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786-2023 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正式版)_第1页
GB∕T 42786-2023 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正式版)_第2页
GB∕T 42786-2023 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正式版)_第3页
GB∕T 42786-2023 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正式版)_第4页
GB∕T 42786-2023 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raduationandtestmethodsonth2023-08-06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2786—2023前言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l3术语和定义、符号 4分级 65遮阳材料光学参数试验与计算 96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试验与计算 7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光谱及准确度 附录B(资料性)遮阳产品与玻璃窗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计算实例 附录C(资料性)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w分级推荐 附录D(资料性)斜伸式外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简化计算法 附录E(规范性)基准玻璃 附录F(资料性)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推荐 附录G(规范性)不透光度性能测试仪 附录H(资料性)可调节叶片角度的遮阳产品相关光学性能计算 参考文献 IGB/T42786—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雄安绿研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湖南大学、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贰拾壹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尔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东创明遮阳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津贝尔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恒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帷森(厦门)建材工业有限公司、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沈阳紫微恒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1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筑遮阳热舒适与视觉舒适性能的分级、遮阳材料光学参数试验与计算、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试验与计算及试验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建筑遮阳产品的热舒适与视觉舒适性能的分级及检测。本文件不适用于具有荧光或逆反射特性的材料制成的遮阳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应于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11976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30592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检测方法JGJ/T15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T274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JG/T281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JG/T440建筑门窗遮阳性能检测方法ISO19467门窗的热性能用太阳模拟器测定太阳能得热系数(Thermalperformanceofwindowsanddoors—DeterminationofsolarheatgaincoeJGJ/T151、JG/T27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热舒适性能thermalcomfort建筑遮阳热舒适性能主要表现为太阳得热控制性能、二次得热控制性能和直射透射防护性能。太阳得热控制性能controlofsolargains遮阳产品在完全伸展且关闭时,通过减少室内太阳得热,降低建筑物夏季冷负荷的能力,评价参数为太阳能总透射比。通过透光围护结构进入到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入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2GB/T42786—2023注:也可称为太阳得热系数,其中进入到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包括太阳辐射室内直接得热量和太阳辐射室内二次传热得热量。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用g表示;遮阳产品和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用gtw表示。基准玻璃referenceglazing应用于遮阳产品热舒适性能比较而定义的具有特定光热参数的玻璃。通过透光围护结构吸收的太阳辐射释放到室内的部分与入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注: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的向室内侧的二次传热比,用q;表示;遮阳产品和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向室内侧的二次传热比,用qi.wt表示。太阳光法向-法向透射比normal-normalsolartransmittance入射与透射光线均为法线方向时的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用ren表示。视觉舒适性能visualcomfort建筑遮阳视觉舒适性能主要表现为不透光度性能、眩光调节性能、夜间私密性能、透视外界性能、日光利用性能和颜色透射性能。不透光度性能darkeningperformance建筑遮阳产品完全伸展且关闭时阻挡光线透射的性能。眩光调节性能glarecontrolperformance通过调节遮阳产品,改变视野中的亮度、对比度或分布范围,以降低视觉不舒适感,提高观察细部和目标的能力。遮阳产品在完全伸展且关闭时,正常照明状态下阻隔外部观察,避免被外界透视的性能。注:正常照明状态通常是指人或物体所在位置的照度值不大于300lx。外部观察是指外界观察者在距遮阳产品5m远的地方辨别室内距该遮阳产品1m的人或物体的能力。透视外界性能theperformanceofvisualcontactwiththeoutside当遮阳产品完全伸展时在室内对外界透视的能力。注:通常是指在有光的条件下,当遮阳产品完全伸展时,观察者站在室内距离其1m处,识别室外距该产品5m处的人或物的能力。该能力受室外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在室内需要照明时,调节遮阳产品以减少照明,提高日光利用率的能力。注:遮阳产品日光利用的能力与其本身构造及内表面反射比、房间的尺寸和形状、窗户的尺寸和类型、建筑立面朝向等环境条件有关。3颜色透射性能colourrenderingindexperformance光透过试件后的一般显色指数。注:一般显色指数是指光源对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第1种~第8种标准颜色样品显色指数的平均值。入射与透射光线均为法线方向时的可见光直射-直射透射比,用rv表示。可见光法向-散射透射比normal-diffuselighttransmittance入射光为法线方向、透射光为散射时的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用rm表示。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diffuse-hemisphericallighttransmittance入射光为散射、透射光为半球形时的可见光透射比,用rvdfh表示。标准散射体standardscatteringbody具有强散射特性,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大于0.70、可见光直射-半球反射比小于0.10,雾度大于90%的标准样品。注:毛玻璃类材料可作为标准散射体使用。3.2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A;——透光围护结构框的面积;Ag——透光围护结构窗玻璃的面积;Ahole——孔洞面积;Atoal——材料总面积;Aw——透光围护结构总面积;a——遮阳板挑出长度与窗户高度的比值;Card——无量纲系数;CMF——平均窗地面积比;Cmw——平均窗墙面积比;D——热惰性指标;D₄—D65标准光源相对光谱功率分布;d——板条轴间距;d₁——相邻叶片形成的室内侧平面宽度;d₂——相邻叶片形成的室外侧平面宽度;Faf——散射和反射辐射衰减系数;Fdir——直射辐射衰减系数;Fglo——总体衰减系数;g——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遮阳产品和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4KK(λ)rellR。UV(λ)yaβAA₁A₂A₃λφEe'θP——下叶片背向太阳光的叶片内表面宽度;——上叶片背向太阳光的叶片内表面宽度;——下叶片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叶片外表面宽度;——上叶片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叶片外表面宽度;——下叶片未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叶片外表面宽度;——上叶片未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叶片外表面宽度;——第1、第2辅助线长度;——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向室内侧的二次传热比;——遮阳产品和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向室内侧的二次传热比;——显色指数;——标准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玻璃窗与遮阳产品组合体综合的传热系数; 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传热系数:——人眼的视见函数;——受太阳光直接入射的玻璃比例;——积分变量;——叶片倾角; ——上叶片与室外侧平面的夹角;——遮阳产品与垂直方向透光围护结构之间的夹角;——第3、第4辅助角;——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传热系数;——遮阳产品的传热系数;——遮阳产品置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室外侧时,其空气间层向室内的换热——遮阳产品置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室内侧时,其空气间层向室内的换热——封闭间层内遮阳产品的传热系数;——波长间隔;——基准光束;——样本光束;——区域i~j角系数;——遮阳产品的太阳光吸收比;——玻璃垂直辐射率;——光由室内侧射向室外侧条件下,玻璃垂直辐射率;——人射角;——外墙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5Pe,dirh1Pe,dir-hPe.dirh(λ)PfPk,maxPs.dPvTe.BTe.WTe,dirdir(λ)Te.dir-diftedirdi(λ)Te.dir-hTe.dich(λ)Te,n-nTe,totTs.DtvTv,B(dirdif)Tv.dir-difTv,dif-hTv,n-difTv(s),dirhTv(z).dir-h——玻璃太阳光反射比;——光由室内侧射向室外侧条件下,玻璃的太阳光反射比;——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透光围护结构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叶片内表面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反射比;——太阳光法向-半球反射比;——透光围护结构框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透光围护结构玻璃区域(或基准玻璃)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积分球内部涂层的垂直-半球反射率最大值;——积分球内部涂层的垂直-半球反射率;——可调节叶片角度的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直射反射比;——可调节叶片角度的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散射反射比;——玻璃可见光反射比;——光由室内侧射向室外侧条件下,玻璃的可见光反射比;——可见光法向-半球反射比;——玻璃太阳光透射比;——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太阳光直射-直射光谱透射比;——太阳光直射-散射透射比;——太阳光直射-散射光谱透射比;——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透射比;——太阳光法向-法向透射比;——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透光围护结构玻璃区域(或基准玻璃)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可调节叶片角度的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可调节叶片角度的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散射透射比;——玻璃可见光透射比;——遮阳产品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可见光直射-直射透射比;——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可见光直射-散射光谱透射比;——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可见光法向-散射透射比;——可见光法向-法向透射比;——散射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散射体与样品组合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p)edirh(λ)——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透射比和光谱反射比总和。64分级4.1热舒适性能分级太阳光通过透光围护结构和遮阳产品对室内热舒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太阳得热控制性能、二次得热控制性能、直射透射防护性能三个性能。——太阳得热控制性能的评价参数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w),主要影响夏季室内温度和冷负荷。——二次得热控制性能的评价参数为遮阳产品和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向室内侧的二次传热比(qi.tot),主要影响透光围护结构或遮阳产品的内表面温度,进而影响到室内局部温度,以及人体对热辐射的感觉。——直射透射防护性能的评价参数为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re.dirdir),主要影响室内的人和环境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程度,为简化计算,本文件中直射全部采用法向代替,如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tedirdir)等同于太阳光法向-法向透射比(remn)。热舒适性能评价时,产品应处于完全伸展且关闭状态。4.1.2.1太阳得热控制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能的影响由低到高依次分为1级~5级,见表1。表1太阳得热控制性能分级分级12345gt≥0.500.35≤gwu<0.500.15≤gtw<0.350.10≤gtw<0.15gtot<0.10注:对于有采光通风口的遮阳卷帘,可将帘体完全伸展,分别对采光通风口关闭和开启两种状态进行评价。4.1.2.2二次得热控制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能的影响由低到高依次分为1级~5级,见表2。表2二次得热控制性能分级分级12345Qi.totqi.tot≥0.300.20≤qi.tor<0.300.10≤qi.tot<0.200.03≤qi.tot<0.10Qi.tot<0.034.1.2.3直射透射防护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能的影响由低到高依次分为1级~5级,见表3。表3直射透射防护性能分级分级12345Te,n-nTenn≥0.200.15≤remn<0.200.10≤remn<0.150.05≤temn<0.10Tenn0.05注:表中zemn为遮阳产品本身的性能参数。74.2视觉舒适性能分级遮阳产品对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不透光度性能、眩光调节性能、夜间私密性能、透视外界性能、日光利用性能及颜色透射性能六个性能。其中,不透光度性能和夜间私密性能评价时,遮阳产品应处于完全伸展且关闭状态。——眩光调节性能、夜间私密性能、透视外界性能的评价参数均为可见光法向-散射透射比(rv.m)和可见光法向-法向透射比(ry.n)。 日光利用性能评价参数为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rvdfh),——颜色透射性能评价参数为显色指数(R。)。4.2.2.1遮阳产品不透光度性能由高到低依次分为A级~E级,见表4。表4遮阳产品不透光度性能分级遮阳产品分类内部入射光无光感时的外部入射光照度遮阳产品不透光度性能分级遮阳材料遮阳材料遮阳材料遮阳材料遮阳材料带有遮光性能导向侧轨的产品A无— ——A.5B300001x——B.4B.5CC.3C.4C.5D—无入射光D.1D.2D.3D.4D.5不带有遮光性能导向侧轨的产品E无入射光E.1E.2E.3E.4E.5注1:表中所述入射光照度为下限值。注2:表中所述A级为全暗,B级~E级不透光程度依次降低。其中,A.5级产品可应用于特定领域(如处理高感光材料用的高等级实验室,先进光学、光化学实验室)的遮光;B级产品可根据需求应用于不同摄影场所。注3:表中所述D级、E级不需要进行测试,直接按遮阳材料的分级进行评价。注4:表中遮阳材料不透光度性能分级见表5。表5遮阳材料不透光度性能分级内部入射光无光感时的外部入射光照度(L)分级1234无5注:表中所述5级为全暗,4级~1级不透光程度依次降低。8GB/T42786—20234.2.2.2眩光调节性能按遮阳产品对室内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由低到高依次分为1级~5级,见表6。表6眩光调节性能分级ty.nn=0.0C0.00<Tv.mrn0.01<Tv.nrn0.02<tv.n-n0.03<Tv.n-nTv.mn>0.05Tyndir≤0.035544210.03<ry,ndi≤0.065433210.06<rvndi≤0.105432110.10<ryndi≤0.154322110.15<rymdi≤0.203322110.20<rvdi≤0.25221111Tv.ndi>0.251111114.2.2.3夜间私密性能按遮阳产品对室内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由低到高依次分为1级~5级,见表7。表7夜间私密性能分级Tv.n-difTv,n-nTv.mn>0.100.05<tvmn≤0.100.00<rv.nn≤0.05Tv.nn=0.000.00<tvdi≤0.0412350.04<tv.ndi≤0.151234ydr>0.1512334.2.2.4透视外界性能按遮阳产品对室内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由低到高依次分为1级~5级,见表8。表8透视外界性能分级Tv,ndifTv,nrnTv.nn>0.100.05<tv.nn≤0.100.00<rvnn≤0.05Ty.nn=0.000.00<tv,ndi≤0.0454310.04<rvndi≤0.154321Tvndi>0.153214.2.2.5日光利用性能按遮阳产品对室内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由低到高依次分为1级~5级,见表9。表9日光利用性能分级分级12345Tv,dif-htydfh<0.020.02≤rv,dih<0.100.10≤tv,dfh<0.250.25≤rv,dih<0.40Tv,difh≥0.404.2.2.6颜色透射性能按遮阳产品对室内视觉舒适性能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1级~4级,见表10。9表10颜色透射性能分级分级1234ABAB5遮阳材料光学参数试验与计算5.1一般要求遮阳材料光学参数应包括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edirh)、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pedirh)、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re.dirdir)、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rv.dirdi)、可见光直射-直射透射比(ry.dr-dir)和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ry.dfh)。5.2试验设备遮阳材料光学参数试验宜采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设备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5±5)℃,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0%。5.4样品5.4.1样品应根据仪器的使用规定,从遮阳材料上截取,尺寸不宜小于50mm×50mm,样品表面应无5.4.2根据样品特性选择测试点及测试辅助工具,要求如下:a)样品有弧度时,应选择弧线的中垂线方向为测试点;b)样品为柔软材料时,应采用辅助工具将其完全伸展撑开并保证试验尺寸无变化;c)样品有孔洞时,应测试无孔洞部分的光学参数,若无孔洞部分的尺寸无法满足仪器测试要求时,则应测试穿孔前材料的光学参数,整体光学性能应按面积加权平均求得。5.5试验与计算5.5.1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在太阳光谱区域内用具有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测试透过样品的辐通量与透过相同厚度的空气层的辐通量之比,再采用标准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进行加权,计算被测样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Tedirh);为方便测试,在测试中采用太阳光法向-半球透射比(remh)替代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Te.dirh)。试验步骤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的试验步骤如下:a)测试基线;b)将样品置于积分球前端直射-半球透射比测试通道,其外表面朝向入射光束,且入射光束垂直GB/T42786—2023于样品表面,测试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透射比redirh(λ)并记录,见图1。a)基线测试b)样品测试标引序号说明:1——样品光束;2—-参比光束;3——样品。图1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测试示意图5.5.1.3试验数据处理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edirch按公式(1)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式中:Tedrh——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Tirh(λ)—-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透射比;………………S₄——标准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按JGJ/T151取值;λ——波长;△λ——波长间隔,按JGJ/T151取值。5.5.2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采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在太阳光谱区域内测试样品反射的辐通量与参比标准(参比白板或标准镜面)反射的辐通量之比,再采用标准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进行加权,即可计算获取样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pedrh)。5.5.2.2样品置于积分球后端试验方法样品置于积分球后端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试验步骤如下:a)放置参比标准(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于反射比测试通道,测试基线;b)移去参比标准,样品按图2要求放置于积分球后部反射比测试通道,被测表面朝向入射光线方向,测出样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反射比peirh(λ)数据并记录。c)本方法不适用具有强散射特性的样品,如半透明材料。a)基线测试b)样品测试标引序号说明:1——样品光束;2——参比光束;3——参比标准;4——样品。图2样品置于积分球后端测试示意图5.5.2.3样品置于积分球中心试验方法样品置于积分球中心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试验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其步骤如下:a)直接法试验步骤:1)样品支架悬挂于积分球中心,放置参比标准于反射比测试通道,测试基线;2)样品置于积分球中心的样品支架,样品背面应装有黑色不透光的吸光材料,吸光材料的另一面涂白,见图3,样品的外表面分别朝向入射光线方向,测试样品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光谱数据并记录。标引序号说明:1——样品;2——白色材料;3——黑色不透光吸光材料(pemh≤0.02且ρwh≤0.02)。图3样品悬挂在积分球中心的直接法测试示意图GB/T42786—2023b)间接法试验步骤:1)样品支架悬挂于积分球中心,放置参比标准于反射比测试通道,测试基线;2)将样品置于积分球中心的样品支架,样品背面无挡板,外表面朝向入射光线方向,测试样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透射比和光谱反射比总和(r+p)cdrh(λ)并记录,见图4。标引序号说明:2——参比光束;3——样品。图4样品悬挂在积分球中心的间接法测试示意图5.5.2.4试验数据处理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pedirh按公式(2)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式中:pedrh——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pedirh(λ)——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反射比;S₄——标准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按JGJ/T151取值;△λ——波长间隔,按JGJ/T151取值。式(3)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Pedrh(λ)=(r+p)e,drh(λ)—Te,dirh(λ)………………(3)式中:Te.dirh(λ)—-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透射比;(r+p)edrh(λ)--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透射比和光谱反射比总和。5.5.3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5.5.3.1原理采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在太阳光谱区域内,测试入射光为直射条件下,透过样品的辐通量与透过相同厚度的空气层的辐通量之比,再采用标准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进行加权,即可计算获取样品GB/T42786—2023的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tedirdir)。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tedirdir)由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Tedirh)减去太阳光直射-散射透射比(re.drdi)得到。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的试验步骤如下:a)按5.5.1.2b)的试验方法测试太阳光直射-半球光谱透射比tedirh(λ);b)放置参比标准于反射比测试位置5号通道,3号通道不放置样品,测试基线;c)移走参比标准将5号通道打开,放置样品于3号通道,其外表面朝向入射光束,测出太阳光直标引序号说明:1——基准光束φ;2——2号通道;3——3号通道;4——支架(样品置于积分球中心测试时使用);5—--5号通道;6——基准通道;7——样本光束φ.;8——探测器(在球体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图5积分球双光束光谱仪示意图5.5.3.3试验数据处理遮阳产品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按公式(4)、太阳光直射-直射光谱透射比按公式(5)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Tedrdir(λ)=Tedirh(λ)—Tedirdi(λ)………………(5)式中:Te.dir-dir——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tedirdir(λ)——太阳光直射-直射光谱透射比GB/T42786—2023Te,dir-di(λ)—-太阳光直射-散射光谱透射比;S₄——标准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按JGJ/T151取值;λ——波长;5.5.4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5.5.4.1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应按5.5.3.2c)中规定的太阳光直射-散射透射比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中光谱范围选择380nm~780nm。5.5.4.2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rv.dirdi按公式(6)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式中:Twdirdf——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Tv.dirdi(λ)——可见光直射-散射光谱透射比;D₄——D65标准光源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按JGJ/T151取值;λ——波长;△λ——波长间隔,按JGJ/T151取值;V(λ)—-人眼的视见函数,按JGJ/T151取值。5.5.5可见光直射-直射透射比5.5.5.1可见光直射-直射透射比的试验步骤应按5.5.3.2规定的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中光谱范围选择380nm~780nm。5.5.5.2可见光直射-直射透射比Tv.drdi计算方法应按5.5.3.3规定的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光谱范围选择380nm~780nm。5.5.6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样品的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rvdih)应为散射体与样品组合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wa].dirh]与标准散射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s)drh]的比值。5.5.6.2试验步骤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的试验步骤如下:a)放置标准散射体于积分球前端直射-半球透射比测试通道,按5.5.1.2b)的方法测试散射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v(s),drh],测试的光谱范围选择380nm~780nm;b)将样品与标准散射体紧密贴合后置于积分球前端直射-半球透射比测试通道(样品置于标准散射体和积分球之间),标准散射体可见光直射-半球反射比较小的一面朝向样品。按5.5.1.2b)的方法测试散射体与样品组合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v₂].dirh],测试的光谱范围选择380nm~780nm。5.5.6.3试验数据处理散射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ys].dirh]、散射体与样品组合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GB/T42786—2023[rw₂]dirh]按5.5.1.3规定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光谱范围选择380nm~780nm;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zvdifh按公式(7)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式中:Twdfh——可见光散射-半球透射比;Ts)drh——散射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αo,dirh——散射体与样品组合体的可见光直射-半球透射比。…6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试验与计算6.1热舒适性能6.1.1太阳得热控制性能6.1.1.1遮阳产品光学参数计算6.1.1.1.1无孔洞遮阳产品光学参数计算无孔洞遮阳产品(含织物类)光学参数可用材料本身的试验结果表示。6.1.1.1.2有孔洞遮阳产品光学参数计算6.1.1.1.2.1有孔洞遮阳产品(如由铝合金片、塑料片等叶片组成的产品),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应按公式(8)计算,太阳光/可见光直射-直射透射比(散射-半球透射比)参照公式(8)计算,计算时公式中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分别替换为太阳光/可见光直射-直射透射比(散射-半球透射比),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式中:……………te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Aal——材料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Ahole——孔洞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tedrh——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材料非带孔洞部分测试所得)。6.1.1.1.2.2有孔洞遮阳产品(如由铝合金片、塑料片等叶片组成的产品),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按公式(9)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式中:r..Hxdirdip——遮阳产品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Aomrdirdi——材料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孔洞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可见光直射-散射透射比(材料非带孔洞部分测试所得)。有孔洞遮阳产品(如由铝合金片、塑料片等叶片组成的产品),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按公式(10)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Aoal——材料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pdrh——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材料非带孔洞部分测试所得)。…………6.1.1.2.1适用于平行于透光围护结构的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计算,计算实例和分级推荐分别见附录B和附录C。斜伸式外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简化算法见附录D。6.1.1.2.2遮阳产品置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室外侧时,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按公式(11)~公式(13)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1)αe,B=1—Te,B—Pe.B (12) (13)giwt——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ae.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吸收比;A——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A₁——遮阳产品的传热系数,可取5W/(m²·K);A₂——遮阳产品置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室外侧时,其空气间层向室内的换热系数,可取10W/(m²·K);Uw——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g——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透光围护结构按JGJ/T151计算,基准玻璃按附录E取值。6.1.1.2.3遮阳产品置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室内侧时,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按公式(14)~公式(16)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αc.B=1te.BPe.B………(15)…………(16)gwt——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B/T42786—2023pw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a…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吸收比;A——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A2——遮阳产品置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室内侧时,其空气间层向室内的换热系数,可取30W/(m²·K);Uw——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g——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透光围护结构按JGJ/T151计算,基准玻璃按附录E取值。6.1.1.2.4遮阳产品置于两层玻璃(或双层基准玻璃)中间、封闭的两层窗(或玻璃幕墙)之间时,太阳能总透射比g按公式(17)~公式(19)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9)式中:gw——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re.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p.,n——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ae.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吸收比;A——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A₃——封闭间层内遮阳产品的传热系数,可取3W/(m²·K);Uw——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g——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透光围护结构按IGI/T151计算,基准玻璃按附录E取值。6.1.1.3太阳能总透射比直接测试法按GB/T30592、JG/T281、JG/T440或ISO19467的有关规定进行。6.1.2二次得热控制性能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向室内侧的二次传热比qi,按公式(20)计算,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参考分级推荐见附录F,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Qi.tot=gtot—Te,tot式中:qis—gwx——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向室内侧的二次传热比;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teiot——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e,按公式(21)~公式(23)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GB/T42786—2023式中:…………(22)rew——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或基准玻璃)组合体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rew——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p…w——透光围护结构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rg——透光围护结构玻璃区域(或基准玻璃)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应按GB/T2680计算;p——透光围护结构玻璃区域(或基准玻璃)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应按GB/T2680计算;pt——透光围护结构框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Ag——透光围护结构窗玻璃的面积;A;——透光围护结构框的面积;Aw——透光围护结构总面积;re.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pen——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反射比。6.1.3直射透射防护性能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直射透射比(re.dirdie)计算方法见6.1.1.1。6.2视觉舒适性能6.2.1不透光度性能6.2.1.1测试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6.2.1.2试验条件试验环境温度为10℃~35℃。样品规定如下:a)遮阳产品材料尺寸不应小于200mm×200mm,或者直径不应小于225mm;b)产品样品尺寸不应小于1000mm×1000mm;c)产品样品应按出厂技术说明进行安装,织物样品应有代表性,且确保边缘不漏光。给遮阳材料或产品施加不同光照度等级的光线,通过观察者在不透光的环境中能否感知到光线,判断材料或者产品的不透光度性能(观察者应视力正常,无影响感光的眼科疾病)。不透光度性能试验设备包括两个不同区域,见图6。区域4为均匀照亮样品的照明区域,且应均匀的照射到样品上;区域1为不透光的观察区域,表面为哑光黑色(最大反射比小于0.1),根据不同样品的要求,施加一个内部光源。靠近照明区域的一端开口用于安装样品,另一端确保观察者的眼睛完全处在不透光的环境并与样品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标引序号说明:1——观察区域;2——样品;3——人射光;4——样品照明区域(壁面均匀涂有白色涂料,发光设备能达到表4、表5要求的光照等级);5—--2mlx内部光源。图6不透光度性能试验原理示意不透光度性能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a)将遮阳材料安装在不透光度性能测试仪的观察区域与照明区域之间,按表5选取入射光的光照度等级,不透光度性能测试仪应符合G.2的规定;b)调整入射光的光照强度,使材料表面光照强度在选取值的100%~120%;c)在观察区域施加相应的内部入射光,光照度满足表5的要求;d)观察者眼睛与测样品中心的轴线处在一条水平线上,观测距离符合G.2.2的规定;e)光照强度稳定后,观察者应在5min内判定观察区域是否有光感并记录。测试应由两个不同的观察者各做一次试验,若两个观察者的结果相矛盾,再由第三个观察者重复一次试验,材料不透光度性能等级由第三个观察者确定;f)将已测得材料不透光度性能等级的遮阳产品安装在不透光度性能测试仪的观察区域与照明区域之间,按表4选取入射光的光照度等级,不透光度性能测试仪应符合G.1的要求;g)调整入射光的光照强度,使产品表面光照强度在选取值的100%~140%;h)在观察区域施加相应的内部入射光,光照度满足表4的要求;i)在测试前,应确保遮阳产品处于完全伸展且关闭的状态,观察者的眼睛与测试样品中心的轴线处在一条水平线上,观测距离符合G.1.2的规定;j)光照强度稳定后,观察者应在5min内判定观察区域是否有光感并记录。测试应由两个不同的观察者各做一次试验,若两个观察者的结果相矛盾,再由第三个观察者进行一次试验,产品不透光度性能等级由第三个观察者确定。6.2.2.1无孔洞遮阳产品(含织物类)伸展且关闭时眩光调节性能、夜间私密性能和透视外界性能根据6.2.2.2有孔洞遮阳产品伸展且关闭时眩光调节性能、夜间私密性能和透视外界性能根据5.5.4、5.5.5材料试验结果,按6.1.1.1.2进行计算。6.2.2.3可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类遮阳产品的眩光调节性能和透视外界性能评价参数见附录H,用ts.p和ts.d分别代替zvmn和rvndi进行评价。6.2.3.1无孔洞遮阳产品(含织物类)伸展且关闭时日光利用性能可直接根据5.5.6材料试验结果进行分级。6.2.3.2有孔洞遮阳产品伸展且关闭时日光利用性能可根据5.5.6材料试验结果,按6.1.1.1.2.1进行6.2.3.3遮阳产品(含可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类遮阳产品)的日光利用性能可按GB/T11976的有关规定进行直接测试。6.2.4颜色透射性能显色指数R。按GB/T11976的有关规定进行。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内容:c)完整识别试验样品的全部必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构造简图、遮阳产品材料特性d)计算条件,如当样品为可调节叶片角度的遮阳产品时,应包括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叶片倾角和间距比(d/l)等;e)工程地址、产品应用条件、测试环境条件;f)试验仪器的必要信息,包括名称、型号等(含标准散射体光学条件);h)遮阳产品安装位置,如内置遮阳等;i)透光围护结构节点图、基准玻璃或配套透光围护结构、实际样品的照片等信息;j)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名,检验日期及报告日期。(规范性)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光谱及准确度A.1参比标准A.1.1参比标准应有足够的尺寸,防止光在入口边缘泄漏,其大小应与仪器样品舱的大小相匹配。参比标准应洁净干燥,应该遵循生产商所说明的储藏和清理步骤。A.1.2参比标准应与样品具有相似的反射透射性能(如:漫反射的参比标准用来测试漫反射类样品),精确度符合下列要求:a)反射率为0.85~1的漫反射参比标准(如:低密度烧结聚四氟乙烯),绝对精确度应小于等于b)反射率为0.85~1的镜面类参比标准(如:镜面),绝对精度应不大于0.03;c)透射率为0.75~1的直接透射类参比标准(如:玻璃板),绝对精度应不大于0.03。A.1.3在考虑额外的不确定性并且精确度可溯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实验室自行标定的二级参比标准。A.2光谱及准确度A.2.1波长范围波长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紫外区300nm~380nm;b)可见区380nm~780nm;c)太阳光区300nm~2500nm。A.2.2波长准确度波长准确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紫外-可见区士1nm以内;b)近红外区士5nm以内。A.2.3光谱测量准确度光谱测量准确度应在±1%以内。A.2.4谱带半宽度谱带半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紫外-可见区10nm以下;b)近红外区50nm以下。A.2.5波长间隔波长间隔应符合下列规定:a)紫外区不大于5nm;b)可见区不大于10nm;c)太阳光区不大于50nm。A.3光学设备A.3.1几何条件几何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样品具有方向性的情况下(如:板条、窗帘和一些单色或多色的织物),入射面或观察面的角度方向应限定。注1:入射面是包含了待测样品表面的法线和入射光方向在内的平面。b)对于无方向性均匀的样品,用入射角θ可表现入射光线的方向。0是指样品表面法线与入射光线光轴方向的夹角。c)样品照射的面积和样品的尺寸相比较应足够大,这样才能使测试结果与入射光照射在样品上的位置无关。如果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应多次测试样品的不同位置的值,面积加权后算出平均值。在相关区域的辐射度应该均匀分布。注2:在倾斜照射或照明的情况下,照射的面积随1/cosθ增长而增长。d)应避免样品照射区域外的杂散光。e)在定向照射的情况下,在相应区域的每一个点上,入射角的规定偏差为士5°。相应区域的大小取决于样品的类型。样品散射性越强,相关区域应越大。相关示意见图A.1。f)在漫反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积分球。标引序号说明:1——入射光束直径;2——相关区域直径;3——光斑大小;4——样品。图A.1测试涉及的区域A.3.2偏振遮阳产品或材料的非垂直入射的特点取决于入射光束的偏振状态。假如光源及聚焦光学系统未出现偏振现象,并且探测器对偏振不够灵敏,那么可直接测试非偏振的入射光。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垂直入射的测试,应该进行两次,即入射光分别垂直于入射面以及平行于入射面的测试。计算两个结果并取平均值,作为对非偏振光入射的特征值。注1:即使入射光是非偏振的,透射光及反射光通常带有部分偏振性。注2:从一个光源发出的光,一般情况下带有部分偏振性的。进入积分球的光线通过在球内的多次反射来消除偏振。A.3.3积分球A.3.3.1积分球(或乌尔伯利特球)是一个中空的球体,其内表面为白色漫反射面。这种光学装置用来收集从样品反射或透射过来的光,或者从一个完整半球提供样品的等方向性光线。积分球有一个开孔用来接收和检测能量,并且有另外的开孔,用来放置样品或参比标准。推荐用积分球配置在辐射计、光度计或分光辐射度计上,用来测试如下参数:a)直射-半球反射比和直射-半球透射比;b)漫反射比和漫透射比。注1:具有强散射特性的样品的透射和反射时,建议对样品进行防漏光处理,因为透射光和反射光有可能会从侧面丢失。注2:积分球涂层材料的反射率越高,检测灵敏度就越高。注3:常见的球体涂层材料是硫酸钡和压制的低密度烧结聚四氟乙烯板。注4:积分球的基本原理是,积分球内壁的间接照射/辐射度与待测样品和参比标准的透射/反射光通量成一定比例这符合封闭的球体内壁具有完美的等方向性的漫反射率。球体直接照射部分的照射/辐射度与光通量并不成比例。因此,在球体内安装挡板。A.3.3.2带检测器的积分球应该符合下列规定。a)为了遮挡样品/参比标准口和检测器之间的直射光线,所有检测器的入光口都应当安装额外的挡板。这确保了光线不是直接照射到检测器上。该挡板应该涂有一层漫反射性的,反射系数很高且反射率均匀的材料(垂直-半球反射率应大于92%)。b)检测器应该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辐射计/光度计对来自积分球的所有可能的方向的光线都敏感。辐射计/光度计应根据余弦定理来评估入射光。2)辐射计/光度计可视角很窄。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遮挡住球内的检测器直接检测到的小块观察区域。只有这个观察区域的信号才能被检测器检测到。3)球的外表面应涂成黑色,以避免样品和球外表面产生相互之间的反射。注1:许多无光样本(如乳白玻璃片层)被磨损,或者在接触黑色涂料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污染。对于这些材料,用一张黑纸包裹样品,可以防止样品被污染。c)积分球的开口面积不应超过球内表面积的十分之一。关闭或者涂了与球内壁相同材料的不使用的开口,不作为考虑对象。d)在样品开口周围的球内壁应该有锋利的边缘,确保在球内壁和样品表面间无间隙(见图A.2)。注2.所需积分球开口的数量、位置和直径决定于测试方法、测样品的种类和测试的参数。标引序号说明:1——样品;2——积分球。GB/T42786—2023e)样品开口的直径大小不应超过球直径的六分之一。推荐样品开口的直径小于球直径的十分之一(推荐用150mm的积分球)。f)测试反射率时,入射光束的直径应小于入射孔开口的直径。注1:理想情况下,内表面对光线均匀地漫反射。注2:测试可见光谱时,积分球涂层宜选择硫酸钡或低密度烧结聚四氟乙烯;测试太阳光谱时,积分球涂层宜采用低密度烧结聚四氟乙烯或其他反射率大于90%的涂层。注3:对于宽谱段测试,球内部涂层对光线的反射尽可能均匀。球体涂料均匀性系数K(λ)被列为波长的函数,可参照公式(A.1)计算:………………(A.1)p(a)——积分球内部涂层的垂直-半球反射率;p…——积分球内部涂层的垂直-半球反射率最大值注4:在宽谱段测试的情况下,均匀性比高反射率重要。利用反射系数为0.8且均匀性高的反射材料代替硫酸钡球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硫酸钡在某一点具有很高的反射率(约为0.98)。GB/T42786—2023(资料性)遮阳产品与玻璃窗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计算实例B.1概述本附录给出了一种浅色半透光材质的遮阳产品与双层透光玻璃窗组合后处在三种不同位置下的计算实例。B.2玻璃窗与遮阳产品光学参数已知玻璃窗与遮阳产品的光学参数如下:a)玻璃窗的光学参数:g=0.75;Uw=3.0W/(m²·K)。b)遮阳产品的光学参数:Te.b=0.2;pe.b=0.4;αc.b=1-0.2-0.4=0.4。B.3遮阳产品处于玻璃窗外侧时组合体太阳能总透射比遮阳产品处于玻璃窗外侧时组合体太阳能总透射比按公式(B.1)、公式(B.2)计算:…………(B.1)B.4遮阳产品处于玻璃窗内侧时组合体太阳能总透射比遮阳产品处于玻璃窗内侧时组合体太阳能总透射比按公式(B.3)、公式(B.4)计算:……(B.4)B.5遮阳产品处于双层中空玻璃中间、封闭的两层窗(或幕墙)之间时组合体(内置遮阳百叶窗)太阳能总透射比遮阳产品处于双层中空玻璃中间、封闭的两层窗(或幕墙)之间时组合体(内置遮阳百叶窗)太阳能总透射比按公式(B.5)、公式(B.6)计算:………………(B.5)(资料性)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tw分级推荐C.1公共建筑推荐分级公共建筑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宜采用表C.1的推荐值。表C.1公共建筑推荐分级建筑类型窗墙面积比夏季gtw分级寒冷地区(东南西向/北向)夏热冬冷地区(东南西向/北向)夏热冬暖地区(东南西向/北向)温和地区(东南西向/北向)甲类公共建筑窗墙面积比≤0.20≥2/一0.20<窗墙面积比≤0.300.30<窗墙面积比≤0.400.40<窗墙面积比≤0.500.50<窗墙面积比≤0.600.60<窗墙面积比≤0.70窗墙面积比>0.70屋面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体形系数0.30<体形系数≤0.50乙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屋面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公共建筑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冬季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不宜大于1级。C.2居住建筑寒冷B区推荐分级居住建筑寒冷B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宜采用表C.2的推荐值。表C.2居住建筑寒冷B区推荐分级外窗的窗墙面积比夏季gw分级0.20<窗墙面积比≤0.30 0.30<窗墙面积比≤0.400.40<窗墙面积比≤0.50居住建筑寒冷B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冬季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不宜大于1级。居住建筑夏热冬冷地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宜采用表C.3的推荐值。表C.3居住建筑夏热冬冷地区推荐分级窗墙面积比夏季gto:分级体形系数≤0.40体形系数>0.400.30<窗墙面积比≤0.40东、西向≥3/南向≥2东、西向≥2/南向≥20.40<窗墙面积比≤0.45东、西向≥3/南向≥3东、西向≥3/南向≥20.45<窗墙面积比≤0.60东、西、南向设置外遮阳≥3东、西、南向设置外遮阳≥3居住建筑夏热冬冷地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冬季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不宜大于1级。C.4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北区推荐分级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北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宜采用表C.4的推荐值。表C.4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北区推荐分级外墙平均指标外窗平均传热系数K[W/(m²·K)]夏季gtwt分级CMF≤0.25或CMw≤0.250.25<CMF≤0.30或0.25<Cmw≤0.300.30<CmF≤0.35或0.30<CMw≤0.350.35<CMF≤0.40或0.35<Cmw≤0.40K≤2.0D≥2.8K≤1.5D≥2.5K≤1.0D≥2.5或K≤0.74.5/4.0/3.5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北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冬季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不宜大于1级。C.5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南区推荐分级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南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宜采用表C.5的推荐值。表C.5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南区推荐分级外墙平均指标夏季gto分级CMF≤0.25或CMw≤0.250.25<CMF≤0.30或0.25<Cmw≤0.300.30<CMr≤0.35或0.30<Cmw≤0.350.35<CMF≤0.40或0.35<CMw≤0.400.40<CMF≤0.45或0.40<Cmw≤0.45K≤2.5D≥3.0—K≤2.0D≥2.8K≤1.5D≥2.5K≤1.0D≥2.5或K≤0.7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南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冬季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不宜大于1级。C.6居住建筑温和地区推荐分级居住建筑温和地区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宜采用表C.6的推荐值。表C.6居住建筑温和地区推荐分级部位gtu分级夏季冬季外窗南向≤1温和B区东、西向≥3天窗(水平向)注:A区与B区的划分见JGJ475—2019。C.7近零能耗建筑推荐分级近零能耗建筑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分级宜采用表C.7的推荐值。建筑类别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居住建筑gtot分级冬季夏季公共建筑gtw分级冬季———夏季GB/T42786—2023(资料性)斜伸式外遮阳产品与透光围护结构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简化计算法D.1概述未被遮阳产品遮挡,受太阳光直接入射的玻璃比例为x,其示意图见图D.1。标引序号说明:1——入射光线;a——遮阳板挑出长度与窗户高度的比值(如:a=0.25表示遮阳板挑出长度=窗户高度×0.25);β'--遮阳产品与垂直方向透光围护结构之间的夹角;1-x——玻璃受遮阳产品遮挡的阴影部分比例;x——受太阳光直接入射的玻璃比例。图D.1斜伸式遮阳示意图D.2x的取值代表性城市x的平均值可根据表D.1~表D.16进行取值和计算(x的平均值为负值时,取值为0),与以下城市纬度相近的地区可参照取值。31GB/T42786—2023表D.1北京市夏季南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7:30—16:30)41注:xgo=-0.6229a+0.3167;x₄s=-0.7425a+0.372;xʒo=-1.060la+0.5394。表D.2北京市夏季东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5:00—11:30)a1注:xgo=-0.4607a+0.7551;x4s=-0.7088a+0.7076;xo=-0.7719a+0.7344。表D.3北京市夏季西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13:30—19:00)a10.34090.04520.01310.750.41970.14530.11310.53540.32910.32380.250.71570.61990.6363表D.4北京市夏季北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5:00—7:30,17:00—19:00)a10.46680.03780.01000.750.56530.19540.15390.66390.41720.38960.250.76240.63910.6253表D.5上海市夏季南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7:30—16:30)ax1表D.6上海市夏季东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5:00—11:00)ax1表D.7上海市夏季西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13:00—18:30)a1表D.8上海市夏季北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5:00—8:00,16:00—18:30)a1GB/T42786—2023表D.9哈尔滨市夏季南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7:00—17:00)a1注:xgo=-0.9889a+0.525;x₄s=-1.072a+0.5475;xʒo=-1.28la+0.6716。表D.10哈尔滨市夏季东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5:00—11:30)a1表D.11哈尔滨市夏季西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12:30—19:00)ax10.31820.03830.01010.750.39520.13470.10520.50.50680.31130.30600.250.67780.58580.5991注:xgo=-0.476la+0.772;x₄5=-0.7276a+0.7223;xʒo=-0.787la+0.747。表D.12哈尔滨市夏季北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5:00—7:00,17:00—19:00)a10.24250.02980.00610.750.31830.10620.08190.40460.25020.24760.250.56230.48840.5177注:xgo=-0.4183a+0.6433;x4s=-0.608a+0.5986;xo=-0.6802a+0.6385。表D.13广州市夏季南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9:00—15:00)ax1表D.14广州市夏季东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5:30—11:00)ax1表D.15广州市夏季西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13:00—18:30)a1表D.16广州市夏季北向不同宽度遮阳情况下的x的平均值(当地太阳时5:30—8:30,15:30—18:30)a10.19260.02500.00960.750.23580.08170.06380.50.31170.19050.19110.250.46860.41530.4555注:xgo=-0.3616a+0.5281;x₄s=-0.5119a+0.4981;x=-0.586a+0.5463。D.3衰减系数D.3.1直射辐射衰减系数D.3.1.1有孔洞百叶窗的直射辐射衰减系数依据公式(D.1)计算:式中:x——受太阳光直接入射的玻璃比例;re.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D.3.1.2无孔洞百叶窗的直射辐射衰减系数依据公式(D.2)计算:式中:x——受太阳光直接入射的玻璃比例;reB——遮阳产品的太阳光直射-半球透射比;C——无量纲系数,60°<β'<90°,C=0.30;30°<β′<60°,Cma=0.65。D.3.2散射和反射辐射衰减系数D.4总体衰减系数考虑总入射辐射对相关计算没有影响,定义一个总体衰减系数F用来修正玻璃的太阳得热。样品状态北向总体衰减系数Fglo其他朝向总体衰减系数Fglo遮阳产品位于45°,不透光(re.n=0)0.450.25遮阳产品位于45°,te.B=0.20.500.35样品状态北向总体衰减系数Fglo东、西向总体衰减系数Fglo南向总体衰减系数Fgo遮阳产品位于90°,不透光(re.n=0)0.900.600.45遮阳产品位于90°,散射透射比τe.n=0.20.900.650.50遮阳产品位于90°,直射透射比τe.=0.20.900.700.60D.5.1基本参数设定计算时间为夏季(6月、7月、8月),玻璃窗和遮阳产品的尺寸均为1.40m×1.45m,遮阳产品分别受太阳光直接入射的玻璃比例x的值根据表D.19~表D.21取值。朝向当地太阳时x平均值南向8:00—16:00东、西向5:00—11:00,13:00—19:00北向5:00—7:00,17:00—19:00朝向当地太阳时南向8:00—16:000.22东、西向5:00—11:00,13:00—19:000.13北向5:00—7:00,17:00—19:000.69朝向当地太阳时南向8:00—16:000.18东、西向5:00—11:00,13:00—19:000.10北向5:00—7:00,17:00—19:000.58D.5.3.1带孔洞遮阳产品D.5.3.1.1带孔洞遮阳产品主要为直射辐射,假定产品的te.B=0.10,Fdir依据公式(D.1)计算,Fgl=0.85Far+0.15Fa,不同位置的衰减系数及总体衰减系数的取值见表D.22~表D.24。朝向直射辐射衰减系数Fdir散射和反射辐射衰减系数Faf总体衰减系数Fgo南向0.3810.47东、西向0.4810.56北向0.8710.89朝向直射辐射衰减系数Fdir散射和反射辐射衰减系数Faif总体衰减系数F南向0.300.33东、西向0.210.26北向0.720.69朝向直射辐射衰减系数Fdir散射和反射辐射衰减系数Fdi南向东、西向北向表D.25。表D.25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比朝向组合体的太阳能总透射gtot南向0.280.190.15东、西向0.330.150.12北向0.530.410.34注:gto=g×Fglo于玻璃窗,1/3与玻璃窗有45°夹角,那么进行计算时,平行于玻璃窗的部分按本文件6.1.1.2计算,有夹角的部分按本附录计算,最终结果为两部分之和。D.5.3.2无孔洞遮阳产品0.85Fair+0.15F,不同位置的衰减系数及总体衰减系数的取值见表D.26~表D.28。朝向直射辐射衰减系数Fdir散射和反射辐射衰减系数Faf总体衰减系数Fgl南向1东、西向1北向1朝向直射辐射衰减系数Fdir散射和反射辐射衰减系数Fan总体衰减系数Fk南向0.270.30东、西向0.190.24北向0.710.68朝向直射辐射衰减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