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浦东新区1

一、古诗文(26分)默写与运用(6分)山光悦鸟性,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参加天文社课题研究后,小明才发现自己积累的天文知识的太少了,感到有些苦恼。你作为他的好朋友,可用《虽有佳肴》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他。(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6—9题(11分)6.【甲】作者的字是______,【乙】作者是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虽没有直接发表议论,但在描写中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控诉。B.【乙】用大鹏眼中景象揭示任何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局限性的道理。C.【甲】【乙】均塑造了虚构的形象,故体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D.【甲】【乙】均有空间变化的设计,却均未如愿到达最终的目的地。9.【甲】【乙】均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并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与认识。【甲】中的卖炭翁年迈又困苦,【乙】中的大鹏不仅硕大无比,力大无穷,还_______________;【乙】文用大鹏阐述了万物___________的道理,由此可以理解【甲】中宫使横行霸道、肆意掠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0—13题(9分)齐王冏为大司马①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冏召葛旟、董艾等共论时宜。旟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却不受。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绍虽官卑,职备常伯。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②,为伶人③之业。今逼高命④,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也。”旟等不自得而退。(《世说新语》)【注】①大司马:官名,与大将军与丞相共掌朝政。②法服:立法规定的标准服饰。③伶人:乐工。④高命:尊贵者发出的命令。10.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诣冏咨事(

(2)旟等白冏(

)11.对划线句理解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今天为了快乐而共聚,你为何要辞官呢?B.今天共同在此作乐,你为何要推辞呢?C.今天为了快乐而共聚,你为何要胆怯呢?D.今天共同在此作乐,你为何要告辞呢?12.嵇绍认为操丝竹应“释冠冕,袭私服”的原因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3.根据嵇绍的言行,结合以下表格,推断选文出自章节为(

)(2分)A.方正

B.文学

C.雅量

D.识鉴【答案】(一)默写与运用(6分)1.潭影空人心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存者且偷生4.拣尽寒枝不肯栖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或

弗学,不知其善也。(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6—9题(11分)6.(2分)乐天,道7.(2分)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8.(3分)B9.(4分)志存高远(或善借长风);皆有所侍;他凭借不合理的宫市制度实施掠夺。(前两空1分,最后一空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0—13题(9分)10.(2分)(1)到...去,拜访的意思。(2)报告11.(2分)B(“却”在这里是推辞的意思,嵇绍并没有胆怯的表现)12.(2分)传官服演奏乐器不符合服饰规定(1分),且在这个场合下演奏乐器有违他的职份(1分)13.(3分)A(方正指人的品性、行为正直;雅量指人胸怀宽广;文学指精通礼乐制度,学问渊博;识鉴指具有对世事的见地和对人才的判别能力)浦东新区2一、文言文(35分)1.(13分)默写与运用。(1)

,只有香如故。(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男有分,女有归。(3)

,寂寞沙洲冷。(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2.(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卖炭翁(节选)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这首诗的体裁是

。(2)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主要描写皇宫太监和随从的外在形象,“翩翩”一词形容轻松洒脱的样子。B.第三四句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宫使穷凶极恶的举止,反衬卖炭翁所处的恶劣生存环境。C.第五六句“惜”刻画了卖炭翁内心无尽的忧伤,从而写出卖炭翁对当时社会的不满。D.第七八句用白描的手法突出宫使的巧取豪夺本质,也对应了作者诗中的注:苦宫市也。3.(1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①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②于时也;曲士③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④,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⑤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⑥;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庄子•秋水》)【注】①虚:同“墟”,居住的地方。②笃(dǔ):固。引申为束缚、限制。③曲士:孤陋寡闻的人。④丑:鄙陋,缺乏知识。⑤尾闾(lǘ):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⑥虚:流空。(1)【甲】【乙】两文均选自《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

学派代表人物。(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3)请翻译下列句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文节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全篇充满奇特的想象。B.【乙】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阐述深刻哲理,寓意隽永。C.【甲】文中大鹏的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李白所作的《大鹏赋》就以大鹏自喻。D.【乙】文中的北海若是一个谦虚睿智的人物。(5)庄子的散文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甲】文中,庄子塑造了大鹏

的形象,接着指出即使是大鹏也要凭借风翱翔,暗示

的道理;【乙】文中,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指出井蛙、夏虫、曲士都是

的人,从而阐述

的道理。(6)庄子的散文善于通过寓言说理,许多成语都源自他的文章,例如成语

就出自上述两篇文章。(写出两个,出自【甲】文或【乙】文即可)【答案】1.(1)零落成泥碾作尘(重点字:碾)(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拣尽寒枝不肯栖(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1)乐府诗(2)A3.(1)道家(2)①记载。②满溢。(3)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4)B(5)硕大无比

志存高远

任何事物都要有所凭借

目光短浅

不能被外界环境所束缚,要有长远目光(6)大鹏展翅

扶摇直上黄浦区一、古诗文(23分)(一)默写与运用(10分)1.曲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2.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3.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4.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5.老师想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可有些同学觉得为别人讲解知识时浪费时间。于是老师引用《虽有嘉肴》中“

”这两句古训告诉他们,自我学习和教授他人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9(13分)【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湖之鱼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①,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②唾之,群鱼争喋③;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④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⑤,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⑥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选自《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肆:店铺。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③争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喋:口开合。④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⑤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⑥盛:多,频频。6.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时期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_______(人名)。(2分)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

身上衣裳口中食B.争喋他物如故

故人不独亲其亲C.余方悟

一车炭,千余斤D.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有孙母未去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化而为鸟,其名为鹏。_____________________9.依据选文回答问题。(6分)(1)甲文中划线句刻画了大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2分)(2)乙文作者由观看群鱼的情景,联想到人世间____________的人(填四字词),告诫人们要____________。(4分)【答案】一、古诗文(23分)(一)默写与运用(10分)1.禅房花木深2.零落成泥碾作尘3.晓驾炭车辗冰辙4.浮云游子意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9(13分)6.战国

庄周(2分)7.D(2分)8.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3分,重点落实:为、名、为)9.(1)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2分)

(2)群鱼争喋湖上,继而又异地而食(争喋湖上,图食吞钩)

追名逐利

拒绝诱惑(淡泊名利)(2+1+1分)

虹口区第一部分阅读(60分)一、古诗文(25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

默写(1)____________,寤寐求之。(诗经《关雎》)(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___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4)今年五一假期,小宇到上海植物园游玩,看到园中树木和藤蔓姿态优美,随风飘忽,不由得用《小石潭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二)(13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5—9题【甲】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杨氏入山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桑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注释:①陶冶:悠闲和乐的样子。2.

【甲】文选自我国儒家经典之一《______》,______(人名)作的《桃花源记》一文和【乙】文内容相似。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盗窃乱贼而不作(

(2)桑麻之属(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画线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甲】文,归纳大同社会理想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6.

【乙】文中描摹的村落符合【甲】文中所说的火同社会理想,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窈窕淑女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满面尘灰烟火色

④青树翠蔓

⑤蒙络摇缀

⑥参差披拂2.

①礼记

②陶渊明

3.

(1)兴起

(2)类

4.

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5.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6.

示例一:乙文中“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桑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表明村落中所有东西都是共有的、和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这一特点相吻合。示例二:乙文中“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表明村中人人都自食其力,和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人们安居乐业这一特点相吻合。

松江区一、文言文(26分)(一)默写(12分)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送友人》(2分)2.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2分)3.知困,___________。《虽有嘉肴》(2分)4.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分)5.清晨,小松去广富林郊野公园散步,见水边两只水鸟正齐声和鸣,引发了美好的想象,自然想到了《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第6—10题。(14分)【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来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②下令。于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④,刑其傅⑤公子虔,黥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注】①布:颁布,公布。②卒:终于。③嗣:继承。④刑:处罚。⑤傅:老师。⑥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6.【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乙】文选自《礼记正义》,【丙】文选自《史记》是一部_________体史书。(2分)7.解释加点字。(2分)①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

②秦民大说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民怪之,莫敢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诗中战乱致民不聊生,【丙】文卫鞅徙木建信是为了取信于民。B.【甲】诗老翁和老妇的处境与【乙】文的“老有所终”形成鲜明对比。C.【甲】诗采用实录手法反映社会现实,【丙】文以人物言行来塑造人物。D.【丙】文卫鞅徙木建信,十年后取得的成果就是实现了【乙】文的“大同”。10.【甲】诗【乙】文都关注社会现实,【甲】诗中,虽是朝廷征兵,却不像《木兰诗》一样用“点兵”,而是用了“□□”——揭露官吏的残暴,体现了当时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射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丙】文中,为让百姓信服,卫鞅徙木建信后“卒下令”: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之后“秦人皆趋令”。(5分)

【答案】1.萧萧班马鸣2.曲径通幽处3.然后能自强也4.缺月挂疏桐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6.杜甫(1分)

纪传(体)(1分)7.①子:以……为子(1分)

②说:同“悦”,高兴、愉悦(1分)8.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3

分关键字:怪莫徒)9.D

(2分)10.“捉人”

(1分)对百姓的同情(1分)对理想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分)太子犯法之后刑其傅,黥其师(只写“法太子”1分只写“处罚太子的师傅

”1分)(2

分)

普陀区(一)默写与运用(10分)1.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2.

,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3.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作为新时代少年,面对漫漫征途,我们应当树立高远志向,不禁想起庄子《北冥有鱼》中:“

”。(二)阅读诗文,完成第6—9题。(10分)【甲】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甲】诗中“漠漠”的意思是

;【乙】文出自

家学派的汇编《礼记》。(2分)7.对【甲】诗与【乙】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诗刚劲有力地写出了秋日狂风来势之猛烈。B.【甲】诗沉郁深重地写出了遭遇屋漏床湿之困境。C.【乙】文中人与人之间讲求诚信,崇尚和睦之风。D.【乙】文人们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多劳多得原则。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故人不独亲其亲

9.两篇诗文都表达了一种济世情怀,【甲】诗借个人遭遇秋风破屋、

和床湿难眠之事,表达了诗人

的伟大精神;【乙】文中构建了理想社会的政治制度,其任用管理者的标准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8分)唐玄宗以韩休为同平章事①。及为相,甚允②时望③。始,嵩以休恬和,谓其易制,故引之。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嵩奏事常顺指,既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