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导学案_第1页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_第2页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_第3页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_第4页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初中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3、理解中国地理位置

的优越性;4、记住中国的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5、了解中国漫长的陆上界线和海岸

线;6、了解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与位置优势;7、理解我国在世界上

的地位;8、知道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9、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位置与行政

中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与巩固四至点与海陆位置的判读方法,培养

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读图、阅读、数据与资料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量算东西、南北间距离的方法,

训练学生阅读地图、插图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图上,帮助学生养成读

图、用图的习惯;

3、通过读图、填图、拼图等方式,在中国地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并懂得

填注其名称(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等),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巩固地理事物的能力及空间

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土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领

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的疆域,包括位置(纬度、海陆等)、面积、相邻的国家及濒临的海洋;

难点:在我国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记住他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识记课本P9上的7个(再加上四川、山东)等轮廓图。

子目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导入:“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

靠全球最大陆。”指的就是我国的地理位置

文本阅读:阅读课本P2—P3的插图和文字叙述,

306090120150150120906030!

一二一」

北冰洋

'亚欧大陆

北美浙\3。

\北回归战

太平洋

南美洲/

大洋洲:/南回归线

'//电

个Q//个

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的位置图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L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一带,少部分位于一带,没有带。大部分位

于—(高、中、低)纬度地区。

3.我国位于洲的东部,东部濒临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国家大致纬度位置范围主要温度带

俄罗斯

中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比,在纬度位置上的优越性是:

国家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蒙古

中国

日本

中国与蒙古、日本等国家相比,在海陆位置上的优越性是:

知识条理与小结:

(C半球位置:—半球—半球大部分位于.纬度地区。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

位4

[大部分属于_____带,少部分________带。

优'_____大陆东部或亚洲东部]

、海陆位置'卜海陆兼备

洋西岸,多岛屿J

查缺补漏:

同学,对照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记忆和理解还有困难?

请简要的写在下面:

教学反思:

子目二: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导入:同学们在小时候就听说我国地大物博,那么我国有多大呢?

文本阅读:仔细阅读教材P4—P6的文字叙述和插图

中国及陆上邻国图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图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陆上国界线长

千米。陆上邻国共有一个,说明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

2.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__海、海、海、海。内海有、o主要的

海峡有、。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于省,南到省。大陆海岸线千

米,岛屿岸线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有、、、、、6个。

3、我国的岛屿主要有三大岛屿,分别是、和崇明岛,此外还有诸岛。

4、从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看,我国最早看见日出的是省,最晚的是省。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根据图1.3的比例尺,量算我国东西距离千米和南北距离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

、,南北跨纬度度,这样大的跨度对我国南、北方

气温和农业上的影响主要有

。东、西跨经度度,这样的跨度对我国东、

西方的时差、降水、农业、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是

3、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洋直线距离的海里。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为万平方千米。

知识条理与小结:

/■疆域辽阔:陆地面积_________平方千米,居世界一位。

国「陆上邻国14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J疆界绵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隔海相望的国家一个

阔濒临海洋:自北向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

【沿海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海南岛、群岛、南海诸岛。

查缺补漏:

同学,对照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记忆和理解还有困难?

请简要的写在下面:

教学反思:

子目三:三级行政区域

导入:同学们,你知道你的户籍地是哪个省么?这是怎么得来的呢?

文本阅读:仔细阅读课本P7-—P10的文字叙述和插图

我国现行行政区域图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轮廓简图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省级包括、、。

县级包括、、O

乡级包括、、»

2.写出你的户口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共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一个直辖市;一个特别行政区。

4、在图1.5上,从北向南依次指出我国临海省级行政区域,并说出各自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读图1.5中国政区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可以归纳为: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

一片好河山。”

①②③④

请在图中找出“两湖”、“两广”、“两河”、“两山”、“五江(疆)“、“二宁”分别指哪些省级行政区,并留意

所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致轮廓图的特征。

2.在图1.2中国政区图中指出:

(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2)临海的省级行政区;(3)四川省周围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3.竞猜答题:每组准备5分钟并根据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对照表出六道题提问其他组同学,

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

4、在1.5的图上找出符合以下特征的省级行政区域

位于我国最东面的,最西面的;最北面的(纬度位置最高),最南面(纬

度位置最低)面积最大的,面积最小的、陆上邻国最多的

我国邻省最多的、,紧挨三个自治区的

5、也可以按下列特征或方位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在指图记忆的每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

简称和行政中心的时候,也一并留意各个的大致轮廓特征。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巩固练习:说出下列轮廓图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6、了解我国邮政编码、汽车车牌和公民身份证上所包含的行政区域方面的信息。

知识条理与小结:

(自治区、直辖市)

34全国行政区划..(自治洲、自治县、市)

个—(民族乡、镇)

省J

____个省

级’一个自治区

行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个直辖市

政_______________个特别行政区

区【首都:市

查缺补漏:

同学,对照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记忆和理解还有困难?

请简要的写在下面:

教学反思:

第二节人口与民族(2—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2、了解我国人口的变化与增长的特点;3、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过

多、过快所带来的人口问题;4、理解人口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原理;5、理解我国的人口政

策;6、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7、记住我国黑河一一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8、理解我国人

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9、知道民族的概念和我国民族的构成;10、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

国家;11、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12、了解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准

和依据、13、理解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征;14、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绘图、资料和数据分析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的方法;

2、通过读图、阅读、数据分析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阅

读专题地图的能力和数据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鼻图、绘图、资料和数据分析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地协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

的认识。

2、通过读图、阅读、资料搜集与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

的观念,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念。

重难点:

重点:人口所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难点:人口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人口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原理。

子目一:世界人口大国

导入: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国人口到底有多少?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

文本阅读:仔细阅读课本P11--P14的文字叙述、插图和统计数据

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那些知识?

人口数/亿人

14

o13.40(2010)

12.66(2000)

)11.34(i9Q<»

11.08(1982)

10

86.95“必4)

6>>5,83(1953)

>.42(J949)

4.7(192*)

2

%5018701890191019301950197019902011•:

图i.io中国人n增长示意

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折线图

国家面积世界排名

国家人数世界排名

俄罗斯17101

中国13.71亿1

印度12.16亿2加拿大9972

美国3.10亿3

中国9603

印尼2.35亿4

巴西1.93亿5美国9374

巴基斯坦1.67亿6

巴西8515

孟加拉国1.64亿7

尼日利亚1.56亿8澳大利亚7686

俄罗斯1.40亿9

印度2977

日本1.27亿10

世界人口和面积排位考前国家对照表

西部地区

面积占57%,

C人口占6%

东部地

区面积

占43%,

人口占

・94%

人11幅度

■■&N♦人以上

100人•400,、腾冲

二10AIWA.

I人-IO人

I1人以卜

<ileof参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含人口地理界线)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的显著提高,到2010年的六次人口

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

策,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具体要求是

3.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

4、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从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人口地理界线以东,面

积仅占我国的,却拥有全国的人口,人口地理界线以西,占据全国的面积,仅仅

拥有全国的人口。由此归纳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多—少,我国从沿海到内陆的人口密度

变化趋势是。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归纳出新中国人口增长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或慢)。

2.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即产生了哪些影响)?

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应怎样发展?

4.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常识分析,产生我国东密西疏的人口密度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一

和,社会因素主要是。

5、查阅资料完成,现在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占前三位的分别是、、,人口最多的

直辖市是。面积最大的省是。人口密度最小的省是.

知识条理与小结:

人口特点:人口大,人口增长一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给和—

众带来巨大压力。

多世界上人口—的国家

的<人口国策:,

人《

基本内容是,

口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人口丛凌:东部地区_____,西部地区________

人口_多_

1以----------------为界,人口东___西___

查缺补漏:

同学,对照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记忆和理解还有困难?

请简要的写在下面:

教学反思:

子目二:56个民族是一家

导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姊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说

明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和谐大家庭,你对我国的民族又了解多少呢?

文本阅读:仔细阅读课本P15—P17本目录的内容

中国民族分布

汉族

图族

尔m

族0

南族

馆佬

A1族

锡伯

阿昌

西

普米

塔吉

京族

怒族

塔塔

乌孜

独龙

俄罗

鄂伦

鄂温

赫哲

德昂

门巴

族±

保安

珞巴

裕固

.基诺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_%,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

簇是,人口有o

3.各民族不论大小,o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

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和保持自己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的自

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o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区域

是<.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在我国,区分民族的最主要的标志是和o比如藏族就穿,说语。

2、从1.7图上可以看出,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族,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是族,傣族

主要分布在省,朝鲜族主要分布在省,高山族主要分布在省,黎族主要分布在一直。

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3、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人口有。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是分布在藏南地区的族,总人口在3000人左右。

4、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部和部。

5、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至少列举5个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和文化特点

7、搜集资料,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和谐统一,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意义。

知识条理和小结:

'____个民族]___族占92%

\____个少数民族占8%

民仔族一一_____部部最为集中

,民族分布《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一、—、_

族等边疆地区。

|L■民族分布具有、

的_______的特点。

大「民族政策:各民族是_____,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

家民族政策J和_________自由。实行民族区域_______。

庭【。数民族文化:傣族的节、朝鲜族的—舞、蒙古族的

等。

查缺补漏:

同学,对照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记忆和理解还有困难?

请简要的写在下面:

教学反思

子目三:华侨华人共亲情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华侨是指,华人是指,他们的后代统称

为。目前,我国散居在全球的华侨华人达人,他们主要来自、两省,

这两个省份也被成为著名的“侨乡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搜集资料,说明华侨华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2、了解我国地势分布的特征和三级阶梯的

主要特征;3、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4、了解我国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5、理解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读图、阅读、比较等活动方式,使学生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及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次算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增加学生环保和防震减灾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难点:通过理解地形与气候、河流、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更好的认识自

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子目一:三级阶梯状的地势

导入:在我国古典诗词里,常常会读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这样表述我国河流流向的句子,

这是为什么呢?

文本阅读:仔细阅读课本P20—P25的文字叙述、插图和其他材料。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第二阶梯:多高原、盆地

大兴安检,太行山•巫山•雪峰ll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

.一r

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

的气候、河流、交通分

别带来哪些影响?

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情况又将如何?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对照《中国地形图》可知:深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浅

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2.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3.读P20《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读P20图2.1,找到“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思考:

①青藏地区海拔在米以上,黄土高原海拔在米,山东济南的海拔在米以下。

②假设按北纬32°(32°N)画出我国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图,我们从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到青藏高原、横

断山区、、和东海的不同海拔的差异。

2、.参照图2.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刚才的讨论,填写下表:

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3.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配合着临海的位置,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

什么影响呢?(从地势对气候、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水能、东西交通的影响分析)

对气候方面的影响主要是:

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主要是:

对河流水能的影响主要是:

对交通的影响主要是:

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

逆向思维训练: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又会怎样呢?

知识条理与小结:

’地势总特点:高低,

呈分布O

'第一级阶梯__青藏高原_________________

J三级阶q第二级阶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呈—分布)[第三级阶梯一一

'一二级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阶梯界线J二三级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缺补漏:

同学,对照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记忆和理解还有困难?

请简要的写在下面:

教学反思

子目二:多种多样的地形

导入:同学,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地形呢?它们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征呢?

中国各种地形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我国的地形类型主要有、、、、这五种,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

百分比是%,占比例最小的是、百分比是%。在课本P21上勾画出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对

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江山如玉带,山脉作脊梁。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如果把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加起来,会占我国土

地面积的2/3以上,习惯上,有人把山地、高原和丘陵合起来成为“山区大小山脉纵横交织,就构成了我

国地形的骨架。下面对我国每一种地形依次作简要叙说:

山地(山脉):

中国陆上主要山脉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读上面我国主要山脉图和P22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按山脉的不同走向,写出主要山脉的名称(至少

3个)

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如果把我国主要的山脉简要概括为“三横”、“三竖”、“三撇”、“三捺”、“一弧”,那么这些概括主要是指

哪些山脉呢?

“三横”(东西走向)是指:天山—阴山、、南岭。

“三竖”(南北走向)是指:贺南山、六盘山、。

“三撇”(东北--西南走向)是指: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一五指山、

“三捺”(西北一东南走向)是指:、、。

“一弧”指位于我国与尼泊尔交界处的0

2、查阅资料,完成:

在汉民族语言中,有“三山五岳”的说法,人们对这里所说的“三山”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指

的是我国旅游胜地中的安徽的、江西的和的雁荡山(也有说的是四川的峨眉山)。对“三

山”的另一种说法是专指传说中的位于东海上的、瀛洲和三座山。“五岳”则说法确定,分

别是:东岳一位于省的山,西岳一位于省的山,北岳一位于省的山、

南岳一位于省的山、中岳一位于省的山。

3、我国东部和西部山脉走向有什么不同呢?

4、读图,查阅资料,结合课文分析:

(1)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讨论填表:

我国山区

有利条件(优势)不利条件(劣势)

(2)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要预防和避免

_、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高原: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读上图和P23图2.5,我国高原面积辽阔,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主要有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的

高原和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高原、高原、高原。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根据对高原地表特征的描述,写出与之对应的高原名称:

山势雄伟、雪山绵延()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河谷错落其中()

地表沟壑纵横,黄土广大()地势开阔平坦,草原广布()

2、我国四大高原在哪些山地之间,写出高原周围的山脉的名称: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盆地、平原和丘陵: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读上图和P24图2.6、2.7,我国盆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主要有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的

盆地和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盆地、盆地、盆地。

2、我国平原和丘陵面积较小,分别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和%,主要分布于我国地势第级

阶梯上,主要有、、平原和、、_

____________丘陵。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地势)最高的是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面积最大的是农业最发达的是

2、我国三大平原,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o此外沿海地带

还有不少面积较小的河口三角洲和O

3、读图,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地势低平,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黄淮海平原

4、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其中“三山”是指:

“两盆”是指:

知识条理与小结:

我国地形体征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形.一山地,、

山区在发展,和农业的多种经营等优势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