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习笔记_第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习笔记_第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习笔记_第3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习笔记_第4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1.化学研究对象:物质的变化

2.化学研究的意义:获得新物质、新材料和新能源。如

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取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品

等。

3.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4.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个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

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

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o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组成与结构i定A性质与变化决定A用途与制法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

区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

离子)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

别微观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形

变。

状发生了变化。

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

外观特征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

沉淀等现象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初

步判断一种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但是,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没

有明显的现象。

(1)“活动天地”

实验1点燃镁条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

反应化学方程式:2Mg+0z注2MgO(点燃镁条用生期钳夹持,下方放一张石棉网用于接生成

的白色物质氧化镁)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配试液。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无色。

原因:无色酚配试液遇碱性溶液要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实验3将几粒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ml稀硫酸。

现象: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用手接触试管发烫,反应放热。

反应化学方程式:Zn+H2s0,=ZnS04+H2T

实验4取3-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再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的释放

或吸收。

(3)常见的化学变化

Q所有需要加热的食物烹饪过程都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以及动植物尸体腐烂变质,都是它们在细

菌微生物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白炽灯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③爆炸即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物理爆炸:气球爆炸、汽车轮胎爆炸、锅炉爆炸;化学爆炸:火药爆炸、煤气爆炸

④所有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燃烧的反应物一般是可燃物与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一般

为相应元素的氧化物。甲烷燃烧:CH4+2O2型£。2+2压0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

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

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

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

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化学与环境污染与防治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

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

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常见的污染:

污染物原因治理办法

乱抛弃废旧塑料制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使用新

白色污染废旧塑料

品型可降解塑料

合理使用化肥,用无P洗衣粉代

水体富含N、P、滥用化肥、含P洗衣

水体富营养化替含P洗衣粉,生活污水处理后

K等营养物质粉的使用、生活污水

排放。

臭氧层空洞氟利昂含F冰箱使用用无氟冰箱替代含氟冰箱

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如氨气、太

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燃料燃烧

阳能等

煤碳燃烧、硫酸工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废气、

酸雨S02、N02

废气、汽车尾气汽车尾气处理后排放

第二节化学之旅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

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

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

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

时,有黄色的火焰,火焰周围的石蜡熔化,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后,复

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④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

⑤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证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操作: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ft—

现象: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碳化(变黑)R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U

原因:外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的最充分,燃烧最剧烈。

应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广、

3.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

(1)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操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A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蜡烛X焰上方置

结论: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u一只冷而干燥秘杯

(2)检验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操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

荡。(或,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白瓷片、玻璃片

放在火焰上方)白姿板

毕声,将瓶有澄清石灰水

M在火循上万里一

个内壁沾有澧清,|的白姿片、玻璃片

石灰水的烧杯U放在火焰上方

方法二方法三

现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上>水+二氧化碳

4.探究蜡烛燃烧时,要先气化,再燃烧。

操作:用生堪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

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尖嘴处点燃。

现象:可观察到由烛芯导出的气体能够燃烧。

结论:说明蜡烛直接燃烧的是气态石蜡。蜡烛燃烧时,要先气化,再燃烧。

5.证明石蜡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操作:用燃着的木条去点蜡烛熄灭时冒出的白烟。

现象:白烟能够燃烧,并引燃蜡烛。

结论:石蜡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四.二氧化碳和水的检验点、燃蜡烛刚

熄灭时白烟

1.二氧化碳的检验

药品:澄清石灰水

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方法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方法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白瓷片、

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该气体为(含有)二氧化碳;或有二氧化碳生成。

2.水的检验

(1)初步检验燃烧有水生成(见三-3-(1))

(2)水的检验

药品: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

原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吸收水份后变成五水硫酸铜蓝色晶体。

操作:将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的干燥管。

现象: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

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

注意事项。

1.试管

用途:主要用于少量的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的

反应,也用于对液体加热和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试管加拉液体加热固体

①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

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取对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药品不得超过试管容

积的1/3o

②夹持试管时,试管夹、铁架台铁甲,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中上部)。

③对试管加热前,要搽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④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

免液体飞溅伤人。

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⑥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2.烧杯

用途:常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药品

等。

使用注意事项:

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②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

③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

3.酒精灯

-

用途: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

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②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烙加

热,灯芯接不能触玻璃仪器。

③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

添加酒精。

④酒精灯要用等冒盖灭,不能用口吹灭。

⑤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

⑥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其中试管(玻璃)、蒸发皿(陶瓷),

燃烧匙(铁或铜)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⑦万一酒精在栗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量筒

___vX

用途:用于测量液体体积二二仰视读数二

使用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量筒测量的准确性,量筒除了测量液体的体积之外,不可用作其它任何用途。

②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所测液体体积要尽量接近于量筒的量程。

③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面上,事先要与凹液面相平

④“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

⑤需要测量的液体的体积属于测得值,不是实际值。

5.托盘天平和祛码

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量程为100g的天平,底码:50gl个、

20g2个、10g1个、5gl个;游码示数最大为5g,分度值为0.1g)

使用注意事项:用°

①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_

②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天平的—二三、

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的纸片,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

器皿中称量。

③取用祛码要用镶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

④正确称量为“左物右码”,即,称量物放在左盘,祛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即:m

*=m<hn*;错误操作时:若右物左码,则药品=祛码一游码

⑤称量药品质量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称某药品的质量:先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通过加减硅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

衡。(壮码由大到小依次添加)如果天平横梁不平衡,则通过加减法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衡梁恢复

平衡;

二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向右盘放忌码,调节好游码,再向左盘加药品至天平横梁平衡。

如果天平横梁不平衡,则通过加减药品使天平衡梁恢复平衡。

6.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4畀

使用注意事项:yJi(X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保持竖直,不能平放或倒放,防止液体试gN.Viffl

剂流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中捏扁胶头,再将胶头滴管深入到液面以下,松开胶头,吸取药液。将

胶头滴管深入液面以下后,不能挤压胶头,会将杂质带入到药品中,导致药品被污染。

③滴加药品时,试管竖直向上,胶头滴管位于试管口正上方『2cm处,逐滴滴加。滴管管口不能

伸入到受滴容器内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

④剩余药品挤入废液缸或指定容器内。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

试剂。

⑤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不能互相交换。滴瓶的胶头滴管中用剩的药品必须放回

原瓶。

7.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玻璃部件直接连接时,接触部位一般都一

要做磨砂处理)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

.储存密度比之气储存或度比空气

的反应。大的气体:正立小的气体:倒立

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气体时,储存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时,集气瓶要正立;储存气体密度比空气

小时,集气瓶要倒立。

8.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

用途: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使用注意事项: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9.细口瓶次,塞案倒放在桑西上洗气式苴

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使用注意事项:

①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如硝酸银溶液。

②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③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10.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1.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

长颈斗中逸出)

12.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

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3.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

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夹有试管时,手不能接触试管夹短柄。

14.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5.燃烧匙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可以直接加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热点)

1药剂的取用:

(1)药品使用“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

口去闻气味,要用扇闻法闻药品的味道。

(2)剩余药品处理: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试剂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

实验室,应交要放入指定的的容器内。

(3)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用镜子夹取

具体操作:先把试管横放,用镶子夹取,把块状固

体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略微倾斜,使块状固体药用银子取块状固体用纸梯取固体粉末

品沿试管内壁缓慢滑落到试管底部,最后把试管慢慢的

竖立起来。(一横二放三倾斜)

②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

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缓慢直立。

(4)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较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

倾倒

①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

取用较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

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

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药液沿试管内壁缓慢流下。

G用胶头滴管滴加(见胶头滴管的使用)

2.物质的加热

A.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生竭

注意点:①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

裂;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

③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④对试管内****

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

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o

⑥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溶液的配制

(1)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2)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

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四一十

配制过程: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稀释浓戚酸溶解氯化钠

①溶质是固体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溶质是液体或溶液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

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镒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末端紧

靠烧杯内壁

注意:

(1)向漏斗中添加液体,不能直接倾倒,要用玻璃棒引流。

(2)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否则会弄破滤纸。

(3)过滤中常见问题分析:

过滤速度太慢:①过滤前没有先进行明研沉降,液体里不溶物太多,堵塞了滤纸。②滤纸没

有紧贴漏斗内壁。

滤液浑浊:①操作不慎导致滤纸破损。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烧杯没有清洗干净

5.蒸发与结晶

(1)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7k

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③使用蒸发皿应用用烟钳夹持,后放J萼、」

在石棉网上。

(2)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

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膨响较大的,则用降温结晶法。

6.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1

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Hb

8.玻璃仪器的洗涤一JAIS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

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酸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搽尽,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

液。

(3)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搽尽,不慎洒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溶液。

10.气体的制取、收集

A.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加热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注意事项:①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酒精灯内酒精,不得少A

于酒精灯容积的1/3,多于酒精灯容积的2/3,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③铁架台瀛

铁夹由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④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⑤1

加热前要擦干试管外壁的水珠,且要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⑥试管口要略微向A

下倾斜。⑦如果是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防止粉尘随<=

氧气进入导管,导致水槽里的水因溶有高镒酸钾而变红。®

b.固液不加热装置:反应物至少有一种是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该装置的一些替代装置:

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B.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

适用于难或不易溶于水且与不与水反应的气

体。

有毒气体(CO)、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心)、

要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反应的气体(NO)只能用排水法。

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HC1都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空气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瓶底

C.多用途装置

①用作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先装满水,气体由短管(c)导入,水由长管

(b)排出。多用途装置洗气装L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长管(b)导入,空气由短管(c)排出。

③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短管(c)导入,空气由长管(b)排出。

④用作洗气装置

11.气体的验满:用排空气法收集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碳)需要验满。

02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鉴别。2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申入到集气瓶内。

CO?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鉴别CO?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用澄清石灰

水中。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单元运动的水分子

一.微粒观点

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3.微粒之间有间隔

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注意: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它们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看不见。灰尘满

天,就不能说微粒在不断运动,原因是灰尘肉眼看得见,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微粒。

2.微粒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如热胀冷缩;压强越大分子

间的间隔越小,如:空气加压压缩,体积减小。

4.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特点

在固态的水中,水分在液态水中,水在气态的水中,水分

分子间隔较小,

子间隔较大,可以完

子紧密有序S步!J,R可以在液体内部

能在固定位置振动自由运动全自由移动0

5.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

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

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

态变为固态)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知识解读】纯净物混合物

1.从微观角度把握概念:纯净物里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

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

①自然界中的物质、食品饮料、溶液、合金都是混合物;纯净物一般都是按化学名称命名,即

根据名称可知道其组成。

②纯净的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③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只有说“水”“纯净水”“蒸储水”时才是纯净物。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吸附(除去悬浮在水中颗粒较小的杂质)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1.水的净化方法<蒸储(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惚水)

加入液氯(消毒杀菌。属于化学变化)

加入活性炭(吸附作用,可以除去异味和色素)

2.自然界的水不是纯净煮沸:含有砌徽璃摘蟒画蝌及细菌微生物。

3.探究水的净化

现象:有固体残留物。

r蒸发一►说明过滤后的水不是纯净的水

明矶沉降;、|二盛含有可溶性杂质.

自然界的水-------------U必,澄清透明

除去水中校大除去水难蒸你一►蒸情水。(纯净的水)

颗粒的难溶性溶性团体

杂质杂质活性炭液软.生活用水

吸附异味消毒杀菌

和色素

1.常用药品:①明矶:加速水中的悬浮杂质的沉降;②细沙:过滤;③活性炭:吸附水中细小的

杂质。④液氯、漂白粉:消毒杀菌

2.沉降包括静置沉降和明矶沉降。

3.吸附、沉降、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使浑浊的水变清澈,但是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杂

质;要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要用蒸储法。

4.蒸储与蒸发的区别:蒸储和蒸发都是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见方法。蒸发是加热煮沸将水蒸干,

目的是得到可溶性固体(即溶质);蒸储是加热煮沸并把水蒸汽冷凝,目的是得到蒸储水。

5-.饮用水: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自来水

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是健康水。但是,自来水要煮沸才能饮用。

四.有关实验

1.证明过滤后的水不是纯净的水,里面还溶有可溶性杂质。

操作:用胶头滴管取1滴过滤后的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水分

消失。

现象:玻璃片上有固体残留物出现。

2.初步证明蒸储水是纯净水:

操作:用胶头滴管取1滴蒸储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L-J

热,至水分消失。产:睛

现象:玻璃片上没有固体残留物出现。

3.自制净水装置:窜二

纱布:将各层物质隔开;小卵石:吸附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细砂、棉花:过

滤;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五.硬水和软水:

硬水:只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只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知识解读】

1.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净衣服;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

不仅浪费燃料,严重的还可以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2.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取样,分别滴入肥皂水。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硬水;泡沫丰

富且没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加热煮沸,蒸储、离子交换法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一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

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

2.

3.气体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

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

2H2。通电2H21+O21

②水赢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知识解读】计A

7分解

1.反应的微观过程:—>CD

Q一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原子都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原子的种类、

数目、质量都不变。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3.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一争养父亲;“氢二氧一”(亲二养一)-V氢气:V==2:1。描

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

4.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

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

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5.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的化学能。

水的合成一氢气燃烧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2点燃2H2。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知识解读】

1.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易燃,与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

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如果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如果只有“噗”的很轻微的响声,则氢气纯净,可以点燃。

2.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②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③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

三.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合一)即:

A+B+C=D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一分多)即:

A=B+C+D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质子(+)

中子(不带电)

基本微粒

物理变化化学支化原子核反应:物理变化

二.关于原子的结构

1.带电情况

(1)原子、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

(2)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

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3)在原子中,为了保证原子不显电性,于是有: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公式与中子数无关)

2.原子结构特点:

(1)原子核: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氢原子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同种元素外101

的原子中子数可能不同。乐111

氤121

(2)核外电子运动情况:

①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②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2,8,8;由内到外依秩填充,第一层电子填充满后才填

充第二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4)稳定结构

①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即全充满,原子很难得失电

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

子数为2)

②原子都有通过电子的得失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易得

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没有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如果最

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原子中质量关系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所以密度非常大

④一个质子的质量N一个中子的质量

⑤相对原子质量

27

1.相对原子质量: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约1.66xl0-kg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单位:

无、或为1)

2.表达式其它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Ar)

碳-12原子的质量xl/12

七质子数+中子数

三.离子(重点)

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八米诙工/阳盅子——带正电

02.分类:离子[阴离子—带负电

3.离子的形成如图

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NaCI

r电量=得失电子数目氮原子-Cl、钠原子-Na

(1)离子带电判断:

通过得失电子结合成NaQ

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电性<[失电子

得电子

②根据化合价:离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与相应的元素化合价一致。即:Mg的化合价为+2价,

则一个镁离子就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离子符号的书写:

①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依次标出离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注意:电量在前,电性符号

在后。

6=>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

□=O表示两个镁离子

②离子所带电量为1时,1要省略不

写。阳离子:Na\Mg2\Al3\NHZ;阴离子:Cl\SO产等。

(3)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

■失电子得电子■

阳离子原阴离子

得电干■失也子

四.元素周期表简介(热点)

1.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8递增);

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电子层数递增)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占一格,其内容如图所示:

原子序数千叶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氢,元素名称

1.008—|-+R对原子质量

元素周期表每一格的内容

第四节元素

一.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及其含义

元素符号书写时应注意: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元素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H—表示氢元素,Fe—表示铁元素

②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Fe一表示一个铁原子

③如果该元素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Fe—表示

单质铁,但是H就不能表示羲气,因为氢气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的。

【知识解读】

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多种,它们的质子数都相同,不同的是中子数。

如碳元素原子有两种C-12和C-14,它们质子数都是6,但是C-12有6个中子而C-14有8个中子。

2.元素即指该元素呈电中性的原子,也包括由该元素原子所形成的离子。注意:大骨汤可补钙、

铁锅做饭可补铁。这里“钙”、“铁”是指元素。

3.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分子和原子团,NHs与钠原子

Na它们都是10个质子。

4.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

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分子、原

子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说构成。注意常见说法:

(物质)是由组成。(填“元素”。例: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物质)是由构成。(填“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5.元素分类:

r金属兀素元素名称有“车”旁组成的单质是金属单质

(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少于四个,易失(汞-Hg除外)

电子)'元素名称有“石”旁组成的单质是固态非金属单质

一J非金属元素«元素名称有“气"头组成的单质是气态非金属单质

兀素〈(原子的最外层电

.元素名称有“y”旁组成的单质是液态非金属单质

子数大于四个,易得

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名称有“气”头组成的单质是稀有气体

(原子达到了稳定

V结构难以发生电子

得失)

6.元素的存在:

地壳中的元素:0、Si、Al、Fe、Ca;

海水中:0、H、Cl、Na、Mg;

人体中: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