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二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高2026届)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

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

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

液、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

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

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

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

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

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

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

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

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

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

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

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

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

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骁马徐郎

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

澧漂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

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

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

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

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萤声。"

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

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

±o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

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

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

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摘编自袁行需《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材料二:

整体而言,中西语境中的"意象"概念最核心的区别在于,西方"意象"

就是"图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读者内心中的呈现,其意义的生成具有多

义性、弥散性,而中国意象则是基于某种共识来生发,其意义的生成

遵循特定的路径,两者在意义生成机制上有着本质性的差异。

具体来说,西方"意象”在接受者内心中的呈现是没有稳定模式的,每

个读者基于自己的个体接受图式而创造出差异性极大的想象空间。而

中国意象在具体生成的过程中,有一个从"预备"到"生发"的过程。在

"预备”的过程中,意象由特定的物象引导,而这些物象都指向特定的

"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

以庞德的诗歌为例:“芦苇重,弯曲了。竹子言说,似乎在流泪""几张

脸在人群中幻影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庞德的书写模

式,模仿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路数,这种写法显然比波德莱尔那种跳

跃性、抽象化、晦涩冗长的象征主义书写要更具蕴藉性、可读性和画

面的美感。但庞德显然依旧未能理解中国诗歌中运用自然意象之精髓。

中国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带特定意味,这是与一般的自然物象最根本

的区别,比如竹子在中国的绘画和诗歌当中,一般都带着"临风不

惧""青翠挺拔""高洁自爱""宁折不屈”等意味,其与梅兰菊等自然意象

一道,构成了所谓君子处世的审美姿态。至于“桃花"则让人联想至「‘春

暖""萌动""艳丽"等意味,诸如"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和"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诗中"桃花"这一自然意象指向的是佳人的

意味,而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中,"桃花"则指涉着"春暖""萌动"的气息。

也就是说,中国人由于自然意象所自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能

够在接触某个自然意象的刹那间迅速进入某种预设好的意义空间之

中,意象接受者无需过多思索就能直接进入一种约定俗成的共时性审

美情境之中。至于在这种审美情境之中,审美参与者究竟希望进入哪

一类审美情境,就由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这跟波德莱尔象征

主义式的碎片化、抽象化、晦涩化有着本质区别,也跟庞德试图模仿

中国的"自然意象”却写出了诸如“芦苇重,弯曲了"之类的"自然物象"

有着显著区别。

(节选自《对中西"意象”概念的考察和梳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挑选或思想感情的点染就能进入诗中成

为意象。

B.诗歌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带有诗人

主观的色彩。

C.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所以诗人融入的情

意不同。

D.中国诗歌意象的意义指向是稳定的,"约定俗成"的,因而是固定

不变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这一意象固定地带有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是古代诗

人反复运用的结果。

B.物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础,诗人可借物象虚构创造出神仙、灵异等

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如李白诗中"云之君""仙之人"。

C.西方"意象"是"图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读者内心中的呈现,而中国意

象则是基于“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来生发。

D.西方读者基于自己的个体接受图式而创造出差异性极大的想象空

间,是因为西方更重视个性自由。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五自然段观点的一

项是()(3分)

A.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C.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

D.只恐双溪酢皤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材料二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成为意象,引发游子共鸣的原因

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司马迁发愤

郭沫若

那是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有一天司马迁正在书房里席地而坐,埋

着头写着他的《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的时候,他的外孙杨悻,

一个十三四岁的童子,进来匐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回答了一

句:"你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的相仿佛。

在司马迁把书案上的稿件略加整理着的时候,杨悻引了一位中等身材

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肚子挺得很高。这胖

子便是做着益州刺史的任少卿了。当时的地方官每年正月要进京朝见

一次,他是才从四川来到长安的。

司马迁立起身来迎接着他,两人拱手对揖。

"少卿你几时进京的?"

”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

"胡子吗?唉……"司马迁含糊着没有回答出下文来。

“我记得你要长我两岁的,我今年三十七,你不是三十九岁吗?"

"是啦。"

"但你看来却只有三十岁的光景啦。你从前是一位有长胡子的瘦子,

如今你长得这样白皙而肥胖起来了,你大约是应着“心广体胖”的那句

古话啦。你们过着宫廷生活的人真好。你的声音也变了。子长,宫里

的姑娘们一定是很欢迎的罢?吓吓。"

一见面便一味唠叨着的这位任少卿,全没有想到他说的话,句句都打

中了司马迁的伤痕,司马迁对于这位本来不大喜欢的官气十足的朋友,

增加了新的厌恨。

“你请坐罢,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他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因为李陵的老

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不免在汉武帝面前多说

了几句话,说李陵的投降怕是策略的投降,因此便触犯了皇帝的怒气,

连把他也投在了天牢里。在牢里关了半年,在第二年的正月,终于受

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自

己的宣传工具,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却特别被皇帝看中了,便被超拔了

起来,拜为"中书令",就是皇帝御用的秘书长。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

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汉武帝对于刑余之人的这样重

视,不用说是看上了司马迁的文才,然而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是——

司马迁已经受宫刑了。皇帝的周围是有很多妃嫔的,假如要选用有文

才而又完整的人,那岂不是自寻烦恼吗?

司马迁就这样因受了宫刑而得到了大官。在他下了狱而受刑的当时深

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

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他们都说司马迁是

"塞翁之马";甚至于有好几个中年的朋友想自己也有这"塞翁之马”的

福分,要司马迁向皇帝介绍,用他们做部下。

司马迁的感触却和寻常不同。得官的重大原因是由于受宫刑已使他感

觉着双重的侮辱。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又使他愤慨着不可

救药的人性的卑鄙。这些侮辱,这些愤慨,他是很想努力把它们忘记

的,然而总有些东西要时常向他把它们提起来。

任少卿一和司马迁对坐着,又好像突然想起了一样,向司马迁叩了一

个头。

"我还忘记了啦,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们的天官冢宰,我诚心诚意

地向你恭贺。”

这又是射中了伤痕的一箭。

"老兄的荣升,真是我们交游辈的光宠啦。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

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仅相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

了。"

司马迁的愤慨这时候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少卿进京的时候自

己在狱里,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照顾

的。

"少卿,”司马迁说着,"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

的事情。我受了宫刑便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

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我受了皇上的知遇,是因为我

受了宫刑,你明白吗?"

少卿听着司马迁的这般愤愤的语句,他惊愕了起来。连忙摇着头说:

"老兄,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

垣'①啦!"

"哼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你用不着那样害怕。我这两年来早就

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随时都可以死,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

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这部书我费了十年的功夫来写,但在未下

狱之前的几年间我是写得很懒散的,在下狱之后我在一年半的期间便

把全部整理了出来,我如今连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

"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我这是永远

不朽的书。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

的精神上的产品。我要和有权势的人对抗,看我们的生命哪个更长,

我们的权威哪个更大,我们对于天下后世的人哪个更有功德。有些趋

炎附势的糊涂蛋在藐视我们做文学的人,我要把我们做文学者的权威

提示出来给他们看。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

这儿是自有中国以来的政教礼乐,学术道义的结晶。我的肉体随时可

以死,随时可以被人寸断,但我敢相信我的生命是永远不死的。地上

的权势,我笑杀它。哼哼,我笑杀它。"

"是,是,是。"少卿被司马迁的气焰压倒了,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

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1936年4月26日(有删改)

【注】①君子不能轻发言,有人耳朵贴墙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任少卿从四川益州前来拜访时,司马迁十分客气,以礼相待,

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任少卿的喜欢和重视。

B.司马迁因受了宫刑,他的一些亲友避开他,等他做了大官,亲友

又来巴结他,突出表现这些人的趋炎附势和唯利是图。

C.任少卿说"老兄的荣升,真是我们交游辈的光宠……仅仅相隔一年,

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表现了对司马迁的羡慕,以及对权利的渴望。

D.小说中任少卿引用《诗经•尔雅》中的句子“君子无易犹言,耳属

于垣",与下文司马迁的"笑"形成反差,衬托出司马迁的光明磊落。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能将读者迅速拉回遥远的历史场景中,具

有鲜明的特色,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B.小说中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任

少卿趾高气昂、卑鄙丑陋的形象。

C.晋升中书令给司马迁的内心带来了极强的羞辱感,为下文写他坚

持创作《史记》实现人生价值作了铺垫。

D.小说由司马迁写《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开始,以介绍《史

记》收束全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8.小说插入了司马迁受宫刑和超拔为“中书令”的原因,这样安排有

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9.有学者认为"司马迁发愤,不是抒发怨愤、怨恨,而是他在立言活

动中超越人生困境以寻求不朽的一种主观努力"。你是否赞同?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魏征,柜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

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

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

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

卧内访以政术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

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

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

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

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

七年,征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

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诏宴公卿,谓侍臣曰:"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

说,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唯魏征而已。古之名

臣,何以加也。"

十七年,授太子太师。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

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

曰文贞。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征烈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

(《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有删改)

材料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

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夫智不足以

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能见之,而强不能决,犹豫不用,而大者死

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

(节选自《说苑・尊贤》)

10.原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数引A之B卧内C访以政术D征亦E喜逢F知己G之主H竭其力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阴,文中指暗中、暗地。与《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中的"阴"

字含义不同。

B.敛容,指显出庄重的脸色。与《琵琶行》中的"整顿衣裳起敛容"

的"敛容”含义相同。

C.再拜,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与《鸿门宴》中的“再拜"都是"再

次拜见”的意思。

D.因,文中是于是的意思。与《侍坐》篇中的"因之以饥箧"中的"因"

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征曾劝谏太子李建成早做打算,后来被太宗责备其挑拨兄弟关

系。魏征从容应对,被授予谏议大夫。

B.唐太宗在宴会上坦言与古代贤哲相比也无愧色,因为他不计较魏

征曾经的所作所为,反而提拔任用魏征。

C.唐太宗巧妙设喻,把自己比作黄金,把魏征比作高明的冶炼工匠,

表明唐太宗的谦逊及对魏征的重视。

D.唐太宗见魏征家里原先没有正堂,于是他当时就想给魏征建一座

小殿,准备好材料后,五天就建成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2)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14."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唐太宗重用魏

征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宋】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

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

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经历了宋真宗、

仁宗、英宗、神宗四朝,这正是北宋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这首词是

他退居江南后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描绘了金陵一带的秋日风光,突出了其萧疏明丽的特色,"水

浸碧天何处断”体现了这种特色。

B."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一句,从自然写到人家,暗暗为下

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C.下片"多少六朝兴废事"一句与苏轼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表达了同样的意趣。

D.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以景结情,从低沉的调子里表现出作者

的隐忧,耐人寻味。

16.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都提及六朝旧事,但表达的

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沐浴祈雨,冀望一年都风调

雨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也为我们描绘过

这样的画面",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问

题通俗化,便在首段开端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况,说明",

"的道理。

(3)古人有时以物喻水,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有对江水这样描

写:"",《念奴娇・过洞庭》中对于洞庭湖的水面也有这样的描

述:"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进入徽州大地,置身青山绿水间,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A.千

姿百态)、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了。马头墙,又名跌落山墙,是指高出

两边山墙墙面的墙垣,因其翘檐形状酷似昂首的马头而得名。马头墙

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明朗素雅。

古时,徽州人喜欢聚族而居,民居建筑密度很高。一家挨着一家,一

户挨着一户,(B.鳞次栉比)。即使哪户失火了,难免会殃及池鱼。

为了防患于未然,家家就在屋顶上早早地垒起了高高的马头墙,故而

马头墙又被称为封火墙。同时,这个坚固的屏障也可防盗、防雷。马

头墙的尖头部位与现代建筑中避雷针原理相似,无论怎样电闪雷鸣,

马头墙都会"挺身而出"履行职责,哪怕是墙毁瓦裂,也会保证主体建

筑完好无损。

看着这些马头墙,定会为工匠们的艺术创造力而(C.赞叹不已):

顶端鸟兽鱼虫的活灵活现,斗拱粉壁中的祥云绕凤,雀替木雕的

(D.标新立异),瓦楞里槽的美轮美奂……作为徽州民间工匠精雕

细琢十年一剑的重要成果,马头墙成为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

一尊尊如此的马头墙居然能够让原本静止的建筑彻底带活起来,犹如

生气灌注,使整个建筑充盈着。风和日丽之时,远远便看到,遥远的

天际下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马头墙。它们一字排开,绵延不绝,突然之

间,如万马奔腾,争先恐后,横无际涯,势不可挡。

18.上文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千姿百态B.鳞次栉比C.赞叹不已D.标新立异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

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挺身而出"一词用语生动形象,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3月27日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灯光璀璨,戏剧厅内座无

虚席。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晚会在这里精彩上演。晚会邀请到来

自中国、智利、法国、波兰、古巴等国的精彩剧目,现代与传统的交

融,①,让观众们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智利拉韦利亚剧团的《城镇清洁工》,讲述了有一个由无形的存在组

成的城镇,他们通过自然的循环与彼此相连。以及他们对城镇及其居

民进行能量清洁的故事。该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

观众的阵阵掌声。

法国演员JulienCOTTEREAU的《无中生有》,②。演员通过身体、

声音和舞台的巧妙运用,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让观众仿

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艺术之旅。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断桥》则是一次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的结合。

通过白素贞和小青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爱情的伟大,同时,

③,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活力。

凉山文旅集团和中国剧协小梅花艺术团等也带来了表演。晚会精彩纷

呈,中外戏剧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喝彩。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22.学校近期拟举办校园戏剧节,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推广

方案。(4分)

振华中学校园戏剧节宣传推广方案

活动目的丰富学习生活,弘扬戏剧文化

活动主题点亮戏剧之光,创新传承文化

目标受众

宣传媒介(至少两种)

宣传标语(20字以内)

节目时间及内容5月6日下午4:00:《窦娥冤》5月7日下午4:

00:《雷雨》5月8日下午4:00:《哈姆莱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一单元《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场问答交流,孟子取

譬设喻,因势利导,用"保民而王"的主张极力劝说齐宣王。在生活中,

我们和别人交流讨论的时候,是该坚持自己的主张还是倾听别人的见

解呢?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二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高2026届)

l.BA项"或"错,原文材料一第3段是"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

C项因果倒置,原文材料一第6段是"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

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D项"是固定不变的"错,结合材

料二最后一段"中国人由于自然意象所自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

可知,中国诗歌意象的意义指向只是"相对稳定的",并非"固定不变”。

故选Bo

2.D"西方更重视个性自由"错,于原文无据。原文是“西方'意象'在接

受者内心中的呈现是没有稳定模式的,每个读者基于自己的个体接受

图式而创造出差异性极大的想象空间",没有提到"西方更重视个性自

由"的内容。故选D。

3.AA项没有"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或

"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的加工创造。B项是夸张法。

C项是拟人手法,属于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D项是

夸张法。故选A。

4.①对比论证,将中西方意象的概念和意义生成机制进行对比,突

出了中西方的差异。②举例论证,以中国诗歌和绘画中的竹子、桃花

等意象以例,论证了中国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带特定意味的观点。(论

证方法+阐释,一点2分,两点4分。)

5.①"月亮”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是有阴晴圆缺和唯一性特征的

一种物象(自然意象)。

②诗人融入自己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将思乡、思亲的情感移到月

这一物象上来。

③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月亮"就是思乡情感的载体,有着约定

俗成的文化意义。

④"月亮”意象所自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使得游子在接触这一

意象的刹那间直接进入一种约定俗成的共时性审美情境之中,从而产

生情感共鸣。(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6.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选项中"看出

司马迁对任少卿的喜欢和重视"错误,原文中说"司马迁对于这位本来

不大喜欢的官气十足的朋友,增加了新的厌恨"。故选A。

7.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项中"心理

描写"错误,文中没有对任少卿的心理描写。故选B。

8.①丰富文章内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更加完整。插入的情

节照应了前文司马迁外貌和声音的变化,揭示了司马迁坚持写《史记》

的原因。

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司马迁正直、隐忍和不屈的人格。

③暗示文章的主题。通过写皇上对司马迁的处罚和破格提拔来讽喻现

实,表达作者对当权者和丑陋人性的讽刺和批判。(一点2分,两点

3分,三点4分)

9.赞同,①司马迁发愤著书,不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怨愤和怨恨,而

是为了写一部不朽的史书。

②超越人生困境:司马迁遭受宫刑和亲戚故友的回避,他发愤著书来

表达与权贵的对抗,以及对趋炎附势的糊涂蛋的藐视。

③寻求不朽:司马迁追求生命价值的永恒,坚持写《史记》,将有中

国以来的政教礼乐、学术道义的结晶都凝结在这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

之中,深深地影响后世。(每点2分,共6分。)不赞同,①有怨愤:

司马迁遭受宫刑,竟因此拜为中书令,亲戚故友由回避到巴结,使他

看透了权贵和亲友的丑陋嘴脸,对此愤慨不已。

②超越人生困境:司马迁遭受宫刑和亲戚故友的回避,他发愤著书来

表达与权贵的对抗,以及对趋炎附势的糊涂蛋的藐视。

③寻求不朽:司马迁追求生命价值的永恒,坚持写《史记》,将有中

国以来的政教礼乐、学术道义的结晶都凝结在这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

之中,深深地影响后世。(每点2分,共6分。)

10.CDH

11.CA项正确。"朝晖夕阴"的"阴"指天色阴沉,与暗中、暗地意思

不同。B项"敛容”都是指显出庄重的神色。C项"再拜”是古代一种较

重的礼节,是拜两次的意思,而不是"再次拜见",故错误。D项"因之

以饥留'的"因"是"接续”的意思,与文中意思不同。故选C。

12.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他当时就想给魏征

建一座小殿"错误,原句的意思是"当时太宗想要给自己修建一座小殿,

见魏征没有正屋,所以停止修造自己的小殿而给魏征修建了房子,五

天就修好了"。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魏征过去确实是我仇恨的人,但他对待侍奉君主的事都尽心竭

力,这是很值得称赞的。("往者",以前、过去;"所事",侍奉君主

的事;”嘉、赞赏、称赞;句意,各1分)

(2)即使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飞往的地

o

("虽",即使;"千里之望",飞翔千里的愿望;"致",到达;句意,

各1分。)

14.①有先见之明;②遇事沉着从容;③敢于直言进谏。

(一点1分,共3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15.C"表达了同样的意趣"错误。"多少六朝兴废事”表达了作者对国

家兴衰的慨叹,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苏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是缅怀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意趣不同。

16.①王词借古鉴今,悲叹六朝奢靡误国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

亡国的教训。陈说空叹兴亡荣辱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

能避免重蹈覆辙。②张词借古伤今,慨叹六朝兴衰,表达了作者对北

宋王朝由盛而衰的时政的担忧。(每点3分,全对6分。)

17.(1)浴乎沂,风乎舞零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千里澄江似练玉鉴琼田三万顷(6分,每空1分。)

18.D"标新立异”原意是提出新的见解,立论与众不同。后常常指故

意提出新奇的看法,显示自己的独特。可以用“巧夺天工"。

19.万一哪户失火了,难免会殃及池鱼。为了防患于未然,家家早早

地就在屋顶上垒起了高高的马头墙,故而马头墙又被称为封火墙。(关

联词搭配不当,状语语序不当)(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3

分。)

20."挺身而出"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赋予马头墙人的动作(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马头墙富有担当的形象(1分),体现其保

护建筑的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