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氓》学案(含部分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1.1《 氓》学案(含部分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1.1《 氓》学案(含部分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1.1《 氓》学案(含部分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1.1《 氓》学案(含部分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氓/《诗经》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3、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4、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5、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学习重难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3.理解《诗经》“六艺”。【写作背景】《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作者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文体知识】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惟有《鄘风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雅颂中标有作者姓名有五篇)B、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C、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4)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陈其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联想),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风雅颂赋比兴:六义)(5)形式特点:A、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多数为隔句用韵。B、多采用赋比兴手法。C、以四言诗为主,而又灵活多变。(6)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①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解释: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7)《诗经》中的爱情诗,绝无半点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考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礼赞了纯洁自由的爱情,肯定了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表现了下层人民的习俗。爱情婚姻诗,在《诗经》中最多,有七八十首,艺术成就也最高,它广泛地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说媒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相思,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野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性,但却像营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关于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导读理解】(一)品味第一、二章中的语言,思考下列问题: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品读第三、四、五章,思考下列问题:1.“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在《氓》这首叙事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训练】1.下列选项对《氓》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个被抛弃的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抛弃的过程。B.这首诗叙述很完整,大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采取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由绿变黄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同时又引出下文女子被抛弃的内容。D.这首诗首章写订婚,次章写结婚,第三章写被抛弃,第四章写受虐待,第五章写得教训,第六章写决绝之心。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4.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亦已焉哉 子亦有不利焉B.怨灵修之浩荡兮 鸷鸟之不群兮C.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D.静言思之 今我来思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匪来贸丝 贸:交易,交换B.将子无怒 将:愿,请C.言既遂矣 遂:于是D.忍尤而攘诟 尤:责骂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7.下列对《氓》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8.以下句子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A.蚩蚩:忠厚貌 B.贸:换C.言:说 D.悼:悲悼、悲伤9.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非,不是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爽快,干脆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嫁妆10.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即我谋 即:马上B.将子无怒 将:愿,请C.无与士耽 耽:沉溺D.女也不爽 爽:过失,差错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D项,“第三章写被抛弃,第四章写受虐待,第五章写得教训”说法错误。诗的第三章运用比兴的手法进行了过渡,情感基调转向消极;第四章没有写受虐待,而是写女子被男子抛弃的事实;第五章则细数了女子嫁给男子后受到的不公待遇,每日辛苦持家却依然遭受虐待,如“至于暴矣”。2.答案:D解析:D.《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故选D。3.答案:D解析:A.匪:通“非”,不是。B.于:通“吁”,语气词,唉。C.说:通“脱”,解脱。D.无通假字。故选D。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焉”都是语气助词,不译。B.“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动词,思考/语气助词,无实义。故选D。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遂:于是”错误,应为“遂:如愿”。故选C。6.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静言思之”,静而思之。言:语气助词。“言既遂矣”,言: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不思其反”的“思”是料到的意思。“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