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章末综合测试4含答案_第1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章末综合测试4含答案_第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章末综合测试4含答案_第3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章末综合测试4含答案_第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章末综合测试4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下图为世界某大洋边缘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其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据此完成1~2题。1.该海域可能位于()A.美国东岸 B.北非西岸C.秘鲁西岸 D.巴西东南岸2.该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提高了平均气温 B.加剧沿岸的干旱C.延长河流结冰期 D.利于雨林的形成1.C2.B[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海域水温大致北高南低,故图示海域位于南半球;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可知,图示海域有寒流流经。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会加剧沿岸的干旱。]洋流对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起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读图,回答3~4题。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3.图中洋流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①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上限较高B.②为暖流,使非洲西海岸温度升高C.③为暖流,给北美洲带来丰沛降水D.④为寒流,加剧了南美洲沿岸地区的荒漠化4.图中渔场的成因是()A.寒暖流交汇 B.水温高C.上升补偿流 D.水质好3.A4.A[第3题,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受其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上限较高;②为加那利寒流,使非洲西海岸温度降低;③为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④为墨西哥湾暖流,使沿岸地区降水更多。第4题,图中渔场为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读太平洋沿某一纬线的表层水温变化简图,回答5~6题。5.据图推断该纬线可能为()A.60°NB.30°NC.30°SD.60°S6.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a海域有暖流经过B.b海域有寒流经过C.a海域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D.b海域受暖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5.B6.D[第5题,同一纬度比较,暖流经过的海域,水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域,水温偏低。由8月份水温高于2月份水温可知,该纬线应位于北半球。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可推知,该纬线可能为30°N。第6题,由上题可知,该海域是以30°N为中心的副热带海区。因此,b、c海域流经的是暖流;a海域流经的是寒流,且其2、8月水温比较接近,说明水温差异小。]2020年11月太平洋赤道附近中东部海区进入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状态),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7~8题。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ABCD8.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综合性 D.开放性7.A8.B[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结合热力环流可分析判断。第8题,拉尼娜现象与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密切关联,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并且其会对全球局部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因此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9~10题。9.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10.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C.鸟粪、鸟类残体 D.珊瑚、贝壳碎屑9.B10.C[第9题,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A错误;南海诸岛面积小,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降低,B正确;植被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盐度的影响作用较小,C错误;南海诸岛面积小,岛上各地距海比较近,D错误。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南海诸岛鸟类较多,鸟类食用富含磷的海产品,磷在鸟类体内富集,死亡后分解进入土壤中,结合图可知,鸟粪也为土壤提供了磷的来源,C正确;鱼类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分解后对岛屿土壤含磷量影响较小,A错误;读图,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磷,死亡分解后,体内的磷再次回到土壤中,对土壤中含磷量的影响较小,B错误;珊瑚、贝壳碎屑不易被分解,所以对土壤磷的含量影响较小,D错误。]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12.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有()①降水②风力③气温④地形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11.B12.A[第11题,从图中看,有机碳含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反映的是陆地干湿度地带性。第12题,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多,有机碳含量丰富;降水适宜,气温较高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则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所以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下图为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在全球变暖过程中,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在图中的位置()A.均上升 B.均下降C.相距更小 D.相距更大14.秦岭南坡和北坡森林植被生长季差异最小地区的海拔为()A.500~1000m B.1500~2000mC.3000~3500m D.3500~4000m13.D14.C[第13题,随着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该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后,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远离,相距更大,D正确。第14题,随着海拔升高,南、北坡相隔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多,森林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差异减小,因此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差异最小地区)位于山顶附近,从图中的海拔可以看出,秦岭地区山顶附近海拔在3000~3500m,故C正确。]二、综合题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图1),其东南部分布着100多个湖泊,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湖泊群中的苏木吉林湖区被高大的沙山(1080~1590m)圈闭形成局部流域,湖区多年平均蒸发量约1261mm比百公里外的阿拉善右旗多年平均值3452mm小得多,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16mm。图中湖泊与外部无地表水体交换,水量稳定。图2为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苏木吉林湖区降水量、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图。图1图2(1)概括该湖区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2)判断图示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3)说明与阿拉善右旗相比苏木吉林湖区蒸发量偏小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该湖区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特点具有一致性,而其特征描述则应结合其横坐标所示的时间特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极值出现时间;二是具体变化情况(11月至次年3月水位总体上升,3月至11月水位总体下降);三是变化幅度(根据两曲线的数值特征即可知其变化幅度在0.2m以内,即变化幅度较小)。第(2)题,根据图2中湖水水位变化曲线与地下水水位和降水量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即可判断出当地湖泊水位和地下水水位的相关性最密切。第(3)题,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及风速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结合图示材料分析回答。[答案](1)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值、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3月、10月和11月;11月至次年3月水位总体上升,3月至11月水位总体下降;水位变幅均较小。(2)类型:地下水补给;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大,但湖泊水量较稳定;湖泊与外部无地表水体交换,说明无地表径流补给;湖泊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二者具有相关性;湖泊水位与降水变化关系不明显,说明湖泊水位受降水影响小;地下水位始终高于湖泊水位,说明地下水补给湖泊水。(3)湖区被高大沙山包围,风速小于阿拉善右旗,蒸发较小;夏季湖区气温低于周边沙漠,蒸发较弱。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形成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地域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2)题,由图可知,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等发生了变化。硬叶植被更适应炎热干燥的环境,出现硬叶植被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第(3)题,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较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第(4)题,丹霞地貌山顶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影响了山顶和沟谷的水土条件,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