
菇朵形完整、无开裂、无有微量开裂、无畸形、菇
2形状边缘有些平展、柄有弯曲形
畸形、菇盖边缘内卷盖边缘轻度卷边
状
菇盖径4cm~5cm,柄长
菇盖菇盖径5cm~6cm,菇柄长菇盖径6cm以上,菇柄长
36cm~10cm
大小10cm~13cm13cm以上
4气味有金福菇固体有的香味,无异味。
5杂质%≤1
6水份%≤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DB36/T907—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栽培场所环境要求..................................................................1
5栽培设施..........................................................................2
6生产原料..........................................................................2
7栽培季节..........................................................................3
8菌袋制作..........................................................................3
9制袋与灭菌........................................................................3
10接种.............................................................................4
11发菌培养.........................................................................4
12覆土.............................................................................5
13出菇管理.........................................................................5
14病虫害防治.......................................................................7
15采收与加工.......................................................................8
16生产档案管理.....................................................................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金福菇生产档案管理记录.........................................12
附录D(规范性附录)金福菇产品分级标准.............................................14
I
DB36/T907—2016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福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所环境要求、栽培设施、生产原料、栽培季节、菌
袋制作、制袋与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自然条件下季节性栽培和控温条件下工厂化栽培金福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0463玉米粉规定要求
NY/T119饲料用小麦麸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15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农办质〔2015〕4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福菇Macrocybelobayensis
属于伞菌目、口蘑料、白蘑属,是一种的珍稀食用菌。商品名称有洛巴伊口蘑、洛巴口蘑、大口蘑
等。
4栽培场所环境要求
4.1金福菇栽培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358要求。远离有毒有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等),距医院、学校
等3000m以上。
4.2栽培场所布局
1
DB36/T907—2016
金福菇栽培场的区域划分以方便操作,高效栽培为原则。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
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
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
5栽培设施
5.1室内栽培
采用竹木、不绣钢、方钢、角铁架等制成的,搭建层架,架设5层~6层,下层距地面20cm~30cm,
层高间距45cm~50cm,靠墙单边的菌床宽为70cm,中间菌床宽度为1.1m~1.3m,最高层距顶棚80
cm~100cm、过道宽70cm~80cm。
5.2大棚栽培
5.2.1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菇房(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建造而成,棚高2.8m~
3.5m,宽度8m~10m,长度20m~30m。
5.2.2菇房(棚)应采用塑料膜覆盖一层,遮阳网型号SH3105-75,三针遮光率达到90%,遮阳网覆盖
1层~2层,用塑料膜、遮阳网长度、宽度等规格应根据实际而定。将塑料膜、遮阳网盖在拱圆形架上,
然后把塑料膜边压在轨道槽内扣好。
5.3工厂化栽培
5.3.1菇房选择与建设
宜坐北朝南,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以100m2~200m2。
5.3.2菇房设施
5.3.2.1菇房安装6台排气扇(规格为40cm×40cm有带百叶的排气扇,墙上方安装3台、墙壁下方
安装3台~5台排气扇。
5.3.2.2每间菇房占地面积80㎡~100㎡,应安装一台7.5HP(17430W)~10HP(23240W)制冷机
和配套的风机;每间菇房占地面积100㎡~150㎡,应安装一台10HP(23240W)~13HP(30122W)制
冷机和配套的风机。
5.3.2.3每间菇房应安装20W~40W节能灯15盏~18盏节能灯,或安装相应光照度的白色LED灯带;
(光照)控制在1000LX~2000LX。
5.3.2.4每间菇房的每架底层下面,要安装与栽培架长度等长硬塑料水管,直径为15mm~20mm,并
将水管错位打孔,孔直径0.3cm~0.5cm,孔与孔之间距离15cm~25cm。
5.3.2.5菇房墙体采用彩钢泡沫夹心板建成,内墙厚度10cm~13cm,房顶宜用13cm~15cm,(房
顶也可用挤塑板或泡沫板建造),提高保温和隔热性能。
5.3.3喷灌设施
在菇房(棚)畦床上方,每距离500cm的中央拉一根外径为20mm的喷灌专用PE塑管,并在PE管上
间距300cm处安装上35cm长倒挂三件套微喷头,喷头的晒水直径为6cm,在每个PE塑管的前端接上独立
开关,用PVC供水管把各个PE管进行连接。然后用水泵带动,形成整体的自动喷灌系统。
6生产原料
2
DB36/T907—2016
6.1原辅材料
原辅材料应符合NY/T5099要求,或参见附录A。
6.2栽培配方
a)棉籽壳72%,麦麸20%,玉米粉6%,石灰粉1%、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3%~65%,pH8.0~
9.0。
b)秸秆粉40%,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5%,石灰粉1%,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3%~
65%,pH8.0~9.0。
c)杂木屑40%,棉籽壳30%,玉米粉10%,麦麸18%,轻质碳酸钙1%,石灰粉1%,含水量63%~
65%,pH8.0~9.0。
d)杂木屑20%,稻草(切断)27%,棉籽壳18%,玉米芯(粉碎)15%,豆粕10%,麦麸8%,轻质碳酸
钙1%,石灰粉1%,含水量63-65%,pH8.0~9.0。
e)棉籽壳28%,玉米秆(粉碎)30%,麦麸17%,玉米芯(粉碎)10%豆粕10%,石灰粉2%,碳酸
钙1%,含水量63~65%,pH8.0~9.0。
f)玉米芯(粉碎)30%,棉籽壳35%,麦麸20%,蔗渣12%,轻质碳酸钙2%,石灰粉1%,含水
量63%~65%,pH8.0~9.0。
6.3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要求,或参见附录B。
7栽培季节
7.1金福菇季节性栽培
南方春季栽培为3月~7月制袋,5月~9月出菇;秋季栽培5月~7月制袋,7月~10月出菇;若一年
栽培一季的应在3月~5月接种,5月~10月出菇;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接种和出
菇时间。
7.2工厂化栽培
有控温条件的菇房(棚)可周年生产。
8菌袋制作
8.1栽培容器
8.1.1高压栽培的塑料袋,菌袋规格为(17cm~18cm)×(33cm~35cm)×0.005cm聚丙烯塑料袋作为
栽培容器,塑料袋厚薄均匀、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应符合GB9688要求。
8.1.2常压栽培的塑料袋,长菌袋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15cm~17cm)×55cm×(0.04cm~0.05
cm),应符合GB9687要求。
8.1.3常压栽培的塑料袋聚乙烯(PF)袋,规格宽×长(20cm~23cm)×45cm,厚度为0.04cm~
0.05cm的折角袋,应符合GB9687要求。
9制袋与灭菌
3
DB36/T907—2016
9.1装袋
按配方将原材料玉米芯、棉籽壳、玉米芯、稻草(切断)等应提前1d~3d进行预湿后,加入1%~2%
石灰粉,配料时配制时先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3%~65%,pH8.0~9.0。用装袋机
装袋,将培养基质填装到栽培容器中,压实、密实适中,菌袋紧松一致,及时装袋。
9.2袋口(套环)
装完料袋后,袋口及时套上套环和无棉盖,或者用纱线扎紧袋口。
9.3常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常压灶(锅)灭菌,温度上升达到100℃后,保持20h~22h后出灶(锅)。
9.4高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表升至0.05Mpa时,排尽冷汽后,再加热压力到1.5Mpa(温度升至126
℃)时,维持2.5h~3h后出锅。
9.5冷却
将菌(料)袋趁热移入到已消毒的大棚、接种室、无菌室冷却室,袋温应冷却至27℃以下。
10接种
10.1菌种要求
菌种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要求。
10.2接种方法
将接种工具等放入接菌室(接种箱)进行消毒。按种前接种操作人员的手、栽培种瓶(袋)外壁用70%
酒精或40%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的溶液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时用
接种工具去掉表面老化种块,将用镊子或者经过消毒的手指,来将种块取出放入料袋的料面上,部分种
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盖好无棉盖体。一瓶栽培种(750ml)可接30袋~35袋。接种方法可选如下一
种:
a)接种箱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每立方米用量5g~6g,消毒时间40min~50min后接种。
b)菇房(大棚)内开放式接种,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用量12g~15g,消毒时间为6h~8h后方
可接种。
c)无菌室可采用紫外线、臭氧机消毒8h~10h,关闭后方可接种。
10.3菇房(棚)消毒
10.3.1培养室(菇房)在使用前打扫,清洗干净,干燥;应提前4d~5d,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
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8h~10h,环境要求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使用杀虫剂应符合GB4285
的要求。
10.3.2菇房应提前3d~5d用漂白粉溶液(漂白粉100g加水12kg)清洗消毒;或用新洁尔灭溶液(新
洁尔灭500g加水15kg)清洗消毒。
11发菌培养
4
DB36/T907—2016
11.1接种后的菌袋可竖放于培养架上,摆好菌袋,袋与袋之间要有空隙,以免夏季在培养过程中菌袋
发热,以防高温烧菌。
11.2采用遮阳网遮光,前期使发菌室黑暗,后期稍有一定光线。适时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
新鲜。温度控制22℃~25℃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冷铁铸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字经济智慧谷项目发展潜力与可行性分析
- 2025年正面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服饰印花斜台流水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搪玻璃填料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资市场营销基本概念论述
- 心理咨询师考试中的注意力训练技巧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版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完整
- 2025年厨房小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关节镇痛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广州市天河区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餐饮服务承包经营合同书
- “燕园元培杯”2023-2024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试题详解
- 湖北省汉阳一中、江夏一中、洪山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
- 消防队伍廉洁警示教育
- 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
- 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管理课件
-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 DB32T 5061.1-2025中小学生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心理健康
- 2025年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