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某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六安某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六安某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六安某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六安某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

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

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

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

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

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

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

置。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

出坚实步伐。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

使命。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陕西文物资源丰富,为探明“何以中国”,揭示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陕西考古人孜孜不倦。

陕西省文物局近日发布最新成果一一黄河流域发现百万年连续古人类文化遗存。“新发现拓展了黄河

流域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更加有力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

局长罗文利说。

多年来,陕西持续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石郎遗址、半坡遗址、秦始皇陵等11项考古项目入选中国

考古学大会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踏入三秦大地,游客可以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寻找最早记载“中

国”一词的青铜器;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修复现场观看被历史磨损的文物重现光彩……

华灯初上,夜游西安,大明宫含元殿辉煌再现,玄奘西行地图徐徐展开……在大唐不夜城,只需戴上

AR眼镜,这些绮丽景象便会呈现在眼前。大雁塔南广场“丝路曼舞”正在上演,忧若敦煌飞天降临人间,

大雁塔下的古诗词街,灯火阑珊之时,诗词璀璨满树,移步易诗,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上演中国式

浪漫。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开放三秦,用厚重的文化和蓬勃的发展邀请八方来客,共赴千年之约。

(摘编自《人民日报》《陕西扎实推进文化传承发展》)

材料三:

在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沿线,汇聚着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历史景观和

文物瑰宝,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运河文化特色,取得明显成效。如

今,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九龙泉里“九龙戏水”的景观重现,公园布设的大运河

源头历史文化展以龙泉禅寺为建筑主体,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

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充分讲述“运河源头”的故事。北京段长城是中国有长城分

布的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保存最完好、工程最复杂的段落。古北口长城是京北长城中最为精华的部

分,镇域内现存长城主要包括司马台、五里坨等五个城段。为将这些长城点段更好展示给民众,古北口镇

结合区域资源先后打造了胜利之路、国歌长城、壮美山河三条主题旅游线路。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作为北京三条文化带之一,自然风光灵秀天成,文化遗产厚重密集,文化脉络贯通

古今。如今,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承载之地,北京市石景山区推进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等一批“类

博物馆”建设与培育,多元展示石景山区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的特色。三山五园艺术中心落

户三山五园腹地一一畅春园西花园旧址,目前该中心己进入布展阶段,包括海淀历史展、沉浸式数字展、

文物引进展等,将对公众开放;首钢园区昔日的工业遗存正在焕发活力,成为“网红打卡地”,而以新首

钢为引领,巴威一一北锅、石热等“京西八大厂”全面复兴……一系列建设成果,彰显古都新韵。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古都风韵彰显,三条文化带“点亮”北京城市文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的重要前提。

B.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为人类文明发

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C.三秦大地重现文物光彩,上演中国式浪漫,邀请八方来客赴千年之约,主要得益于多项考古项目入选“百

年百大考古发现”。

D.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将对公众开放,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些建设成果点亮北京城市

文脉,彰显古都新韵。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观点。

B.材料二与材料三都谈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特点,不过二者论述的切入点并不相同。

C.材料三开门见山,指出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D.材料三认为,古北口镇精心打造主题旅游线路,目的是将这些长城点段更好的展示给民众。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早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开始栽培粟和黍,研究烧制陶器,用于存放、蒸煮等食物。

B.北魏第一个洞窟一259窟中,中原人字批顶和印度融入西域的中心塔柱雏形和谐共存。

C.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到之处没有杀戮、抢劫,而是给各国送去茶叶、丝绸等礼物。

D.从距今至少3600年的甲骨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的字形和读音的演变皆有迹可循。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

A.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但是中华文明却能断而再续,复兴传承。

B.在时间1期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以修复遗迹、举办展览、深耕文旅产业为主。

C.在时间2期间,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汇聚文化资源,擦亮古都名片。

D.在时间2及以后的时间里,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创新展览方式必将代替传统展览方式。

5.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中,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古今对饮,千人齐诵经典。分镜头串连丝路花

街东市、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场景,呈现长安文脉,演绎盛世山河。请结合材料,谈谈这一节目燃爆全

网的原因。

【答案】1C2.A3.D4.C

5.①高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传承。运用技术手段帮助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与今人饮酒对诗。

②激发情感共鸣,坚定文化自信,体现文化连续性。今人与李白共同吟咏文化经典,唤起家国情怀。

③打造盛唐文化带,演绎盛世山河,彰显古都新韵。分镜头串连长安多个名胜古迹,呈现文化脉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主要得益于多项考古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错误,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华灯初上,夜游

西安,大明宫含元殿辉煌再现,玄奘西行地图徐徐展开……在大唐不夜城,只需戴上AR眼镜,这些绮丽景

象便会呈现在眼前”可知,还有“现代科技”等因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意在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观点”错误,曲解文意。用举例论证,意在证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B.体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C.体现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D.体现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

故选D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的能力。

A.“但是中华文明却能断而再续”错误,由图表可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特点是连续性,而不是“能断

而再续”。

B.“深耕文旅产业为主”错误,由图表可知,在时间1期间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式是传统展览为主,不

属于深耕文旅产业。

D.“创新展览方式必将代替传统展览方式”错误,在时间2及以后的时间里,可能以创新展览方式为主,

也会有传统展览方式,不可能代替传统展览方式。

故选C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根据原文“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

变迁和文化承载”可知,高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传承。李白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古今对饮”,是因为

运用技术手段帮助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与今人饮酒对诗。

根据原文“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

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

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

解未来中国”可知,激发情感共鸣,坚定文化自信,体现文化连续性。“古今对饮,千人齐诵经典”,今

人与李白共同吟咏文化经典,唤起家国情怀。

根据原文“华灯初上,夜游西安,大明宫含元殿辉煌再现,玄奘西行地图徐徐展开……在大唐不夜城,只

需戴上AR眼镜,这些绮丽景象便会呈现在眼前。大雁塔南广场'丝路曼舞’正在上演,忧若敦煌飞天降临

人间,大雁塔下的古诗词街,灯火阑珊之时,诗词璀璨满树,移步易诗,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上演

中国式浪漫。’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开放三秦,用厚重的文化和蓬勃的发展邀请八方来客,共赴

千年之约”可知,打造盛唐文化带,演绎盛世山河,彰显古都新韵。“镜头串连丝路花街东市、大雁塔、

大唐不夜城等场景,呈现长安文脉,演绎盛世山河”,分镜头串连长安多个名胜古迹,呈现文化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瞳孔里的古城

王鼎钧

我并没有失去我的故乡。当年离家时,我把那块根生土长的地方藏在瞳孔里,走到天涯,带到天涯。

只要一寸土,只要找到一床干净土,我就可以把故乡摆在上面,仔细看,看每一道褶皱每一个孔窍,看上

面的锈痕和光泽。

故乡是一座小城,建筑在一片平原沃野间隆起的高地上。我看见水面露出的龟背,会想起它:我看见

博物馆里陈列在天鹅绒上的皇冠,会想起它,想起那样宽厚、那样方整的城墙。

城墙比河堤更高,把八百户人家严密地藏在里面;从外面仰望,看不见一角楼,看不见一根树梢,只

见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阳光下金色灿烂。对这个矩形的图案,我是多么熟悉啊!春天,学校远足,从一

片翻滚的麦浪上看它的南面,把它想像成一艘巨舰。夏天,从外婆家回家,绕过一座屏风似的小山看它的

东西,它像一座世外桃源。秋天,我到西村去借书,穿过萧萧的桃林、柳林,回头看它,像读一首诗。冬

天,雪满城头,城内各处炊烟袅袅,这古老的城镇,多么像一个在废墟中刚刚苏醒的灵魂。

①故乡是一个人童年的摇篮,壮年的扑满,晚年的古玩。

据说,我的祖先,从很远的地方迁移来此。祖先们本来住在低洼近水的地方,那里盛产又甜又大的桃

子。那时,他们家家正在桃林里摘桃子。不知怎么,他们的鞋子湿了。不知怎么,有些人的脚踝浸在水里

了。一只黄狗从村中窜出来,游入桃林,望着树上的主人狂吠。有一个人,大概是祖先里面最果敢的人物

吧,他高喊一声“快逃命啊!”

祖先们把旧家园抛在脑后,迈开沉重的脚步,踢起一片黄尘。

在那座小城里面,靠近南墙的一隅,有我的第一母校,一所小学。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是地方上的大

事,老族长亲自来看新生的一代,银发飘摆,满座肃然。典礼完毕以后,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是老族长带着

毕业生由东走到西,由南走到北,在每个有故事的地方停下来,述说先人的嘉言懿行。“天降洪水”的传

说,就是从他老人家那里听来的。

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老族长已经相当衰老,但仍坚持那一年一度“毕业旅行”,他说,他要让这些

即将长大成人并且可能离乡背井的孩子,对自己的“根”有清楚深刻的记忆。他一息尚存,必定亲临。

他叮咛校长:即使他一病不起,这个节目仍然要由活着的人年年举行,不可简化或免除,校长只好派

人去找一轿子,我们跟在轿子后面出发,望着起伏跳动的轿顶蜿蜒而行。坦白地说,我们那时都没有多少

历史感,我们爱东张西望,爱交头接耳,爱拧别人的耳朵,爱走出队伍去无缘无故猛敲人家的大门。

老族长的声音喑哑微弱,他的精神已经不能贯注我们全体,所以我们是散漫的、不经心的。老族长说

些什么,我大半没有听,不过有一件事我永远不忘记:他带我们去看祖先挖成的第一口井。

好久好久以前,祖先们以劫后余身,漂流旷野,寻找一块合适的地方安身立命。终于来到这块高地。

祖先们先挖一口井,看看能不能挖出水来,如果有水,那就是天意。

破土之前,他们有一个简单的仪式。当开井的人全身湿淋淋地爬出井口,大叫“有水、水很甜”时,

四周有几百人同时诵念叩拜。

井水上升,水中出现了一组又一组人影。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的影子轮流倒映在井水里。

但是,我们来时,井水已涸,只有井旁一棵老槐树依然枝叶繁茂,亭亭如盖。那天天气炎热,我们都

往树荫里挤,都站在井旁,看清楚了荒草间有一个黑黝黝的破洞。我也看清楚老族长一脸的虔诚。

古井虽涸,祖宗英灵不昧,当初憔悴褴褛的先人如今已繁衍成衣冠楚楚的大族,荒凉的土丘经营成坚

固安全的城堡。站在宽可驰马的城墙上内望,望不尽鳞次栉比的瓦脊檐,望不尽结满知了麻雀的槐柳。那

飘着歌声的地方是我们的学校,年年有人在这儿长大,年年有人从这儿跟着族长绕行全镇,认识自己的历

史,走在街心,吸两旁门窗散发出来的气味。

烤红薯的香味:

腌肉的香味:

青菜的香味;

陈年老酒的香味。

倘若命运的轮盘就此停住,我们赢定了。②可是轮盘要命地转着,转出一个久久不雨的夏季来。

这时,我在故乡三千里外,道路多坐,亲朋无字,早突的消息是得自零碎模糊的传闻。我听说整个夏

季,③故乡的天气异常晴朗,晴朗得可以敲出声音来。我听说池塘干涸了,所有的井也都干了,家家到西

郊的小河里挑水。我听说在这要命的时刻,族人疯狂地挖井,挖出来的只是飞尘。当初祖先们惊魂甫定,

满脑子都是水灾的恐怖,没料到后世子孙受这般无情的煎熬。

他们中间有一个人,经过祖先留下的那口废井旁边,又看见那棵槐树。古槐己经枯死,那时,城墙里

面所有的树都成枯枝。这人大概是族人中间视力最好的一个,他看出老槐似乎又带几分绿意,他用指甲去

挖树干,挖掉表皮,里面滑溜溜,黏答答,藏着生命的讯息。

他大叫一声,飞驰而去,完全不顾他要损失多少水分。他说服了那些奄奄一息的壮男来淘这口溜井。

他相信井下有水。大家忍死工作,惊恨地说,倘若徒劳无功,他们要杀死提议淘井的人。

这口古井是一个奇迹,它果然冒出水来,复活的泉,大自然的秘密精力,放活了老槐树,救活了全城

全族。忽然看见水,人们多么疯狂,多么满足!妇女们把水桶装满,手浸在里面,把婴儿浸在里面,④先

是嘻嘻地笑,后来呜呜地哭。

我想,这次大旱,一定给故乡留下许多烙痕,等着我去凭吊、抚摩。可是我不能,我在三千里外,只

能捕捉一些道路传闻。

故乡,对于我,又进入传说的时代!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小城建在平原沃野间隆起的高地上,从外面仰望是看不到城里的楼和树的,但是一年四季都能引发

“我”美好的联想。

B.“我”的祖先因为居住的地方低洼近水,遭遇洪灾,不得不舍弃旧家园,以劫后余身源流旷野,艰苦跋

涉,寻找安身之地。

C.毕业典礼后,老族长带领学生们“毕业旅行”,讲述先人的嘉言懿行,但孩子们对老族长的乡土观念和

陈旧思想不感兴趣。

D.在旱灾肆虐的时候,有个族人从古槐的绿意中推断出废井可能有水,他们淘出的井水救活了全族,给故

乡增添了神奇色彩。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紧承上文内容,是作者对故乡的形象表达,而且单独成段,表达情感强烈。

B.句子②“要命地转着”意在突出时序更替、季节变换,自然引出下文对旱灾的叙述。

C.句子③运用顶真和通感的手法,突出故乡那年夏季异常晴朗、干旱无雨的天气特点。

D.句子④用“嘻嘻”“呜呜”两个拟声词,生动形象写出人们找到水后情绪波动之大。

8.作者回忆故乡时,花费大量笔墨写井,对此你如何理解?

9.有评论说,这篇文章营造了一种“时空的距离感”,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文学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答案】6.C7.B

8.①井承载着故乡的历史变迁,与族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②井显现出祖先的智慧和毅力,寄寓着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赞美。

9.①以回忆的视角来描写故乡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

②通过想象来描述祖先们迁徙定居的过程。

③使用“据说”“传说”“传闻”“很久很久以前”“三千里外”等词语,给人一种亲近却遥远的心理距

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陈旧思想”错误,于文无据。述说贤人的嘉言懿行,是让孩子们记住先人迁移此地创业的艰辛,保持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意在突出时序更替、季节变换”错误,上文说轮盘是“命运的轮盘”,不是时间的轮盘。

故选B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形象作用的能力。

“井”作为文章的重要物象,也是叙事和抒情的一个线索。

井是祖先们漂流到此地后挖的,从“井水上升,水中出现了一组又一组人影。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的影

子轮流倒映在井水里”“我们来时,井水已涸”“族人疯狂地挖井”“这口古井是一个奇迹,它果然冒出

水来”,可以看到故乡的变化,古井对乡人的救助之恩。

“古井虽涸,祖宗英灵不昧”,在古井身上寄托着我的思乡之情。“经过祖先留下的那口废井旁边,又看

见那棵槐树”一段,可以看出祖先们打井选择的地方水源深,可使后世子孙免受干旱煎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叙事技巧的能力。

”时空的距离感”从叙事语言上看,这种时间久远、路途遥远到模糊得没有具体数字,表现这种特点的语

句有“据说,我的祖先,从很远的地方迁移来此”“我在三千里外,只能捕捉一些道路传闻”等等。

叙事手法上用回忆和想象,拉长时间的纵深感:回到历史的画面,看到先人遭遇洪水、背井离乡、定居与

此、打井留给后人;回到我的童年,看到那个古老的城镇的城墙、学校,听到老族长的族史的宣讲。

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结合文章举出事例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

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

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

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①亡,荆急求之,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

度之,箪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

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百,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

王?”伍员道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

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按黍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按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有删改)

【注】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②儿

子:小孩儿,

材料二:

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汉五年,即

皇帝位,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鄢侯。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

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后A世B贤C师D吾俭E不贤F毋为G势家所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意为封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意义不相同。

B.绝,意为渡过,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义相同。

C.石,表单位,文中表示俸禄的多少,与《五石之瓠》中的“石”意义相同。

D.适,意为到、往,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宝物的认知与世俗之人不同,孙叔敖临终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大王赏赐的肥沃富饶的土地。

B.伍员在逃亡中得到一位撑着船正在打鱼的老人的帮助,寻而不得后每次吃饭前都要祝祷那位老人。

C.智慧越精深,追求东西越精细,就像小孩、贤者;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越粗陋,就像鄙人。

D.汉五年,刘邦登皇帝位,萧何因功劳最大,被封鄢侯,却选择在穷苦偏僻的地方置办田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2)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14.材料中提到“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孙叔敖的“道”体现在“以不利为利”,因而能够长久占

有土地。那么“丈人”“子罕”和“萧何”的“道”分别是什么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0.CEF

11.C12.C

13.(1)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为什么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呢?

(2)沛公能详细地了解到天下险恶的要塞、人民的困难痛苦等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藏了这些图书。

14.(1)丈人:施恩不望报。助人于危难之中,却隐姓埋名,不图回报。(2)子罕:不受惠赠,爱惜羽

毛。有权位,却不接受别人送给自己的宝物,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名声。(3)萧何:目光长远。不着眼于眼

前的物质利益,却收取律令图书,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提供了详备的资料。(或者持家有道,为家族长远考

虑,选择偏僻之处安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假使后代贤能,要学习我的俭朴;没有贤德的话,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

“后世贤”是主谓结构,C处断开;

“师吾俭”也是动宾结构,E处断开;

“不贤”省略主语“后世”,意思完整,F处断开。

故选CE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封赏;使……成为边界。句意: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

边界。

B.正确。句意: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C.错误。文中表示俸禄的多少;表示容积。句意:享受万石俸禄。/能盛五石容积的大葫芦。

D.正确。至!J、往;女子出嫁。句意:伍员到了吴国。/刚刚出嫁就被遣回了娘家。

故选C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越精细,就像小孩”错,文中“今以百金与按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拎黍矣”

是用来证明“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的。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昔”,先前,从前;“犹”,尚且,还;“何以",为什么。

(2)“具”,详细;“厄”,险要的地方;“以”,因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丈人:施恩不望报。丈人把伍子胥送给江去,却不收取他的千金之剑,还说“荆国之法,得伍员者,

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后来伍子胥派人到江

上找他也未曾找到,可见他助人于危难之中,却隐姓埋名,不图回报。

(2)子罕:不受惠赠,爱惜羽毛。子罕位居高官,有权位,一个野人来献宝,子罕却不接受,说“子以玉

为宝,我以不受为宝”,受到宋国长者的称赞,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名声。

(3)萧何:目光长远。沛公攻打到了咸阳,众将领都争着却抢金银财宝布帛等财物,只有萧何“先入收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他不着眼于眼前的物质

利益,却收取律令图书,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提供了详备的资料。(或者持家有道,“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可见他为家族长远考虑,选择偏

僻之处安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

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

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是因为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好听。楚人畏惧鬼魅,

而越人迷信神灵。因此,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

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

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

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之人不同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于是他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

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

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

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主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

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为什么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呢?”伍员到了吴国,

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

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

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

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子罕说:“您把玉当成宝,我把不接受它作为宝。”所以

宋国有德行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认为的宝与众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

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

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就越粗陋。

材料二:

萧何,沛地人。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

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能详细地了解到天下险恶

的要塞、人民的困难痛苦等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藏了这些图书。汉五年,沛公登基,认为萧何功劳最大,

第一个封他为鄢侯。萧何买田宅一定在穷苦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他说:“假使后代贤能,

要学习我的俭朴;没有贤德的话,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陈瑾

碧空黯淡同①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窗纱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注]①“同”即“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碧空黯淡同云绕”与“孤帆远影碧空尽”都用其他意象来衬托“碧空”的辽阔。

B.“美人惊报”与“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都通过旁人的视角写室外的景物。

C.“使君留客金樽倒”与“丰年留客足鸡豚”,以不同形式体现了主人待客的热情。

D.“欺压梅花春信早”与“春信未来梅已知”都以梅花的开放作为春天将至的信息。

16.这首词不着一个“雪”字,却处处写“雪”,请选取三处简要分析。

【答案】15.A16.“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写到打开窗子,一下子扑入眼帘的是一个银

白色的世界;“正千里琼瑶未经扫”中“千里琼瑶”写出了雪之大;“欺压梅花春信早”中“欺压”二字

写出了雪满枝头的情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衬托'碧空'的辽阔”错误。“碧空黯淡同云绕”是说碧空被彤云环绕,写出了黄昏时的天空压着一

层暗红色的低云,为后文写雪做了一个铺垫。

故选A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意思是早起刚刚卷起珠帘,美人就吃惊地传报,一夜之间,青山覆

满了白雪,就像一夜之间白了头一样,所以一“白”字写出了雪之大。

“正千里琼瑶未经扫”写到正是未经打扫的千里的雪是客人无法上路,“千里”写出了雪之大,而“琼瑶”

本是指美玉,这里用以比喻雪。

“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中“欺压”二字写出了雪满枝头的情景。作者因

雪见梅,因梅思春,再由春天联想到“十分农事,满城和气”,最后从“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中作出一个

“明年准是个好年头”的愉快判断。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要想国家安定,"

(2)《古文观止》对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做了这样的点评:“知终无可奈何也,故借此意于悲风

之中。”据此推断,它点评的句子是“,”。

(3)古人常以月拟人,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态,如:",。”

【答案】①.必浚其泉源②.必积其德义③.知不可乎骤得④.托遗响于悲风⑤.

月出于东山之上⑥.徘徊于斗牛之间(湖月照我影,送我至翔溪/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浚、骤、遗、利溪、裴回、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于“收蚕”的日子到了,四大娘心神不定地淘米烧饭,时时看饭锅上的热气有没有直冲上来,老通

宝拿出预先买了来的香烛点起来,恭恭敬敬放在灶君神位前。阿四和阿多去到田里采野花。小小宝帮着把

灯芯草剪成细末子,又把采来的野花揉碎。一切都准备齐全了时,太阳也近午刻了,饭锅上水蒸气嘟嘟

地直冲,四大娘立刻跳了起来,把“蚕花”和一对鹅毛插在发髻上,就到“蚕房”里。老通宝拿着秤杆,

阿四拿了那揉碎的野花片儿和灯芯草碎末。四大娘揭开“布子”,就从阿四手里拿过那野花碎片和灯芯草

末子撒在“布子”上,又接过老通宝手中的秤杆来,将“布子”挽在秤杆上,于是拔下发髻上的鹅毛在布

子上轻轻儿拂;野花片,灯芯草末子,连同“乌娘”,都拂在那“蚕箪”里了。一张,两张,……都拂过

了:最后一张是洋种,那就收在另一个“蚕箪”里。末了,四大娘又拔下发髻上那朵“蚕花”,跟鹅毛一

块插在“蚕箪”的边儿上。

这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千百年相传的仪式!那好比是誓师典礼,以后就要开始一个月光景和恶劣的天气

和恶运以及和不知什么的连日连夜无休息的大决战!

18.请用谐音方式就文中的“秤杆”“灯芯草”联想一个成语,以表达蚕农祈求顺遂的心愿。写出该成语,

以及与它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语。

①谐音成语:;②近义成语:;③反义成语:;

19.下列对文中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时”“恭恭敬敬”“轻轻儿”等叠音词的运用,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强化了语意。

B.第一段通过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撒”“挽”“拂”等,具体细致地展现了收蚕的全过程。

C.“布子”“乌娘”“蚕箪”等词,是蚕事活动中特有的名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农事色彩。

D.用“誓师典礼”“大决战”形容普通的蚕事活动,大词小用,极尽夸张,增强了诙谐幽默的效果。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一个长句,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8.①.谐音成语:称心如意;②.近义成语:心想事成(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等;③.

反义成语:事与愿违(大失所望)等。19.D

20.①从决战的时间、对象等多方面用一连串定语限定和修饰“大决战”,造成迫切、紧张的效果,表意

丰富。②充分反映了蚕农所面临的挑战多而且连续不断,表现了蚕农生活的艰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重点在明确“秤杆”“灯芯草”的谐音字。由“秤”“芯”想到谐音字“称”“心”。题干要

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表达蚕农祈求顺遂的心愿”,由此想到成语“称心如意”。“称心如意”,是形容

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与此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心想事成”“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等,

反义成语意思是事情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愿,如“事与愿违”“大失所望”等。

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心想事成:心中想要的都能圆满达到。多用于祝福他人。

心满意足:指心里非常满足,多用来形容人的满足和如愿以偿的心情。

如愿以偿:指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愿望实现。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结局与主观愿望相违背。形容事情不能称心如意。

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非常失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D.“增强了诙谐幽默的效果”错,整个语段表现的是收蚕的日子的仪式隆重,事情繁杂。“誓师典礼”显

示仪式的重要性,表现养蚕人对“收蚕”的高度重视,“大决战”渲染了收获时人与天抢时间的紧张氛围,

生动形象的写出农民收入的来之不易。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诙谐幽默的风格,大词小用,起到强调作用。

故选Do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横线的部分是一个长句,用“开始”“一个月光景”“和恶劣的天气和恶运以及和不知什么的”“连日

连夜”“无休息”等一连串定语限定和修饰“大决战”,充分反映了蚕农所面临的挑战多而且连续不断,

表现了蚕农生活的艰辛。

其中,,一个月光景”,,连日连夜”从决战时间,“和恶劣的天气和恶运以及和不知什么的”从对象,“无

休息”从劳动强度等多方面修饰“大决战”,表意丰富,给读者造成迫切、紧张的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n(io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好奇,在哪里能更容易找到新物种?事实上,对分类学者来说,新物种的发现有时是“有迹可

循”的,有时则是“意外之喜”。

进行野外调查时,学者在不同区域、不同类群里能发现新物种的概率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横断

山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大,存在大量狭域分布物种,加上此前物种调查不够充分,发现新物种的数量

远高于东部地区。而从类群上看,兰科、苦苣苔科等草本植物类群个体较小、生境特化,发现新物种的概

率也就相对高些;高大乔木更加显眼,更容易被分类学者关注,想要再发现新物种就非常难。在动物界,

相对于大型兽类和鸟类,发现新的昆虫物种A。

①对某一个类群或者某几个相关类群开展分类研究时,②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③不少

学者通常会对物种的样本进行分子测序。④而在测序过程中,⑤他们有时候会发现某个样本跟已知物种完

全不同,⑥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的形态特征虽然几乎一模一样,⑦却并不属于同一个物种。⑧碰到这

些情况,⑨分类学者就会进一步研究,⑩以确认该物种属于新的物种。所以,B,不如说是碰到新

物种。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22.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忌、O

答:(1)处改为

(2)处改为

(3)处改为

【答案】21.A处:就要容易得多B处:与其说是发现新品种

22.语句②;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语句⑥;修改为: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虽然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

语句⑩;修改为:以确认该物种是否属于新的物种。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内容上,所写句子要体现出与前句”在大型兽类和鸟类中发现新的物种是很困难的,几率较小”相反

的结果,可答成“容易”“概率大”“可能性大”“不难”等;逻辑上,所写句子要能体现与“在大型兽

类和鸟类中发现新的物种”相比较的语意。应填:就要容易得多。

B处,内容上,所写句子应总结上文“学者在对物种的样本进行分子测序中发现了新物种”的内容;逻辑上,

所写句子要与后文的“不如说”搭配,表示选择关系。应填:与其说是发现新品种。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②成分残缺。可将“由于”视作介词,补充宾语中心语,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

发展”;或者将“由于”视作连词,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由于近些年分子生

物学技术发展(得)迅猛”。

语句⑥和⑦主语不一致,不合逻辑。因语句⑦的主语只能是“样本”,修改语句⑥,可改为“有时候也会

发现有些样本虽然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或“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

语句⑩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确认”属于隐性的双面词,可肯定亦可否定,而“属于新物种”是肯定内

容,出现“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的问题。可修改为“以确认该物种是否属于新的物种”“以确认该物种

是不是属于新的物种”或“以确定该物种属于新的物种”。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互联网的普及,新技术的发展,让青年人更好地关注远方的资讯。与此同时,如果你问一些青年人:

距离你家最近的菜市场在哪里?校园里一年四季都有哪些花在开落荣枯?你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烦恼?你

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能说得清。这类现象被称为“附近的消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答案】例文:

远方诚重要,附近更可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迭代更新,人们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有时候对远方的事情比自家

门口的事情还了解得更多,而对身边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关注的却很少,所以越来越多

的人开始关注到一种社会学的现象一一“附近的消失”。依我所见,关注远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关心

附近,珍惜附近。

远方与附近皆是生活。鲁迅曾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远方之所以称为远方,

是因为人们认为这件事与自己的时空距离较远,可谁又能保证这件事不会发生在你的身边?谁又能保证那

“买不起七十九元眉笔的平民百姓”、那上层者口中的“小镇做题家”,不是你,不是我?世界宛如一片

浩瀚星海,我们便是那繁星点点,各个星宿相连,我们也彼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