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华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科学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22/wKhkGWZpRZCAfQj5AAI3lhEJNYY303.jpg)
![浙江省温州市华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科学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22/wKhkGWZpRZCAfQj5AAI3lhEJNYY3032.jpg)
![浙江省温州市华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科学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22/wKhkGWZpRZCAfQj5AAI3lhEJNYY3033.jpg)
![浙江省温州市华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科学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22/wKhkGWZpRZCAfQj5AAI3lhEJNYY3034.jpg)
![浙江省温州市华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科学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22/wKhkGWZpRZCAfQj5AAI3lhEJNYY3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华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如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温度降低,A点上移B.B点时呼吸作用消耗的O2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O2C.若CO2浓度升高,C点左移D.在C点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总量为30mg【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为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图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的CO2吸收速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图中B点CO2吸收速率为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超过C点以后,CO2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表示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详解】A.由于该植物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因此温度是适宜的,而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将降低,因此A点上移,A正确。B.B点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O2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O2,B正确。C.超过C点以后,CO2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表示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为CO2浓度,所以若CO2浓度升高,C点应向右移动,C错误。D.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在C点该植物每小时吸收的CO2量为36+8=44,所以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总量为44×180÷264=30mg,D正确。故选C。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B.可能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可能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1.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平衡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a表示细胞液、b表示细胞外液。2.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详解】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比失去的水分多,从而表现为细胞渗透吸水,A有可能;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与失去的水分相当,渗透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有可能;若此时a细胞液<b细胞外液,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比失去的水分少,从而表现为细胞渗透失水。因此,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装置均需要黑暗条件下进行B.在装置乙的Ⅲ中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C.装置乙中的Ⅱ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与Ⅲ连接D.装置甲中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Ⅰ中的CO2【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详解】A.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论探究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都可进行,A错误。B.装置乙探究的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液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在Ⅱ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B错误。C.装置乙中的Ⅱ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Ⅲ,这样做是为了先让酵母菌将Ⅱ中的氧气消耗完,确保其在实验过程中只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4.如图图甲是阳阳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图乙是欣欣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②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B.图甲中的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C.图乙中a、b、c三条血管分别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D.若图乙表示肺部血管,则血液流经b后静脉会变成动脉血【答案】B【解析】【分析】(1)图甲人血涂片视野,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浆。(2)图乙a是静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血管。【详解】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白细胞无色,有细胞核,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的作用。A.图甲中的②白细胞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A正确。B.图甲中的③是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不是运输氧气的功能,B错误。C.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以a是静脉,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C正确。D.若图乙表示肺部血管,则血液流经b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后,吸收了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D正确。故选B。5.如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淘汰及最易产生新物种的分别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乙【答案】C【解析】【详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导致某种群向两个或多个方向进化时,最容易产生新物种。【解答】解:解读题图可知:图中的甲物种被自然选择从两个方向淘汰,生存机会越来越少,最有可能被淘汰。图中甲、乙进化的种群与原种群发展的方向一致,不易产生新物种;丙进化的种群与原种群发展的方向不一致,最易产生新物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绳子通过一个定滑轮悬挂一个重100N的物体,一人拉着绳端从A向B走过6m用了5s,物体被匀速提高2m,若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拉绳子做功为200J,平均功率为40WB.拉力大于100N,功率为120WC.拉力做功为600J,功率为120WD.人的拉力拉过的距离不知,无法求出拉力做的功和功率【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和绳重,此机械为理想机械,根据功的原理,使用机械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做的功。直接用手做的功是W手=Gh=100N×2m=200J所以用机械做的功也是200J,功率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A.cba B.cda C.cbd D.bca【答案】A【解析】【详解】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还原氧化铁,要想知道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我们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要知道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我们要先用浓硫酸质量变化测出生成水的质量,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所以我们选择氢氧化钠,若先除二氧化碳会使所测水的质量变大,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气体成分的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学生不理解定量实验中水蒸气要先吸收,再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先吸收二氧化碳会重新带上水,使水的测量值变大,会错答成D。8.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对上述固体沉淀有下列说法,其正确的是()①一定含有Zn②一定含有Fe③一定含有Cu④可能含有Zn⑤可能含有Fe⑥可能含有Cu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能发生锌与硫酸铜的反应,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还能发生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生成的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③正确,⑥错误;向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②正确,⑤错误;可能含有锌,①错误,④正确。
故选B。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B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样品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个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D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常需要借助于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的发生,错误;B、氯化钡中含有氯离子,若溶液中含有银离子也能产生沉淀,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的存在,错误;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只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大于银,但是不能确定铜和银的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错误;D、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D。10.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D.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采取中间取值法,首先取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可排除Ba(NO3)2,因为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C错误,再假设10.6g样品是纯净的碳酸钠,根据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中Na2CO3与CO2的质量关系106:44,故10.6g碳酸钠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4g,即意味着另一种物质要不不与盐酸反应,要不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应小于4g,所以可假设10.6g样品是纯净的碳酸氢钠,根据化学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中NaHCO3与CO2的质量关系84:44,故10.6g碳酸氢钠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6g>4g,所以A错误,说明一定含KCl,故选D考点:物质共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1.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的水蒸气蒸发形成的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D.打开软木塞的热水瓶口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D【解析】【详解】A.河面上的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现象,故A错误;B.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不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C错误;D.打开软木塞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12.三位同学同时从东向西进行骑自行车比赛,到达终点时,甲说今天刮东风,乙说今天没有风,丙说今天刮西风。那么当时实际刮风的风向和三人最先到达终点的分别是()A.东风、甲 B.东风、丙 C.西风、甲 D.西风、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甲速度比风慢,所以感觉到了正常的风向。乙速度和风速一样,所以感觉不到风。丙速度比风快,所以感觉到了相反的风向。综上分析,当时实际刮风的风向是东风;因为三人经过的路程相同,丙的速度最大,所以丙最先到达终点,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3.如图所示,A物体重5N,B物体重9N,中间用弹簧连接,弹力大小为3N,此时吊A物体的绳的张力为T,B对地的压力为FN,则T、FN的数值可能是()A.8N6N B.8N 12N C.2N8N D.2N 2N【答案】A【解析】详解】分别就弹簧拉伸和压缩时,对A和B进行受力分析:第一种情况弹簧拉伸时对A弹力3N,根据A平衡有T=F1+GA=3N+5N=8N根据B平衡有FN=GB﹣F1=9N﹣3N=6N第二种情况弹簧压缩时对A弹力3N,根据A平衡有T=GA﹣F2=5N﹣3N=2N根据B平衡有FN=GB+F2=9N+3N=12N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g取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动摩擦因数等于生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比压力之比)A.5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4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1.0N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D.物块先处于静止状态,后做匀速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A.在0−4s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物体未移动,所以拉力不做功;4s末开始运动,4−5s内物体沿拉力运动了一段距离,拉力对物体做了功,故A错误;B.由F与t图象,4s末拉力F=4N,由Ff与t图象可知此时摩擦力Ff=4N,所以两力的合力为0,故B错误;C.由Ff与t图象可知,滑动摩擦力f=3N,则由f=μmg;所以故C正确;D.在0−4s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4s末物体开始运动,由F与t的图象,5s后拉力F=5N,摩擦力f=3N,则合力F合=F−f=5N−3N=2N所以物体会加速运动。即物体先处于静止状态,后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C。15.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左边木板对第一块砖,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分别为()A.4mg、2mg B.2mg、0 C.2mg、mg D.4mg、mg【答案】B【解析】【详解】先把四块砖看作一个整体:四块砖的总重力是4mg,两边的压力F相同,两边受到的摩擦力也相同,根据平衡力知识,向下的重力4mg与两边的摩擦力之和相等;故两边的砖块1和4各受到2mg的摩擦力作用,且方向竖直向上;对于第一块砖(1号):受到木板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2mg;自身向下的重力作用,大小为mg;根据平衡力知识,它(1号)还受到2号砖对它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mg;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号砖对2号砖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向上;对于第二块砖(2号):已经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自身向下的重力mg、1号砖对它(2号)的向上的摩擦力mg,这两个力正好是一对平衡力;故2号砖不再受其它力,即2号砖和3号砖之间没有力的作用;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也就为0。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如图所示是电路的某一部分,R1=R2>R3,A为理想电流表。若电流只从A点流入此电路,且流过R1的电流为0.2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不可能从C点流出,只能从B点流出.B.流过A的电流为零.C.流过R2的电流一定大于0.4A.D.R2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比R3两端的电压大.【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电流只从A点流入此电路,这个电路是R1和R2是并联的,然后和R2串联,流过R1的电流为0.2A,,R1>R3通过R3的电流大于0.2A,干路电路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通过R2和电流大于0.4A。选项C正确。考点:电路17.下列从原料到制取的最终产物的实验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A.CuCu(NO3)2溶液Cu(OH)2B.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C.FeFe2O3Fe2(SO4)3溶液D.CuOCuCl2溶液CuSO4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此项实验,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但经济上不合理,因为AgNO3价格较高,错误;B、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此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也较为简单可行,又可实验纯碱制得烧碱,经济上合理,正确;C、理论上错误,因为Fe在O2里燃烧的生成物是Fe3O4,而不是Fe2O3,错误;D、实验设计得不合理,因为从CuO→CuSO4只需CuO与H2SO4反应一步即可完成,错误。故选B。18.在不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物体,在的两边用轻绳通过定滑轮吊着,两个物体,已知,,。开始时把物体浸没水中,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保持静止。现拔出容器底部的小木塞,缓慢放水直至物体完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整个装置还是静止不动,在不计定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的情况下,有关物体在放水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B.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水平向右C.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开始水平向左后变为水平向右D.物体始终受到5个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最大=ρgVB=1.0×103kg/m3×10N/kg×1.0×10-3m3=10NB浸没在水中(或B完全漏出水)时摩擦力最大,由平衡条件可知,最大摩擦力f=GC-(GB-F浮最大)=10N-(15N-10N)=5N最小摩擦力为零,则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0N≤f≤5N,故A正确;B.B浸没在水中时,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B完全漏出水平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B错误;C.由B的分析知道,A受到的摩擦力向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故C错误;D.当B受到的浮力F浮=5N时,两绳子对A的拉力大小相等,都是10N,A还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不受摩擦力,即此时A受到4个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A。19.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t1~t2时刻小球所受合力方向一直竖直向下B.在t1~t2间的某个时刻小球动能最大C.在t3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D.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速度一直变大【答案】B【解析】【详解】ABD.由题意和图示知道,t1时刻小球刚接触弹簧,此时弹力为0;小球继续向下运动,弹力逐渐变大,但开始一段时间内弹力小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下),所以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动能变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此时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继续向下运动,弹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则小球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弹力最大,弹簧的形变程度最大(小球在最低点),此时小球的速度为0,所以小球动能最大处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故B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C.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t2时刻弹簧的形变程度最大,弹性势能最大,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20.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定定值电阻R0、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了电流表A和电压表V1的测量数据,另一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测量数据,并根据数据描绘了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则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右端B.当外电阻越接近内电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小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W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答案】C【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图像乙表示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关系;图像甲表示电阻R0两端的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关系;两图线的交点说明通过的电流相等,并且电压相等,故说明此时滑动变阻器短路,即滑片滑到了最左端,故A错误;B.由图像可得当电路中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但本题R0>r,改变滑动变阻器时无法达到电路中内、外电阻相等,此时当外电阻越接近内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故B错误;C.由图可知,此时电源的路端电压为1.0V,电流为0.5A,定值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P=UI=0.5W故C正确;D.电源的效率,故电流越小功率越大,可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右端时效率最大,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3分,共54分)21.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思想指引下,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分离和基因测序,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基础。(1)如图是有关酵母菌、大肠杆菌、新型冠状病毒的检索表,其中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是___________;(2)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______;(3)为应对疫情,同学们都居家学习,在此期间做法合理的有___________。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C.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答案】①.A②.抗原③.AD【解析】【分析】1.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新冠就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由分析可知:A是新型冠状病毒、B是酵母菌、C是大肠杆菌。【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使人患新冠这种传染病,属于病原体。从组成上看,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2)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抗体,从而失去致病性。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3)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A.饮食注意健康饮食,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A合理。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容易造成近视,B不合理。C.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的服用。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C不合理。D.大疫面前要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D合理。故选AD。22.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可忽略不计。查阅资料发现: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刚好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1)结合步骤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___。(用V1、V2来表示)【答案】①.燃烧需要氧气②.【解析】【详解】(1)在实验中,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步骤3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步骤4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了燃烧。结合步骤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2)步骤4中,注射器内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实验结束后,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注射器内的水减少了(V1﹣V2)mL,这就是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所以由此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3.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有机玻璃盒内装有电阻丝、水和电子温度计,盒外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包裹。(1)采用优质保温材料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的散失;(2)保持水的质量和电流不变,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丝R,记录水温变化和通电时间t的数据,整理部分数据并绘制图像如图乙。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3)保持水的质量、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流大小,相关数据整理如下表。电流I/A0.20.30.40.50.6升高的温度/℃0.40.9___________2.53.6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将表中所缺的数据补上。【答案】①.热量②.见解析③.1.6【解析】【详解】(1)[1]优质保温材料可以保温也可以隔热,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2)[2]水的质量相同,水温变化ΔT与吸热的多少成正比,水温变化ΔT越大,电阻丝放出热量的越多,即当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3)[3]不计热量损失,则Q吸=Q放cmΔT=I2Rt第3次升高的温度24.在已平衡的托盘天平左右托盘上各放一等质量的烧杯,并分别往烧杯中注入7.3%盐酸100g。向左盘烧杯中放入agCaCO3粉末,往右盘烧杯中加入xgA物质粉末,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1)若A为KHCO3,且两只烧杯中均无固态物质存在,则x的取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2)若A为NaHCO3:①当a≤10时,x的值为_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下同)。②当12.4≥a>10时,x的值为___________。③当a>12.4时,x的值为___________。【答案】①.x=a≤10②.1.176a③.2.1a﹣9.24④.a+4.4或2.1(a﹣4.4)【解析】【详解】(1)由KHCO3+HCl=KCl+H2O+CO2↑和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可知,由于KHCO3、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为100,向左盘烧杯中放入agCaCO3粉末,往右盘烧杯中加入KHCO3的质量也为ag,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两只烧杯中均无固态物质存在,说明ag物质都已反应完,设与7.3%盐酸100g恰好反应时,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x=10gz=4.4g若A为KHCO3,且两只烧杯中均无固态物质存在,则x的取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x=a≤10;(2)设与7.3%盐酸100g恰好反应时,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By=16.8gB=8.8g①当a≤10时,说明盐酸过量,设向左盘烧杯中放入agCaCO3粉末增量为A。A=设往右盘烧杯中加入xgNaHCO3物质粉末,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x=1.176a则当a≤10时,x的值为1.176a,故填:1.176a;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12.4≥a>10时,ag碳酸钙与100g7.3%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左盘的增量为(a﹣4.4)g,右盘xgNaHCO3完全反应,设往右盘烧杯中加入xgNaHCO3物质粉末,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x=2.1a﹣9.24则当12.4≥a>10时,x的值为2.1a﹣9.24;故填:2.1a﹣9.24;③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a≥16.8时,两盘的固体粉末都有剩余,100g7.3%的盐酸都已反应完,保持天平平衡应满足a﹣4.4=x﹣8.8,解得x=a+4.4,当12.4<a<16.8时,、左盘碳酸钙有剩余反应,增量为(a﹣4.4)g,右盘碳酸氢钠完全反应,设右盘增量为AA=则=(a﹣4.4)gx=2.1(a﹣4.4)故填:a+4.4或2.1(a﹣4.4);25.如图是一种调温型电热毯的电路示意图,R1和R2是两根相同的电热丝。图中虚线框内是“三刀四挡”滑动式调温开关,“三刀”(即AB、CD、EF三个滑片)只能同时并排向左或向右滑动,使开关处于“1”、“2”、“3”、“4”挡中的某一挡位上。当开关处于“4”挡时,电热毯不发热;当开关处于其他三挡中的某一挡位时,电热毯的最小发热功率为40W。(1)开关处于“3”挡时,电热毯的发热功率为___________W;(2)开关处于“2”挡时,电热毯工作30分钟所用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_J。【答案】①.40②.1.44×105【解析】【详解】解:(1)由图知道,开关处于“1”挡时,电路为R1和R2并联,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由知道,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开关处于“2”挡时,电路为R2接在电源两端的简单电路;开关处于“3”挡时,电路为R1和R2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由知道,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由题意知道,最小功率为(2)开关处于“2”挡时,电路为R2接在电源两端的简单电路,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由W=Pt知道,电热毯工作t=30min=1800s所用消耗电能W=P2t=80W×1800s=1.44×105J答:(1)开关处于“3”挡时,电热毯的发热功率为40W;(2)开关处于“2”挡时,电热毯工作30分钟所用消耗的电能为1.44×105J。26.实验室里常用欧姆表来直接测量电阻。如图所示是欧姆表的简化结构图,它由灵敏电流计G、电源、变阻器RP等组成。在A、B间接入一个电阻R,电路中就有一个对应的电流I,故由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可以知道电阻R的大小。为了使用方便,事先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标出了电阻的阻值(单位为欧姆),欧姆表在测量前都需要调零,即把欧姆表的A、B两接线柱短接,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便电流表满偏(指针指在最大刻度处)。若某欧姆表的刻度值是按电源电压为3V来刻度的,满偏电流为15mA。求:(1)当该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为___________Ω。(2)当A、B间接入待测电阻Rx时,发现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处,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___Ω。(3)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源电压降为1.8V,用这个欧姆表测得某电阻值为Rc=300Ω,则这个电阻的实际阻值Rs为___________Ω。(注意欧姆表在测量前都需要调零)【答案】①.200②.200③.180【解析】【详解】(1)[1]由题知,当用导线把A、B两端直接连接起来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5mA,根据可得,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2)[2]当A、B间接入待测电阻Rx时,此时待测电阻Rx与欧姆表的内阻串联,此时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则电路中的电流为根据可得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得Rx的阻值(3)[3]测量值为Rc=300Ω时的电流值因欧姆表在测量前都需要调零,即把欧姆表的A、B两接线柱短接,所以,欧姆表重新调零后的内阻为则欧姆表重新调零后进行测量时即解得27.用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块,设木块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块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能把铁钉击入木块内d,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深度___________(设铁锤每次做功相等)。【答案】【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阻力与深度d成正比,f﹣d图像如图所示:f﹣d图像与横坐标轴所形成图形的面积等于力所做的功,每次钉钉子时做功相同,如图所示可得:力与深度成正比,则f=kd,f′=kd′两次做功相同解得,第二次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三、分析计算题(第28题6分,29题9分,30题7分,31题6分,32题8分,共5题,共36分)28.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答下列问题:(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_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答案】①.相同②.减小③.减小【解析】【分析】氧气浓度与气压之间的关系。血液在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实际上是自由扩散的过程,同时受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详解】(1)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氧气消耗量会明显增加,但由于外界空气中氧浓度是一定的,那么只能通过加速呼吸频率,增加心脏搏动次数实现单位时间内消耗氧气量的增加,但在乙处经过肺部气体交换之后的气体中的含氧量是不变的,所以,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与平静状态下是相同的。(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是由于一部分的红细胞与一氧化碳结合而失去了与氧结合的机会,这种情况下,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较正常情况下要少。(3)由于西藏拉萨所处的海拔比较高,空气相对稀薄,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于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少,在平静状态下,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要少。【点睛】肺部气体交换过程中氧的交换量与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大气压有关。29.为完成某水下工程,施工队要把一个圆柱体工件从水中提起。通过技术分析,采用质量为2吨、每个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的四轮小型牵引车,通过牵引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水中的圆柱体工件,小型牵引车始终保持2m/s不变的速度牵引,如图(a)所示。在打捞的过程中,小型牵引车的拉力功率P随打捞时间t的变化如图(b)所示。已知动滑轮重为200N,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g取10N/kg,试计算:(1)在打捞的过程,小型牵引车对水平地面施加的压强是多少?(2)在圆柱体工件没有露出水面前,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3)当圆柱体工件被拉出水面后在空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答案】(1)2.5×105Pa;(2)300N;(3)92%【解析】【详解】解:(1)货车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车=m车g=2×103kg×10N/kg=2×104N受力面积S=200cm2×4=800cm2=008m2货车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由图乙知道,在圆柱体工件没有露出水面前,牵引功率P1=1400W,由于,所以,此时达到绳子的牵引拉力由图知道,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由于使用滑轮组时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所以,在圆柱体工件没有露出水面前,滑轮组对物体的提力当圆柱体工件被拉出水面后在空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牵引功率P1=1600W,由P=Fv知道,此时达到绳子的牵引拉力由于拉力,所以,物体重力所以,在圆柱体工件没有露出水面前,所受浮力为F浮=G﹣G′=2200N﹣1900N=300N(3)当圆柱体工件被拉出水面后在空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由于使用滑轮组时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1)在打捞的过程,小型牵引车对水平地面施加的压强是2.5×105Pa;(2)在圆柱体工件没有露出水面前,所受到的浮力是300N;(3)当圆柱体工件被拉出水面后在空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2%。30.某同学为了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请通过分析计算:(1)粉末A的成分除CaO外还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2)粉末A中CaO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答案】①.Ca(OH)2、CaCO3##CaCO3、Ca(OH)2②.由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可知,粉末A中CaCO3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所以粉末A中CaCO3的质量为2.5g;由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可知,CaO~CaCO3;设生成2.5gCaCO3需要CaO的质量为x。x=1.4g则生成2.5gCaCO3需要CaO的质量为1.4g,固体质量增加2.5g﹣1.4g=1.1g,则吸收水的质量为:12g﹣10g﹣1.1g=0.9g;设转化成Ca(OH)2的CaO质量为y。y=2.8g则转化成Ca(OH)2的CaO质量为2.8g,所以粉末A中CaO的质量为:10g﹣1.4g﹣2.8g=5.8g;粉末A中CaO的质量分数=。答:粉末A中CaO的质量分数是48.3%。【解析】【详解】(1)由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可知,粉末A中CaCO3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所以粉末A中CaCO3的质量为2.5g;由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可知,CaO~CaCO3;设生成2.5gCaCO3需要CaO的质量为x。x=1.4g则生成2.5gCaCO3需要CaO的质量为1.4g,固体质量增加2.5g﹣1.4g=1.1g,则吸收水的质量为:12g﹣10g﹣1.1g=0.9g;设转化成Ca(OH)2的CaO质量为y。y=2.8g则转化成Ca(OH)2的CaO质量为2.8g,所以粉末A中CaO的质量为:10g﹣1.4g﹣2.8g=5.8g,Ca(OH)2的质量为:12g﹣2.5g﹣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骨科关节用药合作协议书
- 2022-2023学年广西钦州市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2025年逆变式电焊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九年级班主任心得样本(2篇)
- 2025年买卖协议参考范文(2篇)
- 2025年五人股东合作的协议(2篇)
- 2025年代课教师劳动合同标准版本(4篇)
- 2025年代交社会保险协议(三篇)
- 2025年二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5篇)
- 2025年买卖房屋定金协议简单版(三篇)
- 日照功率半导体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 大学生预征对象登记表
- EN50317-2002-铁路应用集电系统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动力交互
- 人教版美术八下课程纲要
- 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共2页)
- 机动车登记证书
- 弹性力学第十一章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 钽铌矿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优秀课件
-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自我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