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以提高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来塑造自己,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放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来理解。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不同情况,开展各式各样的美育活动。”这里对实施审美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指出了审美教育的客体、价值、实践和途径。语文教学,它不仅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审美意识的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这个优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判断美、欣赏美,在审美享受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内容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里含有丰富的能引起愉悦感的美的形象,它们有较强的感情特征。这无疑为我们的审美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带来巨大的优势。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我们要理解审美情感的获得是通过审美感受来实现的,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带有浓厚的感情因素。“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内容的优势创设情景,用丰富的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启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一)发挥课文中不同文学体裁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首先,从课文中所选的诗歌来看,它是文学的最早起源,是情感集中表现。朱光潜曾说“诗是文学的精华,真正文学都必须有诗的特质。”他指出,诗的意蕴是“人生情趣”与“外物意象”的深刻交融,“诗的境界”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可经历而不可描绘;意象是观照来的,起源于外物,有形象可描绘;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把握住作者在诗中的“情趣-意象”的关系,进行领悟、玩味,诱导学生在“情趣-意象”的交流中获得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其次,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散文,它是内容、形式、语言和表现方法最灵活、最自由、最少有拘束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表现在“章法”上行文从容自如,意到笔随,如苏轼所说“如行云流水”,“所行于所当行,所止于不可止”;在“笔法”上描写的题材十分灵活自由,如《土地》,以土地为线索,追溯了几千年人与土地的关系,又涉及到五洲四海对土地的依恋,纵线悠长,横面开阔;在“文法”上兼用多种表现手法,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时而描写,时而叙述,或夹叙夹议,或诗文交叉,甚至亦骈亦散,亦刚亦柔,变化多端而又运用自如。优秀的散文既有哲理的睿智,又有浓烈的诗情,既有斑澜的色彩,又有动人的音响。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饱含情感的审美形象,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思想驰骋古今,体验形象的审美情感,在玩索中把握散文的“神聚”这个线索、这个焦点。例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引导学生了解一系列的景的介绍,体验作者感情的流露,达到情景交融后,品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神”味,将登岳阳楼的极目所见、感怀而思的种种情景“结”在一起,达到思想的升华,得到审美情感的体验,受到审美教育。第三,在语文现行教材内容中,也有许多的中长篇小说精选章节或完整的短篇小说。作为小说,它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事件场面及具体环境的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含着许多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具有丰富积极的审美意义。学生对小说是感兴趣的,他们或多或少的通过对人物、环境、情节等美的形象的认识,得到美的感受,如对《景阳岗武松打虎》武松的崇拜,对《智取生辰纲》白胜挑酒上黄泥岗时所唱歌的领悟,对《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哀叹……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这些文学形象的可感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受到感情的陶冶,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第四,戏剧文学,它在一定时空限度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有强烈而富有表现力的戏剧冲突,其人物语言富于动作化和性格化。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根本性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如《雷雨》、《屈原》。而喜剧,一般以讽刺或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其主要内容。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刻划和表现人物的喜剧性格,以引起读者发出不同含义的笑,在笑声中获得美感。例如我国戏剧《七品芝麻官》。正剧是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不受古典主义创作束缚,能够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作者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在正剧中,读者也能体验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二)、发挥作文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作文实质上是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过程。把作文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地感受生活中美的形象,培养美感,利用创造性想象来创造美。而创造性想象是一种“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刘勰《文心雕龙》)的浮想联翩的境地。创造性想象力又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是高素质劳动者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作文教学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想象、创造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赞可夫指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有充分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例《时空穿梭之后》、《克隆技术的推广》、《公元3000年的人类生活》等,也可以让学生给课文故事续尾,或给开头编故事,或改写课文思想,更换叙述方法等等。通过办班报、校园文学报、黑板报等形式都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的灵感。我们还应注意的是,创造性想象源于生活,学生每一篇作文的内容(包括材料及思想观点)都不可能脱离他们生活和学习情境,都来自于他们知识经验、思想感情的积累。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生活,对生活有真切感受。福楼拜也指出,写好,同时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感受好,除了生动、具体的感知而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情感的积极的参与,真正在情感上有所触动,有所体验。这里所说的感受就是审美感受,它是以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地感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所得,有感而发。我们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曹雪芹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自己家族的兴衰不可能写出文学巨著《红楼梦》,吴敬梓没有亲身所历所闻,也不可能推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关心生活,去观察生活,做关心生活的有心人。(三)、增加教学内容,扩展学生审美范围语文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计划精心组织的,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可能囊括所有经典之作。那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以扩展学生审美范围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出处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例如教师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学生要了解鲁达怎样成为鲁智深、怎样被逼上梁山以及其性格发展的过程,对鲁智深这个审美对象有一个概括的感受,则就要通读《水浒传》,并且还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名著名篇介绍给学生,可以定时间在每周安排学生学习一首古诗,或介绍一部著作,这样一来,扩大了学生的审美范围,提高了文学修养,培养了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另一方面,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欣赏课,如配乐诗欣赏、诗画欣赏、名歌名曲欣赏、电影名片欣赏等等,既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欣赏课,又可开专题欣赏课。通过大量美的形象的集中表现,教授学生识别美的类型,提高审美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能力审美感受是以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力为前提基础的,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知,通常是对象的形体、色彩、线条引起主体视觉的反映,音响、节奏、旋律引起主体听觉的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使学生依靠视听两器官来感受客观世界的美,以获得审美愉悦,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凭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运用美的知识而感受美的素质,它是多种心理功能如感觉、想象、理解、情感协调活动的能力。表现为对美的形式和内容的感受。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情感、人生经历等,也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审美理解和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审美活动,让学生审美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得到培养、发展。(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主渠道1、要使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充分表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同样也存在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功能,那么,就需要课堂教学要有艺术性。首先,在教学语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说出了“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审美感受,则必须使学生受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情的语言的长期熏陶,才会逐步产生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老师的语言应有丰富的情感,学生是在老师情感的产生过程中得到审美情感的体验。如在教《最后一次演讲》中,教师就要以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闻一多先生作这次演讲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然后教师以满腔的激情诵读课文,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作者的感情,最后通过学生的默读、朗读、反复体会,则体验到一种崇高的美,心灵受到震憾、净化,使之情操变得高尚起来。其次,课堂教学应重视形体语言艺术。教师的仪态、表情、举止等形体语言能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审美感受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形体语言通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达到“此时无声胜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美好规范的外表、表情丰富得当、举止从容生动,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产生心的共鸣、情的交融,获得美的愉悦。再次,教师还应该注意在组织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在组织教学中,除了初始阶段着力于教学常规的建立并认真贯彻落实外,还要创设适宜、和谐的教学情境,掌握学生注意的规律,张驰有序,劳逸结合,注意各个环节的转承、衔接,承上启下,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进入“欲罢不能”的境地,产生“引人入胜”的良好效果。2、课堂讲授者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景中语文课堂教学丰富的审美内涵可以多方位地使学生在感知、思维、情感上、想象、认识等方面获得审美享受,这是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独自特色。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的表达则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它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文中图景,或边读边思考,或充当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获得审美情趣,例如对老舍的《茶馆》、摘自《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的教学,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比赛,要求学生结合语言文字的叙述,深刻地分析审美形象,想象当时之情景,设计情节,进入角色表演,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审美情感体验;也可以抓住文眼、诗眼挖掘意蕴,丰富审美情感。如对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眼“绿”的分析,引导学生想象、感受作者描绘的似静实动的动态之美,通过审美想象得到审美感受和情感愉悦。又如在讲授《琵琶行》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披文入情”,经历审美欣赏的情感过程,进入课文情境,体会课文真挚的情感,玩味着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概,这样进入作者的内心,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对那个社会的认识,就从中受到感染、熏陶,获得美的享受。3、朗诵教学使审美主体产生共鸣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凝练的、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化语言。它既可以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成功地反映现时生活,又能够以其形态和语言的变化直接表现人的感情,同时也表现文学家的感受。从美的欣赏来说,艺术语言能直接地唤起审美主体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审美主体荼得丰富深刻的审美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来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独具特色的教学形式。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是不能没有朗诵教学的。朗诵的过程,既是用声音准确表达课文意义的过程,又是反复体验文中感情从而准确表达课文感情的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第二个过程就是说语言为媒介进入作者的感情的。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可以强化对课文的审美情感的体验,受到课文情感的强烈感染。教师抓住课文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思想情感及意境风格给学生以审美感受,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美好心灵。朗诵教学中,教师优美动情的诵读可以给学生强烈而美好的听觉刺激,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活动,激发积极能动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朗诵时语音的高低快慢,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和恰当的韵律节奏,就能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如我们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时候,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外,还要学生反复的诵读,做到“口诵心惟”,用语感把诗的意义和情感艺术地表现了出来,除体会受到一般诗歌的音乐美之外,还要感受到作者对整个旧中国千万劳动妇女的讴歌,对她们的同情之情。这样才能得到思想的升华,受到审美教育。又如学生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朗读,能使他们在审美想象中感受到一种素雅朦胧之美,进而体会作者把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融入朦胧之美中,达到情与景的高度统一,这样将可视文字转化为可听艺术,使学生在音韵美、语言美的审美感受中进入艺术境界,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听说训练
4、听说训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审美情感中去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而开展活动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活动形式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得到思想感情的交流。它活泼生动,富有审美色彩,是一种较受欢迎的审美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开展辩论、演讲、报告等活动,使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特别是针对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辩论或演讲,更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获得审美愉悦。如专题演讲“我们到学校读书究境为什么”、“同学们,正确面对挫折”;专题辩论“中学生早恋利多还是弊多”、“中学生的仪表怎样规范才好”等多种接触到学生实际生活的听说训练,要求他们从多角度进行辩论,启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了审美意识,学生认识表达的独立自主性和情意性,听说形式的新鲜活泼和刺激性,得到老师同学肯定鼓励的成就感,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少的一个环节,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它本身可以弥补课文的不足,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和欣赏的水平。黑格尔说:“艺术作品中的感情事物本身就同时是一种理念性的东西,但是它又不象思想的那种理念性,因为它还作为外在事物而显现出来。”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情体验,其本身融有作者丰富的情感。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则就离不开再性想象,更不可能没有读者的情感活动。情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会使整个过程浸染着色彩,而且也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和推动力。学生课外阅读体裁各异的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应该使他们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达到“披文入情”,通过想象,充分利用头脑中所存储的表象,才有可能将语言所描绘的文学形象转化为具有直观性的心理想象,联系相关的生活因素,进行归纳、组合、想象,进入作品的情景这中,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欣赏到形象之美。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由作者之情到读者之情的移情能力,从而获得理解并体验到美感的结果。这个过程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功利关系”和“自由关系”发生共鸣,达到审美情感的体验,也难怪有些学生在读到《红楼梦》中林黛玉烧毁帕子、焚化诗稿、死时直声叫到“宝玉,宝玉,你好……”时,的确不知不觉也跟着流泪,这正是这种阅读欣赏中审美情感的体验。当然至于林黛玉是想说“好狠心”还是“好糊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将是学生对整个作品玩味的过程。而学生在读《西游记》时,看到唐僧、孙悟空等人功满成佛、载誉而归,内心就有审美愉悦感。这些审美欣赏活动,对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了。加拿大文学家鲁恒认为媒体是人的器官的延长,例如笔是手的延长,无线电收音机是耳朵的延长,摄像机是眼的延长,电视机是眼、耳的延长,计算机是脑的延长。现代科技新媒体声光色彩具备,功能不断更新,并且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和刺激多种感官并用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形成多媒体教学形式。教学中,我们使用多种媒体互相配合,扬长避短,能使学生观其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带灯按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全球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代写
- 2024年中国遮蔽式消声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高能效重型燃气轮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高压风机行业运营动态及投资效益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除雪设备行业销售动态与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缆绳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耐破度试验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粮食加工行业经营态势及盈利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建设银行员工劳动合同
- 浙江大学学生社团手册(08)
-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共98页)
- 医院医用气体管路的设计计算(2014)
- 人教版统编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编写简介
- SQE质量月报参考格式
- 初中物理实验室课程表
- CTQ-2型支线接触网故障智能切除装置概述
- 砂石料取样试验标准与规范
- 运营管理已完毕第七讲库存
- 罗马数字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