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第二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_第1页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第二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_第2页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第二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_第3页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第二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_第4页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第二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课题:第二章体育锻炼与健康教学目的: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生命价值,思考人与环境、社会的关系2.树立积极的生命健康观,更豁达、有效、积极地面对健康相关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安排、放松活动和补充营养2.了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终身体育的内涵3.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课时:本章安排4个课时。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安排、放松活动和补充营养;了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终身体育的内涵;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难点:树立积极的生命健康观,更豁达、有效、积极地面对健康相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板书设计:本课标题体育锻炼与健康课次2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4学分共2分授课对象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任课教师教材及参考资料1.《大学语文》;电子工业出版社。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教学基本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引导案例钟南山:体育锻炼的践行者钟南山院士说他能在年纪增长之后依然有精力投入工作,跟他几十年坚持锻炼分不开.1958年8月份,在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测验中,钟南山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秒6的400米栏全国纪录。”随后在1960年钟南山院士还夺得了北京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2003年抗击非典时,连续工作38小时的钟老依然抵抗住了SARS病毒的感染,只是得了普通的肺病,并且休息5天重新投入了战斗。2022年3月,钟南山院士接受《体育与科学杂志》采访时提出了有融入生活促进“主动健康”的理念,并说:“体育锻炼对我的健康以及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健康词典中,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两个字---锻炼。我记得看过一个数据,认得健康有五大决定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生活方式几乎起决定作用。而“生活方式”除生活规律作息外,很大一部分就是坚持体育锻炼。”从2003年抗击“非典”先进人物到现在,钟南山已经83的年龄,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工作岗位,实在令人敬佩。如今已经83岁的他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偶像,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依然坚持锻炼,如今83岁依然能做十个引体向上。他曾公开痛批吸烟的危害,还曾劝袁隆平戒烟;钟院士常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观点,83岁的他依然如年轻人一般,身体硬朗,充满活力。(资料来源:搜狐网)“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科学的休息”。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学开起,不同学段开设不同深度的健康教育教育课,让学生形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完整社会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技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参考以下形式:1.衔接导入2.悬念导入3.情景导入4.激疑导入5.演示导入6.实例导入7.其他形式本章基本知识汇总第一节体育锻炼一、体育锻炼的目的(一)适量体育运动可使人体健康发展1.促进人体健康发展2.可使人体功能得到充分发展(二)适量体育锻炼可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1.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2.调节人的情绪(三)适量体育运动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1.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2.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四)过度运动对健康的影响过度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能量等方面过度消耗,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机能发生改变时,因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思想波动等,使正常的负荷变成超量负荷,从而使主动运动变成被动运动的应激刺激。(五)运动缺乏对健康的影响长期缺乏运动,人的新陈代谢机能就会降低,由此很容易引起各种肌肉、关节的疾病,如肩周炎、骨质疏松症等,同时也会导致心肺机能下降等不良身体反应。久坐不动还是痔疮、坐骨神经痛、盆腔瘀血等病症的祸根。运动缺乏或久坐不动可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极易患疾病。运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缺乏可加速衰老,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并且使心肌损伤、中风、糖尿病及心绞痛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二、体育锻炼的合理安排(一)体育锻炼时间选择1.清晨锻炼清晨的空气新鲜,早晨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较多的氧气,可以加强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锻炼的效果;清晨起床后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早晨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易发生感冒等病症。2.下午锻炼适合有一定空余时间的人进行体育锻炼。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工作后,下午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使身心得到调整。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可大一些,对心血管病人来说,下午运动相对安全。3.傍晚锻炼对那些清晨和白天工作、学习十分忙的人来说,傍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帮助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慢跑等强度较小的运动。傍晚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但一般不要超过1h,运动强度也不可太大,心率应控制在120次/min。(二)体育锻炼时运动量的调控1.测量运动时脉搏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测10s的心率和脉搏,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运动后即刻的心率不要超过2.5次/s。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年龄与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体育活动量也应随着减小。一般来说,体育活动中经常用“220—年龄”的值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根据这一公式大学生在锻炼时心率不超过200次/min都是相对安全的。2.根据第二天“晨脉”调节运动量“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静卧时的脉搏数,正常情况下,晨脉是相对稳定的。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5次/min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长期晨脉增加,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应该减少运动量,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待晨脉恢复正常时,再进行体育锻炼。3.主观感觉体育锻炼时既要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又需要轻松愉快,并有一种满足感,这也是锻炼者进行运动量监测的一项主观指标。如果锻炼后感觉到适宜的疲劳,而且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说明运动量能够适合机体的机能状况。如果运动时气喘吁吁、呼吸困难,运动后极度疲劳,甚至厌恶运动,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运动量。三、重视体育锻炼后的放松活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休息。在进行剧烈运动后,有些人习惯于坐在地上,或是直接躺下来休息,认为这样可以加速疲劳的消除,其实,这样不仅不能尽快地恢复身体机能,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当人体停止运动后,骨骼肌停止运动,静脉血管失去了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作用,血液会由于受重力作用滞留在下肢静脉血管中,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输出血量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造成休克。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后应作适当的整理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头晕等症状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尽快消除疲劳,提高锻炼效果。四、体育锻炼后的营养补充人体在体育锻炼后,除采用休息和积极性手段促使机体机能的恢复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特点,补充不同的营养物质,加速疲劳的消除。以营养因素作为身体机能的恢复手段时,应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补充不同的营养物质。第二节健康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一、健康概述(一)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文简称“世卫组织”,英文简称“WHO”)最早提出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1974年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1979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和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89年WHO将健康重新定义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甚至还力主把生殖健康也列入其中。(二)健康的内涵1.生理健康早期医学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更多是强调自然界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尽管最初的医学,曾全力以赴研究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健康受损,但仍无法对生理性疾病进行有效控制。引起生理性疾病的自然因素永远存在,包括受阳光、空气、水、气候与季节的影响,以及由病菌引起的抑制因素及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它们有的为人类健康与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有的则可能起危害作用。2.心理健康关于如何才能确定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心理学家提出了三条原则:即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统一性,心理现象自身是否具有完整性,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必须指出,若按以上原则进行判断,就必须考虑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而决不能把日常生活中暂时出现的情绪反应都视为心理异常。因此,为了寻找更科学的判定手段,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心理学和医学的结合,不仅研究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健康心理的形成过程,还把心理健康问题扩大至整个社会系统,具体包括生活方式、人生价值观、健康管理环境、健康教育者培训等内容,目的在于从各个方面研究与保证健康心理的形成。3.社会适应社会适应对健康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因素,具体包括社会为人类日常生活提供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也受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及与之有关的其他因素所制约。基于上述原因,若仅就局部而言,饮食营养、居住条件、医疗措施、家庭状况、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都应视为是影响个体健康的社会因素。但从整体考虑,这种影响还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及不同国家为之提供的外部环境。4.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由思想品德和人格自我完善两部分构成。通常认为,思想品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邪恶等概念来评价人的各种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格则反映人的基本的稳定的心理结构特质和过程,它融合着个体的经验,并形成个体特有的行为与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严格地讲,思想品德作为完善人格的基础,是决定精神健康的重要内容;而人格自我完善本身,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修养水平,使个体思想、品质与行为趋于理想化。5.生殖健康WHO对生殖健康下的定义是:人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与生殖有关的一切活动,应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这表明生殖健康除需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婚前性行为,避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及做好性病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还涉及避孕节育、妇产科疾患、不孕不育、男性科疾患、夫妻性生活指导等性保健知识的教育。(三)健康的标准1.WHO的健康标准类型序号健康的主要表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反应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躯体健康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2.心理健康的标准随着世界性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教育和引导公众主动关注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了十条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1)有足够的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需求。(四)健康观的发展趋势1.健康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日益深入,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将更加注重身体的锻炼、保健及越来越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性。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将更多地从事步行、跑步和水上运动等体育锻炼。中国的太极拳,被认为是增强心血管功能的最好方式。女性更加注重减肥和健美的锻炼,但不再像20世纪那样单纯追求苗条,而是更加注重保持健康状态和强壮的身体。体育健身器材和保健用品已逐步进入千家万户。科学饮食、营养平衡,营养过剩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健康食品和天然食品备受青睐。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的增长趋势有所下降。2.注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人们努力寻求一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和谐平衡的生活方式。在快节奏、多变化、竞争空前激烈的现代社会,追求物质生活和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二、健康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和心理因素1.遗传因素后代形成和亲代相似的多种特征称为遗传特征。遗传不仅使后代在形态、体质以至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和亲代相似,而且还把亲代的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疾病传给了后代。某些遗传病不仅影响个体终身,而且是重大的社会问题。2.心理因素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肿瘤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是人们适应环境的良好表现。(二)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大自然在为人类提供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广泛存在的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空气中的污染物、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等。另外,气候的突然变化(如酷暑、严寒、气压、空气湿度异常等)也会影响人体健康。2.社会环境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境。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社会生产的成果(例如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人们有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发展(例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三)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风俗,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四)卫生保健设施因素保健是包括对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内的康复训练、普查疾病、促进健康、预防疾病、预防伤残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健全的社会保健制度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保障。社会保健制度涉及多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卫生保健制度,它的特点是能针对本区域人群中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相应地提供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伤病及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卫生服务。(五)体育锻炼因素人体在适宜的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性变化,从而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然而,运动量过大,则可能导致伤害;运动量过小,又达不到刺激体内各组织器官,从而提高生理功能的目的。因此,体育锻炼要想获得健身效果,必须注意其科学性。三、健康教育(一)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按WHO健康教育处前处长米慕沃勒菲博士提出的观点:“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本身和集体应做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1.树立现代健康意识即便你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机体代谢能力较强,对轻微的身体异常尚不易觉察,但也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意识。即便你目前的身体无病,或体格强壮,但仍要树立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环境与社会变化的健康意识。即便你认为自己的身心很健康,但还要树立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使个体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的健康意识。2.掌握一般卫生知识根据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人体器官、身体形态、机能及性发育特点的了解,掌握青少年生长发育与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卫生知识。(二)健康促进1986年11月21日WHO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首先提出了“健康促进”这一词语,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如何判断行为对健康所起的促进或是危害作用呢?1.促进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在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1)能注意合理调配营养、保证适量睡眠、从事经常性的体育锻炼。(2)能定期进行体检、预防接种、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避免有害环境对健康的危害。(3)能做到戒除不良嗜好,不吸烟、酗酒及滥用违禁药品。(4)能事先对潜在危险有防范意识,处事遵守公众有关的安全规定。(5)能在发现身体有异常情况时主动就医,配合医生治疗与安排护理。2.危害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背离个人、他人或社会愿望所表现的行为。(1)包括吸烟、酗酒、吸毒及饮食无度与性生活紊乱等不良行为。(2)包括交友不慎、参与殴斗、赌博与其他潜伏犯罪因素的不良行为,以及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三)如何维护健康世卫组织曾宣布: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1.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医学实验证明,人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有一个固定的规律,就像一座生物钟有节奏地运行,有规律地控制生理活动和功能周期。如果我们的生活作息规律与体内生物钟的节律相吻合,健康自然就能得到保障。2.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或叫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起居、生活习俗和各种嗜好等,其中对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嗜好成瘾。(1)饮食习惯讲卫生:为了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卫生,有利于消化和保护肠胃活动的正常生理功能,不能随心所欲、按兴趣进食,如吃零食和洋快餐过多、用含糖饮料代替白开水、挑食或偏食、经常不吃早餐、盲目节食减肥等。(2)避免酗酒成瘾:饮酒作为民间习俗、社交礼仪、节庆祭奠中的一项世界相通的文化,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嗜酒成瘾的恶习,会使学习注意力分散,生活意志力消沉,或导致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应注意避免。(3)戒除吸烟嗜好:烟草中含有4000多种有毒物质,主要成分为尼古丁、硫氰化合物、烟焦油、一氧化碳等。由吸烟挥发的钋-210放射性核素,不但有损视觉神经,影响肺部代谢,引起基因突变与诱发癌症,而且会削弱人的免疫力,潜藏患白细胞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4)杜绝“网络沉迷”:上网会产生“网络双重人格”,即一个人在网络中的表现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反差,甚至判若两人。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匿名性,甚至连性别都无从知晓,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出现的顾虑和尴尬,但同时也带来责任感的缺失。久而久之,一些人在网络中“塑造”了一个虚拟的自己,从而满足了这些人猎奇或实现“理想”的愿望,甚至有人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而骗取他人的感情、财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网络双重人格”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青少年,这种人格的裂变将直接导致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惧、否定和逃避现实等。同时它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如网恋问题、网络信用危机问题等,都是受害人丧失了自我防御意识而陷入虚拟的花言巧语中出现的问题。(5)远离毒品:早在1987年,联合国即向全世界提出“爱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忠告,现已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青少年大都好奇心强烈,往往为了一时的精神快感而染上毒品,成瘾后则难以摆脱对毒品的依赖。3.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人体的生命活动,每天都在大量消耗能量,需要不断从膳食中补充营养。但必须规范自己的饮食习惯,使摄入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健康,保证营养素的平衡。第三节《国家体制健康标准》简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