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_第1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_第2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_第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_第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轴对称(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

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学习准备:幻灯片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引入:

问题: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想想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活动流程:

1、欣赏课本第三页上面的六个图形,并画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组内订正,交流:自己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组内及班内都用补充式交流。

2、通过交流要明确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活动时间:时间8分钟。

活动二: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问题:例1数一数,你能发现什么?

活动流程:

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A与A'.B与

B'.C与C')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组内订正,交流:你发现什么规律?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组内及班内都用补充式交流。

2,时间10分钟。

活动三:强化练习。

任务:完成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

2、课本第二页的图形哪几个是轴对称图形?

活动流程:

1、独立思考,得出结果。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组内及班内都用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四:画对称图形。

任务: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流程:

1、独立思考: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怎样才能画得

又好又快?然后用铅笔试画。

2、组内订正,交流:怎样才能画得又好又快?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组内及班内都用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五:巩固练习。

任务:按要求完成巩固练习,课本第四页做一做。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组内及班内都用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全课小结: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参考作业:

1、利用轴对称图形设计一幅图案。

2、写出三个是轴对称图形的图形名称。

3、从0到10这11个数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数字是?

4、等边三角形得对称轴有多少条?

5、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学习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

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

直方向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学习准备:幻灯片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导入课题

问题:观察思考: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哪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

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活动流程:

1、独立观察思考。(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

车、小火车、速滑。)

2、班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二:自我体验。

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你又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活动流程:

1、思考: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你又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4、自我体验平移和旋转。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起立,

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活动要求:

1、用补充式交流。

2,时间7分钟。

活动三:学习例题3

任务:自学、填空、思考。

活动流程:

1、指针从“12”绕点0顺时针旋转30°到“1”。这句话告诉我们:说旋转要说清些什

么?看懂后填写例题3空白,并思考聪聪提出的问题。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组内及班内都用补充式交流。

2、通过交流要明确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3、时间10分钟。

活动四:学习例题4

问题:画出三角形AOB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应怎样画才又对又快?

活动流程:

1、自学思考:应怎样画才又对又快?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0分钟。

活动五:巩固练习。

任务:按要求完成巩固练习。(1)课本第6页第1、2题。(2)课本第9页第4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组内及班内都用补充式交流。

2、时间8分钟。

全课小结: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赏设计

学习内容:教材第7〜11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学习重难点: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准备:幻灯片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图案欣赏。

问题:思考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哪幅图是对称的?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

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活动流程:

1、独立欣赏并思考:课本第七页的四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组内及班内都用补充式交流。

2、时间8分钟。

活动二:反馈练习。

任务:按要求完成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8页3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8分钟。

活动三:巩固练习。

任务:按要求完成巩固练习。课本第9页第4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先思考:旋转角度不同会出现什么不一样的图案?再设计出自己喜欢的

图案。

2、组内订正,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5分钟。

活动四:拓展练习。

任务: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展示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8分钟。

全课小结: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教材第9页第5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8〜11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准备:幻灯片、方格纸、正方形白纸及剪刀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回顾。

问题:什么是对称、平移、旋转?各有什么特征?

活动流程:

1、独立思考。

2、拿出课前收集的图案,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二:尝试创造:

任务:完成第8页第1、2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2分钟。

活动三:设计图案:

任务: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活动流程: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动手绘制图案。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2分钟。

活动四:制作“雪花”图案

任务:按课本第九页第五题要求制作“雪花”图案。

活动流程:

1、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

朵美丽的“雪花”。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展示作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0分钟。

全课小结: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学习准备:幻灯片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理清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任务: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是一个数的倍数?

步骤:

1、出示例1,思考: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再想想,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数?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是一个数的倍数?你还能找出12的其它因数吗?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二:强化练习

任务: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

步骤:

1、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思考:说因数、倍数时还应注意什么?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三:自学例2找因数

任务:18的因数有哪几个?

步骤:

1、自学例1,找出18的因数有哪几个?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思考:怎样找能不

重不漏,又快又准?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四:强化练习

任务:完成5页的“做一做”。

步骤:

1、独立完成。

2、分别找出30、36的因数有哪几个?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全课小结: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能了解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倍数。

学习准备:幻灯片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回顾旧知。

任务: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1、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2、24的因数有哪些?

3、判断。

(1)424-6=7,所以6是因数,42是倍数。

(2)44-5=0.8,所以5是因数,4是倍数。

(3)04-15=0,所以0是0因数,0是0的倍数。

(4)6是3的倍数,3是6的因数。

步骤:

1、独立完成。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二:学习例3

任务:2的倍数有哪些?

步骤:

1、找出2的倍数有哪些?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三:强化练习

任务:找3和5的倍数。

步骤:

1、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出3和5的倍数分别有哪些(各写五个)?最小的是几?最大

的是几?哪几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四:练习巩固

任务:完成课本7页第3、4两题。

步骤:

1、独立完成。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学习准备:投影片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回顾。

1、①写出20的全部因数。②写出5个8的倍数。

③26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2的因数2的倍数5的因数5的倍数

任务: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步骤:

1、独立完成;

2、组内订正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二: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任务: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奇数?

步骤:

1、按要求在课本第9页圈出2的倍数。思考: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2、组内交流问题。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活动三:学习小游戏

①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35以内的偶数。④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任务:回答问题,看谁又对又快?

步骤:

1、独立思考后抢答。

活动四: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问题: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活动流程:

1、按要求在课本9表格中圈出5的倍数。思考: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五:练习:巩固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一)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0。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

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任务:回答问题,看谁又对又快?

步骤:

1、独立思考后抢答。

活动六、巩固反馈:

任务:完成练习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步骤:

1、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经历找3的倍数的活动,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习准备:投影片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回顾旧知

1、2、5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2、完成课本18页“做一做”。

活动流程:

1、独立思考。

2、班内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二:探索3的特征。

问题: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流程:

1、找出前10个3的倍数,观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5分钟。

活动三:尝试练习

任务:完成课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四:巩固练习

任务:完成课本20页练习三第1至4题(重点为第4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3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学习目标:

1、强化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

2、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用具:投影片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回顾旧知。

任务:完成问题思考。

1、2、3、5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2、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还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8分钟。

活动二:深化练习

任务:完成课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流程:

1、先思考:2、5、3的倍数分别有什么特征?“最小的三位数”是什么意思?怎样找又

对又快?然后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5分钟。

活动三:巩固练习。

任务:完成课本21页练习三的第7、8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四:解决问题

任务:完成课本21页练习三的第5、6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

学习目标:

I、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100以内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体验数学自身的魅力。

学习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特殊数1的相关规定。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100以内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重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问题:找出1至20各数的因数,看看他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活动流程:

1、独立操作、思考: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并填完书中表格。

2、小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读几遍概念。

3、时间5分钟。

活动二:找质数,制质数表。

任务: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质数表。

活动流程:

1、根据质数、合数的概念,自学例1,按要求操作制质数表(想想划到几的倍数就可以

了?

2、小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活动前先读几遍质数、合数的概念。

3、时间18分钟。

活动三:练习巩固:

任务:完成练习四第1、2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练习前读2遍100以内质数。

3,时间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学习内容:整理复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提高判断与识别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概念。

2、提高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回顾旧知:

问题:本单元你最有映像的的内容是什么?

活动流程:

1、独立回顾。

2、小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二:自我展示。

1、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2、12的因数有哪些?

3、判断。

(1)3X7=42,所以3是因数,7也是因数,42是倍数。

(2)5是因数,40是倍数。

(3)11是33的因数,33是11的倍数。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5)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6)0是偶数也是合数。

(7)1是奇数也是质数。

4、2、3、5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6、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还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7、20以内的质数是那几个?

8、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活动流程:

1、举手回答。

2、个别补充。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10分钟。

活动三:练习巩固:

问题: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

倍数,又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

12,25,40,80,275,320,240,886,3100。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活动要求:

1、补充式交流。

2、时间5分钟。

活动四:巩固练习:

任务:完成练习四第3题、第4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要求:(1)补充式交流。(2)时间16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长方体的认识(P27-30例1、例2)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并掌握它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认识长方体和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它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习难点: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出示收集的各种物体:这些图形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活动流程:1、独立思考问题。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与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

4、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5、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自学课本,探究新知

问题:观察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什么?

活动流程:1、自学课本,独立思考。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把你的发现填写在课本P28表格中。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三:自学课本,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问题: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活动流程:

1、自学课本,动手操作,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小组共同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四:尝试练习

1、观察实物图,然后填空。

/橡皮/

__________1.米/厘米

4厘米

(1)橡皮的形状是()0

(2)橡皮的前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3)橡皮的右侧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4)橡皮的上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与()

的面积相等。

2、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长()长()长()

宽()宽()宽()

高()高()高()

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31第1,3,4,5题.

活动时间:1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正方体的认识(P27-30例1、例2)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正方体,并掌握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正方体的棱长。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认识正方体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

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让学生认识正方体,掌握它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棱长。

学习难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你对长方体有哪些了解?

活动流程:1、独立思考问题。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自学课本,探究新知

问题:观察正方体物品,你能发现什么?

活动流程:1、自学课本,独立思考。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把你的发现填写在课本P30表格中。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三:自学课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活动流程:1、自学课本,独立思考。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自学课本P30,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

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长

长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4条棱长相

方(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等

体的面是正方形

正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都相等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四:尝试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是长方体的在括号里画“△”,是正方体的在括号里画

3、判断。(对的在括号里划“J”,错的划“X”。)

(1)一张很薄的塑料纸,只有正反两个面。()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一个长方体中有四个面完全一样,那么另外两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4)用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正方体的棱长为20厘米。

()

活动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31第2、5题,P32第6、7、8题。

活动时间:1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P33〜35例1)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并应用多种方法求长方体表面积。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学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直观图。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活动流程:1、独立思考问题。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自学教师提供材料,探究新知

1.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

问题: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活动要求:(1)自学教师提供材料,独立计算出制作这个长方体大约需要多少纸。(接

头不计)

(2)小组交流,将本组的方法汇总,写在纸条上,准备全班汇报。

(3)研究报告。

计算方法。(有几种方法写几种)

2.交流结果。

可能有以下方法:

8X5+8X5+4X5+4X5+8X4+8X4

8X5X2+8X4X2+4X5X2

(8X5+8X4+4X5)X2

7X5+7X5+7X5+7X5+5X5+5X5

7X5X2+7X5X2+5X5X2

(7X5+7X5+5X5)X2

7X5X4+5X5X2

5X4X7+5X5X2

学生一边交流,教师一边演示课件。

3.总结。

(1)刚才我们求的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选优)

①长方体的表面积=长乂宽X2+长X高X2+宽义高X2。

提问:每步求的是什么?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

提问:长义宽求的是什么?长义高、宽义高呢?为什么乘2?

4.以后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你认为好的方法:用字母表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

式。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三:尝试练习

任务: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1、独立完成P34例1.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四: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P34练习做一做。

2、独立完成课本P36第1、2、3、5题.

活动时间:1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正方体的表面积(P35例2)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观念。

3、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并应用多种方法求正方体表面积。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学具,正方体纸盒,正方体直观图。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活动流程:1、独立思考问题。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课本P36第6题。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自学教师提供材料,探究新知

1、学生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求法。

问题: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活动要求:1、自学教师提供材料,独立计算出制作这个正方体大约需要多少纸。(接

头不计)

2、小组交流,将本组的方法汇总,写在纸条上,准备全班交流。

3、研究报告。

计算方法。(有几种方法写几种)

正方体的表面积。

(1)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讨论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并求出学具的表面积。

(2)交流:你是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

5X5X6。

(3)谁能总结一下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棱长X棱长求的是什么?

学生一边交流,教师一边演示课件。

3.总结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三:尝试练习

问题: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完成P35例2.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四: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P35练习做一做。

2、独立完成课本P37第7、8、9题.

活动时间:1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P38-40)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让学生经历探索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推

理能力。

3、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对体积计量方法的理解。

学习难点:感知物体的体积以及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

学习准备: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水杯,水,沙子,大小石块(用

线系好),木块等;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1、引入:在装有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中(先在水面处做个记号)放入一块石块。

2、观察思考。

(1)水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2)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发现并认识体积

任务: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用桌上提供的物品验证。有:木块、沙子、

火柴盒、工具箱、石块、玻璃球……

活动要求:

(1)学生动手操作。

(2)你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3)你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4)师生梳理:我们拿出自带的装满细沙的杯子,先把细沙倒在纸上,把一块木块放

入杯中,然后再把细沙倒入杯中,沙子不能全部倒入杯中,有剩余部分,因为木块占有

一定空间。

(5)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三:自学课本,探究体积单位

问题: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活动流程:1、独立思考问题。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自学课本,独立完成课本P39。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立方米。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四:尝试练习

问题: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到底有多大?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40练习做一做第1、2题。

活动时间: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P40-43例1、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学具,长、正方体的物品。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刚才,同学们都用充满智慧的小手把陶泥捏成了各种各样的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

品展示给大家看看,并告诉大家你捏的是什么?

2.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漂亮、很有创意,让老师看到了你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我们今天

这节课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你们作品的体积,希望大家能开动脑筋,想想办法,

试着说一说你的作品的体积是多少?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问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摆一摆,完成课本P41表格。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4、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5、师生梳理归纳。

长宽高长方体体积

411

431

432

18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三:尝试练习

问题: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完成课本P42例1.。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四:自学课本,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问题: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自学课本P42,完成例2。

2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4、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5、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五: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43练习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P44第1、2、3题。

活动时间:10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P42例2,P43)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方法。

学习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方法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学具,长、正方体的物品。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长方体的体积=每排摆体积单位的个数X每层排数X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义宽义高v=abh

______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a•a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是什么?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自学课本,完成课本P43例2。

2、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统一公式。

3、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4、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5、师生梳理归纳:V=sh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43第2题。

2、完成课本P45第5、6题。

活动流程: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4、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四:拓展练习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完成课本P45第7、8题。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12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P46〜47例3、例4)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利用进率进行转化。

2、通过让学生经历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转化。

学习难点: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学具。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1、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2、长度单位有哪些?

3、面积单位有哪些?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用字母表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并说明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自学课本,探究新知

问题::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出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2、自学课本,弄清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完成课本P46(3)的表格。

4、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5、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6、师生订正。

(1)交流结果。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2)因为1米=10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成棱长是10分米的正方体,

它的体积是10X10X10=1000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o

(4)

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_____

米、分米、厘米10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

()X()=100

体积日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义()X()

米=1000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三:尝试练习

1、填空。

①8立方米=()立方分米

②10.4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③400立方分米=()立方米

(4)132500立方厘米=()立方米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4、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47例3,例4及做一做。

活动时间:1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学习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练习课(P48-P49)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利用进率进行转化。

2,通过让学生经历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改写体积单位。

学习难点:改写体积单位的方法。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1、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2、体积单位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用字母表示体积单位,并说明体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48第2题,P49第5题。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三: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P48第1、3题,P49第6、7题。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25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学习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P50-52例5、例6)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及容积单位。

2、让学生经历探索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及容积单位的过程。培养学生观

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容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容积的意义。

学习准备:量杯,量筒,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塑料正方体盒,每组学生准备一

个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的木盒、纸盒。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

的?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用字母表示体积单位,写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体积公式。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自学课本,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问题:什么是容积?容积单位有哪些?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自学课本P50,弄清楚什么时候容积及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2、自学课本,弄清容积和容积单位间的关系。

3、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4、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5、师生梳理归纳。

小结:(1)看来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相同,但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容器的容

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2)容积的单位。

①一般用体积单位。

②如果所容纳的物体是液体时,常用升、毫升。

(3)师演示量杯,观察升、毫升的大小。

(4)演示量筒,得出升与毫升的关系。

1升=1000毫升。

(5)容积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师演示,生观察: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三:自学课本,学习计算容积

问题:怎样计算容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自学课本P51,完成例5。

2用字母表示容积的计算公式。

3、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4、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5、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四:尝试练习

问题: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完成课本P51例6。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52做一做第1、2题及P53第4题。

活动时间:10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学习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课(P53-P55)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及容积单位。

2、让学生经历探索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及容积单位的过程。培养学生观

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容积的计算。

学习难点:容积的意义。

学习准备:量杯,量筒,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塑料正方体盒,每组学生准备一

个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的木盒、纸盒。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问题:1.什么是容积?

2.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容积是怎样计算的?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用字母表示容积单位,写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容积公式。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二:尝试练习

完成课本P53第1、2、3题。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完成练习。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三:巩固练习

问题:怎样计算容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完成课本P53第5、6题。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订正。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四:拓展练习

问题: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活动流程:1、独立完成。2、小组内讨论交流。3、小组代表交流分享。

活动要求:

1、独立完成课本P54第7题。

2、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形成统一意见。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4、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时间:5分钟

活动五:强化练习

完成课本P55第13、14、15题。

活动时间:10分钟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