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总结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线索清•纵向专题贯通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全面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
①君主专制制度:主要指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②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指地方服从中央。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2)历程。(3)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护小农经济。
②政治: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思想: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4)基本特征。
①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相统一。
②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④借助神权和思想控制来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5)历史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积极消极政治有利于民族交融,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积极消极经济有利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奠定了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人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的进步
2.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完全服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清朝设军机处可以直接控制地方官吏。(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
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演变。
①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③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④隋唐: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
⑤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⑥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⑦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特点。
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③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素养特训】1.(2020·长沙模拟)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而“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枢权力实现了相互制衡B.权力运作机制缺乏恒定性C.国家机器的效能逐渐衰落D.中央集权的强化不断加强【解析】选B。依据材料“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并结合古代中国的官制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历代皇帝都在前代的基础上实行了不同的政策,表明权力运作机制缺乏恒定性,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臣地位的变化,未体现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权力运作机制的变化,不能代表国家机器的效能逐渐衰落,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发生的变化,与中央集权的强化无关,D错误。故选B。2.(2020·烟台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材料二“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圉。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公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和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根据“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是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干枝一体。其积极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密切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统治等方面来回答。第(2)题从“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可以看出,韩非主张强干弱枝,与材料一主张的干枝一体不同。秦始皇“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的表现,可以联系所学从确立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来回答。答案:(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干枝一体。作用:密切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2)不同: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材料二(韩非)主张强干弱枝。表现: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备选习题】1.(2020·大庆三模)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
)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解析】选D。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对地方的监察,故A错误;材料和弱化政权的民族色彩无关,故B错误;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的,故C错误。2.(2020·长沙模拟)汉代“察举孝廉,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唐代“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明清“唯经义、尚八股,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材料表明汉至明清选官任官制度的变革 (
)A.开始由贵族政体向官僚政体转变B.实现了文化素养与治世才干的结合C.反映了专制皇权对思想控制的加强D.体现了选贤与公平的人才选拔原则【解析】选C。由材料“唯经义、尚八股,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可知,科举制逐步走向了僵化,专制皇权逐步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故选C;A指的是郡县制的推行,而非科举制,排除;八股取士不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选拔出的官员不一定有治世才干,不一定是贤能的人,无法得出B、D结论,排除。3.(2020·开封模拟)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吏”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出现于突发案情或发生农民起义之时。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捕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
)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司隶校尉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说明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的履职权限扩大,故D错误。故选B。4.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
)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解析】选C。材料并未反映官僚的腐败现象,故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不能体现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错误;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中并未扩大地方行政权限,故D错误。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
——李庆西《最后的儒者》【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可知“硬件”即为秦帝国的框架,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具体为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第二问,“软件”即为汉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儒学地位的变化。第(2)题,皇帝强大的反制衡实质问的就是皇帝如何削弱相权的。围绕三省六部制和军机处的特点分析即可。第(3)题,通过阅读材料三,设问中奇怪的现象指的是士大夫遭受皇帝的施虐却没有反抗,即使有反抗也仅限于伦理道德层面的批判。主要结合明代的时代背景,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考虑。答案:(1)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让宫廷内侍机构参与军国大事(建立中外朝制度);确立儒家思想的支配地位。(2)唐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分散、削弱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3)原因:极端君主专制,消弭了人们的反抗意识;皇权对士大夫的施虐和人格摧残;八股取士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有利于维系专制统治;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和历史使命感。二、农耕文明之下的中国社会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主要耕作方式。(2)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以及租佃关系。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开始出现私田。商鞅变法,肯定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②战国以来:存在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等)、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发展总趋势是国有土地逐渐减少、私有土地逐渐增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被迫租种,地主同劳动者依附关系日益松弛,租佃制逐渐占主要地位。(3)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古代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到明清更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沉重的赋役使小农经济非常脆弱,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导致人地矛盾尖锐,也制约了小农经济发展。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起源早、不断发展。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春秋战国时期自由商人成为主体,中原出现一些商业中心,产生商业城市秦汉设专职官员管理城市商业,“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严格分开隋唐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成为典型商业城市,草市与夜市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元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打破“坊”“市”界限,打破“市”时空限制,都市中商业区十分繁华明清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2)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商品市场分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城市市场满足达官贵人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3)对外贸易由盛到衰: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唐朝陆路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都得到发展。宋元海外贸易兴盛。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从明朝中后期起,实行闭关政策,阻碍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妨碍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素养特训】1.(2020·怀化模拟)《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此举 (
)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解析】选B。题干中汉代政府的措施意在鼓励男女婚姻,多生育生产力——劳动人口,维护小农经济,安定社会,故选B;男尊女卑是指社会、家庭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依附于男性,题干讲的是政府对女方索要聘礼过重的打击,排除A;题干主要说明汉代政府此举是打击女方索要聘礼太重,督促适龄男女结婚,排除C;古代包括汉代女性地位低下,排除D。2.(2020·青岛模拟)《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解析】选B。“《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与经济重心没有关系,故A错误;根据材料“《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描述了商品经济发达的景象,故B正确;“《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没有涉及外贸的情况,故C错误;仅仅材料中列举的几个商业现象不能体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D错误。【备选习题】1.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农村集镇发展迅速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解析】选B。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故A错误;材料中明代到清代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繁荣,说明我国古代的农村集镇经济发展迅速,故B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集镇经济的发展,并未涉及农耕文明的衰落,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城市功能完善问题,排除D。2.(2020·宝鸡一模)封建制度确立后,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这说明租佃方式
(
)A.逐步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B.损害了多数地主阶层的利益C.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D.巩固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解析】选D。根据“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可知,农民在租种地主土地之后,在佃权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推动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租佃方式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仍然属于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租佃方式不可能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租佃方式仍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排除C。3.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水平(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全国耕地面积(亿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朝代粮食亩产水平(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全国耕地面积(亿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90%材料二据史载,明清时期,在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了永佃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永佃契中一般都有“其田租如不欠租,听其永远耕作”“自安之后,务要用力耕作,不得抛荒丘角,亦不得欠少租粒,听佃永远耕种,黄家(指业主)不得另召”等内容。(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永佃制的主要内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佃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表格信息从粮食亩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全国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南北方经济对比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第(2)题内容,根据“地方乡例,租人田种……佃田转佃别人……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不得欠少租粒,听佃永远耕种”“黄家(指业主)不得另召”等内容概括。第(3)题影响,结合所学可以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佃户的地位及对商品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总结。答案:(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量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2)主要内容:在完整缴纳佃租后,佃户可拥有永久的佃种权;佃种权可以转让,也可随时收回;即使田主变换,租佃权仍归原佃户所有。(3)影响: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佃户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佃户耕作自主性增强,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三、中华传统文化的演进
1.古代儒家思想政治地位的演变及原因: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儒学受到重创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历程地位原因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理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2.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意识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①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压抑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②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鲜明的时代特征:(1)先秦: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处于萌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编《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恢宏气势。(3)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华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个性的文人画兴起;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4)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交融、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盛唐的诗歌、书法、绘画都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5)宋元:北宋重文轻武,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年画、话本等。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科举无望,转向杂剧创作,促使杂剧繁荣。(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很多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素养特训】1.(2020·江苏高考·T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解析】选B。程颢、程颐兄弟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圆通,僧人契嵩则认为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本质是统一的,佛教思想中也有家国天下和君臣父子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在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B正确;唐代开始兴起儒学复兴运动,到北宋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加强,并未动摇,排除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排除C;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2.(2020·河南六市模拟)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解析】选B。据材料“回头偷看一眼”“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可知,这符合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且进一步僵化,对人性的束缚更加沉重,因此,才会有材料中“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故B正确。【备选习题】1.(2020·南昌模拟)相传,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闻而召之,并署“门下孝”。这反映出 (
)A.孝道开始受到时人的推崇B.统治者重视对社会人伦秩序的维护C.儒家文化升级为官方形象代表D.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解析】选B。黄香因孝入仕,说明统治者重视维护人伦秩序,这可以起到教化百姓及巩固统治之效果,故选B;“开始”说法欠妥,东汉之前孝道已经受到重视,排除A;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积极影响,而非束缚,排除D。2.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可知宋代世俗文学兴盛,市井生活繁荣,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故选D;A与材料“‘说话’上承唐代”不符,排除A;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说话”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排除B;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世俗文学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传统礼教受到冲击,排除C。3.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解析】选C。明清文学作品中出现较多商人形象,且其形象有较大改观,反映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提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C符合题意。A说法与史实不符。B与材料主旨不符。D材料没有反映。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孔子、孟子、荀子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后,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官方化对儒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材料二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举的不重视,致使大量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塾),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逸著述,或选择创作杂剧糊口度日,他们在信仰上虽然出现危机,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着儒家信仰,理学在他们的作品,诸如诗词、杂剧、元曲中得到体现。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科举恢复,程朱理学的典籍尤其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成因。【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儒学自身的调整两方面分析;第二问,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以儒学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和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等方面分析。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归纳;第二问,从宋代理学的兴起、知识分子的处境、市民文化繁荣、儒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分析。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摘编自《李贽的反道学思想》材料二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贽、陈独秀二人思想的影响。【解析】第(1)题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背景:李贽,根据“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和所学知识中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得出。陈独秀,根据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即可。第(2)题影响:李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冲击儒家道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等方面回答。陈独秀,可从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等角度作答。答案:(1)观点:李贽,不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能成为万世至论。陈独秀,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言之有理即可)背景:李贽,明末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工商业者实力增强;官方理学的僵化。陈独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言之有理即可)(2)影响:李贽,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对明清思想界有深远影响。陈独秀,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言之有理即可)一、14-17世纪的中西方世界
1.中国古代的“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1)“东学西传”。联系明•横向中外关联时期表现影响秦汉文明: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世界①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及铸铁术、井渠法西传。②冶铁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以秦汉文明为中心和以罗马为中心的东西方文明首次交往,促进中外交流和世界文明进步时期表现影响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儒学的传播;造纸术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全面繁荣、承前启后。对新罗、日本、大食产生影响宋元文明:西传促进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①活字印刷术西传,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②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地理大发现。③火药传入欧洲,瓦解封建地主阶层促进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西学东渐”。①明清时期的表现:传播基督教教义,也大量传播了科学技术。如利玛窦把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介绍给中国。②明清时期的影响:影响天文学、数学和地理学;但只在少数士大夫阶层中流传。
2.14—17世纪中西方比较:中国(明清)西方(西欧资本主义曙光)政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并发展到顶峰;市民工商业者力量日益壮大,但未形成新的阶级力量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代议制逐渐确立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并迅速发展,并逐步向机器生产过渡中国(明清)西方(西欧资本主义曙光)文化文化专制,理学极端,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世俗文学流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人们思想解放;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对外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逐渐脱离世界。西方殖民侵略、反侵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趋势处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处于农耕文明逐渐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期【素养特训】1.晚明学者中,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在经世致用思想中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表明中国文化具有 (
)A.传承性 B.实用性C.内生性 D.民主性【解析】选C。依据材料,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产物,表明中国文化具有内生性,故选C。2.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B.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C.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D.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明末和近代西方社会对待科学成果的态度截然不同。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与西方处于不同的社会阶段和社会形态。中国处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而西方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故选B。【备选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19世纪中英历史事件简表时间中国英国17世纪明朝灭亡,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康熙帝设南书房清朝设台湾府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颁布《航海条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光荣革命”;通过《权利法案》洛克提出分权学说及“天赋人权”时间中国英国18世纪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推行摊丁入亩曹雪芹《红楼梦》刊刻乾隆帝主持编撰《四库全书》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据人民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英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时间中国英国19世纪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解析】表格左侧是明清到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迁,表格右侧反映了英国在资本主义初期不断上升的表现。17-19世纪的不同变化导致了鸦片战争中的清政府战败和英国的胜利,强大的资本主义战胜了落后的封建主义。从表格所给的任意一个角度论述中国的沉沦和英国的崛起即可,利用表格中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论述。如科技角度,论题: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否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历史信息:英国:《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工业革命;中国: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等。答案:示例一:论题: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否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历史信息:英国:《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中国: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海国图志》。示例二:论题:制度创新与否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历史信息: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颁布;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中国:设南书房、军机处;马戛尔尼来华;《南京条约》。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贸易
1.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开始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进入铁器时代后,中国才有同外界交往的可能,开先河的是秦汉王朝。②主要目的:a.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的形象。
b.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
c.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古代开展对外交往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的、抢占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有根本区别。(2)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①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开明的外交政策;科技发展;杰出人物的作用。
②途径:一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二是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三是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教士利玛窦等;四是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①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②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以海路为主。变化原因: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1)发展概况。①汉代:中国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中南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②唐朝:对外贸易繁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唐朝和朝鲜的贸易往来繁盛,朝鲜输入唐朝的有牛、马、麻、人参,唐朝输入朝鲜的有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中亚、波斯商人足迹遍及各地,他们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也源源不断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远销西方。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与朝鲜、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贸易频繁。③两宋:a.北宋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征收商税。b.南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c.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贸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设有番坊,有外商长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国家众多,以阿拉伯人最多。绍兴末年,广州、泉州两个市舶司岁收税高达200万贯,超过北宋一倍多。d.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e.辽、金与高丽通过使节贸易保持联系,并在边境设榷场,互通有无。日本、波斯、大食等国也同辽、金有贸易关系。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④元朝: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此汇集和起运。高丽的土特产人参、水獭和虎豹皮在我国内地受到欢迎,布在我国民间也很流行。我国的植棉、棉纺织和火药技术在此时传入高丽。⑤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宁波、福州。⑥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几次下令实行海禁。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影响:a.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少,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所占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
①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
②隋唐时期,水、陆并进。
③两宋时期,陆上商路中断,海上贸易发达。辽、夏、金政权将岁币西运。
④元朝时期,水、陆两条商路并进。
⑤明朝,海运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
⑥清初,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素养特训】1.(2020·济南二模)在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兴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专题
- 【教案】部编语文三上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国家级】一
- 医疗平台课件
- 大学生新生培训计划
- 员工培训礼仪方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质量自测题带答案
- 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 社区发展方案策划与实施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医疗服务营销
- 民法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医学文献检索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四)
- 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统编版2024新教材)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作业设计
- 信息化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 TCI 303-2024 厨余垃圾发酵制备污(废)水处理用碳源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
- 2024年全新初二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电子俘获探测器(ECD)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
- 代卖商品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