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作业规程新_第1页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作业规程新_第2页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作业规程新_第3页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作业规程新_第4页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作业规程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编制:李金友审核:付英波同意:谭泽山东盛原服装9月20日公布9月20日实施目录1、高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32、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53、司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64、反应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85、压缩、罐区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06、化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17、电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38、维修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49、电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5高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作业。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累计时间和8h比率。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烧量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二、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整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看成业场所气温超出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快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品。2、对病情较重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依据不一样病情,分别作以下处理: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快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快速送医院进行抢救。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2、生产现场必需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常常性进行检验。4、按时巡回检验所属设备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觉问题立即找专业人员修理。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6、缩短一次性连续接触高温时间,连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实施国家相关标准要求。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8、采取通风降温方法,打开门窗通风,必需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9、依据生产工艺步骤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方法,安装空调或风扇。10、按要求按时参与职业危害岗位健康体检。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对职员健康和工作有妨碍声音。2、噪声作业:职员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作业。二、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大家工作、学习、休息。长久接触强噪声会引发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2、对生产现场常常性进行检验,立即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3、按时巡回检验所属设备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觉问题立即找专业人员修理。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常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5、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6、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7、噪声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超出卫生标按时,应采取隔声、消声方法,或缩短每个工作班接触噪声时间。8、采取噪声控制方法后,其作业场所噪声强度仍超出要求卫生标按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员并不常常停留噪声作业场所,应依据不一样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隔声室,室内必需有足够吸声衬面,以降低混响声。9、按要求按时参与职业危害岗位健康体检。司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术语锅炉烟气当中含有:CO、SO2、H2S、多环芳烃、粉尘(煤尘和焦尘)等危害原因二、危害程度:1、一氧化碳(CO):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发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关键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连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清醒、通常无显著并发症。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状态,往往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2、二氧化硫(SO2):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发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发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久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和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3、硫化氢(H2S):(1)、接触较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共济失调,可发生轻度意识障碍。常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为显蓍,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等;可忽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验可见部分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肺水肿。(3)、急性中毒时多在事故现场发生昏迷,其程度因接触硫化氢浓度和时间而异,偶可伴有或无呼吸衰竭。4、多环芳烃(PAHs):多环芳烃种类很多,其致癌活性各有差异.苯并[α]芘是一个较强致癌物,关键造成上皮组织产生肿瘤,苯并[α]芘除诱导胃癌和皮肤癌外,还可引发食管癌,上呼吸道癌和白血病,并可经过母体使胎儿致畸。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2、生产现场和操作室内必需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常常性进行检验,立即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4、按时巡回检验所属设备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觉问题立即找专业人员修理。5、掌握基础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方法,佩戴好防尘口罩,会使用防毒面具或是空气呼吸器。6、严格实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四不伤害。7、工作时尽可能站在上风侧,降低吸入有毒有害气体机率。8、按要求按时参与职业危害岗位健康体检。反应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术语1、氢氧化钠: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因另一名称causticsoda而在香港称为哥士,常温下是一个白色晶体,含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个极常见碱,是化学试验室必备药品之一。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对其必需密封保留,且要用橡胶瓶塞。它溶液能够用作洗涤液。2、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HCl)水溶液,是一元酸。盐酸是一个强酸,浓盐酸含有极强挥发性,所以盛有浓盐酸容器打开后能在上方看见酸雾,那是氯化氢挥发后和空气中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盐酸是一个常见化学品,在通常情况下,浓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分数在38%左右。同时,胃酸关键成份也是盐酸。二、危害程度:氢氧化钠、盐酸物质能够烧伤皮肤及眼部,造成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部灼伤。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严格根据防腐操作规程作业,不违章作业。2、有呼吸道疾病及其它职业禁忌症患者严禁上岗作业。3、在进行防腐作业时,人员必需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具,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作业现场要确保通风良好;在狭窄空间和容器内作业还要戴防毒面罩,且有强制通风设施,并设现场监护人一直在场监护作业。4、在作业之前要和现场操作人员有效交流,开具作业票证,经操作现场管理人员条件认可后方开始作业,严禁对设备管线锈蚀情况进行随意敲打检验,以防管线穿孔介质喷泄。5、在酸碱场所作业要戴防护眼镜,劳保服装穿戴要做到“四紧”及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裤口紧;严禁徒手摸擦设备管线,严禁靠座在设备及管线上;作业间歇期间人员要待在安全地方,作业完成经过验收后要立即撤离现场。6、在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泄漏场所作业要戴有防毒面罩,一旦吸入有毒气体要立即撤离至空气新鲜处,视情况给吸氧、就医;有酸碱物质灼伤时要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7、高温天气高温时段不露天作业,必需露天作业时要人员轮番操作,并做好防晒及防暑降温方法,尽可能进行早晚错时作业。8、定时保养和试用班组和个人职业人卫生防护用具。9、平时加强职业卫生法规、制度和常识学习和了解。10、日常注意个人卫生,而且定时进行体检。压缩、罐区有毒有害气体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员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订本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需根据不一样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具。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通风设施进行检验,确定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出正常范围(0.3mg/m3),要立即汇报本单位相关领导,立即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处理故障,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4、严格根据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5、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员,一经发觉将严厉处理。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需在无污染源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各类劳保用具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输给其它人员。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污染物进行根本清理,并立即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9、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方法有效预防职业病。化验室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毒物)第一条编制依据为保障职员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健康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操作规程。第二条名词解释我企业化验室对原料、产品化验时,取样桶清洗、水质化验等过程产生有毒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成份以氯、氯丙烯、丙烯为主,这些有毒气体对化验室操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部有危害。第三条适用范围1、在生产中凡包含化验室操作岗位职员必需严格实施本规程。2、本规程适适用于化验岗位。第四条岗位职业健康防范方法1、职员上岗前要到专业职业健康检验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定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2、在岗职员要定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员健康档案,向职员通知体检结果。假如查出职员不适合在本岗位工作,必需立即调换对应岗位。3、全部上岗人员进入化验室必需穿戴劳保防护用具,使用原油、溶剂油或其它毒性化学物质操作时,要佩戴耐酸碱橡胶手套、防毒面具等对应防护器具。4、化验室操作人员手、脸、皮肤有破裂时,不应进行有毒物质操作。5、操作人职员作前必需打开通风设施,保持化验室内通风,正确利用通风橱,通风橱风量及风速严格控制在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实施。6、操作人员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2小时到安全区域休息15-20分钟。7、使用或接触高毒物化验室要悬挂高毒物通知卡,告诉职员高毒物危害、防护方法和应急处理方法。8、每三个月组织一次职业健康方面培训教育,使职员了解日常接触化学品理化性质、危害和防护方法等。9、工作完成后,班组长将一天工作职业健康情况填入交接本上。第五条岗位职业健康应急方法1、发觉人员中毒时,应立即向单位值班干部汇报和当地120医务抢救中心报警,报警和汇报内容包含事故地点、受伤原因、受伤位置、出血情况、伤者有没有意识等。2、施救者应做好个体防护,佩带适宜防护用具,立即关停运行设备,然后将中毒者移至安全地点,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通畅。3、皮肤接触强腐蚀性和易经皮肤吸收引发中毒物质时,要快速脱去污染衣物,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根本清洗,清洗时应注意头发、手足、指甲及皮肤皱褶处,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4、眼睛受污染时,用大量清水根本冲洗。对有刺激和腐蚀性物质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冲洗时应将眼睑提起,注意将结膜囊内化学物质全部冲出,要边冲洗边转动眼球。5、口服中毒患者应首先催吐。在催吐前给饮水500~600ml(空胃不易引吐),然后用手指或钝物刺激舌根部和咽后壁,即可引发呕吐。催吐要反复数次,直到呕吐物纯为饮入清水为止。如食入为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则不能催吐,应饮牛奶或蛋清,以保护胃黏膜。食入石油产品亦不能催吐。6、严重受伤患者快速送往就近医疗部门做深入检验和诊疗。在护送途中,应亲密观察呼吸、心跳、脉搏等生命体征;一些抢救方法,如输氧、人工心肺复苏等亦不能中止。电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通知:1)、电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振动职业危害;2)、粉尘是指在锅炉运行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固体微粒。长久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发呼吸系统多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3)、噪声有害于人心血管系统进而影响人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其中首当其冲是强噪声对听觉系统损伤,会引发噪声耳聋。2、职业健康防护1)、电工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必需根据要求配带合格劳动防护用具(安全帽、防尘口罩、防噪耳塞、绝缘手套和胶鞋),不得随意取下不用。2)、在作业过程中要珍惜劳动防护用具、要按要求要求立即更换防护用具,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防护用具。3)、做好电气设备安装,检修、维护工作,确保安全供电。4)、根据完成标准和电气规程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5)、严格实施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和停送电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维修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通知:1)、机电维修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振动职业危害;2)、粉尘是指在锅炉运行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固体微粒。长久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发呼吸系统多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3)、噪声有害于人心血管系统进而影响人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其中首当其冲是强噪声对听觉系统损伤,会引发噪声耳聋。4)、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均可生产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方法,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职业性危害原因是局部振动。人体长久暴露在强振动之下,会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和听觉等方面发生病症。2、职业健康防护1)、机电维修工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必需根据要求配带合格劳动防护用具(安全帽、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振手套),不得随意取下不用。2)、在作业过程中要珍惜劳动防护用具、要按要求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