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虎滩中学2015-2016学年度寒假作业

(化学)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目标:

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初步学会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4、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和仪器洗涤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

6、通过具体的实验,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归纳:

1、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我们将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特征

根本区别

联系

举例

3、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①关注物质的,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能否燃烧等

②关注物质的,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等。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

4、.化学探究活动

某小组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以下几项主要操作,仔细阅

读,认真思考,完成以下填空。

探究活动名称:。

所需仪器和试剂: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①烧杯内壁变模糊,有

过一会儿,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生成

石灰水,振荡、观察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结论:»

5、.氧气、二氧化碳的验证与检验

⑴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使燃着的木条更旺。

⑵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变浑浊。

6、药品的取用

⑴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①使用药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不要把鼻孔,

更不能尝。

②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如果没有指明用量,

一般按最少量即液体用,固体只要o

③用剩的药品要遵守“三不":既不能,也不要,更不

能»

⑵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_里,

取用块状或较大的固体颗粒用夹取,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

量少时用药匙的小端,量多时用大端。用过的药匙和镶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净,以备下次使用。

⑶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液体一般用法。

①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时,取下的瓶塞在桌上,以免污染,倾倒时标签

手心,避免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来腐蚀标签。

②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_____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相平。

③取用少量液体是还可用.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放,以防液

体倒流腐蚀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或烧杯中,应该垂直于容器口上方,以免玷污滴管或造成试剂

的污染。

7,物质的加热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所以要用酒精灯的加热。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灯体容积的。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或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失火

④用完酒精灯,必须用,不可用吹灭。

⑤万一不小心碰到酒精灯,洒出酒精灯失火,应立即用盖灭。

⑵给物质加热:

①给使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使管,以房受热不均,使试

管炸裂)

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角。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③给固体加热时,使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炸裂试管。

④给物质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a、没有预热试管而直接加热;b、试管接触了灯芯;c试管

外壁有水;d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e、加热后的试管骤然冷却。

8、仪器的洗涤: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

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课题1: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

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点燃酒精灯,灯中酒精越来越少B、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粉笔越来越短

C、加热胆矶生成了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D、点燃爆竹发生爆炸

3、下列有关铁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有良好的导电性B、有良好的延展性C、具有银白色的光泽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气体逸出B、颜色发生改变C、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D、有其他物质生成

5、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食物腐烂B、木柴燃烧C、水蒸发D、农药中毒

课题3

1、把•根火柴迅速平放于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火柴燃烧B、与外焰接触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C、与内焰接触部分首先炭化变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⑵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A、外焰的温度最高B、内焰的温度最高C、焰心的温度最高D、温度一样高

⑶用火焰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来加热部位是()

A、外焰B、内焰C、焰心D、无法确定

2、有一瓶无色气体失去了标签,某同学怀疑可能是二氧化碳。

⑴通过下列那种方法能确定该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A、上网查询B、讨论C、调查D、实验

⑵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这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将实验的方法、现象、结论填在空格内

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温度最低的是。

课题3:

1、取用固体大颗粒药品一般用()A、手拿B、药匙C、纸槽D、镜子

2、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A、倒回原瓶B、倒入废水池子里C、原地抛弃D、放入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筒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用水扑灭B、用手扑灭C、用湿抹布盖灭D、用灭火器扑灭

5、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如果量取25mL的液体,应该选用的

仪器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子中B、把被加热的物质放在酒精灯的内焰部分加热

C、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D、称量药品时用镜子夹取祛码

7、液体药品通常盛在___________里,倾倒液体时瓶塞要放在桌上,试剂瓶的标签

应,以免o

8、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使视线与量筒的凹液面保持水平,

在读出体积数。

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o其中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因此应该用酒精

灯的部分加热。

思考练习:

10、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左偏,此时应该()

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祛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11、小明要用托盘天平称5、5g食盐,称完后发现物体和祛码放反了,小明实际称了()

A、5.5B、6gC、4.5gD^5g

12、用量筒量取20mL液体药品,读数时视线俯视,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A、20mLB、大于20mLC、小于20mLD、无法估计

13、在下列被媒体暴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合成“假奶粉”

B、用酱色、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D、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目标:

1、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认识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4、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5、了解分解反应、催化剂的概念。

6、知道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铳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了解其实

验室制法和原理。

7、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要点归纳:

课题1

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如下表)

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占空气总体积

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可以、;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应用广泛,在工业上常用作

3、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①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有和o

②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

③防治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o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1、氧气的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氧气是种化学性质的气体,在--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

出热量。

现象

物质化学方程式

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

铁丝

蜡烛

2、化合反应:,

3、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

1、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或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化学方

程式分别是、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而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的

物质叫催化剂。

3、你认识下列装置中的各仪器吗?试着指出它们的名称.你会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吗?

注意事项:

①实验装置顺序要先工后上,从左至去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约

1/3)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放•团棉花?(防止高镒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管

3)为什么要稍向下倾?

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分在试管口冷凝倒流而炸裂试管.,

4)为什么气泡刚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开始加热时排出的主要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进行收集。

5)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停止制氧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然后移去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

6)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以免气体难于排出。

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验证氧气已经集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

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8)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课题1

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图2-1-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⑴将燃烧匙内过量的红磷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的

主要现象是,

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反应停止,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会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进水量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⑶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还说明氮气具有、

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B、稀有气体C、碘酒D、冰水共存物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而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净化的空气、氧气B、氮气、水C、二氧化碳、食盐水D、汞、红磷

5、某些易碎、易潮的松脆食品,通常在其包装袋中充入一种气体,有的还放入一小袋干燥剂。

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经济角度考虑,回答下列问题。

⑴对所充入气体的基本要求是、。

⑵下列气体中,最适宜来做充入气体的是()

A、空气B、氮气C、氧气D、氮气

课题2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硫B、铁丝C、蜡烛D、红磷

2、卜一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A、铁丝B、硫C、木炭D、红磷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而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液氧、汽水B、海水、铁粉C、硫粉、煤D、铁矿石、雨水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通常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

课题3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镒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B.双氧水是白色的液体

C.二氧化镒是黑色的固体D.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高钵酸钾C液态氧D二氧化镒

3、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铺的作用是...............()

A.产生氧气B.产生更多的氧气C.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反应速度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忘了加入二氧化钵,结果是--------------------()

A.根本无法生成氧气B.产生氧的总质量减少

C.产生氧气速度慢D.没有氧气生成

5、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的输出速率

C、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D、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提高练习

1、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药品有...........................................()

①过氧化氢②氧化汞③二氧化镒④高镒酸钾⑤空气

A、①®®④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④

3、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物中,有下列哪些物质--一()

①高钵酸钾②镒酸钾③氧气④二氧化镒

A.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4、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镐的作用是----------------()

A、产生氧气B、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产生更多的氧气

5、下列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B、盐酸+锌----►氯化锌+氢气

C、硫+氧气—►二氧化硫D、过氧化氢——►水+氧气

6、下列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本质不同的是-------------------()

A.化合B.燃烧C.氧化反应D.蒸发

7、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镒可以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产生氧气

B.催化剂减慢物质的反应速度

C.加入二氧化钵可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D.催化剂加快物质的反应

8、用高铳酸钾加热制氧气,实验中发现试管破裂,有以下原因与之不相关的是()

①试管外壁有水没擦干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③试管口没放棉花④高镒酸钾的量太

多⑤加热过程中不时地移动酒精灯⑥直接对准药品部分加热

A、②④⑥B、③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⑥

9、下列哪一种气体即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A、密度大于空气且易溶于水B、密度大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C、密度小于空气且易溶于水D、密度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学案

知识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储等净化水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要点归纳:

1、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

木条,说明是;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火焰呈____________色,

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知该气体是,由此可见,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和,并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写出水通电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符号表达式:

属于什么反应

2、单质是,如、、o

化合物是,如、、.

氧化物是,如、、。

课题2

1、物质是由、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如氧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保持。

3、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③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④同种物质

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4、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山多种分子组成的是混合

物。

课题3

1、纯净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纯净水是、、;自然水里含有许多—

和,因此常呈浑浊状态。

2、天然水的净化过程:、、、0

3、过滤是分离液体和固体混合物的操作,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

二低”是指:、;

三靠“是::玻璃棒的作用是。

3、叫硬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软水o

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和.

课题4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自然界中的水包括、、、等。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约覆盖地球表面的;虽然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大,但大部分

是,约占96.5%,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乐而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是岷

之又少,还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缺水危机。

2、爱护水资源

水是人和一切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爱

护水资源:

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

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⑵防治水污染:

污染来源

防治措施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课题1

1、下图(I)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II)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

题:(甲管生成气体A、乙管生成气体B)

1)图中a、b两级分别是电源的极和极。

2)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说明气体B有什么性质o

3)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水是()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

3、今有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汽、④高钵酸钾、⑤铁粉、⑥氮气、⑦二氧化硫、⑧氢气

⑨硫粉、⑩五氧化二磷这十种物质,试指出这些物质中

⑴混合物有,⑵纯净物有,⑶单质有

⑷属于化合物的是,⑸属于氧化物的是

4、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水元素组成B、水是由氧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课题2

1、王安石有一咏梅古诗:“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什么在远

处就知道不是雪,请用分子的性质解释(

A、分子的体积很大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分裂成原子D、分子的质量很大

2、游戏:看谁连的快,

现象解释要点

(1)墙内开花墙外香A.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3)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3.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一种粒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I).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4.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原子的质量C.原子的种类D.原子的数目

5.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

示混合物的是()

ABCD

课题3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

取水一沉降一过滤一吸附一消毒一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

2、下列方法中能用于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矶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3、净水器中使用活性炭可以除去臭味,是因为它具有()

A、导电性B、传热性C、吸附性D、还原性

4、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高的是()

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镭

5、过滤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量筒、玻璃棒B.烧杯、漏斗、玻璃棒

C.漏斗、试管、玻璃棒D.试管、用•烟钳、烧杯

6、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锅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D.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汽油

7、海水淡化问题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A.加明矶,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并淡化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谯淡化

C.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的盐分D.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而使海水淡化

8、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后而得到的矿泉水B.双氧水经加热一段时间后的液体

C.硬水经处理后得到的软水D.部分结冰的蒸镭水

课题4

1、据报道:甘甜清澈的长江源头水到入海口,水下能见度不到10cm。其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泥沙;④雨水。下列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A、①®®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2、1998年,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企鹅死亡,经解剖检验发现其体内含有超量的氢化物和其

他大量有毒物质,下列不是造成此后果的原因是()

A、冶金工业的废水排放B、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D、全球天气变暖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水不一定都能喝B.能供人饮用的水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C.人体含水约占体重的2/3,婴儿则更多一些

D.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水球”

4、下面关于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要用大量的水来洗涤、溶解、加热和冷却

B.水可以用来发电,作为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

C.工农业生产用被污染的水并不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D.交通运输离不开水,故称长江是水上运输的“黄金渠道”

5、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现象日趋突出,局部地区水体污染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因此

人们采取了种种措施来保护本水资源,不让其受到污染。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①控

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处

理地后再予以排放⑤控制能产生酸雨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A.①@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④⑤

6、一些大型化工企业选择在远离城市的长江下游沿岸建厂,下述理由错误的是()

A.化工企业需要大量的水B.便于向长江内大量排污水

C.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D.减少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三废对人口稠密地区的危害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复习指导:

㈠、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曜

活动1:看表4-1[讨论]]原子*核外电子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

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活动2看表4-2[讨论]

3.是否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结论:

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结论:原子的种类是由决定的。

巩固理解:

例1原子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有:()

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中子C、中子、电子D、质子、电子

1、某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核内有13个电子,则该原子的核内有个质

子,是原子。

例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无素氧。一种氢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36,

这种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0B.86C.136D.222

例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

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是53B.核对电子数是53

C.中子数是53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125

例4: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那么一个氧分子内的质子数为个。

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原子,质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1、引入相对原子质量;2、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

巩固理解:

例:计算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其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碳原子相对原子的质量是()。

①A.12gB.12C.l/12gD.1/12_

②计算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

运用:例2已知某原子的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2,则相对原子质量为

三、小结: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四、提高练习:

1、已知一个碳-12的质量为Mkg,一个质量为Nkg的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

D.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

3、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发现了--种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为,电子数为o

课题2:元素

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能运用元素概念来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初步知识

重点难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其与原子的关系

一、元素(一)元素的概念

子数

i质子数6,中6氧

数7原f质子数8,中子数

子质子数6,数8子质子数8,中子数-

质子数6,I质子数8,中子数10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二)元素的分类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如

金属元素:“金”字旁,如

¥'

「固态非金属:"水

”女

非金属元素《液态非金属:“小

气"o

I气态非金属:“k

(三)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

三、元素符号的书写

(一)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1.由一个字母标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有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二)元素符号有何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巩固练习:

例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量B.电子数C.中子数D.核电荷数

例2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矿物质成分成含量如下(单位mg/L):Ca〜20,K〜

39,Zn〜0.06等。这里Ca、K、Zn是指()

A.元素B.原子C.单质D.离子

例3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Fe、<,

(2)2Feo

3)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

3.表示4个氮原子的符号是()0

A.N4B.4NC.2N2D.4N

4.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o

A.20B.H2C.N2D.Fe

5.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A.MnB.CAC.alD.Hg

6.食用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等疾病。市售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标明每千克含碘20〜

40mg,这里标明的碘的含量是指()。

A.碘单质B.碘分子C.碘元素D.碘原子

课题3离子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二、学习重点:离子的形成。学习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三、课前预习和讲授要点:

1、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是排布的,

排布规律:1)每一层最多是排2M个,(第一层最多排个,第二层最多可容纳

个),余下的电子排在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意义:

3.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如:镁Mg:

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氢H:MHe:锂Li:镀Be:硼B:

碳C:氮N:氧0:氟F:就Ne:

钠Na:镁Mg:铝A1:硅Si:磷P:

硫S:氯Cl:—僦Ar:钾K:钙Ca:

4、观察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种类的关系:

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元素化学性质得失电子难易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

5、叫离子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从而使得质子

数电子数,变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容

易得到电子从而使得质子数电子数,变成o

6、离子的形成和离子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