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素材_第1页
高考地理真题素材_第2页
高考地理真题素材_第3页
高考地理真题素材_第4页
高考地理真题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真题素材!土家第一村

1957年3月,土家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双凤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如今,以双凤村为代表的土家族文化,火出了“圈”。央视曾在此分别拍摄了土家过赶年习俗的电视专题片《土家年夜饭》和反映土家族独特节日文化的《土家族舍巴日》;村里有摆手堂,可常年表演摆手舞、毛古斯、梯玛、过赶年、哭嫁、打溜子、唱土家族山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村里有4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对应题目:2024年新课标卷地理第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苏州工业园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古城以东,东边昆山市相邻,西边姑苏区相邻,南边吴中区相邻,北边与阳澄湖相邻。苏州与上海两城之间铁路、公路、地铁全面贯通,正加速同城化。延伸阅读:苏州工业园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对应题目:2024年新课标卷地理第4~5题:以工业园区规划的各功能分区容积率差异为背景,通过文字信息与示意图的呈现,考查学生迁移所学内容,运用新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对应题目:2024年新课标卷地理第1~3题:以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为案例,聚焦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布局规划,重点考查学生对功能分区与布局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喀斯特最高树

素材来源:《科学通报》2024年第69卷论文《中国喀斯特区最高树原生境森林群落的林层结构及物种组成》延伸阅读:全国新课标卷“喀斯特最高树”相关论文

对应题目:2024年新课标卷地理第6~8题:以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传统上被认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为何能发育出雨林”“被普遍认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的喀斯特地区为何能长出参天大树”,实现对喀斯特地区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地理系统的综合考查。

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

素材来源:《地球科学》2021年第51卷论文《泥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延伸阅读:《全国新课标卷“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相关论文》

对应题目:2024年新课标卷地理第37题:将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凝练成五个典型的地理问题,将自然地理主要内容融入一个情境,涵盖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地理要素,深化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试题情境和任务高度统一,科学问题和分层设问有机结合,既保证了考查的深度,又适度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冰川老鼠

素材来源:《考察报告》论文《阿扎冰川上的“冰老鼠”》对应题目:2024年全国甲卷地理第6~8题:以阿拉斯加某冰川上生长的“冰川老鼠”为案例,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岩屑、矿物和矿物质的关系以及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差异,调用物质循环、温室效应等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苔藓球在极端严寒和营养贫乏的冰面上生存并营造出独立生态系统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产业

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PajaToquilla)已被确立为厄瓜多尔的标志性手工艺品。由于其独特的工艺,2012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原材料是生长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的一种独特棕榈树纤维,由当地的农民手工编织而成,其技术也是代代流传下来的。

位于南美洲的“赤道之国”厄瓜多尔地处安第斯山脉,赤道线横贯其国土,气候炎热多雨,生长着大量的棕桐科植物,是一个充满奇花异草的国家。在它的热带密林中,盛产一种环花草科、状如棕榈的植物,笔直的长梗顶端长着宽大的扇形叶子,叶子的纤维韧性很强且质地精细。这种名为“多基利亚”(或译托奎拉,toquila)植物的叶子有一种细长的纤维,且富有韧性,是编织草帽的优良材料。

多基利亚主要在厄瓜多尔生长(它也可以用在秘鲁和哥伦比亚的几个非常小的区域中找到)。独特的秸秆特性使其重量轻,容易编织,也造就了巴拿马草帽流行和受欢迎的重要原因——透气性。人们试过用很多其他材质以便使某些机器可制造出多基利亚秸秆的替代品,可以生产出巴拿马草帽较便宜的仿制品,但没有一个能有真正的巴拿马草帽的透气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稻草,使得巴拿马草帽的编织和生产95%以上发生在厄瓜多尔。对应题目:2024年全国甲卷地理第36题:以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产业的形成、发展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客观地认知与评价区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洞庭湖演变

素材来源:《热带地貌》论文《洞庭湖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延伸阅读:《全国甲卷“洞庭湖演变”相关论文》

对应题目:2024年全国甲卷地理第37题:以洞庭湖历史时期的形成和演化为素材,探究自然地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

以水定绿:西北地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以水定绿”中的“水”是指应优先利用的降水及其径流、中水、采用适宜保水措施和灌溉技术间接增加的有效供水,以及额外适量补给的地表水和市政供水;“绿”是指不同区域背景下的最适宜城市植被类型、城市绿地规模及植物种植种类。人工小绿洲营造模式延伸阅读:科学绿化|以水定绿:西北地区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对应题目:2024年全国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