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16分)

1.(12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大好春光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春游踏青一

桩有历史感的文化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听一听,恰逢春色话春游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春游的历史文化,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不少同学对古人如何踏青产

生了浓厚兴趣。

先秦•浪漫诗意

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春游,那个时期的郊游以浪漫闻名。《诗经》中的爱情诗篇里常常可

见有关春游的内容。孔子推崇的“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也颇具浪漫色形。你听,泗

水河边,夫子拨弦,弟子和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琴声歌声融进暖暖的春日里,汩水

河呼的春意更浓了。

魏晋•【甲】

魏晋时期的文人常借踏青之机交游,这是他们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流连于山水之间,

他们一起品茶,饮酒,赋诗。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可称得上“旅游大咖”。他和友人共聚会

稽山,在水边交游,还玩起了漂流杯的游戏一一曲水流觞。此次聚会收获了37首诗篇。酒

酣耳热之际,王羲之还提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因此,永和九年暮春时节的

这场文人雅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春游。

唐朝•【乙】

到了唐代,春游已成了一项全民活动,主要在上巳、寒食、清明时节展开。这些节日可

是唐代官吏的公休假日!每到这时,唐玄宗还会给百官发“旅游基金”呢!说起资深的“旅

游博主”,白居易绝对算一个。他徜徉于“绿杨阴里白沙堤”上,乐而忘fano那时,不仅

官家喜爱乘兴出游,百姓也喜爱郊游宴饮。“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的诗句,让人仿佛

看到这样的景象:城外远郊的阡陌上,踏青赏春的人们络绎不ju6,好不热闹!

宋朝•健身休闲

宋朝的春游,内容更加多元化。除了赏花、品茶、写诗,人们还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

蹴鞠,射柳,荡秋千,放风筝……宋朝人,无论文人武士还是大家闺秀,几乎都会玩蹴鞠。

人们趁着春融日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宋人的春游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有没有给你的春

游带来一些启发呢?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和歌”在此处的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所以“和”字应读作“h6”。

B.“河畔”中的“畔”是形声字,因其声旁是“半”,所以应读作“bdn”。

C.“乐而忘en”在此处的意思是“快乐得忘记返回”,因此应写成“乐而忘返”。

D.“络绎不ju6”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应写为“络绎不决”。

(2)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恰当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交游赋诗

②挥毫泼墨

③假日公休

④全民狂欢

A.【甲】②【乙】③

B.【甲】①【乙】④

C.【甲】①【乙】③

D.【甲】②【乙】④

活动二:品一k品,曲水流觞知雅韵

“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

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农历三月,大家列坐于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

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赋诗一首。

活动三:学一学,忙趁东风扎纸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从古至今,放风筝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

动。这次活动,还专门请了老师教同学们做风筝。其制作工艺有三大环节,即扎、糊、绘。

扎骨架最为关键,骨架扎不好,风筝便无法飞起。糊风筝多用坚韧受风的绵纸,也有用绫、

绢的。“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探索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神

话故事、花鸟瑞兽是传统风筝最常见的绘画题材。两千年来,高超的风筝工艺逐渐与悠久的

传统文化融合,风筝就不再是单纯的纸莺了。小小的风筝,承载的不仅仅是飞翔的梦想,还

有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盼,对亲朋好友平安康泰、前程似锦的真诚祝福。

(3)选择文中画线句表述正确的一项

A.“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对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的探索。

B.“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对技术应用和机械原理的探索。

C.“扎”和“糊”是古人对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的探索,而“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

D.“扎”和“糊”是古人对技术应用和机械原理的探索,而“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

(4)“曲水流觞”活动结束后,有同学想选一幅书法作品作为纪念,但对选用哪幅作品

犹豫不定。请你结合【甲】【乙】两幅作品的书体特点和活动的相关内容给他一些建议。

曲王逢祐]।的水疣菽[I,

【甲】【乙】

我建议选,因为

2.(4分)朱自清笔下的《春》非常美丽,古人也很喜爱春天,经常春游踏青。请你结合下

面材料,请概括出踏青习俗的两大特点。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

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楔饮,践踏

青草,谓之踏青履。”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

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踏青这种民俗历来有所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

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

二、(36分)

3.(21分)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辙裂而

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悔

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钱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钱皆弱而多病,锭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

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铃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

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镂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铃《忠雅堂集》)

【注释】①铿:作者蒋世锋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己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假”与成语“久假不归”中“假”的释义均为“借”。

B.甲文中的“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

示进入成年。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与“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句式都为宾语前置的倒装

句式。

D.甲文是赠序,乙文是自传,体裁各异,但语言都细致生动,读来耐人寻味。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B.益慕圣贤之道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C.足肤辙裂而不知母与钱皆弱而多病

D.久而乃和令跪读至熟乃已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写出了作者谨于

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

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

时,也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

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B.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C.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②铃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6)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

容分别谈一谈。

4.(7分)诗歌鉴赏。

清平乐•和晁伸①

[宋]王安中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②。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③。

【注释】①晁伸:晁姓官吏;②金缕:古曲名;③觞: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春分时节,尽管小雨纷纷,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减损。

B.“斜风”句写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浓香”与上片中的“花密”形成照应。

C.“尝新青杏催觞”很有情味,青杏虽未熟,食之酸,却酸出了词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

受。

D.春日因其美好、短暂,更令人珍惜,本词写春光之美,旨在抒发伤春惆怅之感。

(2)“闲情”是本词词眼,词人写了哪些“闲事”来表现哪些“闲情”?请结合全词,

简要回答。

5.(8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⑥古代文人常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抱负。杜甫的“,"(《望岳》)

化用孔子名言表达了自己勇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气概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万丈

豪情;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以扬帆起航的

壮阔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直抒胸臆,表现了他锐意改革的政治抱负。

三、(7分)

6.(7分)你报名参加学校的读书分享论坛,准备分享初中语文必读名著的阅读方法,并做

了如下准备工作。

(1)阅读方法分享一:跳读。

方法可应用的必作者具体操作写法介绍

读名著

跳读:或根据阅《①》施耐庵这本书后三十回可读性不强,先分后合的链

读目的,或根据阅读兴趣也不浓,决定跳过不式结构

个人兴趣,或根读。

据作品局部精《西游记》②_____为避免阅读困难,准备跳过描天马行空的想

彩程度,或暂时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环境象和大胆的夸

有阅读困难,可气氛的诗词。张

以跳过某些阅

《简•爱》夏洛蒂•勃朗作者以手写心,句句发自肺腑③_____

读内容,以提高

特字里行间燃烧着她热情的火

阅读效率。

焰,准备跳过那些对景物的描

写和对次要人物的描写。

(2)阅读方法分享二:联读。

方法联读点联读人物联读思考

联读:联系两个离开是为林冲'寓开,有时很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

或以上的文本,了更好的孙悟空而最终都会带来成长。情你施殍其中二个人

进行比较阅读,归来。简•爱物,结合书中人物的“离开”经历,具体谈谈

可活跃思想,使你对△物感专的理解。

认识更充分。

四、(31分)

7.(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文段一】

①中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年。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

“龙形堆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②龙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古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依赖于雨水,雨水适度,牧草丰茂,

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古人猜想一

定有一个“神物”掌管着一切,它能兴云降雨、翻江倒海,在土壤干涸急需甘霖滋润时能够

降下喜雨。于是一个集飞禽、走兽、水族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的虚拟组合一一龙形成了。

【文段二】

①龙这一虚拟出的神灵形象,其组合物象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骆驼头、鹿角、虎眼、

马齿、牛耳、蛇身、鲤鱼鳞、鹰爪、泥纵尾。龙身如蛇,灵敏矫健;龙鳞如鱼鳞,井然有序;

龙爪如鹰爪,扎实有力;龙角如鹿角,华美稳重。集如此多的优势于一身的组合自然是万物

之灵,它的身上自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疑惑、想象、

依赖、崇拜等,都贯穿、体现到龙的组合中了。龙成为灵异、祥瑞之物。古人把生物分成毛

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及有翅之昆虫类)和

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在百虫蠢动、疫病益发之时,龙出则百虫伏藏。从审美的角度

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其间体

现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

②除了能兴云降雨,使百虫伏藏,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

封建社会皇帝头戴双龙戏珠金冠,身穿龙袍,手持龙钮玉印,自称真龙天子,希望拥有龙的

威严、精神和本领。龙还具有出类拔萃,不同凡俗的文化象征意义。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

所以人们常常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本事、有成就的人称为“龙”。

③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龙子”。自然,我们这

些炎黄子孙也就是“龙的传人”了。

【文段三】

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龙文化深深熔铸在汉语中,和龙有关的成语比比皆是,且大都体

现出了正面色彩。“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飞龙在天”“虎啸龙

吟”“车水马龙”“卧虎藏龙”“龙飞凤舞”“望子成龙”“叶公好龙”“龙游天下”……它们无

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龙独有的敬仰与崇拜情结。甚至在给下一代取名字时,“龙”字也时常成

为宠儿。

②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语言中也有龙,但西方的dragon,翅膀是极有力的攻击武器,

长相怪诞,往往是邪恶的象征,这与我们中国龙勇敢、威严、吉祥的寓意截然相反。

(1)下列对以上三个文段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段一】开头引出说明对象,文段内容主要是介绍了中国龙的起源和龙形成的原因。

B.【文段二】中第①段中加点部分”比较广泛的”的相当于“比较普遍的“,限定了范围。

C.【文段三】中第②段中划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东西方语言中“龙”形

象的差异。

D.“龙年说龙”,所选文段表现出中国人对于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中国龙有着超乎寻常的

青睐。

(2)找出下列对三个文段理解和推断相符的一项

A.龙的起源历史悠久,从它形成之日起帝王之家就将其据为己有,定型为帝王化身,皇

室专利。

B.舞龙、赛龙舟等活动表现古人对龙的敬仰,也为今人所熟知。可见,龙是经久不息的

传承意识。

C.“龙”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选取了蛇身的灵敏矫健。

D.“龙行大运”“龙福齐天”等均体现龙的正面色彩,表明和“龙”有关的成语都是褒义

1司。

(3)玉兔辞旧岁,金龙迎新春。2024,甲辰龙年到来,中国人对龙年也有着更多美好的

期许。龙是意蕴独特的符号,下列谚语、成语都和“龙”有关,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

识,分别说明它们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以及这种愿望产生的原因。

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②望子成龙

8.(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残缺的馒头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

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③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④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

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⑤两小时前,“大胡子”少校接到上级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

桥南高地。这时,坚守在惠通桥南高地的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

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

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

⑥卡车在马路上频狂地理停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⑦可是,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

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全体押车官兵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

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

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

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⑨“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

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⑩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地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

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抓住一个馒头,嘴里还咬着另一个馒

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⑪“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

的我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A】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

们跑了下去,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

肚子在与鬼子拼刺刀,你们……”

⑫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愣在那里。

•、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

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

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

吗?”

⑭“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

什么名字?”

醐、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⑯“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

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⑰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

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坑的石头。

⑱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

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火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

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即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尤小翠全家七口人,她是

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

㉑【B】“火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睡在新坟前。

㉒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将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

中国人不会死绝!”

㉓34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带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

事……讲给……弟兄们……听。”

(改自《微型小说选刊》,作者:曹德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⑥段中“疯狂”“弹跳”“冲”等表现了路况之差、车速之猛,侧面表现军情之

紧急。

B.文章第⑩段划线句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小女孩既渴望又无比恐惧

的心理。

C.文章第⑫段中的比喻描绘出饥民在了解内情后,无比震惊意外而又默默无语、无所适

从的情状。

D.文章主要通过对“大胡子”少校这一主人公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刻画,成功地表现小说

主题思想。

(2)结合语境,谈谈⑪段和㉑段中两个“跪”字,表达出的少校的心情一样吗?

A.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萌了下去。

B.“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睡在新坟前。

(3)本文第①段是什么描写?结合文章分析这段描写的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结尾“34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带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

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有什么深意。

五、(60分)

9.(60分)按要求作文。

请以“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

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行)。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6分)

1.(12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大好春光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春游踏青一一

桩有历史感的文化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听一听,恰逢春色话春游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春游的历史文化,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不少同学对古人如何踏青产

生了浓厚兴趣。

先秦•浪漫诗意

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春游,那个时期的郊游以浪漫闻名。《诗经》中的爱情诗篇里常常可

见有关春游的内容。孔子推崇的“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也颇具浪漫色形。你听,泗

水河边,夫子拨弦,弟子和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琴声歌声融进暖暖的春日里,汩水

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魏晋•【甲】

魏晋时期的文人常借踏青之机交游,这是他们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流连于山水之间,

他们一起品茶,饮酒,赋诗。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可称得上“旅游大咖”。他和友人共聚会

稽山,在水边交游,还玩起了漂流杯的游戏一一曲水流觞。此次聚会收获了37首诗篇。酒

酣耳热之际,王羲之还提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因此,永和九年暮春时节的

这场文人雅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春游。

唐朝•【乙】

到了唐代,春游已成了一项全民活动,主要在上巳、寒食、清明时节展开。这些节日可

是唐代官吏的公休假日!每到这时,唐玄宗还会给百官发“旅游基金”呢!说起资深的“旅

游博主”,白居易绝对算一个。他徜徉于“绿杨阴里白沙堤”上,乐而忘fan„那时,不仅

官家喜爱乘兴出游,百姓也喜爱郊游宴饮。“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的诗句,让人仿佛

看到这样的景象:城外远郊的阡陌上,踏青赏春的人们络绎不ju6,好不热闹!

宋朝•健身休闲

宋朝的春游,内容更加多元化。除了赏花、品茶、写诗,人们还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

蹴鞠,射柳,荡秋千,放风筝……宋朝人,无论文人武士还是大家闺秀,几乎都会玩蹴鞠。

人们趁着春融日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宋人的春游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有没有给你的春

游带来一些启发呢?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和歌”在此处的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所以“和”字应读作“h6”。

B.“河畔”中的“畔”是形声字,因其声旁是“半”,所以应读作“bdn”。

C.“乐而忘fHn”在此处的意思是“快乐得忘记返回”,因此应写成“乐而忘返”。

D.“络绎不ju”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应写为“络绎不决”。

(2)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恰当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B

①交游赋诗

②挥毫泼墨

③假日公休

④全民狂欢

A.【甲】②【乙】③

B.【甲】①【乙】④

C.【甲】①【乙】③

D.【甲】②【乙】④

活动二:品一■品,曲水流觞知雅韵

“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

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农历三月,大家列坐于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

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赋诗一首。

活动三:学一学,忙趁东风扎纸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从古至今,放风筝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

动。这次活动,还专门请了老师教同学们做风筝。其制作工艺有三大环节,即扎、糊、绘。

扎骨架最为关键,骨架扎不好,风筝便无法飞起。糊风筝多用坚韧受风的绵纸,也有用绫、

绢的。“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探索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神

话故事、花鸟瑞兽是传统风筝最常见的绘画题材。两千年来,高超的风筝工艺逐渐与悠久的

传统文化融合,风筝就不再是单纯的纸莺了。小小的风筝,承载的不仅仅是飞翔的梦想,还

有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盼,对亲朋好友平安康泰、前程似锦的真诚祝福。

(3)选择文中画线句表述正确的一项C

A.“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对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的探索。

B.“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而“扎”和“糊”是古人对技术应用和机械原理的探索。

C.“扎”和“糊”是古人对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的探索,而“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

D.“扎”和“糊”是古人对技术应用和机械原理的探索,而“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

(4)“曲水流觞”活动结束后,有同学想选一幅书法作品作为纪念,但对选用哪幅作品

犹豫不定。请你结合【甲】【乙】两幅作品的书体特点和活动的相关内容给他一些建议。

*

T的水沅而

【甲】【乙】

我建议选【甲】,因为甲是行书,潇洒飘逸,能体现文人雅士的悠闲和潇洒。

【考点】综合性学习;易误读常见字;汉字书写;常见易错字;字词的含义;衔接与排

序.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有误,“和歌”在此处的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所以“和”字应读作“h©”。

B.正确,“河畔”中的“畔”是形声字,因其声旁是“半”,所以应读作“pdn”。

C.有误,“乐而忘的n”在此处的意思是“快乐得忘记返回”,因此应写成“乐而忘返”。

D.有误,“络绎不ju6”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应写为“络绎不绝”。

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甲】根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常借踏青之机交游,这是他们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流连

于山水之间,他们一起品茶,饮酒,赋诗”可知,答案为:交游赋诗;【乙】根据“到了

唐代,春游已成了一项全民活动,主要在上巳、寒食、清明时节展开”可知,答案为:

全民狂欢。

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该句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应改为:“扎”和“糊”是古人对机械原理和技术应用的探索,

而“绘”赋予风筝丰富的内涵。

故选:Co

(4)本题考查字体欣赏。

学生可任选其一,结合字体的特点分析作答。如:【乙】是隶书,古朴典雅,能体现曲水

流觞历史悠久的特点。

【解答】答案:

(1)C

(2)B

(3)C

(4)示例:【甲】甲是行书,潇洒飘逸,能体现文人雅士的悠闲和潇洒。

2.(4分)朱自清笔下的《春》非常美丽,古人也很喜爱春天,经常春游踏青。请你结合下

面材料,请概括出踏青习俗的两大特点。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

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楔饮,践踏

青草,谓之踏青履。”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

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踏青这种民俗历来有所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

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

【考点】提炼与概括.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文化常识。根据“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每当青草

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

可知,踏青习俗历史悠久;踏青有讲究。

【解答】答案:

踏青习俗历史悠久;踏青有讲究。

二、(36分)

3.(21分)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辙裂而

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钱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铃皆弱而多病,住每病,母即抱建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

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铃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

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铿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铿《忠雅堂集》)

【注释】①锋:作者蒋世锋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假”与成语“久假不归”中“假”的释义均为“借

B.甲文中的“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

示进入成年。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与“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句式都为宾语前置的倒装

句式。

D.甲文是赠序,乙文是自传,体裁各异,但语言都细致生动,读来耐人寻味。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D

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B.益慕圣贤之道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C.足肤皴裂而不知母与车全皆弱而多病

D.久而乃和令跪读至熟乃已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写出了作者谨于

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

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

时,也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

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B.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C.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②铃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6)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

容分别谈一谈。

【考点】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答案】(1)C

(2)D

(3)C

(4)B

(5)①如果父亲有了过错,母亲必定会严肃地婉言规劝。

②我因此不能荒废学业,母亲的教育因此更加严厉。

(6)宋濂:他刻苦勤奋,比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他虚心求教,比如“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未尝稍降辞色”等。

蒋世铃:一是母亲的关爱与教育,比如“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

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铃皆弱而多病,锋每病,母即抱住行一室中,未尝

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等;二是父亲的要求严格,比如“先府

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

邸,督钱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等。

【分析】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家境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

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

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

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

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经快步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

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

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有时遇到他大声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

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

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

因寒冷干燥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

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食,没有鱼肉类美味

佳肴的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

悬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

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之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

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大概就是像这个样子。

蒋世铃在九岁的时候,母亲就把《礼记》《周易》《毛诗》这些书传授给他,让他都能够

背诵。有空的时候,还会录下唐宋时期诗人的诗作,教他如何吟咏。母亲和蒋世铃身体都比

较弱,常常生病。每当蒋世铃生病的时候,母亲就会抱着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夜里也不

让他睡觉;病情稍稍好转,母亲就指着墙上的诗歌,教他低声吟诵,作为游戏。如果父亲有

什么过错,母亲必定会严肃地用婉转的话语来规劝。如果父亲生气不听,母亲就静静地等待,

等到父亲怒气稍稍缓解后,再力争说服父亲,直到父亲听从为止。父亲在外地客居时,对蒋

世铃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发现他有所懈怠,就会生气地弃他不顾,连续几天都不和他

说话。母亲就会含着眼泪打他,让他跪着读完直到熟练为止,母亲从未感到厌倦。因此,蒋

世铃没有被玩耍所荒废,母亲的教诲因此变得更加严格。

【解答】(1)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述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省略介词“于”,应是“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介宾

短语后置;“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中“以”是“把”的意思,也是介宾短语

后置。

故选:Co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以”是连词,表目的,“用来”的意思/把。

B.不同,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这些诗句。

C.不同,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却”的意思/连词,表并列。

D.相同,“乃”是副词,译为“才、

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也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说法错误。作者虽对父亲要求严格有些不满,

但更多的是对母亲关爱教育自己的感激之情。

故选:Co

(4)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父亲有时生气,不听我的辩解,我就屏住呼吸,等到父亲怒气稍稍缓解,再力争,

父亲意见听从了才停止。故可断为: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故选:B„

(5)本题考查翻译。

①重点词:“苟。如果;“正色”,严肃的态度;“婉言”,委婉的话语;“规。规劝。句

子翻译为:如果父亲有了过错,母亲必定会严肃地婉言规劝。

②重点词:“故”,所以;“荒”,荒废;“由是”,因此;“益”,更加;“以”,介词,引进

动作的工具、原因、方法等。句子翻译为:我因此不能荒废学业,母亲的教育因此更加

严厉。

(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宋濂的成功因素:

从内在因素说,他“嗜学”,也就是说对学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他勤奋学习、克服种

种困难、最终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从外在因素说,一是他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比如

“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等;二是他刻苦勤奋,比如“天大寒,砚冰坚,手

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等;三是他虚心求教,比如“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未尝稍降辞色”等。

乙文中蒋世铃的成功因素:

一是母亲的关爱与教育,比如“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

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铃皆弱而多病,锭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

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等;二是父亲的要求严格,比如“先府君苟有过,

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钱学

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等。

答案:

(1)C

(2)D

(3)C

(4)B

(5)①如果父亲有了过错,母亲必定会严肃地婉言规劝。

②我因此不能荒废学业,母亲的教育因此更加严厉。

(6)宋濂:他刻苦勤奋,比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他虚心求教,比如“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未尝稍降辞色”等。

蒋世锋:一是母亲的关爱与教育,比如“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

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钱皆弱而多病,钱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未尝

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等;二是父亲的要求严格,比如“先府

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

邸,督钱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等。

4.(7分)诗歌鉴赏。

清平乐•和晁彳卒①

[宋]王安中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②。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③。

【注释】①晁悴:晁姓官吏;②金缕:古曲名;③觞: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春分时节,尽管小雨纷纷,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减损。

B.“斜风”句写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浓香”与上片中的“花密”形成照应。

C.“尝新青杏催觞”很有情味,青杏虽未熟,食之酸,却酸出了词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

受。

D.春日因其美好、短暂,更令人珍惜,本词写春光之美,旨在抒发伤春惆怅之感。

(2)“闲情”是本词词眼,词人写了哪些“闲事”来表现哪些“闲情”?请结合全词,

简要回答。

【考点】主旨情感;词句赏析;内容理解.

【答案】(1)D

(2)由“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可得:百花盛开,春雨淅沥,词人对花对酒

听曲;由“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筋”可得:黄昏之时,点起红灯,品尝新杏,饮

美酒。词人以此“闲事”表达对于春天的珍惜与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分析】这是宋代词人王安中的一首春分词。这首词描写了百花盛开的时节,词人对花

对酒听《金缕曲》的悠闲生活。春天的流逝,总会勾起人们无数的伤感。王安中的这首

词却没有一点感伤的情绪,反而是乐在其中,昂然向上,充满了时光的珍惜之情。全词

主旨轻快,生活画面感强,极具春日柔情,是春分日诗歌中的佳作。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词描写了百花盛开的时节,词人对花对酒听《金缕曲》的悠闲生活。春天

的流逝,总会勾起人们无数的伤感。王安中的这首词却没有一点感伤的情绪,反而是乐

在其中,昂然向上,充满了时光的珍惜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结合“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的句意“坐

在稀疏窗帘,浓密鲜花的地方,拿着酒杯,听着歌曲《金缕曲》”可得:百花盛开,春雨

淅沥,词人对花对酒听曲;结合“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筋”的句意“黄昏之时,

点起红色灯盏就坐,尝一言新未成熟的杏子,劝自己再饮一杯酒”可得:黄昏之时,点

起红灯,品尝新杏,饮美酒。词人以此“闲事”表达对于春天的珍惜与对恬淡生活的向

往。

答案:

(1)D

(2)由“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可得:百花盛开,春雨淅沥,词人对花对酒

听曲;由“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筋”可得:黄昏之时,点起红灯,品尝新杏,饮

美酒。词人以此“闲事”表达对于春天的珍惜与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译文:

百花盛开的时节,下着微微细雨,春分特征依旧突出。坐在稀疏窗帘,浓密鲜花的地方,

拿着酒杯,听着歌曲《金缕曲》。轻轻的斜风吹过,散发出浓浓的香气,闲情逸致正好和春

天一样漫长。黄昏之时,点起红色灯盏就坐,尝一言新未成熟的杏子,劝自己再饮一杯酒。

5.(8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⑥古代文人常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抱负。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

岳》)化用孔子名言表达了自己勇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气概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

万丈豪情;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以扬帆起航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直抒胸臆,表现了他锐意改革的政治抱负。

【考点】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海日生残夜

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

④鸡声茅店月

⑤溪云初起日沉阁

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7分)

6.(7分)你报名参加学校的读书分享论坛,准备分享初中语文必读名著的阅读方法,并做

了如下准备工作。

(1)阅读方法分享一:跳读。

方法可应用的必作者具体操作写法介绍

读名著

跳读:或根据阅《①》施耐庵这本书后三十回可读性不强,先分后合的链

读目的,或根据阅读兴趣也不浓,决定跳过不式结构

个人兴趣,或根读。

据作品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