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的观察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4/22/wKhkGGZrx0mAbrW6AAHNZ76CudU002.jpg)
![地貌的观察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4/22/wKhkGGZrx0mAbrW6AAHNZ76CudU0022.jpg)
![地貌的观察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4/22/wKhkGGZrx0mAbrW6AAHNZ76CudU0023.jpg)
![地貌的观察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4/22/wKhkGGZrx0mAbrW6AAHNZ76CudU0024.jpg)
![地貌的观察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4/22/wKhkGGZrx0mAbrW6AAHNZ76CudU00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
4.2地貌的观察
【学习导航】
目标导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区域的地貌特征
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或观看视频,结
核心要点:合地貌观察的内容,描述地貌的特征
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分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掌握地貌观察的内容并且结合地貌合理安排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人地
3.掌握不同地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协调
【知识导学】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实地观察地貌
(1)按照从到、从到的顺序进行观察。
(2)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等),最后描述_________、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2.其他地貌观察的方法
(1)利用观察。
(2)利用观察。
(3)利用无人机观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D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
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o
2.坡度
(D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和o
(2)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或者的比值来表示。
(3)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①在坡度大于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o
②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3.坡向
,阴坡和阳坡
⑴坡向《
'"如I迎风坡和背风坡
(2)不同的坡向,、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
貌,一般比较;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0
5.地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等。
6.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______和o
(微思考)分析河流地貌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导析】
探究L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貌类型的观察
【探究活动】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1:(区域认知)诗中描述的泰山位于哪个省?
问题2:(综合思维)诗中描述的泰山具有雄伟的特征,从地貌观察的内容看,主
要反映了什么?
问题3:(综合思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出的地貌观察,是从宏观
角度还是微观角度进行的?
【知识归纳】
1.地貌观察的顺序
3.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貌观察
(D地形图中的地形地貌表现
地形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景观图
地貌(单位:米)
等高线分布
缓稀疏,单位水
坡
平距离内的
缓坡
高差较小
与陡
等高线分布
坡
陡密集,单位水
坡
平距离内的
高差较大
等高线由高
山有、
III处向低处凸
脊中部海拔
山脊
较两侧高
与山
等高线由低
谷
山处向高处凸
谷出:中部海拔
较两侧低
两侧等高线UlMdin
鞍闭合,且数值一
部
鞍部相等
与陡
崖若干条等高
陡线重登在
崖
通1-F一起
(2)地形图中的地貌判断
①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
折部分较和缓。
③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集。
④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
疏。
⑤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四周等高线较
密集,数值大。
⑥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指有海岸线的地区。
(3)地形图中坡度的判断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
则坡度越缓。
【知识拓展】地形图的判读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口相=11
«一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单位:米)
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
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
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AH)。计算公式为(n-l)dW△*(!!+l)d。因此图中陡
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AH<500米。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WH水H大+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
围为400米WH项<500米。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kd〈H底W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
为0米<H底W100米。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B
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
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
-l)d<H<(n+l)do
②例证:如图所示(单位:米),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
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米<*400米。
(4)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判读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
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a、b^c,a<b
①如果c=a,则d〈a,即“小于小的"。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
的”。
(5)判断坡度大小
①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
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a.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
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m)的坡
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A>D>Bo
ARD
b.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为B>D>A>Co
c.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
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圈烟点雀
1:5000050km图上1cm代表实[
''地Hi高0.5km500000
ARCD
③坡度大小的计算
计算公式:tana=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数值求出;L
为两点实际水平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的图上距离算出;a为坡度,可
根据H/L的值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6)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
如果过已知两点之间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
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
“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
②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
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2)
(7)计算两地间的气温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
/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H7100mX0.6℃o
【教材答疑解惑】
教材P76节引入
提示:“人”字形设计是通过延长线路长度来降低坡度的。我们在观察地貌
时还应关注高度、坡度等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合同小额贷款与房产评估机构合作服务协议
- 2025年度高科技企业研发资金过桥借款协议
- 2025年度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合同范本
- 体育体育课程改革与提升方案计划
- 产品经理工作回顾与市场需求分析计划
- 心理科心理咨询工作成果与发展计划
- 建设学生艺术素养的美术教学工作方案计划
- 时间管理技巧的深入探索计划
- 加强医院绿色低碳建设的实施计划
- 2025年药品批发零售项目建议书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打包16套无答案)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件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书分享
- 英语四线三格模板
- 新湘教(湖南美术)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PPT课件(精心整理汇编)
- 大智慧指标公式函数大全(完整可打印版)
- JIS G4305-2021 冷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教学案例分享
- 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