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冲刺语文试题(一)(含答案)
2024年吉林省中考冲刺语文试题(一)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1.平平仄仄暗藏情,字字句句不离心。无论是《关雎》中的“,君子好逑”,还是《蒹葭》中的“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还是《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无不是将内心的热切情感赋予笔墨之中。陶渊明写《桃花源记》,以“,并怡然自乐”描绘心中的理想社会;孟浩然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坐观垂钓者,"写仕途之艰难;王勃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同是宦游人。,”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意,体现人生的旷达态度。
【答案】窈窕淑女;白露为霜;悠悠我心;黄发垂髫;徒有羡鱼情;与君离别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注意易写错的字:窈、窕、髫、羡、涯。
故答案为:窈窕淑女;白露为霜;悠悠我心;黄发垂髫;徒有羡鱼情;与君离别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古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是按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2分)
(2)选段中运用了、、等说明方法。(3分)
(3)“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大自然的语言;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逻辑顺序;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1)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中心句和把握说明顺序。提取文章中心句要先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明确说明内容,然后找到对文章有总起、总括或总结作用的句子作为中心句。把握说明顺序即梳理文章的结构,先通读全文、理解段落大意,再进行段落分层,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摹状貌、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等。
(3)本题考查分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先定位有关句段,找到例子,再结合前后文分析对应的说明对象及特征。
【点评】(1)选段先提出话题“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来总括全文。紧接着展开具体的原因分析,然后举例予以说明。所以,全文是总分式结构,首句即选段的中心句,整体采用了概括到具体的逻辑说明顺序。
(2)结合选段具体内容判断相应的说明方法。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这句话整体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约一度”属于列数字,“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属于作比较。所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举了两个例子。分别是“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和“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通过列举不同地方连翘和榆叶梅盛开、苹果开花的时间差的例子,来解释说明前文“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这个现象。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6题。(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本文是虚构的作品,但读起来却给人一种真实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从桃花源中太平盛世情景的角度简要分析。(2分)
6.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2分)
【链接材料】
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答案】3.介词,向、对;交错相通
4.问(别人)现在是什么时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5.①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有迹可循:先“缘溪行”,“忽逢桃花林”,然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口很小,洞口隐约,符合桃花源隐蔽的情景。②桃花源虽然美好,但图景真实可信:土地、屋舍、村庄,鸡犬等都是乡村可见之物,村民待客之道和迁来的原因都真实。
6.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的生活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探究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原因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
【附参考译文】
【甲】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链接材料】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江淮之间,百姓耕田种地和穿衣吃饭,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点评】3.①句意: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为:对,向。
②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交通:交错相通。
故答案为:介词,向、对;交错相通
4.关键词:乃:竟然。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故答案为:问(别人)现在是什么时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5.“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渔人入山后看到的图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写桃花源中的人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写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这些叙述和描写都让人感觉到是真实的。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①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有迹可循:先“缘溪行”,“忽逢桃花林”,然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口很小,洞口隐约,符合桃花源隐蔽的情景。②桃花源虽然美好,但图景真实可信:土地、屋舍、村庄,鸡犬等都是乡村可见之物,村民待客之道和迁来的原因都真实。
6.根据《桃花源记》第三段“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根据链接材料“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可知,滁人的生活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故答案为: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的生活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7分)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教然后知困困:困倦
B.选贤与能与:同“举”
C.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D.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有嘉肴》用“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B.《虽有嘉肴》引用“学学半"佐证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观点。
C.《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大道之行也》中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中的核心是“讲信修睦"。
10.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答案】7.A8.C9.D10.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大道之行也;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虽有嘉肴
【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
9.本题考查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抓住文本的重要词句、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味分析;最后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附参考译文】
《虽有嘉肴》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点评】7.A教然后知困: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困:困惑。
故答案为:A
8.句意: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根据句意可知划线句的断句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故答案为:C
9.ABC正确。D《大道之行也》中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中的核心是“天下为公”。
故答案为:D
10.关键词:乱贼,作乱害人。作,兴起。故:所以,因此。闭,把门闩插上。
故答案为: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4分)
米黥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制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1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3分)
1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3分)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1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3分)
1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甲】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
【乙】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鲁迅《社戏》)
【答案】11.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表明文章行文线索。
12.母亲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母亲包粽子、煮粽子;跟父亲去割艾草,爷爷用艾草拧成草绳点燃以驱蚊。
13.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活泼地写出了米粽在沸腾的锅里翻动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喜爱与热切期盼之情。
14.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
15.【甲】文作者借眼前的米粽表达了对既往的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乙】文作者借罗汉豆表达了对童年有趣生活和天真淳朴的小伙伴的怀念之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社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拟人;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1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13.本题考查赏析画线句,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1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甲】【乙】两段文字,理解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点评】11.本文围绕米粽回忆了家乡包粽时母亲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母亲包粽子、煮粽子;跟父亲去割艾草,爷爷用艾草拧成草绳点燃以驱蚊等事件,即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本文的线索。
故答案为: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表明文章行文线索。
12.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
③接着是包粽子。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故答案为:母亲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母亲包粽子、煮粽子;跟父亲去割艾草,爷爷用艾草拧成草绳点燃以驱蚊。
13.粽子唱歌,拟人,赋予粽子人的情态,写出了粽子煮熟了在锅里沸腾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和渴望吃粽子的急切。
故答案为: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活泼地写出了米粽在沸腾的锅里翻动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喜爱与热切期盼之情。
14.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特点即可。
②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勤劳。
②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心灵手巧,手艺高超。
②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积极乐观。
故答案为: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
15.【甲】看到粽子想起往年的端午节情形,想起往年妈妈给我包的粽子,是对既往的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
【乙】写字机记忆里最好吃的罗汉豆是那晚和小伙伴们一起吃的罗汉豆,表达了对当时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怀念,和对小伙伴们的怀念。
故答案为:【甲】文作者借眼前的米粽表达了对既往的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乙】文作者借罗汉豆表达了对童年有趣生活和天真淳朴的小伙伴的怀念之情。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
“翻开动漫书要关上”这话的第一层含义,即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反对俗文化,但特别强调要读经典,什么才叫经典呢?圣洁的、美感的、雅致的、庄重的、忧郁的、悲悯的东西,便是经典。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便是经典。经典常常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走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也就是说,它们穿越过也正穿越着时间和空间。当然,语文教材的文章是经典,教育部规定的30部中学生必读书是经典。阅读经典,是为了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阅读经典,是为了鼓舞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那么,什么又不叫经典呢?卡通书和动漫书大约不叫经典。当红影视明星写的书不是经典。正吵得火爆的书难成经典。而据说一读就可变得聪明成为天才考到高分,这样的书肯定不是经典。同学们却偏爱读这些书,也不能全怪同学们,社会是这么浮躁和功利。文化也要快餐,道德也要速成,这是急功近利的毛病,是脚痛医脚的错误。思想贫乏、情感苍白,几乎是人文上的不治之症,是癌症;词不达意、语言干瘪,终将成为同学们发展道路上跨不过的铁门槛!
所以,要读经典,要宁静而从容的阅读,要沉醉而投入的阅读。“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第二层含义就是,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媒体的多元和出版业的发达,有时也是坏事。我们的眼球和脑半球常常被换来换去的频道控制了,或者,是网站,是卡通动漫书,是时尚的花花绿绿的书。我们消遣,感到快捷和轻松,却也感到乏味和无聊,轻浮和浅薄。所以,打开电视还要记得关上,开机上网还要记得关上,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于是,读书就有了时间和空间,有了心境和氛围。我常常怀想一些境界,像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说的,“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像冰心女士在《寄小读者》中说的,“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在晚餐后用功"。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诗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哲学经济诗文,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取之,取而读之”。我自己也常常庆幸,自己少年时双手不是操作遥控和鼠标,而是翻开发黄或洁白的书页,行走在唐诗深处,融化在宋词里边,曾在《三国演义》里金戈铁马,曾在《红楼梦》中陨泪伤怀。
以上,我谈的是要读经典和宁静读书的问题。
同学们,人间的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阅读经典,宁静读书,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
16.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17.在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名人的话来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画线句“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的理解。(3分)
19.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答案】16.标题在文中有两种含义:①读书要有选择;②确保读书要有充裕的时间和安宁的心境。
17.道理论证。论证了“读书要有充裕的时间和安宁的心境"。
18.我们不负读书:指我们要阅读经典,宁静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指读书会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19.首先摆出“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的第一层含义:读书要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接着摆出“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的第二层含义: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最后归纳并重申作者的观点:阅读经典,宁静读书。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论证过程;道理论证;议论文阅读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1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是为了证明论点。
18.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19.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先提出了怎样的论点(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接着列举谁干什么的事例或引用了谁说的话,采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哪个离它最近的分论点,最后得出怎样的结论。注意:论证过程中要注意的内容(“四不丢”:论证方法不能丢;例子不能丢;论证角度不能丢;观点不能丢;连接词:首先、其次、接着、最后)
【点评】16.第一段:“翻开动漫书要关上"这话的第一层含义,即读书要有选择。
第三段:“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第二层含义就是,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
故答案为:标题在文中有两种含义:①读书要有选择;②确保读书要有充裕的时间和安宁的心境。
17.用了三个名人的话,就是道理论证,为了证明论点:读书要有充裕的时间和安宁的心境。
故答案为:道理论证。论证了“读书要有充裕的时间和安宁的心境"。
18.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即可。
第五段:同学们,人间的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阅读经典,宁静读书,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
故答案为:我们不负读书:指我们要阅读经典,宁静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指读书会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19.第一段指出“翻开动漫书要关上”这话的第一层含义,即读书要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典和非经典对人的影响。之后指出“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第二层含义就是,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用了三个名人的话的道理论证,用关电视、关手机、关卡通动漫书的事实论证。最后总结强调读经典和宁静读书的观点。
故答案为:首先摆出“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的第一层含义:读书要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接着摆出“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的第二层含义: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最后归纳并重申作者的观点:阅读经典,宁静读书。
(三)名著阅读(5分)
20.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刺刀刮着石头哧哧地响着。彼得留拉匪兵没有防备这个突然的攻击,马上吓呆了,可是立刻就拼命往回夺枪。
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枪啪的一声响了。子弹打中石头,跳到沟里去了。
A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夺回自己的枪。他扳着枪转了个半圈,扭绞着那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保尔摔在地上。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抢夺回来。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起倒下去。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尔放开手里的枪。A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抡起他那只铁拳朝那押送兵的脸上打去。一秒钟后,脸上挨了两下铅块一般沉重的拳击的押送兵,已经放开了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条笨重的袋子似的,滚到壕沟里去了。也是这双强有力的手把保尔从地上扶起来。
(1)这段文字出自名著《》,选文中的“A”是(人名)(1分)
(2)文段中对保尔的形象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从中可以看出保尔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3)你还知道与保尔有关的哪些情节可以表现他钢铁般的意志。请写一个。(2分)
【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
(2)动作描写;机智勇敢
(3)示例:保尔因每天下河打捞木材患上风湿病,但他一出院就立刻返回工作岗位,无法站立就趴在工作台上坚持工作。
【知识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动作描写;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1)根据选段中的主要人物“保尔"可判断出该选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由“A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A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抡起他那只铁拳朝那押送兵的脸上打去......也是这双强有力的手把保尔从地上扶起来"可知,选段中帮助保尔的A指的是朱赫来。
故答案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
(2)第1段: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
第2段: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
第3段: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起倒下去。
通过“扑过去”“抓住"往地下一按”“压住"紧握住”“倒在"拖着”这些动词可知,这段话是对保尔的动作描写,通过保尔面对押送兵时动作的干脆利索、反应的迅速,表现了保尔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机智勇敢。
(3)原著中体现保尔钢铁般意志的情节有很多,比如:保尔因每天下河打捞木材患上风湿病,但他一出院就立刻返回工作岗位,无法站立就趴在工作台上坚持工作;又如:筑路时,带领“潘克拉托夫"小分队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疯狂地工作;再如:失去工作能力、被党发给残疾证后,顽强地战胜了自杀的念头;还如: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病榻上写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故答案为:示例:保尔因每天下河打捞木材患上风湿病,但他一出院就立刻返回工作岗位,无法站立就趴在工作台上坚持工作。
【点评】(1)本题考查作品名称及主要人物。通过选段中的主要人物来判断作品名称,通过选段文字描述的情节,判断出该情节涉及的主要人物。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找到文段中对保尔的描写部分,抓住关键词来分析文段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然后根据描写,联系句子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可。
(3)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原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很多体现保尔钢铁般意志的情节,任选其一,语言简洁,概括得当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1.(1)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一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锈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乙]句号B.[甲]句号[乙]分号
C.[甲]暂号[乙]句号D.[甲]冒号[乙]分号
(2)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见右图)。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4分)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滔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锋,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
[甲]丝綢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答案】(1)A
(2)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
(3)[丙]
【知识点】句号;分号;冒号;见解表述;语言连贯
【解析】(1)“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句是中心句,总写,后面句子是分写,最后一句话是总结。所以【甲】处是句号,【乙】处也是句号。
故选:A。
(2)从所给的文字材料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且“殊方共享"中的“殊方”是“他乡、异域"的意思。因此“殊方共享”即世界各国共享人类文明。
(3)给出文段都是在分说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的精美文物,判断选项主语应是“精美文物";同时,该语句处于段末,段末总结由文物展品体现融合广度和深度。
甲.选项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故A不符合题意。
乙.选项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故B不符合题意。
丙.符合题意。
故选C。故答案为:⑴A
⑵示例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
示例二:世界各国共享人类文明
⑶[丙]
【点评】⑴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解答时需仔细阅读题干及图片所给信息,仔细分析,准确作答即可。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静下心来,将相关内容带到语境中细细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练习、多积累、多总结。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的能力。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
(二)写作(50分)
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我们总是在美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一个自感怀才不遇,工作散漫,业绩一般的公司员工,找了很多条理由去请求老板加薪,老板对他说:“很抱歉,我们这里的工资就这么多。"
一个工作繁忙的中年男子,平时总是抽出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美容产品公司购销简单合同
- 装修合同注意事项2024年
- 港口与航道工程承包合同
- 安全生产管理合同范本
- 车辆租赁合同样本
- 牙科护士配合根管治疗
- 12盘古开天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 创商培训与测评
- 年产xxx马赛克陶瓷原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创业计划)
- 年产xxx灭火器项目建议书
- 2024-2025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4《气味告诉我们》课件
- 中国文化概要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高级护理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 快递员管理制度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远离危险地带PPT学习教案
- 血管麻痹综合征(刘德昭)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