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管材和管件 电熔焊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编制说明_第1页
塑料管材和管件 电熔焊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编制说明_第2页
塑料管材和管件 电熔焊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编制说明_第3页
塑料管材和管件 电熔焊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编制说明_第4页
塑料管材和管件 电熔焊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

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2号)中下达了《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焊接

接头自动识别系统》(计划号:20211043-T-607)国家标准制定任务。本标准由中国轻

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电熔熔接是塑料管道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其原理是用电熔焊机给镶嵌在电

熔管件内壁的电阻丝通电加热,其加热的能量使电熔管件与被连接管材或管件的

连接界面熔融。连接区域界面熔融物在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下,其分子链段相互

扩散,当界面上互相扩散的深度达到了链缠结所必须的尺寸,自然冷却结晶后界

面就可以得到必要的连接强度。由于电熔熔接接口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劳动

强度低、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智能化程度高,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给水用、燃

气输送用聚乙烯等热熔性塑料管道的连接。

根据电熔熔接原理和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能否形成管道可靠的熔接连接,主

要是由电熔管件的设计、加热丝的温度-电阻特性、电熔焊机提供的电源电压或

电流的稳定性、管件和管材的材料特性、管件和管材连接界面的预处理状况、管

件和管材连接界面间的缝隙宽度和均匀性、管件和管材的对中和夹持稳定状况、

熔接工艺参数(如电压、电流、时间等)、熔接时环境温度、操作人员的水平等因

素决定。但通过电熔焊机将经过工艺评定的熔接参数自动地可靠地输入给待连接

的管件是保证电熔管件熔接质量的根本。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加之

塑料管道行业在生产装备、检测技术、模具设计和加工、管道熔接工艺技术、熔

接设备等方面均产生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能够实现熔接参数自动识别的系统被开

发出来且被广泛应用。

目前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统主要是通过条形码、磁卡等数据载体记录熔接参

数,利用数字识别技术来获取熔接参数及其他信息或记录熔接过程,也有利用识

别植入电熔管件中的电阻值并根据存储的数据信息将其转换成熔接时间来完成电

熔熔接。

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统有效解决了熔接参数的自动识别,可以提高熔接参数

输入速度、精度,使熔接过程更加智能化,更加有效的保证熔接质量,保证管道

系统的安全可靠。电熔接头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外早已成熟,2007年ISO就已发布

了标准ISO13950《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熔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

随着我国塑料管道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和熔接工艺、熔接设备的进步,电熔接

头的自动识别系统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国内目前尚无关于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

统的相关标准,为了有效解决了熔接参数的自动识别,可以提高熔接参数输入速

度、精度,使熔接过程更加智能化,更加有效的保证熔接质量,保证管道系统的

安全可靠,同时为了引导制造商向质量稳定、应用可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

2

定程度上保证民生安全,规范市场,促进技术进步,更好的接轨国际。制定塑料

管材和管件的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的标准已是迫在眉睫。

2021年本标准任务下达后,SC3征集参编单位并组织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组

。工作组进行了与标准相关的调研,工作组对调研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数据化和信息化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各个行业不断推进。塑料管材和

管件行业对数据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日益明显。如,我国一些主要燃气公司

已经实施高密度聚乙烯燃气管的热熔对接和电熔连接工艺的自动化和数据

的智能化采集。

2.我国已经有塑料管材和管件相关的信息化编码标准发布,如GB/T

20674.4—2020《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设备第4部分:可追溯

编码》。

3.我国已经有针对管材和管件识别的智能化熔接设备标准发布,如GB/T

20674.2—2020《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设备第2部分:电熔连

接》。

4.我国有电熔管件厂家和电熔焊机厂家参照ISO13950:2007的要求和编码

规则,实现了电熔熔接接头的自动识别。该技术已经在一些燃气公司的

PE燃气管道连接施工过程中实施,实现了条码扫描识别、自动熔接和熔接

数据的自动传输。

国家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分技术委员会(TC48/SC3)

于2022年1月13日采取腾讯会议方式召开了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各参

编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首先由第一起草单位汇报了标准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标准草案形成的过程,所参考的国内外标准及标准技术指标的拟定和编制基础、验证方

案等内容。与会代表对标准草案及验证方案进行了逐项研讨并形成纪要如下:

(1)根据GB/T1.1标准起草规则要求,重新整理调整文本格式。如第四章的

分类内容要简单明了。

(2)磁卡作为识别载体从标准中去除。

(3)对引用的标准,去掉年份代号,以适应最新版本要求。

(4)术语和定义部分的翻译词需要参考GB/T19278、GB/T20674.2等标准,

如Norminal翻译成公称而非名义,以前标准已经存在的翻译需要借用,如

Controlunit翻译为电熔焊机。可在术语后标注此翻译的出处(标准号)。

(5)关于英制单位的要求和编码规定等内容从正文去掉,可以放在注释或附录

位置。

(6)对条形码的重要要求需引用相关标准的术语和技术要求的量化指标。

(7)一些词语需添加到术语章节,给出准确的中文和解释,如well。

3

(8)一些术语或词语需准确表达,如:字符对需改为字符串,self-regulation

需更准确翻译(自适应控制?)。

(9)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内等解释性和综述性内容可以放在第五章要求的

第一部分。

(10)植入电阻识别的内容,因有部分企业仍在使用,暂时保留,使用单位提

供具体代码表以供参考。

(11)工作组还确定了会议后期工作任务:

a)没有翻译ISO13950-2007英文版本的参编单位,需要完成翻译工作

,并对照现有翻译稿,对标准草案进行审阅,对标准草案中不正确的地方

,给出更改建议。

b)管件企业的专家需确认其公司条码的执行标准。如是否参照GB/T

14258-2003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验的标准,GB/T12904-2008零售商品

编码与条码表示标准。

c)管件企业的专家需确认其管件打印的标签和条码是否达到

2.5/06/670的要求。并需确认其管件允许的标签条空的最小高度和宽度

第一次工作组会议结束后,第一起草单位根据标准内容及启动会上确定的待验证问

题,制定了试验验证方案,工作组确认后于2022年6月发至各参编单位按照方案进行数

据收集及初步试验验证。后期第一起草单位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并形成试验验证的计

划草案。

2022年10月19日,《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熔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计划号

:20211043-T-607)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组采用了腾讯会议的方式召开了工作组会议,会

议具体情况如下:会议中对上次会议纪要进行了回顾,对近期编制的标准草案进行评估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

(1)建议将标准名称中电熔焊接改为电熔熔接,和已经制定的其它标准一致。

(2)对引用的有关标准和标准的名称再次进行核对和更正。

(3)对新增加的3.25条以后的术语应考虑去除(尽量和ISO原文保持一致)

,对不清楚的定义在正文中增加备注。对引用的ISO的标准的定义和术语进

行评估,如果在文中用不到则去掉。

(4)不同管件的定义要准确,应该和GB19278、GB15558.3等标准中的定义一

致。

(5)需要参考ISO12176-5:2021标准的内容,以便确定和本文件是否有冲突

或遗漏的地方。

(6)电阻值“修正”改为合适的词语,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7)管件厂家确认自家的管件有没有89V以上的熔接电压的要求。

(8)因为熔接参数为各个管件厂家自己制定的标准,公称值改为标称值。

4

(9)未完成原ISO标准翻译的参编单位,在一周内完成翻译工作。各个参编单

位再次核对标准草稿的表述是否和原ISO标准一致。

(10)制定试验验证方案,验证方案包括各种熔接程序和参数的确定、将参数制

作成条形码、识别电阻,使用电熔焊机进行解码和执行熔接过程。

(11)确定了试验验证的时间要求为:管件厂家准备程序、制作条码和识别电阻

,完成带条码、识别电阻和自适应控制的管件的时间为2个月,电熔焊机厂家

编制识别和控制软件以及制作焊机的时间为3个月。两项工作平行进行,争取

在3个月内完成试验验证工作。

第二次工作组会议结束后,第一起草单位根据标准内容及会上讨论的待验证问题

,修订标准文本,对试验验证的计划草案进行了修改,工作组确认后于2022年11

月发至各参编单位,各单位按照草案进行数据收集及试验验证,第一起草单位进行数

据的汇总分析,并形成试验验证报告。

2023年1月25日,《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熔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计划号:

20211043-T-607)国家标准制定标准制定工作组在江苏无锡召开了第三次工作组会议

。会议对试验验证情况进行了介绍和现场展示,对近期编制的草案进行评估,并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建议:

(1)确定将原名称中“电熔焊接”改为“电熔熔接”。

(2)前言部分第3行去掉“重新起草法”。

(3)前言部分去掉第8行:ISO修正单的相关内容。

(4)去掉引言部分。

(5)范围修改为:本文件规定了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要

求。自动识别系统是基于条形码的数字识别、内置电阻连接器的机电识别和自

适应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可使电熔焊机自动识别电熔管件熔接参数,精准控制

传递到热塑性电熔管件上的能量,以连接管材形成电熔熔接接头。本文件适用

于燃气、给排水、一般用途或其它流体的塑料管道输配系统用热塑性电熔管件

(6)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应用的文件按编号从小到大排列。

(7)术语和定义部分去掉3.2、3.3、3.5至3.9。

(8)术语3.4中套筒改成管件。

(9)3.11引入GB/T20674.2-2020中的定义原文。

(10)3.14改为:标称熔接时间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以及电压、电流和标称电阻等

参数给定的前提下确定的熔接时间,由管件制造商给出。

(11)3.15的定义参考3.14修改。

(12)3.18改为标称熔接能量由管件制造商给出的在规定的参照温度下,以及熔

接电压、电流和电阻值在规定范围内,管件熔接需要的能量值。

(13)3.19参考3.18修改。

5

(14)3.20去掉悬置的加热元件电阻值。

(15)3.20.1改为标称电阻值。

(16)3.20.3改为测量电阻值。

(17)3.23改为数字代码从0到9的所有整数。

(18)分类部分需要进行简化,可以将解释的内容放到定义部分。

(19)分类部分3个分类中去掉系统一词:数字识别、机电识别和自适应控制。

(20)4.1中去掉最后一段。

(21)要求部分需要重新组织语言,注意强制附录采用“符合附录XX”一词,资

料附录采用“见附录XX”即可。

(22)附录B中,对于ISO的笔误不需要在此列出。

(23)附录B中,去掉IPS系列“其它管径”代码为31的内容。

(24)对附录C的条目进行重新编号部分需要根据ISO的原文意思,使用简洁明

确的中文描述,并对条编号进行调整。

(25)增加符号和缩略语部分,如对CTS和IPS进行解释。

(26)未提供条码的参编单位需尽快编制和提供条形码,两家电熔焊机公司进行识

读验证。

(27)会议确定3月底4月初完成经过全面修改的内部讨论稿。要求第一起草单

位统计各参编单位工作量,并起草标准的编制说明。

第三次工作组会议后,第一起草单位根据会上讨论的要求和GB/T1.1-2020要

求修改、规范文本内容,形成征求意见前稿,在工作组内部完成征求意见后,根据

各参编单位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X、XXXX。

由第一起草单位负责标准文稿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的编写;试验验证草

案和计划及其报告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工作及其意见汇总与处理、标准编制说明

的撰写等工作。

工作组各成员主要负责:

(1)翻译、理解原标准条文,对标准草案进行审议,共同商讨对原标准内容的删

减和调整,确保本标准的合理性。

(2)收集、分析国内外技术现状,对标准草案进行审议,确定对原标准技术条款

的修改建议,确保本标准技术条款的准确性。

(3)共同审议本标准行文内容,确保读者对本标准的准确理解。

6

(4)根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确保标准的有效性。

(5)对不同阶段的标准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修改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进一步

完善标准文本;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及GB/T20000的系列标准的规定,采用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及扩展性原则来进

行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电熔熔接自动识别系统的分类和要求。本标准将自动识别系统分为基

于条形码的数字识别、内置电阻连接器的机电识别和自适应控制识别三类。本标准将基

于条形码的数字识别系统作为规范性要求,将基于内置电阻器的机电识别和自适应控制

识别作为附录性要求。将基于条形码的数字识别规定为24位数字代码和32位数字代码

条形码两种。本标准详细规定了24位和32位数字代码条形码的结构和编码规则,并给出

了示例。本标准将24位条码的结构和编码规则放在了正文部分,将其他自动识别的要求

放在了附录部分。

本标准是对ISO13950:2007(Plasticspipesandfittings-Automatic

recognitionsystemsforelectrofusionjoints)的修改采用。但充分考虑了适应

市场要求、结合国情,以及标准的有效实施,确定了以下主要技术要求:

(1)封面与范围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

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2号)中下达了《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

焊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计划号:20211043-T-607)国家标准制定任务。经工作组

第二、三次会议讨论决定将名称中的焊接一词改为熔接一词,即标准名称为GB/T

XXXX-202X《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熔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修改的主要依据是与

之前发布的标准统一。如GB/T20674.2—2020《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

设备第2部分:电熔连接》,该标准将电熔焊接称为电熔熔接。

本标准范围中将数字识别限定为条形码识别,去掉了原标准中的磁卡识别。主要原

因是磁卡已经成为比较传统的识别方式,且所有参编单位没有使用该方式,且国内基本

没有其它厂家使用该方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原ISO13950:2007标准中的应用文件为:

ISO/IEC7810:2003,Identificationcards—Physicalcharacteristics

ISO/IEC7811-2:2001,Identificationcards—Recordingtechnique—

Part2:Magneticstripe—LowcoercivityISO/IEC7811-6:2001,

7

Identificationcards—Recordingtechnique—Part6:Magnetic

stripe—Highcoercivity

这些引用文件都是和磁卡识别相关,在本标准中没有引用磁卡识别,故而不需

要引用这些文件。本标准中将以下文件列为引用文件:

GB/T14258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对这个文件的引用目的,是确保采用条形码识别时,条形码的物理承载元件能

够保证被承载物的可识别性。确保标准的有效实行。

GB/T16829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码制规范交插二五条

对这个文件的引用目的,是保证条形码的的编码和译码均采用统一标准,使本标

准清晰明了。

GB/T19278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与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对这个标准的引用目的,是确保标准中对管件识别和称呼清晰明了且无歧义。

GB/T20674.2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设备第2部分:电熔连接

对这个标准引用的目的,是便于对本标准的理解,且这两个标准有相关性。

引用的规范性文件均为适用于本标准要求的最新文件,以确保标准的先进性,

适合我国国情。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部分去掉了原ISO13950:2007标准中的第3.1至3.3,3.5

至3.9条。因为3.5条未在后文中出现,其它条为约定术语,且GB/T19278标准

中界定的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在本标准中进行定义容易引起歧义。3.11引入

GB/T20674.2-2020中的定义原文。

(4)分类

本标准与原ISO13950:2007相比,增加了本部分,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标准编写

规范和习惯。

(5)要求

ISO13950:2007标准的第4部分是过程描述(Descriptionofprocedures),视

为要求部分。本标准删除了磁卡的内容,故而删除了原标准的4.1.4Magnetic

cards章节。

在原标准中4.2Electromechanicalrecognition机电识别部分,对应的附录

D是资料性附录。由于机电识别在我国只有个别厂家使用,本部分的要求部分被整体

移入附录D,以使本标准变的简洁明了。

在原标准中4.3Self-regulation自适应控制部分,对应的附录E虽然是强

制性附录。但是该识别方法在我国未见有厂家使用,故而将其要求部分整体移入附

录E中,并把附录E由强制性附录变为资料性附录,以使本标准变的简洁明了,便

于使用和推广。

(6)第6章

本标准将ISO13950:2007原标准的附录A条形码结构(Structureofbarcode

)部分由附录变成了正文的第6章,并将名称改为24位条形码结构和编码规则。因

为,这个章节是本标准最为重要的部分,详细规定了条形码的编码规则,目前我国多数

厂家的电熔管件熔接工艺条形码和电熔焊机厂家的识读功能都是基于这个附录的要求。

8

ISO13950:2007附录A的原文英文书写比较口语化,且结构比较散乱,翻译成中

文很不通顺,非常不利于对内容的理解。故而,本标准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上进行了重

新整理。在结构上将对应于原标准每个数字代码的章节,分成代码含义和编码规则两个

章节。在内容上遵循原标准中技术要求和尽量尊重原文意思,在此前提下采用中文习惯

方式进行叙述。

由于结构和章节的重新安排,打乱了原标准中表格的顺序。可以通过表1进行对

应。

表1本标准第6章第1子章与ISO13950:2007附录A第1子章中结构编号对照

本标准第6章第1子章ISO13950:2007附录A第1子章

表7.表A.1

表8.表A.2

表1.表A.3

表2表A.4

表3表A.5

表4表A.6

表5表A.7

表6表A.8

(7)附录A和B

本标准的附录A给出了本标准的结构编号与ISO13950:2007结构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的附录B给出了本标准与ISO13950:2007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8)附录C

本标准附录C32位条形码结构和代码规则,对应于ISO13950:2007的附录B

Structureof32-digitbarcode,在名称上增加了代码规则一词,增加标准严谨性。

本标准保留了原标准的结构和章节顺序,只在文本描述上对原标准的直接翻译文本进行

了重新组织,以便于对标准的准确理解。

(9)附录D

本标准将原ISO13950:2007标准4.2部分的内容与附录D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名称

确定为:机电识别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做使标准更加简介明了,易于理解和使用。并将

本部分机电识别内容确定为资料性附录。

(10)附录E

本标准将原ISO13950:2007标准4.3部分的内容与附录E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名称

确定为:自适应控制识别内容及要求。这样做使标准更加简介明了,易于理解和使用。

并将本部分自适应控制识别内容确定为资料性附录。

(11)参考文献

ISO于2021年5月发布了新标准ISO12176-5:2021,该标准用于规范二维码作为数

据载体用于PE管道系统。出于对新技术的接纳和推广最新行业发展动态的目的,本标准

在5.1.1注中提及了该ISO标准,并将其列为参考文献。见ISO12176-5Plastics

pipesandfittings-Equipmentforfusionjointingpolyethylenesystems.

Part5:Two-dimensionaldatacodingofcomponentsanddataexchangeformat

forPEpipingsystems。

9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电熔管件熔接时,电熔焊机能够自动识别电熔管

件厂家设定的熔接工艺参数,并能够根据规定的工艺参数自动进行熔接。

本标准给出了24位条形码和32位条形码的结构和编码规则,这是本标准推荐使

用的自动识别方式。我们要求参编单位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的目的是使用者能够理

解24位和32位条码结构和编码规则,能够根据要求将熔接工艺参数,以及管件类型

、厂家/商标、管径、材料、SDR、批号等信息正确地附加在条形码上,在熔接时电

熔焊机能够准确的识读附加在条形码上的信息。共有4个电熔管件的厂家进行了条

形码制作,2个电熔焊机厂家对条形码进行了扫描识别。验证表明,使用者能够准

确理解标准的要求,能够制作条形码,市场上有能够准确识别条码附加的内容的电

熔焊机。

本标准将机电识别作为资料性附录,选择了一个厂家(目前市场唯一)的电熔

管件和电熔焊机进行了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标准的要求清晰,理解准确。

本标准将自适应控制识别作为资料性附录,据调研目前没有厂家生产该类型的

管件,故而对部分不做试验验证。

10

位数数字代码代码含义(卓通释义)

13

26

32

41

51

69

70

89

90

10924位A方案,制造商FUSI,管件类型为套筒,尺寸为90mm,

110一致性熔接形式,恒压控制模式,输入电压为40V,加热元

123

134件电阻值为0.91欧姆,采用标准电阻偏差控制模式(K),允

140许偏差为±15%,加热时间为120秒,环境温度对能量修

150正:0.3%和-0.4%。

169

171

185

191

202

210

223

234

246

卓通制作的

条形码

识读的数字代

3621190903400915120346

结果评定一致

罗森博格电

熔焊机识读

结果

电熔焊接识读

截图

11

位数数字代码代码含义(联塑释义)

19

23

31

42

51

69

73

84

90

10624位B方案,制造商LS,管件类型为变径电熔管件,外径值为

11332mm另一头为25mm,一致性熔接形式,恒压控制模式,冷

123

134却时间为30分钟,采用标准修正,熔接电压为40V,加热元件

140电阻值为6.05欧姆,采用标准电阻偏差控制模式(K),允许偏

156差为8%,加热时间60秒,无能量修正。

160

175

182

190

206

210

221

231

245

日丰制作

的条形码

识读的数字代码931219340633406052060115

结果评定一致

罗森博格

电熔焊机

识读结果

电熔焊接识读截图

12

位数数字代码代码含义(日丰释义)

11

28

30

46

50

66

71

81

90

102

110

122电压控制-32方案,制造商RF,电熔,恒电压控

133

140制,管件类型为90°弯头,管件直径为110mm,

152生产批次202302,SDR11,材料E3,输入电压

167

170为39.5V,电阻值为0.68欧姆,标称电阻公差

1855%,标称电阻波动值0<φ≤0.5,加热时间为

193140秒,加热时间修正0.4%和-0.4%。

200

210

220

236

248

251

261

271

284

290

304

314

320

日丰制

作的条

形码

识读的数字代

18060611020230270530006811140440

结果评定一致

罗森博

格电熔

焊机识

读结果

电熔焊接识读

截图

13

本次验证的自动识别电熔管件为dn32套筒/dn110*90°弯头/dn280套筒三

个规格,涵盖了管件三个尺寸组,均可通过自动识别顺利完成完整熔接过程。

14

本标准在收集资料、市场调查中,起草小组尚未发现与本标准相关的专利

。按照GB/T1.1-2020编制原则,本标准不涉及相关专利问题,已经在标

准的前言中说明了专利情况: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

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我国是生产可熔性塑料管道的大国,但我国在塑料管道的应用过程中的质

量管控和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截止目前为止对电熔管件的自动识别系统依然

没有普及,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还没有用于规范和指导电熔管件自动识别的标

准。本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一方面解决了标准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行

业提高质量水平和标准化水平,能够促进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使我国的塑料管

道系统的生产和连接与国际接轨。为规范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产

品供销环节合同订立和产品交易提供技术规范支持。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3950:2007的原版本和修改单,去掉了磁卡的相关

要求,在条形码、机电识别和自适应控制识别的要求上和原标准的技术要求保

持一致。故而,该标准处于国际最新水平。

本标准为新制定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

标准不存在冲突。

建议本标准的性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建议本标准批准发布6个月后实施。

批准发布后,建议召开标准宣贯会议,使标准使用各方能尽快熟知并更好

的发挥标准的作用。

无。

无。

GB/T19812.7-202X标准制定工作组

2023年4月

15

1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

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2号)中下达了《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焊接

接头自动识别系统》(计划号:20211043-T-607)国家标准制定任务。本标准由中国轻

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电熔熔接是塑料管道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其原理是用电熔焊机给镶嵌在电

熔管件内壁的电阻丝通电加热,其加热的能量使电熔管件与被连接管材或管件的

连接界面熔融。连接区域界面熔融物在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下,其分子链段相互

扩散,当界面上互相扩散的深度达到了链缠结所必须的尺寸,自然冷却结晶后界

面就可以得到必要的连接强度。由于电熔熔接接口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劳动

强度低、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智能化程度高,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给水用、燃

气输送用聚乙烯等热熔性塑料管道的连接。

根据电熔熔接原理和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能否形成管道可靠的熔接连接,主

要是由电熔管件的设计、加热丝的温度-电阻特性、电熔焊机提供的电源电压或

电流的稳定性、管件和管材的材料特性、管件和管材连接界面的预处理状况、管

件和管材连接界面间的缝隙宽度和均匀性、管件和管材的对中和夹持稳定状况、

熔接工艺参数(如电压、电流、时间等)、熔接时环境温度、操作人员的水平等因

素决定。但通过电熔焊机将经过工艺评定的熔接参数自动地可靠地输入给待连接

的管件是保证电熔管件熔接质量的根本。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加之

塑料管道行业在生产装备、检测技术、模具设计和加工、管道熔接工艺技术、熔

接设备等方面均产生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能够实现熔接参数自动识别的系统被开

发出来且被广泛应用。

目前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统主要是通过条形码、磁卡等数据载体记录熔接参

数,利用数字识别技术来获取熔接参数及其他信息或记录熔接过程,也有利用识

别植入电熔管件中的电阻值并根据存储的数据信息将其转换成熔接时间来完成电

熔熔接。

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统有效解决了熔接参数的自动识别,可以提高熔接参数

输入速度、精度,使熔接过程更加智能化,更加有效的保证熔接质量,保证管道

系统的安全可靠。电熔接头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外早已成熟,2007年ISO就已发布

了标准ISO13950《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熔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

随着我国塑料管道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和熔接工艺、熔接设备的进步,电熔接

头的自动识别系统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国内目前尚无关于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

统的相关标准,为了有效解决了熔接参数的自动识别,可以提高熔接参数输入速

度、精度,使熔接过程更加智能化,更加有效的保证熔接质量,保证管道系统的

安全可靠,同时为了引导制造商向质量稳定、应用可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

2

定程度上保证民生安全,规范市场,促进技术进步,更好的接轨国际。制定塑料

管材和管件的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的标准已是迫在眉睫。

2021年本标准任务下达后,SC3征集参编单位并组织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组

。工作组进行了与标准相关的调研,工作组对调研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数据化和信息化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各个行业不断推进。塑料管材和

管件行业对数据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日益明显。如,我国一些主要燃气公司

已经实施高密度聚乙烯燃气管的热熔对接和电熔连接工艺的自动化和数据

的智能化采集。

2.我国已经有塑料管材和管件相关的信息化编码标准发布,如GB/T

20674.4—2020《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设备第4部分:可追溯

编码》。

3.我国已经有针对管材和管件识别的智能化熔接设备标准发布,如GB/T

20674.2—2020《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设备第2部分:电熔连

接》。

4.我国有电熔管件厂家和电熔焊机厂家参照ISO13950:2007的要求和编码

规则,实现了电熔熔接接头的自动识别。该技术已经在一些燃气公司的

PE燃气管道连接施工过程中实施,实现了条码扫描识别、自动熔接和熔接

数据的自动传输。

国家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分技术委员会(TC48/SC3)

于2022年1月13日采取腾讯会议方式召开了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各参

编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首先由第一起草单位汇报了标准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标准草案形成的过程,所参考的国内外标准及标准技术指标的拟定和编制基础、验证方

案等内容。与会代表对标准草案及验证方案进行了逐项研讨并形成纪要如下:

(1)根据GB/T1.1标准起草规则要求,重新整理调整文本格式。如第四章的

分类内容要简单明了。

(2)磁卡作为识别载体从标准中去除。

(3)对引用的标准,去掉年份代号,以适应最新版本要求。

(4)术语和定义部分的翻译词需要参考GB/T19278、GB/T20674.2等标准,

如Norminal翻译成公称而非名义,以前标准已经存在的翻译需要借用,如

Controlunit翻译为电熔焊机。可在术语后标注此翻译的出处(标准号)。

(5)关于英制单位的要求和编码规定等内容从正文去掉,可以放在注释或附录

位置。

(6)对条形码的重要要求需引用相关标准的术语和技术要求的量化指标。

(7)一些词语需添加到术语章节,给出准确的中文和解释,如well。

3

(8)一些术语或词语需准确表达,如:字符对需改为字符串,self-regulation

需更准确翻译(自适应控制?)。

(9)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内等解释性和综述性内容可以放在第五章要求的

第一部分。

(10)植入电阻识别的内容,因有部分企业仍在使用,暂时保留,使用单位提

供具体代码表以供参考。

(11)工作组还确定了会议后期工作任务:

a)没有翻译ISO13950-2007英文版本的参编单位,需要完成翻译工作

,并对照现有翻译稿,对标准草案进行审阅,对标准草案中不正确的地方

,给出更改建议。

b)管件企业的专家需确认其公司条码的执行标准。如是否参照GB/T

14258-2003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验的标准,GB/T12904-2008零售商品

编码与条码表示标准。

c)管件企业的专家需确认其管件打印的标签和条码是否达到

2.5/06/670的要求。并需确认其管件允许的标签条空的最小高度和宽度

第一次工作组会议结束后,第一起草单位根据标准内容及启动会上确定的待验证问

题,制定了试验验证方案,工作组确认后于2022年6月发至各参编单位按照方案进行数

据收集及初步试验验证。后期第一起草单位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并形成试验验证的计

划草案。

2022年10月19日,《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熔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计划号

:20211043-T-607)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组采用了腾讯会议的方式召开了工作组会议,会

议具体情况如下:会议中对上次会议纪要进行了回顾,对近期编制的标准草案进行评估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

(1)建议将标准名称中电熔焊接改为电熔熔接,和已经制定的其它标准一致。

(2)对引用的有关标准和标准的名称再次进行核对和更正。

(3)对新增加的3.25条以后的术语应考虑去除(尽量和ISO原文保持一致)

,对不清楚的定义在正文中增加备注。对引用的ISO的标准的定义和术语进

行评估,如果在文中用不到则去掉。

(4)不同管件的定义要准确,应该和GB19278、GB15558.3等标准中的定义一

致。

(5)需要参考ISO12176-5:2021标准的内容,以便确定和本文件是否有冲突

或遗漏的地方。

(6)电阻值“修正”改为合适的词语,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7)管件厂家确认自家的管件有没有89V以上的熔接电压的要求。

(8)因为熔接参数为各个管件厂家自己制定的标准,公称值改为标称值。

4

(9)未完成原ISO标准翻译的参编单位,在一周内完成翻译工作。各个参编单

位再次核对标准草稿的表述是否和原ISO标准一致。

(10)制定试验验证方案,验证方案包括各种熔接程序和参数的确定、将参数制

作成条形码、识别电阻,使用电熔焊机进行解码和执行熔接过程。

(11)确定了试验验证的时间要求为:管件厂家准备程序、制作条码和识别电阻

,完成带条码、识别电阻和自适应控制的管件的时间为2个月,电熔焊机厂家

编制识别和控制软件以及制作焊机的时间为3个月。两项工作平行进行,争取

在3个月内完成试验验证工作。

第二次工作组会议结束后,第一起草单位根据标准内容及会上讨论的待验证问题

,修订标准文本,对试验验证的计划草案进行了修改,工作组确认后于2022年11

月发至各参编单位,各单位按照草案进行数据收集及试验验证,第一起草单位进行数

据的汇总分析,并形成试验验证报告。

2023年1月25日,《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熔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计划号:

20211043-T-607)国家标准制定标准制定工作组在江苏无锡召开了第三次工作组会议

。会议对试验验证情况进行了介绍和现场展示,对近期编制的草案进行评估,并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建议:

(1)确定将原名称中“电熔焊接”改为“电熔熔接”。

(2)前言部分第3行去掉“重新起草法”。

(3)前言部分去掉第8行:ISO修正单的相关内容。

(4)去掉引言部分。

(5)范围修改为:本文件规定了电熔接头自动识别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要

求。自动识别系统是基于条形码的数字识别、内置电阻连接器的机电识别和自

适应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可使电熔焊机自动识别电熔管件熔接参数,精准控制

传递到热塑性电熔管件上的能量,以连接管材形成电熔熔接接头。本文件适用

于燃气、给排水、一般用途或其它流体的塑料管道输配系统用热塑性电熔管件

(6)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应用的文件按编号从小到大排列。

(7)术语和定义部分去掉3.2、3.3、3.5至3.9。

(8)术语3.4中套筒改成管件。

(9)3.11引入GB/T20674.2-2020中的定义原文。

(10)3.14改为:标称熔接时间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以及电压、电流和标称电阻等

参数给定的前提下确定的熔接时间,由管件制造商给出。

(11)3.15的定义参考3.14修改。

(12)3.18改为标称熔接能量由管件制造商给出的在规定的参照温度下,以及熔

接电压、电流和电阻值在规定范围内,管件熔接需要的能量值。

(13)3.19参考3.18修改。

5

(14)3.20去掉悬置的加热元件电阻值。

(15)3.20.1改为标称电阻值。

(16)3.20.3改为测量电阻值。

(17)3.23改为数字代码从0到9的所有整数。

(18)分类部分需要进行简化,可以将解释的内容放到定义部分。

(19)分类部分3个分类中去掉系统一词:数字识别、机电识别和自适应控制。

(20)4.1中去掉最后一段。

(21)要求部分需要重新组织语言,注意强制附录采用“符合附录XX”一词,资

料附录采用“见附录XX”即可。

(22)附录B中,对于ISO的笔误不需要在此列出。

(23)附录B中,去掉IPS系列“其它管径”代码为31的内容。

(24)对附录C的条目进行重新编号部分需要根据ISO的原文意思,使用简洁明

确的中文描述,并对条编号进行调整。

(25)增加符号和缩略语部分,如对CTS和IPS进行解释。

(26)未提供条码的参编单位需尽快编制和提供条形码,两家电熔焊机公司进行识

读验证。

(27)会议确定3月底4月初完成经过全面修改的内部讨论稿。要求第一起草单

位统计各参编单位工作量,并起草标准的编制说明。

第三次工作组会议后,第一起草单位根据会上讨论的要求和GB/T1.1-2020要

求修改、规范文本内容,形成征求意见前稿,在工作组内部完成征求意见后,根据

各参编单位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X、XXXX。

由第一起草单位负责标准文稿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的编写;试验验证草

案和计划及其报告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工作及其意见汇总与处理、标准编制说明

的撰写等工作。

工作组各成员主要负责:

(1)翻译、理解原标准条文,对标准草案进行审议,共同商讨对原标准内容的删

减和调整,确保本标准的合理性。

(2)收集、分析国内外技术现状,对标准草案进行审议,确定对原标准技术条款

的修改建议,确保本标准技术条款的准确性。

(3)共同审议本标准行文内容,确保读者对本标准的准确理解。

6

(4)根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确保标准的有效性。

(5)对不同阶段的标准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修改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进一步

完善标准文本;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及GB/T20000的系列标准的规定,采用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及扩展性原则来进

行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电熔熔接自动识别系统的分类和要求。本标准将自动识别系统分为基

于条形码的数字识别、内置电阻连接器的机电识别和自适应控制识别三类。本标准将基

于条形码的数字识别系统作为规范性要求,将基于内置电阻器的机电识别和自适应控制

识别作为附录性要求。将基于条形码的数字识别规定为24位数字代码和32位数字代码

条形码两种。本标准详细规定了24位和32位数字代码条形码的结构和编码规则,并给出

了示例。本标准将24位条码的结构和编码规则放在了正文部分,将其他自动识别的要求

放在了附录部分。

本标准是对ISO13950:2007(Plasticspipesandfittings-Automatic

recognitionsystemsforelectrofusionjoints)的修改采用。但充分考虑了适应

市场要求、结合国情,以及标准的有效实施,确定了以下主要技术要求:

(1)封面与范围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

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2号)中下达了《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

焊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计划号:20211043-T-607)国家标准制定任务。经工作组

第二、三次会议讨论决定将名称中的焊接一词改为熔接一词,即标准名称为GB/T

XXXX-202X《塑料管材和管件电熔熔接接头自动识别系统》。修改的主要依据是与

之前发布的标准统一。如GB/T20674.2—2020《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

设备第2部分:电熔连接》,该标准将电熔焊接称为电熔熔接。

本标准范围中将数字识别限定为条形码识别,去掉了原标准中的磁卡识别。主要原

因是磁卡已经成为比较传统的识别方式,且所有参编单位没有使用该方式,且国内基本

没有其它厂家使用该方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原ISO13950:2007标准中的应用文件为:

ISO/IEC7810:2003,Identificationcards—Physicalcharacteristics

ISO/IEC7811-2:2001,Identificationcards—Recordingtechnique—

Part2:Magneticstripe—LowcoercivityISO/IEC7811-6:2001,

7

Identificationcards—Recordingtechnique—Part6:Magnetic

stripe—Highcoercivity

这些引用文件都是和磁卡识别相关,在本标准中没有引用磁卡识别,故而不需

要引用这些文件。本标准中将以下文件列为引用文件:

GB/T14258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对这个文件的引用目的,是确保采用条形码识别时,条形码的物理承载元件能

够保证被承载物的可识别性。确保标准的有效实行。

GB/T16829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码制规范交插二五条

对这个文件的引用目的,是保证条形码的的编码和译码均采用统一标准,使本标

准清晰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