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习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习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习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习_第4页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随堂测试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中国造社会。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这反映出()A.革命理论不断发展B.太平天国走向成熟C.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中国造社会”“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传统农民起义的大同思想,而《资政新篇》是随着与西方国家的接触,农民运动受到时代变化影响的体现,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由《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主要是农民运动受到时代变化影响的体现,而不是革命理论不断发展,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虽然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但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也不能体现太平天国的走向成熟,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2.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表述正确的是()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B.都极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为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把矛头指向清王朝,而《资政新篇》是一个改革内政、挽救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故A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极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而《资政新篇》无法反映农民阶级的诉求,因此对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展没有起到极大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故C不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以平均主义为指导,而《资政新篇》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故D不符合题意。3.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是阶级局限性导致,即农民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国情,故D正确;斗争的战略决策并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统治阶层思想腐朽根源于阶级局限性,故B错误;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4.19世纪中后期,本应学外文及西学的广州同文馆学生,却因学中学而导致西学荒疏;受过西学专门训练的严复、马建忠等,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了()A.危机加深激起国人抵制西学B.传统观念与西学传播的冲突C.西学人才缺乏社会需求D.制度变革成为时人选择【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学西学的学生专注于学习中学并参加科举考试,说明作为新生事物的西学遭到国人抵制,反映出中西观念冲突剧烈,故排除C选B;此时民族危机加深,为实现富国强兵学习西方成为必然选择,排除A;严复、马建忠等人都致力于科举,与制度变革矛盾,排除D5.若给下则年表命名,正确的名称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1865年(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1876年(光绪二年)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学陆军,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1881年(光绪六年)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路1882年(光绪七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1889年(光绪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A.洋务运动部分成就一览表B.李鸿章生平部分事迹一览表C.晚清教育发展部分成就一览表D.晚清军事工业发展部分成就一览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综合表格内容,可知这份年表的正确名称应该是洋务运动部分成就一览表,A项正确;表中相关京师同文馆、福州造船厂和船政学堂都与李鸿章无关,B项错误;表格中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北洋海军均与晚清的教育发展无关,C项错误;表格中只有江南机器制造局和福州造船厂是洋务派的军事工业,D项不符合题意。6.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此举体现了()A.近代工业化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B.传统体制制约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C.民族工业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抵制D.清政府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该规定只许官商合办,不许私人创办企业,不利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体现了传统体制对中国近代化转型的制约,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抑制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不能体现政府大力支持近代工业化;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对外来侵略的抵制;D选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抑制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其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A.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B.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C.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D.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答案】A【解析】《申报》登载的文章认为日本主动向中国发动军事侵略是不自量力,可见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故A项符合题意;“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是中国固有情况,并非洋务运动的成果,故B项不符合题意;《申报》的观点不是统治者的策略,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引用的是《申报》的观点,不是清政府的理念,故D项不符合题意。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割占土地。……他们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开办银行,并设立各种各样的剥削机构。”关于“中国的战败”表述正确的是()A.开放沙市、重庆、上海为商埠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侵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D.刺激加剧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答案】D【解析】根据“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割占土地。……他们修建铁路,设立工厂”,联系所学可知,“中国的战败”指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战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D正确;《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商埠,A错误;《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C错误。9.1885年6月,李鸿章签订某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这个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越南条款》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B【解析】《越南条款》是1885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由材料“1885年6月”“李鸿章”“承认法国占领越南”,故B项符合题意;《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故A不符合题意;《南京条约》是1842年英国强迫清王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C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是1895年日本强迫清王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D不符合题意。10.1876年,中国首位外交官刘锡鸿在英国亲身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并感慨万千;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却以铁路会破坏风水“不可行者八,无力者八,有害者九”等理由,反对修建铁路,据此推知()A.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低B.官僚的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C.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D.铁路的建设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答案】B【解析】刘锡鸿对欧洲文明感慨万千,但仍然反对中国修建铁路,由此说明官僚的认识水平对近代化的进程是有一定影响的,故选B项;刘锡鸿反对修建铁路主要是基于他本身的认知水平,并非由于火车安全性能低和铁路修建便利列强侵略,排除AD项;火车属于西方的先进技术,所以反对修建铁路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不符,排除C项。11.标志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开端的是A.《中法新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C.三国干涉还辽D.德国强占胶州湾【答案】D【解析】据题干“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开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标志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开端,故D项正确;《中法新约》的签订并未引发列强瓜分中国,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只是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开端,故B项错误;三国干涉还辽不属于列强瓜分中国的表现,故C项错误。故选D。1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下列关于列强及其“势力范围”,对应不正确的是()A.俄国——新疆、长城以北B.英国——长江流域大部C.英法共同——云南、两广D.日本——福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新疆、长城以北地区,英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日本的势力范围主要在福建,故ABD项符合史实,故排除;广西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云南和广东是英法共同的势力范围,故C项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为C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8月1日,光绪帝发布诏书对日宣战。同日,明治帝亦下诏书对清朝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光绪帝宣战谕诏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6卷明治帝宣战诏书为:“……朕兹对清国宣战……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宗泽亚《清日战争》材料二关于甲午战争,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而中国学者认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讨清国方略》,目标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从而发动了侵朝、侵华的战争。因此,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有的日本学者说的偶然冲动。——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史》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孙科志《韩国人怎么看甲午战争?》(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日两国宣战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史学界对于甲午战争的性质各有哪些看法?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答案】(1)理由:中国: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受中国保护;日本强行干涉朝鲜内政,出兵朝鲜,侵犯朝鲜主权。日本:遵照国际法条约,维护东亚和平;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朝出兵是干涉朝鲜的内政。(2)看法:中方:日本蓄谋已久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日方:用近代西方条约和国际法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取代亚洲旧习的战争。韩方:中日两国为了争夺朝鲜的控制权发动的战争。原因:研究者受各自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影响。【解析】(1)中国理由,据材料“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可得出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受中国保护;日本强行干涉朝鲜内政,出兵朝鲜,侵犯朝鲜主权。日本理由,据材料“苟不违反国际公法”“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千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